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溪黄草四种基源植物的形态鉴别



全 文 :— 30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年第24卷第3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0 May,Vol.24 No.3
溪黄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
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 -Ham ex D. Don)
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现作商品 “溪黄草 ”入药
的除线纹香茶菜外,还有同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
菜 R.lophanthoides (Buch. -Ham ex D. Don) Hara var.
gerardiana (Benth.) Hara、纤花香茶菜 R.lophanthoides
(Buch. -Ham ex D. Don) Hara var. gracilifl ora (Benth.)
Hara 和 溪 黄 草 R.serra (Maxim.) Hara 或 Rabdosia
lasiocarpa (Hayata) Hara. [1-2], 以上 4 种基源植物极为
相似,不易鉴别,现有文献较少报道其形态观察比
较,为更好地鉴别和提高其质量标准,笔者针对其外
观形状特征、叶面腺点数及花粉粒形态进行观察比
较。
1 植物地上部分形态比较
1.1 实验材料 取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药
圃的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和纤花香
茶菜,并经中药鉴定实验室黄海波副教授鉴定。
1.2 基源植物形态特征 溪黄草的不同基源植物在
外观形状上均存在区别,结果见表 1。
1.3 植物叶长、宽、尖端角和基角大小比较 综合
溪黄草不同基源植物叶面长、宽和叶尖端角、叶基
角的所测数据,经 SPSS统计处理发现四种基源植物
的叶面长、宽,叶面长宽比、叶面长与叶柄长之比,
叶尖端角、叶基角上存在一定差异,结果见表 2。
2 叶面腺点数的比较
2.1 材料与设备 材料同 “1.1”项;显微镜系统
(Olympus BX51 显 微 镜、Diagnostic model 3.2.0、
Spot advanced软件);体视显微镜系统(MZ81-B连
续变倍体视显微镜,micropublisher 5.0 RTV)
2.2 实验方法 将4种植物样品的成熟叶片置于显微
镜下观察并记录上下表皮叶中部靠近中脉单位面积
溪黄草四种基源植物的形态鉴别
刘 凡 1,黄海波 1*,楼步青 2,李玲慧 1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关键词:溪黄草;形态鉴别 ; 电镜扫描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10)03-0030-02
内的腺点数。成熟叶的叶柄和植株中间部位的茎段置
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腺点数。
2.3 实验结果 综合测量溪黄草不同基源植物的叶
子上下表面近中脉部位、叶柄、植株中间部位的茎的
单位面积每平方毫米的红色腺点数,并对测量结果进
行 SPSS数据统计,结果见表 3、图 1。
收稿日期:2009-04-03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8A030101009)
作者简介:刘凡,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药学。
*通讯作者:黄海波, 副教授。tel:13802731827;E-mail:haibohwang@
yahoo.com.cn
表1 不同来源溪黄草形态比较
Tab.1 Plant morphology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Rabdosia (Bl.)Hassk
鉴别项


