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



全 文 :第 34 卷 第 3 期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Vo1. 34, No. 3
2013 年 6 月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013
收稿日期:2012-12-25
资助课题: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健康经营技术(20100400208)”
作者简介:刘宗成(1979-) ,男,工程师,四川广元市人,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
刘宗成1,周晓波3,黎燕琼2,龚固堂2,陈俊华2,郑绍伟2
吴雪仙2,朱志芳2,慕长龙2*
(1.广元市林业局,四川 广元 628000;2.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3.理县林业局,四川 理县 624000)
摘 要:川中丘陵区地处长江上游。该区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灌草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
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截持径流、保水保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长江上游川中丘
陵区主要林分类型———桤柏混交林以及由桤柏混交发展而来的柏木纯林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了
20a ~ 70a的人工柏木林下灌草层生物多样性,为该区域和类似区域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
为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工柏木林;植被结构;生物多样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718.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5508(2013)03 - 0005 - 06
Research on Shrub and Grass Biodiversity of Artifial Cypress
Plantations in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LIU Zong-cheng1 ZHOU Xiao-bo3 LI Yan-qion2 GONG Guo-tang2 CHEN Jun-hua2
ZHENG Shao-wei2 WU Xue-xian2 ZHU Zhi-fang2 MU Chang-long2
(1. Forestry Bureau of Guangyuan City,Guangyuan 628000;2. 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Chengdu 610081;
3. Forestry Bureau of Lixian County,Lixian 624000,China)
Abstract:The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are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stand in these area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cological barrier for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Shrub and grass layers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forest ecosystems have a great func-
tion on improving the interception of runoff and maintenanc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conserving water
and soil. In this paper,the main stand types (mixed alder and cypress plantation and pure cypress forest
developed from mixed alder and cypress plantation)are used as the study objects,and researches are con-
ducted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shrub and grass layers under the mixed alder and cypress plantation.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pecies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healthy manage-
ment of artificial cypress plantations in these regions and similar areas.
Key words:Artificial cypress plantation,Vegetation structure,Species diversity,Correlation
灌草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对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截持径流、保水保土等
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
积累和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促使林分养
分步入良性生物循环和对森林林分未来的结构和组
成以及受干扰后森林演替等多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
