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产量因子及脱粒方法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4 - 10 - 28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编号:2012 HAO 12) ;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编号:2006 GB 2 F 300272)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13 FZ 173)资助。
作者简介:张美艳(1982 -) ,女,山西忻州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牧草种子生产及牧草种质资源研究;E-mail:zhangmeiyan1220@ 163. com。
通讯作者:薛世明,E-mail:xsm@ ynbp. cn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产量因子及脱粒方法的研究
张美艳1, 薛世明1, 崔玲艳2, 匡崇义1, 钟绍丽 1
(1.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昆明 650212; 2. 广南天成原生石斛科技有限公司, 昆明 650201)
Study on Seed Yield Components and Threshing Method in Seed Production of
Brachiaria decumbens‘basilisk’
ZHANG Mei-yan1,XUE Shi-ming1,CUI Ling-yan2,KUANG Chong-yi1,ZHONG Shao-li1
摘要:以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南亚
热带进行种子生产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及风干脱粒、烘干脱
粒、堆捂脱粒及晾晒脱粒等不同脱粒方法对贝斯利斯克伏生臂
形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生殖枝
数和每穗枝种子数是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生产的关键
产量构成因子;(2)堆捂有利于促进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种
子的后熟和脱粒,堆捂 6 d 自然风干脱粒法是南亚热带进行贝
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生产的最佳脱粒方法。
关键词: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
脱粒方法
中图分类号: S 543.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5)02-0086-05
伏生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ns)又名俯仰臂形
草,原产于非洲东部乌干达,是禾本科臂形草属的一种
丛生型多年生 C4 植物,茎直立或匍匐,国外统称为旗
草[1,2]。主要分布于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及亚洲,广
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草地畜牧业、水土保持
及防治石漠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 ~ 6]。贝斯莉斯克伏
生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ns‘basilisk’)是澳大利
亚昆士兰草本植物联络委员会 1966 年育成登记,云南
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原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
心)1983 年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引入,1992 年全国牧草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该品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表现良好,耐瘠、耐酸、耐旱、产草量高,具有很好的适
应性,与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 (Willd.)
Merr.)和落花生(Arachis pintoi)混播能有效抑制飞机
草(Chromolaena odorata)的生长,推广利用潜力极
高[7 ~ 11],臂形草种子生产在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具有很
好的市场前景[12,13]。
然而,由于臂形草种子具有种子成熟不一致,落粒
性强的特性,造成其种子产量和质量较低,极大地限制
了该牧草的种植和推广[4,14],因此如何提高臂形草种
子产量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明确臂形草种子
生产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是提高种子产量的根本途
径。目前有关臂形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及脱粒方法的
研究国内鲜有报道。本试验对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
