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Vol. 29 No.4
Dec. 2011
第 29 卷 第 4 期
2011 年 12 月
经 济 林 研 究
Nonwood Forest Research
花曲柳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为木
犀科白蜡树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牡
丹江林区,在吉林省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以及
花曲柳茎芽增殖和植株再生
单 琳,杨 玲,沈海龙
(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为建立高效的花曲柳组培快繁体系,以花曲柳休眠芽萌发获得的带芽茎段和成熟种子无菌萌发获得的
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筛选,诱导出丛生芽,获得了再生植株。结
果表明:花曲柳休眠芽采集的最适时期是 4 月中旬,适合的基本培养基为改良的 B5 培养基,在改良的 B5 培养
基上添加 BA 4.0 mg·L-1 和 IBA 0.10 mg·L-1,茎芽可以实现增殖,增殖系数可达 2.3;在相同培养基上,无菌
苗茎段的茎芽增殖系数可达 3.0 以上;最适的试管内生根培养基为添加 NAA 0.5 mg·L-1 的 1/2MS 培养基,茎芽
的生根率可达 95%,再生植株在草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 5 ︰ 4 ︰ 1 的栽培基质中移栽成活率为 92%。茎
芽速蘸 IBA 200 g·L-1 后在上述栽培基质中试管外生根,植株再生率可达 60%。
关键词:花曲柳;器官发生;植株再生;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68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8981(2011)04—0054—06
Shoot multiplic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SHAN Lin, YANG Ling, SHEN Hai-l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ree Genetics and Breeding, School o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high frequency system of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Fraxinus rhynchophylla,
taking adventitious stem segments with buds induced from dormant bud and seedling in F. rhynchophylla as explants, the
optimal nutrient media and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were selected out, multiple shoots were induced
and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ril was superior to other periods for collecting dormant buds.
The proliferation coeffi cient of shoots from dormant bud was 2.32 in improved B5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4 mg·L-1 BA
and 0.10 mg·L-1 IBA, and the proliferation coeffi cient of shoots from aseptic seedling in the same medium was over 3.0, so
the medium was optimal. Rooting rate of shoot could reach 95% in 1/2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5 mg·L-1 NAA,
so it was optimal medium for rooting. Survival rate of the established plantlets could reach 92% after transferring to growing
medium with composition of 50% peat moss, 40% vermiculite and 10% polite. Shoot could root after quickly dipping in 200
g·L-1 IBA, and survival rate could reach 60% in the same medium.
Key words: Fraxinus rhynchophylla; organogenesis; plant regeneration; tissue culture
收稿日期:2011-10-0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特种用途原料林良种选育及定向培育技术研究”(GA09B202-06)。
作者简介:单 琳 (1985—),女,黑龙江尚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种苗培育原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杨 玲 (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种苗培育原理与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 yangl-cf@nefu.edu.cn。
辽宁省东部山区和华北各省均有分布;在朝鲜、
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1]。花曲柳抗逆性强,
材质坚硬致密,花纹美丽,树皮为中药“秦皮”,
DOI:10.14067/j.cnki.1003-8981.2011.04.024
55第 29 卷 经 济 林 研 究
可清肝热、止痢、明目、主治肠炎;种子可榨油,
供制肥皂 [1],是一种重要的装饰用材树种、药用
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 [2]。
白蜡属树种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其种子具有
休眠特性,给生产育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且其
幼龄期长,具明显的结实间隔期,严重影响种子
的生产与播种繁殖 [3-4]。组织培养技术不受环境季
节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解决种苗短缺的难题,实
现集约化、工厂化的管理生产 [5]。因此,随着白
蜡属树种的无性繁殖应用潜力的增加,对白蜡树
属的植株再生研究的报道增多。近几十年来,白
蜡树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欧洲白蜡 F. excelsior、美国白蜡 F. Americana、对
节白蜡 F. hupehensis、青梣 F. pennsylvanica、白
蜡树 F. chinensis、绒毛白蜡 F. velutina、水曲柳 F.
