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应用体会



全 文 :15 g以利水;若涕多色黄 ,可加入金银花 、蚤休 、黄芩各 12 g ,
败酱草 15 g。
2.2 鼻 鼽
鼻鼽一症相当与西医过敏性鼻炎。《金匮要略》有:“夫
中寒家 ,喜欠 , 其人清涕出。”“中寒”是泛指内脏素寒 , 亦是指
脾胃虚寒。脾胃虚弱 ,水湿不运 , 清阳之气不升 ,浊阴不降致
水湿停聚鼻窍 ,而喷嚏连连 , 清涕淋漓而下 , 神疲乏力 , 舌质
淡 、胖或边有齿痕 , 舌苔白厚或水滑 , 脉弱。 局部检查 , 鼻黏
膜色淡 ,鼻甲水肿。治法:补中益气 ,健脾利湿。方药以补中
益气汤化裁:黄芪 20 g , 党参 、白术各 12 g , 生薏苡仁 20 g , 茯
苓15 g ,以健脾益气 、利湿。还可加荆芥 、防风 、蝉蜕各12 g ,
白蒺藜 18 g ,辛夷 12 g ,以达祛风 、散邪 、通窍;加蜈蚣 3 条祛
风通络。水湿偏盛 ,清涕较多者可用生黄芪。
3 痰湿淤于咽喉
古之先贤对于喉痹论证 ,多以风 、火 、痰概括之。治疗原
则主要为散风下气消痰 ,清火凉血滋润。其中又以下气清火
为核心。后学者遵循之。殊不知素体脾弱者 ,或既往脾健但
病程日久服药多杂者 ,多可损伤脾胃 , 加之今人饮食无节制 ,
生活无规律 ,过食肥甘厚味以至体质下降 , 脾胃受损 , 脾虚湿
困 ,在临床上表现出咽中异物感 , 呕恶 ,痰多 , 清稀或粘稠 , 色
白 ,口中粘腻 , 舌质淡 、胖或边有齿痕 , 舌苔白厚或水滑 , 脉弱
或玄滑。这些症状在临证时常可见到。如果一味的滋阴清
热 ,只能使患者食欲全无 , 症情加重。治法:健脾理气 , 化痰
利咽。方药:半夏 、厚朴各 12 g ,茯苓 15 g , 柴胡 9 g , 党参 、郁
金 、黄芩各 12 g , 生薏苡仁 20 g ,生山楂 12 g , 陈皮 9 g。多能
收到满意疗效。
4 其他疾病
对于健脾利湿法的运用 ,还有很多方面尚未涉及。因为
这一法则适应范围非常广泛。 耳鼻喉科其它疾病凡具备脾
虚或脾湿皆可加减运用。如鼻息肉 、声带息肉 、小结多为痰
阻湿凝 、气滞血瘀所致 ,在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的基础上佐以
健脾利湿以标本同治。耳源性眩晕 , 症见呕恶 、苔腻脉滑者 ,
治疗仍应把握中焦 , 健脾利湿 ,使清阳得升 , 浊阴得降。临证
时 , 根据脾虚脾湿的症状 ,健脾利湿法可以和通窍法 、益气升
阳法等其他治疗方法结合运用。
5 体 会
《内经》云:“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 , 无胃气则死” 。
《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 , 百病由生” 。因而调治脾胃成为
了后世医家遵从的重要治法。健脾法就成为了祖国医学“培
固根本”的治疗大法之一。由于脾喜燥恶湿的特性 , 湿邪最
易困脾 , 脾虚也最易生湿。 所以湿邪是脾之大敌 ,利湿法不
但可以祛邪 , 而且也起到了健脾的作用。健脾和利湿两者同
用 , 也就达到了扶正不忘祛邪 ,驱邪不能伤正 , 达到了标本同
治的目的。临床上 , 耳鼻喉科的三大炎症:慢性中耳炎 、慢性
鼻炎 、慢性咽炎 ,均以病程漫长 , 病邪胶着难祛著称。患者求
愈心切 , 常常长期大量的服用市场上常见的药性偏凉的清热
解毒制剂 , 大量滥服抗生素 ,服药多杂 , 造成脾胃损伤 , 以至
脾虚湿盛之证日趋增多。这也提醒我们 , 临证时一定要注意
固护胃气 , 留得一分胃气就留得一分生机。总之 ,由于脾胃
的重要性及头面五官为清阳之窍的特性 , 健脾利湿法在耳鼻
喉科疾病中运用广泛 , 若辨证准确 , 运用健脾利湿法可以收
到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2005-03-16
(编辑 张大明)
 
文章编号:1001-6910(2005)11-0046-02 ·临床经验·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应用体会
刘杰祥1 ,孙玉信2
(1.许昌地区中医院 ,河南 许昌 461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8)