作用[1 ~ 3]。灌草的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林下群落
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反映不同自然地
理条件与整个森林群落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该群
落的组成结构、演替发育阶段、稳定性程度和生境特
征,也是对该群落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度量,体现了
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性[4,5],也体现了
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
生境差异,是揭示植被组织水平的生态学基础[6]。
川中丘陵区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
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20 世纪 70 年代、80 年代川
中丘陵区长防林建设以来,该区域森林植被对维护
本区域与长江下游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林分的发展,该区域林分经营方式及林分结构
的不合理,形成了大量的低产低效林,致使林下灌草
稀疏,水土严重流失。本文以长江上游川中丘陵区
主要林分类型———不同龄林桤柏混交林以及由桤柏
混交发展而来的柏木纯林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
性角度,研究其林下灌草层生物多样性,为该区域和
类似区域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依据,同
时也为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
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位于川中低山丘陵区的绵阳、盐亭、广元
等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数
1 300 h ~ 1 400 h,年平均气温 17℃左右,年降雨量
800 mm ~1 000 mm,主要集中在 5 月 ~ 9 月,无霜期
300 d以上。地层简单,母岩主要为砂岩,土壤主要
为老冲积黄壤和紫色土为主,部分为姜石黄壤和灰
白砂土。研究区林地主要是通过封山育林形成的次
生林和营造的人工林。次生林主要为柏木(Cupres-
sus funebris)、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麻栎
(Querus acutissima)纯林或其混生的针阔混交林;人
工林主要为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柏木混交
林,或在林隙中补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香樟、女
贞等树种。林下灌木主要有黄荆(Vitex negundo)、
马桑(Coriaria sinica)、蔷薇(Rosa L.)、荚蒾(Vibur-
num L.)等;草本主要有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苔草(Carex brunnea)、莎草(Cyrerus microiria)和荩
草(Arthraxon hispidus)等。
2 研究方法
2. 1 样地设置与野外调查
根据“十一五”期间,对柏木林防护成熟年龄阶
段分布为 15. 4 a ~ 77 a 的研究结论,选择了川中丘
陵区 20 a ~ 70 a的桤柏混交林和由桤柏混交发展而
来的柏木纯林为研究对象。于 2009 年 7 月 ~ 8 月,
在川中丘陵区的柏木混交林或由混交林发展而来的
表 1 样地概况统计表
Table 1 Basic status of sampling sites
林龄(a)
Age
地点
Site
海拔
(m)
Altitude
坡位
Slope position
坡度 Slope
(°)
坡向
Slope face
郁闭度
Coverage
平均胸径
BDH
(cm)
平均高
height
(m)
林种
Plantation
20 盐亭 492 坡中 20 SE9° 0. 8 8. 0 8. 1 桤柏混交
盐亭 479 坡中 15 SW5° 0. 7 9. 5 8. 4 桤柏混交
阆中 767 坡中 30 SW45° 0. 8 8. 3 8. 7 桤柏混交
阆中 700 坡中 25 SW30° 0. 7 9. 2 8. 3 桤柏混交
30 盐亭 700 坡中 25 SE30° 0. 7 9. 3 8. 8 桤柏混交
盐亭 700 坡中 20 SE25° 0. 8 10. 3 8. 6 桤柏混交
盐亭 520 坡中 15 E 0. 7 9. 7 9 桤柏混交
盐亭 520 坡中 8 EN20° 0. 7 9. 8 8. 5 桤柏混交
盐亭 468 坡中 3 E 0. 8 9. 1 8. 7 桤柏混交
40 盐亭 468 坡顶 22 SE45° 0. 6 9. 3 8. 9 柏木纯林
盐亭 508 坡顶 15 EN15° 0. 7 9. 1 8. 6 桤柏混交
盐亭 508 坡顶 13 SW30° 0. 6 9. 1 8. 5 柏木纯林
盐亭 508 坡顶 8 E 0. 7 11. 6 9. 2 柏木纯林
50 射洪 375 下坡 20 WN15° 0. 7 12. 7 9. 7 柏木纯林
射洪 378 下坡 20 WS20° 0. 7 11. 8 10. 1 柏木纯林
盐亭 477 坡顶 10 E 0. 7 10. 5 10. 3 柏木纯林
盐亭 480 坡顶 6 WN35° 0. 6 12. 3 9. 7 柏木纯林
60 广元 477 上坡 10 WN15° 0. 7 18. 5 10. 7 柏木纯林
广元 800 上坡 6 WN20° 0. 6 17. 0 10. 4 柏木纯林
盐亭 670 坡中 20 WN25° 0. 7 15. 0 9. 5 柏木纯林
射洪 490 坡中 15 SW15° 0. 7 19. 0 10. 1 柏木纯林
70 广元 700 坡中 20 WN20° 0. 7 25. 2 12 柏木纯林
盐亭 673 坡中 23 WN40° 0. 8 24. 2 11. 9 柏木纯林
广元 680 坡中 15 EN20° 0. 7 24. 7 11. 5 柏木纯林
6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34 卷
柏木纯林,按照林分年龄设立样点,每个样点分别设
置 1 个 ~ 2 个固定标准样地(20 m × 20 m) ,在固定
样地内,采用相邻样方格子法,将样地划分 A、B、C
