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西省的白羊草草场及其培育



全 文 :沙认佗、 理 N佗、 理齐尼卜人卜理、 理、 。 、 理 \理、 。 、 。 、 。 、 挂 、 趁》 , 。 、 咤》 、 `》 、 佗、 佗 、 。 、 佗 、 。 、 心 、 代》 ,认以么以吞认认今·夕 夕〕 山西省的白羊草草场及其培育 ;夕 夕白 , 福 ,劝山嘴 , 义 , 户咬 , 户嘴 , 妇丈, 曲嚎 , 内` , 门嘴 , 户 、心奋气之, 叭咬 , 口父 ,勺 .、嚎 , 户嘴 , , 亏 , , 、 ( 奋沪、。 八屹奋曰咬 , 护咬 , 气。 气心, 、 奋 , 嘴 , 口嘴奋 户父奋、 。 内福 , 、 。 户嘴 ,勺心
任志弼 苏 和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
草场资源是放牧 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 合
理开发利用天然草场 资源和建立人工草地 ,
是畜牧业生产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 为了摸清
山西省的天然草场资源 , 以便为有计划地按
排工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以及最有效
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
领导和支持下 , 山西省畜牧局 组 织 5 0 多人
的 “ 牧坡草地 资源普查队 ” , 于 1 9 7 9一 1 9 8 0
年对全省夭然草场资源进行了全面考察 。 现
根据我们两年来参加考察所得资料 , 仅就灌
木草丛类中白羊草组草 场 的 类型 、 群落结
构 、 动态 、 培育和改造等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和探讨 。
一 、 白羊草草场的类型
山西省气候温润 , 雨 量 充沛 , 地形复
杂 , 因而草场植被繁茂 , 类型分异复杂 。 根
据野外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本省的夭然
草场可分为五个等 、 六个级 、 一七个类 。
白羊草组草场 , 是本省分布最 J` , 面积
最大的草场类型 。 主要集中在本省中部 、 南
部和东南部海拔 4 50 一 1 9 0 0 米之 间 的 低 山 ,
和丘陵坡地 。 土壤为黄绵土 、 黄沪土 、 山地
2
. 保护天然草地资源
一首要问题是合理利用草场 , 实行科学放牧 , 根据草场类型和生产能力确定放牧 天数 , 严
禁乱牧 、 滥牧 、 混牧和过牧 扩其次要保护好草场植被 , 禁止乱垦 , 制止大面积焚烧灌丛 , 否
则将引起草地生态平衡的破坏 ; 第三 , 要控制鼠虫危害 , 保护天然草地 。
3
.恢复和改良退化草场
玛沁县因放牧过度 、 鼠虫破坏而形成的退化草场达 2 , 0 4 1 , 6 40 亩 , 占全县总面积的 9 . 3 % ,
对大面积退化草场 , 应视其退化程度 , 分别治理 。
对水热条件较好 , 严重退化 已失去放牧价值的草地或弃耕地 , 应通过翻耕 , 种植垂穗披
碱草 、 老芒麦 ( E 勿。 us : ibl’ : ic 。 。 ) 等优 良牧草建立人工饲草基地 , 在 2一 3年内即可 收效 ,
亩产青干草 60 0一 80 0斤 , 比天然草地高 4一 5倍 。
对水热条件较差 , 退化中等的草地 , 可通过灌水 、 施肥 、 补播进行培育和改 良 , 加速草
地的恢复和更新 。
对退化较轻 , 植被复盖度在 40 % 左右的 , 可封滩 (山 ) 育草 , 恢复牧草生机 。
4
. 发展季节畜牧业
玛沁县属高寒牧区 , 牧草生长季短 , 冬春草场不足 , 超载严重 ; 夏秋草场富裕 , 生产潜
力很大 。 因此 , 可充分利用夏秋草场潜力 , 在生长季节里大量饲养家畜 , 冬季来临之前除留
足墓础母畜外 , 应适当淘汰老弱病残牲畜 , 控制年底存栏数 , 减轻冬春草场压力 , 加速畜群:
周转 。
褐色土等 。
白羊草 ( B oth rf oeh loa l: eh a e ou。 )为
喜暖广域早中生丛生禾草 , 适 口性优 良 (含
粗蛋自质3] % 以上 , 粗脂肪 5 % 以上 ) , 适
应性强 : 其茎 、 叶比为 4 : 6 , 产量多集 中
于 。 一 15 厘米的草层内 ( 占总产量的 90 % ) ;
5 一 20 厘米草层内的叶量占总叶量的 80 % 以
上 ; 白羊草的产草量占草场植被总产草量的
5 0 % 左右 。 根据白羊草组草场建群种和优势
种在植物群落中作用的大小 、 多度 、 盖度和
产草量等特征 , 可将其划分为七个型 。
1
. 白羊草 + 胡枝子型
多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 。 植被总盖度达
7 0一 8 7% , 白羊草分盖度为 5 一 70 % 。其建群
种为达乌里胡枝子 ( L e s尸e d `z a d a h u l`。 a ) 、
尖叶铁扫帚 ( L · he d y : ar 。记 es ) ; 起 重 要
作用的种有铁杆篙 (月 r t `m `: ` a s e a r o : u 。 ) 、
中华萎凌莱 ( P o t e n t ` l l a c h£n e 称 s `: ) ; 其次有
阿尔泰紫苑 (过 s t e r a l t a i c 。 : ) 、 大针茅 ( S t i -
P a b a 。 几e a o a ) 、 亚柄苔草 ( C a r o x s o b -
尸e d `f o r ,二 u s ) 、 艾篙 ( A r t `。 ` s i a z a尸o n i -
c 。 ) 等 ; 此外 , 还有少量的酸刺 (H :’P P o p -
t a e r t a 。 : , , id “ s ) 和酸枣 ( Z `z 夕尸h u : j u j u -
b a )灌丛仕入 。 白羊草多度为 e o p `一 e o p “ ,
胡枝子属 ` S p )P 的多度为 S p 。 草丛的平均
高度 为 2 5一 40 厘米 , 亩 产 鲜草 45 0一 9 0 市
斤 。 属一等放牧场 。
2
. 白羊草 + 铁杆篙型
主要 分布在半阳坡 、 半阴坡和低中山的
梁饰顶部 。 植被总盖度达 70 一 85 % , 白羊草
分盖度为 45 一 5 % 。 建群种为铁杆篙 ; 在群
落中起重要作用的有达乌里胡枝子 、 美篙 、 尖
叶铁扫帚 、 中华隐子草 ( c z e ` : t o g e , 。 : e 人; -
n e n : i : )
、 百里香 ( T h夕从 : ` s 。 , o o g o l f e u s ) 、
阿尔泰紫苑等 。 白 羊 草多度为 C o p ’ , 铁杆
篙多度为 S p (少数为 S o e ) 。 铁杆筒成丛分
布 , 形成景观 。 草丛的平均高度为 25 一 45 厘
米 , 亩产鲜草 5 50 一 1 0 0 市斤 。 属二等放牧场 。
3
. 白羊草 + 苔草型
多分布在阴坡 、 半阴坡 , 在低山的梁赤
顶部也有分布 。 植被总盖度为 80 一 90 % . ! ` 1
羊草分盖度为 40 一 60 % 。 建群种为披针苔草
( C a : 。 x l 。 , e 仑 o l a t a ) 和亚柄苔草 ; 在群落
中起重要作用的种有胡枝子 ( S p p ) 、 铁杆
篙 、 百里香 、 鹅冠草 (刀 o e 夕 n e r `。 寿a m o z ` ) 、
黄岑 ( S e u t o l l a r f a b a i e a l e n s i : ) 、 兰花棘豆
( Q“ 夕 t r o P`5 c o e r u l e a ) 、 中 华 萎 陵菜 、 野菊
花 ( C h r 夕 : a , t h e m “ 。 I a v a , d : : Ia o f o l f u n : ) ;
此外 , 还有少量的黄 刺 玫 ( R os a 二 an t h i -
n a ) 和绣线菊 ( S P i r a e a s P )侵入 。 白羊草
