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 9 95年
第 4 期
辽 宁 林 业 科 技
J
ou r a n l o fL ia n o ing 下 or es r r y S e ie n e e & Te e h n o l og y
1 9 95
附 4
刚 松 种 源 试 验 研 究
张仁慈 赵恒军 袁中海 李 占秋 张 闯 令
(凤城市通远堡林场 1 1 81 05 ) ( 灯塔县饰子林场 ) (大连市金州区林木种苗站 )
张 立 功
(辽宁省林科院 )
刚松 (尸动us r ig l’d a M il. )天然分布在北 树种 ,尤其是在岩石裸露的山脊 、 土层很薄的
美东部 ,本世纪 20 年代 , 辽宁省熊岳树木园 阳坡 、 松干蚜疫 区等不利生境 ,更有其特殊意
最早引入 。 现今在北纬 3 0 一 43 。的我国东部 义 。在立地条件较好处可营造速生丰产林 , 25
靠近沿海一带 ,有不少地区都引种了刚松 ,但 年每公顷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可达 7~ g m , 。 为
以辽宁面积较大 。刚松抗松干蚜和松材线虫 , 了更好的引进 、发展这一树种 ,现将刚松种源
且耐海霎 ,是沿海地区较为理想的造林树种 ; 试验 7 年结果报道如下 。
刚松又耐疥薄 ,是一个很好的荒山造林先锋 1 材料和方法
表 l 刚松种源试材产地情况
编号 采集年份 国 别 州 (省 )名 地 纬 度 经 度 海 拔 千拉重
( g )
测试年份
( N ) (W ) ( m )
发芽率
(写 )
19 79
19 7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7 9
1 9 8 4
1 9 8 5
1 9 8 5
1 9 8 5
1 9 8 5
1 9 8 6
1 9 8 6
加拿大 安大略省 T卜o u s a n d Is l a n d s
美国 纽约州 D a n s u i ll e
美 国 纽约州 C 卜e m u n s
美 国 宾夕法尼亚州 P oc o m os
美国 马萨诸赛州 o r a o g e
美国 亲罕布夏州 C e n e o r d
美国 缅因州 F r y b u r g
美国 新罕布夏州 w e s t O s s ip e e
美国 佛蒙待州 B u r l i n g t o n
美国 纽约州 A u s a b l e C h a s m
美国 纽约州 C l e a r L a k e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 B l a e k M o s 卜a n n o n
加拿大 安大略省 L o o g M o u o t a i n
加拿大 安大略省 M a l o r y t o w n
加拿大 安大略省 B .s 。 aL ke
加拿大 安大略省 E l g i n
加拿大 安大略省 R e d H o r s e 玩 k e
加拿大 魁北克省 s t . A n t o i e n 一 A b be
加拿大 安大略省 T 卜o u s a n d Is l a n de
43 . 7 2
.
4 4 . 3 0矛 7 3
0
4 8
,
0otóJ六U
.…ó勺连八UCj吮舀O叶O曰奋7.月了4 4 0 2 9 ,4 4 0 25 ,4 4 0 3 5 ,
4 4
.
3 7
,
4 4
0
3 2 ,
4 4
0
0 3 ,
7 6 0 0 0 ,
7 5
0
55
,
7 6
0 0 5
,
7 6
0 1 3 ,
7 6
0
0 5 ,
7 3
0
53 ,
1 5 0
1 10
1 5 2
1 4 5
1 5 2
8
.
5 8
8
.
0 3
7
.
0 8
5
.
8 6
7
.
1 9
19 84
19 85
1 9 85
1 9 8 5
1 9 85
2345678901Q
收稿 : 1 99 5一 0 5 一 05 定稿 : 1 9 9 5一 0 5一 2 6
一 9 一
刚松种源试验材料 , 由加拿大林木种子
中心提供 ,其产地情况见表 1 。 19 8 7 年在济原
县大边沟林场苗圃育苗 , 1 9 8 9 年在灯塔县桦
子林场造林 , 造林按随机 区组排列 , 4 次重
复 。
2
2
,
1
试验结果
苗期试验分析
19 个种源 2 年生苗高及其排序见表 2 。
表 2 刚松种源 试验苗期结果
种 编 号 2 3 2 2 30 4 0 3 2 3 1 3 4 2 4 3 5 3 9 3 6 3 7
源
纬 度 ( N ) 4 2。 ~ 4 5 0 44 0 3 0 , {4 2 0~ 4 5。 4 4 0 2 9 , 4 2 0~ 4 5 0 4 4 0 2 5 , 4 5 0 0 3 , 44 03 5 , 4 4 6 3 7 ,
4 2
0
~ 45
台
经 度 (W ) 一 7 3 0 .鑫吕, 7 6 0 0 0 , 7 5 0 5 5` 7 3 0 5 3 , 7 6 0 0 5 , 7 6 0 1 3 ,
苗 } 生长量 c( 。 ) 1 3 9 . 6 3吕 4 3 8 . 1 3 7 . 7 3 6 4 }
3 4
· ` 3 4 . 2 3 3 . 8
{
3 3
.
