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斑木的生药学鉴别



全 文 :华西药学杂志
W C J·P S 2015,30(6)∶691 ~ 693
作者简介:刘基柱(1964—) ,男,副教授,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Email:liujzhgd@ 126. com
石斑木的生药学鉴别
刘基柱,罗景斌,廖 津,刘 基
(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6)
摘要:目的 对石斑木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石斑
木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特征明显,可为石斑木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石斑木;生药学;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 0103(2015)06 - 0691 - 03
DOI:10. 13375 / j. cnki. wcjps. 2015. 06. 021
Pharmacognostical identification on Rhaphiolepis indica
LIU Ji - zhu,LUO Jing - bin,LIAO Jin,LIU Ji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pharmacognosy of Rhaphiolepis indica.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original
plant,morphological,microscopic and TLC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
indica in the original plant,morphological,microscopic and TLC features were visible. This study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quality standard of R. indica.
Key words:Rhaphiolepis indica;Pharmacognosy;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plant;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identification;Quality standard
CLC number:R28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6 - 0103(2015)06 - 0691 - 03
石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 (L.)Lindl. 又称春
花、雷公树、车轮梅等,为蔷薇科石斑木属常绿灌木
或小乔木,以地上部分或根入药,味微苦、涩,性寒,
具有去腐消炎、祛风利湿、活血化淤、收敛止血之效,
用于溃疡红肿、刀伤、跌打损伤和骨髓炎的治
疗[1 - 2]。目前对石斑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
分和抑菌作用方面[3 - 4],对该药的生药学研究未见
报道。现对石斑木药用部位的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
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可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
利用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 1 仪器与试药
ML - 11 生物显微镜(广州市明美科技有限公
司) ;Motic Multi - plexer图像处理系统(麦克奥迪实
业有限公司)。薄层层析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有
限公司) ;8 批药材分别采自广州大学城、广州龙洞、
肇庆、梅州、蕉岭、福建武平、福建岩前、江西赣州等
地,经鉴定为石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 的全株;其
余试剂为分析纯。
1. 2 方法与结果
1. 2. 1 原植物的鉴别 石斑木为灌木,稀小乔木;
幼枝初被褐色茸毛,后逐渐脱落,小枝黑褐色。叶片
集生于枝顶,革质,卵形、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
披针形,长 2 ~ 8 cm,宽 1 ~ 4 cm,先端圆钝,急尖或
短渐尖,基部渐狭连于叶柄,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
光亮,平滑无毛,侧脉 5 ~ 7 对,网脉不明显或于下面
稍凸起;下面色淡,无毛或被稀疏绒毛;叶柄近无毛。
顶生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长 4 ~ 6 cm;总花梗和花
梗被锈色茸毛;苞片及小苞片狭披针形,近无毛;花
白色或淡红色,直径 1 ~ 1. 3 cm;萼管筒状,无毛或
被茸毛;萼片 5,三角披针形至线形,先端急尖,两面
被疏绒毛或无毛;花瓣 5,倒卵形或披针形,先端圆
钝,基部具柔毛;雄蕊 15,与花瓣等长或稍长;花柱
2 ~ 3,基部合生,近无毛。果实球形,紫黑色,果柄短