共 3 级样地,其中 A 级样地为 100 m2(10 m × 10
m) ,作为乔木调查小样方;B 级样地为 16 个 25 m2
(5 m ×5 m) ,作为灌木调查小样方;C 级样地为 1
m2(1 m × 1 m) ,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每个样地内选
取 16 个小样方作为草本层调查小样方进行调查。
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划分群落层次进行测定
统计,对乔木层测定胸径≥3 cm 的所有植株,测定
种类、胸径、树高;灌木记载种类、丛数、基径和高度、
盖度;草本记载种类、丛数、平均盖度和高度,同时记
录样方所处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层厚度、
林冠郁闭度等样地基本情况。
2. 2 数据分析与处理
在群落多样性的研究中,Shannon-Wiener 多样
性指数(H)被认为是一种能较好地反映出个体密
度、生境差异、群落类型、演替阶段的指数[7]。物种
多样性指数除了与群落中的种数和重要值有关外,
与均匀度也有很大关系[8]。Pielou均匀度指数 E 是
一种反映个体数量分布均匀程度的良好指标[9,10]。
生态优势度或称集中优势度,是综合群落中各个种
的重要性,反映各种群优势状况的指标,是群落结构
及多样性的一个度量值。Simpson 指数(D)被认为
是反映群落优势度较好的指标[11,12]。其表达式如
下:
物种丰富度指数:S =出现在样地的物种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 -∑
n
i = 1
Pi logPi
Pielou均匀度指数:E = -∑
n
i = 1
Pi lnPi lnS
Simpson优势度指数:D = 1 -∑
n
i = 1
P2i
式中:Pi 为种 i的相对重要值;S 为所计算样地中的
物种数目。
3 研究结果
3. 1 植物组成及结构特征
在对川中丘陵区 20 龄林 ~ 70 龄林的桤柏混交
林及由桤柏混交发展而来的柏木纯林人工林的植被
样方调查中,共收集到维管束植物 124,隶属于 54
科 79 属,7 科 7 属 11 种,灌木 29 科 39 属 60 种,草
本 35 科 57 属 72 种。各样地内植被的群落层次明
显,仅有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平
均高度 8. 1 m ~12. 2 m之间,郁闭度在 0. 6 ~ 0. 8 之
间;林内的乔木树种主要以柏木、桤木等树种为主。
灌木层主要豆科、马鞭草科、壳斗科、马桑科、蔷薇
科、漆树科等为主;平均高度在 0. 42 m ± 0. 092 m ~
1. 02 m ±0. 512 m之间,平均盖度为 0. 18 m ±0. 086
m ~ 0. 59 m ± 0. 273 m。草本则主要以禾本科、菊
科、蔷薇科、车前草科等为主;平均高度为 0. 11 m ±
0. 005 m ~0. 43 m ±0. 278 m之间,平均盖度为 0. 21
± 0. 085 ~ 0. 60 ± 0. 216。
表 2 研究区林下植被概况
Table 2 Outline of Vegetation of sampling sites
林龄
(a)
Age
灌木 Shrub 草本 Herb
平均高
Height(m)
盖度(%)
Coverage
主要物种
Main species
平均高
Height(m)
盖度(%)
Coverage
主要物种
Main species
20 0. 76(0. 219) 0. 24(0. 054) ①、②、③、④、⑤、⑥、⑦ 0. 20(0. 070) 0. 28(0. 059) a、b、c
30 0. 70(0. 145) 0. 28(0. 131)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0. 17(0. 053) 0. 46(0. 201) a、c、d、e、f、h、g
40 0. 42(0. 092) 0. 18(0. 086) ①、②、④、⑥、⑨、⑩ 0. 13(0. 034) 0. 60(0. 216) a、b、c、f、i、j、k
50 0. 79(0. 410) 0. 24(0. 256) ①、②、③、④、⑥、⑧、⑩ 0. 25(0. 127) 0. 58(0. 205) a、b、c、d、l、m 、n
60 1. 02(0. 512) 0. 59(0. 273) ①、②、④、⑥、⑧、⑨、⑩ 0. 43(0. 278) 0. 21(0. 085) a、b、c、l、n
70 0. 82(0. 019) 0. 55(0. 044) ①、②、④、⑥、⑧、⑩ 0. 11(0. 005) 0. 26(0. 029) a、c、n
注:1、“( )”内数值为变异系数;
2、①黄荆、②铁籽、③火棘、④菝葜、⑤盐肤木、⑥蔷薇、⑦化香、⑧三颗针、⑨瑞香、⑩马桑;
3、a栗褐苔草、b金发草、c荩草、d地瓜藤、e蜈蚣草、f白茅、h金茅、g地榆、h飞蓬、i苦卖、j蜈蚣草、k过路黄、l蛇葡萄、m凤尾蕨、n青茅
3. 2 林下灌草多样性指数研究
3. 2. 1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图 1 为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灌草的 Shannon-Wie-
ner多样性指数,可以看出,其林下灌木、草本在不同
龄林林下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差异性表现为不同年
龄柏木林下。从灌木层看,以 60 a、70 a柏木林下灌
木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达到
0. 866 ± 0. 080 和 0. 880 ± 0. 074;40 年柏木林最小,
仅为 0. 609 ± 0. 138;从 LSD 差异性检验结果看,
60 a、70 a 柏木林下灌木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
73 期 刘宗成,等: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
指数均与 20 a(0. 671 ± 0. 149)、30 a(0. 626 ±
0. 101)、40 a、50 a(0. 612 ± 0. 122)林下灌木表现出
显著性差异,而其余各年份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草本层则在 40 a 柏木林下的 Shannon-Wiener 多样
性指数最大,为 0. 890 ± 0. 073;其次是 70 a 柏木林,
为 0. 843 ± 0. 039;60 a 次之(0. 792 ± 0. 071) ;50 a
