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998 ,21(2):128 ~ 133
Journal of Xinjiang Agricul tural Universi ty
新雀 1号无芒雀麦新品种(Bromus inermis
Leyss.CV.Xinque No.1)的选育
肖 凤 闵继淳 龙万春 卢惠平
秦 明 于振田 李 睿 申修明
(畜牧分院)
摘 要 1983 年开始以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市南山谢家沟野生无芒雀麦为育种原始材料 ,
以提高产量及开发利用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为目的 , 采用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方法 , 历时 12 a育
成新雀 1 号无芒雀麦。该品种产量高 , 草质好 ,干叶率高 , 再生快 , 植株高 , 叶片宽大 , 抗寒 、抗
旱 、耐盐性强。体细胞染色体 56 条 ,即 2n=56 条 , 属 8 倍体 , 与伊犁昭苏野生无芒雀麦 4 倍体
(2n=28 条)完全不同。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牧草品种 新品种选育 种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 S543.803.3
0 前 言
无芒雀麦原产于欧洲 ,其野生类型广布亚洲及北美等地 ,我国东北 、内蒙古及新疆均有
野生种 ,现在是重要的栽培牧草。新疆境内天山及阿尔泰山的中山带野生无芒雀麦生长很
好 ,有的已成群落分布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是新疆改良退化草场及建立人工草场的主要禾
草之一。
多年来 ,我区牧草生产 ,一直使用奇台无芒雀麦地方品种 ,群体中个体间生长不整齐 ,再
生性差 ,对产量和草质均有一定影响。为了开发利用新疆野生无芒雀麦种质资源 ,我们于
1983年开始进行无芒雀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历时 12 a ,育成新雀 1号无芒雀麦新品种。
1 育种地点 、目标及方法
1.1 选育地点
主要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校内实习农场。位于东经 87°37′,北纬 43°47′之间 ,海
拔 850 m ,年平均气温 6.5 ℃,年极端最高气温 38.5 ℃,年极端最低气温-41.5 ℃,年降水
量 230 mm 左右 ,年蒸发量2 750 mm ,土壤解冻期 3月底至4月初 ,结冻期11月中 、下旬 ,冬
季有积雪覆盖 ,无霜期 150 d左右 ,土壤为灌溉荒漠灰钙土 。
收稿日期:1998-03-27
1.2 育种的目标
以提高产量为目的 ,抗寒 、抗旱 、耐盐等主要特性不低于谢家沟野生原始群体 ,以下简称
CK2 ,产草量和草质不低于奇台无芒雀麦地方品种 ,以下简称 CK1 。
1.3 育种方法与过程
1983年于天山北坡中山带(乌鲁木齐市南山谢家沟)采集野生无芒雀麦种子 ,1984年春
于新疆农业大学农场播种建立了原始材料圃 ,取两次混合选择得优良选系 8402 ,另外在第
一次混合选择的基础上选得一株满意的优良大叶单株 ,冬季在温室无性繁殖 ,扩繁优株 ,来
年开春 ,稀栽定植大田收种 ,单独脱粒 ,选得另一选系 8401。选优株的性状标准:叶片宽大 ,
茎粗 ,分蘖多 ,植株高大 。1991 ~ 1993年以 8401 , 8402 及 CK1 , CK2 进行品种的比较试验 ,
历时 3 a ,试验中发现两品系的增产优势及主要性状相差不大 ,1993年便将 8401 与 8402两
品系种子混合组成新雀 1号无芒雀麦 ,1993 ~ 1995年进入生产试验与多点试验 , 1995 年 12
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注册登记 ,历时 12 a ,其选育程序详见下列图式:
年 别
1983
1984~ 1985
1985
1986~ 1987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3
1993
1993~ 1995
