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1 - 10 - 25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甘肃省林木良种科技工程关键技
术研究(1102 NKDE 028)。
作者简介:郭小龙(1977 -) ,男,甘肃天水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
营与森林培育研究。
通讯作者:王军辉(1972 -)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云杉和楸树的遗传育
种研究。
欧洲云杉强化育苗容器苗分级研究
郭小龙1,2, 张宋智1, 马建伟1, 蒋 明1, 赵文英1, 王军辉2
(1.甘肃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 天水 741022;
2.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研所, 北京 100091)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of Seedling Growed in Container of Picea abies
GUO Xiao-long1,2,ZHANG Song-zhi1,MA Jian-wei1,JIANG Ming1,ZHAO Wen-ying1,WANG Jun-hui2
摘要: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欧洲云杉容器苗苗木分级标准
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分级的质量指标。
欧洲云杉容器苗可分为 3 级。Ⅰ级苗:苗高(H)≥39 cm、地径
(D)≥0. 6 cm,Ⅱ级苗:39 cm > H≥23 cm、0. 6 cm > D≥0. 45
cm,Ⅲ级苗:H <23 cm、D <0. 45 cm。
关键词: 欧洲云杉;容器苗;苗木分级;逐步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S 791. 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2)02-0081-05
欧洲云杉(Picea abies(L.)karst)是甘肃小陇山
林科所从 1983 年起,经 20 年引种试验,在同期引种国
外 50 多个树种中遴选出来的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和
抗逆性强的针叶用材树种之一。试验结果表明,在甘
肃小陇山林区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同属青海云杉等乡土
树种,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益潜力。它的引种成功为小
陇山林区及周边适生区增添了又一个优良造林树种。
苗木的性质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性状,这些性状构成了
苗木的质量标志。壮苗一般是指:在一般造林技术条
件下,造林成活率高,幼树初期生长快的苗。从苗木形
态上表现为苗木通直、地径粗、根系发达、高度适宜、无
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树苗应有饱满健壮的顶芽,苗木重
量大、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高;从苗木生理与生活力
方面表现为苗木经起苗、贮藏和运输后,失水少、无损
伤、根系生长潜力旺盛、苗木抗逆性强等[1,2]。评定苗
木质量时,利用的指标越多,所收集到的信息越完整。
但是由于各质量指标之间一般相关密切,利用多个指
标时,其信息往往是重叠的,使用信息重叠的质量指标
不但会产生统计上的错误,而且不直观;有的指标测量
时比较困难,在生产上也难以应用。国内对许多造林
树种进行了苗木分级研究[3 ~ 15],但对欧洲云杉容器苗
的分级研究尚未报道。结合甘肃小陇山林区欧洲云杉
育苗造林技术示范项目,探讨欧洲云杉强化苗的苗木
质量等级,提出欧洲云杉容器苗的苗木分级标准,期望
为欧洲云杉人工林营造提供辨别合格苗木的技术标准。
1 材料与方法
1. 1 育苗地概况
小陇山林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
