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disturbed ecosystem Ⅱ. Nitrogen cycling and its regulation in tussah-feeding oak plantation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Ⅱ.柞蚕林N循环与调控



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了、. +/ 0 1 1. &( 2 ( ∃+ .〔3二4 , +5 6 7   , ∀ 8# 9 : ; #  一 ;<;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 且 7 柞蚕林 ∋
循环与调控 ‘
温达志
杨思河
李敦求
姜 波
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 广州 < ! 8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沈阳   !! <9
8韩国汉城大学 , 汉城 # #  一∀ # #9
8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 凤城   = ! !9
>摘要 ? 揭示 了柞蚕林 ∋ 循环与放蚕强度 、土壤肥力 、剪伐周期等因子之间的关系 7 结果
表明 , 柞蚕茧收获和周期性剪伐柞树枝叶是影 响柞蚕场 ∋ 平衡的主要 因素 7 放蚕强度和
剪伐周期必须根据柞蚕场土壤肥力水平和柞树生长势来确定 7 调整林下植被组成 、 种植固
∋ 植物能明显提高土壤供 ∋ 能力 7 适当施用速效 ∋ 肥能有效地促进保苗场幼树 、幼龄柞
墩和恢复老龄柞墩的生长势 7
关键词 柞蚕林 受干扰生态系统 ∋ 循环与调控
0 ≅ ΑΒ 6Χ ΔΕΦ≅ ΦΓ ΓΒ ΗΒ 6Φ Ι ϑ 7 ∋ Α6Δ雌Φ ϑ ΦΗ5 ΚΑϑ Λ Μ ϑ ≅ Α6Β 嗯 Χ ΚΜ 6ΑΓ ϑ Αϑ 6ΧΒ Μ Ν 7 Ο以泪 Αϑ Λ Γ Μ Π Θ ΚΜ ϑ 6Μ 6ΑΓ ϑ 7Ρ Φϑ 2 Μ : ΝΚ 8< , Χ ΚΝ 以 ! Κ Β6 Κ6 Χ ΔΦ ΓΟ 肠6Μ Σ理 , 日气次衣, 刀故 )Α ϑ加 , Τ姐刀多动口“ <  ! < ! 9, 4 Μϑ Λ) , Ν Φ 8&,Κ Β6Α6 Χ 6Φ 可 八妙Υ心 及门乙粉 , ς、飞汉奋Δϑ 故 )Α ϑ 。 , 品价 Υ脚叮  ! !  < 9 , (心ϑ Ω 7 .Φ8<云, Χ Κ沁6Γ ϑ Μ Κ 饰 ΑΞ Α妙 , <云址之 # #  一 ∀ # # 9一以 Αϑ 7 ∗泊妙Ψ7 ( 印Υ 7 ,   , ∀ 8# 9 : ;#  一 ;<; 7Ζ ΚΚ Φ Δ ΦΚΜ 6一Γ ϑ ΒΝ 一Θ Γ Ο ϑ Α6ΔΓ Λ Φϑ Φ ΗΦΚΑϑ Λ 一ϑ 6 Χ ΒΜ ΚΚ 一 ΟΦ Φ≅ 一ϑ Λ 帕Π Θ ΚΜ ϑ 6 Μ 6ΑΓ ϑ [ Α6Ν ΟΦ ≅ Αϑ Λ Αϑ 6Φ ϑ ΒΑ6Η Γ Ο
