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mparative study on pure pine and mixed multi-storied stands in east Anhui

皖东松树纯林与复层混交林比较研究



全 文 :皖东松树纯林与复层混交林比较研究
潘国兴 贺 民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230036)
【摘要】 通过对皖东地区松树纯林和零星分布的复层林的调查,比较了单纯林和复层林
的材积生长以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情况, 研究了林内的光环境和庇荫下的林木的
生理生态特性,认为建立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人工复层林施业体系是该地区林业经
营的方向.
关键词 复层林 单纯林 马尾松 黑松
  1993年 10月 4日收到, 1994年 7月 8日改回.
Comparative study on pure pine and mixed multi-storied stands in east Anhui. P an Guox-
ing and He M in ( A nhui A gr icultural University , H ef ei 230036) . -Chin. J . App l. Ecol. ,
1994, 5( 4) : 342- 348.
Based on the investig ations o f pur e pine and mixed m ulti-stor ied st ands in east Anhui,
their vo lume g row th and soil physico-chem ical properties ar e compared, and int ernal illu-
mination conditions o f the stands and physio log ical and ecolog ical char acterist ics of fo rest
tr ees under shade ar e analy zed. It′s believed that a wo rking plan sy st em for establishing
an ar tificial multi-st or ied st and w hich m ay bring the multi-benefits int o full play is an ef-
fectiv e way of fo rest management in this r egion.
Key words M ulti-stor ied for est, Pure fo rest, Pinus massoniana, P inus thunbergii .
1 引  言
皖东地区(安徽省滁县地区)约有 10
×104ha 松树纯林(马尾松 P inus massoni-
ana、黑松 Pinus thunbergii )和零星分布其
间的复层林( 实际上是同龄混交林, 只是
由于混交树种生长进程的差异, 才形成复
层林相) ,本文针对该地区松树纯林生产力
低和松毛虫危害严重等问题, 在分析两种
林相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复层林的施
业技术, 为松树纯林改造和人工复层林的
造成提供方法和依据.
2 调查方法
2. 1 标准地选择和调查
在地块毗邻、立地条件相同的单纯林和复层
林内设置面积为 0. 0667ha的标准地计 56 块. 标
准地内每木实测胸径和树高, 按林层选取平均木
作为解析木, 并调查土壤、植被和林内幼树更新情
况.
2. 2 林内照度的测定
  用 JD-1A 照度计 2 台, 同时测定林内、林外
的光照度, 求出各测点林内光照度占林外光照度
的百分比的平均相对照度 .
2. 3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在标准地内选择有代表性位置挖土壤剖面,
分 A、B 层采集土样. 用比重瓶法测定土壤比重,
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用开氏法
测定全 N,用碳酸氢钠法测定速效 P , 用重铬酸钾
法测定有机质.