温和湿润,大多数地域属于暖温湿润、中湿、半湿的大
陆性季风气候类型。西秦岭林区位于陇南境内的礼县
洮坪林场、定西地区漳县境内的黑虎林场和天水市武
山县范围内的滩歌林场。平均气温 1. 1 ~ 8. 0 ℃,最高
气温 34. 8 ℃,最低气温 - 26. 6 ℃,降水量在 500 mm
左右,相对温度 70%。关山林区,属六盘山南端的黄
土覆盖地带,小陇山林业局辖属的山门林场位于清水县
境内,海拔一般在 1 550 ~ 2 000 m 之间,最高 2 160 m。
平均气温 5. 6 ~12 ℃,降水量 668 mm,相对湿度 68%。
项目育苗技术示范(试验)区(点)共布设 8 个林
场(单位)。其中小陇山林区 3 处,分别为东部的龙门
林场、南部的麻沿林场、中部的林科所沙坝林木良种基
地中心苗圃;西秦岭林区 3 处,分别为礼县的洮坪林
场、漳县的黑虎林场、武山县的滩歌林场;关山林区 1
处,为清水县的山门林场;并在位于渭河谷地的林科所
所部苗圃设置试验点 1 处。
1. 2 苗木抽样与测定
随机抽取 114 株苗为样本,测定各样苗株高和地
径。
1. 3 数据处理
应用 SPSS统计软件对所调查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分级指标的确定
苗木全株鲜重(W)一般为相关中心,最能体现苗
木质量。苗木质量越大,积累的干物质越多,其质量就
·18·
问题探讨 郭小龙 等:欧洲云杉强化育苗容器苗分级研究
DOI:10.16590/j.cnki.1001-4705.2012.02.074
表 1 欧洲云杉容器苗各指标间的相关矩阵
W Wh Wl D H H/D
W 1
Wh 0. 982 715 8 1
Wl 0. 961 953 3 0. 894 749 2 1
D 0. 688 554 7 0. 686 891 2 0. 647 248 2 1
H 0. 736 004 4 0. 702 220 2 0. 739 088 0. 518 309 4 1
H /D 0. 269 262 2 0. 237 096 2 0. 299 621 8 - 0. 284 568 0. 638 458 8 1
越好,因而用全株鲜重来评价苗
木的质量是最好的指标。地下部
分鲜重(WI)、地上部分鲜重
(Wh)、苗高(H)、地径(D)与全
株鲜种(W)的相关性较强,苗木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一方面反映
了苗木相对均衡的生长作用,即
整体性;另一方面又表明可选用
较少 的 指 标 评 价 苗 木 的 质
量[1 ~ 5]。
虽然全株鲜重(W)、地下部分鲜重(WI)、地上部
分鲜重(Wh)都是比较可靠的指标,但在确定苗木质量
时,即要考虑到有足够多的信息量,也要考虑到在生产
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因此选择与苗木全株鲜重(W)相
关程度较高的苗高(H)与地径(D)作为欧洲云杉容器
苗苗木分级指标。且这两个指标在生产实践中较易测
量。由于根系在保证苗木成活及生长方面的重要作
用,在分级过程中要体现出根系的重要性,因地下部分
鲜重(WI)在生产中很难测量,可采用目测辨别苗木根
系发达程度。根系达不到一定的要求时降级处理[1]。
针对欧洲云杉容器苗分级标准研究的目的,在所
有育苗地各随机抽取 5%的 2 年生欧洲云杉容器苗,
测定其苗高和地径。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欧洲云杉
容器苗分级。
2. 2 苗木分级标准的计算
聚类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直接比较属性中各
样本反映出来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属性(性状、变
量)分在同一类,而将差别较大的分在不同类,确定区
分事物性质的聚类标志。对于苗木分级来说,则是利
用质量指标来划分苗木个体的相似程度。确定苗木个
体间的相似程度,在统计学上是以在坐标系中苗木个
体间的距离来确定的,即距离越小则其相似程度越大。
本研究使用的是欧氏距离公式即:
dij = ∑
n
k = 1
(Xik - Xjk)槡
2 ………………………①
因本研究仅采用苗高 (H)与地径(D)两个分级
指标,因此 n = 2,从而①式变为:
dij = (Hi - Hj)+(Di - Dj槡 )…………………②
2. 3 数据标准化
为了使观测数据值能够消除量纲的不同,便于进
