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Optimized models of logging-tending system in cutting areas

伐区采育结合作业优化模式的选择



全 文 :伐区采育结合作业优化模式的选择*
郭建钢* *  景  芸  章若鸿  (福建林学院, 南平 353001)
熊文愈  粟金云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摘要  在定量计算和分析闽北地区马尾松林各伐区采育结合作业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 应用! 系
统集对分析方法∀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由 40% 择伐强度、原木人力集材、归带清理采伐迹地和人
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组合而成的作业模式是福建北部马尾松林的优化作业模式, 适合于就近类似本试验自然条
件的林区.
关键词  采育作业模式  综合评价  集对分析方法  优化模式
Optimized models of loggingtending system in cutting areas. GUO Jiangang , JING Yun, ZHANG Ruohong ( Fuj ian
College of Forestr y , Nanp ing 353001) , XIONG Wenyu, SU Jinyun ( Nanj ing Forestr y Univer sity , Nanj ing
210037) . Chin . J . A pp l . Ecol . , 2000, 11( 6) : 814~ 818.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differ ent loggingtending systems in Pinus massoniana fo rest cutting area were eval
uated by setpair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ar ison of their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model for P . massoniana forests in Nor thern Fujian comprised 40% selective cutting , manual skidding ,
clearcutt ing in ribbon, and natural reg eneration w ith artificial aids, w hich could also be used in the nearby forests with
conditions similar to t he experimental area.
Key words  Logg ingtending mod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etpair analysis, Optimized operating model.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670143)和福建林学院博士科研基金 ( BS
03)资助项目.
  * * 通讯联系人.
  2000- 03- 27收稿, 2000- 06- 07接受.
1  引   言
合理采伐更新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环
节,关系到现有林区的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 伐区采育
作业系统由伐区木材生产作业和营林作业 2个子系统
组成,它们是作业地点相同、作业时间连续的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过去,人们将这 2个子系统分开甚至对立
起来.特别是在木材生产过程中,森工企业追求单纯经
济效益,很少考虑木材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近年来, 虽
有人就伐区作业中的某个单独工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
影响作了一些研究, 但将伐区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
统进行研究还少见报道[ 1~ 5] . 为此, 通过实际计算伐
区作业各个工序的作业成本和定位研究诸作业模式对
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 并应用系统集对分析方法来评
价福建林区现行伐区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 从中选择
优化作业模式, 为森工企业进行伐区工艺设计提供科
学依据.为了定量评价伐区采育结合作业模式(下简称
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必须界定综合效益的评价范围
和确定评价指标.从伐区作业看,由于作业模式的对象
为某个伐区,其综合效益主要由经济和生态效益两部
分组成.经济效益可用伐区直接生产费用和短期收益
进行分析,生态效益通过其评价体系的各指标的变化
量进行分析,以消除各试验地本底之差异.
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国有淠州林业采育场岩坑工区的 8 林
班和 11 林班. 该场地处沙县( 117#27∃~ 118#78∃E, 26#7∃~ 26#42∃
N)东北部,是福建省主要林区县之一,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
候,年平均气温 19. 2% , 年降水量 1687. 5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82% ,年蒸发量 1437. 3mm. 2 个试验区同属燕山早期第 3 阶段
第 4 次侵入岩,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土壤为山地红壤, 土
壤厚度 1m 以上. 试验区林分为天然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次生林,主要混生乔木有甜槠( Castanop sis eyr ei)、栲树( C . f ar
gesii) 和木荷 ( Schima sup er ba ) 等; 林下植被主要有 木
( L or opetalum chinense )、胡枝子 ( L esp edeza bicolor )、五节芒
( M iscanthus f lor idulus )、芒萁( Dicranop ter is dichotoma)等.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为了探索各山地森林作业模式对伐区综合
效益的影响,本文主要考虑福建省国有林业采育场的典型自然
条件和现行的各作业模式,选取组成山地森林作业模式的 4 个
主要因素作为试验因子,分别为采伐强度 (分 4 个水平即 25%
择伐、40%择伐、60% 择伐和皆伐)、集材方式 (分 2 个水平即原
木人力集材和原木绞盘机集材)、迹地清理方式 (分 2 个水平即
归带和归堆或炼山)和更新方式(分 2 个水平即天然更新和人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0 年 12 月  第 11 卷  第 6 期                                
CH 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Dec. 2000, 11( 6)&814~ 818
工促进天然更新) . 根据所选的因素和水平, 按混合水平正交表
进行作业模式的试验设计 L8 ( 4 ∋ 24 ) . 1995 年底至 1996 年 4 月
分别在沙县淠州采育场的 8 林班(称伐区 1)和 11 林班(称伐区
2)重复建立 8 种作业模式的固定试验地(各作业模式试验地面
积 400m2) ,具体安排见表 1[ 6] .并进行本底调查.