多度为 c o p ` , 苔草属多度为 S p (少数为 C o -
p

)
。 黄刺玫 、 绣线菊呈零星小丛状分布 ,
高度为 70 一 1 0 厘米 , 在草 丛 中起的作用不
大 。 草丛平均高度为 25 一45 厘米 , 亩产鲜草
4 50 一 6 40 市斤 。 属一等放牧场 。
4
. 白羊草一百里香型
主要分布在本省北部和 中 部 的 丘陵坡
地 , 一般均呈现出放牧过度的特征 。 植被总
盖度为 5 一 70 % , 白羊草的分盖度为 25 一 35
%
, 百里香的分盖度为 15 一 20 % 。 百里香为
共建种 , 在群落中呈片状分布 , 但也有零散
分布者 , 多数情况下能形成背景 , 致使该群
落的外貌区别于白羊草组草场的其它类型 ;
在群落中起重要作用的种 有 铁 杆 篙 、 野菊
花 、 剥雪草 ( L e o o t o 尸o d ` u 。 : , `t h `a n u 。 ) 、
胡枝子 ( S p p ) ; 其次有野 亚 麻 ( L `。 “ 。
s t e l l “ r o ` u “ s ) 、 针茅 、 黄岑 、 中华萎陵菜 、
阿尔泰紫苑等 。 同时也有少量 的酸刺和绣线
菊侵入 , 但生长矮小 , 发育不 良 , 不能完成
其 生活周期 , 仅处于营养状态 ,植株高度仅为
2 5一为厘米 。 白羊草的多度为 S p一 c o p ’ ,百
里香的多度为 S p 。 草丛平均高度为 7 一 20 厘
米 , 亩产鲜草 3 60 一 4 50 市斤 。 属三等放牧场 。
5
. 白羊草 十 黄背草型
主要分布在梁必顶部和半阳坡地段 。 植
被总盖度 达 7。一沁 % , 白羊草分盖度为和一
5 5%
, 黄背草 ( T h e o e d a tr ` a n d : a 厂 a : .
之 “ 尸0 爪 c a) 的分盖度为 15 一 20 % 。 黄背草为
共建种 , 多数情 况下在群落中能形成背景 ,
使该类型草场的外貌呈现黄绿色 。 在群落中
起重要作用的种 有 野 古 草 ( A : an 成解 l a
h ` r t a ) 、 胡枝子 ( S p p ) 、 苔草 ( S p p ) ; 其
次有糙叶败酱 ( P a t r `n `a s e a b r a ) 、 兔毛
筒 (尸` z`f d i u m : i b` r `e u m ) 等 。 白羊草的多
度为 C o p ` , 黄背草的多度为 S p 一 C o p ` 。 草丛
的平均高度为 25 一 45 厘米 , 亩产 鲜草 5 0 一
7 0 市斤 。 黄背草虽枝叶高大 , 但 比较粗糙 ,
适 口 性差 , 牲畜只在春季和夏初采食 , 植株
粗老后则不喜食 。 所以 , 随着该牧草在草丛
中比重的增加而降低了草场的质量 。
6
. 酸刺 一 白羊草型
该群落分布很普遍 , 对地势和坡向选择
不严格 , 其中以地势较高或梁命顶部分布更
广 。 在多数情况下 , 白羊草和酸刺混生 , 白
羊 草往往成片的呈单一群落出现 , 酸刺则零
星的分布在白羊草草丛中 。 因酸刺的根具有
强烈的萌萦能力 , 所 以在沟头或局部的小块
地段亦可形成单一的酸刺灌丛群落 , 从而抑
制了其它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在
此种情况下 , 该群落只具 有 单 一 的酸刺层
片 。 草本层的总盖度为 5 一 70 % , 酸刺的分
盖度为 2 0一 30 % 。 白羊草和酸刺为群落的共
建种 ; 在群落中起重要作用的种有铁杆篙 、
苔草 ( S p p ) 、 大针茅 、 胡枝子 ( S p p ) ; 其
次有中华萎陵菜 、 百里香等 。 白羊草的多度为
S p一C o p ` , 酸刺的多度为 S p (少数为 S o e ) 。
草丛平均高度为 25 一 40 厘 米 , 酸 刺 高 达
了。一 1 10 厘 米 。 草 丛 亩 产 鲜草 40 0一 5 50 市
斤 ; 同时酸刺的当年生枝条和叶子亦可供牲
畜采食 。
7
. 荆条 一 白羊草型
i亥群落分布在低山丘陵 , 以岩石裸露的
阳彼和半阳坡为主 , 在川道旁岩石裸露的阳
坡和半阳坡尤多 。 荆条 (厂 i le x en 夕un d 。
va
r .