mandshurica 等的植株再生研究相继被报道 [6-13]。
关于花曲柳组织培养的研究国内仅有少量报道,
实现了腋芽增殖和生根,但茎芽增殖系数和生根
率较低 [14]。为给花曲柳超级苗的离体快繁、稀有
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后续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笔者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花曲柳苗木快速繁殖
的研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并实现了移栽
驯化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采集
试验所用材料为花曲柳 2 年生超级苗休眠芽
萌发的茎段和当年生成熟种子无菌萌发的茎段。
超级苗休眠枝条取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
场老山实验站苗圃培育的 2 年生超级苗。从 2009
年 11 月 15 日开始,每隔 1 个月取休眠枝条 1 次,
直至 2010 年 5 月 15 日。休眠枝条于室内水培萌
发,取新抽取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于
2008 年 10 月上旬,采吉林红石林业局批洲林场
(42º48′N,127º06′E) 的野生成年母树的成熟种子。
种子采后于 4 ℃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试验方法
1.2.1 无菌材料的获得
休眠芽萌发茎段的处理:取抽茎嫩枝切成 5 cm
左右带芽茎段,用洗衣粉水洗去浮尘后置于烧杯
中,在清水中 ( 加入 2 ~ 3 滴吐温 ) 搅拌 30 min,
再用流水冲洗 1 h。然后用 75% 乙醇处理 30 s,
0.1%HgCl2 溶液处理 6 min 进行体表灭菌,无菌水
冲洗 6 次后,置于无菌水中备用。
成熟种子的处理:将种子剥除外种皮后置于烧
杯中,加入 2 ~ 3 滴吐温,用搅拌器搅拌 72 h,每
天换水 1 次,搅拌后用流水冲洗 1 h,用 75% 酒精
处理 30 s,5%NaClO3 消毒 15 min 后用无菌水冲洗
6 次,然后保存在无菌水中备用。接种前用无菌滤
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用解剖刀切除子叶端 1/2 处
后,将种子接种到 MS 培养基上。培养 20 d 后,选
择生长健壮的无菌苗切取茎段作为后续试验材料。
1.2.2 种子萌发的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 (24±2) ℃,
光照强度为 40 μmol·m-2s-1,光周期 16 h 光照 /8 h
黑暗,相对湿度均为 40% ~ 70%。
1.2.3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采用WPM、DKW、QL和B5作为基本培养基,
在 4 种不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 4 mg·L-1 6-BA,
外植体为长约 2 ~ 3 cm 的带顶芽茎段,每瓶接种
10 个茎段,每组重复 5 瓶。茎段接种后培养 30 d
时观察生长状况。
1.2.4 培养基中添加物的选择
无菌苗萌发试验中基本培养基为MS,添加蔗糖
20 g·L-1、琼脂 8 g·L-1、pH值 5.8、肌醇 100 mg·L-1,
用种子无菌发芽。茎芽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为改良 B5
培养基,添加蔗糖 20 g·L-1、琼脂 7 g·L-1、pH 6.0、
肌醇为 100 mg·L-1。试验中所用培养基均于 121 ℃、
0.105 Mpa 下高温高压灭菌 20 min。
1.3 茎芽的增殖培养
将带芽茎段接种到含有不同质量浓度 6-BA
(2.0、3.0、4.0、5.0 mg·L-1) 和 IBA (0、0.05、0.1、
0.15 mg·L-1) 组合的培养基上,共 16 个处理。每
个处理重复 5 瓶,每瓶接种 5 个外植体。
1.4 生根的培养
1.4.1 试管内生根和移栽驯化试验
以 WPM、改良的 B5 和 1/2MS 为基本培养基,
取经继代培养后健壮的芽苗,切割成 2 ~ 3 cm 带
顶芽茎段,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 NAA (0.0、0.05、
0.1、0.5、1、2 mg·L-1 ) 或 IBA (0.05、0.1、0.5、1、
2 mg·L-1) 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每个处理重
复 4 瓶,每瓶 3 ~ 5 个无根试管苗。30 d 后调查并
56 第 4 期单 琳,等:花曲柳茎芽增殖和植株再生
统计各处理试管苗的生根数及生根率。
培养瓶内生根培养 30 d 后,在培养室内,将株
高 2 cm 以上、根系发达、叶片展开 2 ~ 4 片健壮