在南亚热带区进行种子生产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及脱
粒方法进行了探究,旨在明确影响臂形草种子产量的关
键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最佳脱粒方法,为贝斯利斯克伏
生臂形草在南亚热带区进行高效种子生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平原镇观纯村,北纬 24°44,东经 97°55,海拔 820 m,
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 711. 7 mm,
年蒸发量 1 808. 4 mm,年均温 20. 0 ℃,≥10 ℃年积温
6 976 ℃,最冷月均温 13. 2 ℃,年日照时数2 319 h,无
霜期 324 d。试验地土壤为沙质水稻土,土壤 pH 值
5. 6,有机质 29. 00 mg /kg,全氮 1. 48 g /kg、全磷 1. 05
g /kg、全钾 28. 13 g /kg、水解氮 92. 75 mg /kg、速效磷
46. 56 mg /kg、速效钾 196. 66 mg /kg。
1. 2 试验设计
1. 2. 1 供试材料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采收于云南省普洱
市曼中田草场。
1. 2. 2 小区布置与田间管理
小区面积 2 m ×5 m,共 24 个小区,条播,行距 60
·68·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5 年 2 月 种 子 (Seed) Vol. 34 No. 2 Feb. 2015
DOI:10.16590/j.cnki.1001-4705.2015.02.060
表 1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的生育性状
播种期
(日 /月)
出苗期
(日 /月)
分蘖期
(日 /月)
拔节期
(日 /月)
孕穗期
(日 /月)
抽穗期
(日 /月)
开花期
(日 /月)
成熟期
(日 /月)
生育天数
(d)
13 /04 28 /04 17 /05 28 /05 23 /06 03 /07 14 /07 15 /08 125
表 2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
观察值
单位面积生殖
枝数(个 /m2)
每生殖枝穗
枝数(个)
每穗枝小
穗数(个)
每穗枝
种子数(个)
千粒重
(g)
平均值 329. 8 4. 0 53 38 3. 60
变幅 364 ~ 295 4. 5 ~ 3. 9 52. 60 ~ 55. 30 40. 40 ~ 35. 20 3. 95 ~ 3. 26
标准差 SD 32. 59 0. 28 2. 97 2. 41 0. 55
cm,播种量为 7. 5 kg /hm2。播种前对试验地进行翻
耕、耙平处理,并施入基肥,钙镁磷肥(P2O5≥18%)
200 kg /hm2,硫酸钾(K2O≥50%)100 kg /hm
2,尿素
(N≥46%)200 kg /hm2,硼砂、硫酸锌、硫酸铜各 5 kg /
hm2。整个试验期间不进行灌溉,仅靠降雨,进入分蘖
期追施钙镁磷肥 100 kg /hm2,硫酸钾 100 kg /hm2,尿素
100 kg /hm2。
1. 2. 3 脱粒试验设计
采取完全随机设计,3 次重复。设 8 个水平,分别
是 T1(自然风干脱粒) ,T2(35 ℃烘干脱粒) ,T3(堆捂
3 d→自然风干脱粒) ,T4(堆捂 6 d→自然风干脱粒) ,
T5(堆捂 3 d→35 ℃烘干脱粒) ,T6(堆捂 6 d→35 ℃烘
干脱粒) ,T7(晾晒 3 d脱粒) ,T8(晾晒 6 d 脱粒) ,其中
T1 为对照处理。
将 24 个试验小区分别单独收获,各个小区的穗子
整体收回,割穗长度约为 55 cm。将收回的小区进行
编号,随机选择脱粒方法。其中 T3 处理、T4 处理、T5
处理、T6 处理中堆捂处理时进行温度监测,试验期间
每隔 2 h测定,每天定期进行适当的透气,使种子堆内
的温度不超过50 ℃,直到试验结束。T7 处理和 T8 处
理,需监测晾晒时的地面温度。
1. 3 指标测定
1. 3. 1 物候期观测
观测和记录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的各个生育
期,以目测法进行。对所有供试小区进行播种期、出苗
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生育日数(指全区 50%的植株出苗、分蘖、拔节等的日
期)的观测。
1. 3. 2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15]
在盛花期测定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生殖枝小穗数
和小穗小花数,每小穗种子数在乳熟期测定。
(1)单位面积生殖枝数:随机选择 10 个小区,每
小区随机选择 3 个 1 m2 样方,计算记录生殖枝数,取
平均值。
(2)每生殖枝穗枝数和每穗枝
小穗数:随机选择 10 个小区,每小
区随机选择 10 个生殖枝,记录每生
殖枝穗枝数和每穗枝小穗数。
(3)每生殖枝种子数:乳熟期,
在所选小区随机选择 5 株,记录每
生殖枝种子数。
(4)千粒重:从经过脱粒、清选
的净种子数中随机选取 200 粒种子
称量,设 8 次重复,计算平均质量
后乘以 5。
(5)潜在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 =单位面积生
殖枝数 ×每生殖枝穗枝数 ×每穗枝小穗数 ×千粒重 /
1 000。
(6)实际种子产量:将整个小区植株整穗收割,经
过人工落粒、清选后称量种子质量。按小区面积换算
成单位面积的实际种子产量(kg /hm2)。
1. 3. 3 种子生活力
从经过脱粒、清选的净种子数中随机选取 100 粒
