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麦田杂草雀麦的发生、传播与防除



全 文 :麦田杂草雀麦的发生 、 传播与防除
国 营 云 台 农 场 王 明 发
以前 , 一霞麦在我场多为田边杂草 , 极少进田 。 自1 9 8 。年以后发展成为我场麦田主要恶性
杂草之一 , 分布广 , 密度大 , 对三麦产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
一 、 形 态 特 征
雀麦 ( B r “ m su j aP “ in c u “ T h u nb . ) 俗称野麦 , 属禾本科雀麦属 , 为二年生草本杂草。
丛生 、 茎秆直立 , 株高 40 ~ 12 5厘米 , 具短柔毛 。 叶鞘抱茎较紧似闭合状 , 有白色细长柔毛 。
叶舌自色透明 、 膜质 , 长 1 ~ 2 毫米 , 顶端有裂齿 , 无叶耳 。 叶片线形 , 先端尖 , 长 13 ~ 35
厘米 , 宽 5 ~ 8 毫米 , 两面均有柔毛 。 疏散形的圆锥花序 , 向下弯曲 , 长 10 一 15 厘米 。 每节
具 2 ~ 7 个分枝 , 分枝于一侧 , 着生 2 ~ 4 个小穗 , 小穗有细长柄 、 扁平 , 长 2 ~ 3 厘米 ,
每小穗有 7 ~ 14 朵小花 。 颖披针形 、 边缘膜质 , 第一颖 3 ~ 5 脉 , 第二颖 7 ~ 9 脉 。 外秤有
7 脉 、 丰行圆形 , 先端具二小裂齿 , 在其下面背部生芒一条 , 芒长 1。~ 1 5毫米 。 内俘 透 明 膜
质 , 长 8 毫米 , 边缘疏生刺毛 。 雄蕊紫色 , 雌蕊白色 , 柱头二裂 , 羽毛状 。 颖果惰圆形 , 长
6 一 7 毫米 。
雀麦的适应性较强 , 分孽力高 ,
麦有45 个分紊 , 结籽 9 4 0 5粒 。
生 物 学 特 性
结籽多 。 一株雀麦一般可以结籽1 8 8 5粒 , 最多的一株雀
雀麦的生育期 2 09 天 , 比小麦生育期略短 , 据 1 9 8 3年~ 19 84 年调查 : 1。月 3 。播种 , 10 月 31
日灌溉 , 1 月 8 日出苗 , 各个生育阶段所需天数如表一 。
据观察 , 雀麦叶龄为 2 . 2叶时开始分秦 , 叶龄为 6 ~ 8 叶时进入分粟高峰 , 时间约在 4
月 1 0~ 1 8日。
据 19 8 2年 10 月 29 日开始做的发芽试验 ,
播后 5天平均发芽率为 5 0 · 6% , 7天为 7 6· 3从
9 天为 7 9 · 6% , n 天为 83 . 0% 。 发芽所需积
温 ( 3 ℃以上 ) 为 6 8 . 5 ,C 。 19 8 3年 1 0月 2 8日
在 4分场 14 连 12 号地做小区发芽试验 ( 10 月
3 1日灌溉 ) , 2 1月 6 日胚芽鞘长齐 , 1 1月 8
日出苗 , 出苗所需积温 (3 ℃ 以上 )为 1 21 ℃ 。
无论是培养皿发芽 , 还是大田 出苗 , 其所需
积温均与小麦接近 。
表 1 雀 麦 的 生 育 期
生育阶段 起 止 时 间
( 月 / 日 )
生有期累计天数
(天 )
OUt了nUS
ǔ“.jn石,二,人上
喇一川ù .划l出 苗
出苗~ 分桨
分萦~ 拔 肯
任芡节~ 抽秘
1 0 / 3 1一 1 1 ,` 8
1 1 / 8一 2 / 1 5
2 ` 1 5一 3 / 3 D
3 ` 3 0一 弓/ 8
州`一生叫 5 / “一 6 / 6 … , , 1 ’ ` ,尘竺业兰土遗竺二一至任红 - 二 _ 阮… “色 _ _
沈 : 扣 p扮出土前和成熟至落粒的时间 , 全生育
期为 2 0 9天。
本工作得到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陈梦宣老师的指导, 表示感淤 。
一 3 一
雀麦种子在土壤浅层出苗较好。 1 9 8 5年1 0月 9 日把雀麦种子按 3 、 5、 1。、 1 5、 20厘米