幼苗的培养瓶敞口炼苗 5 ~ 7 d,然后用水将根系
附着的培养基洗净,移植到营养基质 ( 草炭土、蛭
石和珍珠岩体积比 5 ︰ 4 ︰ 1 或草炭土和蛭石体积
比 1 ︰ 1) 中,将基质浇透水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容器
口,于温室内培养,培养条件同 1.2.2。每天 1 次向
容器中喷洒水,以保持较高的湿度。10 d 左右待叶
片变为深绿色,逐渐把保鲜膜移除,15 d 后统计移
栽成活率,后将再生植株移栽到温室的花盆中。
1.4.2 试管外生根试验
将 80% 含水量的基质 ( 草炭土、蛭石和珍珠
岩体积比 5 ︰ 4 ︰ 1) 置于 121 ℃、0.105 Mpa 下高
温高压灭菌 20 min。待基质冷却后,将基质浇透
无菌水,用于试管外生根培养。试管外生根培养
做 2 种处理,分别是速蘸 200 mg·L-1 IBA 溶液后
扦插和不蘸取生长素直接扦插。将叶片展开、生
长健壮的茎芽从培养瓶内取出后分离成单个芽苗,
用水清洗芽苗基部,将茎基部剪成 45 ℃斜口,并只
保留顶部 2 片叶,将修剪后的芽苗在 200 mg·L-1
IBA 溶液中速蘸或不蘸取生长素直接扦插到准备
好的基质中,用手将茎基部的基质捏实,然后用
塑料薄膜覆盖容器口于温室下培养,培养条件同
1.2.2。每天 1 次向容器中喷洒水,以保持较高的
湿度。于 30 d 时统计移栽成活率,后将再生植株
移栽到温室的花盆中。
1.5 统计分析
用 Excel 2003 软件处理数据,用 SPSS17.0 软
件做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格和图中数据均为
“各重复处理的平均数 ± 标准差”。百分数进行
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
果在 P=0.05 水平上进行显著性检验。平均数间统
计学差异用邓肯多重比较法在 P=0.01 或 0.05 显著
性水平上检验。计算公式如下:
茎段增殖系数 = 增殖出新芽苗的茎段总数 / 接
种的茎段总数;
生根率 =( 生根的苗数 / 用于生根培养的总苗
数 )×100%;
成活率 = ( 成活苗株数 / 炼苗总数 )×100%;
高生长量 =( 培养前后高度差值 / 移栽前苗高 )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培养基种类对休眠芽萌发和茎芽生长的
影响
无菌苗带芽茎段在不同供试基本培养基中的萌
发率差异不显著 (P=0.062)。B5 和 QL 培养基中带
芽茎段的萌发率可达 100%( 见表 1 )。但基本培养基
种类对花曲柳茎芽生长的影响较大。4 种基本培养
基中茎芽的生长状态见表 1。综合考虑休眠芽萌发
率和茎芽生长状态,选择了 B5 和 DKW 2 种培养基
进行改良,把 B5 培养基中 Mg、Mn 和 Fe 离子的元
素含量分别替换为 DKW 中相应各元素的含量,成
表 1 培养基种类对花曲柳休眠芽萌发和茎芽生长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basal media on bud spruting and shoot growth in F. rhynchophylla
培养基 Media 芽萌发率 Bud spruting rate /% 茎芽生长状态 Shoo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WPM 88.0±11.2 b 植株较高,叶片较大,但叶片显著发黄
DKW 92.2±11.5 ab 生长速度慢,植株矮小,但抽叶较多且叶片深绿色
QL 100.0±0.0 a 植株较高,叶片较大,但叶片显著发黄
B5 100.0±0.0 a 植株较高,状态较好,且茎段粗壮,但叶片黄绿色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 0.05)。Different lowercases show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为改良的 B5 培养基用于花曲柳茎芽增殖研究。
2.2 取材时期对休眠芽萌发和茎芽生长的影响
从 2009 年 11 月至 2010 年 5 月,分别于每月
中旬取花曲柳休眠芽进行试验,筛选最适的取材
时期。不同取材时期对休眠芽萌发率和外植体污
染率的影响结果见表 2。其中春季 (4 月份中旬 ) 取
材的花曲柳休眠芽萌发率最高,达 76.5%,其茎芽
生长旺盛,染菌率低。因此,选择春季 4 月中旬
作为休眠芽和茎段的取材时期。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芽增殖的影响
不同浓度 6-BA 和 IBA 组合对休眠芽萌发茎段
和无菌苗茎段的茎芽增殖的影响均不显著 (P=0.151
57第 29 卷 经 济 林 研 究
和 P=0.162)。单独使用 6-BA 时,随着 6-BA 浓度
升高,休眠芽萌发的茎段的茎芽增殖系数先增大后
减小,当 6-BA 为 4.0 mg·L-1 时,增殖系数最大;
无菌苗茎段的茎芽增殖系数表现为先增大、后减
小、再增大的趋势,当 6-BA 为 3.0 mg·L-1 时,增
殖系数最大 ( 见图 1 )。当 6-BA 与 IBA 组合使用时,