表 1  试验设计安排 L8( 4∋ 24)
Table 1 Arrangement of test design L8( 4∋ 24)
作业模式
Operation
models
试验因素 Test factors
主伐方式
Harvest ing
集材方式
Skidding
迹地清理
Clearing
更新方式
Regeneration
( A 原木人力 Logging
by manpow er 归带St ripping 天然更新 Naturalregenerat ion
) A 原木绞盘机 Logging
by w inch
归堆
Pile
人工促进更新
Regeneration w ith
artif icial aids
∗ B 原木人力 Logging
by manpow er 归带St ripping
人工促进更新
Regeneration w ith
artif icial aids
+ B 原木绞盘机 Logging
by w inch
归堆
Pile
天然更新 Natural
regenerat ion
, C 原木人力 Loggingby manpow er 归堆Pile 天然更新 Naturalregenerat ion
− C 原木绞盘机 Logging
by w inch
归带
St ripping
人工促进更新
Regeneration w ith
artif icial aids
. D 原木人力 Logging
by manpow er 炼山Burning
人工促进更新
Regeneration w ith
artif icial aids
/ D 原木绞盘机 Logging
by w inch
归带
St ripping
天然更新 Natural
regenerat ion
A25% 择伐 25% select ive cut t ing, B40% 择伐 40% select ive cutt ing,
C60%择伐 60% select ive cutt ing, D 皆伐 Clear cut ting.下同 T he same
below .
22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土壤取样方法见文献[ 7] ; 土壤水
分物理性质测定方法见文献[ 8] ;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方法见文
献[ 9] .
223 更新效果调查  植被和更新效果调查方法见文献[ 1] .
3  结果与分析
31  伐区作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伐区作业的经济效益一般用伐区直接生产费用计
算,伐区直接生产费用由木材生产和营林生产的直接
费用组成.它们又分别由生产工人的工资、物料与燃料
费组成.对木材生产来说, 生产工资分为 2部分:一是
准备作业段所需的工资,包含简易集材道(担筒路等)
和一般集运材道 (手板车道等)的开设、架空索道 (架
线、移线、设备转移等)、机械设备养护、道路养护以及
其它工作(工棚、机房、山楞建设)等; 二是伐区生产段
所需的工资,包含采造段(采伐、打枝、剥皮、检尺和造
材)、集材段(人力小集中、溜山、手板车、绞盘机等)、归
装段(归楞、装车) 和迹地清理段(归堆、归带或炼山)
等.物料与燃料消耗费分:汽油、柴油、机油、零配件、工
具材料等消耗费用. 就营林生产而言,生产工资分为 3
部分:林地准备(劈草炼山、整地)与更新造林以及幼林
抚育段工资.物料费用分种子、种苗、肥料和工具材料
等所需费用[ 10] .
表 2  试验区所在伐区情况
Table 2 Status of cutting areas
伐区编号
Cut t ing area No.
林  班
Compartment
采伐面积
Cutt ing area
( hm2)
蓄积量
Stocking
( m3)
出材量
Merchant volum e
( m3)
树种组成
T ree species
平均胸径
Average BHD
( cm)
就地木材销售单价
Sell ing price of
the t imber( yuan0m- 3)
1 8 6. 333 1070 869 7马 3阔 马尾松 31. 2阔叶树 9. 7 马尾松 680阔叶树 400
2* 11 8. 000 1500 1195 10马+ 阔 马尾松 31. 6 680
* 伐区 2按马尾松纯林计算. T he cutt ing area No. 2 w as calculated as a pure stand.