五个不同深度播于土中 。 播深 3 厘米的1 0月1 6 日见苗 , 1 0月21 ~ 23 日为出苗高峰 , 田间出苗率
为 6 7 . 5% , 播深 5 厘米的 10 月 18 日见苗 , 1 0月 2 ~ 24 日为出苗高峰 , 田 间出苗率为59 % , 播深
10 厘米以下的雀麦种子未见出苗 。 雀麦种子入土越深 , 出苗越慢 , 出苗率也越低 。
在常温下所做的发芽试验表明 , 雀麦种子从收获开始到发芽为止 , 休眠期为 10 1天 。为了
进一步证明雀麦种子的休眠期 , 我们又按麦子 3 ~ 5 厘米的播种深度 , 于 1 9 8 3年 6 月 28 日将
雀麦种子播于试验站 3 号地 , 直到1 0月 2 1日才出苗 , 其休眠期长达 137 天 。
雀麦的再生能力极强 , 19 8 3年 5 月 1 0日当雀麦抽穗以后割去地上部分 , 留茬高 6 厘米 ,
其二茬很快生长 , 业具有更强的生长势 , 于 5 月 25 日二茬雀麦就齐穗了 。 二茬株高一般只有
原来雀麦株高的三分之一左右 , 平均每株结 表 2 雀麦在不同深度土攘中的发芽率
尸乃八Ulj几
1二IJ夕一
种 1 9 3粒 。
雀麦的生命力也很强 。 种子埋在 6 、 1 0 、
15

2。厘米不同深度的土壤中 , 1 17 天后取出
做发芽试验 , 均有很强的发芽能力 。 埋深的
增加 , 对发芽率影响不大 , 但发芽势较弱 。
( 表 2 ) 。
应一称藻亩{ 发 ’ 芽 率 r 一而、犷 一
( 二米 ) {一兹石丁而石丽妇几获三百一
J匕R一OrlúOJ.人月,ǎ匕
.…月护00`曰比」O护O产,了才一一l三 、 传 播 途 径
据调查 , 1 9 8 0年我场仅二分场 、 四分场极少数田块中零星发生雀麦 , 1 9 8 1年发生面积为
4 0 亩左右 , 1 9 8 2年发生面积为 1 0。。亩 , 1 9 8 3年发展到 6。。。亩左右 , 1 9 8 4年发生面积占播种面
积的 9 2 · 2 8% , 每平方米有雀麦 3 . 2 ~ 90 株 。 麦田雀麦发生面积迅速扩大 ,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
种传播途径 。
h 麦种夹带 。 雀麦以种子混在麦种中传播 、蔓延 。 如 19 8 2年农科站济南 13 麦种 ,每 1 0 克麦
种中 , 有雀麦种 子 7 粒 , 经风选 以后 , 麦种中的雀麦大大减少 。 而其它分场和大 队由于相互
调种面积大 , 又未进行严格的选种 , 故雀麦发生面积迅速扩大 。
.2 风力传播 。 雀麦种子小 、 质量轻 (千粒重只有 1 . 8克 ) , 具有随成熟随落粒的特性 , 经风
一吹 , 成熟的雀麦种子就被吹落麦田 。 调查中看到 , 凡是田埂上雀麦发生多的麦田 , 其靠田
埂 1一 2 个畦面雀麦发生就多 , 在雀麦发生密度较高的麦田 中 , 也是田边的雀麦密度高于田
中间的雀麦密度 。
.3 随水飘流 。 现在麦田的灌溉条件比 1 9 7 2年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 基本上做到了能灌能
排 。 在麦田灌溉过程中 , 田埂上的雀麦种子 , 随着灌溉水流入农田 。 据观察 , 在刚刚发生雀
麦的麦田中 , 常是田间排水沟里的雀麦发生量多于畦面的 。 例如本场农科站 3号地 , 除了田
边 、 地 失之外 , 雀麦名发生于横 、 竖排水沟中 , 畦面较少 。
四 、 防 除 方 法
为了控制雀麦的发生和危害 , 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选种 : 精选麦种 , 以减少雀麦的传播 。
2
. 建立无雀麦的留种田 : 严禁在有雀麦的田块 , 特别是雀麦发生严重的田块留种 。
3
. 轮作换茬 : 雀麦发生较重的田块 , 可以实行麦子 --一甜 菜— 麦 子 , 麦 子一 一大 豆
一 4 一
苏北盆垦区麦田野燕麦种类调查
国营黄海 农场 钱 希