6 Χ ΒΜ Ν Β ΚΚΠ [ Γ Δ Ι Β , 6 Χ ΒΒΜ Ν Β , &Π [ Γ Δ Ι Β Μ ϑ ≅ 6Ν Φ Θ Φ Δ Α浏 Γ Ο Φ Χ 6 6Αϑ Λ Ε Δ Μ ϑ Φ ΝΦΒ Μ ϑ ≅ ΚΦ Μ ∴Φ Β Ι Χ Β 6 ΕΦ ≅ Φ ΟΑϑ Φ≅ Αϑ Μ Φ Φ Γ Δ≅ Μ ϑ Φ Φ
[ Α一Ν 6Ν Φ ΟΦ Δ 6一 6Η ΚΦ ∴ Φ Κ Γ Ο 阳 一 Μ ϑ ≅ 6⊥Κ Φ Λ ΔΓ [ 6Ν Αϑ 6Φ ϑ Β Α6Η Γ Ο 6ΔΦ 7 − 昭 Χ ΚΜ 6Αϑ Λ 6ΝΦ Φ Γ Ι 户〕ΒΑ6ΑΓϑ Γ Ο
Λ ΔΓ Χ ϑ ≅ ∴ Φ Λ Φ 6 Μ 6 ΚΓ ϑ Ε Η Θ ΚΜ ϑ 一Αϑ Λ ∋ 一Ο一] Αϑ Λ ΒΘΦ 5 ΚΦ Β ΦΜ ϑ Γ Ε∴ ΑΓ Χ ΒΚΗ ΑΙ Θ ΔΓ ∴ Φ 0 Θ Θ ΚΑΦ Μ 一ΚΓ ϑ Γ Ο ∋ 一 ΟΦ Δ 一Κςς Φ ΔΒ : < Μ ϑ Φ ΟΟΦ Φ 6 ]∴ Φ Ι Φ ΜΒ Χ Δ Φ 6Γ Φ ϑ ΝΜ ϑ ΦΦ 6ΝΦ ϑ Χ Δ Β Φ Γ Μ Π 6Δ Φ Φ Λ ΔΓ [ 6Ν Μ ϑ ≅ 6Γ
Δ ΦΑϑ ∴ ΑΛ Γ Δ Μ 6Φ 一ΝΦ Λ ΔΓ [ 一Ν Γ Ο ≅ Φ 一ΦΔ一Γ Δ Μ 6Φ≅ Γ Μ Π 6ΔΦ Β [ 一6Ν Γ Κ≅ ΔΓ 6 ΒΗΒ 6Φ Ι 7
Ω ΦΗ [ Γ Δ ≅Β Ζ Χ黝Ν 一ΟΦ Φ≅ Αϑ Λ ΓΜ Π ΘΚΜ ϑ 6Μ .ΚΓ ϑ , 2 ΑΒ6 Χ ΔΚ〕伐Κ Φ5 仍ΗΒ 6Φ Ι Β , ∋ Κ6ΔΓ Λ Φ ϑ Φ ΗΦ Κςϑ Λ Μ ϑ ≅
Δ Φ Λ Χ ΚΜ 6 ΚΓ ϑ Β 7
Κ 引 言
为适应柞蚕放养的需要 , 人们通过改
造天然柞林或营造柞树人工林形成特定的
林分结构 >ς, ‘?和经营方式 7 由于这种经营与
柞蚕饲养活动相结合 , 柞蚕从孵 化、 幼 龄
蚕 、成龄蚕到抽丝结茧等一系列过程都受
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7 此外 , 为恢复
树 势 提 高叶 生 物 量 , 冠 层 常 被 定 期 剪
伐〔’一 】7 因此 , 柞蚕林被视为一种受多种因
素干扰的生态系统 7 柞蚕林叶生物量是构
成初级生产力 的主要组分 , 也是决定其 Υ
级生产力 8柞蚕茧产量 9的物 质基础 7 柞蚕
食叶强度、 蚕茧收获和周期性剪伐直接影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7
  < 年  月  日收到 ,   年 Υ 月 Υ 日改回 7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响柞蚕林系统养分输出 7 因此 , 维持该系统
的养分平衡是持续利用蚕林资源的重要条
件 7 过去 国内对柞蚕林的研究多偏重于类
型区划 、树型修剪和植被保护 > ‘· ·“· 〕7 近年
来关 于 柞 蚕 林 冠 层 结 构、 光 合 生 产
力>Υ7 ‘, ! , 川 、干物 质转 运仁’〕和养分循环规
律〔”?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
∋ 是森林生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 , 也