表 3  伐区木材直接生产费用(工日)
Table 3 Direct producing cost of timber in cutting areas ( working days used)
林班
Forest
compartment
采伐方式
Cutt ing
methods
实际采伐强度
Real cut ting
density ( % )
采造段
Felling and
bucking
集材段
Skidding
手板车 绞盘机
迹地清理段
S ite preparation
带 堆/火
更新段
Regeneration
需工 种子/ kg
其余费用
Other cost s
手板车 绞盘机
8 A 25. 9 132 125 96 133 225 2 3. 958 362 351
B 41. 4 204 193 149 152 255 3 7. 916 385 374
C 61. 2 293 278 214 171 288 5 9. 500 415 404
D 100 407 386 297 190 169 7 15. 825 472 461
11 A 25. 2 184 183 140 173 190 2 5. 000 573 558
B 40. 1 292 290 223 197 217 3 10. 000 601 586
C 60. 7 417 414 318 221 243 5 12. 000 640 625
D 100 584 580 446 242 220 8 20. 000 715 700
  在分析各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时, 把试验地所在
伐区的木材直接生产成本分解为采造段成本(包括伐
木、打枝、造材、检尺和剥皮)、集材段成本、迹地清理段
成本(包括采伐迹地清理和整地)、更新段成本和其余
成本(包括归装、手板车道、物燃料消耗、不可预见费
等)等 5个作业成本作为经济效益指标.由于本试验在
2个伐区重复进行,所以各指标取 2个伐区的平均值.
两试验地所在伐区的木材生产有关数据和各生产费用
按1福建省林业生产统一定额2计算(表 2、表 3) .各作
业模式的作业成本计算公式整理如下, 将表 2 和表 3
中的数据代入下列公式即可计算出短期收益和各生产
段的作业成本. 各计算式中的日工资按委托生产方式
8156 期                郭建钢等:伐区采育结合作业优化模式的选择         
的 30元计算.
1)短期收益 VC 1:伐区短期收益 VC1是指伐区内
各材种的实际出材量按现行价格销售所得的单位面积
金额(元0 hm- 2) .计算如下,单位面积出材量 AA i 为:
  A A i = 立木出材量 ∋ 树种比例 3伐区面积  ( i
= 1, 2, 3, 4) (m3 0 hm- 2)
A A 1、AA 2 分别表示 2 伐区马尾松单位面积出材
量, AA 3、A A 4 表示阔叶材单位面积出材量. 总单位面
积出材量 AA 5 计算式为:
A A 5 = [ ( AA 1+ AA 3) ∋ 伐区 1实际采伐强度+
( AA 2+ AA 4) ∋ 伐区2实际采伐强度) ] 32
则短期收益 VC1的计算式为: VC1 = AA 5 ∋ 销售
单价(元0 hm- 2)
2) 采造段成本 VC 2:采造段成本包括伐木、打枝、
造材、检尺、剥皮等项费用之和. 采造段单位材积成本
VC 2的计算式为:
A A i = 采造段需工(工日) ∋ 日工资 3 (蓄积量 ∋
实际采伐强度) ( i = 6, 7) (元0 m- 3)
3) 集材段成本 VC 3:集材段单位材积成本分为原
木手板车和原木绞盘机集材单位材积集材成本的计
算,单位材积集材成本的计算式为:
A A i = 集材段需工(工日) ∋ 日工资 3 (出材量 ∋
实际采伐强度) ( i = 8, 9) (元 0m- 3)
4) 清理林地成本 VC4: 清理林地包括采伐剩余物
处理和清理迹地.该工序单位面积成本的计算式为:
A A i = 清理林地实际需工(工日) ∋ 日工资 3伐
区面积( i = 10, 11) (元 0 hm- 2)
5) 更新成本 VC5  单位面积更新成本包括单位
面积人工补播用工费用和购买种子费用. 单位面积人
工补播用工费用计算式为:
A A i = 补播需工(工日) ∋ 日工资 3伐区面积( i
= 12, 13) (元0 hm- 2) ;
单位面积购买种子费用计算式为:
A A i = 补播量 ∋ 马尾松种子单价 3伐区面积( i
= 14, 15) (元0 hm- 2)
则单位面积更新成本为:
VC 5 = ( AA 12+ AA 13+ A A 14+ AA 15) 32 (元0
hm- 2)
6) 其余项成本 VC6: 其余项单位成本包括归装、
准备作业(劈道影、简易道、工棚、道路养护、设计)、不
可预见、物燃料消耗和设备折旧等项费用.其余项单位
成本的计算式为:
A A i = 4 各工序需工(工日) ∋ 日工资 3 (蓄积
量 ∋ 实际采伐强度) ( i = 16, 17 ) (元 0
m- 3)
则其余项单位成本为:
VC 6 = ( A A 16 + A A 17) 3 2(元 0m- 3)
32  伐区作业生态效益分析
森林经营的生态效益可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 ( 1)
抗逆作用指标; ( 2)涵养水源指标; ( 3)土壤肥力指标;
( 4)气候指标; ( 5)大气质量指标; ( 6)土地自然生产力
指标等[ 11] . 该指标体系是针对林业规划活动而言. 而
确指某个具体伐区, 可从中筛选出一些易于量化、且经
过 3年观察其变化量较为明显的指标来分析和评价作
业模式的生态效益, 它们分别是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
含量、速效 N、速效 P 和速效 K)、蓄水保土指标(最大
饱和持水量)和更新效果指标(更新数量和标准株生物
量干重) . 其中, 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土等指标采用它们
的变化量,这些指标的变化量是指各指标的现测定值
( 1999年 3月的测定值)与本底测定值( 1996年 4月的
测定值)之差, 以消除由于本底情况不同所造成的误
差;更新效果指标采用现测定值.有的指标(例如水土
流失量、土壤容重、土壤团粒结构)虽然在各作业模式
完成初期,各试验地之间差异较为明显,但随着植被的
逐渐恢复, 3年后各试验地之间差异已经比较小,故不
作为评价指标[ 13] .
33  多目标决策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 8种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指
标(共 13个) ,选择适合于类似试验区条件的伐区优化
作业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本文采用集
对分析系统方法,对 8种可行的作业模式方案和!理想
作业模式方案∀进行同、异、反决策分析, 从中寻找与
!理想作业模式方案∀最接近的方案,即为!优化方案∀.
其决策思路为[ 12, 14, 15] :
设作业模式决策问题的方案集为 S = ( s1, s2, . . . ,
s8) ,指标集为 E = ( e1, e2, . . . , e13) .考虑作业模式的指
标 ei有效益型和成本型之分, 且不同指标的量纲不同;
为了便于计算,需将成本型化为效益型指标,即令
dkr = dkr  k = 8, r = 13,当 er 为效益型
- dkr  k = 8, r = 13,当 er 为成本型
这样所有指标均可按收益型计算,然后进行各指标无量
纲化,即换算成同一效用值(Ufile) .为此,求出每一个指
标的最大值 d r max 和最小值 d rmin,确定对应的效用值分
别为 d rmax = 1. 000和d rmin= 0. 001,其余指标的效用值
为: dkr = 1- 09( d rmax- dkr) / ( d rmax - d rmin,得到规范
化决策矩阵:
81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1卷
D =
d 1, 1 d 1, 2 55d 1, 13
d 2, 1 d 2, 2 55d 2, 13
   55
d 8, 1 d 8, 2 55d 8, 13
由以上给出的 8个方案, 确定最优方案集 U和最
劣方案集 V .并记最优和最劣方案对应 e r 的指标值分
别为u r 和 v r . 考虑到所有指标均为效益型, 显然有 u r
6 !dkr ( r = 1, 2, . . . , 13) . 对 u r和 v r 进行无量纲化,可
得最优方案 U和最劣方案V . U = ( u1, u2, . . . , u 13) ,
V = ( v 1, v 2, . . . , v 13) . 由[ v r , u r ] 构成指标 er的比较
区间,由[ V , U] 构成方案 Sk 的比较空间.
