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华槲蕨孢子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全 文 :!#
!$年第 %期 青海科技研究与开发
品科学! &’’(! &’ )#$ *)#*’+
%%$& 王玉芝+ 纤维素酶的生产和应用%,&+湖北化工!&’’)!-’$
$.#$)+
%%.& 乞永立! 耿月霞! 任章启+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 %,&+河
北化工! -/00! 1’$ -$#-.+
%%)& 王志民! 陈祥贵+香菇营养成分的酶法提取及利用 %,&+四
川工业学院学报! 1’’(! 1) 234 56.#6’7
%%(& 李世敏! 刘东7金针菇多糖提取新工艺的优化 %,&7食品与
发酵工业! -00-! -( 8109 56$#6(7
%%’& 余蜀宜! 王传槐7纤维素酶降解大豆细胞壁生产豆腐的研
究 %,&7食品科学! -//-! -% 269 5)’#(-7
%6/& 段作营! 毛忠贵! 等7玉米胚芽综合利用的加工工艺研究
%,&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 2%9 566#6)7
%61& 刘翔! 何国庆7纤维素酶及相关酶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
用 %,&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 .’$ .1#.%7
华槲蕨 :;<=>;?> ?=?@> :?A3B’ 隶属于蕨类植物
槲蕨科! 别名骨碎补( 毛姜!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
云贵高原) 我省集中分布于东部农业区( 黄南( 玉树
和海北等州! 生长在海拔 -6//#6///C 的林缘( 岩缝
和灌丛中* 根状茎入药! 补肾接骨! 行血止痛! 主治
骨折损伤! 风湿疼痛! 肾虚久泻等* 在自然条件下!
华槲蕨一般以根茎和孢子繁殖! 由于我省气温低+ 降
水少! 绝大多数地区不能满足孢子萌发和受精对温度
和水分的需求! 使自然条件下的孢子繁殖几乎成为不
可能, 研究证明! 根茎繁殖速度也十分缓慢* 这些都
严重影响了我省华槲蕨生产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
用* 孢子的人工繁殖! 其速度是根茎繁殖的若干倍*
本文从青海高原华槲蕨生产的实际出发! 系统地研究
了华槲蕨孢子的形成状况( 采集时间和孢子人工繁殖
的方法! 为华槲蕨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依据*
! 材料和方法
选择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 大通县老爷山( 互助
县东和及湟中县李家山作为定点观察采集点! 从 -//%
年 $ 月 1 日#’ 月 %/ 日进行定时观察! 记录孢子囊群
在叶的羽片边缘形成及成熟情况! 并采集着生了孢子
囊群的叶制作成腊叶标本* 抖下各点不同时期的孢
子! 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 颜色! 确定孢子的
成熟期和最佳采集期* 将各点最佳采集期的孢子制成
不同浓度的悬浊液! 计算各浓度悬浊液每毫升中的孢
子数! 接种于人工培养基上! 接种量为 1CD! 设三次
重复! 在 -/$%-&( 每日 -// 3E 光照度 1-F 条件下培
养* 光照度是用在温箱中放置小日光灯的方法来满足
的* 待孢子萌发形成幼小的原叶体时! 用实体显微镜
直接观察培养基上孢子的萌发及其幼孢子体的发育情
况! 并统计其萌发率* 当幼孢子体生长到 $’) 片幼叶
时! 移栽至室内花盆的腐殖质土上! 在 *0&室温下培
养! 并计算移栽后的成活率* 与此同时! 将不同浓度
的孢子播种于腐殖质土花盆中!设三次重复!同上条件
进行培养! 计算出腐殖质土上的孢子萌发率和幼孢子
体移栽后的成活率* 人工培养基的配方为$G>8HI%4* 1J(
KG3 07-$J(LJI6 07-$J(KM-NI6 /7-$J(OAI6 /71J( 蒸馏
水 1//CD(琼脂 1/J!PMQ.*
试验结果
#! 孢子的形成情况和最佳采集期
6 个观察点的华槲蕨孢子体幼叶上形成孢子囊群
在小区上的特征是$ 林缘及林中阳光充足地带的孢子
体能形成孢子囊! 林中蔽荫地带的孢子体则不能产
生* 孢子囊群 )月初开始分化! )月中旬大量分化! )
月下旬呈浅绿色! ( 月上旬呈浅黄色! ( 月中下旬从
浅黄色向棕红色过渡! ’ 月上旬孢子囊群开始脱落*
显微观察可知! 孢子最佳收集期为 ( 月 1$ 日R’ 月 $
日* 此时收集的孢子萌发率最高*
# 培养基上孢子的萌发率
华槲蕨孢子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吴学明! 苏 旭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 西宁 (1///(’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青海高原干旱高寒条件下华槲蕨孢子的形成状况及最佳采集期! 对华槲蕨孢子的人工繁殖进
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华槲蕨, 孢子, 人工繁殖, 青海省
%.
