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北京松山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全 文 :第20卷第6期
2013年12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0,No.6
Dec.,2013
 
  收稿日期:2013-02-28       修回日期:2013-04-10
  资助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都市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与适应关键技术研究”(201004053)
  作者简介:高琛(1991—),男,甘肃靖远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水土保持。E-mail:pdsgc1991@163.com
  通信作者:杨新兵(1978—),男,河北涉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森林健康、生态水文等方面的研究。E-mail:hbyxb2008@126.com
北京松山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高 琛1,鲁绍伟2,杨新兵1,陈 波1,潘青华2,李少宁2,张玉平2
(1.河北农业大学 林学院 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定071000;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100093)
摘 要:以北京松山5个不同密度(784,1 024,1 210,1 616,1 872株/hm2)的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天然林为
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随丁香天然林
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枯落物的总储量在13.19~31.66t/hm2 之间;有效拦蓄能力在32.71~79.77t/hm2 之间;枯落
物最大持水量在50.76~119.29t/hm2 之间,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关系(R>0.86);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
385.72%~507.16%,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0.99);同一密度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
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随密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初渗速率在37.50~54.55mm/min之间,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
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R>0.99)。中密度丁香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较强。
关键词:水文效应;丁香;密度;枯落物;北京松山
中图分类号:S7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13)06-0059-07
Hydrological Effects of Forest Litters and Soil of Natural Syzygium aromaticum
Forest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in Songshan Mountain of Beijing
GAO Chen1,LU Shao-wei 2,YANG Xin-bing1,CHEN Bo1,
PAN Qing-hua2,LI Shao-ning2,ZHANG Yu-ping2
(1.Key Lab of Genetic Resources of Forest and Forest Protection of Hebei
Provience,Forestry Department,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Heibei 071000,China;
2.Forestry and Penology Institute,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Beijing100093,China)
Abstract:A preliminary study on hydrological effects of litter layer and soil layer in natural Syzygiumaro
maticumforest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ive different densities(784,1 024,1 210,1 616,1 872per/hm2)in
Songshan mountain of Beij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storage capacity,the maximum water hold-
ing rate of litter and 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the total
storage capacity of litter was about 13.19~31.66t/hm2,the modified interception capacity of litter was
about 32.71~79.77t/hm2;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litter was about 50.76~119.29t/hm2
and had significant logarithmic correlation with immersion time(R>0.86);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rate
of litter was about 385.72%~507.16%and had power function relationship with immersion time(R>0.99);