8 3 3
.
8 3 3
。
8 3 3
。
4
高 呀斌豆耳不闭犷. “ 今· ” 一1 1 3 . 9 1 1 1 , , 1 0 8 . 8 10 2 . 2 1 0 1 1 0 1 1 0 1 10 1 10 0} ( % ) } 1 1 8 . 4
l“ “ ”种 编 号 2 8 互子 ` 2 9 2 5 一 . - 卜` 一 .一 - -一 3 8 2 6 方 差 分 析源 2 7
纬 度 ( N ) 4 2 0 ~ 4 6 ’ 14 0一 4 2 ’ }42 `一 4 5。 落0 , ~ 4 2。 4 3 0 0 0 子 44 0 3 2 , 4 2 0~ 4 6 0 种源方差 F 值
机误方差经 度 (W ) {
7 2
0
0 0 , 7 6
0
0 5
`
生长量 ( e 。 、 ! 。 1
、
8 1 : l
、
7 3 1 2 不卜、 公 2 8 . 5 2 8 . 4 2 6 . 6 6 0 . 8 3 1 6 }
1 6
.
6 2 8 2 l
为试验林平均数 9 5 9 任 . 7 9 3 . 2 90 . 3 8 5 2 8 4 . 9 7 7 . 7 8 . 3 9二
( % )
方差分析表明 . 不同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
以 2 3 号 种源最好 , 2 6 号种源 最差 , 幅度 为
2 6
.
6一 3 9 . 6 c m 。 分布在北纬 4 2 0 ~ 4 6。之间的
19 个种源 , 其苗高生长与纬度相关不大 , 各
个纬度范旧均有生长快和生长慢的种源 。
2
.
2 造林 5 年结果分析
表 3 刚松种源试验造林 5年结果
种 编 号 3 9 3 l 3 8 3 5 2 8 4 0 3 0 3 3 3 4 2 9 2 7
源
纬 度 ( N ) 4 5 0 0 3 , ! 4 2 0 一 4 5 。 4 4 . 3 2 , 4 4 0 2 5 , 、 4 4 0 3 0 , 4 0 。 ~ 42 0 4 4 0 2 9 , 4 2 . ~ 4 5。 4 3 0 0 0,
42
6
~ 4 6
。
经 度 ( W ) 73 0 5 3 , ) 76 0 0 5 , } 7 3 · 4 8 ,
{
7 6 0 0 0 , 7 2 6 0 0 ,
苗 生长量 ( e m ) 2 6 1 . 1 2 6 0 . 0 2 3 2 . 8 2 2 5 . 9 20 7 . 3 2 0 6 . 7 20 5 。 2 1 9 5 。 0 1 9 3 . 5 19 3 。 1 1 8 8。 3
高 为试验林平均数 13 1 1 2 9 1 1 5 1 1 2 10 3 1 0 3 10 2 9 7 9 6 9 6 9 3( % )
胸 生 长量 ( e m ) 3 . 5 3 3 . 4 6 2 . 9 4 2。 4 9 2 。 3 7 2 。 7 9 2 . 6 2 . 2 8 2 。 1 9 2 . 3 1 2 . 1 3
径 为试验林乎均数 15 2 14 8 1 2 6 10 7 1 0 2 12 0 1 1 2 98 9 4 9 9 9 1( 吠 )种 编 号 2 3 2 5 2 6 、 2 2 3 7 万 2 4 }{ 方 差 分 析
源
纬 度 ( N ) 4 2。 ~ 4 5 0 4 0 0~ 4 2 0 4 2 6~ 46 0 4 4 . 3 4 , 4 2 。 ~ 4 5 . 4 2 0~ 4 5 0 种源方差 F 值
机误方差经 度 (W ) 7 6 . 1 3 ,
苗 生长量 ( 。 m ) 18 6 . 0 18 5 . 3 1 8 3 . 3 18 2。 2 1 8 0 。 4 17 3 . 5 ` 3 10 5 。 0 0 1 9 . 2 3 二高 1 6 9 . 6 3 3 6 。 2 4 4
为试验林平均数 9 2 9 2 9 1 9 0 8 9 8 6 8 4
( % )
胸 生长量 ( e m ) 2 . 12 2 . 1 1 1 . 9 8 1 . 6 1 2 。 0 8 1 . 5 7 1 . 4 0 2 。 2 0 8 6 7 . 5 4 二
径 0 . 2 9 2 8为试验林平均数 9 1 9 l 8 5 6 9 8 9 6 7 6 0