行比较和计算分析,先对所有观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
公式如下:
Zij =
Hij - Hi(min)
Hi(max)- Hi(min)
……………………………③
式中:Zij为标准化值;i 为苗高或地径;j 为观测的
样苗号(1,2,3,……,2957) ;Xi(max)、Xi(min)为观测的总
体样本中的苗高或地径的最大值、最小值。利用③式
计算求得苗高及地径的标准化值(表 2)。
2. 4 苗木的初始分级
以苗高、地径值分级,苗木大体按“高大—矮小”
的顺序。一般较高大的苗木,地径较粗,由于苗木的分
化现象,高而细、粗而矮的苗木也是存在的,但仅为少
量,因此对苗木质量的聚类就是对有序样本的聚类。
经过简单的计算,样苗可按“∑标”大到小排序
(∑标 = H标 + D标,即∑标为苗高和地径标准化值的
和)。
图 1 为欧洲云杉样本的坐标排序图,图中横坐标
表示“∑标”,纵坐标表示对应“∑标”的苗木数量。
结合图 1 与表 2 可以看出:第 400 号苗最大,其
∑标 = 2. 00,而第 1978 号与第 1982 号苗最小,其
∑标 = 0. 05。从图中也可看到由于样苗质量不同而形
成若干个小群体,从左到右∑标从 0. 05 ~ 0. 28 为一
群,从 0. 28 ~ 0. 45 为一群,从 0. 45 ~ 2. 00 为一群。根
据坐标系中排序的结果,按照各大群体的距离基本相
等及正态分布规律,参照各级中苗木数量多少进行初
级划分。在小群距离较明显、数量上有较大变动的地
方,将它们分成三群,即三级(表 2 中细实线所划分
处) ,完成苗木的初始分级。
2. 5 苗木的修改分级
由于初始分级是人为的,因此必须利用数学公式
进行修改。其原理是按照初始分级结果,分别计算各
级苗高、地径标准化值的平均数,并以此平均数作为该
级的凝聚中心,计算各样苗与相邻凝聚中心的距离,样
苗距离哪个凝聚中心的距离最近,即判为那一级(最
短距离法)。
开始分级修改时,按照图 1 的原始分级,将样苗的
标准化值列入表 2 进行修改,并分别计算各级苗高、地
径标准化值的平均值,以作为该级的凝聚中心。
·28·
第 31 卷 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种 子 (Seed) Vol. 31 No. 2 Feb. 2012
表 2 欧式距离修改
样苗号 地径(cm) 地径标准化值 苗高(cm) 苗高标准化值 A B C D E F 数量
400 1. 25 1 101. 3 1
420 1. 22 0. 97 74. 6 0. 67
┊ ┊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545
1005 0. 57 0. 29 46. 8 0. 32
2885 0. 46 0. 29 31. 1 0. 32
2440 0. 5 0. 22 55. 6 0. 43
280 0. 57 0. 29 46. 3 0. 32
┊ ┊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15
409 0. 61 0. 33 40. 8 0. 25
2090 0. 62 0. 34 39. 6 0. 23
2778 0. 50 0. 22 54. 8 0. 42
586 0. 69 0. 42 29. 3 0. 1
┊ ┊ Ⅰ Ⅰ Ⅰ Ⅰ Ⅱ Ⅱ 55
269 0. 61 0. 33 38. 8 0. 22
1802 0. 61 0. 33 38. 8 0. 22
2276 0. 70 0. 43 26. 5 0. 07
358 0. 51 0. 23 50. 8 0. 37
┊ ┊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78
673 0. 58 0. 3 40. 3 0. 24
2857 0. 60 0. 32 37. 8 0. 21
2323 0. 46 0. 18 50. 5 0. 37
1692 0. 68 0. 41 26. 5 0. 07
┊ ┊ Ⅰ Ⅰ Ⅱ Ⅱ Ⅱ Ⅱ 139
323 0. 57 0. 29 37. 6 0. 21
2796 0. 56 0. 28 38. 5 0. 22
1536 0. 40 0. 11 50. 4 0. 37
1468 0. 43 0. 15 47. 5 0. 33
┊ ┊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261
486 0. 54 0. 26 36. 3 0. 19
1983 0. 54 0. 26 36. 3 0. 19