柏木林下草本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最小,
仅为 0. 679 ± 0. 061。LSD 检验结果表明,40 a 与
20 a、30 a、50 a 以及 50 a 与 60 a、70 a 间的林下草
本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间均有显著性差
异,其余各阶段龄林下草本没有显著性差异。
图 1 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灌草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

Fig. 1 Th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of bush and herb
in different age stages
3. 2. 2 林下灌草 P均匀度
从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灌草 Pielou 均匀度变化
(图 2)与其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有明显
差异。其中,灌木的 Pielou均匀度指数以 60 a 柏木
林下最大,其值为 0. 892 ± 0. 051;40 a 柏木林下灌
木次之,为 0. 888 ± 0. 054;其次分别为 50 a(0. 876
± 0. 083)> 70 a(0. 845 ± 0. 056)> 20 a(0. 782 ±
0. 098) ;30 a柏木林下灌木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最
小,仅为 0. 737 ± 0. 127。从 LSD差异性检验结果表
明,30 a柏木林分别与 40 a、50 a 和 60 a 柏木林下
灌木的 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性差异,其它各龄
林内灌木的 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林
下草本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变化呈“V”字型,即从
20 a到 50 a逐渐降低,到 60 a 以后开始回升;其中
以 70 年最大,为 0. 835 ± 0. 038;60 a 次之,为 0. 811
± 0. 068;其次为 20 a 林下,为 0. 787 ± 0. 041;50 a
最低,仅为 0. 730 ± 0. 073。经过 LSD 检验结果表
明,各龄林林下草本层的 Pielou 均匀度指数间没有
显著性差异。
3. 2. 3 林下灌草物种丰富度
图 3 为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灌草的物种丰富度指
数变化图。从林下灌木的物种丰富度看,其变化趋
图 2 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灌草 Pielou均匀度指数
Fig. 2 The Pielou index of bush and herb in different age
stages
势也呈“V”字型,即从 20 a到 40 a的柏木林下灌木
的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50 a开始逐渐上升,其中以
70 a数值最大,达到 11. 0 ± 0. 816;60 a次之,为 9. 5
± 1. 658;其次是 20 a(7. 8 ± 1. 087)> 30 a(7. 2 ±
0. 980)> 50 a(5. 2 ± 1. 600) ;40 a林下值最小,仅为
5. 0 ± 1. 225。从 LSD检验结果看,不同年龄柏木林
下灌木的物种丰富度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林下草本
的物种丰富度则以 40 a林下最大,为 16. 3 ± 1. 188;
70 a和 50 a 次之,分别为 10. 3 ± 1. 247 和 10. 0 ±
1. 188;依次为 60 a(9. 5 ± 0. 500)> 30 a(9. 2 ±
1. 470)> 20 a(8. 3 ± 1. 087)。从 LSD 检验结果表
明,仅 40 a林与其它各龄林林下草本的物种丰富度
有显著性差异。
图 3 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灌草物种丰富度指数
Fig. 3 Species richness index of bush and herb in different
age stages
3. 2. 4 生态优势度
图 4 为不同年龄林下灌草生态优势度变化图。
其中灌木的生态优势度以 60 a 林下最大,为 0. 834
± 0. 034;70 a 次之,为 0. 826 ± 0. 036;其次为 20 a
(0. 736 ± 0. 150)> 50 a(0. 714 ± 0. 081)> 40 a
(0. 698 ± 0. 111)> 30 a(0. 632 ± 0. 148)。经 LSD
检验结果表明,30 a 林下灌木的生态优势度与 60 a
和 70 a 林下有显著性差异。林下草本生态优势度
的大小排序则为 40 a(0. 884 ± 0. 064)> 70 a(0. 812
± 0. 022)> 60 a(0. 771 ± 0. 069)> 50 a(0. 754 ±
0. 119)> 20 a(0. 729 ± 0. 080) ;30 a 最小,仅为
8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34 卷
0. 726 ± 0. 069。经 LSD检验结果表明,40 a 林下草
本的生态优势度分别与 20 a、30 a、50 a 有显著性差
异,其余各龄林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图 4 不同年龄柏木林下灌生态优势度指数
Fig. 4 Dominance index of bush and herb in different age
stages
3. 3 多样性指数与林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从本次研究的人工桤柏混交林和由桤柏混交发
展而来的柏木纯林的林下灌草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
分析研究结果(表 3)表明:在林分概况中,林龄对灌
木的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都呈
