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热带农业科技 2005,28(2)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30-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研究概况
黄 浩,韦鹏霄,岑秀芬,刘 芳
(广西大学 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摘要:综述了珍贵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植物学形态、药用特性与药理作用、繁殖与
栽培管理,及市场需求与展望。
关键词:红芽大戟;生态环境;植物学形态;栽培管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S949.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50X(2005)02-0030-04
收稿日期:2005-04-21
红芽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t
Pitard.)是茜草科红芽大戟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
物,是一种珍贵药材。药用部分为块根,有利尿、消
肿、散结和治痛肿疮毒的功效,还是中成药紫金锭
的主药[ 1, 2 ]。红芽大戟主要用种子繁殖,但在自然
条件下,由于种子未充分成熟或胚发育不完全,自
然散落地上种子的生活力和萌发率较低[3],加之各
种不利的自然因素,使得自然繁殖率很低。近年来,
由于药用供应不足引发的滥采乱挖,致使野生资源
濒临灭绝。我国的研究人员分别从生态学、医药学、
种子繁殖以及组织培养方面对红芽大戟进行了广泛
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1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红芽大戟主要分布于广西石龙、邕宁、扶绥、平
乐、永福、昭平、贺县、恭城,广东阳江、电白、阳
春等地,在云南、福建、海南等省亦有少量分布。在
东经100°~108°,北纬19。~26。之间呈半弧形分
布带,并呈星散分布[4]。在广东主要分布在海拔
400m以下的小山坡上,而在云南通常分布在海拔
1 400~1 500m的草坡或林缘,其环境多为半阴半
阳[2]。红芽大戟大多生长在海拔50~560m的低山、
荒坡、丘陵的草丛及低矮灌丛中,在林下及较大的
灌木丛下无分布。零星或成片生长,每处3~40株。
伴生植物多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落叶草本以及小灌
木,主要有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var. major)、
鸡谷骨(Chrysopogon aciculatsu)、狗尾草(Set ria
viridis)、点金草(Desmodium triflorum)、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铁芒萁(Dicranoptris linearis)、岗松
(Baeckea frutescens)、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肖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等[5]。
分布地土壤微酸性至中性(pH值5.8~7.0),含水
量14.5%~20.6%,土壤有机质较高,土质以红壤、
黄红壤为主,其次为砂质壤土[2]。
红芽大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4
℃;最冷月平均气温>7.5℃,多年极端最低温平均
值>-5℃;降雨量1 200~2 000mm;年平均相对
湿度77%~83%;年日照时数1 700~2 000h;无
霜期大于250d;干湿季明显[6]。
2 植物学形态
2.1 植物形态特征
红芽大戟为多年生草本,高0.3~1m。茎直立,
分枝少或不分枝,上部稍呈蔓状,稍具棱。小枝具
2行小绒毛;托叶通常4枚,叶对生,有短柄或无
柄;叶片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cm,宽
0.5~3cm,先端窄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
下两面皆有短柔毛,尤以脉上为多。顶生聚伞花序,
花两性,多数密集成球形,直径1~1.5cm,淡紫红
色或白色,无柄;花萼4齿裂,花冠筒状漏斗形,长
2~3mm,喉部密被长毛,先端4裂;雄蕊4,花丝
线形,长约1mm,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下位,
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卵形或椭圆形,种
子2枚,株柄肥厚[7]。种子细小,长1.67cm,直径
0.87cm,千粒重0.43g。
2.2 解剖学特征
有关红芽大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很少。至目前
为止,仅有任焕新、董超对红芽大戟根的显微机构
进行过报道[8]。从红芽大戟根横切面可见,外表有
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
DOI:10.16005/j.cnki.tast.2005.02.010
热带农业科技 2005,28(2)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31-
导管束断续径向排列,近形成层处由数列导管组
成,渐向内呈单列或单个散在,射线较宽。薄壁组
织中散存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及红棕色的分
泌细胞。
2.3 生物学特征
红芽大戟种子9~11月成熟散落, 来年4月中、
下旬至5月初萌发生长;人工种植3月中、下旬播
种,4月上、中旬出苗,休眠块根一般在3月中、下
旬至4月初萌芽出土。5~7月为植株生长期,其中
6月生长较为迅速,一年生植株花期为7~9月,果
期8~10月,两年生以上植株花期5~8月,果期
7~9月。地上植株10~11月枯萎,根部进入休眠
状态。整个生长期为8~9个月。傅兵等人[6]发现,
不同的经纬度、土壤、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等都
会影响红芽大戟的物候。
3 药用成分、特性、药理作用
红芽大戟药用部位主要是块根。块根通常2~
3个,纺缍形,红褐色或棕褐色,长2~15cm,直
径0.5~2cm。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粗糙,有扭曲
的纵皱纹,有时可见横生紧孔及支根残基或支根
痕;上端常有细小茎痕。质坚实,断面皮部红褐色,
木部棕黄色。
根皮含大戟素甲、乙、丙,根含游离蒽醌类化
合物0.56%和结合性蒽醌类化合物0.25%。从根的
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羟基巴戟醌、丁香酸、虎刺
醛、甲基异茜草素,并分得一化合物1,3,5-三羟
