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造林与经营 Silviculture &Management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11
二
○
一
二
年
第
五
期
林
业
实
用
技
术
长苞铁杉人工促进幼苗更新技术研究
郑金双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福建 永安 366000)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上层木清除和凋落物清除等措施对长苞
铁杉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形成的中等大小以上的
林中空地和凋落物清除有利于长苞铁杉幼苗的生长和存活。
[关键词] 长苞铁杉 更新 人工措施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属松科铁杉属乔木,是中
国特有珍稀植物,广泛分布于贵州东北部、湖南、广东和广西北
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长苞铁杉具有良好的生态学特性,
可以在较高海拔山地发挥较强的水土保持效果[1]。根据笔者
在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现有长苞铁杉林更新
不良,因此探讨人工措施促进长苞铁杉更新对长苞铁杉资源的
保存、人工造林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样地介绍与研究方法
1.1 样地概况
紫云山位于中国福建省永安市东部,东经117°31′-117°
34′,北纬25°5′-25°58′,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年均空气相对湿
度80%,年均气温1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23℃,绝对最低温-11℃,绝对最高温40℃,无霜
期290d,年均降水量2 000mm。山体为戴云山余脉,属中低
山地貌,海拔高680~1 605m。区内大部分面积为砾岩和石灰
砂所覆盖,土层较薄,海拔800m以下为红壤,800~1 350m为
黄红壤,1 350m以上为黄壤。
实验样地在紫云山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
内,海拔1 300m,坡向西偏南15°。乔木层以长苞铁杉为主,局
部有猴头杜鹃、新木姜子、香桂、细叶青冈等,灌木种类以箬竹占
优势,常见者有光叶铁仔、百两金、扁枝越桔等,草本植物以延羽
卵果蕨占优势,群落总覆盖度约90%,地表凋落物层约5cm。
1.2 研究方法
1.2.1 上层木清除对长苞铁杉幼苗更新的影响 采用间伐的
方法制造了3个不同大小的空隙,并以林下作为对照样地,分
现在安慧[6]对刺槐的研究中,刺槐幼苗株距25、20、15cm
时,植物种群内个体间存在较强的种内竞争,在log D、
1og H坐标图上表现为上凸曲线关系,并且随着密度
的增大,这种变化趋势也更加明显。由此可说明梓树
幼苗生长过程中高密度种植下,植物个体大小的变化
要比低密度种植下的植物个体大小的变化大一些,在
高密度中梓树个体大小的变率初增后减,植株高度分
布的变率总要比质量分布的变率小,由此便形成log D-
1ogH、log W-1ogH、log W-1ogD平面上的上凸曲线。
密度效应的本质是植物种群内个体间因密度增加
而产生对空间与资源的竞争以及个体间的相互干扰。
本试验研究发现,1年生梓树单株根、茎和叶的生物量
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地上部分叶生物量降低的幅
度大于茎生物量,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比例占总生物量
的60%以上。这和孙志蓉[7]等对小叶锦鸡儿、王军
邦[8]等对不同栽植方式下紫椴幼苗的研究结论一致。
在生产实践中,梓树是灰楸、楸树嫁接的理想砧木,1
年生株高大于60cm、地径大于0.1cm的苗木为合格
苗。因此,在梓树播种育苗试验密度范围内,综合考虑
生长量、生物量和种苗数量,株距20cm(36株/m2)和
株距10cm(66株/m2)的育苗密度能够保证苗木的质
量和数量。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
的播种育苗密度。
参考文献:
[1] 李 博,陈家宽,Watkinson A R.植物竞争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1998,15(4):8-29.
[2] 李仲芳,王 刚 .种内竞争对一年生植物高生长与生物
量关系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
(2):141-146.
[3] 王百田,王 颖,郭江红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刺槐人工
林密度与地上生物量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
3(3):35-39.
[4] 王兮之,张景光,施溯筠,等 .人工固沙区一年生植物小
画眉草的竞争调节[J].中国沙漠,2001,21(3):240-243.