the soil bulk dens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of soil layer in the same density.The total soil po-
rosity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density.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s of soil varied be-
tween 37.50mm/min and 54.55mm/min.The infiltration rate had power function correlation with infiltration fit
time(R>0.99).Syzygium aromaticumforest with medium density had stronger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Key words:hydrological effect;Syzygium aromaticum;density;litters;Songshan mountain of Beijing
  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
主体,通过庞大的林冠层和丰富的枯落物层,既能吸
收和截留一定的降雨,又能有效地减轻雨水对土壤的
溅蚀,有利于雨水下渗,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
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森林中的枯落物层在
涵养水源、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通透性、保护及促
进土壤形成和发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土壤层
中的土壤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能促进雨水的下渗,
不但能给植物提供水分,而且能把多余的水分储存起
来或通过渗流汇入溪流中,充分体现了森林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丁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
北和东北地区 ,是我国北方各省区主要的园林绿化
树木之一,丁香天然种多分布在海拔800~3 800m
的山地 ,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适应
性较强,和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的特点。目前,有关
丁香属植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光合特性[4]、生理特
性[5]、化学研究[6]和药用[7]等方面,而对其不同密度
下水文效应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对北京松山不
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效应进行定
量分析,旨在初步揭示不同密度下丁香天然林枯落物
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
的生长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延庆县海
坨山南麓,地处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总面积4 671hm2,
距北京市区仅9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44″—
115°50′22″,北纬40°29′09″—40°33′35″。松山地区处
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与
延庆盆地相比,气温偏低,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
气候,是北京地区的低温区之一。山前低山地带年平
均气温8.5℃,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7.3℃,年
降水量450mm。中山地带年平均温度为4~5℃,年
降水量600mm。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2℃左右。区
内地形比较复杂,海拔高度627.6~2 199.6m,多数
山地海拔在1 200~1 600m之间。该区土壤呈垂直
带谱分布,自下而上分为山地暗棕壤土带、棕色针叶
林土带、亚高山疏林草甸土带和高山苔原土带,保护
区现有维管束植物109科413属783种及变种,占北
京地区同类植物总数的49.8%。乔木树种有丁香
(Syzygium aromaticum)、山杨 (Populus davidi-
an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黑桦(Betula dahuric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
is)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于2012年8月底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调查不
同密度丁香天然林,选取5块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
标准地进行采样分析,样地面积为50m×50m,对其
进行每木检尺,各样地基本特征见表1。在5块标准
样地内,根据地形变化情况分别设1.0m×1.0m9
个样方,调查样方内枯落物层厚度及蓄积量,其中未
分解枯落物系指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形状及质地的枯
枝落叶;半分解枯落物系指只有部分植物组织残片尚
保持其原来形态的枯枝落叶;而枯落物的分解层指枯
落物完全分解腐烂,呈连片、污黑的有机物质,看不出
残体的植物枯落物痕迹[8]。采用土壤剖面调查法,分
别按0—10,10—20,20—40cm机械分层取样。枯落
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的测定采用室内浸泡法[9],分别
测定枯落物在浸泡1,2,4,6,12,24h的变化,设3次
重复,研究其吸水过程和吸水速度。枯落物有效拦蓄
量采用有效拦蓄量估算枯落物对降雨的实际拦蓄
量[10],即:
W=(0.85Rm-Ro)M
式中:W———有效拦蓄量(t/hm2);Rm———最大持水
率(%);Ro———平均自然含水率(%);M———枯落物
累积量(t/hm2)。