是参与植物光合同化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
元素之一 在柞蚕林系统 , ∋ 是主要输出元
素 , 以蛋白质含量极高的蚕茧 〔; 】带出, 而且
周期性剪伐将大量枝叶从系统中带走是 ∋
输出的又一重要途径 7 本文对影响蚕场生
产力和 ∋ 循环的几种可能干扰因素进行了
探讨 , 旨在阐明柞蚕场资源持续生产利用
的营养基础 7
林下植被的改善通过双行穿带 8宽 ! 7 < Ι 、 长
! 一  < Ι 9播种能固土 、固 ∋ 、保水的花木兰 、胡枝
子 、紫穗槐和苦参等豆科植物完成 7 根据试验区和
对照区内固 ∋ 植物密度 、生物量和 固 ∋ 能力 , 计
算出单位面积增 ∋ 量 7
分别设立更新后 ; 年生老柞树、 # 年生小柞墩
和保苗场 ; 年生幼树 ; 个施肥区 7 施用尿素量分
别为 !  、  !  ·墩一 ’和 # !  ·Ι 一  8条施 9 , 于  月
下旬调查生物量增量 7
蚕场柞树生物量测定采用标准地法川 7 凯氏
法测定植物器官和土壤组分的 ∋ 含量 , 乙炔还原
法测定植物根瘤的固 ∋ 活性川 7
Υ 研究地区概况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辽宁省凤城县东汤蚕场和辽 宁省
蚕业科学研究所实验蚕场 , 海拔约 # ! Ι 、 坡度
<’的南向和东南向山坡中部 7 该区属中温带湿润
气候, 年降雨量 < ! 一  ! Ι Ι , 年平均气温 < 一
=℃ , 年 日照时数 ΥΥ ! ! 一 Υ;! ! Ν , 总辐射量 < !Υ 7 # 一
<# # 7 ; , · 5Ι 一 Υ · Μ 一  7 地带性土壤为棕壤_? 7 蚕场
为蒙古栋 8+ “汽ΧΒ Ι 口刀卯Κ。 9、 辽 东栋 8伽次ΧΒ
ΚΓ 6Χ 刀Λ 乡乙,幼 9和麻栋8⎯Ξ ΧΒ Ξ 6 Γ ΑΙ Μ 9人工林分 , 中干树型 7 林下植被除有人工播种的花木 兰
8介汉才勿少而 Π ΑΔ Α友取理 Α9、 苦参8肠动习八ς介Ξ 9 、紫穗槐 80 Ι +&洲砚 户“ 6Ξ 9和 胡枝子8公价放期占衣刀扮 9 外 , 尚 有 天 然 散 生 的 棒 子 8 Τ 犷洲ΧΒ
人以了屏Α夕勿 9 、毛霉悬钩子 8− “Ε “Β 加。, “ΧΒ 9以及
多种草本和藤本植物 >;? 7
表  Υ 种蚕场柞蚕对 ∋ 的消耗 、归还 和输出8Π Λ’ Ν Ι 一 Υ · : 一 ’9
; 结果与讨论
; 7  柞蚕茧收获与 ∋ 循环
根据柞蚕代谢过程的 ∋ 消耗 , 测定并
计算了蚕场 Υ 种柞树林分 中等食叶强度
可见 , 通过蚕茧收获分别有 ∀ 7 #∀ 和 = 7 !
ΠΛ · Ν Ι 一 “的 ∋ 从辽东栋和蒙古栋林分中输
出 , 各 占柞 蚕 耗 ∋ 总 量 的 #; 7 # α 和
# < 7 ! α , 占可供给 叶 ∋ 总量 的 Υ 7 ∀ α 和
Υ Υ 7 < α , 即如果柞树叶层每年从土壤吸收
! ! Π Λ ∋ , 约有 Υ Υ Π Λ 经柞蚕代谢形成蚕茧
带出系统 7 尽管被柞蚕消耗 ∋ 总量的 < 一
<∀ α 当年又以粪便和死蚕残体的形式归还
土壤 , 但只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被束缚在土