在指标 e r 的比较区间[ v r , u r ] 中确定集对{ dk r,
u r} 的联系度.若 dkr > 0,则 dkr / u r 7 [ 0, 1] 表示 d kr
与 u r的接近程度, v r / dkr 7 [ 0, 1]表示 d r与v r的接近
程度.在 dkr 7 [ v r , u r] 时, dkr / u r + v r / dkr 在数值上
当 d kr = u r 或 v r 时, 取极大值 1 + v r/ u r . 故为使
dk r / u r + v r / dkr 7 [ 0, 1] ,需进行归一化,即用 dk r / u r
和 v r / dkr 除以 1 + v r / ur , 分别得到 d kr / ( u r + v r )、
u rv r / [ ( u r+ v r ) dk r] ,二者可视为对 dkr与ur 接近程度
的肯定和否定, 因而将它们分别定义为集对{ dkr , u r}
的同一度 a 和对立度 c.
根据集对理论, 同一度 a、对立度 c和差异度 b 的
关系为: a + b+ c = 1,可计算集对{ dk r, u r } 的差异度
b,同时得出集对{ dkr , u r } 的联系度 m{ dk r, u r } .由差
异度 b 可知,当 d kr = u r 或 v r 时, 差异度 b 最小,即 b
= 0;当 dkr = u rv r 时, 差异度 b 最大, 即 b = 1 -
u rv r / ( u r + v r ) .
在 Sk比较空间中,集对{ Sk , u} 的联系度 m{ Sk , u}
= ak + bki + ckj , 其中: 当 dkr > 0, ak = 1
n ∀nr = 1
( ur - dkr ) ( dkr - v r)
( ur + v r ) dkr
, bk =
1
n ∀nr = 1 ( u r - dkr )( dkr - v r )( ur + v r ) dkr ,
ck =
1
n ∀nr = 1 ( u rvr )( ur + v r ) dkr ;当 dkr < 0, ak式与 ck式对调,
bk式不变. Sk 与 V 的相对贴近度计算式为: nk = ak / ( ak
+ ck).最后,根据 nk 的大小,可进行各方案的选择, nk 值
最大者为理想方案.
34  伐区作业模式优化选择
伐区作业的 1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短期收益(元0
hm- 2)、采造段单位材积成本 (元0m- 3 )、集材段单位
材积成本 (元0m- 3)、清理林地单位面积成本 (元0
hm- 2)、更新单位面积成本(元0hm- 2)、其余项单位材
积成本 (元0m- 3 )、表层土 ( 0 ~ 20cm ) 有机质 ( g 0
kg- 1)、水解性氮( mg0kg- 1)、速效磷( mg0kg- 1 )、速效
钾( mg0kg- 1)的变化量、更新株数(株0hm- 2)、标准株
生物量干重( g0株- 1)、最大饱和持水量( % )的变化量.