he et
r o) 在生存竞争中较其它灌木更适
应于土质瘩薄 、 基质石质化的地段 。 由于生
境条件的恶劣 , 导致该群落植被盖度稀少 、 种
类简单和分布的局限性 。 草本层总盖度 40 一
6 0 %
, 荆条的分盖度为 10 一 20 % 。 白羊草和
荆条为群落的共建种 ; 在群落中起重要作用
的种有达乌里胡枝子 、 披针苔草 、 菱篙 、 铁
杆篙等 ; 其次也偶有少量酸枣侵入本群落的
边沿地段 。 白羊草的 多度 为 S p一 oC p ’ , 荆
条的多度为 S p 。 草 丛 平均 高度为 2 0一35 厘
米 , 荆条高达 50 一70 厘米 。 亩产鲜草 30 0一
5 6。市斤 。 因荆条的枝叶牲畜不喜食 , 所 以
仅草本层有季节性放牧价值 , 从而降低了该
类型草场的畜牧业意义 。
二 、 白羊草草场植被的
生态系列及其演替
每一植物群落都与特定的生境条件密 切
相关 , 生境条件的变更达到一定的限度时 ,
则引起植物群落建群种 、 共建种和伴生种的
变化和更替 。 由于草场植被 中植物种类的变
化直接影响草场的经济意 义 , 所 以 , 探求每
一草场类型所处的生态系列和演替方式 , 寻
求其 内在的联系 , 阐明其变化的实质 , 掌握
其变化的规律 , 不仅为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天
然草场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也是保护和改 良
草场的重要前提 。
由于白羊草组草场不 同类型所处地段地
形 、 基质 、 坡向 、 水分条件 、 牧草种类成 份
和放牧利用强度的差异 , 因而表现了各 自在
生态系列上分布的不同和群落的更替 。
白羊草 十胡枝子型草场 , 是该组草场分
布面积最广 、 最有代表性的类型 , 产草量较
高 , 质量也好 , 适 口性优 良 , 具有耐花势性强
等待点 。 利用得合理 , 则可使其得以保护秘
发展 , 提高其生产能力 , 否则将使其向 下良
的方向转化 。
白羊草十黄背草 白羊革一 百里音
.释 十 苔芽
区三困扩 斗匣三困
白羊草组草场生态系列与演替示意 图
放牧是利用天然草场资源的基本方式之
一 。 对于山西省的白羊草草场来说 , 放牧是
唯一的经营和利用形式 。 利用不当 , 则会使
其遭受破坏和退化 , 降低单位面积上的载畜
能力 , 减少畜产品产量 , 降低质量 。 白羊草
十 胡杖子型草场在轻度放牧时 , 因牲畜对豆
科牧草采食强度大 , 影响了其正常发育和繁
殖 ; 由 一于对篙属植物采食较少 , 因而加速了
它们的繁育 , 变为群落的共建种 , 从而使该
型草场被 白羊草 十 铁杆篙型草场所更替 , 而
群落的共建种胡枝子则退居 为 伴 生 种的位
置 。 严重 过牧程度时 , 旱生化加强 , 则篙属
植物将被牲畜更不喜食的百里香所取代 , 铁
杆篙退居为伴生种 , 群落演替为白羊草一百
里香群落 。 同样 , 白羊草 + 胡枝子群落在强
度过牧利用及 沂旱 化影响下 , 亦可直接向白
羊草一百里香群落转化 。
海拔 、 地形以及水分状况等对水 、 热条
件的再分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一般来说 ,
任何一种植物 , 在 良好的生存条件下 , 都可
以得到正常的生长和繁育 。 而在多种个体存
在的植物群落中 , 由于水分 、 光 、 营养物质
的 限制 , 个体间进行着急烈的竞争 , 结果使
适者生存 , 不适者被淘汰 , 从而导致了不同
物种以及不同物种的个体在群落中所处的地
位不同 。 在海拔 i月对较高的梁赤顶部和半阳
坡地段 , 一般排水都 比较 良好 , 更适宜于黄
背草生 一长 , 加之牲畜对胡枝子 ( S p p ) 的频