谢家沟野生无芒雀麦
采集种子
↑
建 植 原 始 材 料 圃
单株选择混合脱粒
↑
条 播 稀 植
↑ ↑
单株选择混合脱粒 单株营养体温室无性繁殖
↑ ↑
条播稀植 移栽大田稀植
分系混合收种
↑ ↑
8402 8401
品 比 试 验
8402—8401
↑
新 雀 1 号
↑
生产试验及多点试验
↑
推 广
图 1 新雀 1 号无芒雀麦育种程序图
129第 2 期 肖 凤等:新雀 1号无芒雀麦新品种(Bromus inermis Leyss.CV.Xinque No.1)的选育
2 品种比较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供试材料及来源
8401和 8402无芒雀麦品系由谢家沟野生无芒雀麦群体中选出 ,奇台无芒雀麦为国家
登记地方品种 ,谢家沟无芒雀麦为天山野生原始草种。试验以 CK1 ,CK2为对照 。
2.1.2 试验方法及栽培管理
小区面积 10 m2 ,随机区组排列 , 4次重复 ,第 1 , 2 ,3重复测产草量 ,行距 30 cm , 6行区 ,
播量3 0 kg·hm-2 。第4重复观测生育期及种子产量 , 行距6 0 cm , 4行区 , 播量2 2 .5
kg·hm-2 。人工开沟条播 ,局部镇压复土 。
生长期 ,播种当年中耕除草 2次 ,灌水 6次 ,第 2 , 3年 ,中耕除草 2 ~ 3次 ,每年灌水 7
次 ,第 2年收头茬草后施尿素 300 kg·hm-2 。
2.2 试验结果分析
2.2.1 各品种生育期及越冬率
生育期 ,用目测法 ,采用全国牧草品种登记的统一标准。供试品种 ,4月中旬播种 , 5月
初出苗 ,9月初成熟 ,生育期为 123 ~ 127 d ,成熟株高 92 ~ 99 cm ,其中 CK1比其他品种晚出
苗 3 ~ 5 d ,第 2年 3月底至 4月初返青 ,7月 11日成熟 ,生育期 100 ~ 120 d ,成熟株高 117 ~
130 cm 。第 3年 4月 13日返青 ,比第 2年晚 11 ~ 12 d ,7月 13日成熟 ,生育期 91 ~ 92 d ,成
熟株高 118 ~ 120 cm 。经 3 a观察 ,各品种生育期无显著差异 。供试品种抗寒能力强 ,各年
越冬率均为 100%。
2.2.2 各品种产量比较
产草量测定在抽穗期每茬刈割前测株高后全区割倒称鲜草重 ,再将各品种称取 1 000 g
在室内风干称重 ,折算干草产量和测定其干草率和干叶率 。供试品种在乌鲁木齐灌水条件
下 ,第 1年刈 2茬草 ,生长第 2 ,3年可刈 3茬草。第 1年产草量最低 ,第 2年最高 ,第 3年开
始下降 。其中 8401品系第 1 年鲜 、干草产量最高 ,比 CK1 分别高出 56.1%和 23.3%,比
CK2高出 25.8%和 8.15%;生长第 2 , 3年 8401和 8402品系鲜 、干草产量均比两个对照种
高。若以 3 a平均干草相比 ,8401品系年产干草 14.423 t·hm-2 ,比 CK1 和 CK2 分别增产
15.03%和 11.12%,8402品系年产干草 14.383 t·hm-2 ,比 CK1 和 CK2 分别增产 14.7%和
10.8%。由上可知 8401和 8402品系干草产量与两个对照品种相比 ,增产均超过 10%,增
产幅度两个品系相近(表 1)。
各品种的种子产量在每年种子成熟后 ,全区割倒晒干脱粒清选称重 。播种当年由于开
花结实植株少 、成熟晚 ,籽粒又不饱 ,产籽量极低 ,未采种 。生长第 2 ,3 年采种 。但 8401和
8402品系种子产量均低于 2个对照种(表 1)。
2.2.3 各品种干草率和干叶率比较
干草率是指室内风干草重占鲜草重的百分率;干叶率是指风干草的叶片重占风干草重
的百分率 ,它们是反应牧草的干鲜比和茎叶比的重要指标。供试品种以 3 a8茬干草率和干
叶率平均值相比 ,8401和 8402 品系的干叶率比 CK1 和 CK2 分别高出 6%~ 7%和 4%~
5%, 8402干草率最佳为 30%,均高出 2个对照种(表 1)。
130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998 年
表 1 无芒雀麦品种(系)产量及草质表
年
份
品
种
鲜 草 干 草 种 子 草 质
单 产
(t·hm-2)
比对照±%
CK1 CK2
单 产
(t·hm-2)
比对照±%
CK1 CK2
单 产
(t·hm-2)
比对照±%
CK1 CK2
干草
率(%)
干叶
率(%)
1991
8401
8402
CK2
CK1