基-2-甲基-6-甲氧基蒽醌,命名为红大戟素[7]。王
玉波等人[9]全草粉中分离鉴定出4种化合物:山奈
酚-3-O-β 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
D-6-乙酰吡喃葡萄糖苷、佛手柑内酯、苯甲酸。
红芽大戟无臭、味甘、微辛,有小毒。归肺、脾、
肾经。中药功能为泻水逐饮,攻毒消肿散结。主治
胸腹积水、痰饮喘满、水肿腹胀、二便不利、痈肿
疮毒、瘰疬痰核。用法用量为1.5~3g煎汤,或入
丸散;外用则煎水熏洗。
药理:其一为抑菌作用。实验表明,本品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二为
利尿作用。以红芽大戟煎水浓缩,饲喂小白鼠,2h
后尿量明显增加。
4 繁殖与栽培管理
红芽大戟作为一种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
久,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其作治水气肿胀的配方
药来使用[7],其药材来源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红芽
大戟主要用种子繁殖,但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
出苗率很低,通常不到1%[3,5]。因此,近年来我国
学者对红芽大戟人工繁殖和栽培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试图通过人工栽培扩大资源,实现对红芽大戟
野生资源的保护和扩大药源的一条途径。
4.1 大田繁殖与栽培
红芽大戟为喜光植物,适宜于低荫蔽度下生
长;既忌积水又不耐旱;适宜于酸性的红壤和砖红
壤,其分布地的土壤一般是有机质较高,而磷钾含
量较低。故在大田繁殖和栽培过程中,要尽量模拟
其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环境,并注重施用磷钾肥。
4.1.1 种子繁殖与栽培
种子的发芽率与种子的成熟度、贮藏时间均有
关。卫锡锦[10]报道,老熟种子发芽率达40%以上,
种子干燥贮藏1~6个月对其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
不大,贮藏1年以后有所降低。采用常规方法贮藏
1年以上的种子基本丧失生命力。育苗方法为:在
秋季9~10月份收取成熟饱满的种子阴干,贮藏至
翌年春季播种,播时先用45℃温水浸种5~6h,捞
出晾干水分后,均匀撒播,覆土0.2~0.3cm,盖草、
浇水保湿,约20d发芽出土,此时揭去盖草。播种
量为5g/m2。
4.1.2 块根繁殖与栽培
初春萌发前挖取带多个休眠芽的贮藏根,纵切
为3~4块,每块带休眠芽2~3个作为分根繁殖的
材料,如小根直接作种,以5cm×2cm的行株距开
浅沟种植,芽头向上。汤丽云等[11]人发现,用一定
浓度IBA处理后效果更好,贮藏根在第7d就长出
绿色的枝芽,比对照提前5d,发后继续长出叶片。
4.1.3 扦插繁殖与栽培
在初夏及秋季均可进行,扦插适宜温度20~25
℃。将处理后的材料埋入沙盆,入土1~2节,每片
叶剪去1/3,遮荫度30%,每天洒水1次。用25×
10-6的IAA或IBA处理0.5h后效果较好,并且带顶
芽的上段作插条比下段效果更好[11]。
热带农业科技 2005,28(2)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32-
4.1.4 田间管理
当种子播种后小苗高约6cm,块根种后苗高
10~12cm时,选阴天起苗,以8cm×14cm的行株
距开行定植,浇足定根水。在苗期必须注意浇水,以
保证成活,遇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或浇水,15d左
右进行1次苗期除草。
追肥培土:苗高15cm时施第1次肥,以后每隔
40d施1次,整个生长期共施3~4次,肥料用腐熟
农家肥30t/hm2或用腐熟花生麸或桐麸稀水肥22.5t
/hm2。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以防植株倒伏。冬季植
株枯萎后将地上枯株剪除,清理田园,用火烧土培
土。
病虫防治: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此病致使植株
根部逐渐腐烂,地上部分变黄枯死,可用0.5%的
石灰水灌根防治。害虫有粘虫,为害嫩叶嫩茎,可
用40%乐果1 000倍液喷杀。
4.2 组织培养
由于红芽大戟自然繁殖系数较低,利用组织培
养可以进行快速繁殖,可以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试
管苗。
4.2.1 种子试管苗培养
目前有关红芽大戟种子试管苗的培养尚无报
道。由于红芽大戟的种子细小,长1.67mm,直径
0.87mm,千粒重0.43g,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很耐心。
我们参考了其他一些药用植物种子试管苗培养的方
法,将成熟饱满的种子用75%乙醇浸泡30s,再用
0.1%HgCl2表面消毒8~15min,无菌水冲洗5~6次
后接种于空白的MS培养基上,不添加任何激素,在
实验室条件下已获得试管苗。
4.2.2 其他外植体的组织培养
除了利用红芽大戟种子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外,还常用野生或大田栽培植株的茎段、叶和芽作
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陈芳清等[12]研究结果表
明:其茎段、叶和芽在不同激素配合的培养基上的
出愈率不一样,以芽的出愈率最好,而叶最难诱导,
且易褐化。最佳的激素组合为6-BA 2.0mg·
L-1+NAA 0.4mg·L-1。在继代培养中,茎段、叶的
愈伤组织不能进一步增殖,能产生不定根,但不能
形成不定芽。仅有芽的愈伤组织能形成不定芽。芽
是快速繁殖红芽大戟较理想的材料,出愈率高,愈
伤组织生长量大,且不易褐化,在6-BA 5.0mg·L-
1 + NAA 0.05mg·L-1的MS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较多
的不定芽。把培育出的不定芽再转入生根培养基,
即可培养出试管苗。
当试管苗长至5~6cm时,即可移至其他培养
基上进行扩繁增殖、生根壮苗培养。经过生根壮苗
成为较壮的完整小植株后,把培养出的小植株移到
室温放置5~7d,然后打开瓶盖炼苗2~3d,再小
心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到经0.2%高锰酸钾消毒
的细河沙中,保温保湿培养10d(温度18~24 ℃,
湿度90%左右),再移入沙土培养,待小苗长出3~
4个小叶片后便可移栽大田。
5 市场需求与展望
红芽大戟作为一种珍贵药材,在过去常作为富
有人家的居家常备药。在广西,红芽大戟于1994年
前市上销价每公斤不到20元,1995年为22~25元,
1996年为26~28元,1997年为30~32元,1998
年为30~35元,1999年为40~45元,2000年升
至55~60元,2001年续升至60~70元,2002年
再升至70~80元。进入2003年秋季其价升至90~
95元,创下历年红芽大戟市场价格的最高水平。仅
在1998~2003年的4年半时间里,其价升幅为171.
4%~200%,平均年升幅38.1%~44.4%。近10年
的价格数据表明:野生的红大戟资源经过10多年的