壤中 , 须通过分解才能成为有效 ∋ 被植物
再利用 7 此外 , 柞蚕食叶导致柞树存叶量减
少 , 叶片衰老过程 中向树体回运的 ∋ 和落
叶归还到土壤 中的 ∋ 都将减少 7 收获蚕茧
是造成蚕场 ∋ 亏缺的主要因素 7
Ζ Μ Ν ΚΦ  ∋ Φ Γ ϑ Β Χ Ι 16ΑΓ ϑ , Δ Φ 6Χ Δ ϑ Μ ϑ ≅ Γ Χ 61Χ 6 Ε Η 6ΧΒ ΒΜ Ν [ Γ Δϑ ΚΒ Αϑ 6[ Γ ΓΜ Π Β 6 Μ ϑ ≅ Β
林 分Γ Μ Π Β ΔΜ ϑ ≅ Β 叶
∋ 总量
Ζ Γ ΔΜ ∋
Γ Ο ΚΦ Μ Ο
∋ 消耗 ∃ Γ ϑ Β Χ Ι Θ 6, Γ ϑ ∋ 归还 ∋ Δ Φ 6 Χ Δ ϑ ∋ 输出 ∋ Γ Χ 6 Θ Χ 6
全龄蚕) Χ Δ∴ ς∴ Φ
日 Δ ∴ Μ Φ
非全龄蚕
2 Φ Μ ≅
日」、 ,Μ Φ
合 计 排泄物2 ΔΓ 1Β 死蚕残休2 Φ Μ ≅
ΚΜΔ ∴ Μ Φ
合 计
Ζ Γ 6目
蚕 茧
∃Γ5 8] 〕ϑ
辽 东栋
+ · Κ姗 6Χ ϑ 召班, 芍。蒙古栋
⎯ 7 , 刃月刀门ΚΚ5Μ
; # 7 # #  # 7 =  ∀ 7 Υ Υ
; = 7 Υ !  7 < ;  7 ! ! 7 # 
# 期 温达志等 :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 ϑ , 柞蚕林 ∋ 循环与调控
; 7 Υ 放蚕强度与 ∋ 消耗
随着放蚕强度加大 , 柞蚕食叶和蚕茧
收获量增加 , 柞蚕对 ∋ 的消耗和 ∋ 输出明
显增加8表 Υ9 7 如食叶强度为 ∀< α 时 ∋ 输
出量是食叶强度为 Υ< α 时的 ; 倍 , 约为叶
∋ 消耗量的 #< α 7 而且增大食叶强度使树
体内 ∋ 存留量减少 , 柞树需要从土壤中吸
收更多养分才能维持其正常生长 7 可见 , 控
制载蚕量和食叶强度是调整蚕场 ∋ 消耗
有效手段 7
; 7 ; 土壤肥力与 ∋ 循环
表 ; 不同肥力蚕场土壤有效∋8 ΠΛ’ Ν Ι 一 Υ · : 一 ’9
ΖΜ Ν ΚΦ ; 0 ∴ Μ ΑΚΜ Ε ΚΦ ϑ Α6ϑ 堆 Φ ϑ Γ Ο 脚 Αϑ ≅ ΑΟΟΦ 代 ϑ 6 佃 Π Β 6 Μ ϑ ≅ Β
对凤城地区蚕场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
矿化率的测定 , 进一步计算了不同肥力蚕
场土壤有效 ∋ 的可供量 8表 ;9 7 可见 , 有机
质和含 ∋ 量高的土壤有效 ∋ 较高 7
表 Υ 放蚕强度对蚕场 ∋ 消耗的影响8Π Λ’腼 一 Υ · : 一 ’9
Ζ Μ Ε ΚΦ Υ ( ΟΟΦ5 6 Γ Ο 价沈≅ Αϑ Λ ΔΜ 6Φ Γ ϑ ∋ 印ϑΒ Χ Ι 16ΑΓ ϑ
食叶 叶 ∋ 蚕体归还 ∋ 输出 树休 需 ∋ 量强度 消耗 − Φ 6 Χ Δϑ Ε Η ∋ 一 存留 Ζ Γ 6Μ Κ&∗ ΦΜ Ο一 &∗ Φ ΜΟ一∋ ≅ Δ Γ 脚 Μ ϑ ≅ Γ Χ ΔΘ Χ 6 − Φ 6苗 ϑ Φ≅ Δ冈Χ ΑΔβΟΦΦ≅ Αϑ Λ Γ ϑ Β Χ Ι 一 ≅ Φ Μ ≅ ∋ Ε Η Φ≅ ∋ ΕΗΔΜ 6Φ 16 ΑΓ ϑ ΚΜΔ ∴ΜΦ 6 Δ ΦΦΒ 6Δ Φ Β
8α 9 0 χ 0 一 χ ∃ 0 δ ∃
 7 < < < 7 Υ !
 7 !