繁采食 , 因而使黄背草成为生存竞争中的胜
利者 , 白羊草 十 胡枝子群落被白羊草 + 黄背
草群落所更替 。 在水份条件较好 , 或者在低
平地段 , 因排水不 良等因素的影响 , 有利于
喜湿润的中生苔草 ( S p )P 的生长 , 因而苔
草在群落中上升为与白羊草起共建种作用的
位置 , 而胡枝子则退居为伴生种的位置 , 在
这种情况下植物群落演变为 白羊草 + 苔草群
落 。
天然白羊草草场在轻度放牧情况下 , 因
有大量的优良牧草可供采食 , 伴生灌木酸刺
则可得到良好的发育 , 加之酸刺的根孽能力
很强 , 可迅速 占领地段 , 因而能较快的由伴生
种上升为共建种的地位 。 酸刺呈丛状 分布 ,
可使群落明显地呈现两个层片 , 即 : 酸刺灌
木层片和以白羊草为主的草本层片 。 在这种
情况下 , 白羊草 十 胡枝子群落演变为酸刺一
白羊草群落 。 初春烧荒 , 只能烧死 酸刺的地
上部分 , 而对白羊草等丛生禾草的返青和发
育则具有促进作用 , 虽然能恢复到原来的白
羊草 + 胡枝子群落 , 但只能持续数年 , 终因
酸刺的根葵作用而使其迅速地向逆向发展 。
基质对群落种类成份的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
用 , 在阳坡 、 半阳坡和川道旁 , 土壤基质上
有大量的基岩和岩石裸露 , 这种生境条件有
利于荆条生长 , 加之牲畜不采食它的枝叶 ,
故能正常发育和繁殖 , 占领空间 , 并能与白
羊草成为群落的共建种 。 同时 , 它在白羊草
草丛中和零散裸岩间成小丛状分布 , 因而使
群落形成两个明显的层片 , 即 : 荆条灌木层
片和以白羊草为主的草本层片 。 在这样的地
段 , 白羊草 十 胡枝子群落常被荆条一白羊草
群落所代替 。
三 、 白羊草草场的培育和更新
山西省的天然草场与北方诸省的草场相
比属上等草场 . 它的种类成份丰富 , 生长茂
盛 , 产草量较高 , 草的质量也较好 。 但根据
J两年来的考察资料统计 , 相 当一部分草场已
超载 , 有些 已严重退化 , 甚至达到了不能再
继续利用的程度 。 但是 , 有些草场尚未得到
充分利用 , 未能发挥草场资源应有的作用 。
对于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和改良 , 目前各级
畜牧部门和基层生产单位都已引起了普遍的
重视 , 并正在探求合理利用与改 良的方法和
有效途径 , 广大群众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 根据我们调查 , 对 山西省的 白羊草
草场 , 可采用以下 几种培育和改良措施 。
1
. 固定草场仗用 权 , 合理放牧 , 划分季
节放牧场
根据我们调查 , 山西省绝大部分地区的
天然草场处于自由放牧 、 自由割草状态 , 既
没有划分季节放牧场 , 也没有划分放牧场和
割草场 。 特别是在 山区 , 县与县之间 、 公社
之间 、 生产大队与林场之间草场界限不清 , 常
有抢占草场的现象 。 凡属这类草场均 已严重
退化 , 如太行山区的圣王坪 、 舜王坪等地的草
场 。 在这些地区 , 急需封禁和铲除毒草 ,既要
划定草场使用权 , 又要制订合理的草场规划 。
自由放牧 , 既不能合理利用草场 , 又能
导致草场退 化 。 一 般在 一 个生产大队范围
内 , 根据草场面积 、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至少可划分为两季牧场 , 可采取轮休轮牧 ,
使牧草得以发育和繁殖 。
此外 , 因地制宜 , 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围栏建设 , 也是合理利用和改造天然草场的
有效措施之一 。