[5] Weiner J.Neighborhood interference among Pinus rigida
individuals.Journal of Ecology,1984,72(2):83-195.
[6] 安 慧,上官周平 .密度对刺槐幼苗生物量及异速生长
模式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8,44(3):151-155.
[7] 孙志蓉,翟明普,王文全,等 .密度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
生长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42-46.
[8] 王军邦,王政权,胡秉民,等 .不同栽植方式下紫椴幼苗
生物量分配及资源利用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
(6):677-683.★
(栏目责任编辑 张作芳)
DOI:10.13456/j.cnki.lykt.2012.05.023
造林与经营 Silviculture &Management
12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二
○
一
二
年
第
五
期
林
业
实
用
技
术
别用LG、MG、SG和FS表示,样地中光照强度占全光照的百分
比用PFI表示,各样地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地的基本特征
样地名称 形状 朝向 面积/m2 PFI/%
林中旷地(LG) 椭圆 西偏北30° 118 33.7
林中空地(MG) 椭圆 西偏北35° 86 25.0
林窗(SG) 椭圆 北偏东20° 20 10.3
林下(FS) / / / 5.1
在长苞铁杉种子成熟自然掉落时收集饱满成熟种子,2003
年12月在林中旷地(LG)、林中空地(MG)、林窗(SG)中心和林下
(FS)开展埋藏实验。小样地为正方形,边长0.5m,先清除小样地
内的凋落物后,去除各小样地内原有的长苞铁杉种子,分别埋藏入
50粒成熟饱满种子,埋藏深度0.5cm,每处理设置6个重复。
用铝片对小样地的每株长苞铁杉幼苗进行定位标记,从
2004年2月起至2005年1月,每15d统计1次各小样地种子
成苗率、幼苗存活数、幼苗死亡数及其原因、存活幼苗的高度。
2005年1月实验结束后,对小样地内存活幼苗进行收获,每
株幼苗先测定地上部分长度、地下部分长度、叶片数量及每叶长
度,后将分根、茎、叶在85℃中烘干至恒重,测定各器官生物量。
1.2.2 凋落物清除对长苞铁杉更新的影响 在长苞铁杉种子
成熟自然掉落时收集饱满成熟种子,2003年12月在长苞铁杉毛
竹林混交林内开展埋藏实验,设置2种处理,一是完全清除地
表凋落物,二是不清除凋落物的对照。小样地为正方形,边长
0.5m,去除各小样地内的原有的长苞铁杉种子,分别埋藏入50
粒成熟饱满种子,埋藏深度0.5cm,每处理设置6个重复。
采用相同的办法观察幼苗的萌发和生长情况。
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SPSS11.0For Windows的one-way
ANOVA处理。
2 结果
2.1 上层木清除面积对长苞铁杉幼苗更新的影响
在种子萌发方面,林中旷地每个小样地幼苗萌发率10%,
林中空地为10%,林窗和林下样地分别为4%和6%。随着上
层木清除空间的增大,长苞铁杉的成苗率有增高趋势。
在幼苗存活方面,经过1a的生长,不同上层木清除面积处
理样地中,冬季过后各样地幼苗的存活数量也存在差异。其
中,林中空地内幼苗存活率26%,林中旷地内幼苗存活率
7%,而林窗样地和林下样地幼苗则均全部死亡。方差分析表
明,上层木清除的面积对幼苗的存活有显著影响(df=23,F=
4.479,p=0.015)。Dekker等认为上层木清除引起的光照增
强对于一些阳性树种幼苗的生长和存活比较有利[2]。本研究
表明,上层木清除引起的光照增强有利于长苞铁杉幼苗的生长
和存活。
在幼苗的形态差异方面,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林中旷地内幼苗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
地下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高度均略高于中
林中空地样地的幼苗,但差异并不显著,这与幼苗生长时间较
短有关。
表2 不同大小上层木清除样地中幼苗的形态指标
形态指标 林中旷地 林中空地 F p值
叶生物量/g 0.035 4 0.022 5 1.213 0.303
茎生物量/g 0.016 2 0.015 1 0.115 0.744
地上部分生物量/g 0.051 6 0.037 5 0.910 0.368