3 结果与分析
3. 1 复层林的材积生长
和单纯林相比, 复层林能期待较高的
材积生长量.从表 1可见,除Ⅰ、Ⅱ组外,复
层林的材积总生长量均高于单纯林. 在复
层林材积总生长量中,和主林层相比次林
层占的比率一般是很低的, 但在最近两年
定期平均生长量中次林层占的比率却有很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994 年 10 月 第 5 卷 第 4 期                     
CHINESE JOU RNAL OF APPLIED ECOLOGY , Oct. 1994, 5( 4)∶342—348
表 1不同林相林分的材积生长
Table 1 Volume increment of di fferent forest form stand
组 号
Number
调查地点
Inves tiga-
t ion s ite
林分类型
Forest
type
林 层
Story
树种
T ree
species
年龄
Age
平均树高
Average
height
( m)
密 度
Density
( plant
ha-1)
平均胸径
Average
D. B.H
(cm)
材积
Volum e
( m 3·h a-1)
相对照度
Rate of
luminos ity
( % )
Ⅰ 孤山1) 复层林6) 主8) 栎类10) 18 10. 9 8. 3 495 10. 95 24
林场 次9) 黑 松11) 18 7. 1 10. 6 1260 44. 70
单纯林7) 黑松 18 6. 7 11. 2 1365 58. 05 36
Ⅱ 瓦山2) 复层林 主 栎类 14 10. 1 8. 1 1800 35. 25 20
林场 次 马尾松12) 13 8. 0 11. 4 900 38. 25
单纯林 马尾松 13 9. 1 12. 3 1695 62. 80 25
Ⅲ 老加山3) 复层林 主 马尾松 27 14. 6 16. 5 960 136. 35 26
林场 次 栎 类 27 10. 8 11. 5 540 27. 75
单纯林 马尾松 27 11. 7 15. 7 1545 134. 40 32
Ⅳ 老加山 复层林 主 马尾松 22 12. 5 15. 8 960 109. 95 22
林场 次 栎 类 23 7. 5 5. 3 2205 15. 15
单纯林 马尾松 22 11. 5 13. 6 1515 96. 90 31
Ⅴ 老加山 复层林 主 马尾松 27 11. 1 17. 0 855 93. 00 17
林场 次 杜 仲13) 32 6. 5 6. 3 780 8. 25
单纯林 马尾松 27 10. 8 16. 0 1065 96. 45 36
Ⅵ 孤山 复层林 主 黑 松 18 8. 6 10. 3 1665 58. 65 15
林场 次 栎 类 18 6. 3 5. 4 1965 18. 30
单纯林 黑 松 18 8. 7 9. 0 2565 64. 05 23
Ⅶ 孤山 复层林 主 马尾松 18 11. 0 12. 4 1590 100. 20 20
林场 次 栎 类 18 8. 1 6. 6 1215 17. 25
单纯林 栎 类 18 8. 9 9. 6 2595 79. 95 30
Ⅷ 瓦山 复层林 主 马尾松 15 8. 4 12. 0 1560 74. 85 19
林场 次 栎 类 15 6. 3 6. 2 1725 25. 20
单纯林 马尾松 15 8. 6 11. 8 1875 91. 95 24
Ⅸ 紫阳4) 复层林 主 刺 槐14) 16 5. 7 7. 9 1275 27. 15 16
林场 次 黑 松 16 2. 9 5. 5 2955 20. 70
单纯林 黑 松 16 5. 5 8. 3 1470 30. 15 27
Ⅹ 西桃园5) 复层林 主 马尾松 20 10. 4 15. 6 1305 118. 95 13
林场 次 黄 檀15) 18 5. 4 5. 2 3135 18. 90
单纯林 马尾松 20 11. 3 14. 0 1560 121. 65 33
1 ) Gu shan t ree farm, 2) Wash an t ree farm , 3) Laojiashan t ree farm, 4) Ziyang t ree farm, 5) Xitaoyuan t ree farm,
6) Mu lt i-storied fores t, 7) Pure fores t, 8) Main s tor ey, 9) Subs torey, 10) Quer cus, 11) P inus th unberg ii , 12) P inus
massoniana, 13) Eucommia ulmoide s, 14) R obinia p seudocacia, 15) Dalber gia bup eana.
大提高.表 2是根据复层林主、次林层解析
木资料整理而成的,由表 2可知,除Ⅰ、Ⅱ、
Ⅸ组外其它各组复层林均符合上述规律,
说明次林层因庇荫造成的初期生长缓慢并
非不利, 相反却证明当时主林层正在充分
地利用光能,并且这种初期生长缓慢随着
光照条件改善到后期能得到相当的补偿,
这也是复层林能有效地利用光能的理由之
一.
3. 2 主、次林层的树种构成
皖东地区的复层林, 尽管主、次林层都
是由阳性树种构成,但由于林内保持一定
的透光度(相对照度 13- 26%) , 下层木不
仅无枯萎现象,而且生长良好.只是由于上
层木树种不同, 下层木生长状况有差异而
已.