溪黄草
茎直立,具四
槽,钝四棱形,
具四浅槽,有细
条纹,紫色,
基部木质,近无
毛,上部密被微
柔毛。
叶草质,具柄,
有齿,叶卵圆形
或卵圆状披针形
或披针形,两面
仅脉上密被微柔
毛,余部无毛,
先端近渐尖,基
部楔形,披针
形,顶端近渐
尖,边缘具粗大
内弯的锯齿,密
布白色小腺毛。
线纹香茶菜
茎直立或上升,
四棱钝圆,具四
浅直槽,被短柔
毛或疏柔毛,稀
布红色腺点。
叶草质,具柄,
有齿,叶卵圆形
或卵圆状披针
形,叶被具节长
柔毛或卷曲糙硬
毛至微柔毛及近
无毛,边缘均具
圆齿,顶端钝,
基部楔状渐狭,
稀浅心形,边缘
具圆齿,下表面
密布红色腺点。
纤花香茶菜
茎直立或上升,
四四棱形,具四
浅直槽,被短柔
毛或疏柔毛,有
红色腺点。
叶草质,具柄,
有齿,叶卵状披
针形至披针形,
叶上面微粗糙至
近无毛,下面脉
上微粗糙,干后
常带红褐色,顶
端渐尖,基部楔
形,叶表面下表
面、叶柄密布红
色腺点。
狭基线纹香茶
茎直立或上升,
四棱形,具四浅
直槽,被短柔毛
或疏柔毛,有红
色腺点。
叶草质,具柄,
有齿,叶卵形,
叶上下面密被具
节微硬毛,顶
端渐尖,基部楔
形,叶较狭细,
下表面、叶柄密
布红色腺点。
表2 不同种溪黄草叶长、宽、尖端角和基角比较 (n=20)
Tab.2 Plant morphology from different species of Rabdosia (Bl.)Hassk
鉴别项目
叶面长X±SD(cm)
叶面宽X±SD(cm)
叶面长宽比
叶面长与叶柄长之比
叶尖端角(°)
叶基角(°)
线纹香茶菜
6.60±0.83
4.77±0.59
1.4±0.1
3.9±1.4
52.50±9.25
147.05±15.92
溪黄草
16.09±1.63**
6.51±0.77**
2.5±0.2**
10.5±1.7**
22.4±4.21**
16.25±4.19**
狭基线纹香茶菜
12.47±1.28**##
4.50±0.50##
2.8±0.3**##
11.3±2.7**
26.95±4.36**#
50.60±9.08**##
纤花香茶菜
12.12±1.28**##
5.26±0.63*##△△
2.3±0.2**#△△
8.6±3.0**#△△
27.70±4.89**#
55.50±13.79**##
注:以线纹香茶菜为指标作比较,* p<0.05,** P<0.01;与溪黄草
作比较,# p<0.05,## P<0.01;与狭基线纹香茶菜比较,△ p<0.05,△△
P<0.01,以下同。
DOI:10.13728/j.1673-6427.2010.03.017
— 3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年第24卷第3期Chin Med J Res Prac,2010 May,Vol.24 No.3
3 花粉粒电镜扫描
3.1 材料与设备 材料同 “1.1”项;HITACHIS-450
型扫描电镜。
3.2 实验方法 经变色硅胶干燥的花,取花粉,直
接撒在小玻片上,粘在扫描电镜用的金属台上,送入
真空镀膜机种喷金,置 HITACHIS-450型扫描电镜下
观察和照相。
3.3 实验结果 四种基源植物的花粉粒在外壁纹
饰、萌发沟等方面则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结果见表 4、
图 2。
4 讨论
4.1 对溪黄草基源植物鉴别需要综合性鉴别 以叶长
度作比较,除了纤花香茶菜与狭基线纹香茶菜,其
它种与种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以叶的宽度作比较,
线纹香茶菜与纤花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无显著性
差异。以叶表面腺点数作比较,溪黄草与其它种有
显著性差异,而其它三个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鉴于
四种基源植物开花前和干品极为相似。单一手段不能
很好鉴别,因此要综合叶的形状、叶表面腺点、花粉
粒等数据进行综合性鉴别。为更好地鉴别这 4个种,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列成检索表:
1. 叶上、下表面,叶柄及茎稀有红色腺点…溪黄草
1. 叶上、下表面,叶柄及茎密布有红色腺点。
2. 花粉粒表面复网状纹饰,具疣状突起
物…………………………………………纤花香茶菜
2. 花粉粒表面光滑,有细颗粒状突起。
3. 叶面长与叶宽比近 1:1,叶尖、叶基部较
钝…………………………………………线纹香茶菜
3. 叶狭长,叶面长与叶宽长近 3:1,叶尖、
叶基部较尖…………………………狭基线纹香茶菜
4.2 扫描电镜结果与有关文献记载的比较 陈林娇
等 [3] 研究的描述与本实验所观察有所不同。笔者观
察发现,上述 4种植物一年有二次开花期,分别在 5
月与 10月,因此实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取
样时间不一致或栽培中种间杂交所致。若要以花粉粒
作为种源鉴定的标准,仍需要进一步地采集不同产地
的这四种植物的花粉粒做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建南 , 赖小平 , 刘 念 . 广东溪黄草的基源植物调查及商品鉴定 [J].
中药材 ,1996,19(2): 73-74.
[2] 赖小平 , 陈建南 , 陈林姣 , 黄红中 . 中药溪黄草的研究进展 [J]. 广州中医
学院学报 ,1995,12 (4):56-58.
[3] 陈林娇 , 缪颖 , 赖小平 , 等.中药溪黄草及其药用近缘种的花粉形态 [J].
厦门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0,39(4):547-549.
表3 不同来源溪黄草叶上、下表面,叶柄表面、茎表面腺点数比较
(n=20)
Tab.3 Gland spots in surface of leaf and stem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Rabdosia
鉴别项目
叶上表面腺点
数(mm-2)
叶下表面腺点
数(mm-2)
叶柄表面腺点
数(mm-2)
茎表面腺点数
(mm-2)
线纹香茶菜
3.8±1.2
32.4±7.5
8.4±2.8
9.5±3.6
溪黄草
0.5±0.8**
0.2±0.6**
0.15±0.4**
0.0±0.2**
狭基线纹香茶菜
6.4±1.6**##
35.6±12.9##
17.2±7.8**##
25.1±11.4**##
纤花香茶菜
5.8±1.2**##
34.2±11.6##
21.1±9.6**##
30.8±8.5**##△
图1 溪黄草四种基源植物的叶柄腺点图
Fig.1 Gland spots graph in leaf stalk from four source plant of
Rabdosia
1 2 3 4
1. 溪黄草 2. 狭基线纹香茶菜 3. 纤花香茶菜 4. 线纹香茶菜
表4 不同来源溪黄草的花粉粒电镜扫描特征比较 (n=28)
Tab.4 Comparison of character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Rabdosia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植物
来源
线纹香茶

溪黄草
狭基线纹
香茶菜
纤花香茶

花粉粒特征
线纹香茶菜花粉球形至近球形,极面观6裂圆形,
萌发沟不明显,表面较光滑,具细颗粒状物。
花粉粒长球形、近球形,极面观4裂圆形,具4萌
发沟,花粉外壁具复网状纹饰,大网眼呈规则的
多边形,沟膜上具瘤状物。
花粉近方形,近球形或近长球形,极面观6裂圆
形,具6不明显萌发沟,花粉表面较光滑,稀具细
颗粒状物。
纤花香茶菜花粉球形,近扁球形,具6萌发沟,沟
深陷,表面复网状纹饰,具疣状突起物。
花粉粒直径
(μm)
47.55±5.05
35.38±3.99**
41.49±5.35**##
28.00±7.27**##△△
图2 不同来源溪黄草的花粉粒电镜扫描特征图
Fig.2 Graph of character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Rabdosia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 溪黄草 (×2000) B. 狭基线纹香茶 (×4000)
C. 纤花香茶菜 (×4000) D. 线纹香茶菜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