用环刀浸泡法测土壤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11],
双环法测土壤入渗[12],土壤持水量采用下式[13]计算:
W=10000Ph
式中:W———土壤持水量(t/hm2);P———土壤孔隙度
(%);h———土壤层厚度(m)。
表1 不同密度标准地基本特征
样地号
密度/
(株·hm-2)
坡度/
(°)
坡向 郁闭度
平均树
高/m
平均胸
径/cm
Ⅰ 784  15 ES  0.70  5.37  11.71
Ⅱ 1024  35 S 0.72  6.39  9.35
Ⅲ 1210  33 WS  0.75  4.36  8.47
Ⅳ 1616  15 ES  0.81  5.35  9.42
Ⅴ 1872  27 ES  0.84  5.77  10.04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密度枯落物蓄积量分析
由表2知,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总蓄积量
存在一定差别,其变动范围为13.19~31.66t/hm2,
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样地Ⅰ>样地Ⅴ>样地
Ⅳ>样地Ⅲ>样地Ⅱ,即丁香天然林枯落物总蓄积量
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5个不同密度丁香天然
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蓄积量可以得出,相同
密度条件下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均大于未分解层,
且各层蓄积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不同。未分解层样地
Ⅴ枯落物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比例最大,为39.89%。
样地Ⅲ占比例最小,为17.65%,在半分解层内样地
Ⅴ枯落物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比例最小,为60.11%。
未分解层枯落物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半
分解层则相反。
06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20卷
表2 不同密度枯落物蓄积量
样地号
总厚度/
mm
总蓄积量/
(t·hm-2)
未分解层
厚度/mm
蓄积量/
(t·hm-2)
占总量/%
半分解层
厚度/mm
蓄积量/
(t·hm-2)
占总量/%
Ⅰ 35  31.66  20  8.57  27.08  15  23.09  72.92
Ⅱ 29  13.19  18  4.79  36.33  11  8.40  63.67
Ⅲ 22  16.44  12  2.90  17.65  10  13.54  82.35
Ⅳ 28  18.60  8  4.14  22.24  20  14.46  77.76
Ⅴ 20  27.68  10  11.04  39.89  10  16.64  60.11
3.2 不同密度枯落物水文效应
3.2.1 不同密度枯落物最大持水量 5个不同密度
丁香天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如表
3所示。由表3可得: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枯落物最
大持水量随丁香天然林密度的升高均呈现增大的趋
势,总和最大的是样地Ⅴ,为125.79t/hm2,相当于
12.58mm 的降雨,最小的是样地Ⅱ,为50.76t/
hm2,相当于5.08mm的降雨。样地Ⅰ最大持水量达
到119.29t/hm2,可能与该样地所处的海拔较低以及
林下植被比较多有关。枯落物最大持水率的变动范
围在385.72%~507.16%之间,大小顺序为样地Ⅳ
>样地Ⅴ>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Ⅰ,表明丁香天然
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随密度升高而表现出增大的
规律。
表3 不同密度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
样地号
最大持水量/(t·hm-2)
未分解层 半分解层 总和
最大持水率/%
未分解层 半分解层 平均
Ⅰ 34.75  84.54  119.29  405.30  366.14  385.72
Ⅱ 22.92  27.85  50.76  478.20  331.54  404.87
Ⅲ 13.81  48.25  62.06  475.89  356.34  416.12
Ⅳ 22.15  69.26  91.41  535.40  478.93  507.16
Ⅴ 49.60  76.19  125.79  449.27  457.99  453.63
3.2.2 不同密度枯落物有效拦蓄量 由表4可以得
出:5个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的拦蓄能力各不相
同,但随着密度的增高,五种样地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
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如从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量
来分析,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都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
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与枯落物层蓄积量的变化
规律相同,表明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与其蓄积量有直
接关系。综合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变化规律可知,
样地Ⅴ的有效拦蓄能力最强,为79.77t/hm2,相当于
能拦蓄7.98mm的降水,而样地Ⅱ的有效拦蓄能力
最弱,为32.71t/hm2,只相当于拦蓄3.27mm的降
雨,即高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拦蓄能力较强。
表4 不同密度枯落物的拦蓄能力
枯落物层 样地号
枯落物层蓄积量/
(t·hm-2)
自然含水率/

有效拦蓄率/

有效拦蓄量/
(t·hm-2)
有效拦蓄量深/
mm
Ⅰ 8.57  0.95  249.56  21.40  2.14
Ⅱ 4.79  0.67  339.24  16.26  1.63
未分解层 Ⅲ 2.90  0.20  384.30  11.15  1.12