28.307
21.918
24.002
18.134
+56.1
+20.9
0
+17.9
-8.7
0
6.861
6.333
6.344
5.565
+23.3
+13.8
0
+8.2
-0.2
0
未
采
种
25
28
27
29
57
57
54
61
1992
8401
8402
CK2
CK1
73.152
73.707
69.633
68.06
+7.5
+8.3
0
+5.1
+5.9
0
19.646
20.279
17.409
17.039
+15.3
+19.0
0
+12.9
+16.5
0
0.666
0.621
0.788
0.926
-28.1
-32.9
0
-15.5
-21.2
0
27
28
26
24
60
62
56
53
1993
8401
8402
CK2
CK1
58.217
55.530
53.123
51.669
+12.7
+7.5
0
+9.6
+4.5
0
16.962
16.538
15.186
15.011
+13.0
+10.2
0
+11.7
+8.9
0
0.528
0.584
1.130
1.205
-56.2
-51.5
0
-53.3
-48.3
0
32
34
33
33
38
42
68
36
3 a
平均
8401
8402
CK2
CK1
53.225
50.385
48.919
45.954
+15.8
+9.6
0
+8.8
+3.0
0
14.423
14.383
12.98
12.538
+15.0
+14.7
0
+11.1
+10.8
0
0.597
0.603
0.95
1.065
-43.9
-43.4
0
-37.2
-36.5
0
28
30
29
29
56
54
49
50
3 生产试验
3 a生产试验表明:新雀1号无芒雀麦在乌鲁木齐市灌水条件下年产干草10.2 29 ~
23.054 t·hm-2 ,比对照增产 8.6%~ 26%;在哈密戈壁含有机质不足 1%沙质土壤上的灌水
条件下和在轻盐化黄沙土质含盐量高达 0.691%的灌水条件下 ,播种当年分别产干草 1.595
t·hm-2(1茬草重)~ 2.364 t·hm-2 ,比对照分别增产 35.4%和 54.2%,第 2 , 3年在轻盐化
黄沙地上仍比对照增产 33.8%以上 ,说明该品种的耐热和耐盐特性都比对照强。
4 干草营养成份分析
取 2 a生第 1茬初花期干草样品 ,经新疆农业大学畜牧分院牧草分析室分析结果 ,新雀
1号无芒雀麦 ,含粗蛋白质14.92%,比对照高出0 .43%,含粗纤维25.93%,比对照少
0.7%,含 Ca 0.42%,比对照高 0.05%(表 2)。
表 2 新雀 1 号无芒雀麦干草营养成份分析表(1992 年) %
品 种 水 份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 灰分 Ca P
新雀 1 号
无芒雀麦 8.36 14.92 4.80 25.93 39.44 6.55 0.42 0.253
CK1 7.14 14.49 5.47 26.63 48.40 7.87 0.37 0.261
131第 2 期 肖 凤等:新雀 1号无芒雀麦新品种(Bromus inermis Leyss.CV.Xinque No.1)的选育
5 新雀 1号无芒雀麦核型
1995年经新疆农业大学庄重副教授等人分析鉴定 ,新雀 1号无芒雀麦体细胞染色体 ,
2n=56 ,为 8倍体 ,属 2B型 ,与染色体倍性混杂的(2n=28 , 2n=42 , 2n=56)CK1 有质上的
区别 。
6 新雀 1号无芒雀麦形态特性及再生特性
6.1 形态特征
新雀 1号无芒雀麦品种(Bromus inerm is Leyss.CV.Xinque NO.1)为禾本科雀麦属多
年生草本植物 ,具地下横走短根茎 、茎直立 、粗壮圆形光滑 ,株高可达 140 cm ,一般株高
114 cm ,比CK1 高 3.8 cm ,叶长 24.69 cm ,叶宽 1.34 cm ,叶绿色 ,比 CK1分别长 0.37 cm 和
宽0.14 cm ,每个分枝茎有 6 ~ 7叶 ,比 CK1 多一片叶 ,圆锥花序 ,每个花序约 80个小穗 ,每
个小穗 6 ~ 7朵小花 ,但小穗和小花均比 CK1 少;种子披针形 ,暗褐色 ,千粒重 3.6 ~ 3.7 g ,
稍低于CK1 。与 CK1比产草量高 ,而种子产量低 ,具多倍体的明显特性。
6.2 再生特性
3 a的产量试验及观测结果表明 ,新雀 1号无芒雀麦生长速度快 ,再生能力强 。新雀 1