2
. 发挥自然条件优越的优势 , 飞播优良
牧草 , 建立人工草地
引种和栽培优 良牧草 , 不仅可改善草场
上牧草的种类成份 , 改善草层的营养价值 ,
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草量 。 很多研究
证明 , 沙打旺 (月 s t r a 夕a l u s a d s u r 夕e n s ) 产
草量高 , 适 口性好 , 生存竞 争能力强 , 能迅
速 占领空间 , 增加植被的复盖度 。 目前 , 在
黄土高原区 飞播沙汀旺已经试验成功 , 它不
仅能提高草场的质量 , 而且单位面积产草量
也比对照 (封禁 ) 提高数倍以上 。 在 山西省
白羊草草场的分布区内 , 年均温 、 降雨量等
生态条件完全适于沙打旺飞 播 的 需 要 。 所
以 , 在建立沙打旺神子基地的同时 , 应作出
规划 , 统一安排 , 有步骤的组织飞播 ,
在以农为主 、 农牧结合的地区 , 普遍存
在超载畜量的现象 。 因此 . 这些地区除发挥
农付产品的优势外 , 还应当建立人工草地 ,
进行合理布局 , 根据牲畜发展规划 , 逐步建
立起割草场和青贮饲草饲料基地 。
3
. 因地制宜 , 初春烧荒改 良草场
草原烧荒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 各地
应根据当地的地形 、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等
自然条件 ,在天 然植被较好 ,基本控制水土流
失 , 做好防火工作的前提下 ,初春对酸刺一 白
羊草草场进行烧荒也是改 良草场的行之有效
的措施 。 如左权县东北部的一梁顶 ,海拔 1 5 0 0
一 1 5 3 0米 , 该地段原生植被是酸刺一白羊草
群落 , 酸刺株高 70 一 1 0 厘米 ,分盖度达 20 一
2 5%
, 植株衰老 ,草本层总盖度为 .10 一 50 % 。
于初春 (阳历 2 一 3 月初 ) 烧荒 , 烧荒第一
年 (阳历 8 月中旬 ) 酸刺地上部分的老枝条
被烧死 , 根部有嫩枝条萌粟 , 高达 1 5一 2 0厘
米 , 盖度达 7 一 10 % ; 白羊草盖度达 1 5一 20
%
, 高度达 20 一 40 厘米 ; 苔草盖度达 20 % ,
高达 10 一 15 厘米 , 生长旺盛 ; 大针茅盖度达
10 一 15 % , 高度达 40 一70 厘米 ; 铁杆篙盖度
达 20 % , 高度达 40 厘米 。 烧荒的第二年 (阳
历 8 月中旬 ) 植被总盖度增加至 90 % 以上 ,
尤其是大针茅在群落中的比重增大 , 呈大丛
状分布 , 明显的形成背景化 , 其分盖度可达
20 一 30 % , 高度达 40 一 70 厘米 。 根据访问得
知 , 烧荒改 良草场 , 能促进草丛返青 , 有利
于生长发育 , 同时也可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
量 , 利用年限可延续 3 一 5 年 (主要是清除
(下转第 36 页 )
表 6中b 一 a/ a代表单株分孽数 , 密播者样方内禾本科单株分案数只有。 . 78 , ’说明有死亡
现象 。 因此 , 在混作中 , 禾本科播量必需低于其纯播播量 。 t测定也说明 , 不论稀播密播 ,
植株数量差异都未达到统计显著标准 , 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混作时采用低播量配合的必要性 。
为了了解边际效应对牧草混作的增产作用 , 用随机取样法调查了纯播地块 10 个样方边行
和里行两种牧草 的生长情况 , 结果见表 7 和表 8 。
以上结果说明 , 禾本科的边际效应是正是 , 豆科是负的 。 可见 , 两者混作前期有利于禾