3434 期         潘国兴等: 皖东松树纯林与复层混交林比较研究 
表 2复层林材积总生长量和定期平均生长量的主次林层的比率
Table 2 Total volume increment of muti-storied stand and the rate of periodicmean volume increment between main
storey and substorey
组 号
Number
年 龄 Age
主林层
M ain storey
( % )
次林层
Subs tor ey
( % )
材积总生长
Total volume
increment
( m3·h a-1)
主林层
M ain
storey
( % )
次林层
Substorey
( % )
最近两年定期平均生长量
Periodic mean volum e
increm ent in p as t
tw o years
(m 3·h a-1)
主林层
M ain
storey
( % )
次林层
Subs-
torey
( % )
Ⅰ 18 18 55. 65 20 80 4. 710 59 41
Ⅱ 14 13 73. 50 48 52 19. 080 67 33
Ⅲ 27 27 164. 10 83 17 11. 160 73 27
Ⅳ 22 23 125. 10 88 12 6. 255 78 22
Ⅴ 27 32 101. 25 92 8 5. 400 87 13
Ⅵ 18 18 76. 95 76 24 6. 525 53 47
Ⅶ 18 18 117. 45 85 15 8. 925 65 35
Ⅷ 15 15 100. 05 75 25 12. 690 70 30
Ⅸ 16 16 47. 85 57 43 4. 050 79 21
Ⅹ 20 18 137. 85 86 14 11. 670 81 19
  表 1和 2数据表明,凡松树居于上层
林冠者,不仅材积总生长量高于单纯林,而
且下层木后期生长也明显加快. 这是因为
上层松树进入壮龄期以后, 枝条已不再形
成明显的轮层而呈散生状态, 树冠的郁闭
开始破裂,林内光照强度增加,不仅提高了
下层木的光合生产量,同时由于林分的立
体结构, 也提高了全林分的生产量.相反,
当阔叶树居于上层林冠,虽然在落叶期间
林内透光度较好, 但在夏季,作为经营主体
的松树在阔叶树浓密树冠庇荫下, 生长受
到抑制,以致影响材积的总生长量.由此不
难看出,以强阳性针叶树构成主林层,以适
于和伴生树种混交、要求侧方庇荫的落叶
阔叶树构成次林层的人工复层林具有较高
的森林生产力.
3. 3 次林层的形状比
  复层林的次林层树干比较细长.根据
标准地每木测胸径测树高材料, 求出树高
和形状比的关系如图 1所示.为比较起见,
以单纯林予以表示. 次林层树木的形状比
在树高低的时侯, 栎类 ( Quercus)、黄檀
( Dalbergia bup eana)均超过 140, 树高达
到 6m 以上, 形状比的平均值栎类为 120,
黄檀为 95左右. 形状比高, 表明直径生长
受到抑制, 自木材的中心部位年轮幅度较
窄,而且能长成干形圆满的优质材.另一方
面, 形状比超过 100以上,易遭风折或雪压
危害.
图 1 次林层树木的形状比
Fig. 1 Farm rat io of tr ees in the subs torey.
O 次林层木 Substory,● 单纯林 Pure forest .
3. 4 林内更新状况
在林内气象条件下更新,由于气候和
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可提高造林成活率.表
3列举了西桃园林场的调查实例.
  表 3中各区均为 20年生马尾松( Pi-
nus massoniana)林,因位于同一坡面,立地
条件基本相同. 1 区于当年实施皆伐,伐后
全面整地仍栽植马尾松, 并补植和 3次除
草. 2区于当年实施间伐, 林冠下栽植马尾
344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5 卷
松. 1990年全部砍去上层马尾松, 未进行
补植和除草.
  调查结果表明,在 1986年气候特别干
旱的情况下,林内更新的成活率远远高于
皆伐迹地更新的成活率.另外,马尾松幼年
稍耐一定庇荫, 林内保持 20- 30%的相对
照度,对幼树的生长影响不大.