( % )
从表 3 数字得知 ,各种源间差异显著 。其
幼树树高 、胸径与种源所处纬度之间的相关
性与苗期相似 ,相关的紧密 。这与美国木本植
物种子手册记载“ 就现在所知 ,刚松无明显的
1 0
地理种源 ,但种群之间的树形和发育还是有
变异 ” 的说法相近似 。
2
.
3 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我 们对 7 年生 刚松 的树高 、 3 c0 m 处直
径 、 30 o m 处树皮厚度 、 冠幅 、 总枝条数和轮枝
层数进行了测量 ,并做 了相关分析 (见表 4 ) 。
表 4 刚松生长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口 .
性 状 B C D E F
树 高
3吸 m 处直径
0
.
7 9 9 6二 0 . 5 9 8 5二
0
.
6 3 5 3二
0
.
7 78 2二 0 . 8 7 4 6二 0 . 8 0 4 1一
0
.
77 1 5二 0 . 6 8 79 二 0 . 6 9 4 8二
3 0C m 处树皮厚度 0 。 7 9 4 6二 0 . 5 3 2 3 . 0 。 4 5 6 2 .
、声少
ABC
产吸、了、
冠 幅
总枝条数
0
.
7 3 9 5
份 . 0
.
7 1 2 5二
0
.
9 3 9 4二
、,户、 .产
DE
了饭了`、
轮枝层数 ( F )
r o
.
o , = 0
.
4 5 6 r o
.
o一~ 0
.
5 7 5
从表 4 可知 , 除 3 0c m 处树皮厚 度与总
枝条数和轮枝层数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外 , 其
余各性状间的正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从简单相关的分析结果来看 , 种源 内对树高
的间接选择 ,均可将其余 5 个性状作为间接
选择指标 。 为了进一步观察各性状对树高影
响的交互作用 , 建立以树高为因变量 , 其余 5
个性状为 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Y = 6 0
.
9 9 5 1+ 1 2
.
3 2 2 6X
: 一
1 4
.
3 9 2 6 X : 十 0 . 2 7 0 6 X 3+
4
.
5 8 9 2 X
` 一 7 . 1 8 6 5X 5
复相关系数 R一 。 . 9 2 43 ”
其中 : Y一树高
X l一3 o e m 处直径 ;
X z一3 0c m 处树皮厚度 ;
x 3一冠幅 ;
X
`一总枝条数 ;
X
S一轮枝层数 。
其偏相关系数如下 :
X
z一 Y : 0 . 4 9 2 7 , X : 一 Y : 一 0 . 0 6 8 8 ,
X
3一 Y : 0 . 1 5 1 6 , X ;一Y ; 0 . 5 8 9 7 ,
X
。一 Y : 一 0 . 2 7 1 1
从各性状对树高的偏相关系数可知 , 以
总枝条数对 树高的贡献最 大 , 其次 为 3 c0 m
处直径 。 由于各性状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 当同
时观察各性状对树高的贡献时 , 其相对重要
性与单相关分析的结果略有不同 。 如轮枝层
数与树高的单相关系数为 0 . 80 4 1 , 而偏相关
系数为一 0 . 2 7 1 1 , 主要是 由于轮枝层数与总
枝条数之间 ,存在强 烈的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
9 39 4 )
,致使对树高的贡献以总枝条数反映
出来 。
从复相关系数来看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
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树高与各性状间
的关系 ,为树高的间接选择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