极显著性相关,与灌木优势度和草本 P 均匀度呈显
著性相关;海拔高度与灌木 Shannon-Wiener 多样性
指数呈显著性相关。灌草各多样性指数间则表现
为:灌木的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分别与灌木
的丰富度和优势度之间,灌木的 P 均匀度和灌木的
优势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性相关性;灌木的 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与灌木 P 均匀度和灌木丰富度
和灌木优势度呈显著性相关。草本则表现为 Shan-
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与草本的丰富度、优势
度之间,草本的 P 均匀度与草本的优势度、草本的
丰富度与优势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性相关性。其余各
指标间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表 3 人工柏木林灌草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
Table 3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of α diversity index for shrub and grass vegetation in different age stages
林龄 海拔 坡度
林分
郁闭度
灌木 Shrub 草本 Herb
Shannon-
Wiener多
样性指数
P均匀度 物种
丰富度
生态
优势度
Shannon-
Wiener多
样性指数
P均匀度 物种
丰富度
生态
优势度
林龄
. 087
(. 679)
. 359
(. 078)
. 159
(. 449)
. 556**
(. 004)
. 055
(. 793)
. 643**
(. 001)
. 427*
(. 033)
. 240
(. 247)
. 414*
(. 040)
- . 093
(. 660)
. 054
(. 797)
海拔
. 087
(. 679)
- . 175
(. 402)
- . 262
(. 206)
. 482*
(. 015)
. 393
(. 052)
. 352
(. 084)
. 391
(. 053)
. 256
(. 216)
. 164
(. 433)
. 076
(. 720)
. 205
(. 325)
坡度
. 359
(. 078)
- . 175
(. 402)
. 329
(. 108)
. 074
(. 726)
- . 121
(. 565)
. 140
(. 505)
. 195
(. 349)
- . 175
(. 402)
. 052
(. 806)
- . 136
(. 518)
- . 142
(. 500)
林分郁闭度
. 159
(. 449)
- . 262
(. 206)
. 329
(. 108)
- . 004
(. 983)
- . 171
(. 414)
. 094
(. 653)
. 047
(. 823)
- . 101
(. 633)
. 254
(. 221)
- . 291
(. 158)
- . 191
(. 000)


ShannonK-
Wiener多
样性指数
. 556**
(. 004)
. 482*
(. 015)
. 074
(. 726)
- . 004
(. 983)
. 491*
(. 013)
. 826**
(. 000)
. 873**
(. 000)
. 381
(. 060)
. 169
(. 418)
. 196
(. 348)
. 313
(. 127)
P均匀度 . 055(. 793)
. 393
(. 052)
- . 121
(. 565)
- . 171
(. 414)
. 491*
(. 013)
- . 057
(. 785)
. 756**
(. 000)
. 192
(. 359)
- . 090
(. 668)
. 340
(. 096)
. 386
(. 057)
物种
丰富度
. 643**
(. 001)
. 352
(. 084)
. 140
(. 505)
. 094
(. 653)
. 826**
(. 000)
- . 057
(. 785)
. 505*
(. 010)
. 332
(. 105)
. 311
(. 130)
- . 022
(. 917)
. 117
(. 578)
生态
优势度
. 427*
(. 033)
. 391
(. 053)
. 195
(. 349)
. 047
(. 823)
. 873**
(. 000)
. 756**
(. 000)
. 505*
(. 010)
. 269
(. 053)
. 089
(. 673)
. 213
(. 306)
. 306
(. 137)


Shannon-
Wiener多
样性指数
. 240
. 247
. 256
(. 216)
- . 175
(. 402)
- . 101
(. 633)
. 381
(. 060)
. 192
(. 359)
. 330
(. 105)
. 269
(. 193)
. 296
(. 151)
. 607**
(. 001)
. 754**
(. 000)
P均匀度 . 414
*
(. 040)
. 164
(. 433)
. 052
(. 806)
. 254
(. 221)
. 169
(. 418)
- . 090
(. 668)
. 311
(. 130)
. 089
(. 673)
. 296
(. 151)
- . 531**
(. 006)
- . 194
(. 352)
物种
丰富度
- . 093
(. 660)
. 076
(. 720)
- . 136
(. 518)
- . 291
(. 158)
. 196
(. 348)
. 340
(. 096)
- . 022
(. 917)
. 213
(. 306)
. 122
(. 561)
- . 531**
(. 006)
. 875**
(. 00)
生态
优势度
. 054
(. 797)
. 205
(. 053)
- . 142
(. 497)
- . 191
(. 360)
. 313
(. 127)
. 386
(. 057)
. 117
(. 578)
. 306
(. 137)
. 754**
(. 000)
- . 194
(. 352)
. 875**
(. 000)
4 分析与讨论
4. 1 川中丘陵区,由于当地百姓的用材习惯及对桤
木当作薪材的大量砍伐;以及随着林分年龄推进,桤
木的自然消退,导致该区域人工柏木林从桤柏混交
林逐渐发展到柏木纯林。导致林分层结构简单,乔
木层物种单一,林下灌草层不甚发育,种类较少,地
被植物层浅,其涵养水源和保持土壤能力较差,而形
成低产低效林。这与吴彦[13]等对亚高山针叶林不