地下部分生物量/g 0.013 3 0.010 8 0.145 0.713
2.2 凋落物清除对长苞铁杉幼苗更新的影响
在种子萌发方面,凋落物清除处理小样地幼苗发生率为
35%,对照样地为47%。可见,凋落物层可以促进长苞铁杉种
子的萌发,但影响并不显著。
在幼苗存活方面,经过1a的生长,凋落物清除处理小样地
幼苗存活率为82%株,对照样地为32%,凋落物清除处理小样
地幼苗存活率显著地高于对照样地(P<0.01)。可见,凋落物
层不利于长苞铁杉幼苗的存活,凋落物清除措施可以提高长苞
铁杉幼苗的存活率。
在幼苗的生物量累积与分配影响方面,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可见,对照样地内幼苗的根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
总生物量极显著地低于凋落物清除样地的幼苗,但其各生物量
分配指标均没有显著的差别。
表3 凋落物清除对长苞铁杉幼苗的生物量累积与分配影响
样品号 凋落物清除 对照 P
根/g 0.014 0 0.006 7 0.000
茎/g 0.014 5 0.008 3 0.000
叶/g 0.029 4 0.014 6 0.000
总生物量/g 0.057 8 0.029 6 0.000
根重比 0.245 2 0.220 7 0.239
茎重比 0.269 6 0.292 1 0.262
叶重比 0.485 2 0.487 2 0.940
根冠比 0.329 8 0.300 6 0.506
叶比地上 0.643 1 0.622 8 0.431
3 结论
在对森林中上层的反应上,先锋种在较大面积的上层木空隙
中才能长到成熟,而顶极种在较小林窗中即能长到成熟阶段[3]。
上层木清除面积的确定对促进先锋树种的更新和合理经营管理有
重要的意义。Myers等促进Bertholetia excelsa更新的上层空隙的
适宜面积是>95m2[4];刘庆研究确定促进长苞冷杉幼苗更新
的上层木空隙面积在50~100m2 之间[5]。由本次实验可见,
上层木清除造成的林中空地对长苞铁杉更新具有促进作用。
凋落物层的清除会促进长苞铁杉幼苗的生长。原因:一是
林下地被层较厚,种子为了能穿破地被层的阻隔必须将更多物
质和能量用在胚轴生长上,这样物质和能量相对较少供子叶和
胚根生长,结果导致萌发幼苗不够强壮,无法有效应对外界不
良环境;二是林内凋落物层厚度太大,虽然种子可以萌发,但胚
根较难抵达土壤层,这样幼苗自然死亡率就比较高。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通过人工手段形
成的50~100m2 空隙和清除地表凋落物是促进长苞铁杉幼苗
更新的有效措施。
造林与经营 Silviculture &Management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13
二
○
一
二
年
第
五
期
林
业
实
用
技
术
漾江1号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张雁东 苏嗣杰 杨 新
(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 采用规范种植方式、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和丰产栽培
及管理技术,可显著提高漾江1号核桃的生长量、抗逆性、抗病
虫害能力、结实量,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 漾江1号核桃 丰产 栽培技术 管理技术
漾江1号(Juglans sigillata Dode)核桃发现于大理州漾濞
县平坡镇高发村核桃林中,系自然杂交的实生泡核桃优株,当
地群众称之为“肥心”核,坚果外壳薄而光滑,仁较白且特别饱
满,被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良种。其平均3径为
3.3cm×3.8cm×4.0cm;壳面较光滑、刻点少、小、浅、缝合线
较平、紧密;平均壳厚1.0mm;平均单果质量10.3~16.5g;仁
质量5.5~10.2g;内隔壁纸质,内褶退化、取仁极易,可取整
仁,出仁率52.24%~61.94%,仁饱满,黄白色,味香,脂肪含量
71.06%~73.17%,蛋白质含量11.26%~16.08%;每平方米
冠影产仁达198g。其品质、抗逆性、结果量,均优于本地大泡
核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而持久,深受广大林
农的青睐。该核桃已在大理州广泛推广种植,但普遍存丰产栽
培技术薄弱的情况。为此,我们于2005-2010年在大理州内
对漾江1号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旨在为漾江