2 0. 47 0. 19 35. 4 0. 18
5 0. 50 0. 22 28. 5 0. 09
┆ ┆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938
2927 0. 48 0. 2 36. 9 0. 2
2949 0. 45 0. 17 34. 8 0. 17
109 0. 47 0. 19 28. 4 0. 09
1841 0. 47 0. 19 28. 4 0. 09
┆ ┆ Ⅲ Ⅱ Ⅱ Ⅱ Ⅱ Ⅱ 17
1987 0. 53 0. 25 23. 3 0. 03
1712 0. 52 0. 24 23. 0 0. 02
2627 0. 45 0. 17 30. 1 0. 11
1961 0. 46 0. 18 29. 1 0. 1
┆ ┆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909
1978 0. 29 0 25. 4 0. 05
1982 0. 32 0. 03 22. 3 0. 02
备注:A、初始分级,B、第 1 次修改后变动的结果,C、…F、第 5 次修改后变动的结果…;虚线为初始分级,实线为最终分级。
·38·
问题探讨 郭小龙 等:欧洲云杉强化育苗容器苗分级研究
图 1 2957 株欧洲云杉的“∑标”排序
2. 6 临界值的确定
第 1 次修改时Ⅰ、Ⅱ、Ⅲ级的凝聚中心分别记为
XⅠ
1(0. 26 0. 37)XⅡ
1(0. 14 0. 22)XⅢ
1(0. 07 0. 13) ,
括号内的数据分别是该级(初始分级)的苗高、地径标
准化的平均值;进行第 1次修改时记为 XⅠ
2(0. 28 0. 40)
XⅡ
2(0. 16 0. 23)XⅢ
2(0. 07 0. 13) ,余类推。每次修改
后,如有变化,需按新的分级重新计算凝聚中心和距离。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完全没有变化,分级即结束。
由于苗木质量是一个有序的样本,从图 1 中可知:
标准化值高的样苗不可能与标准化值低的样苗为一
群,反之亦然;因而只可能是相邻两级间的样苗相互变
动,所以修改时是从初始分级的临界线开始,逐株计算
样苗与相邻两级凝聚中心的距离,此过程至各级间样
苗没有变动时为止。第 1 次修改分级后,重新计算各
级样苗的凝聚中心,其为 XⅠ
2(0. 28 0. 40)XⅡ
2(0. 16
0. 23)XⅢ
2(0. 07 0. 13)。经过 2 次修改分级后Ⅱ、Ⅲ
级间无变动,Ⅰ、Ⅱ级间有变动。划归后,重新计算各
级样苗的凝聚中心,XⅠ
3(0. 29 0. 43)XⅡ
3(0. 16
0. 23)XⅢ
3(0. 07 0. 13) ;XⅠ
4(0. 30 0. 44)XⅡ
4(0. 17
0. 24)XⅢ
4(0. 07 0. 13) ;XⅠ
5(0. 30 0. 45)XⅡ
5(0. 17
0. 24)XⅢ
5(0. 07 0. 13) ;XⅠ
6(0. 30 0. 45)XⅡ
6(0. 17
0. 24)XⅢ
6(0. 07 0. 13)直到第 4 次修改后Ⅰ、Ⅱ级间
再无变动,聚类分级即结束。最终分级结果见表 2。
逐步聚类分级的结果是各级苗木在以该级最终凝
聚中心为圆心,以 d 为半径的圆内聚集。过大的苗木
在Ⅰ级苗的上方,过小的苗木在Ⅱ级苗的下方,因此只要
求出Ⅰ、Ⅱ级苗的下限,就可准确地确定各级别的界限。
Ⅰ0. 17、Ⅱ0. 12分别为欲求的Ⅰ、Ⅱ级苗的临界点。
其中半径 d = KS2H + S
2槡 D,式中 K = 1,S2H、S2D 分别是苗
高和地径的标准化值的方差。其Ⅰ、Ⅱ级苗的最终凝
聚中心 XⅠ
5(0. 30 0. 45)XⅡ
5(0. 17 0. 24)经计算
dⅠ = 0. 15、dⅡ = 0. 09。 利 用 距 离 公 式
d = (Y1 - Y2)
2 +(X1 - X2)槡 2、dⅠ = 0. 15、dⅡ = 0. 09
以及 XⅠ
6(0. 30 0. 45)XⅡ
6(0. 17 0. 24)计算出Ⅰ、Ⅱ
级苗的分级界限分别为Ⅰ1(0. 22 0. 33)Ⅱ2(0. 12
0. 17)此即两级间的临界处相应的苗高、地径标准化
值,把Ⅰ1、Ⅱ2 代回公式③中得出各级苗下限值为:
Ⅰ级苗:树高≥38. 7 cm,地径≥0. 61 cm;Ⅱ级苗:38. 7
cm >树高≥23. 1 cm,0. 61 cm >地径≥0. 45 cm。凡苗高
和地径均达到以上标准的,即为合格苗,其中一项不达
标者,降一级。经以上分析,苗木最终分级结果见表 2。
3 结论与讨论
苗高和地径是反映苗木质量的最直观的指标。利
用苗高和地径对欧洲云杉容器苗苗木进行逐步聚类分
级,其最终分级标准为Ⅰ级苗:树高≥38. 7 cm、地径≥