3. 5 地力维持的状况
不同林相林分的地力维持状况见表
4.从土壤容重来看,复层林普遍低于单纯
表 3 不同更新方式更新情况调查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regeneration conditions under various regeneration type
调 查年 度
Year
采伐迹地更新( 1区)
Regener at ion on
the clearing
相对照度
Relat ive
i llum i-
nat ion
( % )
造林株数
Densi-
ty
成活率
Su rviv-
al rate
( % )
林内更新( 2区)
Regeneration on
th e for est
相对照度
Relat ive
illumi-
nation
( % )
造林株数
Dens i-
ty
成活率
Surviv-
al r ate
( % )
调 查年 度
Year
采伐迹地更新( 1区)
Regenerat ion on
th e clearing
株数
Density
( plant·ha-1)
平均高
Averag e
height
( m)
林内更新( 2区)
Regeneration on
th e for est
株数
Dens ity
( plant·
ha-1)
平均高
Average
h eigh t
( m)
1986 100 4500 36 28 3825 82 1991 4245 3. 2 3735 2. 7
表 4不同林相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
Table 4 Soi l physical-chemical character of different forest form stand
组号
Num-
ber
林分类型
Fores t
type
树种
Tree
spec-
ies
土壤剖面
Soil
pro-
f ile
比 重
Speci-
f ic
g ravity
容重
U nit
w eight
总孔隙度
Total
poro-
sity
( % )
毛 管孔隙度
Capil-
lary
poro-
sity( % )
非毛管孔隙度
Not capil-
lary
porosity
( %)
固相
Sol id
phase
液相
L iquid
phase
气相
Gas
phase
速效P
Avai-
lable P
( mg·
100g -1)
全 N
Total
N
( mg·
100g-1)
有机质
Organic
m at ter
( % )
Ⅰ 复层林1) 栎类3) A 2. 610 1. 320 50. 59 47. 21 3. 38 49. 41 21. 20 29. 39 1. 74 10. 58 2. 43
黑松 B 2. 637 1. 385 47. 47 38. 71 8. 76 52. 53 11. 30 36. 17 1. 22 3. 54 0. 79
单纯林 2)黑松 A 2. 626 1. 340 48. 94 46. 08 2. 86 51. 06 19. 00 29. 94 - 7. 58 2. 00
B 2. 658 1. 508 43. 28 35. 98 7. 30 56. 72 8. 70 34. 58 - 3. 39 0. 59
Ⅱ 复层林 栎类 A 2. 679 1. 200 55. 22 40. 71 14. 51 44. 78 22. 90 32. 32 1. 64 15. 89 3. 68
马尾松5) B 2. 735 1. 456 46. 78 37. 93 8. 25 53. 22 12. 05 34. 73 1. 33 6. 92 1. 65
单纯林 马尾松 A 2. 586 1. 296 49. 90 38. 60 11. 30 50. 10 12. 20 37. 70 1. 22 14. 93 2. 85
B 2. 626 1. 386 45. 63 35. 50 10. 13 54. 37 12. 34 33. 29 1. 02 5. 33 1. 37
Ⅲ 复层林 马尾松 A 2. 620 1. 278 51. 35 41. 71 9. 64 48. 65 17. 80 33. 55 1. 15 15. 65 3. 47
栎类 B 2. 659 1. 440 45. 26 31. 70 13. 56 54. 74 8. 50 36. 76 1. 45 8. 01 1. 49
单纯林 马尾松 A 2. 631 1. 295 47. 23 39. 34 7. 89 52. 77 6. 30 40. 93 1. 84 12. 29 4. 26
B 2. 679 1. 477 43. 15 30. 84 12. 31 56. 85 4. 50 38. 65 0. 92 9. 89 2. 91