Υ = 7 <
! 7 # 
 < 7 
# 7 ; <
= 7 
 ; 7 ! #
 Υ 7 Υ #
= 
# 7 ! =
Υ  7 ∀ 
Υ ∀ 7 Υ
; Υ 7 ∀ ;
亡、ϑ一气曰氏乙、曰, 夕
有机质含量
 ! ∀ # ! ∀ ∃ % & ∋ ! (# ) ∋ ∀ ∀# % 含 ∗ 量∗ + ! ∀ # ! ∀
∗ 贮量
∗ ,− 幻 ,
./ & · 0) 一 1 2
有效 ∗
八3 ∋ (,∋ 4
5 ,# ∗
下层植被需 ∗ 量
∗ 6 7 ∀ ∋ / # 58
3 # & # ∀ ∋ ∀ , !
可供柞树吸收的 ∗ 量
∗ 一 6 7扭/ # 58
叱/ ∀% # 9
!曰:八;肉‘,了三内<∃、=: > : ?
: , ≅ :
: > ≅ ?
: > 1 :
≅? Α ?
Β ≅? :
= Α 1 ?
Χ Β ::
1 Δ > ≅
? Ε > Β
Ε Α > =
≅ ≅Χ > Χ
一 1 > Δ
Φ 1 ≅ , Β
Φ = Χ > =
Φ Α 1 > Χ
叼一Δ:Ε:=Α
!<‘≅,‘八Γ
林下植被既是土壤肥力的稳定者又是
有效养分的争夺者 > 由于 ≅ 年生和多年生
草本植物的根系多分布在养分含量较高的
土壤表层 , 须根发达 , 对养分的竞争能力较
强 > 当食叶强度 为 1? Η 时 , 柞树需 ∗ 量接
近 1 /& · 0 ) 一 “.表 12 , 而有机质不足 ≅ Η
的土壤有效 ∗ 可供量不到 Β: / & · 0 ) 一 “ ,
如果考虑下层植被的 ∗ 需求 , 土壤有效 ∗
将出现亏缺 .表 Β2 在有机质 ≅ > Ε Η , 含 ∗
量 : > ≅ Η 左右的情况下 , 可供给柞树吸收
利用 的 ∗ 为 1≅ > Β / & · 0 ) 一 “ , 接近该产量
的 ∗ 需求 . 1 ≅ > Α Δ , 表 12 > 如果再增加放 蚕
强度势必出现土壤有效 ∗ 的亏缺 > 比如柞
蚕食叶强度提高到 ?: Η , 在没有肥料投人
的情况下 , 必须使蚕场肥力达到有效 ∗ 供
应能力在 Χ? /& · 0 ) 一 “以上 , 即土壤有机质
在 1 Η , 含 ∗ 量 : > ≅1 Η 以上 Ι 如果放蚕强
度提高到 Α? Η , 只 有在 土 壤有 机 质 达
1 > ? Η , 含 ∗ 量 : > ≅= Η 以上的蚕场 , 才有可
能避免土壤中有效 ∗ 出现亏缺 须要说明
的是 , 表 Β 中的第 = 列是根据土壤 ∗ 贮量
和根层土壤矿化 率平 均值 ≅ > Ε? Η 计算得
到 , 但实际上这种定量关系并不如此简单 >
因此 , 土壤有效 ∗ 可供量 只是估测值 , 仅
供参考 >
Β > = 剪伐周期的控制
蚕场柞树冠层的更新剪伐将带走大量
有机物质和养分 > 生产中通常采用 9 ∋ 为 ≅
剪伐周期 , 但一些地区为追求高产叶量 , 1
一 Β ∋ 就进行一次剪伐 > 为查明剪伐周期对
蚕场养分损失的影响 , 计算了不同剪伐周
期中等肥力蚕场柞林干物质和 ∗ 损失 .表
