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甲基二磺隆等防除麦田野燕麦和看麦娘的效果



全 文 :孙 影 , 宋爱颖 ,孙晓莉 , 等.甲基二磺隆等防除麦田野燕麦和看麦娘的效果 [ J] .杂草科学 , 2010(4):50-52.
甲基二磺隆等防除麦田野燕麦和看麦娘的效果
孙 影 1 , 宋爱颖 2 , 孙晓莉1 , 李 敏 1 , 张 亚 1 , 孟祥民 1
(1.安徽省萧县农业广播学校 ,安徽萧县 235200;2.安徽省萧县植保站 ,安徽萧县 235200)
  摘要:防除以看麦娘和野燕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 , 春季使用 15%炔草酸 WP450 g/hm2 、3%甲基二磺隆 OF
300 ~ 450 mL/hm2、3.6%二磺 ·甲碘隆 WG300 ~ 375 g/hm2 、6.9%精 唑禾草灵 EW 1 500 ~ 2 250 mL/hm2和
5%唑啉·炔草酸 EC1 350 ~ 1 500mL/hm2均有较理想的防效 , 鲜重防效均在 90%以上 ,高于株防效。
  关键词:甲基二磺隆;麦田;野燕麦;看麦娘;防效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35X(2010)04-0050-03
  近年来萧县麦田杂草草相与往年相比有所变
化 。 2006年以前 ,麦田阔叶杂草泽漆 、猪殃殃 、播娘
蒿 、荠菜 、婆婆纳等占杂草发生总量的 95%以上 ,禾
本科杂草只有野燕麦 1种。近年由于频繁调种 ,带
来了外地的多种禾本科杂草 ,如早熟禾 、看麦娘 、棒
头草 、硬草 、蜡烛草 、节节麦等 ,禾本科杂草的发生种
类和发生数量逐年增加 , 2010年全县平均麦田禾本
科杂草占杂草发生总量的 8.3%,部分麦田占 20%
~ 50%。阔叶杂草和野燕麦在全县麦田分布较均
匀 ,其他禾本科杂草虽然在全县范围内有发生 ,但分
布不均匀 ,有发生的田块一般以 1 ~ 2种主要禾本科
杂草为主。为控制麦田禾本科杂草危害 , 2010年春
季做了几种除草剂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的药效
收稿日期:2010-09-25
作者简介:孙 影(1974—), 女 ,农艺师 ,主要从事县农业广播电视
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 E-mail:ngx0557@ 163com。
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萧县杜楼镇郝新庄行政村吴楼自然村
一农户麦田内 ,小麦品种为淮麦 21。野燕麦和看麦
娘占禾本科杂草的 90%以上 ,其他禾本科杂草有早
熟禾和硬草。 2009年小麦播种后一段时间无降雨 ,
土壤湿度较小 ,杂草出土晚 , 11月下旬后气温骤
降 ,提前进入越冬期 ,冬前禾本科杂草发生轻 。试验
在 2010年春季进行 ,禾本科杂草中等发生 ,施药时
禾本科杂草处于 5叶期 ,杂草密度为 50 ~ 95株 /m2。
试验田土质为青沙土 ,肥力中上等 ,有机质含量
为 17.2 g/kg, pH值为 8.0。前茬作物为玉米 。
1.2 试验设计
1.2.1 供试除草剂 供试除草剂有 15%炔草酸
(上接第 49页)
叶期用 1 200 mL/hm2、兑水 525 kg/hm2均匀喷雾 ,
对硬草株防效均可高达 100%。冬前与春季施药对
小麦安全 。由于该药持效期长 ,冬前或春季一次施
药即可控制全季杂草危害。可在硬草发生较重麦田
大面积推广应用。
表 3  50 g/L唑啉·炔草酸 EC的增产效果
处 理 穗数(万穗 / hm2)
果粒数
(粒 /穗)
千粒重
(g)
理论产量
(kg/hm2)
增产率
(%)
冬前 50g/L唑啉·炔草酸 60mL/hm2 667.5 29.9 41.48 6 278.1 17.22
冬前 50g/L唑啉·炔草酸 60mL/hm2 657.0 31.5 40.97 8 478.9 19.17
冬前 6.9%精 唑禾草灵 80mL/hm2 660.0 29.8 41.41 8 218.5 16.61