青海科技 !!年第 期
#$%
研究与开发
& 个观察点采集的成熟孢子在培养基上的萌发情 况 !见表 ’#
表 ! 培养基上各点孢子的萌发情况
孢子来源 浓度编号 ’ ( & ! )
接种浓度 *孢子数+,-. /01111 /0111 /011 /01 /0 /20
形成配子体数 *个. /! /) / / 1 1
萌发率 323#/14! 52&#/14& !25#/14& !25#/14 1 1
接种浓度 *孢子数+,-. (11111 (1111 (111 (11 (1 (
形成配子体数 *个. // 0 1 1 1 1
萌发率 !2!#/14! 2!#/14& 1 1 1 1
接种浓度 *孢子数+,-. /(!111 /(!11 /(!1 /(! /(2! /2(!
形成配子体数 *个. )& (1 ! 1 1
萌发率 !2/#/14& /2)#/14 &21#/14 (2&#/14( 1 1
接种浓度 *孢子数+,-. /11111 /1111 /111 /11 /1 /
形成配子体数 *个. /(1 / ( / / 1
萌发率 /2(#/14 /2#/14 (21#/14 /21#/14( /21#/14/ 1
互助县
南门峡
大通县
老爷山
互助县
东和
湟中县
李家山
表 / 显示$ 用培养基人工繁殖华槲蕨的最佳接种
浓度编号为 ( 号$ 即每毫升孢子悬浊液中的孢子数为
/1111$(1111 个% / 号浓度太高% & && !& ) 号浓度
过低# 由表还可以计算出$ 互助县南门峡孢子的平均
萌发率为 /2#/14$ 大通县老爷山为 )23#/14!$ 互助县
东和为 !21#/14$ 湟中县李家山为 /25#/14(# & 个点的
孢子平均萌发率为 )2#/14$ 孢子的萌发率很低#
#$ 培养基上孢子体移栽后的成活率
& 个点各浓度孢子形成的孢子体移栽后的平均成
活率为 !(6 !见表 ($ 可见幼孢子体移栽后的成活率
较高#
表 培养基各点孢子体移栽后成活率
观察点 互助县南门峡 大通县老爷山 互助县东和 湟中县李家山
移栽幼孢子体数 *株. (1 5( /0
移栽后成活数 *株. /3 / )1 !!
成活率 !6 !! )! )! &1
平均成活率 !6 !(
#% 腐殖质土上各点孢子的萌发及幼孢子体移栽后的
成活情况
孢子萌发及孢子体生长的时间均比培养基上晚
(1$17% 孢子萌发率平均为 !25#/14&$ 比培养基上的
大约少一个数量级% 幼孢子体移栽后的平均成活率为
5!﹪$ 比培养基上高得多#
$ 讨论
$#! 孢子萌发及原叶体生长对营养物质和光的需求
孢子是单细胞的$ 从孢子萌发到形成 /1 个细胞
的原丝体的过程$ 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孢子本身和培
养基# 这段过程中形成的每个细胞都不含叶绿素$ 不
能合成有机物$ 其营养方式是异养# 从 /1 个细胞的
原丝体发育到心形的原叶体的过程$ 所需的矿质营养
来自培养基$ 有机营养物质则来自原叶体本身光合作
用# 前一阶段的生长不需要光照$ 后一阶段的生长必
需光照度为 (11 89& 每日 /(: 的光照# 培养基中营养
物质的种类和比例& 光强度和光照时间都直接影响着
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的生长 !关于矿质营养和光照对原
叶体生长的影响$ 此文不作探讨#
$# 青海高原华槲蕨孢子萌发率低的原因
青海高原华槲蕨孢子在人工培养基上萌发率低的
原因$ 作者认为主要是由孢子发育不健全引起的# 青
海高原气温低& 环境干燥$ 不能满足孢子囊形成减数
分裂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使相当比例的孢子在发育
过程中败育# 蕨类植物受精过程是在有水的条件下完
成的$ 这一生活习性决定了华槲蕨孢子体在形成孢子
时对水分条件的严格需求# 青海东部农业区 0& 3 月
份干旱& 半干旱的自然条件下对华槲蕨孢子的形成是
不利的# 对孢子的显微检查证明$ 成熟不完全的 ’败
育孢子( 的比例很大# 加之在进行孢子萌发试验过程
0
!#
!$年第 %期 青海科技研究与开发
中没有对成熟孢子进行筛选! 这就导致了被接种孢子
中成熟不完全的 败育孢子# 比例的增加$
腐殖质土上孢子的人工繁殖与培养基上的繁殖相
比萌发率更低!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华槲蕨孢子很小!