=2 > 由表 = 可见 , 剪伐周期越 短 , 干物质和
∗ 年损失 量越大 > 而且周 期过 长 .9 ∋ 以
上 2 , 干物质和 ∗ 年损失量虽然明显减少 ,
但产叶量开始下降 , 而柞蚕林集约经营的
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较高的产叶量和产茧
量 > 因此 , 为解决这一矛盾 , 对肥力较好的
蚕场 , 在产叶量不受很大影响的情况下 , 剪
伐周期可适当延长至 ? 一 Α ∋ > 值得指出的
; <Υ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是 , 放养秋蚕后进行剪伐能减少 因此项作
业引起的 ∋ 损失 , 因为大部分叶 已经被秋
蚕消耗带出系统 7 但是这种频繁 、短周期剪
伐作业对蚕场地力造成的长期影响如何 ,
仍然值得重视 7
表 # 不同剪伐周期蚕场 ∋ 损失6 ’ 8Π Λ’ Ν Ι 一 ’· : 一 ’9
Ζ Μ Ν ΚΦ # ∋ Α6 Δ Γ罗 ϑ ! < Μ 6 ∴ Μ Δ ΑΓ ΧΒ Φ Γ 1 1ΑΦ Αϑ Λ 5 Η 5 ΚΦΒ
剪伐周期∃ Χ 6Δ Αϑ Λ
ΦΗ ΦΚΦ
8Η Δ 7 9
 次剪伐量
干物质年损失量
∋ 损失量
χ ΑΓ Ι Μ Β舀
8Π Λ · ΝΙ 一 Υ 9
2 ΔΗ Ι Μ 6 6Φ Δ
Κ一朋 !  ϑ Κ6 Δ Γ Λ Φ ϑ
叶 枝χΔ Μ ϑ ΦΝ
∀ ;= !
∀ ∀; !
∀ ∀Υ !
;  !
<= # !
 Υ ; !
< ; !
 ; !
Υ  ; !
Υ  Υ !
  7 ! ;
< 7 = !
Υ! 7 = 
Υ ; 7 ;
;  7 !
! 7 # #
! 7 # !
! 7 < 
! 7 =
! 7  ;
, 中等肥力蚕场的麻栋林分 ∴ Μ ΚΧ Φ Β ϑ ΑΦ路 Χ ΔΦ ≅ ΟΔΓ Ι ⎯ 7
Μ 5 Χ 6 瑞Α口醒 Β 6 Μ ϑ ≅ Β [ Α6 Ν Ι Φ≅ ΑΧ Ι ΟΦ Δ6 ΚΚΑ6Η 7
; · < 调整蚕场下层植被组成
虽然林下植 被每年 吸收大量土壤养
分 , 但大部分又通过枯枝落叶和死根分解
归还到土壤 7 这些枯枝落叶形成 的有机质
起着贮存土壤养分的作用 7 植物种类不同,
对养分积累作用有所差异 7 禾本科植物吸
表 < 林下 固 ∋ 植物年固 ∋ 6
Ζ Μ Ν ΑΦ < 0 ϑ ϑ 7 & ∋ 一 ΟΑ] Μ 6 ΑΓ ϑ Ε Η Λ Δ Γ Χ ϑ ≅ , ΗΝ Φ Μ ϑ 1ΚΜ ϑ 6 Β
水吸肥力强 , 纤维含量高 , 分解速率慢 , 而
豆科植物除易分解外 , 还具共生 固 ∋ 能
力 7 表 < 为蚕场试验区林下 “穿带 ”播种 的
# 种豆科植物的固 ∋ 能力和固 ∋ 量 的测
定结果 7 由于植物 的固 ∋ 活性受季节影
响 , 因此年固 ∋ 量按  # 种植物每年固定 ∋ 7 < ΠΛ · ΝΙ 一 “ , 而且
随植物年龄和密度的增加 , 其固 ∋ 量将有
所提高 7
