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技术方法◎
珠子草生药学研究
程新平 ,牛晓峰 ,朱周才 ,李维凤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 ,西安 710061)
摘 要:目的 建立大戟科植物珠子草(Phy llanthus nirurn Linn)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徒手切片 、粉末装片 、组织解离和理化鉴别的方法 。结果 叶片气孔轴式 、栅栏组
织的排列 、细胞内容物 、茎中木纤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鉴别特征 。所含成分有黄酮类 、鞣质类 、木
质素类等。结论 此方法简便 、精确 ,可作为珠子草鉴别依据。
关键词:珠子草;生药学;理化鉴别
中图分类号:R9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0659(2001)-0162-02
Study of Phyllanthus nirurn Linn.on pharmacognosy ∥ Cheng X inping , Niu
X iaofeng , Zhu Zhoucai , et al ∥Department of Pharmacy ,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
Xi an 710061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distinguish method of Phy llanthus nirurn Linn.Methods
To cut section by bare banded and paraffin w ax ,powder , dissoci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distin-
guish.Results The stomata , rang of palisade tissue in leaves and distribution of xy lem fiber in stem
had certain identity.The herbs contained flavoroids , alkaloids and tannins etc.Tannins.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pecific and simple , can be used for distinguish of Phyl lanthus nirurn Linn.
KEYWORDS:pharmacognosy;Phyl lanthus nirurn Linn;indentification
大戟科植物珠子草(Phyllanthus nirurn Linn.),
又名月下珠 、小返魂 、霸贝菜 ,药用全草 ,具有平肝清
热、利水解毒之功效 ,用于治疗肠炎、肝炎、痢疾 、尿路
感染 、无名肿痛等[1] 。为了对珠子草的开发利用和质
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本实验对珠子草进行了生药
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998 年 8 月购于广西南宁药材
公司 ,经鉴定为珠子草 Phy llanthus nirurn Linn 。
1.2 方法 显微鉴定采用石蜡切片 、徒手切片 、粉
末装片 、表面制片 、组织解离 ,附图均使用上海光学
仪器厂 44XⅣ型显微描绘仪绘制;理化鉴定采用试
管定性反应进行 。
2 结 果
2.1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 ,高 20 ~ 50 cm;茎略
带褐红色 ,通常自中上部分枝 ,全株无毛。叶片纸
质 ,长椭圆形 ,长 5 ~ 10mm ,宽 2 ~ 5 mm ,顶端钝 、
作者简介:程新平(1956-),女(汉族),陕西籍人 ,副研究员.
圆或近截形 ,有时具不明的锐尖头 ,基部偏斜;侧脉每边
4~ 7条;叶柄极短;托叶披针形 ,长 1 ~ 2mm ,膜质。通
常1朵雄花和1朵雌花双生于每一叶腋内 ,有时只有一
朵雌花腋生;雄花 ,花梗长1 ~ 1.5mm;萼片5 ,倒卵形或
卵形 ,长 1.2 ~ 1.5mm ,宽1~ 1.5mm ,顶端钝或圆 ,中部
黄绿色 ,基部有时淡黄色 ,边缘膜质;花盘腺体 5 ,倒卵
形 ,宽0.25~ 0.4mm;雄蕊 3 ,花丝长 0.6 ~ 0.9mm ,2/3
至3/4合生成柱 ,花药近球形 ,长0.25 ~ 0.4mm ,药室纵
裂;花粉粒长球形 ,具 3孔沟 ,沟狭长;雌花 ,花梗长 1.5
~ 4mm;萼片 5 ,不相等 ,宽椭圆形或倒卵形 ,长 1.5 ~
2.3mm ,宽1.2 ~ 1.8mm ,顶端钝或圆 ,中部绿色 ,边缘
略带黄白色 ,膜质;花盘盘状;子房圆球形 ,3室 ,花柱3 ,
分离 ,顶端2裂 ,裂片外弯。朔果扁球形 ,直径约3mm ,
褐红色 ,平滑 ,成熟后开裂为3个2裂的分果片 ,轴柱及
萼片宿存;种子长1 ~ 1.5mm ,宽 0.8~ 1.2mm ,有小颗
粒状排成的纵条纹。花果期1~ 10月。
2.2 显微特征
2.2.1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 1列 ,类方形或
类椭圆形 ,排列紧密。上表皮下栅栏组织 1列不通过
主脉 ,其中有异形细胞存在 ,直径9.1~ 19.3 mm ,含草
第 2 2卷第 2期
2 0 0 1 年 4 月
西 安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2 2 No.2
Apr . 2 0 0 1
酸钙簇晶。海绵组织为4 ~ 5列不规则薄壁细胞并含
有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 1束 ,外韧型 ,木质部导
管2 ~ 4各并列成行 ,维管束外有厚壁细胞。主脉部
分的下表皮细胞内侧有1 ~ 3列厚角细胞存在。
2.2.2 根横切面 (直径 0.1 cm)最外层为 3 ~ 5
列类长方形木栓细胞 ,排列紧密 ,皮层窄 ,细胞类圆