0. 61 cm;Ⅱ级苗:38. 7 cm >树高≥23. 1 cm、0. 61 cm >
地径≥0. 0. 45 cm;Ⅲ级苗:树高 < 23. 1 cm、地径 <
0. 45 cm。在生产实际操作中,为了操作方便和提高造
林效率,最后确定苗木分级为:Ⅰ级苗:树高≥39 cm、
地径≥0. 6 cm;Ⅱ级苗:39 cm >树高≥23 cm、0. 6 cm >地
径≥0. 45 cm;Ⅲ级苗:树高 <23 cm、地径 <0. 45 cm。
此外,壮苗还应具备苗木通直,地径粗,根系发达,
高度适宜,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树苗应有饱满健壮的
顶芽,苗木重量大,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高等。苗木
分级的造林效果试验表明,1 年生时 I、Ⅱ级苗的保存
率均超过 90%,Ⅰ级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
Ⅱ级苗;Ⅲ级苗的保存率在 60 以下,其苗高、地径生长
量极显著低于Ⅰ、Ⅱ级苗[16]。因各立地条件的不同,
造成苗木质量的参差不齐,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分析研究,以上分级标准仅供各地在进行欧洲云杉造
林时作为参照。
(下转第 87 页)
·48·
第 31 卷 第 2 期 2012 年 2 月 种 子 (Seed) Vol. 31 No. 2 Feb. 2012
果可看出,水稻种子的萌发主要受到盐浓度的影响。
表 4 各胁变指标与盐度和 pH值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指标 盐浓度 盐组合(pH)
发芽率(%) 33. 13** 2. 46
发芽势(%) 62. 46** 2. 40*
发芽指数 77. 66** 2. 91
活力指数 65. 98** 2. 80*
注:上表数字代表 F值,**表示 0. 01 水平差异显著。
3 结 论
在混合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受到明显的
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均
呈下降趋势,并随盐碱度递增下降趋势增大。殷秀
杰[8]等认为,低浓度混合盐碱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
用不同,本试验得出低浓度混合盐碱溶液下,水稻种子
萌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影响较小,与杨春
武[9]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所用材料不同有关,
不同植物种类对盐碱胁迫的适应能力差异较大,水稻
对盐胁迫较敏感。
由分析可知,水稻种子各发芽指标均随盐浓度和
pH值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盐浓度为 50 mmol /L 时各
发芽指标较 ck降低,但发芽率基本维持在 50%以上,
当盐浓度达 100 mmol /L时,仅碱度较低的 A 2、B 2 两
处理发芽率在 50%以上;但当盐浓度达 200 mmol /L
时,各盐组合种子均不萌发。说明水稻种子对高浓度
盐胁迫敏感,在轻度盐碱胁迫的条件下,水稻种子还是
可以萌发的,这为盐碱地区栽培水稻提供了依据。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盐浓度的 F 值远大于盐组合
(pH值) ,表明盐浓度是决定水稻种子萌发的主导因
素,而反映碱胁迫强度的因素 pH 值对水稻种子萌发
影响较小。盐胁迫是通过离子毒害及渗透胁迫来影响
植物[10,11],而 pH值胁迫能够造成种子周围矿质营养
状况的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但是在
种子萌动阶段以吸水为主,极少从环境摄取矿质元素,
所以 pH值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混合盐碱
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动阶段以渗透胁迫为主。
参考文献:
[1]王春裕. 诌议土壤盐渍化的生态防治[J]. 生态学杂志,
1997,16(6) :67 - 71.