Ⅳ 4.14  0.77  377.93  15.64  1.56
Ⅴ 11.04  0.78  304.01  33.56  3.36
Ⅰ 23.09  1.36  175.02  40.41  4.04
Ⅱ 8.40  0.86  195.83  16.45  1.64
半分解层 Ⅲ 13.54  1.10  193.35  26.18  2.62
Ⅳ 14.46  1.12  295.10  42.68  4.27
Ⅴ 16.64  1.12  277.79  46.21  4.62
3.2.3 不同密度枯落物持水过程 由图1可明显地
看出,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
最初浸泡的2h内,枯落物持水量迅速增加,而后随
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其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最后基本
停止,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在浸泡8h后就基本达
到饱和,而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浸泡超过12h才
达到饱和,表明丁香天然林枯落物未分解层持水量大
于半分解层,这与两个分解层的自然含水率有关。此
16第6期       高琛等:北京松山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外,由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相同浸泡时间内样地Ⅳ、
样地Ⅴ的持水量明显大于其它样地,表明相同条件下
密度大的丁香天然林枯落物持水量大于密度小的丁
香天然林,这与枯落物的蓄积量有关,密度越大,枯落
物的蓄积量就越多,相同条件下的持水量就越高。
图1 枯落物不同分解层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
  对1~24h之间5块样地未分解层、半分解层持
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表5),得出该
时间段内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如下
关系:
Q=aln(t)+b
式中:Q———枯落物持水量(g/kg);t———浸泡时间
(h);a———方程系数;b———方程常数项。拟合的对数
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86以上。
表5 不同密度枯落物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关系
枯落物层 样地号
持水量与浸泡时间
关系式
相关系数R
持水率与浸泡时间
关系式
相关系数R
Ⅰ Q=42.861ln(t)+673.88  0.8683  V=672.6t-0.9399  0.9992
Ⅱ Q=34.799ln(t)+663.71  0.9321  V=663.76t-0.9507  0.9997
半分解层 Ⅲ Q=49.544ln(t)+630.93  0.9805  V=632.2t-0.9291  0.9998
Ⅳ Q=48.356ln(t)+687.87  0.9385  V=687.94t-0.9351  0.9996
Ⅴ Q=53.45ln(t)+670.5  0.9452  V=670.59t-0.9271  0.9995
Ⅰ Q=67.188ln(t)+618.92  0.9290  V=618.3t-0.903  0.9988
Ⅱ Q=72.58ln(t)+611.84  0.9882  V=614.84t-0.8981  0.9997
未分解层 Ⅲ Q=71.247ln(t)+612.8  0.9789  V=616.09t-0.9003  0.9996
Ⅳ Q=74.728ln(t)+635.94  0.9410  V=636t-0.8965  0.9989
Ⅴ Q=60.263ln(t)+659.55  0.9259  V=659.07t-0.917  0.9992
注:p<0.01。
3.2.4 不同密度枯落物吸水速率 由图2可明显看
出,5块不同密度样地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
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未分解层还是半分
解层,枯落物在前2h内吸水速率最大,之后随着浸
泡时间的延长急剧下降,6h后下降速度明显减缓,12
h后吸水基本停止,枯落物吸水速率趋向一致。对5
块样地不同密度不同层次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
间进行拟合(表5),得出该时间段内吸水速率与浸泡
时间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V=ktn
式中:V———枯落物吸水速度[g/(kg·h)];t———浸泡
时间(h);k———方程系数;n———指数。拟合的幂函数
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3.3 不同密度土壤水文效应
3.3.1 不同密度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越小,土壤疏
松多孔,结构性越好,越大则相反。由表6可看出,5
个样地土壤容重存在较大差异,在0—40cm土层内,
土壤容重均值的排列顺序为样地Ⅱ>样地Ⅴ>样地
Ⅰ>样地Ⅲ>样地Ⅳ,表明在中低密度和高密度下土
壤容重最大,而低密度和中高密度下土壤容重最小。
从土壤容重的垂直变化来看,5个不同密度样
地土壤容重的变化规律相同,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
渐增大。在样地Ⅲ内,土壤容重从0—10cm 时的
0.98g/cm3 增加到20—40cm时的1.24g/cm3,两者
之间的差值达到了0.26g/cm3。这是因为,有机质含
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同时土壤团聚性降
低,从而增加了土壤紧实度,进而导致不同深度土壤
理化性质的差异。这一结果与陈波等[14]在冀北山地
对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文效应的研究结果
一致。
26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20卷
图2 枯落物不同分解层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
3.3.2 不同密度土壤孔隙度 由表6可知,在0—40
cm土层内,从5个不同样地总孔隙度的变化来看,随
着土层深度的加深样地Ⅱ、Ⅲ、Ⅴ增加,样地Ⅰ、Ⅳ减
小,表明在样地Ⅱ、Ⅲ、Ⅴ密度条件下表层土壤比较疏
松,样地Ⅲ土壤的总孔隙度从0—10cm的37.45%增
加到20—40cm的48.71%,样地Ⅰ土壤的总孔隙度