粗(图 1A)。
1. 2. 2 性状的鉴别 石斑木的茎为圆柱形,体轻、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强纤维性,表面灰棕色或
灰褐色,外皮粗糙,具突起的托叶环痕及浅纵皱纹。
气微淡,味微苦、涩。叶稍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开后
呈卵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2 ~ 8 cm,宽 1 ~ 4
cm,先端圆钝,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连于叶柄,
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光亮,平滑无毛,侧脉 5 ~ 7
对,于下面稍凸起;下面色淡,无毛或被稀疏绒毛;叶
柄长 5 ~ 18 mm,近无毛。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涩(图 1B)。
A B
图 1 石斑木的原植物(A)和药材(B)图
Figure 1 Diagrams of original plant(A)and medicinal plant(B)of
R. indica
1. 2. 3 根、茎、叶横切面的显微鉴别 石斑木根的
横切面类圆形。木栓层由 4 ~ 6 列细胞组成,红棕
色,类长方形或类方形,排列整齐紧密,切向延长。
皮层狭窄,由不规则形薄壁细胞组成,大小不一;皮
层可见石细胞单个或 2 ~ 3 个聚集成群散在,类方
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皮层薄壁细胞可见草酸钙方
晶及草酸钙簇晶。韧皮部狭窄,细胞较小,排列紧
密;韧皮射线细胞 1 ~ 2 列,径向延长。形成层明显,
2 ~ 3 列细胞排列成环,扁平。木质部宽广,由纤维、
导管及木薄壁细胞组成,纤维强木化,导管单个或
2 ~ 4 相聚散在,木化;木射线细胞 1 ~ 2 列,径向延
长,稍弯曲(图 2A)。石斑木茎的横切面类圆形。
木栓层由 3 ~ 5 列细胞组成,类长方形或类方形,排
列整齐紧密,切向延长,最外层为残留落皮层。皮层
宽广,由类长方形或类方形薄壁细胞组成,大小不
一;皮层外侧可见石细胞单个或 2 ~ 3 个聚集成群散
在,类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皮层薄壁细胞多见
草酸钙方晶及草酸钙簇晶。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
紧密,外侧多个中柱鞘纤维束散在,环状排列,纤维
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韧皮射
线细胞 1 列,径向延长。形成层明显,2 ~ 3 列细胞
排列成环,扁平。木质部发达,由纤维、导管及木薄
壁细胞组成,纤维木化,导管单个或2 ~ 4 相聚散在,
微木化;木射线密集,细胞 1 列,稍弯曲。髓部宽广,
由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含淀粉粒,偶见草酸钙方晶
和草酸钙簇晶(图 2B)。石斑木叶的上下表皮均由
1 列细胞组成,排列整齐紧密,切向延长,类长方形
或类方形,近叶脉处细胞较小,外被极厚角质层,厚
7. 9 ~ 13. 2 μm。叶肉组织为异面型。栅栏组织由
3 ~ 6 列长圆柱形细胞组成,不通过主脉上方;海绵
组织数列,类圆形,排列疏松,间隙较大。中脉于下
方突出。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射线明显,细胞
1 列,导管单个或 2 ~ 4 相聚散在,微木化;形成层明
显。维管束上下方可见纤维束,纤维束周围细胞含
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薄壁细胞多见草酸钙方
晶及草酸钙簇晶(图 2C)。
木栓层
皮层
草酸钙簇晶
石细胞
草酸钙方晶
韧皮部
韧皮射线
形成层
木质部
木射线
导管 形成层
木栓层
石细胞
草酸钙方晶
草酸钙簇晶
皮层
中柱鞘纤维
韧皮部
韧皮射线
木质部
木射线
髓部
草酸钙簇晶
角质层
上表皮
草酸钙方晶
栅栏组织
纤维束
射线
导管
海绵组织
气孔
下表皮
形成层
韧皮部
A B C
图 2 石斑木根(A)、茎(B)、叶(C)横切面的显微图(×100)
Figure 2 Transverse section diagrams of the root(A),stem(B)and leaves(C)of R. indica(×100)
1. 2. 4 叶表皮的显微鉴别 石斑木叶的上表皮细
胞呈不规则形,垂周壁略呈波浪状,平周壁具细密脑
纹状角质层纹理,无毛茸及气孔。下表皮细胞呈不
规则形,垂周壁略呈波浪状,平周壁具细密脑纹状角
质层纹理,气孔较多,为不定式,5 ~ 6 个副卫细胞。
气孔指数为 10. 5% ~11. 9%(图 3)。
1. 2. 5 粉末的特征 石斑木的粉末呈鲜绿色。花
粉粒无色或淡黄色,呈球形、近球形或圆三角形,直
径约 30 μm,萌发孔 3 个,外壁表面密布不规则细颗
粒网纹。花冠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类方
A B
图 3 石斑木叶上表皮(A)、下表皮(B)的显微图(×100)
Figure 3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upper (A) and under (B)
epidermis of the R. indica leaves(×100)
296 华 西 药 学 杂 志 第 30 卷
形,垂周壁壁薄,平直,表面具细密角质层纹理;侧面
观外平周壁隆起,隆起部分具细密角质层纹理。石
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类长方形,直径约 34 μm,宽