CK 561.0 29.8 40.95 6 853.2
春季 50g/L唑啉·炔草酸 80mL/hm2 670.1 27.9 42.52 7 948.5 18.12
春季 50g/L唑啉·炔草酸 100mL/hm2 671.6 28.1 42.58 8 035.1 19.0
春季 6.9%精 唑禾草灵 100mL/ hm2 669.7 27.7 42.13 7 803.6 16.6
CK 570.3 27.5 41.50 6 508.5
—50—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4期
WP(麦极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3%甲基二磺隆 OF(世玛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
产)、3.6%二磺 ·甲碘隆 WG(阔世玛 ,德国拜耳作
物科学公司生产)、6.9%精 唑禾草灵 EW(骠马 ,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5%唑啉 ·炔草酸
EC(大能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大包装生
产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优先公司分装)。
1.2.2 试验设计 根据除草剂使用说明上提供的
春季使用剂量 ,设置 12个处理(甲基二磺隆两个处
理和二磺 ·甲碘隆两个处理均加入商品助剂伴宝使
用 ,表 1), 2次重复 ,共 24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小
区面积 40 m2 ,用水量 750 kg/hm2。施药器械为利
农 HD400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 最大工作压力
5kg/cm2 ,喷射流量 710 mL/min。
表 1 甲基二磺隆等防除麦田野燕麦 、看麦娘试验设计
除草剂 文中简称 使用剂量
15%炔草酸 WP 麦极 300g/hm2
15%炔草酸 WP 麦极 450g/hm2
3%甲基二磺隆 OF+伴宝 世玛 300mL/hm2 +900mL/hm2
3%甲基二磺隆 OF+伴宝 世玛 450mL/hm2 +900mL/hm2
3.6%二磺·甲碘隆 WG+伴宝 阔世玛 300g/hm2 +1 200mL/hm2
3.6%二磺·甲碘隆 WG+伴宝 阔世玛 375g/hm2 +1 200mL/hm2
6.9%精 唑禾草灵 EW 骠马 1 500mL/hm2
6.9%精 唑禾草灵 EW 骠马 1 800mL/hm2
6.9%精 唑禾草灵 EW 骠马 2 250mL/hm2
5%唑啉·炔草酸 EC 大能 1 350mL/hm2
5%唑啉·炔草酸 EC 大能 1 500mL/hm2
清水(CK)
1.3 田间调查
2010年 3月 10日上午 8时施药 ,施药前选取
目标杂草发生量大的样点 ,分别调查野燕麦 、看麦娘
和其他禾本科杂草基数 ,每小区取 2个样点 ,每点面
积 0.5m2 ,并作好标记以固定调查点。药后 7 d、15
d、30 d调查杂草中毒死亡情况和小麦药害情况 ,药
后 45d调查杂草株数计算株防效 ,称取杂草鲜重 ,
计算鲜重防效。
2 试验结果
2.1 对小麦的安全性
两个甲基二磺隆处理区和两个二磺·甲碘隆处
理区药后 7d、15 d小麦表现一定药害症状 ,叶片发
黄 ,以叶尖较严重 ,药后 15 d小麦株高低于对照 2
cm左右。其他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 ,与对照区
无明显差异 。药后 30 d出现药害的处理区小麦恢
复正常生长 。
2.2 除草效果
2.2.1 杂草中毒症状 药后 7 d药剂处理区禾本
科杂草看麦娘 、野燕麦均表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 ,普
遍表现心叶失绿发黄 ,中毒重的植株整株叶片发黄 ,