; 7 人工补肥
土质痔薄 、退化蚕场 以及老龄柞墩生
产力往往较低 , 有必要通过人工补肥 , 加快
恢复蚕场柞树和林下植被生长 , 以 “启动 ”
蚕场养分的 良性 循环 7 实验结果 8表 9 表
明 , 无论是老墩柞 、幼龄柞墩还是保苗场小
树 , 施用尿素均能明显提高产叶量 , 幼龄柞
墩和小树表现得更为显著 7 而且野外调查
发现柞墩周围其它植物也 比对照区生长繁
茂 , 增强了蚕场保持水土和贮存养分能力 7
种 类) ΘΦ5 ΚΦ Β 平均根瘤量 固 ∋ 能力ε Φ Μ ϑ ∴ Μ .一Φ Γ Ο ϑ 司 Χ 一 − Μ 6Φ Γ Ο ∋ 一 ΟΚ] Μ 6 ΚΓ ϑ
日均固 ∋ 量
2 Μ ΑΚ∴ ∋ 一 ΟΑ] Μ 6ςΓ ϑ
Κ。、8Λ · &ϑ ≅ 一 豆 8吨∋ · Λ 一 & · Ν 一 ’9 8Ι Λ ∋ · Αϑ ≅ 一 & · ≅ 一 ’9
株密度1&Μ ϑ Δ ≅ Φ ϑ Β ‘6Η
8∋ Γ · Ι 一 Υ 9
年固 ∋ 量 ’0 ϑ ϑ Χ Μ φ ∋ 一 ΟΑ] Μ 6 ΑΓ ϑ
8Π Λ · ΝΙ 一 Υ · Μ 一 Κ 9
花木兰
&ϑ≅ Α宕Γγ 砂召 Π : 。乙月‘“
苦 参< ,尸ΑΓΔΜ γ动Ξ ‘紫穗愧0 、Γ, 孙。 少Ν 司6Ξ胡枝子
了如户飞企留 占介门乙9Δ
! 7 !  =; ! 7 ! < #
! 7 ! Υ #< ! 7  #
! 7 ! Υ != ! 7  =
! ! Υ 8乡! ! 7  ## !
, 按 < ! ≅ 计 ∃ Μ ΑΦ Χ ΚΜ 6 Φ ≅ ∴ Μ ΚΧ Φ Ε Η < ! ≅Μ ΗΒ 7
表 蚕场柞树施用尿素的效果
Ζ ΜΝ ΚΦ ( ΟΟΦ5 6 Γ Ο Χ Δ Φ Μ Μ 11ΚΑΦ Μ 6 ΑΓ ϑ Γ ϑ 6朋阳Ν 一 ΟΦ ≅ Αϑ Λ 股Π 6Δ Φ ΦΒ
区一& Δ 施肥量&头9Β Μ Λ 〔 产叶量& Φ Μ Ο 1Δ记 Χ Φ 6ςΓ ϑ 产量指数1Δ记 Χ Φ 6 ΚΓ ϑ Αϑ ≅Φ ]
8ΠΛ · &ϑ ≅一 ‘ 8α 9
Υ 7 #8Β7ΑϑΔ6∴

Φ Φ 6 Η ΘΦ
更新龄 处 理0 Λ Φ Μ ΟΔ Φ Δ Φ Χ 6 Δ一ϑ Λ Ζ ΔΦ Μ 6 盯一Φ ϑ 6
8∴ Δ 7 9
老墩作 ; 施 肥 / Φ Δ 6ΚΚΚς Φ ≅
+ Κ≅ Δ, 6 Β Η Β 6Φ Ι 对照肠ϑ 6 : 8, Κ
小柞树 # 施 肥 / Φ Δ 6Σ Α, ς Φ ≅
4 Γ Χ ϑ Λ ΔΓ 6 ΒΗ Β 6ΦΙ 对照肠ϑ Δ ΔΓ Κ
保苗场幼树 ; , , 施 肥 / Φ Δ , ,  ς Φ ≅
∋ Χ Δη 6Δ Φ Φ 对照 ϑ 6 ΔΓ Κ
Μ 9树龄 0 Λ Φ Γ Ο 、Φ Φ ≅ ΚΒϑ Λ 甘Φ Φ , Ν9 Λ · Ι 一 ‘7
# :。9
 7 < ;
 7 Υ 
! 7 ; Υ
! 7 Υ 
 7 ; <
 7 ! Υ
! ! 7 !
< Υ 7 #
! 89 !
 ; Υ , #
 ! ! 7 !