休眠芽萌发茎段和无菌苗茎段 ( 带顶芽或腋芽 ) 的
茎芽增殖系数均在 BA 4.0 mg·L-1+IBA 0.1 mg·L-1
中达到最大,分别为 3.3、2.3 和 2.1( 见表 3 ),其
中无菌苗带顶芽茎段的茎芽增殖效果明显好于带
腋芽的茎段 ( 见表 3 )。培养 30 d 时,从顶芽芽原
基增殖产生的茎芽高度可达 5 ~ 6 cm,而由腋芽
的芽原基增殖产生的茎芽高仅为 2 cm 左右。
表 2 不同取材时期对花曲柳休眠芽萌发和茎芽生长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collecting time on bud spruting
and shoot growth in F. rhynchophylla
取材时间
Explant collecting time
芽萌发率
Bud spruting rate
/%
污染率
Contamination rate
/%
2009-11-15 8.4±4.2 cd 90.7±2.4 a
2009-12-15 5.0±4.3 cd 93.3±4.7 a
2010-01-15 11.8±2.8 c 74.6±4.5 b
2010-02-15 0.0±0.0 d 57.9±13.1 c
2010-03-15 51.7±11.7 b 43.3±10.3 d
2010-04-15 78.3±8.5 a 7.0±1.5 e
2010-05-15 61.7±2.9 b 11.7±2.9 e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 0.05)。
Different lowercases show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 0.05)。Different lowercases show sig-
nifi 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图 1 6-BA质量浓度对花曲柳不同来源外植体茎芽增殖的影响
Fig. 1 Effect of 6-BA mass concertration on shoot
multiplication from different explants in
F. rhynchophylla
表 3 生长调节剂对花曲柳茎芽增殖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lant regulators
on shoot multiplication in F. rhynchophylla
生长调节剂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mg·L-1)
休眠芽
萌发茎段的
增殖系数
Proliferatio n
coeffi cient of
shoot from
dormant bud
无菌苗茎段的增殖系数
Proliferation coeffi cient of shoot
from aseptic seedlings
6-BA IBA
带顶芽的茎段
Shoot from
apical buds
带腋芽的茎段
Shoot from
axillary buds
4
0.00 2.1±1.1 a 2.0±0.5 b 1.8±0.5 a
0.05 2.2±0.7 a 2.4±0.3 ab 2.1±0.5 a
0.10 2.3±0.1 a 3.3±0.6 a 2.1±0.2 a
0.15 1.2±0.2 a 2.5±0.8 ab 2.3±0.6 a
†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 0.05)。
Different lowercases show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2.4 试管内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结果
以改良的 B5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NAA(0.0、
0.05、0.1、0.5、1.0、2.0 mg·L-1) 或 IBA(0.05、
0.1、0.5、1.0、2.0 mg·L-1) 均不能使茎芽生根。
以 WPM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NAA(0.0、0.05、
0.1、0.5、1.0、2.0 mg·L-1) 或 IBA(0.05、0.1、
0.5、1.0、2.0 mg·L-1),只有当 IBA 为 2.0 mg·L-1
时,才有茎芽生根,生根率为 33.3%。以 1/2MS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NAA(0.5、1.0、2.0 mg·L-1)
或 IBA(0.5、1.0、2.0 mg·L-1) 时,试验茎芽均可
生根,当 NAA 为 0.5 mg·L-1 时,茎芽生根率最高,
达 95.0%,其次是 IBA 为 2.0 mg·L-1 时,生根率
为 90.0%( 见表 4)。
生根培养 30 d 后,将再生植株移栽到基质中
进行驯化培养。培养 15 d 时,在草炭土、蛭石、