从 0—10cm 的 42.06% 减 小 到 20—40cm 的
26.81%。土壤总孔隙度均值顺序为样地Ⅲ>样地Ⅱ
>样地Ⅰ>样地Ⅴ>样地Ⅳ,表明不同密度土壤总孔
隙度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的变化趋势不同,即随密度
升高,总孔隙度先增大而后减小。毛管孔隙度值越
高,土壤中有效水的存贮量越大,树木用于生长发育
的有效水分的比例越大,不同密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均
值排序为:样地Ⅲ>样地Ⅰ>样地Ⅱ>样地Ⅴ>样地
Ⅳ,表明随密度增加,丁香天然林土壤毛管孔隙度先
增大后减小,即中密度丁香天然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所需的有效水分的比例高,低密度和高密度则相对较
低。非毛管孔隙度越大,土壤通透性越好,有利于降
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充分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5种不同密度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排序为:样地Ⅱ
>样地Ⅲ>样地Ⅴ>样地Ⅰ>样地Ⅳ,即中密度丁香
天然林地土壤的通透性和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表6 不同密度土壤物理性状及持水量
样地号
土层深度/
cm
土壤容重/
(g·cm-3)
非毛管 
孔隙度/%
毛管  
孔隙度/%
总孔隙度/

饱和持水量/
(t·hm-2)
毛管持水量/
(t·hm-2)
有效持水量/
(t·hm-2)
0—10  1.09  7.01  35.05  42.06  420.60  350.50  70.10

10—20  1.35  1.28  25.09  26.37  263.70  250.90  12.80
20—40  1.29  1.75  25.06  26.81  536.20  501.20  35.00
均值 1.24  3.35  28.40  31.75  406.83  367.53  39.30
0—10  1.58  8.28  26.56  34.84  348.40  265.60  82.80

10—20  1.50  8.32  28.12  36.44  364.40  281.20  83.20
20—40  1.58  10.97  25.79  36.76  735.20  515.80  219.40
均值 1.55  9.19  26.82  36.01  482.67  354.20  128.47
0—10  0.98  2.09  35.36  37.45  374.50  353.60  20.90

10—20  1.10  4.17  28.39  32.56  325.60  283.90  41.70
20—40  1.24  18.23  30.48  48.71  974.20  609.60  364.60
均值 1.11  8.16  31.41  39.57  558.10  415.70  142.40
0—10  1.02  4.26  23.91  28.17  281.70  239.10  42.60

10—20  1.07  2.85  22.45  25.30  253.00  224.50  28.50
20—40  1.12  1.70  26.54  28.24  564.80  530.80  34.00
均值 1.07  2.94  24.30  27.24  366.50  331.47  35.03
0—10  1.35  1.44  27.05  28.49  284.90  270.50  14.40

10—20  1.44  5.82  23.64  29.46  294.60  236.40  58.20
20—40  1.61  5.44  23.79  29.23  584.60  475.80  108.80
均值 1.47  4.23  24.83  29.06  388.03  327.57  60.47
3.3.3 不同密度土壤蓄水能力 由表6可知:5种
不同密度样地土壤蓄水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样地Ⅱ、
Ⅴ土壤蓄水性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迅速增加的
趋势,而其它样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
36第6期       高琛等:北京松山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迅速增加的规律。从饱和持水量均值来看,其大小顺
序是: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Ⅰ>样地Ⅴ>样地Ⅳ,
且样地 Ⅲ 土壤贮蓄水分潜在能力比样地 Ⅳ 高
127.90%,表明中密度丁香天然林土壤贮蓄水分潜在
能力最强,而高密度最弱。土壤有效持水量大小取决
于非毛管孔隙度的大小,有效持水量均值大小顺序
是: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Ⅴ>样地Ⅰ>样地Ⅳ,这
与非毛管孔隙度均值的顺序基本一致。样地Ⅱ、Ⅲ有
效持水量相对较大,表明中密度丁香天然林持水能力
最强,而低密度和高密度较弱。
3.3.4 不同密度土壤入渗性能 土壤渗透性能不仅
是土壤重要的水分物理性质之一,而且能直接体现出
样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土壤渗透性能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地表能否产生径流及产生径流的大小。渗透性
好的土壤,在一定降雨强度下,水分可以进入土壤并
储存起来或转变为地下径流,从而使林地水土流失得
到很好地控制[15-16]。由表7可得,5种不同密度样地
土壤初渗速率均在37.50~54.55mm/min之间。随
着时间的推移,入渗速率逐渐变慢,当达到一定的时
间后趋于稳定,稳渗速率在1.69~4.44mm/min之
间,稳渗速率大小顺序依次为:样地Ⅲ>样地Ⅱ>样
地Ⅳ>样地Ⅴ>样地Ⅰ。表明中密度丁香天然林土
壤渗透性能最好。从入渗过程(图3)来看,5个样地
达到稳渗的时间都在20mm左右,且入渗速率与入
渗时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表7),其关系式
如下:
y=at-b
式中:y———入渗速率(mm/min);a,b———常数;t———
入渗时间(min)。拟合的幂函数曲线相关系数均在
0.99以上。
表7 不同密度土壤渗透速率及渗透模型
样地号
初渗速率/
(mm·min-1)
稳渗速率/
(mm·min-1)
回归方程
相关系
数R
Ⅰ 46.15  1.69  y=22.365t-0.6324  0.9969
Ⅱ 37.50  3.45  y=23.436t-0.5507  0.9927