短期收益分松木和杂木两类, 按各种木材规格 1996年
的实际就地销售价格计算.采造段、集材段、作业准备、
归装、物燃料和设备折旧费用按1福建省林业生产统一
定额2计算.迹地清理和更新成本根据试验地实际用工
表 4  伐区作业各效益指标
Table 4 Benefits and costs of di fferent operational systems in cutting areas
作业模式
Operation
models
短期收益
Income of
cutting
采造成本
Cost of
felling &
bucking
集材成本
Cost of
skidding
林地清
理成本
Cost of clean
更新成本
Cost of
regeneration
其余成本
Other
costs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速效 N
Available N
速效 P
Available P
速效K
Available K
更新株数
Number of
regener ation
单株生物量
Biomassof
s ingle seedling
最大持水量
M ax. moisture
capacity
( 20617 14. 45 17. 45 639. 39 0. 00 42. 34 2. 167 18. 56 - 1. 25 - 2. 0 5213 2. 232 6. 68
) 20617 14. 45 13. 38 702. 06 46. 00 41. 15 2. 352 19. 73 - 1. 20 - 3. 8 6915 2. 299 - 10. 35
∗ 32868 14. 19 17. 13 729. 40 87. 73 28. 03 1. 667 8. 98 - 1. 01 - 3. 2 7660 2. 491 2. 35
+ 32868 14. 19 13. 19 802. 42 0. 00 27. 28 1. 284 7. 02 - 1. 15 - 4. 5 5319 2. 400 - 2. 96
, 49273 13. 58 16. 40 900. 91 0. 00 20. 05 0. 777 - 1. 04 - 0. 98 - 3. 5 3936 2. 403 - 8. 18
− 49273 13. 58 12. 61 819. 40 112. 22 19. 55 - 1. 182 - 1. 88 - 0. 99 - 8. 3 5851 2. 402 - 7. 45
. 90633 11. 55 13. 94 812. 79 181. 54 13. 77 - 4. 751 - 6. 77 - 1. 25 - 13 . 0 1702 4. 499 - 19. 58
/ 90633 11. 55 10. 72 903. 78 0. 00 13. 47 - 3. 816 - 6. 32 - 0. 74 - 16 . 3 1170 4. 447 - 7. 04
计算.各效益指标计算结果见表 4.
  将表 4中的 13个指标除 5个成本指标需进行转
换成效益型外, 其余 8个均为效益型指标,其决策矩阵
经规范化后得到:
D =
0100  0100  0100  1000  1000  0100  0976  0960  0100  1000  0660  0100  1000
0100  0, 100  0644  0786  0771  0137  1000  1000  0188  0887  0896  0123  0416
0257  0180  0142  0693  0565  0546  0913  0634  0523  0924  1000  0205  0851
0257  0280  0669  0445  1000  0569  0864  0568  0276  0842  0675  0167  0669
0468  0370  0240  0109  1000  0794  0800  0294  0576  0905  0483  0167  0490
0468  0370  0747  0387  0443  0810  0552  0266  0559  0603  0749  0167  0515
1000  1000  0569  0409  0100  0990  0100  0100  0100  0307  0173  1000  0100
1000  1000  1000  0100  1000  1000  0218  0115  1000  0100  0100  0976  0529
8176 期                郭建钢等:伐区采育结合作业优化模式的选择         
  由集对分析决策步骤, 取 u r = max
k
{ d kr } , v r =
min
k
{ dkr } ,并进行规范化, 可得 u (所有元素为 1. 000)
和 v (所有元素为0. 001) .由联系度计算式求出各方案
集对{ S k , u } 相应的联系度 m { Sk , u } 中 ak、bk、ck 等
值,再根据相对贴近度 nk 计算式, 计算出各可行作业
模式与理想作业模式的相对贴近度(表 5) . 从表 5可
看出,作业模式 ∗与!理想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0. 688)
最高,即为优化作业模式;作业模式+为次优作业模式
( 0. 686) ; 而作业模式 . 为最劣作业模式( 0. 469) .
表 5  各作业模式的计算结果
Table 5 Results of di fferent operation models
作业模式
Models
计算项目Calculat ing items
ak bk ck nk
( 0500 0027 0473 0514
) 0491 0149 0360 0576
∗ 0256 0236 0238 0688
+ 0500 0272 0228 0686
, 0466 0269 0265 0631− 0462 0324 0214 0684
. 0415 0114 0471 0469
/ 0569 0066 0365 0609
4  结   论
41  主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对综合评价值的影响较大.
虽然皆伐的经济效益优于择伐作业, 但皆伐引起的地
力衰退和土壤侵蚀比择伐严重得多. 为了实现森林的
可持续经营,建议改变马尾松林传统的皆伐方式, 以大
强度或极强度( 40% ~ 60%)择伐(即模式∗~ 模式 − )
代替皆伐作业, 使森林更好地发挥其综合效益.
42  如果必须采用皆伐的伐区,也不宜采用传统的炼
山清理采伐迹地(作业模式 . ) ,应尽量将枝、梢、叶和
树皮等采伐剩余物以带或堆的形式保留在采伐迹地.