关键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应用 咳嗽/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22.16  文献标志码:B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痉湿 病脉证治》
篇 ,药物由麻黄 、杏仁 、薏苡仁 、甘草组成 , 具有发汗解表 , 去
风利湿之功 ,是治疗风湿痹证的代表方剂 , 除此之外 , 我们还
应用于治疗风湿咳嗽 、哮喘 、感冒 ,以及鼻渊 、扁平疣等疾病 ,
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风湿咳嗽
风湿袭表 ,循经入里 , 湿阻气机 ,风干肺气 , 使肺气被束 ,
肺失宣肃 ,出现咽痒咳嗽咯痰 , 痰白粘腻 , 胸闷气急 , 常伴鼻
塞流涕 ,头痛 , 身困酸楚 ,舌苔白腻 , 脉细。
例:患者 , 男 , 45 岁 , 以咳嗽吐白粘痰月余为主诉 , 于
2002-04-10 来诊。患者体态丰腴 , 胸闷不舒 , 鼻塞涕浊 , 口淡
不渴 , 身困头懵 , 咽痒即咳 , 微恶风寒 , 大小便正常 , 舌质淡
红 , 苔白厚 ,脉细。治以麻黄 9 g , 杏仁10 g , 生薏苡仁30 g , 前
胡 10 g ,白前 10 g ,苍耳子 10 g ,辛夷6 g , 荆芥10 g , 甘草 6 g 。
3付 , 水煎服。上方服 6 付 ,疾病告愈。
外感咳嗽乃临床常见疾病 , 有风寒 、风热 、风燥等不同 ,
风湿咳嗽多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 风去湿留 ,咳难愈 ,只有风湿
具去 , 咳乃平。麻杏薏甘汤是治疗风湿咳嗽的代表方剂 , 加
前胡 、苍耳子多可收效。
2 风湿哮喘
风挟湿邪袭表入肺 , 壅阻肺气 ,肺气不得宣降 ,气上逆而
喘促 , 胸部胀闷 ,咳嗽痰多 , 鼻塞流涕 , 口干不渴 , 舌苔白厚 ,
·46·   中医研究 2005年 11月 第 18卷 第 11期 TCM Res.November 2005 Vol.18 No.11  
脉细。
例:患者 , 男 52岁 , 有哮喘病史 15 年 , 近日感受风湿 , 以
喘促胸闷为主诉于 2003-09-12 初诊。 伴喉中痰鸣 , 痰粘难
咯 ,鼻塞流涕 , 口粘不渴 ,大便溏 , 每日 2~ 3 次 , 小便清长 , 舌
质淡暗 ,苔白厚 , 脉细略数。治以麻黄 6 g , 射干 10 g , 杏仁
15 g ,生薏苡仁 30 g , 冬瓜仁 30 g , 苍术 15 g , 辛夷 6 g , 桃仁
10 g ,前胡 10 g , 白前 10 g , 甘草 6 g 。3 付 , 水煎服 ,药后喘促
渐平 ,照上方加茯苓 30 g , 海浮石15 g , 共服15付 , 哮喘告愈。
风湿哮喘属实喘范筹 , 与痰喘相似而不相同 , 麻杏薏甘
汤宣肺化湿平喘 ,加射干降气利咽 , 苍术燥湿化痰 ,使气道通
畅 ,风去湿散 , 哮喘渐愈。
3 风湿感冒
风湿袭表 ,营阴淤滞 , 湿阻卫气 ,恶寒发热 , 头身困痛 , 鼻
塞流涕 ,舌质淡红 , 苔白腻 ,脉浮细。
患者 ,女 32 岁 ,以发热头痛 3 d 为主诉 , 于 2004-03-18 来
诊。症见:微恶风寒 , 咽痒咳嗽 , 闭塞 , 头痛如裹 , 身困难受 ,
舌质红苔白腻 ,脉浮细 , T 38℃。药以麻黄 10 g ,杏仁 10 g ,生
薏苡仁 30 g ,羌活 20 g , 蝉蜕 10 g , 前胡 10 g , 黄芩 10 g , 甘草
6 g ,苍耳子 10 g , 3付水煎服。药后告愈。
风湿感冒一年四季均可遇 , 好发于形体肥胖之人 , 有头
身沉困紧痛特点 ,似风寒而非风寒 , 重用羌活 ,取效较捷 。
4 风湿痹证
风湿交结侵袭机体 ,营卫瘀滞 , 经脉不畅 , 络脉失养 , 绌
急而痛 ,肢体关节沉重酸胀 , 甚则肿胀 , 四肢活动不便 , 舌质
红 ,苔白厚而腻 , 脉细。
例:患者 , 女 , 42岁 , 1999-04-12 初诊 ,有风湿性关节炎病
史10余年 , 5 d前因汗出受凉 , 遂周身关节疼痛 ,曾服阿斯匹
林等药 ,效果欠佳。症见周身酸痛 , 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
双踝关节肿甚 ,自觉发热 , 午后尤甚 ,心烦易怒 , 舌质淡红 , 苔
白腻 ,脉滑略数。诊断为痹症 , 证属风湿阻络 , 且有郁热之