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以及刘庆[14]在对
川西米亚罗高山地区云杉林群落结构的研究等研究
结论一致。对于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为充分发
挥其林分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等的生态效益,应合理
93 期 刘宗成,等: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灌草生物多样性研究
调控乔木层盖度,促进林分内乔灌草的合理配置。
4. 2 人工柏木林下灌草多样性的总表现趋势为草
本层大于灌木层,这与岳永杰[15]研究的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相同。从林下灌
草的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看,其数值分布多呈“v”
字型分布,且显著性差异多表现为 40 a或 50 a林下
灌草与其余林分的差异。在“十一五”期间对川盆
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的更新期及合理的更新年龄研
究结果也表明了其更新年龄阶段主要在 45 a ~ 50
a。林下灌草多样性指数的这种表现,也正与林分生
长发育的年龄相一致。在 20 a ~ 50 a 林分内,上层
乔木的生长,林分郁闭度逐渐增加,林下光照、养分
等环境的改变,影响了林下灌草的生长;随着林分更
新年龄的到来,上层乔木的自然更新和人为更新,林
窗逐渐出现,则有利于林下灌草的生长,多样性指数
数值也逐渐增加。
4. 3 由于样本数的关系,本次研究只针对了林分郁
闭度 0. 6 ~ 0. 8 之间的人工柏木林,对其林下灌草多
样性指数与林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虽然研
究结果表明了其灌草多样性没有与林分郁闭度没有
显著性相关关系,但在其他郁闭度系数下,是否也没
有相关性,还又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Cheng Y L,Chui X Y,Zhu L,et al. Status and Role of the Bush
Layer and Main Shrub Species in Nutrient Cyclings ofTilia amuren-
sis-Pinus koraiensis Fores.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
ty,1998,26(4) :7 ~ 13.
[2] Oakley B B,North M P,Franklin J F. Facilitative and competitive
effects of a N2fixing shrub on white fir sap lings[J]. Forest Ecolo-
gy and Management,2006,233:100 ~ 107.
[3] 陈永亮,崔晓阳,祝宁等.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在椴树红松林
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
(4) :7 ~ 13.
[4] 郭正刚,刘慧霞,孙学刚,等.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物群落物
种多样性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3) :388 ~ 395.
[5] 周本智,傅懋毅,李正才,等.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
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4) :406 ~ 411.
[6] 汪超,王孝安,郭华,等.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
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4(4) :0791 ~ 0797.
[7] 郑元润.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 生物多样
性,1998(3) :191 ~ 196.
[8] Wilsy B J,Ptvin. Biode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impor-
tance of species evenness in an old field[J]. Ecology,2000,81
(4) :887 ~ 892.
[9] Pielou E C. Ecological Diversity[M]. Wiley,New York,1975.
[10] 孙军,刘东艳.多样性指数在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 海
洋学报,2004,26(1) :62 ~ 75.
[11] Peet R K. The measurement of species diversity[J]. Annu. Rev.
Ecol. Syst .,1974,5 :285 ~ 307.
[12] Routledge R D. Diversity indices:Which ones are admissible[J].
J. Theor. Biol.,1979,76:503 ~ 505.
[13] 吴彦,刘庆,乔永康,等.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
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
报,2001,25(6) :648 ~ 655.
[14] 刘庆,尹华军,吴彦.川西米亚罗亚高山地区云杉林群落结构
分析[J].山地学报,2003,21(6) :695 ~ 701.
[15] 岳永杰,余新晓,牛丽丽,等. 北京雾灵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
种多样性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增刊) ,2008,30(2) :165
~ 167.
01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3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