Ⅳ 复层林 马尾松 A 2. 529 1. 051 58. 45 46. 44 12. 01 41. 55 20. 20 38. 25 2. 35 25. 00 6. 54
杜仲6) B 2. 632 1. 217 51. 30 34. 26 17. 04 48. 70 10. 30 41. 00 1. 56 12. 57 3. 07
单纯林 马尾松 A 2. 638 1. 470 44. 28 41. 26 3. 02 55. 72 10. 50 33. 78 2. 20 9. 33 2. 39
B 2. 653 1. 493 41. 58 32. 44 9. 14 58. 42 4. 00 37. 58 1. 46 7. 23 1. 71
Ⅴ 复层林 马尾松 A 2. 627 1. 217 53. 69 46. 25 7. 44 46. 31 15. 00 38. 69 1. 63 9. 60 2. 52
黄檀7) B 2. 628 1. 259 45. 26 36. 03 9. 23 54. 74 16. 60 28. 66 1. 27 8. 95 2. 29
单纯林 马尾松 A 2. 620 1. 399 46. 61 44. 28 2. 33 53. 39 6. 50 40. 11 1. 12 7. 30 1. 56
B 2. 640 1. 490 43. 58 35. 56 8. 02 56. 42 5. 30 38. 28 0. 62 5. 22 0. 96
Ⅵ 复层林 马尾松 A 2. 616 1. 286 50. 84 40. 81 10. 03 49. 16 16. 50 34. 34 2. 30 11. 15 5. 95
栎类 B 2. 636 1. 377 45. 81 33. 17 12. 64 54. 19 9. 70 36. 11 1. 21 5. 45 1. 45
单纯林 马尾松 A 2. 622 1. 381 47. 32 39. 09 8. 23 52. 68 7. 38 39. 94 1. 42 7. 15 1. 80
B 2. 652 1. 441 42. 53 32. 81 9. 72 57. 47 5. 12 37. 41 0. 61 4. 26 1. 04
1) M ult i-s toried forest , 2) Pure forest , 3) Quercus, 4 ) Pinus thunbe rgi i, ) 5 ) Pinus massoniana, 6) E ucommia ul-
moid es, 7) Dalberg ia bupeana .
3454 期         潘国兴等: 皖东松树纯林与复层混交林比较研究 
林,说明复层林土壤比较疏松,结构良好.
从 3相组成来看,各组的 A 层和 B层都明
显不同. 以固相而论, 任何林相的林分 B
层均大于 A 层,在 A、B层中,复层林又比
单纯林低.因固相容积是由石砾、细土、细
根所组成,复层林内土壤的固相容积之所
以低于单纯林, 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细土和
细根的含量较多的缘故. 3相组成中由于
土壤水分和空气是经常变动的, 所以液相
和气相容积是一个依时而变的数值.土壤
的全容积和固相容积之差就是总孔隙度,
和 A 层相比, B 层的总孔隙度普遍偏低,
而复层林各层的总孔隙度均大于单纯林.
在总孔隙度中毛管孔隙度所占的比例,复
层林也高于单纯林. 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
孔隙度高,任何时刻都能充分发挥保水、通
气、排水的作用,无论从提高林地生产力,
或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来看都是非常重
要的.另外,从土壤的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
来看, 复层林土壤的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
含量一般均高于单纯林,说明复层林的物
质循环比单纯林好.
3. 6 林内的光环境
3. 6. 1 林内照度的日变化 即使是同一林
分内的相对照度, 由于测定时间不同,测定
值是有变化的. 因此, 如果不了解其日变
化,即使求出相对照度,也不能充分评定其
数值. 为了比较不同林相林分内的光环境
的日变化规律, 分别测定了复层林和单纯
林全天的相对照度.由表5 可知,林内的平
均相对照度, 在一天中以正午最高,早晚最
低.这与树身的水平投影在正午时最短、早
晚时变长有关. 或者说在全光条件下连结
太阳和林内某点的直线上的叶、枝、干的数
量,是在太阳高度低的早晚时多,通过树冠
的空隙直达林地的直射光是在接近太阳高
度高的正午时容易射入.在复层林中,全天
任何时刻的平均相对照度均低于单纯林,
说明复层林对光能的利用率高.另外,全天
任何时刻的胸高处的平均相对照度均大于
地面,这对于下层木顶端部位的生长是极
为有利的.