[2]童有为,陈淡飞.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和治理途径研
究[J].园艺学报,1991,18(2) :159 - 162.
[3]蔡志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与防治[J].天津农
林科技,2005(1) :24 - 26.
[4]迟春明,王志春,李彬.混合盐碱胁迫对帚用高梁萌发及苗期生
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26):148 -153.
[5]郭伟,王庆祥,于立河.混合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
响[J]. 2011,30(5) :37 - 41.
[6]郭彦,杨洪双,赵家斌. 混合盐碱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J]. 2008,27(12) :92 - 94.
[7]时丽冉,崔兴国,刘志华,等.混合盐碱胁迫对旱稻种子萌发
的影响[J].种子,2006,25(2) :25 - 27,32.
[8]殷秀杰,燕昌江,李凤兰.混合盐碱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
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12) :58 - 61.
[9]杨春武,贾娜尔·阿汗,石德成,等.复杂盐碱条件对星星草
种子萌发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6,15(5) :45 - 51.
[10]赵可夫.作物抗性生理[M].农业出版社,1990:253 - 275.
[11]王亚庆,刘敏,张守栋,等.盐胁迫对盐角草种子萌发与幼
苗生长效应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2(2) :
69 - 71.
(上接第 84 页)
参考文献:
[1]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00,13(5) :43 - 49.
[2]侯元兆.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J]. 世界林业研究,
2007,20(4) :24 - 29.
[3]杨斌,赵文书.思茅松容器苗苗木分级研究[J].西部林业科
学,2004,33(1) :32 - 37.
[4]张树芬.柚木苗木聚类分级[J].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
(4) :4 - 7.
[5]周凤林,李玉媛.印度紫檀苗木分级研究[J]. 西部林业科
学,2004,33(2) :29 - 33.
[6]杨斌,赵文书.西南桦容器苗苗木分级研究[J].云南林业科
技,2003(2) :17 - 21.
[7]刘济明,何跃军,杨祖文,等.柚木苗木分级标准的探讨[J].
贵州林业科技,2008,35(1) :29 - 31.
[8]杨斌,周风林,史富强,等.铁力木苗木分级研究[J].西北林
学院学报,2006(1) :85 - 89.
[9]蒙剑,欧国腾,李吉松,等.小桐子油料能源林造林苗木分级
研究[J].种子,2008,27(9) :29 - 33.
[10]郑益兴,冯永刚,彭兴民,等.印楝 1 年生苗木生长节律与
数量分级标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2(3) :25 - 30.
[11]杜春花,陆斌,陈芳,等.辣木种子发芽试验及容器苗苗木
分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1) :108 - 110.
[12]丁波,王德炉,刘济明,等.顶坛花椒苗木分级标准的初步
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 :7 831 - 7 834.
[13]余远煜.苗木指标的提取及聚类分级法[J]. 热带林业科
技,1984(3) :18 - 26.
[14]梁及芝,何爱华,金建康.枫香苗期密度试验及苗木分级指
标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1997,24(1) :23 - 26.
[15]曾郁珉,刘金凤,苏俊武,等.高阿丁枫苗木分级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6,35(3) :43 - 48.
[16]贾宏炎,赵志刚,蔡道雄.格木轻基质容器苗分级研究[J].
种子,2009,28(11) :19 - 21.
·78·
问题探讨 徐芬芬 等:混合盐碱胁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