播种后有部分孢子顺土壤中的毛细管下移而失去萌发
条件$ 其次! 是由于每次喷水时也有部分孢子顺水流
向土壤深处$ 而培养基表面接种就可避免以上情况的
发生$ 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 我们曾采取压实整
平土壤表面后播种和从下渗水的方法来满足孢子萌发
对水分的需求等措施! 但萌发率提高不显著$ 尽管青
海华槲蕨孢子的萌发很低! 但由于华槲蕨产生的孢子
数量极大! 人工孢子繁殖! 尤其是在培养基上的人工
孢子繁殖仍是提高华槲蕨繁殖速度的可行途径$
!! 人工孢子繁殖的接种量
培养基上的最适接种浓度为每毫升悬浊液中孢子
数 &’’’’()’’’’ 个$ 在这个浓度范围内! 每个培养皿
中可以得到 *#&) 株幼孢子体$ 接种量过大! 会导致
幼孢子体密度过大! 幼苗瘦弱! 影响幼苗的生长! 降
低移栽后的成活率$ 反之! 接种量过小! 每个培养皿
中得到的幼孢子体过少! 失去了孢子人工繁殖的意
义$ 若是用腐殖质土来繁殖! 由于孢子在腐殖质土上
的萌发率比培养基上少一个数量级! 其播种量应大于
培养基上的接种量! 每毫升悬浊液中孢子的数量最好
控制在 &’’’’’#)’’’’’个之间$
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经济植物志 &,’+西
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植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潘瑞炽 ! 等 +植物生理学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0’ 郑国锠+细胞生物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吴学明! 陈颂仪+蕨菜孢子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1’+青海师
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0! (&)% %%#%2+
食用油脂在光* 热* 重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
下! 不饱和脂肪酸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产生一系列
低级的醛* 酮和羧酸! 不但降低油脂及其制品的感官
质量和营养价值! 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引起食物中
毒$ 为此! 食品的氧化和抗氧化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其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中添加抗氧化剂的
方法以简便易行* 成本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油脂抗氧化剂分为天然及人工两大类$ 随着安全
性问题的提出! 对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 研究越来越
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重视! 研究焦点多集中在有悠久的
食用历史且已被证明安全* 可靠* 无明显毒副作用的
中草药及香辛料上3&-)4!从中筛选高效*低毒*经济实用的
天然抗氧化剂$
大黄 56789: ;<=:<>9: ?@ 为蓼科植物! 藏名君
木杂! 生长于海拔 &*’’#0%’’: 的山坡林缘* 灌丛中
及半阴石堆中$ 挖取地下部分! 洗净! 除去黑色外
皮! 切片晒干$ 大黄有导泻* 利胆保肝* 抗溃疡* 抗
肿瘤* 抗炎* 止血* 降血脂等作用3%4$
本文以大黄为对象! 研究了其乙醇提取物对部分
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 材料与仪器
大黄% )’’0 年 / 月采集于青海省果洛州! 经中科
院高原生物研究所孙洪发研究员鉴定$
油脂% 市售菜籽油* 花生油* 大豆油* 酥油* 猪
油 5购猪板油自制A$
试剂% 硫代硫酸钠 5B<))C%A* 淀粉* 氯仿* 冰醋
酸* 无水乙醇* 碘化钾! 均为 D6级$
仪器% EEF0 数显恒温水浴锅* 6GF$)/$D 旋转
大黄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研究
卢永昌 $! 李吉生 %! 王永年 $
5&+青海民族学院化学系! 青海 西宁 /&’’’*+ )+青海地矿中心实验室! 青海 西宁 /&’’’/A
摘 要% 采用测定 HCI 值的方法! 以 IJ 作对照! 用大黄乙醇提取物对 $ 种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
发现对 $ 种油脂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大黄+ 抗氧化剂+ 油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