# 期 温达志等 :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 ϑ 7 柞蚕林 ∋ 循环与调控 ; < ;
# 结 论
# 7  对不同肥力的蚕场应采用不同的经
营强度 7 首先应了解土壤养分的可供能力 ,
特别是有效 ∋ 的可供量 7
# 7 Υ 根据土壤的肥力和产 叶量确走叔蚕
强度 7 在土壤有 机质达 Υ 7 ! α , 含 ∋ 量 在
! 7 Υ α 的水平上 , 放 蚕食 叶量 宜 控制 在
< ! α 左右 7
# 7 ; 严格控制剪伐周期 7 剪伐期短 , 养分
年损失量大 , 剪伐期过 长 , 叶生物 产量 下
降 7 中等肥力蚕场的剪伐周期以 < 一 ∀ Μ 为
宜 7
# 7 # 对植被稀少 , 土质痔薄的蚕场 , 播种
苦参 、花木兰 、 胡枝子等固 ∋ 植物可明显
提高土壤的供 ∋ 能力 和增强蚕场保持水
土功能 7
# 7 < 对新补植的幼龄柞树 、退化和土质痔
薄的蚕场可适当施用速效 ∋ 肥 , 以促进植
被的恢复 , 增强树势 , 促进蚕场的养分良性
循环 7
致谢 林继惠 、尹忠馥 、 黄 刚等同志参加部分
野外工作 7
参考文献
王昌杰 7  = 7 保护建设 7 利用资源 , 大力发展柞蚕
生产 7 农业资源与区划 ,  Υ8 9 : ∀一 ! 7
文诗韵等 7   7 柞蚕林冠层结构 、林内光照分布与
叶生物量的研究 7 应用生态学报 , Υ 8# 9 : Υ = 一 Υ  7
杨思河等 7  ; 7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工 7 柞蚕林的养
分循环 7 应用生态学报, #8 #9 : ; <; 一 ; <= 7
杨思河等 7  Υ 7 柞蚕场蒙古栋冠层结构与光合生
产力研究 7 蚕业科学 ,  = 8Υ 9 :   ;一 Υ ∀ 7
沈善敏 、杨惠凡 7  = ; 7 乙炔还原技术应用的改进 7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 壤研究所集刊8第 集9 7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Υ ! ;一 Υ !  7
张绪卿 7  = 7 辽宁蚕业资源调查与区划 的研究 7 辽
宁蚕业科技 , 8Υ 9 : < 一 < #
贺传海 7   ! 7 柞树夏季剪梢增产试验 7 蚕业科学 ,
 8Υ 9 :  = 一  Υ! 7
袁晴超等 7   ! 7 柞树修剪方法的研究 7 蚕业科学 7
 8Υ 9 :  # 一  = 7
温达志等 ,    ; , 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
研究 7 生态学杂志 , Υ 8 9 : <一 ! 7
4 Μ ϑ Λ ) ΑΝ Φ Μ ϑ ≅ Ρ Φ ϑ )ΝΑΗ Χ ϑ 7    7 ∃βΜ ϑ Γ 1Η Β6Δ Χ Φ 6Χ Δ Φ
Μ ϑ ≅ ΕΑΓ Θ Δ浏 Χ Φ 6Α∴ Α6Η Γ Ο 6 Χ黝Ν 一 ΟΦ Φ ≅ Αϑ Λ Γ Μ Π ΟΓ Δ Φ Β 6 7Ρ &2 ( ) &. Ω ε+ Ζ % ) ’ =  7 ’  ! 8% , 0 Π Μ Α Μ ϑ ≅ ε 7
Ω ΑΧ ΦΚΚΚ 7 Φ ≅ Β 7 9,  < 一  # 7
4 Μ ϑ Λ ) ΑΝ Φ Φ Δ Μ Κ7   < 7 εΜ ϑ Μ Β Φ Ι Φ ϑ 6 Μ ϑ ≅ Φ5 Γ ΚΓ Λ Α5Μ Κ
沐Δ Β1Φ5 6 Α∴ Φ Β Γ ϑ 6ΝΦ ΓΜ Π ΟΓ Δ Φ Β 6Β Γ Ο Ι Γ Χ ϑ 6 ΜΑ ϑ Γ Χ Β
ϑ Γ Δ6 ΝΦ Μ Β 6 ΦΔϑ ∃ΝΑϑ Μ 7 ι Φ Λ Φ 6 Μ 6 ΑΓ ϑ 段 ΑΦ ϑ Φ Φ Αϑ /Γ Δ Φ Β 6Δ Η
8( 7 ! 7 场] Φ 6 ΜΚ 7 Φ ≅ Β 7 9 , Υ  一 ;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