势。治以麻黄 10 g ,杏仁 15 g , 生薏苡仁 60 g , 甘草10 g ,防己
30 g ,苍术 15 g , 茯苓 30 g , 木瓜 15 g ,威灵仙 15 g。 3 付水煎
服。嘱服药后汗出避风。复诊 , 服药后关节肿痛明显减轻 ,
以上方加鸡血藤 30 g 。15 付后症状消失。
微汗法是仲景治疗风湿病的大法 , “风湿相搏 ,一身尽疼
痛 , 法当汗出而解……, 若治风湿者 , 发其汗 , 但微微似欲出
汗者 , 风湿俱去也。”临证时 ,嘱患者初服药半小时 , 加盖衣被
取微汗 , 令周身汗出而不流漓 ,汗后避风一日。
5 风湿鼻渊
风湿上袭清窍 , 浊邪害清 , 壅塞不畅 , 郁久化热 , 肺气不
利 , 出现鼻塞涕浊 , 头痛头胀 , 咽痒咳嗽 , 舌质红苔薄黄 , 脉
细数。
患者 , 男 , 18岁。患鼻塞流黄浊涕 2 月余 , 伴嗅觉减退 ,
前额疼痛 , 头昏不清 , 时有低热 , 咳嗽吐黄痰 , 口干 食欲不
振 ,大小便正常 ,舌质红苔薄黄 , 脉略数。治以麻黄 6 g ,杏仁
12 g , 生薏苡仁 30 g ,辛夷 6 g ,苍耳子 10 g , 黄芩 10 g ,败酱草
30 g , 桔梗 10 g ,甘草 6 g 。6 付 , 水煎服 , 药后浊涕明显减少 ,
咳嗽消失。照上方加赤芍 20 g ,巩固治疗。
鼻渊多以风热壅肺湿浊阻滞为主 , 麻黄辛温宣肺而泄
热 ,杏仁利肺止咳 ,薏苡仁 、桔梗清热排脓 ,辛夷 、苍耳子通窍
祛浊 , 黄芩 、败酱草清热解毒 , 全方共奏泄热解毒 ,通窍祛浊
之功。
6 扁平疣
患者 , 男 , 20 岁 ,患扁平疣 1 年。症见面颈部及手背部散
在粟米至高粱米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 , 有的密集分布呈肤
色 , 疣表面光滑 ,触之较硬 , 无瘙痒 ,大小便正常 , 舌质淡红 ,
苔白厚 , 脉细。用麻黄 10 g ,杏仁 15 g , 生薏苡仁 60 g , 苍术
10 g , 马齿苋 30 g , 生香附 10 g ,甘草 6 g。服 30 余付扁平疣
消失。
疣生于皮肤 , 乃湿浊淤于肌肤所致。 因肺合皮毛 , 故用
麻黄 、杏仁宣肺达表;脾主肌肉 , 用生薏苡仁 、苍术健脾利湿;
生香附理气祛瘀 , 甘草 、马齿苋解毒利湿 , 全方使湿浊去 , 肌
肤气血畅达而疣消。
收稿日期:2005-07-09
(编辑 张大明)
文章编号:1001-6910(2005)11-0047-03 ·针灸经络·
刺络拔罐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2例
林少贞
(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130)
摘要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该
病病例 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2 例 , 分别使用
刺络拔罐法配合电针和单纯电针疗法进行治疗 ,并将结果进
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15%和
93.31%,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 >0.01);1 个疗程
后 ,两组治愈率对比 ,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刺络拔罐法配合电针和单纯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均有良好疗效。运用刺络拔罐法配合电针治疗该病可缩短
疗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刺络拔罐法 电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志码:B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 ,针刺治疗
该病疗效显著 , 可使大多数患者免除手术之苦 , 但存在疗程
·47·  中医研究 2005年 11月 第 18卷 第 11期 TCM Res.November 2005 Vol.18 N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