种子,采用 GB /T 2930. 5 - 2001 四唑染色法[16]测定。
染色结束后,统计活种子(从胚根尖端起 2 /3 胚根被
染色表明为具有活力的种子)的百分率。
1. 4 数据分析
利用 SPSS 19. 0 统计软件中 One-way ANOVA 程
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 Duncan’s 法
(p = 0. 05)。利用 Sigmaplot 10. 0 进行做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物候期观测结果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在试验地德宏热区能够顺
利开花、结实,完成整个生育期,整个生育期为 125 d
(表 1)。表明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在南亚热带区具
有良好的适应性。
2. 2 种子产量性状
2. 2. 1 种子产量构成因子
在大多数禾本科牧草中,每生殖枝小穗数、每生殖
枝小花数和种子千粒重是比较固定的因子[17 ~ 19],在种
子生产中不成为限制性因子;而每小穗种子数是变异
较大的因子,不同的栽培措施会对它产生不同的影响,
常常成为种子产量制约性因子。从表 2 可以看出,对于
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而言,变异大
的是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和每穗枝种子数。生殖枝数多,
小穗数就多,种子产量也会随之增加,但生殖枝数过多
就会影响植株的生长,不利于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造
成茎秆的瘦弱,在结实期出现倒伏,增加了种子收获难
·78·
问题探讨 张美艳 等: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产量因子及脱粒方法的研究
度,降低了种子产量。每小穗种子数是限制种子高产的
最重要因子,每小穗种子数主要取决于贝斯莉斯克伏生
臂形草的结实能力,包括传粉、授精、结实和种子发育。
2. 2. 2 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
牧草种子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种子产
量[20]。潜在种子产量是由种植牧草的单位面积上花
期出现的胚珠数决定的[21,22]。而胚珠发育为成熟种
子的比例却比较低[23]。由图 1 看出,贝斯莉斯克伏生
臂形草的潜在种子产量为 2 517. 03 t /hm2,实际种子产
量仅有 104. 11 kg /hm2,实际种子产量不到潜在种子产
量的万分之一,表明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实际种子
产量与潜在种子产量之间差距很大。这主要是贝斯莉
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的结实率低,落粒性强,空瘪率
高,种子成熟期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4,9,10]。
图 1 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
2. 3 不同脱粒方法对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产
量和质量的影响
2. 3. 1 不同脱粒方法对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
产量的影响
从图 2 看出,不同脱粒处理对种子产量产生显著
的影响(p < 0. 05)。其中,T4 处理获得的种子产量最
高,为 57. 53 kg /hm2,除与 T5 处理和 T6 处理差异不显
著之外(p > 0. 05) ,与对照和其余处理差异显著(p <
0. 05) ;种子产量较低的处理是对照 T1 处理和 T2 处
理,显著低于 T4 处理、T5 处理和 T6 处理(p < 0. 05) ,
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 05)。表明,堆捂 6 d 自
然风干脱粒(T4)和堆捂结合烘干方式(T5 和 T6)是贝
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较佳的种子脱粒方法。
2. 3. 2 不同脱粒方法对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
生活力和千粒重的影响
从表 3看出,作为反映种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之一的千粒重在不同脱粒方法处理下均没有显著的影
响(p >0. 05) ,这可能与种子收获时间一致有关,脱粒处
理前的种子发育程度一致,而种子发育程度是影响种子
千粒重的重要指标[24]。但脱粒方法对种子生活力有一
定的影响,其中 T4 处理下的种子生活力最高,为
83. 0%,除与 T3 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 05)之外,显著
高于对照处理和其他处理(p <0. 05)。表明堆捂处理有
利于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堆捂6 d最佳,可能是因为堆捂
处理促进了臂形草种子的后熟进程[25,26]。
注: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脱粒方法获得的种子产量差异
显著(p < 0. 05)。
图 2 不同脱粒方法对贝斯利斯克伏生
