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01期
少花蒺藜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草原上外来入侵的一
种恶性害草,传播途径主要以异地运送土方、干草、放牧、转
移牲畜等进行传播。由于少花蒺藜草繁殖迅速、抗逆性强、与
其它牧草争水、争肥,抑制其它牧草生长,致使草地退化,牧
草品质下降。种子成熟后形成刺包,牛羊采食后容易刺伤口
腔,形成溃疡,刺破肠胃黏膜形成草结,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
功能,严重时造成胃肠穿孔引起死亡。据调查,彰武县有天然
草地面积115万亩,而受少花蒺藜草侵蚀危害地块面积近
100万亩,约占85%左右。因此,控制和防治少花蒺藜草的侵
入危害,已成为当前保护草地资源的一项重要课题之一。但
目前国内外尚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控办法,在防控上难度较
大。为此,本试验通过对少花蒺藜草的相关研究,为全县大面
积控制和防除少花蒺藜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彰武北部的章古台镇章古台村草原沙化
治理工程区,试验区面积10亩,位于东经122°30′07.7″,
北纬42°38′36.7″,海拔185m,常年平均降水量480mm,
有效积温3200℃左右,无霜期156d。试验区地块为天然草原
补播改良地块,补播品种有沙打旺和二色胡枝子,地表为风
积沙丘,土壤为生草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在0.2%以下,少花
蒺藜草危害覆盖度在70%以上。
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少花蒺藜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
不同土埋深度对少花蒺藜草出苗的影响调查。分别设定
为0cm、3cm、5cm、10cm、20cm 5种深度处理,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见表1)。
表1 少花蒺藜草生物学特性调查 单位:cm、%
2.2 少花蒺藜草的田间发生动态研究
在试验区内随机选取5个固定样方,每个样方0.25m2,进
行定点调查。从5月27日少花蒺藜草出苗起开始观察,每14d
调查一次,调查时将已出苗的少花蒺藜草拔出计数,至8月6
日最后一次拔除后没再出苗,共调查了6次(见表2)。
表2 少花蒺藜草5个样方拔除试验调查表
单位:0.25m2、株
2.3 少花蒺藜草物候期的观察
为便于调查和控制人为扩散危害面积,在彰武县草原监
理站后院草圃内选取8m2(2m×4m)试验观测区,选用上年秋
季采收的成熟蒺藜草籽,于2014年4月6日进行了条播种
植,行距30cm。在自然条件下,蒺藜草长出2~3片真叶时定
苗,1延米定株约30株左右,观测蒺藜草的物候期。随机选取
5个样点,每样点内约20株蒺藜草,每7d观测一次,观察记
录少花蒺的出苗、分枝、抽穗、成熟等生长发育期。从发现第
一株进入某一物候期算起,到累计达到20%定为始期,20%
~80%为盛期,80%~100%为末期(详见表3)。
表3 少花蒺藜草物候期调查表
2.4 少花蒺藜草生长速度的测定
自6月25日起,在试验地内随机选取3个样方,每样方
1m2,在样方内随机取10株少花蒺藜草,每14d测定一次,共
测6次。测定项目为:叶片数、主茎分枝数、株高和鲜干重(见
表4)。
彰武县草原入侵少花蒺藜草
综合防治试验效果观察
彭 爽 1,张成才 2
(1.辽宁省彰武县草原监理站,辽宁 彰武 123200;2.辽宁省阜蒙县草原监理站,辽宁 阜蒙 123199)
摘 要: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化学药剂复配喷药,选择烟嘧磺隆+咪唑乙烟酸,防治效果为最高,灭杀率可达87%,效
果较为理想。对少花蒺藜草危害较重的地块采取20cm以上的耕翻处理,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人工或机械刈割防
除,防治效果可达84.7%,但此种方法费工费力,适合面积较小的地块防治。
关键词:少花蒺藜草;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5.01.020
作者简介:彭爽(1976~),本科,畜牧师,从事草原建设工作
试 验 研 究
- - - -
3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年第01期
表4 少花蒺藜草生长速度调查表 单位:1m2、g、cm
注:此表数据均为测定10株平均数
2.5 田间少花蒺藜草群体生物量的测定
在试验区内选择未作任何处理的样方,从5月28日少
花蒺藜草出苗盛期起,至9月2日止,每2周做一次取样调
查,每次随机在田间选取3个面积为1m2的样方,取植株的
地上部分洗净晾干,测量鲜干重(见表5)。
表5 少花蒺藜草生物量测定调查表
注:此表测定样方为1m2
2.6 复配除草剂化学防除试验
在试验区内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50m2(5m×
10m),4次重复。在7月3日进行施药,喷药量30kg/亩(详见
表6),每小区2.5kg。复配药剂有精喹禾灵、咪唑乙烟酸、乙草
胺、烟嘧磺隆、烯草酮共5种除草剂进行复配喷药。在喷药前
做蒺藜草的基数调查,喷药后在20d、40d(7月23日、8月13
日)分别进行药效调查(见表6)。
表6 试验处理
表7 少花蒺藜草复配防除调查表 单位:株/0.25m2
2.7 少花蒺藜草人工或机械防除试验
此项试验地选择在彰武县北部的阿尔乡镇白音花村八
大股沙化治理工程区内,设置试验区约300亩。
在2013年8月下旬少花蒺藜草抽穗扬花期到种子成熟
前,进行了人工刈割清穗,以抑制当年种子成熟,减少地块种
子积累,刈割地块面积2亩,在2014年9月初调查刈割区。
防治效果调查采用绝对值法。在处理区及对照区各取5个样
方,样方面积为0.25m2,调查少花蒺藜草的株数、株高、分蘖
数、刺苞数、颖果数(详见表8)。
表8 刈割试验调查表 单位:株/0.25m2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两年的试验调查得出少花蒺藜草在彰武地区的生
物学特性及生态特性。由表1可知少花蒺藜草在自然环境下
种子萌发的时间分别为:土埋0cm和5cm时18d出苗,出苗
率分别为75%和138%;土埋3cm深度时15d出苗,出苗率
为 142%;土埋 10cm 深度 20d 以后可以出苗,出苗率为
135%;土埋20cm深度时发现不萌发。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对
少花蒺藜草危害较重的地块可以采取 20cm 以上的耕翻处
理,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对少花蒺藜草的物候期观
察,在6月末或7月初利用化学药剂复配喷药,经过两次效
果调查得出烯草酮+咪唑乙烟酸防治效果最低,灭杀率在
66%;烟嘧磺隆+咪唑乙烟酸防治效果最高,灭杀率为87%。
因此进行化学防治首选烟嘧磺隆与咪唑乙烟酸。通过药物防
治,有效遏制了少花蒺藜草的危害密度、生长和蔓延速度,达
到了防治的预期目的。人工或机械刈割防除试验,防治效果
明显可达84.7%,此种方法费工费力,适合面积较小的地块
防治。但调查发现,药剂在杀灭少花蒺藜草的同时,其它禾本
科牧草也同时被杀灭,如冰草、羊草、隐子草、苋、蓼、藜等。特
别是一些牲畜喜食的牧草的减少,致使草地内的植物种类随
之明显减少,造成草原植被稀疏,生产力水平明显降低,草原
植被盖度和牧草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在防除少花蒺藜草
时不可盲目选择除草剂进行大面积开展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巍,等.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在辽宁地区的危害与分布[J]
.草业科学,2005,22(7):63-64.
[2] 郝阳春,等. 少花蒺藜草在阜新的分布、危害及防控措施[J].内蒙
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5(1):79-80.
试 验 研 究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