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6卷 第 6期
2 0 0 8年 6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6 No. 6
Jun. 2 0 0 8
中华中医药
1267
学刊
乌蕨不同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吴晓宁 1,张春椿2
( 1.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目的:比较乌蕨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结果:乌蕨醇提物、水提物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其乙酸乙酯提物、丙酮提物、正丁醇提物。结论: 各提取物均有一定
抑菌作用,乌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乌蕨;体外抑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7717( 2008) 06 -1267 - 02
S tudy on Bacterio static Test of the D ifferent Ex tracts from
Steno lomoa Chusanum ( L) C hing
WU Xiao-ning1, ZHANG Chun-chun2
( 1 ZhejiangM ed icalC ollege, Hangzhou 310053, C hina; 2. Zhe jiang Ch ineseM ed icalUn iveisity, H angzhou 310053, C h ina)
Abstrac:t Ob jective: To study the bac teriostasis in vitro o f differen t extrac ts from ( S teno lom a chu sanum ( L. ) Ching) .
M ethods: U sing the doub ling d ilu tion to te st the m inim a l inh ibitory concentrations(M IC ) o f d iffe rent ex trac ts. Results :
The bacteriostasis effece o f aqueous ex tract and alcoho l ex trac t is bette r than that of acoe t ex trac ,t acetone, ethy .l
C onclusion: The ex tract has obvious bacteriostasis effect respev tive ly.
Keywords: steno lom a chusanum ( L. ) ching; bac te rio sta tic activ ity
收稿日期: 2008 - 01 - 27
基金项目: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立项课题 ( 2004X205)
作者简介:吴晓宁 ( 1974 - ),女,浙江人,讲师,硕士,从事天然药物
的开发与研究。
乌蕨 [ S teno lom a chusanum ( L. ) Ch ing ]为鳞始蕨科植物
乌蕨的全草,又名野鸡尾、金花草、中华金粉蕨, 具有清热、
解毒、利尿、退黄、止血的功效 [1]。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
明,乌蕨具有保肝、抗炎、止血、抗菌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
慢性肾衰、下肢顽固性溃疡具良好效果。其主要有效成分
是黄酮类化合物 [ 2]。经文献查找,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银
杏、大豆、车前草等多种植物中黄酮的提取分离、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研究颇多,但对乌蕨总黄酮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少。
因此笔者选取乌蕨为材料, 用 5种化学试剂对其分别进行
提取,并观察各自的抑菌效果 ,初步筛选其中的抑菌活性部
位,为乌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菌种 实验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 ATCC 25923)、
大肠杆菌 ( 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 ( ATCC27853)、临
床分离株、枯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由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免疫
学教研室提供。以上菌种试验前, 接种基础培养基上经传
代 1次培养后,供试验用。
1. 1. 2 培养基 水解酪蛋白培养基 ( MH培养基 )。
1. 1. 3 药材 乌蕨药材: 2005年 9月采于衢州郊区, 由本
校药学院资源鉴定教研室姚振生教授鉴定为鳞始蕨科植物
乌蕨 [ S teno lom a chusanum ( L. ) Ching ]。实验用其全草,
按传统方法加工干燥后粉碎, 备用。
1. 2 实验方法
1. 2. 1 药材处理 水提物 [ 3]: 称取 10g干燥药材置砂锅
中,加蒸馏水 200m L, 浸泡 4h后, 用文火煮 30m in, 过滤, 离
得上清液, 残渣再加 100mL水煮 20m in, 合并滤液, 加热浓
缩挥干,用灭菌水配制成含生药 2g /mL的溶液, 灭菌备用。
醇提物:称取 10g干燥药材加入 20倍量 75%的乙醇,
80e 水浴锅中回流提取 4h共 2次。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
无醇味,放冷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 加热浓缩
挥干,用灭菌水配制成含生药 2g /mL的溶液, 灭菌备用。
正丁醇提取物 [5] :称取 10g干燥药材, 用正丁醇 90m L
提取 3h,浓缩挥干滤液, 用灭菌水配制成含生药 2g /mL的
溶液,灭菌备用。
丙酮提取物 [6]: 称取 10g干燥药材, 加丙酮冷浸 3次,
合并冷浸液,过滤, 滤液加热浓缩挥干,用灭菌水配制成含
生药 2g /m L的溶液, 灭菌备用。
乙酸乙酯提取物 [8] :称取 10g干燥药材, 用 90mL乙酸
乙酯提取 3h, 浓缩挥干得乙酸乙酯提取物。加热浓缩挥
干,用灭菌水配制成含生药 2g /mL的溶液,灭菌备用。
1. 2. 2 平板打孔法 采用平板打孔法初步观察药材 5种
不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1. 2. 3 最小抑菌浓度试验 ( M IC ) 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
药材 5种不同的提取物的 M IC, 用培养基将药物稀释成含
生药量为 1. 0g /mL, 0. 5g /mL, 0. 25g /mL, 0. 125g /mL,
0. 0625g /mL, 0. 03125 g /mL,加入 0. 1m L各菌液 ( 0. 5麦氏
比浊浓度 ), 37e 培养 18h后接种于 MH平板 37e 培养过
夜,观察结果, 未见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为 M IC。
2 实验结果
2. 1 乌蕨水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M IC为 0. 00785g /m L; 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267
DOI:10.13193/j.archtcm.2008.06.148.wuxn.073
第 26卷 第 6期
2 0 0 8年 6月
中 华 中 医 药 学 刊
CH INESE ARCH IVES OF TRAD IT IONAL CH INESE MED IC INE
Vo.l 26 No. 6