这既可有效防止伐区作业完成初期水土流失,又能增
加养分的归还量,防止林地地力衰退,但带状和堆状处
理采伐剩余物所造成的差别不显著.
43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采伐迹地的更新方式宜采用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44  对类似试验区条件的马尾松次生林来说, ! 40%
择伐原木手板车集材归带清理采伐迹地人工促进天
然更新∀是目前伐区作业的优化模式,供林业主管部门
和采育场等单位决策时借鉴.
参考文献
1  Guo JG(郭建钢) , Zhou XN(周新年) . 2000. Study on the ef fect of
dif ferent harvesting operat ion on the natural regenerat ion of Pinus
massoniana Lamb. forest . J F uj ian Col l For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
( 4) : 302~ 305( in Chinese)
2  Guo JG (郭建钢) , Zhou XN ( 周新年) , Xiong WY (熊文愈 ) .
1998. Study on th e ef fect of cutt ing methods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
ical character of Pin us massoniana Lamb. forest . For Sci & T ech ( 林
业科技) , 23( 3) : 16~ 19( in Ch inese)
3  Guo JG(郭建钢) , Zhou XN(周新年) . 1997. Effect of diff erent log
ging methods on th 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 of forest land. J
Zhej iang Col l For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4( 4) : 344~ 349( in Chinese)
4  Guo QSh( 郭泉水) . 1999. Species diversity and populat ion dynamics
of plants on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slash at Wuling Mountain .
Chin J App 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0( 6) : 645~ 649( in Chinese)
5  He ZY(何智英) . 1995. Inf luences of silvicultural measures on soil and
w ater loss in young Chinese fir plantat ion. J Water & Soil Cons (水土
保持学报) , 9( 2) : 64~ 69( in Chinese)
6 Hong W ( 洪 伟 ) . 1993. T he Experim ent Design T echnology and
Method Used in Forest ry. Beijing: Beijing S cience an d Technology
Press. 148~ 171( in Chinese)
7 Inst itute of Soil Sciences, Academia S in ica, Nanjing(中国科学院南京
土壤研究所) . 1978. Analysis of S 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y.
S hanghai: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1~ 135( in Chinese)
8 Liu JF( 刘金福) , H ong W (洪 伟 ) . 2000. The select ion of agro
f orestry system of Cunninghamia lancelata based on the setpair anal
ysis. J Fuj ian Coll For (福建林学院学报) , 20 ( 1) : 52~ 55( in Chi
nese)
9 Luo RY(罗汝英) . 1982. Forest Pedology ( Problem and M ethod ) .
Beijing: Scien ce Press. 136~ 186( in Chinese)
10 Su JY ( 粟金云) . 1993. Mountain Forest Logging.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ress. 133~ 135( in Chinese)
11  Zhang B(张斌) , Zhao XH(赵秀海) , Li Y(李义) . 1997. Analysis on
mult iproperty and stabilit y of setpair analysis. J Jilin Col l For (吉林
林学院学报) , 13( 4) : 232~ 235( in Chinese)
12  Zhang WR(张万儒) . 1986. T he Study Methods Used in Forest Soil.
Beijing: China Forest ry Press. 1~ 45( in Chinese)
13  Zhao KQ(赵克勤) . 1994. S etpair analysis and it8 s appl icat ion. Na
tur e Exp lor ation (大自然探索) , 13( 1) : 67~ 72( in Chin ese)
14  Zhou XN ( 周新年 ) , Qiu RH ( 邱仁辉 ) , Yang YSh (杨玉盛 ) .
1998. Study on the ef fect of dif ferent cutt ing and logging m ethods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 of forest land. Scientia Si lv ae
Sinicae(林业科学) , 34( 3) : 18~ 25( in Ch inese)
15  Zhou XN(周新年) . 1994. Forest ry Product ion Plan. Beijing: Beijing
S cience & T echnology Press. 215~ 216(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郭建钢,男, 1962 年生,生态学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
事森林工程和生态工程学研究, 合作出版专著 1 部, 发表论文
20 余篇. Email: ZRHLZ@ public. npptt . fj. cn
81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