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大戟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全 文 :且还可提取食用天然棕色素及高甜度低热能的天然甜味剂 , 应用于食品及 医药工业 , 因此 ,值
得大 力开发利用 。
参 考 文 献
【l 〕《全 国中草药汇编 》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 下册 , 第一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8 7 , 25 6 .
2[ 〕江苏新医学院编 : 《 中药大辞典 》 ,上册 . 上海人 民出版 社 , 1 9 7 7 , 9 4 2 .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 : 《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 ) , 第一册 , 科学出版社 , 19 72 , 43 4 。
【4〕启代富 、 周双蛟 : “ 从多德柯 叶提取 食用 棕色家 ” . 值物杂志 , 1 9 8 9 ( 5 ) , 20 .
【s] 汪东风 : “ 饮料植物开发利用 简况 ” . 皖 南农学院 《 农业 教学 与科研 》 , 1 9 86 ( 1 ) , 6 1 .
【6」杨大坚等 : “ 甜茶化学成分研究 , I , 甜味成分研究 ” . 全 国植物与植物化学分类学 术会议论 文集 。 中国植物学会 , 19 90 ,
13 9

[ 7 ] T
a
k
a 、
I
、 1 T
. e t a l
:
A 只行。 . B i o l . C h e m . 1 9 8 2 , 4 6 ( 7 ) , 1 9 3 3 。
红大戟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何茂金 胡廷松 黄健君
(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广 西分所 南宁 5 3 0 0 2 3)
卫 锡 锦
( 广西药物研究所 南宁 5 3 0 0 2 2 )
摘要 本文对红大戟的资源 分布和生态环境进行 了调查 , 对生物学特性进 行了观察 ,为红大戟的资源保护和 引种栽培
提供 了科学依据 。
红大戟 K n o x i a v a l e r i a n o id e s T h o r e l e t P i t a r d 为茜草科多年生宿根草本 , 别名红芽大戟 、 南
大戟 。 块根入药 ,有泻水逐饮 、攻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 主治胸腹积水 、 二便不利 ,痈肿疮毒 、 凛病
痰核等症 ,是中成药紫金锭的主药 . 近年来红大戟野生资源逐步减少 ,供求矛盾 日益突出 , 例如
广西产地年收购量 已由 60 一 70 年代的 1 0 0 0 o k g 下降到现在的不足 1。。k g , 因此 ,人工栽培势
在必行 。 为将红大戟由野生变为家种 , 我们首先对其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
究 ,现报道如下 。
一 、 资源分布及生态环境
红大戟主产于广西 ;广东 、 云南 、 福建 、 贵州及海南等省亦有少量分布 。 广西主要分布于北
纬 21 . 8一 2 4 . 2 、 东经 10 5 一 1 09 范围内的琶宁 、 上思 、 宁明 、 崇左 、 大新 、 扶绥 、 田东 、 田林 、 西林 、
乐业和百色等 10 几个县 市 , 其 中产量最多的为岂宁 、 上思 、宁明和崇左等县 。 产地年 降雨量
1 2 3 5
.
9一 2 0 9 4 . 4 m m ; 年均气温 21 . 3一 2 2 . 5 ℃ ,其 中 1 月份平均气温 12 . 7 一 13 . 6℃ , 7 月份平
均气温 28 . 5一 28 . 9℃ , 年极端最低温 一 2 . 1℃ ,极端最高温 42 . 2℃ ;年总 日照时数为 1 5 90 . 5一
1 8 6 9
.