其中唑啉·炔草酸 、精 唑禾草灵处理区看麦娘 、野
燕麦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各药剂处理区看麦娘中毒
症状重于野燕麦中毒症状 ,早熟禾和硬草基本没有
中毒症状。药后 15 d各药剂处理区看麦娘 、野燕麦
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 ,心叶黄化明显 ,部分心叶枯
死 ,小株杂草整株枯死 ,大株杂草虽没枯死 ,但已停
止生长。炔草酸两个处理区硬草 、早熟禾有轻微中
毒症状 , 5%唑啉 ·炔草酸 1 500 mL/hm2处理区硬
草 、早熟禾中毒症状明显 ,其他药剂处理区硬草有轻
微中毒症状。药后 30 d各药剂处理区看麦娘 、野燕
麦大部分死亡 ,其余杂草生长衰弱 。炔草酸两个处
理区硬草 、早熟禾生长正常 , 5%唑啉 ·炔草酸 500
mL/hm2处理区硬草 、早熟禾死亡 ,其他药剂处理区
硬草生长稍显衰弱 ,早熟禾大部分死亡 ,未死早熟禾
生长衰弱 。
2.2.2 对杂草防除效果 药后 45 d各药剂处理区
对看麦娘 、野燕麦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及方差分
析结果见表 2,各药剂处理区对看麦娘 、野燕麦和禾
本科杂草鲜重防效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3。 5%唑
啉·炔草酸 1 500mL/hm2对看麦娘 、野燕麦和禾本
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 100%,其余各药
剂处理区均表现为对看麦娘的防效高于对野燕麦的
防效 。 15%炔草酸对硬草和早熟禾的生长几乎没有
影响 。 5%唑啉 ·炔草酸 1 500 mL/hm2处理区硬
草 、早熟禾均死亡 ,其余药剂不能致硬草死亡 ,只影
响其生长 ,能致早熟禾死亡 ,各处理均表现为鲜重防
效高于株防效 。
对看麦娘的株防效 ,除 15%炔草酸 300g/hm2和
3.6%二磺 ·甲碘隆 300 g/hm2两药剂处理外 ,其余
—51—孙 影等:甲基二磺隆等防除麦田野燕麦和看麦娘的效果
表 2 甲基二磺隆等防除麦田看麦娘 、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株防效
处 理 药后 45d株防效(%)
看麦娘 野燕麦 禾本科杂草
15%炔草酸WP300 g/hm2 85.7 84.0 82.3dB
15%炔草酸WP450 g/hm2 90.8 88.7 85.5cdB
3%二磺 OF300mL/hm2 +伴宝 900mL/hm2 89.7 85.3 84.7cdB
3%二磺 OF450mL/hm2 +伴宝 900mL/hm2 92.5 89.8 88.8bcdB
3.6%二磺·甲碘隆 WG20g/hm2 +伴宝 1 200mL/hm2 85.9 85.3 84.5cdB
3.6%二磺·甲碘隆 WG25g/hm2 +伴宝 1 200mL/hm2 91.0 90.5 89.4bcdB
6.9%精 唑禾草灵 EW 1 500mL/hm2 95.3 88.3 87.7bcdB
6.9%精 唑禾草灵 EW 1 800mL/hm2 96.0 94.2 93.6bcB
6.9%精 唑禾草灵 EW 2 250mL/hm2 98.0 95.7 95.4bAB
5%唑啉·炔草酸 EC1 350mL/hm2 97.9 96.5 96.0bAB
5%唑啉·炔草酸 EC1 500mL/hm2 100 100 100aA
表 3 甲基二磺隆等防除麦田看麦娘 、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鲜重防效
处 理
药后 45d鲜重防效(%)
看麦娘 野燕麦 禾本科杂草
15%炔草酸WP300 g/hm2 92.5 91.3 87.4cB
15%炔草酸WP450 g/hm2 97.1 94.9 90.2bcAB
3%二磺 OF300mL/hm2 +伴宝 900mL/hm2 96.0 93.9 93.7bcAB
3%二磺 OF450mL/hm2 +伴宝 900mL/hm2 97.9 97.0 96.5abcAB