表 5 全光条件林内照度的日变化
Table 5 Dai ly variation of luminosity in the f orest
高度
Height
时间
Time
照度 Illuminat ion ( % )
马尾松单纯林
Pure
stand
马尾松黄檀复层林
M ult i-storied
fores t
胸高1) 9∶00 17. 6 6. 0
地面2) 16. 4 5. 4
胸高 10∶00 21. 8 9. 0
地面 18. 0 7. 0
胸高 11∶00 23. 4 13. 2
地面 18. 8 9. 0
胸高 12∶00 27. 3 14. 8
地面 26. 1 9. 6
胸高 13∶00 25. 5 16. 7
地面 20. 8 12. 6
胸高 14∶00 22. 3 13. 6
地面 16. 8 10. 0
胸高 15∶00 19. 6 10. 3
地面 15. 4 7. 3
胸高 16∶00 15. 6 7. 5
地面 14. 4 5. 8
胸高 17∶00 8. 0 6. 6
地面 8. 7 5. 4
胸高 18∶00 7. 3 5. 7
地面 6. 9 4. 5
1) Breas t height , 2) Ground.
3. 6. 2 林分年龄与相对照度 林分郁闭以
后, 林内光线变暗, 相对照度降低. 而随着
林龄增长, 自然整枝加快,枝下高上升, 即
使树冠重叠交错,但因阳光从侧方射入,林
内却相当明亮,相对照度迅速提高,这在不
同林龄的松林内反映很明显(表6 ) .因此,
若将单纯林改造成为复层林,必须研究上
层林分的年龄与相对照度的关系, 选择好
改造的适期.
3. 6. 3 幼树生长与相对照度 相对照度在
20- 15% 以下, 光是生长的制约因素, 相
对照度和高生长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 然
而超过这个界限以上,光照强度越大,地位
级和除草与否的影响越大, 相对照度和生
长的相关破裂. 根据测定的松树林内更新
的栎类幼树的顶端(地上 0. 4- 1. 5m)的平
34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5 卷
表 6马尾松林分年龄与相对照度
Table 6 Age of Pinus massionana stand and relative i llu-
mination
年龄
Age
平均高
Average
height
( m)
平均胸径
Average
D. B. H
( cm)
密 度
(株数·ha-1)
Density
(plan t·h a-1)
相对照度
Il lum ina-
t ion
( % )
13 7. 9 12. 3 1695 21. 9
15 7. 6 11. 8 1500 23. 2
16 9. 6 11. 6 1830 22. 1
18 9. 3 12. 6 2205 23. 5
19 8. 3 11. 7 1800 25. 4
20 9. 1 14. 3 1635 28. 1
22 10. 7 13. 6 1590 33. 4
22 9. 2 12. 7 1725 29. 6
26 9. 6 13. 1 1665 34. 5
27 10. 8 16. 8 1635 39. 2
27 11. 7 15. 7 1800 38. 2
均相对照度和年间高生长的关系如图 2所
示.图 2曲线表明,光对幼树生长影响最大
的相对照度是在 20%以下。另外, 相对照
度在 10% 的条件下,年间仍有 10cm 的伸
长量. 就复层林施业而言可以利用这种关
系,通过调整上层木的立木度和修枝等,为
林内更新的幼树生长创造适宜的光环境.
图 2 林内照度和幼树的生长(栎类)
Fig. 2 Relat ive illumination in forest and seedling
grow th (Osk) .