1小时 。
一 1 2 一
红大戟主要生长在海拨 5 0一 5 6 0m 的低山荒坡 、 丘陵的草丛及低矮灌木丛中 ,在林下及较
大的灌木丛下无分布 。 零星成片生长 , 每片 3一 40 株 。 伴生植物多为一年生草本及多年生落叶
草 本和小灌木 , 其高度通常不超过 12 0 e m , 主要有 白茅 I m p e r a t a e y li n d r i e a v a r . m a j o r 、 鸡谷草
C h r y so p o g o n a e i e u la t s u
、 狗尾草 eS t a r ia v ir id is 、 三点金草 eD s m记 i、 ,m t r i f lo r u m 、 金锦香 O s be e k ia
e h in e n s is
、 芒其 D ie r a n o p t e r i s d ie h o t o m a 、 铁芒其 D ie r a n o p t e r i s l i n e a r is 、 岗松 B a e e k e a f r u t e s e e n s 、
桃金娘 R h do o m y r t u s t o m e n t o s a 、 肖野牡丹 M e la s t o m a n o r m a le 等 。
分布地土壤微酸性 , P H 值 5 . 8一 7 . 0 , 含水量 1 4 . 5一 20 . 6% ,土质以红壤 、 黄红壤土为主 ,
其次为砂质壤土 。
二 、 生物学特性
1
、物候期 : 野生红大戟 9一 n 月种子成熟散落 ,来年 4 月中下旬至 5 月初萌发生长 , 人工
种植 3 月中下旬播种 , 4 月上中旬出苗 , 休眠块根一般在 3 月中下旬至 4 月初萌芽出土 。 5一 7
月为植株生长期 ,其中 6 月生长较为迅速 。 一年生花期 7一 9 月 ,果期 8一 10 月 , 两年生以上植
株花期 5一 8 月 , 果期 7一 9 月 。 地上植株 10 一 n 月枯萎 ,根部进入休眠状态 。 整个生长期为 8
一 9 个月 。
2
、 块根生长特性 : 红大戟主要向下生长 , 入土较深 , 可达 25 一 3 c5 m 。 当植株长出 4一 6 对真
叶时 , 主根开始膨大形成圆锥状或纺纯状肉质块根 ,下部非膨大肉质部分继续 向下生长 。 随着
地上植株的生长 ,块根迅速增大 ,其中以 7一 8 月生长增重较快 , 同时在茎基部表土层的根茎及
块根上长出许多须根和 1一 3 条侧根 ; 进入花果期后 , 块根生长减缓 ; 10 月中下旬至 1 月又开
始有一个较快的生长过程 , 此时侧根又 开始膨大形成较小的肉质侧根 。 一年生植株块根重 2一
1 5 9

休眠块根在春季萌芽时 ,因营养供地上部分生长 ,根重增加较慢或有所减轻 , 但进入 6 月
份后根重又逐渐增加 。 第一 、第二年主要是主根的生长和增重 ,第三年侧根生长较快 。 三 、 四年
后主根生长基本停滞 ,并开始萎缩腐烂 。 二 、 三年生根重 10 一 50 9 。
3
、开 花结果 习性 : 红大戟为聚伞花序 , 5 一 7 月以茎端 和分 枝端 抽出 , 每 株有花序 2 一 15
个 , 每个花序有小花 40 一 20 0 朵 ,从花序抽出至开花约需 15 夭 。 小花在早晨 6 一 7 时开放 , 晚上
23 一 2 4 时调落 ,朵花期 16 一 18 小时 , 序花期 35 一 52 天 ,株花期 5 一 63 天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整个花期长达 95 夭 。 小花开放时因花丝长短不同其雄蕊有两种形态 , 一种是花丝较长 ,花药露
出花冠之外 ; 另一种花丝较短 , 花药位于花冠之内 , 但这两种花所结的果实 , 其种子经初步试验
发芽率无多大差别 `
子 房在开花受精后约 7 夭开始膨大 , 30 天后果实成熟 。 每果有种子 2一 3 枚 ,多为 2枚 。
4
、 种子特性 : 红大戟种子细小 ,长 1 . 67 m m , 直径 0 . 87 m m , 千粒重 0 . 4 3 9 。 自然散落地上的
种子发芽出苗率很低 ,通常不到 1% ,繁殖十分缓慢 。 据初步试验观察 ,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与种
子发育状况和成熟度有关 。 充分发育成熟的种子发芽率可达 20 一 50 % , 而发育不完全和未充
分成熟的种子其发芽率不到 5 % 。
三 、讨论
1
、 红大戟为我国传统中药材 , 由于产地人口 增长 ,耕地减少 , 适宜红大戟生长的荒山坡地