23 ~ 40 μm,长至 82 μm,壁厚 7. 5 ~ 18. 5 μm,纹孔
及孔沟明显。纤维及晶鞘纤维多见,成束或单个离
散,纤维细长,稍弯曲,胞腔狭小,直径约为 13 μm,
壁厚约 5 μm;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
成晶鞘纤维,含晶细胞较大,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
厚壁细胞偶见,微木化,孔纹明显。草酸钙方晶众
多,棱形、类方形或多面体形,直径 8 ~ 21 μm,长至
35 μm。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明显,大小不一,直
径 10 ~ 29 μm。非腺毛单细胞,基部膨大,弯曲。木
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稍
厚,略弯曲。导管为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约 23 μm。淀粉粒多见,单粒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
4 ~ 8 μm,脐点点状,层纹不明显;偶见复粒,由 2 ~ 4
分粒组成(图 4)。
图 4 石斑木粉末的显微图(×100)
Figure 4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the powder of R. indica(×100)
1. 2. 6 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 10 g,加入石油醚
(60 ~ 90 ℃)50 mL,约 30 ℃超声 2 h,过滤,水浴上
蒸干滤液,加乙醇 1 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
VIB)试验,取供试品溶液,用微量点样器点于硅胶
G板上,以氯仿 -甲醇 -水(7∶5∶3)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于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结果有 9
个斑点:Rf1 = 0. 15(蓝色)、Rf2 = 0. 27(浅蓝色)、
Rf3 = 0. 42(浅红色)、Rf4 = 0. 48(淡红色)、Rf5 =
0. 55(红色)、Rf6 = 0. 63(黄绿色)、Rf7 = 0. 79(蓝
色)、Rf8 = 0. 85(蓝色)、Rf9 = 0. 99(淡红色) (图
5A) ;同上法操作,以石油醚 -环己烷 -乙酸乙酯 -
甲酸(4∶5∶5∶0. 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于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结果有 4 个斑点:Rf1 =
0. 16(淡红色)、Rf2 = 0. 23(红色)、Rf3 = 0. 36(浅蓝
色)、Rf4 = 0. 49(淡红色) (图 5B)。
A B
图 5 石斑木药材在不同展开剂中的薄层图
A.氯仿 -甲醇 -水(7∶5∶3) ;B.石油醚 -环己烷
Figure 5 TLC chromatograms of R. indica in different developer
2 讨论
石斑木茎的显微特征明显,根的横切面中皮层
可见石细胞单个或 2 ~ 3 个聚集成群散在,薄壁细胞
可见草酸钙方晶及簇晶。茎横切面中皮层宽广,外
侧可见石细胞,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方晶和簇晶,
韧皮部外侧可见数个纤维束间断排列成环,纤维束
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叶横
切面中上下表皮均被极厚角质层,主脉维管束上下
方可见纤维束,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
晶鞘纤维,薄壁细胞可见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粉末
中花粉粒萌发孔 3 个,外壁表面密布不规则细颗粒
网纹;花冠表皮细胞表面具细密角质层纹理,侧面观
外平周壁隆起;石细胞纹孔及孔沟明显;晶鞘纤维、
草酸钙簇晶和方晶、非腺毛、木栓细胞多见,偶见厚
壁细胞。薄层色谱具有明显的荧光斑点,分离效果
好。以上特征可作为石斑木的鉴定依据,可为该药
材的质量评价及开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 第 4
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210 - 211.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植物志[M]. 第 4 卷. 广
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167,188.
[3] 赵国平,戴慎,陈仁寿.中药大辞典·附编[M].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9,4(9) :3673.
[4] 包秀芝,左清凡.石斑木制剂及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 湛
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9(2) :81 - 92.
收稿日期:2014 - 05 - 30
396第 6 期 刘基柱,等。石斑木的生药学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