形 ,排列疏松。韧皮部窄小 ,形成层较明显 ,木质部
宽广 ,占横切面三分之二以上 ,导管木化 ,呈放射状
排列 ,含有大量的木纤维及增厚的木薄壁细胞 。射
线宽 1 ~ 2列细胞 ,无髓。
2.2.3 茎横切面 (直径 0.2 cm)表皮有 1列类
方形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 ,外被角质层 ,有的表皮
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皮层细胞数列 ,类圆形 ,
排列疏松。外韧形维管束 ,韧皮部窄 ,形成层较明
显。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木纤维多角形 ,壁
稍厚 、木化。射线细胞 1 ~ 2 列。髓部占切面二分
之一左右 ,由大型薄壁细胞构成。
2.2.4 粉末 ①叶上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 ,
下表皮具众多平轴式气孔;②木栓细胞类方形或类多角
形排列紧密 ,长18 ~ 50μm ,宽 11 ~ 39μm ,壁木化增厚;
③木纤维多成束 ,直径3.1~ 9.1μm ,壁厚 ,木化;导管多
为具缘纹孔导管 ,少梯纹导管 ,直径6 ~ 24μm;④草酸钙
簇晶散在或存于薄壁细胞中 ,直径6.3~ 12.7μm(图1)。
2.3 理化鉴别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及试管定性试
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珠子草进行了化学成分试
验[ 2] ,结果表明:珠子草含有黄酮类 、鞣质类 、木质
素类 、生物碱类等 ,根据我们所做抗病毒试验结果 ,
选用黄酮类及鞣质类作为珠子草的理化鉴别指标 。
图 1 珠子草粉末图
1.叶表皮细胞 2.木栓细胞 3.纤维 4.导管 5.簇晶
2.3.1 黄酮类鉴别 取本品粉末(通过 3号筛)约
5 g ,加甲醇 30 mL ,超声处理 1 h ,滤过 ,取滤液 5
mL 置于试管中 ,加入镁粉少许 ,再滴加盐酸数滴 ,
显红色。另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 ,喷以醋酸镁甲
醇试液 ,加热烘干 ,于紫外灯(365 nm)下观察 ,可见
黄褐色荧光。
2.3.2 鞣质类鉴别 取本品粉末(通过 3号筛)约
5 g ,加水 30 mL ,水浴温浸(50 ℃)24 h 滤过 ,滤液
三份置于试管中 ,一份留做空白 ,其余分别加入三
氯化铁试液及 1%明胶溶液 ,分别产生蓝紫色及黄
色沉淀。
2.4 含量测定 根据体外灭活乙肝病毒试验 ,珠
子草中所含鞣质类为抗乙肝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 ,
所以我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95年版一部
附录 XB进行了总鞣质的含量测定[ 3] 。见表 1。
表 1 三批药材鞣质含量测定结果
产地 药材称重量/mg 总水溶性部分重量/ mg 不与皮粉结合的水溶性部分重/mg 皮粉水溶性部分重量/mg 含量(%)
广东 10.0137 0.1580 0.1461 0.0049 1.677
广西 10.0321 0.1632 0.1493 0.0048 1.864
海南 10.0117 0.1402 0.1276 0.0049 1.748
3 讨 论
茎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 ,木纤维多角
形 ,壁厚 ,木化 。叶中栅栏组织 1 列并通过主脉 。
粉末中可以观察到平轴式气孔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
钙簇晶 ,导管多为具缘纹孔 ,少梯纹导管 ,木栓细胞
壁增厚 ,可见纹孔 ,纤维长 ,壁厚。以上可作为珠子
草的显微鉴别特征。
珠子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Thyagarajan等人[ 4]及
Venkates等人[ 5]试验证明珠子草提取物对乙肝病毒
具有灭活作用 ,体外抗病毒实验效果较好的黄酮类 、
鞣质类可以作为理化鉴别指标。我们还采用了提取
粗品鞣质后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取珠子草试样10 g ,
准确称量 ,加入水 100 mL ,水浴温浸(50 ℃)24 h ,过
滤 ,脱色 ,过滤 ,滤液浓缩至干 ,加入 50%丙酮-水溶
解 ,加入乙醚萃取 ,醚层弃取 ,水层蒸干 ,得到粗品鞣
质 ,按药典方法进行测定 ,结果与药材直接测定基本
相同。
(下转第 174页)
1632期 程新平 ,牛晓峰 ,朱周才 , 等.珠子草生药学研究
2.3 胃窦部及球部 Hp检出率 十二指肠球溃疡
窦部 Hp检出率明显高于球部(P <0.05),见表 2 。
97%球部 Hp 阳性者伴窦部 Hp阳性(仅 1例为阴
性 ,考虑与 Hp 在球部呈灶状分布有关), 而窦部
Hp阴性者球部往往也阴性。
表 2 胃窦部与球部 Hp 检出率
部 位 n Hp+ Hp- 检出率(%)
胃 窦 52 44 8 85
球 部 52 30 22 58
P <0.05
3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 Hp与 DU有密切关系 ,80%以
上甚至 100%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 Hp感染 ,
而Hp感染人群经 10 ~ 20年随访约有 10%~ 15%
发生消化性溃疡 ,多为十二指肠溃疡 ,Hp感染人群
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性为非 Hp 感染者的 9
倍以上[ 2 ,3] ;根除Hp可加速溃疡的愈合 ,并可使溃
疡复发率显著降低[ 4] 。Mohamed 等总结分析 70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复发情况发现 ,未根除 Hp
者 ,1年内溃疡复发率达 80%,而根除 Hp 者 ,则仅
为 4%,差异十分显著[ 5] 。以上资料均显示 Hp可
能为 DU 的重要致病因子 ,但 Hp是如何导致十二