采挖,资源量大大减少。另外,2001~2002年云南
来货量已经不足10t,广西上市量也只是2~3t,进
入2004年以来,云南来货只有3.5t左右,广西产地
上市不到1t。这也说明,广西、云南两省区的红芽
大戟野生资源已处于濒临枯竭的状态。
因此,红芽大戟实现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不
仅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且能
满足市场对红芽大戟药材的需求。同时,广阔的市
场需求空间和开发利用也必定带动种植业和药材加
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东中药志编委会.广东中药志(第1卷)[M].广州:广东
科技出版社,1994,220~222
[2] 余惠民.重用红芽大戟治疗狂症12例[J].广西中医药,
1987,10(4):9
热带农业科技 2005,28(2)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33-
[3] 陈芳清,徐祥浩.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5,13(2):147~151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二册)[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5~6
[5] 何茂全,胡延松,黄健君.红大戟的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
性的观察[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2):12~14
[6] 傅兵,汤丽云,徐祥浩.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生态特性研
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7(4):71~77
[7] 郭晓庄,有毒中草药大辞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
出版公司,1992, 43~245
[8] 任焕新,董超.红大戟及其伪品大蓟的鉴别[J].山东医
药工业,1995,14(4):30
[9] 王玉波,黄荣,林峰,等.红芽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3):254~255
[10] 卫锡锦.红大戟的栽培技术[J].中药材,1997,20(2):
598
[11] 汤丽云,何国振,徐颂军,等.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营
养繁殖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18(2):24~
26
[12] 陈芳清,丘安机,徐祥浩.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组织培
养[J].广西植物,1997,17(2):149~151
Survey on Study of a Medicinal Plant, Knoxia corymbose
HUANG Hao, WEI Peng-xiao, CEN Xiu-fen
(Agronomy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 China)
Abstract: It was summarized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the entironment, the botanic conformation,the medical
characteristic, the healing properties,the propagation, the cultural management,the market and the prospect of Knoxia
corymbose .
Key words: Knoxia corymbose; entironment; botanic conformation; cultural management; healing properties
Difference of Producing Healed Tissue
on Different Anthurium Cultivar
XIAO Shan-yuan, LIANG Guo-ping, YANG Yan, HUANG Feng-xiang, GUAN Yan
(Yunnan 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Jinghong 666100,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tion was made with 10 cultivars,2 explant and 4 inducing substrat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H3, H4, H10, H6, H1 cultivars’s healed tissue are obviously bigger than H5, H2, H9, H8, H7
cultivars’s;the average diameter of leafstalk is clearly bigger than laminae’s; The healed tissue of H3, H4, H10, H6, H1
cultivars developed full plants after multiplication and continue offspring culture,but the H5, H2, H9, H8, H7 cultivars’s
browned during multiplication culture and died entirely.The substrate B and D excel the substrate A and C.
Key words: Anthurium andraeanu; cultivars; tissue culture; healed tissue
(上接第9页)
4 致谢
本文承蒙杨雄飞研究员审阅,并提出宝贵修改
意见,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龙雅宜.切花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2] 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M].甘
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 夏春华.安祖花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0,(3):
49-53
[4] 肖三元,梁国平.红掌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云南热
作科技,2000,23(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