Jun. 2 0 0 8
中华中医药
1268
学刊
变形杆菌有较强作用, M IC为 0. 25g /m L; 对大肠杆菌、枯草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M IC为 0. 5g /mL对
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果见表 1。
表 1 乌蕨水提物抑菌作用结果
供试菌液
乌蕨水提物浓度 ( g /mL)
1. 0 0. 5 0. 25 0. 125 0. 0625 0. 03125 0. 01563 0. 00785
痢疾杆菌 - - -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 - - - -
大肠杆菌 - -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
变形杆菌 - - - + + + + +
枯草杆菌 - - + + + + + +
伤寒杆菌 - + + + + + + + +
铜绿假单胞菌 - - + + + + + +
注: +表示细菌生长, -表示细菌不生长 (被抑制 )。
2. 2 乌蕨醇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M IC为 0. 003925g /mL;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 M IC为 0. 25g /m L;
对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M IC为 0. 5g /
mL; 对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果见表 2。
表 2 乌蕨醇提物抑菌作用结果
供试菌液
乌蕨醇提物浓度 ( g /m L)
1. 0 0. 5 0. 25 0. 125 0. 0625 0. 03125 0. 01563 0. 00785 0. 003925
痢疾杆菌 - - - - +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 - - - +
大肠杆菌 - - - + +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 + + + +
变形杆菌 - - - + + + + + +
枯草杆菌 - - + + + + + + +
伤寒杆菌 - + + + + + + + +
铜绿假单胞菌 - - + + + + + + +
注: +表示细菌生长, -表示细菌不生长 (被抑制 )。
2. 3 乌蕨乙酸乙酯提物对痢疾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
杆菌有较强作用
M IC为 0. 25g /mL;对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有一定抑菌作用, M IC为 0. 5g /mL; 对大肠杆菌、伤寒
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果见表 3。
表 3 乌蕨乙酸乙酯提物抑菌作用结果
供试菌液 乌蕨乙酸乙酯提物浓度 ( g /mL)
1. 0 0. 5 0. 25 0. 125
痢疾杆菌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
大肠杆菌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变形杆菌 - - + +
枯草杆菌 - - - +
伤寒杆菌 - + + +
铜绿假单胞菌 - - + +
注: +表示细胞生长, -表示细胞不生长 (被抑制 )。
2. 4 乌蕨丙酮提取物对痢疾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作
用
M IC为 0. 25g /m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
显。结果见表 4。
表 4 乌蕨丙酮提物抑菌作用结果
供试菌液 乌蕨丙酮提物浓度 ( g /m L)
1. 0 0. 5 0. 25 0. 125
痢疾杆菌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
大肠杆菌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变形杆菌 - + + +
枯草杆菌 + + + +
伤寒杆菌 + + + +
铜绿假单胞菌 - + + +
注: +表示细菌生长, -表示细菌不生长 (被抑制 )。
2. 5 乌蕨正丁醇提物抑菌作用不明显
结果见表 5。
表 5 乌蕨正丁醇提物抑菌作用结果
供试菌液 乌蕨正丁醇提物浓度 ( g /m L)
1. 0 0. 5 0. 25 0. 125
痢疾杆菌 - + + +
表皮葡萄球菌 - + + +
大肠杆菌 +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 +
变形杆菌 - + + +
枯草杆菌 - + + +
伤寒杆菌 - + + +
铜绿假单胞菌 - + + +
注: +表示细菌生长, -表示细菌不生长 (被抑制 )。
3 讨 论
由表 1和表 2可知, 乌蕨醇提物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其
水提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 IC )
均小于水提物,水提液的抑菌作用与文献报道较一致 [3]。
由表 3和表 4、表 5可知, 乌蕨乙酸乙酯提物与乌蕨丙
酮提物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结果, 而乌蕨正丁醇提物抑菌作
用不强。
本实验首次定量测定了乌蕨总黄酮的抑菌作用。实验
结果证实 5种不同提取物对几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用,其中以水提物、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
球菌、痢疾杆菌等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被抑制的多种细
菌中,有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有球菌和杆菌, 故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乌蕨分布广泛,生长适应性强, 并且对表皮
葡萄球菌等细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长效果, 在化妆品、洗涤
剂、牙膏、空气净化剂等医药、日常用品及洗涤行业有巨大
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值得栽培。
参考文献
[ 1 ]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上册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85: 157 -158.
[ 2 ] 蔡建秀,黄晓冬.乌蕨总黄酮及水提液的药理试验 [ J ].福建
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4 ( 1) : 13 -14.
[ 3 ] 蔡建秀,吴文杰,葛清秀. 20种药用蕨类植物提取液抑菌试
验研究 [ J].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4, 33( 1 ) : 22 - 25.
[ 4 ] 武雪芬,白雁.金银花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试验研究
[ J ].中成药, 2001, 23 ( 6) : 448 - 449.
[ 5 ] 程珍,李冠,齐丽杰.麻叶荨麻籽抑菌成分和抑菌特性的研究
[ J ].生物技术, 2005, 15( 5) : 30.
[ 6 ] 陈明,段萍,陈金.乌蕨与黄连、黄芩、穿心莲抗菌活性的比较
[ 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 23( 4) : 523 - 524.
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