我场位于苏北沿海盐土垦区 , 常年种植三麦为 6 万亩左右 , 占我场耕地 面 积 的 刘% 。
自1 9 7 6年我场麦田首次发现野燕麦 ( A v e an F泪 ua L · ) 以来 , 迄今己 10 余年 。 刚发现时 , 仅
零星分布 , 局部危害 , 没有引起人们 的足够重视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通过种子 、 农机具 ( 尤
其是康拜因收割机 ) 、肥料 、 流水 、 动植物等媒介的夹带传播 , 野燕麦迅速蔓延扩大。 1 9 8 3 ~ 1 9 8 4
年调查 , 发生野燕麦的麦田己占三麦播种面积的5 3 . 7% 。 最严重田块每亩有野燕麦 1 02 . 7 万
株 , 已严重威胁小麦 、 留种甜菜和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生产 。 野燕麦植株高 大 , 根 系 发 达 ,
分萦力强 , 长势旺 , 竞争力强 。 遭受野燕麦危害的小麦减产达 20 ~ 80 % , 甚至颗粒无收 , 损
失十分严重 。
据观察 , 我场野燕麦有两个变种 , 它们的植物学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均显著不同。 现根据
其种子颖壳的颜色 , 暂分为紫壳野燕麦和白壳野燕麦两种 。 1 9 8 5年经南京农业大学李扬汉教
授鉴定 ,紫壳野燕麦的学名是 A v e u a F : 、 t u a V o r . G l o b r e s e e n s F l a e hs b . , 白壳野燕麦的学名是
A
.
F
.
V a r
.
lG ab ar at eP ct 1’m . 。 据《江苏植物志 )载 , 白壳野燕麦系无毛野燕麦 , 而紫壳野燕麦尚
无记载 。 1 9 8 5年 12 月在镇江举行的江苏省杂草研究会第二次年会上 ,李扬汉 、 陈梦宜二位先生
在报告中提到 , 南京市区和近郊主要分布白壳野燕麦。 因此 , 初步认为白壳野燕麦很可能是
江苏本地种。 而紫壳野燕麦则可能是外来种。 据本场职工回忆 , 本场曾于 1 9 7 6年从青海省调
进小麦种 , 随后在田间始见 , 紫壳野燕麦 , 很可能随麦种侵入 。 据此认为紫壳野燕麦可能是
外来种 。 目前紫壳种是我场野燕麦的主要为害种 , 占麦田野燕麦发生量的 80 %以上 。
、 、 r 、 , _ 、、 、 、 、 丫 ~ 、 ~ 、 、勺 _伙、 、 、 尸、 J . 、 、 、 、 、 、 r , 匕 吮 气 、 、 丫两 , 、 , 气 ,
一一棉花的轮作方式 。 四大队有儿块麦田雀麦非常严重 , 经甜菜调茬业辅以人工锄草 , 基本
上消除了雀麦的危害 。 轮作换茬以后 , 在甜菜地中 , 用 35 %稳杀得进行茎叶喷雾 , 对雀麦的
防除效果十分好 。
4
. 消灭田埂雀麦。 田埂雀麦是麦田雀麦的主要侵染源 , 所以消灭田埂雀麦十分重要 。 因
雀麦的再生能力很强 , 不能采取割青的办法 , 只能进行化除或人工拔除。
5
. 化学 U杀草 。 , 一用燕麦敌 1号 、 燕麦敌 2 号等化学除草剂防除雀麦 , 小区试验结果是 40 %
燕麦敌 1 号每亩 5 两 , 防效为 9 8 . 2% , 40 %燕麦敌 2 号每亩 5两 , 防效为 1 0 % ; 大田试验 ,
4 0%燕麦故 2 号每亩 5 两 , 防效为 9 3 . 1 4% 。 试验表明 , 燕麦敌 1号 、 燕麦敌 2号别 崖麦均有很
好的防除效果 。 此外 , 野麦畏防除雀麦的效果也很好。 燕麦灵对雀麦无效 。 燕麦敌 1号 、 燕
麦敌 2 一号要求混土才能保证药效。 灌溉的早迟对防效无明显影响 。 野麦畏喷后 , 一般也要求
棍么 最好随喷随曝上 , 若推迟 6小时混土 , 除草效果仍可达“ 5%以上 。
~ 5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