表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曲柳茎芽生根的影响†
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rooting of F. rhynchophylla shoots
生长调节剂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质量浓度
Mass
concentration
/ (mg·L-1)
茎芽生根率
Rooting rate of
shoots /%
每茎芽的
生根数量
Numer of roots
per shoot
IBA
0.5 80.0±0.2 ab 2.8±0.6 ab
1.0 71.3±0.2 b 2.0±0.4 b
2.0 90.0±0.1 ab 3.6±0.9 a
NAA
0.5 95.0±0.1 a 3.3±0.9 a
1.0 76.8±0.1 ab 2.2±0.3 b
2.0 76.8±0.1 ab 2.9±0.1 ab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 < 0.05)。
Different lowercases show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58 第 4 期单 琳,等:花曲柳茎芽增殖和植株再生
珍珠岩体积比 5 ︰ 4 ︰ 1 的基质中,植株成活率
为 93.3%,苗高生长量为 (40.4±0.6)%;在草炭
土和蛭石体积比 1 ︰ 1 的基质中,植株成活率为
86.7%,苗高生长量为 (39.2±0.3)%。由此可见,
草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体积比 5 ︰ 4 ︰ 1 的基质
更适合花曲柳再生植株的移栽和驯化培养。
2.5 试管外生根
将叶片展开、生长健壮并清洗干净的芽苗经
过剪切处理后,速蘸 IBA 200 g·L-1 后扦插或直接
扦插到基质中,用保鲜膜覆盖后进行生根培养。培
养 1 周后,把保鲜膜逐渐揭开,于培养 30 d 时统
计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直接扦插的芽苗成活率
为 56.7%,蘸取 IBA 的芽苗成活率为 60.0%。经显
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差异不显著 (P﹤0.05)。
3 讨 论
基本培养基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
分,是提供植物组织培养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
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5]。离体
培养条件下,不同植物组织对营养要求不同,同
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对营养的要求也不同 [16]。
不同基本培养基中,DKW 培养基上的茎芽未实现
高生长,可能是因为硝酸根和硫酸根比例不合适;
B5培养基上的植株长势、状态较好,茎段比较粗壮,
但是叶片颜色为黄绿色,推测是 Mg、Mn 和 Fe 离
子不足所导致,因此选择将 B5 和 DKW 的培养基
成分进行改良后用于花曲柳芽苗增殖培养。本研
究中得出改良的 B5 培养基是适宜花曲柳茎芽组织
培养的基本培养基的结论,与袁王俊 [17] 等对桂花
茎尖离体培养的结论相似。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进程、分化方向和器官发生 [18-19],而不同植物
生长调节剂结合使用时,浓度的相对比例在一
定的范围内才能够对器官发生起到明显的诱导
增殖作用 [20-21]。本研究中,花曲柳的茎芽增殖需
要不同浓度的 6-BA 和 IBA 组合才能获得更好的
结果。在其它白蜡树属树种的组织培养研究中,
人们已经证明 IBA 对茎芽生长和增殖的效果好于
NAA[22],如在对节白蜡 F. hupehensis[8]、暴马丁香
Syringa reticulata[22] 、水曲柳 F. mandshurica [23] 的
组织培养研究中,选择较低浓度的 IBA 更适合茎
芽的增殖 [5]。6-BA 在多种植物的不定芽诱导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23]。本研究中发现,随着 6-BA
浓度的升高,花曲柳茎芽增殖系数呈现先升高后
降低的趋势,这与谭燕双对水曲柳 F. mandshurica
腋芽诱导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23]。
以往的研究中,常用 WPM 培养基进行不定根
的诱导 [24]。本研究中选择多种培养基进行筛选,
发现培养基种类是影响组培苗生根的重要因子。改
良 B5 培养基中的生根率为 0;以 WPM 为生根培
养基,也只有在 IBA为 2 mg·L-1 时,茎芽才能生根,
其余激素浓度下茎芽的生根率为 0;而在 1/2MS 培
养基上,无论添加 NAA 或 IBA,茎芽均生根,且
生根率较高 (70% ~ 95%),当 NAA 质量浓度为