Ⅲ 50.00  4.44  y=25.757t-0.5514  0.9960
Ⅳ 54.55  2.79  y=23.893t-0.5789  0.9973
Ⅴ 42.86  2.19  y=20.335t-0.5732  0.9981
4 结 论
(1)枯落物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样地Ⅰ>样地
Ⅴ>样地Ⅳ>样地Ⅲ>样地Ⅱ,即丁香天然林枯落物
总蓄积量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密度条件下,枯
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未分解层枯落
物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半分解层则
相反。
图3 不同密度土壤入渗曲线
(2)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随
丁香天然林密度的升高均呈现增大的趋势,最大持水
率的变动范围在385.72%~507.16%之间,且丁香
天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随密度升高呈现出增大的
规律。
(3)从枯落物持水过程来看,在最初浸泡的2h
内,枯落物持水量迅速增加,之后随浸泡时间的延长
增加速度逐渐变缓。不同层次枯落物的有效拦蓄率
46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20卷
不同,但拦蓄量变化相同,均呈现出高密度丁香天然
林枯落物的拦蓄能力强,低密度弱的趋势。
(4)中低密度和高密度丁香天然林的土壤容重
最大,其它密度条件下的土壤容重相对较小。在0—
40cm土层内,同一密度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
而增大,总孔隙度随密度升高先达到最大而后减小。
且中密度丁香天然林地土壤的通透性和水源涵养能
力最强。
(5)土壤饱和持水量均值大小顺序是:样地Ⅲ>
样地Ⅱ>样地Ⅰ>样地Ⅴ>样地Ⅳ,即中密度丁香天
然林土壤储蓄水潜在能力最强,而高密度最弱。有效
持水量均值大小顺序是: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Ⅴ>
样地Ⅰ>样地Ⅳ,即中密度丁香天然林持水能力最
强,低密度和高密度下最弱。
(6)初渗速率在37.50~54.55mm/min之间,
稳渗速率大小顺序依次为: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Ⅳ
>样地Ⅴ>样地Ⅰ。表明中密度丁香天然林土壤渗
透性能最好。
参考文献:
[1] 曾大林.对当代林业水土保持作用的几点认识[J].中国
水土保持,2000(6):25-28.
[2] Clarke J M.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residua1transpi-
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water use of wheat[J].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00,1(3):695-702.
[3] LEER.Forest Hydrology[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
[4] 李海梅,何兴元,陈玮.沈阳城市森林主要绿化树种:丁
香的光合特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
2245-2249.
[5] 严俊鑫,刘晓东,张晓娇,等.六种丁香的光合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7):23-24,41.
[6] 王艳宏,李永吉,吕邵娃,等.不同生长季节紫丁香叶中
丁香苦苷的含量变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
1624-1625.
[7] 王迪,张贵军,李仁郁.黑龙江省丁香属植物药资源研究
[J].中医药信息,1985(2):3.
[8] 剪文灏,李淑春,陈波,等.冀北山区3种典型森林类型
枯落物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
144-147.
[9] 李军,田超,杨新兵.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典型森林类型枯
落物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4):192-
196.
[10] 陈东莉,郭晋平,杜宁宁.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林下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
(4):37-39.
[11] 田育新,李锡泉,吴建平,等.小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林地
土壤渗透性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
176-175.
[12] 王兵,王燕,赵广东.江西大岗山三种主要植被类型枯
落物水文性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6):
197-199.
[13] 田超,杨新兵,李军,等.冀北山地阴坡枯落物层和土壤
层水文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2):97-
103.
[14] 陈波,孟成生,赵耀新,等.冀北山地不同海拔华北落叶
松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
2012,26(3):216-221.
[15] Michael F,David A,Brenner M,et al.Influence of
vegetation change on watershed hydrology:Implica-
tions for paleoclimatic interpretation of lacustrine 18δO
records[J].Journey of Paleolimnology,2002,27(1):
117-131.
[16] Scott D F,Lesch W.Stream flow responses to affor-
estation with Eucalyptus grandis and Pinuspatulaand
to feling in the Mokkbulaan experiments,South Africa
[J].J.Hydrology,1997,199(3/4):360-370.
56第6期       高琛等:北京松山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