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麦田雀麦的发生与防治



全 文 :小麦









雀麦是近几年传入容城县的一种恶性
禾本科杂草,其繁殖系数高,蔓延迅速,
难于防治,常与小麦争水争肥争空间,造
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良,品质下降,产量降
低。2015年全县雀麦发生面积 6万亩,占
小麦种植面积的 35%,平均减产 10% ~
20%。为加强农民对雀麦的认识,提高防
治效果,现将雀麦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
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雀麦为禾本科杂草,与小麦有同生关
系。雀麦苗期与小麦形态相似,难于识
别。雀麦出苗偏晚,比小麦晚 3 ~ 5 d。雀
麦分蘖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偏
晚,但抽穗期早于小麦,当小麦挑期时,
雀麦大部分已将穗抽出,扬花期与小麦接
近,灌浆期雀麦加速生长,在小麦蜡熟期
雀麦成熟,全生育期比小麦略短。
雀麦繁殖力强,主要表现为结籽多,
繁殖力是小麦的 2 ~ 12倍。成熟后的雀麦
籽粒落到麦田,2 ~ 3年便会成灾,雀麦种
子的寿命比小麦长,抗逆性强,种子深埋
20 ~ 30 cm 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休眠状态,
一旦被翻至浅层或遇到合适的温湿度条
件,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能力,这也是雀
麦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2 传播途径
一是跨区作业。跨区作业收割机上带有雀麦种
子,可造成异地传播。二是种子传播。由于小麦种
子精选工作把关不严,雀麦种子随小麦播种传播。
另外未腐熟的有机肥、种子随风雨或地表径流漂泊
也是雀麦传播蔓延的途径。
3 防治措施
3.1 严格选种,杜绝种子传播。种子经营单位在
供种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精选包衣。农户自备种子播
种前也应该进行认真筛选,防治雀麦随种子传播。
施用有机肥一定要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杜绝
生粪直接施入。
3.2 合理轮作、中耕除草。雀麦危害严重的地块可
与玉米、薯类、豆类等作物轮作。经过中耕除草即
可将雀麦除掉。种植晚春作物可在播种前进行耕
翻,将已出苗的雀麦草消灭。
3.3 迟耕灭草。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年份,10月上
旬雀麦种子就开始发芽出土,所以将小麦播种期调
整到 10月中旬,就可通过播种耕地而达到灭草的
作用。
3.4 人工除草。人工除草有 2个关键期,一是早
春小麦返青期,根据雀麦的特征,结合麦田人工除
草铲除雀麦。二是小麦抽穗后,大部分雀麦也开始
抽穗,其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宜连续拔除 2 ~ 3
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期拔除的雀麦部分种子已经成
熟,具有发芽能力,所以拔除的植株不能乱扔在地
边、地埂、沟里或路边,要集中深埋或烧毁。
3.5 深耕灭草。作物收获后,用拖拉机深翻将雀
麦种子翻入土内 18 cm 以下,可有效的抑制其出
苗,深翻一次后 30 d再进行浅耕。
3.6 药剂防治。每亩用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
3.5 g 或每亩用 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 12.5 g,
亩用药液 30 kg,在冬前杂草 2 ~ 4叶期均匀喷雾。
冬前防治效果较差的麦田,春季补喷除草剂(与冬
前不能使用同一种除草剂),于小麦返青后拔节以
前施药,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平均气温达到 10℃以
上,无风或微风天气时,顺风喷药。
071700 河北省容城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杨秋英
王丽芹
3 防治方法
3.1 根据各地条件合理选用抗病、耐病、丰产品
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
病性。
3.2 铲除转主寄主。铲除自生苗和禾本科杂草,
以减少菌源。田间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应彻底清
除,以防传播蔓延。
3.3 改良土壤,及时灌水和排水,合理施肥,增
施农家肥及磷、钾、钙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避免
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以防止造成贪青晚熟,加重
锈病为害。
3.4 药剂防治。田间一旦发现病害,用 25%三唑
酮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液、25%粉锈宁可湿
性粉剂(兼防白粉病等)兑水喷雾 2 ~ 3次。播种前
100 kg麦种可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5 ~ 60 g
或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20 g 均匀拌种后闷 1
~ 2 h再播种。收获前 15 ~ 20 d应停止药剂防治。
674205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镇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雷树仙
植 物 保 护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