1号核桃的种植提供实用可行技术参考。
1 方法
1.1 选择适宜栽植立地和环境条件
于现有的漾江1号核桃品种林内各设林龄和管理条件相同,
立地条件、海拔、光照、降雨量、积温不同的样树各5株,各3个重
复,连续5a详细调查核桃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的立地条件。
1.2 不同栽植技术的对比和系统观察
设立地条件相同的适宜地2hm2,各3个重复,分别采用不
同栽培技术栽培苗龄、苗木级别相同的漾江核桃300株,并施
以相同的管理,连续5a调查其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抗逆
性、抗病虫害能力。
1.3 不同管理技术的对比和系统观察
于未结实和结实的核桃林内各设立地条件、林龄、栽培技
作者简介:张雁东(1977-),工程师,从事林业科学研究工作。
术相同的样株30株,分2组各3个重复,一组为对照,不作任
何处理,另一组作相应的丰产管理处理,连续5a调查其生长
量、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结实量、果实的优良性状和品质、经
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2 结论
2.1 适宜的立地和环境条件
经连续5年调查和核桃生理特性可知,在大理州内漾江一
号适生的立地和环境条件是海拔1 500m~2 200m,土壤为红
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等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
土,土壤pH值5.5~8.0,坡向为阳坡、半阳坡及半阴坡,年均
气温12.4~15℃,年降雨量400~1 400mm,日照时数2 000h
以上。
2.2 丰产栽培技术
5年的栽植技术对比系统观察统计平均结果证实,丰产栽
培种植方式较常规栽培成活率提高 82.6%,保存率提高
92.2%,年均高生长增加64.0cm,径生长量增加1.26cm,同
时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也显著增强。
2.2.1 整地方式 栽植前在雨季时根据设计密度挖大穴,规
格为100cm×100cm×100cm,每穴分层压入40~50kg有机
肥(农家肥、绿肥、沼渣或枯叶、杂草等)。
2.2.2 造林 在整个休眠期均可进行造林,以冬末春初(12至
翌年1月)定植最为适宜。造林株行距采用8m×8m或7m×9
m,(密度为10株/667m2)。
2.2.3 栽植前的苗木修剪 较长的主根和伤根、苗木的部份
主干和过多及受伤的枝均应剪去,将苗木根系放入栽植坑中心
(干旱地段可将苗木植于栽植穴内沿),使根系向四周伸展摆
匀,用熟土覆盖,并轻轻提苗,使土壤进入苗根间隙,分层压紧
土壤,最后再覆盖3cm厚的一层松土,以利蓄水保水。栽植深
度应掌握盖土不超过嫁接口。即做到“窝大底平,苗正根舒,踩
紧压实,适当深栽”并浇足定根水,用塑料薄膜覆盖树盘以利于
保水和保温。
2.3 栽后管理技术
经丰产管理和常规管理对比观察,从连续5a平均生长量、
参考文献:
[1] 钟祥顺 .长苞铁杉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9,19(3):261-264.
[2] Dekker M,de Graaf NR.Pioneer and climax tree regeneration fol-
lowing selective logging with silviculture in Suriname[J].Forest
Ecologyand Management,2003(172):183-190.
[3] Whitmore T C.Canopy gap and the two major groups of forest
trees.Ecology,1989,70(3):536-538.
[4] Myers G P,Newton A C,Melgarejo O.The influence of canopy
gap size on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Brazil nut(Bertholletia excel-
sa)in Bolivia[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0(127):
119-128.
[5] 刘 庆 .林窗对长苞冷杉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植物
生态学报,2004,28(2):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