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 ubei Colleg e of TCM
2006 年 9 月第 8 卷第 3 期
Septembe r.2006 , Vo l.8 , No.3
中药奇蒿与白苞蒿的生药学比较研究
汪建平1 ,蔡炜坚2 ,张桢漪2 ,付 琼2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生药系 , 湖北 武汉 43003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 2004 届毕业实习生 ,湖北 武汉 430030)
作者简介:汪建平(1973-),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品质研究。
摘要:目的 对奇蒿与白苞蒿进行系统的生药学考察 ,鉴别奇蒿及具伪品白苞蒿。方法 应用来源 、性状 、显微 、理化的
经典方法。结果 本方法可简便快捷准确的鉴别二者。结论 该方法简便 , 科学 ,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科学保障。
关键词:奇蒿;白苞蒿;生药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2006)03-0032-01
中药刘寄奴 , 为临床常用中药 , 具有破血 、下胀 、敛疮 、消肿
功效。其主流品种有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 re), 习称南刘寄奴 , 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Benth),习称北刘寄奴;这两种的鉴别已有报道[ 1] 。 近年
来 ,市场上出现的另一混伪品菊科植物白苞蒿(Ar temisia
lactiflo ra Wall.exDC.)的鉴别未见报道 , 为了合理安全用药 , 我
们对中药奇蒿与白苞蒿进行生药学方面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
奇蒿系笔者采自浙江杭州地区 , 白苞蒿采自广西百色市郊 ,
两者均经本系张长弓教授鉴定确认。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 3]
2.1 奇蒿与白苞蒿的原植物比较
奇蒿 白苞蒿
茎 直径 2~ 4mm ,表面有纵条纹。 直径 5~ 10mm ,
叶
长 7 ~ 11cm , 宽 3 ~ 4cm , 不分
裂 ,上面被微糙毛 , 基部渐狭成
短柄。
长 7 ~ 18cm , 宽 5 ~ 12 cm ,
一次或二次羽状深裂 , 上部
无毛 ,基部有假托叶。
花 总状花序。总苞片近钟形 , 白色。
复总状花序;总苞片卵形 ,
白色或黄白色
2.2 奇蒿与白苞蒿性状特征比较
奇蒿 白苞蒿
茎
茎圆柱形 , 长短不等 , 直径 2 ~
4mm ,有纵条纹。折断面中央有
疏松的髓。
茎有棱 , 灰棕色 , 直径 5 ~
10mm。
叶 叶呈短圆状或卵状披针形 ,不分裂 ,均密被白毛。
叶羽状深裂 , 裂片 3~ 5, 上
面无毛 ,下面沿脉有微毛。
花 枝梢生黄色小花 ,密集成穗状花序。
茎梢头状花序集成圆锥状花
序 ,花细小 ,白色或浅黄色
气味 气微芳香 ,味淡。 气微弱 ,味淡。
2.3 显微特征比较
2.3.1 奇蒿与白苞蒿的横切面特征比较
奇蒿 白苞蒿
茎
表皮上有由 2~ 8个细胞组成的
非腺毛;茎的横切面环列入大小
不等的维管束。
表皮下为 2 ~ 4 层厚角细
胞;茎的横切面 20 余个维
管束环状排列。
叶
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
弯曲;非腺毛较少 ,由 2~ 6个细
胞组成;气孔较少 , 长 11 ~
13μm , 直径 7 ~ 9μm ,不定式和
不等式。棚栏细胞一列 、海绵细
胞 3~ 5层均含草酸钙簇晶。
上表皮为一列 ,表面观垂周
壁较平直;非腺毛由 3 ~ 4
(6)个细胞组成;气孔为不
等式 , 长 26 ~ 42μm , 直径
16~ 37μm。
2.3.2 奇蒿与白苞蒿粉末特征比较
奇蒿(粉末黄绿色) 白苞蒿(粉末灰黄色)
1.T 字形毛众多 ,腺毛较多。 1.T 字形毛众多 , 多折断 , 具腺毛
2.花粉粒呈类球形 , 直径 18 ~
20μm ,表面有细小颗粒状雕纹。
2.花粉粒类球形或椭圆形 ,直径
13~ 20μm ,壁较厚 , 表面布满小
尖刺。
3.导管为具缘纹 , 网纹及螺纹;具
缘纹孔较密 ,呈六角形或椭圆形。
3.导管多为网纹导管 ,少数为环
纹及螺纹 ,直径 18~ 122μm。
4.非腺毛约至 20 个细胞 , 上部几
个细胞短小。
4.非腺毛 3~ 5个细胞组成 ,有
时柄部细胞双列
5.纤维直径 9 ~ 18μm , 壁厚 2 ~
5μm ,具人字形纹孔。
5.柱 鞘纤 维 直 径 10.8 ~
28.8μm ,壁厚 2.2 ~ 4.3μm , 纹
孔较小 ,多成束存在。木纤维两
端钝圆 ,纹孔较多 ,呈斜缝状。
2.4 理化鉴别[ 6~ 7]
称取奇蒿 、白苞蒿粉末各三份 ,每份 1g , 置锥形瓶中 , 分别加
(1)乙酸乙酯 、(2)石油醚(60 ~ 90℃)、(3)甲醇各 20ml ,超声处理
15min ,滤过 , 滤液水浴浓缩至约 2ml , 点样 5μl不同一硅胶 G 板
上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2:8)为展开剂展开 , 取出 , 晾干 , 于紫
外光灯(365nm)下观察。
3 讨论
我们认为菊科的奇蒿 Artemsia anomla S.M oo re 应为传统
正品。
本文报道了奇蒿与白苞蒿的鉴别 ,方法简便 , 为临床安全应
用该药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 1] 张惠燕.阴行草属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J]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
1991 , 14(4):43-47.
[ 2] 杨红武.细梗胡枝子的生药鉴别[ 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 2004 ,
6(3):27-28.
[ 3] 潘幼香,徐惠芳.中药性状鉴定及其方法[ J] .湖北中医杂志 , 2005 ,
27(5):50-51.
(收稿日期:2005-12-12 编辑:郑晓屏)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