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莜麦新品种(系)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综合表现



全 文 :莜麦新品种(系)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综合表现
李湘秦 1,赵德勇 2,3,陈志国 2,曹成海 1
(1.青海省互助特色种业实验站,青海 互助 810500;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
生物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1;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种植的莜麦优良新品种,2008~2009年选取 3个引进莜麦品种(系),以青海省当地品种
青莜 2号为对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青海省互助县进行了莜麦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08~2009两年间,坝莜 6
号产量均位居第一,分别比对照增产 27%、17.2%;晋九的茎杆粗壮、生物产量高,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品种。
关键词:青海东部农业区;莜麦;随机区组设计
中图分类号:S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0)07-0046-02
Integrated Performances of Avena sativa L. in Agricultural Region
in Eastern Qinghai
LI Xiang-qin1, ZHAO De-yong2,3, CHEN Zhi-guo2, CAO Cheng-hai1
(1. Huzhu Characteristic See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Qinghai Province, Huzhu 810500, PRC;
2.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1, PRC;
3. Graduate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49, PRC)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quality oat varieties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agricultural region in eastern Qinghai Province,
three introduced oat varieties (line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and one Qinghai local cultivars (Qingyou No.
2) was taken as control. Then the comparative tests among oat varieties were conducted by single factor randomized
blocks design method in Huzhu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during 2008~2009.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characters,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of experimental material were integrally contras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grain
yield of Bayou No.6 ranked first during 2008~2009, which increased by 27% and 17.2% over control, respectively; Jinjiu
can be used as a seed-grass type because of its high biomass and strong 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gion in eastern Qinghai; Avena sativa L.; randomized blocks design
莜麦(Avena sativa L.)亦称裸燕麦、玉麦、铃铛
麦,为禾本科燕麦族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莜麦
是一种古老粮种,生长期短,要求积温少,并具有一
定的抗旱、耐寒、耐瘠等特点,是高寒地区重要的饲
草和粮食作物[1]。因莜麦籽粒中富含 β-葡聚糖和亚
油酸,其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控制血糖等功效,当今
国际上已公认莜麦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2-4],同时,莜
麦茎叶柔软多汁,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纤维含量高
于其他谷物秸秆,是非常理想的饲草 [5-6],因此莜麦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中国莜麦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西南等高寒
地区。青海省东部地区是全省主要农业生产地区,
该地区位于祁连山脉东段,全区聚集青海省耕地的
70%以上,人口占青海省 80%以上,培育或筛选出
适宜该地区种植的莜麦新品种,可以促进该地区种
植业结构调整,进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2004
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互助特
色种业实验站从河北张家口坝上农科所、内蒙古农
科院、山西农科院大同高寒所和甘肃农科院等单位
引进最新培育的莜麦新品种(系)21个,2005~2007
年经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子
粒产量高和产草量高的 3个新品种(系):坝莜 6
号、晋九和 989D-11。为进一步考查坝莜 6号、晋九
和 989D-11这 3个莜麦品种(系)的性状表现,以
青海当地品种青莜 2号为对照,于 2008~2009年在
青海省互助县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
宜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地种植的优良莜麦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引自河北张家口坝上农科所的
收稿日期:2010-03-0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D52B08)。