3. 6. 4 距林缘距离与相对照度 林缘因光
从侧方射入所以明亮,随着进入到林内就
逐渐变暗. 在带宽 54m 的松林内, 从东侧
林缘到西侧林缘每隔 5 m 调查了林内照
度.结果从林缘一进入15m,侧方光线的影
响就变小.这个林分的平均高是10. 8m ,在
这种情况下, 一进入大约相当于树高 1. 5
倍的距离处, 林缘的影响就变小. 但是, 这
种侧方光线的影响又因立木密度而异, 密
度越大影响的距离越小.
图 3 带状采伐林分的全光相对照度
Fig. 3 Relat ive illumination of cut t ing at rips fores t .
  就非皆伐作业而言, 应该考虑利用这
样的侧方光线,可采用带状采伐.在位于北
坡的平均树高 11. 7m 的松树林内, 沿等高
线按斜距离带状采伐带宽 6m, 相当于树
高的 1/ 2, 保留大致和树高相等的 12m. 在
保留带内实施株数间伐率 30%的下层间
伐, 于正午前后测定全光相对照度(图 3) .
因为带状采伐地位于北坡下部,所以在保
留立木的庇荫下其平均相对照度为55% .
但从北侧一进入立木保留带相对照度就减
小,到达一定距离, 因来自南侧的侧方光线
的影响,相对照度又逐渐提高.由此不难看
出, 如采用这种不等带间隔采伐方式进行
林内更新, 可使林内更新的幼树充分利用
这样的侧方光线.
4 结  论
4. 1 人工针阔复层林能高效率地利用太
阳能,提高森林的生产量和蓄积量;林内相
对照度低,下层木直径生长受到抑制,有利
于培育干形圆满的优质材; 在林内气象条
件下更新,有利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同时
还由于能抑制杂草木的繁茂生长, 也节省
了除草等幼林抚育费用; 在实行非皆伐作
3474 期         潘国兴等: 皖东松树纯林与复层混交林比较研究 
业的条件下, 土壤的特性得以维持,既提高
了土地生产力, 也提高了保持水土和涵养
水源的功能.
4. 2 要造成一个人工的复层林结构,林内
更新的树种当然以耐阴性强的树种为宜,
但也并不排除阳性树种的可能性.据此,复
层林的树种选择也就比较自由, 可以如同
单纯林那样完全按照适树适种的原则和经
济的观点来确定. 根据皖东地区的自然地
理条件,在林层的树种构成上,主林层可选
择能培育大径材的阳性针叶树如松类,次
林层可选择和伴生树种混交的, 要求侧方
庇荫条件的阳性阔叶树,如栎类.
4. 3 任何林龄的单纯林通过林内更新都
能改造成复层林, 但在幼龄期特意为栽植
幼树而进行无收益的强度间伐是不合算
的.因此必须研究林分年龄和相对照度的
关系,选择好改造适期.由松树纯林改造成
针阔混交复层林应选择在松树壮龄期以
后,因为此期间树冠的郁闭开始破裂,林内
相对照度增加, 不仅能满足更新的幼树对
光的要求,而且结合上层木的间伐还能生
产一定规格的用材.两者相比无疑后者的
经济效益高.
4. 4 在松树林内更新栎类幼树,相对照度
在 20%以下时,光是影响幼树生长的主导
因素,两者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对照度
超过 20%以上, 两者相关破裂.相对照度
在 10%左右时, 年间仍约有 10cm 的伸长
量.因此, 就一般阳性阔叶树作为下层木栽
植而言,只要把上层木株数间伐率控制在
林内相对照度达到 20%左右的程度即可.
4. 5 因光从侧方射入所以林缘明亮,随着
进入到林内就逐渐变暗. 对于实行非皆伐
作业的复层林施业来说, 应该考虑利用这
样的侧方光线. 可采用不等带间隔采伐方
式进行林内更新,可使更新幼树充分利用
侧方光线.
参考文献
[ 1] 坂口胜美等. 1982. 复层林的施业技术. 日本林业
技术协会, 7, 115.
[ 2] 早稻田收. 1981.复层林的培育方法.全国林业改
良普及协会, 75- 77.
34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