0.5 mg·L-1 时,生根率可达 95%。这与人们对木
犀科其它植物 Oleaceae 的研究结论一致 [5]。
试管外生根可缩短组培苗培养时间,又可降低
成本,对试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25-26]。笔者在研究
试管内生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试管外生根的研究,
结果表明花曲柳芽苗的试管外生根可以不依赖外源
生长素,芽苗直接扦插进行试管外生根的生根率可
达 100%。这为花曲柳组培茎芽的试管外生根技术
在育苗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以良 . 黑龙江省树木志 [M]. 哈尔滨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1986.
[2] 李 艳 . 白蜡树属树种的园林应用探讨 [J]. 湖北林业科技 ,
2006, (137): 48—52.
[3] 孔冬梅 , 谭燕双 , 沈海龙 . 白蜡树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
生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3, 39(6): 677—680.
[4] 张丽杰 , 沈海龙 , 崔建国 , 等 . 白蜡树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进展 [J]. 生物技术通报 , 2007, (3): 31—34.
[5] 胡海波 , 黄 丹 , 许岳香 . 木犀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09, 23(3): 5—8.
[6] Capuana M, Petrini G, Marco AD, et al. Plant regeneration of common
ash ( Fraxinus excelsior L.) by somatic embryogenesis[J].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Plant, 2007, (43): 101—110.
[7] Arrillaga I, Lerma V, Segura J. Micropropagation of Juvenile
and Adult Flowering Ash[J].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92, 117(2): 346—350.
[8] 叶景丰 , 马冬菁 , 陈 罡 , 等 . 美国白蜡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林业实用技术 , 2010, (11): 30—31.
[9] 王彩云 , 白吉刚 , 杨玉萍 , 等 . 对节白蜡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
59第 29 卷 经 济 林 研 究
生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9, 35(4): 299—300.
[10] 毕 君 , 王春荣 , 曹福亮 . 白蜡树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J]. 林业科技开发 , 2010, 24(4) : 79—82.
[11] 陈之群 , 刘志敏 . 绒毛白蜡茎段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34(3): 472—473.
[12] 王 磊 , 李淑娟 , 徐云刚 , 等 . 绒毛白蜡成熟胚和茎段培养繁
殖体系的建立 [J]. 林业科技 , 2008, 33(3): 1—3.
[13] 张丽玮 . 水曲柳腋芽离体萌发和增殖研究 [D] . 哈尔滨 : 东北
林业大学 , 2005.
[14] 洪源范 , 沈雨佳 , 洪 青 , 等 . 大叶白蜡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
殖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6, 42(6): 1139.
[15] 沈海龙 . 植物组织培养 [M].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5.
[16] 杨慧珍 . 小叶锦鸡儿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研究 [D]. 晋中 : 山
西农业大学 , 2005.
[17] 袁王俊 , 张维瑞 , 尚富德 . 桂花茎尖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8, 28(2): 244— 248.
[18] 巩振辉 , 申书兴 . 植物组织培养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
社 , 2007.