作者简介:李湘秦(1980-),女,青海互助县人,本科,主要从
事特色农业育种和栽培研究。
通讯作者:陈志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0,(7):46~47,50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0.07.020
表 1 不同品种(系)田间生育期比较
年份
2008
2009
品种
(系)
坝莜 6号
989D-11
晋九
青莜 2号
坝莜 6号
989D-11
晋九
青莜 2号
播种期
(月-日)
04-05
04-05
04-05
04-05
03-16
03-16
03-16
03-16
出苗期
(月-日)
04-20
04-19
04-20
04-19
04-12
04-12
04-12
04-12
开花期
(月-日)
06-04
05-29
06-01
05-26
06-22
05-14
06-26
06-11
成熟期
(月-日)
08-16
08-07
08-12
07-28
08-02
08-02
08-06
08-06
全生育期
(d)
133
124
129
115
138
138
142
142
表 2 不同品种(系)的经济性状比较
年份
2008
2009
品种
(系)
坝莜 6号
989D-11
晋九
青莜2号
坝莜 6号
989D-11
晋九
青莜 2号
株高
(cm)
109.4
104.0
106.6
106.3
125.6
130.5
150.3
152.7
穗长
(cm)
12.9
13.4
12.2
12.5
17.7
17.0
15.9
14.0
小穗数
(穗)
24.8
18.0
21.9
14.4
50.9
32.7
38.4
35.4
穗粒数
(粒)
52.1
45.9
48.7
33.1
80.4
78.4
62.0
76.3
千粒重
(g)
22.6
17.6
23.2
28.0
24.6
23.6
27.4
25.8
表 3 参试品种的生物量及籽粒产量
年份
2008
2009
品种
(系)
坝莜 6号
989D-11
晋九
青莜2号
坝莜 6号
989D-11
晋九
青莜 2号
生物量
(kg/667m2)
1 900.0
1 240.8
1 292.7
1 266.7
1 487.2
1 430.8
1 548.8
1 482.1
籽粒产量
(kg/667m2)
444.5 a
366.7 ab
377.8 ab
350.0 b
408.7 a
403.6 a
366.7 a
348.7 a
注:表中生物量指干重,同年中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在 0.05水
平显著。
989D-11和坝莜 6号、引自山西农科院大同高寒所
的晋九,以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青莜 2号作为
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小区
面积 13 m2(2.6 m×5 m),每小区 13行,行距 0.2 m,
保护行 0.4 m,人工开沟,播种深度为 4~5 cm,手溜
条播,每行播种 692粒。以磷酸二铵 12.5 kg/667m2、
尿素 7.5 kg/667m2作为基肥,生育期不再进行追肥,
苗期和抽穗后期分别考查了参试品种的单位面积苗
数、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后期随机取样 30株考查了
参试品种的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收
获后测定了参试品种的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
1.3 数据分析
采用专业统计软件 SPSS16.0对试验数据进行
处理,Duncan(SSR)检验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 1可知,2008年坝莜 6号、989D-11、晋九
3个品种(系)的出苗期和对照品种青莜 2号一致
或推迟 1 d,而开花期比对照晚 3~9 d,结果导致成
熟期期比对照长 14~18 d。2009年坝莜 6号、989D-
11、晋九的出苗期和对照品种青莜 2 号一致,
989D-11的开花期比对照提前近 1个月,而它在
2008年开花期比对照推迟 3 d,这表明 989D-11的
稳定性较差;由于 2009年的雨水条件比 2008 年
好,所以 2009年所有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比 2008
年都有所延长。
2.2 经济性状
2009年莜麦生育期雨水比 2008年同时期多,
参试品种坝莜 6号、989D-11、晋九、青莜 2号在
2009年的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均比 2008年
有所提高,坝莜 6号、989D-11和晋九 2009年的千
粒重也比 2008年有所增加,而青莜 2号 2009年的
千粒重比 2008年有所下降,由此可见莜麦生育期
内降雨量对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尤其是产量构成
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效应。
2.3 生物量及籽粒产量
由于 2009 年莜麦生育期内雨水多于 2008 年
同时期的雨水,989D-11、晋九、青莜 2号 3个品种
(系)2009 年的生物量比 2008 年增加 190.0~356.1
kg/667m2(表 3),坝莜 6号 2009年的生物量比 2008
年减少,这表明坝莜 6号不耐肥水,是一个耐瘠薄、
抗旱型的品种。在籽粒产量方面,经方差分析表明,
2008 年小区间差异不显著(F=0.09,p>0.05),品种
间差异显著(F=4.97,p>0.05),2009年品种间产量
差异不显著(F=3.10,p>0.05)。综合比较两年的试验
数据,坝莜 6号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位居第一
位,并且该品种在干旱少雨的年份更易获得高产;
晋九的生物产量位居第二,籽粒产量高于对照青莜
2号,和 989D-11相当,晋九的茎杆粗壮,耐肥水、
抗倒伏;989D-11表现和对照青莜 2号相当,并且
容易倒伏,不适合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种植。
3 结 论
(下转第 50页)
第 7期 李湘秦等:莜麦新品种(系)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综合表现 47
(上接第47页)
2008~2009两年间,坝莜 6号产量均位居第一,分
别比对照青莜 2号增产 27%、17.2%,晋九的茎杆粗
壮、生物产量高,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品种,并且这
两个品种已分别在河北省和山西省审定,近几年的
试验表明坝莜 6号和晋九适合在青海省东部农业
区种植,因此建议坝莜 6号和晋九在青海省东部农
业区推广种植,989D-11 是引进的一个新莜麦品
系,试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差,抗倒伏能力差,应
予淘汰。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 莜麦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32(11):128-130.