臂形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表 3 脱粒方法对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
千粒重和生活力的影响
处理编号 脱粒方法 千粒重(g) 生活力(%)
T1(ck) 自然风干脱粒 3. 74 ± 0. 24 a 73. 0 ± 1. 00 b
T2 35 ℃烘干脱粒 3. 78 ± 0. 27 a 71. 0 ± 3. 61 b
T3 堆捂 3 d→自然风干脱粒 3. 96 ± 0. 47 a 77. 5 ± 3. 61 ab
T4 堆捂 6 d→自然风干脱粒 3. 84 ± 0. 55 a 83. 0 ± 2. 71 a
T5 堆捂 3 d→35 ℃烘干脱粒 3. 77 ± 0. 09 a 71. 0 ± 0. 98 b
T6 堆捂 6 d→35 ℃烘干脱粒 3. 91 ± 0. 44 a 69. 0 ± 5. 00 b
T7 晾晒 3 d脱粒 3. 81 ± 0. 15 a 70. 5 ± 3. 58 b
T8 晾晒 6 d脱粒 3. 76 ± 0. 21 a 71. 0 ± 2. 24 b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脱粒方法处理差异显著(p < 0. 05)。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中 35 ℃烘干脱粒方法下获得的种子产量
显著低于其他脱粒方法所获种子产量,且该处理下的
种子不宜脱粒,因此该方法不宜用于贝斯利斯克伏生
臂形草种子加工。而晾晒处理下的种子更不易脱落,
需要专门的脱粒方法进行脱粒。而堆捂脱粒方法有利
于脱粒,而堆捂 3 d后种子几乎全部脱落,无需人工或
机械再去锤打落粒[27]。蒋龙等[25]和邓菊芬等[26]在纳
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Schum)Stapf ex
Massey cv. Narok)上的研究得出,堆捂 6 ~ 8 d 可获得
较高的种子产量和质量,且采用堆捂脱粒方法获得的
种子产量明显高于直接脱粒法和干燥脱粒法,堆捂处
理的种子脱粒率比未堆捂脱粒提高了 51. 8%。范树
高[29]研究指出,将收割后带种子的禾本科牧草堆积原
·88·
第 34 卷 第 2 期 2015 年 2 月 种 子 (Seed) Vol. 34 No. 2 Feb. 2015
地,待种子完全落粒后,用吸种器收集地面散落种子有
利于提高种子产量。本研究结论与此相似,得出堆捂
6 d自然风干脱粒法可获得较高的臂形草种子产量和
种子生活力。这表明堆捂 6 d 自然风干脱粒法是云南
南亚热带进行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生产的最佳
脱粒方法。禾草种子自然脱落的程度与牧草种子的成
熟程度、气候条件及收获方式有着直接关系[24,29,30]。
研究指出,分段收获法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有利于种
子成熟趋于一致,但该方法不利于雨季作业[31]。而在
云南进行臂形草种子生产,收获季节正好赶上雨
季[26],而堆捂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和提高种子的生活
力[25,26,32],且掌握合适的收获时间及脱粒方法是减少
种子脱粒损失的关键环节[29],因此采取较早收获种子
(还未大量脱粒)结合堆捂的方式是一种减少种子收
获和脱粒损失,提高实际种子产量的有效途径。
低温层积或是变温层积处理均可促进未发育成熟
的胚完成后期发育,进而打破种子休眠[33,34]。堆捂与
层积具有相似的原理[25],因此,堆捂有利于促进种子
的后熟,进而提高种子的生活力。本研究中堆捂脱粒
处理(T3、T4、T5、T6)测得的种子堆最高温度为 46 ℃,
最低温度为 34 ℃,晾晒处理(T7 和 T8) ,地面最高温度
达 50 ℃。从温度上来看,堆捂和晾晒均不会对贝斯利
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生活力造成影响。但湿度对堆捂
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如果穗子在堆捂时,有露水,
堆捂 3 d就发霉,如果没有露水的情况下穗子堆捂 6 d
仍是健康的金黄色,因此在臂形草种子收获时应选择
在没有露水(中午或下午)和晴天进行收割。
本研究中,贝斯利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的实际产
量连其潜在种子产量的万分之一都不到,这表明,臂形
草种子产量的潜力很大。牧草种子是用来建植人工草
地和改良退化草地所需的物质基础,是饲草供应的先
决条件,而国外进口的种子大多高于国内的价格[35]。
因此提高国内优良牧草种子产量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得出,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和每穗
枝种子数这 2 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幅较大,因此今后
在提高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实际种子产量应着重从
提高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小穗数入手。
由于臂形草种子具有结实率低,落粒性强,种子成
熟期不一致的特点[4,9,10]。通过育种手段筛选籽实保
持力好的优异种质或采取合理的农艺性状(施肥、生长
调节剂等)来改善其开花结实特性,进而提高其种子产
量[10,29,36,37]。本试验只研究了堆捂脱粒对贝斯利斯克
伏生臂形草种子产量、千粒重及生活力的影响,而种子
的生理变化未做研究,今后可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昌顺.国外对俯仰臂形草种子生产的研究[J].国外畜牧
学草原与牧草,1993(02) :9 - 12.