号的再生草营养枝的高度与生长整齐度均比 CK高是构成高产特性之一 。另外 ,播种当年
的抽穗率 ,新雀 1号无芒雀麦高达 35.6%,为 CK1(10.6%)的 3.3 倍 ,是该新品种的显著特
征之一。
7 栽培技术要点
新雀 1号无芒雀麦 ,对土壤要求不严 ,适宜肥沃或粘质土壤 ,在戈壁砂质土壤(含盐量
0.5%以下)也能生长 ,但产量较低 。
7.1 精细整地
宜在头年秋深耕可结合施有机肥(耕翻前施肥),第 2年早春耙耱保墒播种或春灌(无积
雪地区)耙耱播种即可。
7.2 适期播种
播种期可春播 ,也可秋播;播种方法采用条播 ,收草的播量 30 kg·hm-2 ,行距 30 cm ,收
种子的播量 22.5 kg·hm-2 ,行距 60 cm;播深 3 ~ 4 cm 。
7.3 田间管理
苗期生长缓慢 ,易受杂草危害 ,播种当年应及时中耕除草 2 ~ 3次 ,以后每年中耕除草 1
次;在年降水量 300 mm以上地区可不灌水 ,平原农牧区生长期应灌溉 ,每次刈割后(结合灌
水)施尿素 225 ~ 300 kg·hm-2;无芒雀麦地下根发达 ,易絮结成草皮 ,土壤透水及通气受阻 ,
造成减产 ,因此利用 3 ~ 4 a后 ,用圆盘耙切割根茎 ,增加土壤透性 ,促进新根茎萌发。
7.4 及时收获
无芒雀麦调制干草的收获期宜在开花期 ,过早产量低 ,过晚草质差 ,一般割草留茬高 4
~ 5 cm:种子田播种当年种子产量低 ,第 2 ~ 3年种子产量高 ,在穗色变黄 ,种子成熟时采种 ,
产量高 ,质量好 。
基础种子:新疆农业大学草原系保存。
132 新 疆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998 年
参 考 文 献
1 庄重等.新雀 1 号无芒雀麦核型分析.新疆农业科学 , 1996(5):203 ~ 204
2 庄重等.天山北坡野生无芒雀麦及新雀 1 号无芒雀麦细胞学倍性鉴定.新疆农业科学 , 1996(6):287
3 孔祥祯.新疆无芒雀麦的核型分析.八一农学院学报 , 1997 , 11(1):43 ~ 45
Breeding of New Variety of Bromus inermis
Loyss.CV.Xinque No.1
Xiao Feng Min Jichun Long Wanchun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Abstract Since 1983 w ild smooth brome g rass of Nanshan Xie Jiagou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 is used as the natural breeding material , based on improving yield
and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wild herbage , Bromus inermis Leyss.
CV.Xinque No.1 had been selected and breeded fo r 12 years using the methods of mixed selec-
tion and individual selection.The variety had high yield , good forage quali ty , high rates of dry
leaves and reg row th , broad leaf , st rong resistances to cold , drought and salt.The number of
chromosone of it s somat ic cell is 56(2n=56),belong to octoploid , which is dif ferent from the
w ild smooth brome g rass(tet raploid)of Zhao Su ,Yili.
Key words Bromus inerm is Leyss.;forage variety;new variety breeding;germplasm
resources
133第 2 期 肖 凤等:新雀 1号无芒雀麦新品种(Bromus inermis Leyss.CV.Xinque No.1)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