[2] 郑殿升. 莜麦的医疗保健作用[J]. 中国种业,2002,(7):30.
[3] 杨良玖,刘文洁,胡 辉. 莜麦保健面包的研制[J]. 食品科技,
2003,(4):56 - 57.
[4] 傅蕙英,许 皓. 莜麦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降糖、降脂作用
[J]. 中国粮油学报,1998,13(4):37-139.
[5] 张子仪. 中国饲料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776-
777.
[6] 李 明. 2种莜麦在河南的生长特点与生产水平的分析 [J]. 草
业科学,2009,26(11):78-81.
(责任编辑:高国赋)
11 600
11 200
10 800
10 400
10 000
9 600
9 200



kg
/h
m
2 )
5.25 6.00 6.75 7.50 8.25 9.00
种植密度(万株/hm2)
图 4 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的曲线
220.8+5 360.9 X-376.06 X2,R=0.898 4,F=48.46**,
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平,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的曲
线见图 4。玉米产量变化随种植密度变化较大,可
供选择的高产适宜种植密度范围较窄。当种植密度
达 78 755 株/hm2左右时,玉米产量达最大值 11
180.5 kg/ hm2,低于此种植密度,玉米产量随种植密
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当高于此种植密度时,产量随
种植密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的
变异系数很大,说明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3 结 语
综上所述,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很大,
说明种植密度是影响洛玉 8号产量的关键因素,在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种植密度对玉米千粒重的影
响最大,其次是行粒数和株高,而对玉米穗长和穗
行数影响不明显,说明高种植密度导致产量降低的
主要原因是引起玉米结实率、千粒重和行粒数降
低。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也较大,在确定玉
米合理密植的同时,应考虑到种植密度增加导致株
高增加产生的植株对光照、水分和养分竞争的矛
盾。豫西地区洛玉 8号高产的最大种植密度不宜
超过 78 755株/hm2,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 70 000~
75 000株/hm2。
本次试验为单次年份试验,没有往年或者异地
实验数据,且在种植密度的设置上数量较少,如增
加种植密度设置数量,进行多次年份实验,结果将
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 李中全,郑祖平. 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J]. 杂
粮作物,2000,(2):23-27.
[2] 丁西武. 不同栽培条件对不同生态类型玉米产量的影响[J]. 黑
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7,(6):6-12.
[3] 许海涛,许 波,王成业. 夏玉米品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
径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07,(6):36-39.
[4] 佟屏亚,程延年. 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J]. 北
京农业科学,1995,(1):23-25.
[5] 莫惠栋,梁之材. 种植种植密度与作物产量——产量和种植密
度关系及其分析[J]. 作物学报,1980,6(2):65-75.
[6] 许海涛,许 波,王友华.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
性和主成分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07,(1):19-22.
[7] 梁嘉陵. 丘陵川谷玉米最佳群体结构模式的研究 [J]. 玉米科
技,1996,(4)4:54-56.
[8] 四川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各论)[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2. 205-215.
[9] 杨世民,廖尔华,袁继超.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
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4):322-324.
[10] 候 旭,冯 勇. 玉米种植密度若干问题的分析[J]. 内蒙古农
业科技,1992,(6):22-23.
(责任编辑:高国赋)
!!!!!!!!!!!!!!!!!!!!!!!!!!!!!!!!!!!!!!!!!!!!!
第 7期湖南农业科学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