[2]DIAS-FILHO MB. Growth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the C4 gras-
ses Brachiaria brizantha and B. humidicola under shade[J].
Pesquisa Agropecuária Brasileira,2000,35(12) :2 335 -2 341.
[3]刘国道,白昌军,何华玄,等. 臂形草属牧草品种比较试验
[J].草业科学,1999(1) :23 - 25.
[4]白昌军,刘国道.臂形草属牧草产草量及饲用价值研究[J].
草地学报,2001(2) :110 - 116.
[5]周自玮,钟声,奎嘉祥,等.臂形草属牧草的分类及种质资源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 :247 - 251.
[6]刘金海,黄必志,罗富成. 飞机草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简介
[J].草业科学,2006,23(10) :73 - 77.
[7]匡崇义.热带亚热带优良牧草———伏生臂形草[J].中国草
地,1991(3) :79 - 80.
[8]阎君,刘建秀.草类植物耐铝性的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
2008(6) :148 - 155.
[9]de Souza F. Brachiaria spp. in Brazil. In:Forage seed production
Volume 2: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species[M]. Edited by Loch
D,Ferguson J. UK:CABI Publishing;1999:371 -376.
[10]杨连珍,刘国道.影响臂形草属牧草种子产量的因素[J].
热带农业科学,2003(2) :60 - 67.
[11]奎嘉祥,匡崇义,和占星,等.中国云南南部建植臂形草混播
草场防治飞机草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7(5) :56 -59.
[12]Phaikaew C,Guodao L,Aminah A,et al. Tropical forage seed
production in Southeast Asia: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A]. In:Proceedings of the XVIII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Saskatoon,Canada,1997:7 - 8.
[13]唐军,易克贤,白昌军,等.臂形草品种及其营养价值初评
(简报) [J].草地学报,2007,15(4) :398 - 400.
[14]杨连珍,白昌军,刘国道.臂形草属牧草种子生产试验[J].
热带作物学报,2004(2) :81 - 86.
[15]Hare M,Tatsapong P,Saipraset K. Seed production of two
brachiaria hybrid cultivars in north-east Thailand. 2. Closing
date defoliation[J]. Tropical Grasslands,2007,41(1) :35.
[16]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
GB /T 2930. 5 -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生活力的生物化学
(四唑)测定.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49 -61.
[17]房丽宁,董君.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环境因素对无芒雀
麦种子生产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1,23(4) :31 - 36.
[18]马春晖,韩建国.结缕草繁殖特性及其种子生产技术的研
究[J].草地学报,2005,13(2) :170 - 171.
[19]韩建国,李敏.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种
子产量[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6(1) :7 - 11.
[20]李海贤,石凤翎,王明君,等.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
分析[J].种子,2006,25(12) :1 - 4,7.
(下转第 93 页)
·98·
问题探讨 张美艳 等: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种子产量因子及脱粒方法的研究

(上接第 89 页)
[21]韩建国,李敏,李枫.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潜在种子产量与实际
种子产量[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6(1):7 -11.
[22]Lorenzetti F. Achieving potential herbage seed yields in species
of temperate regions[A]. In:Proceedings of the XVII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1993:1 621 -1 628.
[23]Hampton J,Fairey D. Components of seed yield in grasses and
legumes. In:Forage seed production Volume1:Temperate
species[M]. Edited by Fairey D,Hampton J. Wallingford,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45 - 62.
[24]王立群,杨静.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脱落机制及适宜采
收期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6(3) :7 - 16.
[25]蒋龙,尹俊,邓菊芬,等.堆捂处理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种子质量的试验[J].草业科学,2009,25(12) :80 - 84.
[26]邓菊芬,尹俊,张美艳,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关
键技术研究[J].草业与畜牧,2010(5) :1 - 6.