本科发挥正效应 , 后期密闭 , 有利于豆科发挥负效应 , 两者相辅相成 , 使 混 作 群落长势均
衡 , 从而 比纯播提高了产量 。 边际效应对禾本科生长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茎粗和叶片数的增
加 , 对豆科负效应的影响 , 则主要表现为株高和叶片长度的减少 。
四 、 结 论
在当前农区土地利用中 , 把纯播豆科牧草改为和禾本科牧草混作是有益的 。 对于苏北黄
河故道区大面积的沙碱地 , 可实行 6 6一 25 箭舌豌豆和意大利黑麦草混作 , 豆科播量应比纯播
减少 50 % , 禾本科播量应比纯播减少 3 % 。 对于获得最优质的草料组成 , 豆科播量可采用 8
斤 /亩 , 禾本科 1 斤 /亩 , 这样可使两者在总产中所 占比例相等 。 不同播种方法对产量虽有影
响 , 但差异不显著 。 豆科和禾本科混合条播或交义播种 , 有利于提高产量 。
参考文做 ’
〔 1 〕吉良龙夫 , 1 9 6 6 : 作物产量与种植密度。 作物产量形成 和高产理论 论文集 。
( 上接第 3页 ) 占农牧业事业费总数的 2 0 % 。 1 9 7 1一 1 9 7 5年又降到 1 6% , 1 9 7 6一 1 9 8 0
年恢复到 25 % , 比重仍很低 。 牧业基建投资近年来有所增加 , 今后仍应注意增加 。
贵州草 山建设问题 , 在我国南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据我们实地考察 , 类似贵州的情 况
在广西 、 湖南 、 江西等草山面积分布较广的省 (区 ) 也是 同样存在的 。 只有在实际工作 中认
真研究解决这些有关农业结构 、 方针 、政策 、 建设措施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 才能很好地合理开
发和有效利用我国南方十亿亩草山资源 , 为南方放牧畜牧业的大发展 , 开辟广阔的途径 。
吐接第 27 页 ) 了灌木和杂草 ) 。
4
. 最经济的利 用空间 , 建设复层植被
复层植被是植物利用空间的最有效和最充分 的形式之一 。 左权县在原生植被为白羊草 +
铁杆篙群落 、 海拔 1 3 0 0一 1 3 8 0米的阴坡和梁顶栽植 ha 松 ( p ` n u s 才a b u l a e f o r 。 `s ) ,封禁 1 0年后
开始放牧 。 现在该地 已形成油松林 , 林下发育为 良好的草本植被和地被物 ,群落结构可明显的
划分出四个层片 : 第一层片为油松层片 , 油松株距 10 一 15 米 , 胸径 10 一 15 厘米 , 郁 闭度 。 , 3 。
第二层片为虎棒子 旧 : tr y o P : 行 d va f山 an a) 和黄刺玫灌木层片 , 平均株高 45 一80 厘米 , 盖
度达 20 一 35 % 。 第三层片为草本层片 , 苔草 、 白羊草平均高度 20 一 40 厘米 , 盖度达 40 % 。 第
四层片为 中国卷柏 ( S e l a 夕 f o e l l a s `n e n s i s ) 层片 , 高度达 3 一 5 厘米 , 盖度达 1 0一 1 5% 。 呈
块状絮棉垫型分布 , 同时在灌木下往往与苔草镶嵌分布 , 地被物多 , 土质肥沃 、 褐色 。
复层植被不仅提高了自然 资源的利用价值 , 保护了水土 , 改变了环境条件 , 保持了生态
平衡 , 同时也相对地扩大了草场面积和提高了草场的载畜能力 。 由此可见 , 在 山西省 中部和
南部的山区和丘陵区 , 因地制宜 的种植油松 , 不仅可使林牧结合 , 也可建立结构合理 , 而且
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