3.6%二磺·甲碘隆 WG20g/hm2 +伴宝 1 200mL/hm2 91.0 90.3 89.6bcAB
3.6%二磺·甲碘隆 WG25g/hm2 +伴宝 1 200mL/hm2 96.9 95.4 94.0bcAB
6.9%精 唑禾草灵 EW 1 500mL/hm2 95.4 94.1 93.8bcAB
6.9%精 唑禾草灵 EW 1 800mL/hm2 97.0 95.9 95.0abcAB
6.9%精 唑禾草灵 EW 2 250mL/hm2 98.0 97.9 97.7abAB
5%唑啉·炔草酸 EC1 350mL/hm2 100 98.4 98.2abAB
5%唑啉·炔草酸 EC1 500mL/hm2 100 100 100aA
药剂处理接近或高于 90%。对野燕麦的株防效:3%
甲基二磺隆 450 mL/hm2 , 3.6%二磺 ·甲碘隆 375
g/hm2 , 6.9%精 唑禾草灵 1 800 mL/hm2和 2 250
mL/hm2 、5%唑啉 ·炔草酸 1 350 mL/hm2和 11 500
mL/hm2接近或高于 90%。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 ,
3.6%二磺 ·甲碘隆 375 g/hm2 , 6.9%精 唑禾草灵
1 800、 2 250 mL/hm2 , 5%唑啉 · 炔草酸 1 350
mL/hm2 、1 500mL/hm2接近 90%或在 90%以上。
鲜重防效 ,除 15%炔草酸 300 g/hm2对禾本科
杂草的防效不足 90%外 ,对看麦娘 、野燕麦的防效
和其余各药剂处理对看麦娘 、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
的防效均在 90%以上。
经方差分析 ,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 , 5%唑啉
·炔草酸 1 500 mL/hm2显著高于 5%唑啉 ·炔草
酸 1 350 mL/hm2和 6.9%精 唑禾草灵 2 250mL/
hm2 ,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 5%唑啉 ·炔草酸
1 350 mL/hm2、6.9%精 唑禾草灵 2 250 mL/hm2
和 18 000 mL/hm2 均显著高于 15%炔草酸 300
g/hm2。5%唑啉 ·炔草酸 1 350 mL/hm2、6.9%精
唑禾草灵 2 250 mL/hm2显著高于 15%炔草酸 450
g/hm2 、3%甲基二磺隆 300mL/hm2和 3.6%二磺 ·
甲碘隆 300 g/hm2。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禾
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 , 5%唑啉 ·炔草酸 1 500
mL/hm2显著高于 3%甲基二磺隆 300 mL/hm2、
3.6%二磺 ·甲碘隆 300g/hm2、3.6%二磺·甲碘隆
375 g/hm2 、6.9%精 唑禾草灵 1 500 mL/hm2 和
15%炔草酸 450g/hm2 ,极显著高于 15%炔草酸 300
g/hm2。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
3 小结
防除以看麦娘和野燕麦为主的禾本科杂草 ,春
季使用 15%炔草酸 WP450 g/hm2 、3%甲基二磺隆
OF300 ~ 450 mL/hm2、3.6%二磺·甲碘隆 WG300
~ 375g/hm2 、6.9%精 唑禾草灵 EW 1 500 ~ 2 250
mL/hm2 和 5%唑啉 · 炔 草 酸 EC 1 350 ~
1 500mL/hm2均有较理想的防效 ,虽然有的处理株
防效不到 90%,但鲜重防效均在 90%以上 。 3 %甲
基二磺隆 OF和 3.6%二磺·甲碘隆 WG施药后对
供试小麦品种 “淮麦 21”有一定药害 ,但能很快恢复
正常生长 。
—52— 杂草科学 2010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