[27]王勃,徐驰,李富萍,等.不同脱粒方法对狼尾草种子数量
和质量的影响研究[J].草业科学,2007(4) :63 - 66.
[28]崔阁英,邓菊芬,尹俊.不同脱粒方法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3) :369 - 373.
[29]范树高,王彦荣,张妙青,等. 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落粒性
[J].草业科学,2013,30(9) :1 420 - 1 427.
[30]游明鸿,刘金平,白史且,等.老芒麦落粒性与种子发育及
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4) :
1 256 - 1 260.
[31]刘贵林.先进的牧草种子收获和加工工艺及装备应用前景
探讨[J].草业科学,1999,16(6) :38 - 42.
[32]韩建国. 牧草种子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95 - 97.
[33]张建成,王辉.不同成熟度花生种子发芽率及活力差异性
研究[J].种子,2005,24(1) :3 - 4.
[34]邢朝斌,沈海龙,黄剑,等.不同温度,时间层积处理对刺五
加种子发芽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6(5) :9 - 11.
[35]刘金海,王鹤桦,左应梅,等.臂形草 14 品种在滇南的适应
性及其评价[J].草业学报,2013,22(3) :60 - 69.
[36]徐荣,陈君,陈士林.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J].中国种业,2009(12) :17 - 19.
[37]李世忠,谢应忠,徐坤.国内外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的研究
进展[J].中国种业,2005(7) :17 - 19.
意的是,居群与设定条件产生的交互作用对发芽指数
和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 < 0. 05)。说明海拔与种
子萌发时的外界条件这 2 个因子存在相关性,共同调
节着各海拔生境种子萌发的时机,而增大了幼苗成功
建植和存活的概率。因此,在后续引种栽培的工作中
不仅要考虑母体植株之间的生境差异,也同样要考虑
萌发的外界条件,应该选择在气候相对稳定时进行,或
选择条件应与实验中设定的恒定条件差异不大的气候
期进行播种。
总之,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
的表现。位于不同海拔生境的居群所承受的生境选择
压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最终可能导致居群间的遗传分
化[16]。但总状绿绒蒿种子形态特点及萌发特性随海
拔变异以及对不同实验条件响应的差异性是否具有遗
传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征缢主编. 云南植物志(第二卷) [M].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9:40.
[2]吴征镒,庄璇. 绿绒蒿属分类系统的研究[J]. 云南植物研
究,1980,2(4) :371 - 381.
[3]云南省卫生厅主编.云南省药品标准[M].昆明:云南大学
出版社,1996:54.
[4]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青海省药品检验所主编. 中国藏药
[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384 - 388
[5]郭世民,赵远,王曙光.总状绿绒蒿药效学的初步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1) :25 - 27.
[6]颜启传.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97 -102.
[7]方晶.光照、温度等因子对卷丹百合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J].北方园艺,2011(4) :91 - 92.
[8]史艳财,邹蓉,韦记表,等. 黄花倒水莲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J].北方园艺,2013(19) :159 - 161.
[9]Sulaiman IM. Regeneration of plastlets through organogenesis in
the Himalayan yellow poppy,Meconopsisp aniculata[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4,36(3) :377 -380.
[10]王朝文,李兆光,和寿星,等.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种子
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9,28(2) :25 - 27.
[11]王桔红,张勇,崔现亮,等.不同海拔梯度糙皮桦和紫果云杉
种子的萌发变异[J].生态学杂志,2009,28(4) :589 -594.
[12]邓敏,周浙昆.滇西北高山流石滩植物多样性[J].云南植
物研究,2004,26(1) :23 - 34.
[13]刘宝玉,张文辉,刘新成,等.沙枣和柠条种子萌发期耐盐
性研究[J].植物研究,2007,27(6) :721 - 728.
[14]陈丁红.种子发芽势对作物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性探讨[J].
中国种业,2012(3) :49 - 50.
[15]石慧珍,刘明霞,许静,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罂粟科植物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9) :
1 880 - 1 884.
[16]金则新,李钧敏,蔡琰琳.不同海拔高度木荷种群遗传多样
性的 ISSR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7,26(8) :1 143 -1 147.
·39·
问题探讨 屈 燕 等:不同实验条件对总状绿绒蒿居群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