[19] Pradeep C, Robert M, Mary T, et al. Somatic embryogenesis, or-
gan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taro (Colocasia esculenta
var. esculenta) [J]. Plant Cell Tiss Organ Cult, 2009, (99): 61—71.
[20] 张红晓 , 康向阳 , 沈 燕 , 等 . 白刺组培快繁的研究 [J]. 经济
林研究 , 2003, 21(4): 60—63.
[21] 李小川 , 张华通 , 周丽华 , 等 . 迷迭香带芽茎段的组织培养技
术 [J]. 经济林研究 , 2006, 24(3): 15—20.
[22] 刘华英 . 暴马丁香组织培养的研究 [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
学 , 2003.
[23] 谭双燕 . 水曲柳组织培养外植体的筛选及植株再生的途径
[D]. 哈尔滨 : 东北林业大学 , 2003.
[24] Tabtett AM, Hammatt N. Regeneration of shoots from embryo
hypocotyls of common ash ( Fraxinus excelsior) [J]. Plant Cell
Rep, 1992, (11): 514—518.
[25] 付艳华 , 卢 君 , 杨慧莹 , 等 . 百合组培苗试管外生根技术研
究 [J]. 浙江农业科学 , 2009, (1): 95—97.
[26] 魏晓慧 , 殷东升 , 张丽杰 , 等 . 风箱果组织培养不定芽的试管
外生根及植株再生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06, 34(3): 42—44.
[ 本文编校:闻 丽 ]
本研究中通过多态性检测效率等指标比较了
SRAP、SSR、ISSR 3 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吉林
省露水河林业局红松种子园某家系中的亲本和部
分子代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SRAP 的多态性效
率较高,SSR 次之,ISSR 标记的多态性效率最低。
这一结果为构建红松遗传图谱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因此,在构图时应以 SRAP 为主要分子标记技术,
SSR 标记和 ISSR 标记为辅助标记。
参考文献 :
[1] 陈 亮 , 梅明华 , 徐才国 , 等 . RFLP、RAPD、AFLP 在水稻
农垦 58S 和 1514 中多态性比较 [J]. 植物学通报 , 2000, 17 (5):
424—428.
[2] 邹喻苹 , 汪小全 , 雷一丁 , 等 . 几种濒危植物及其近缘类群总
DNA 的提取与鉴定 [J]. 植物学报 , 1994 , 36 (7) : 528—533.
[3] Li G Y, Quiros C F. Sequence-related amplifi ed polymorphism
(SRAP), a new marker system based on a simple PCR reaction:
its application to mapping and gene tagging in Brassica [J]. Theor
Appl Genet, 2001, 103: 455—461.
[4] Chagné D, Chaumeil P, Ramboer A, et al. Cross-species
transferability and mapping of genomic and cDNA SSRs in pines
[J]. Theor Appl Genet, 2004, 109: 1204—1214.
[5] Liewlaksaneeyanawin C, Ritland C E, El-Kassaby Y A, et
al. Single-copy, species-transferabl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developed from loblolly pine ESTs [J]. Theor Appl Genet, 2004,
109:361—369.
[6] Zhou Y, Bui T, Auckland L D, et al. Undermethylated DNA as
a source of microsatellites from a conifer genome [J]. Genome,
2002, 45: 91—99.
[7] Zhou Y, Gwaze D P, Reyes-Valdés M H, et al. No clustering
for linkage map based on low-copy and undermethylated
microsatellites [J]. Genome, 2003, 46: 809—816.
[8] 冯富娟 , 王凤友 , 刘 彤 . 红松 ISSR-PCR 实验系统影响因素
[J]. 植物学通报 , 2004, 21 (3): 326—331.
[9] 黄焕焕 , 张桂华 , 韩毅科 , 等 . 黄瓜作图亲本间分子标记的多
态性分析 [J]. 华北农学报 , 2007, 22 (2): 47—49.
[10] Rafalsky J A, Tingey S V. Genetic diagnostics in plant breeding,
RAPDs, microsatellites and machines [J]. Trends Genet, 1993, 9:
275—279.
[ 本文编校:闻 丽 ]
( 上接第 1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