不断地被开垦种植农作物或植树造林 ,红大戟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遭到严重破坏 ,加上 自
一 1 3 一
然繁殖缓慢和药用供应不足引发的滥采乱挖 , 致使野生资源濒临灭绝 。 因此 ,在加紧野生资源
保护的同时 ,应进行人工栽培 , 以保护种质资源和满足药用 。
2
、根据红大戟块根第二 、第三年生长增重较快和三 、 四年后主根开始萎缩腐烂的特性 ,收
获时期一般以种植 2 一 3 年采收为宜 。
3
、 红大戟主要用种子繁殖 , 花期长达 3 个多月 ,果实成熟不一致 , 应分期分批采收成熟种
子 。
银杏叶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概况 `
李俊义
( 中国人民解放军 8 7 1 7 0 部队 成都 6 1 0 1 0 0 )
成丽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成都 61 0 0 4 1 )
银杏叶为银叶科植物银杏 iG n k go ibl o ha L . 的叶 。 含黄酮类 (约 20 余种 ) , 菇类 、 酚类 ,有益
微量元素和 17 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 ,具有降低血清胆 固醇 ,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 改善脑血液
循环 ,解除平滑肌痉挛 , 松驰支气管和抑菌等药理作用「’ , ’ · ’ 〕 。 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
脑血管疾病等均有较好的药效 。 法国和西 德等国临床实验证明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缺血 ,脑
功能障碍 ,脑伤后遗症和抗衰老均有显著疗效 。 近年来西德和 日本纷纷进口银杏叶的提取物 ,
除制备药物外 ,还制成各种剂型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 。欧洲利用银杏叶开发出的银杏叶制剂
年产值逾 l 亿美元 〔卜 5 〕。 银杏树是我国特产植物之一 , 资源丰富 ,若深入研究和开发 ,制 备出更
多有益于人民的新产品 ,更好的为人类所用 。 本文就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和开发应用介绍如下 :
1
、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的作用
从银杏叶中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用于豚鼠离体心脏灌流 ,所引起冠状血管扩张 ,并对大 鼠
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 。 我国 70 年代初研制的舒血宁 , 实验证明能对抗盐酸肾上腺素所致的离
体兔耳血管收缩 ,并呈现血管扩张 ,血流量显著增加 .l[ ’ 〕。 银杏叶提取物在缺氧下能保护脑细
胞 ,并有抗凝 和消 除 自由基 的作用 。 德国 段 h w a be 药 厂生 产的 银杏 叶制剂 “ 强立 梯波 宁 ”
( T e bo in
n fo r et )是 60 年代行销甚广的 “ 梯波宁 ” 的更新换代制剂 。 适用于脑功能障碍 , 智 力功
能衰退和失眠症及其伴随的症状如眩晕 ,耳鸣 , 头痛 , 记忆力减退 、 及由于恐怖心理而引起的情
绪不稳定等 。 用于支持疗法如颈椎综合症引起的听 力很害及治疗周围动脉 血流障碍伴有肢体
血 流不畅 〔` , ’ 〕 。 陈长勋等「, 。二的实验研究表 明 , 银杏叶醇提物能明显 延长记忆损害小 鼠的 S D L
(停留潜伏期 ) , 大剂量醇提物还能缩短 N a N O : 记忆损害模型 鼠的 E L (潜 伏期 ) , 其对记忆过程
确能发挥有益的影响 。 同时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由东蓑若碱所致的记忆损害 。 这说明银杏叶
提取物除了能 明显改善由 N a N O : 所致缺氧型记忆损害 ,还能延长 N a N O : 中毒 鼠的存活时间 。
· 本文 承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孙振贤教授审校 ,致谢 )
一 1 4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