指肠溃疡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 Hp是
通过定植于十二指肠胃化生上皮 ,导致粘膜损伤及
DU形成 ,十二指肠内胃上皮化生是 Hp 定植的先
决条件[ 6] 。甚至有人提出 DU 发生的步骤可能为:
Hp※胃窦炎※胃泌素分泌增加※高胃酸分泌※十
二指肠胃上皮化生+Hp定植※DU[ 7] ,此即为 Hp
致 DU 的胃上皮化生学说。然而本研究发现虽然
十二指肠球溃疡边缘组织胃化生发生率高达
90%,但 Hp 检出率却仅为 58%, 与文献报告的
15.9%~ 56%相似[ 8 ,9] ,提示十二指肠球溃疡边缘
组织胃化生的发生率与 Hp检出率两者之间似乎
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因此认为 Hp致 DU 的机制
除与 Hp可定植于十二指肠胃化生上皮 ,导致球部
粘膜损伤进而形成溃疡外 ,可能尚有其它方式导致
DU 形成 。
参考文献:
[ 1] 周殿元 , 张万岱.关于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意见(草
案)[ J] .中华消化杂志 , 1997 , 17(5):287-288.
[ 2] Normura A , Sremmermann GN , Chyou H , et al.Heli-
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risk fo r duodenal and gas-
tric ulceration[ J] .Ann Intern Med , 1994 , 120:977.
[ 3] Brody TJ , Geo rge LL , Brandl S , 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negarive duodenal ulcer [ J] .Am J Gastroenterol , 1991 ,
328:308.
[ 4] 胡伏莲 , 贾博琦 ,谢鹏雁 , 等.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幽门弯
曲菌感染的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 J] .中华内科杂志 ,
1988 , 27:205.
[ 5] Mohamed AH , Wilkinson J ,Hunt RH.Duodenal ulcer re-
currence after Helicobacter pylo ri eradication:a meta-analy-
sis[ J] .Gastroenterol , 1994 , 106:A142.
[ 6] Tutami H , Takashima M , Turuta T.Relationship between
Helicobacter py 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metalasia in the
duodenal buld in the athogenesis of duodenal ulcer[ J] .J
Gastroenterol Heatol , 1999 , 14(2):144-199.
[ 7] Kozol RA , Dekhne N.Helicobacter pylo ri and the patho-
genesis of duodenal ulcer[ J] .J Lab Clin Med , 1994 , 124:
623.
[ 8] Maesen JE , Vetvik K , Ase S.Helicobacter pylori and
chronic activ e inflammation of the duodenum and stomach
in duodenal ulcer patients treated w ith ranitidine , misoros-
to lor and acid neutralizing agents[ J] .Scand J Gastroen-
terol , 1991 , 26:465.
[ 9] Wyatt JI , Rathbone BJ , Sobala GM , et al.Gastric epitheli-
um in the duodenum:its association with Helicobacter py-
lori and inflammation[ J] .J Clin Athol , 1990 , 43:981.
收稿日期:2000-04-23 修回日期:2000-05-22
(上接第 163页)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编.海南植物志[ M] .第 2
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5.131.
[ 2] 冀春茹 ,王浴铭 ,刘延泽 , 等编.中药化学实验技术与实
验[ 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376.
[ 3] 中国药典 1995(一部).附录 61.
[ 4] Thyagarajan SP , Thiruneelakuntan K , Subramanian S , et
al.In vitro inactivation o f HBsAg by Eclipta alba Hassk
and Phy llanthus nirurn Linn[ J] .Ind J Med Res , 1982 , 76
(Suppl):124.
[ 5] Venkates Waran PS , Millman I , Blumberg BS.Effects of
an ex tract from Phy llanthus nirurn of hepatitis B and
woodchuck[ J] .Natl Acad Sci USA , 1987 , 84(1):274.
收稿日期:2000-07-30 修回日期:2000-09-25
174 西 安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第 2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