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锡叶藤的研究进展



全 文 :书·综述与讲座·
锡叶藤的研究进展
黄珊珊(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州 510520)
摘要:锡叶藤为常用中草药。近年来国内外对锡叶藤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在化学成分方面。本文针对锡叶藤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对其
相关生物学、化学成分、药理及其他应用等方面作了介绍,以期为锡叶藤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述; 五桠果科; 锡叶藤; 良姜素
中图分类号:R28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3)-10-0001-03
作者简介:黄珊珊,女(1981 -)。学历:博士。职称:讲师。研究方
向:植物发育与细胞生物学、药用植物学。 E-mail:huangss @
gdyzy. edu. cn
基金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编号:2009 A030901011)、广
东省中药局项目(编号:20122079)、所级项目(编号:301009A1202)。
Advances in studies on Tetracera asiatica(Lour. )Hoogl
HUANG Shan-shan(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velopment center of
south drugs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As a kind of comm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Tetracera asiatica(Lour. )Hoogl has been studied in
some field these years,especially 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The paper reviewed the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Tet-
racera asiatica(Lour. )Hoogl. The biology,types,chemical components,medicine mechanism and other applications
we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etracera asiatica
(Lour. )Hoogl.
KEY WORDS:Review;Dilleniaceae;Tetracera asiatica(Lour.)Hoogl;Izalpininl
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Lour. )Hoogl)为五桠果科锡叶
藤属(TetraceraL)植物,常绿木质藤本,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
东、广西、云南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主要以根、叶为药用
部位〔1〕,具收敛止泻、固精、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腹泻、便
血、菌疾、肝脾肿大、子宫脱垂、白带、遗精、风湿性关节炎等疾
病的治疗〔2〕。锡叶藤的乙醇提取物经活性筛选,有较强抗心
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和抗病毒活性(antiviralactiv-
ity)〔3〕。因此,对锡叶藤的生物学、化学成分,尤其是药理理
论、机制和有效活性部位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应用价值,本文对锡叶藤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为开发利用锡
叶藤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1. 1 资源分布 锡叶藤又名砂藤、涩叶藤等,见于中南半岛、
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分布
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生于低海拔的山坡、
山谷、疏林或灌木丛中〔4〕。
1. 2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长达 20m 或更长,多分枝,
枝条粗糙,幼嫩时被毛,老枝秃净。叶革质,极粗糙,矩圆形,
长 4 ~ 12cm,宽 2 ~ 5cm,先端钝或圆,有时略尖,基部阔楔形
或近圆形,常不等侧,上下两面初时有刚毛,不久脱落,留下刚
毛基部矽化小突起,侧脉 10 ~ 15 对,在下面显著地突起,侧脉
之间相隔 3 ~ 6mm,全缘或上半部有小钝齿;叶柄长 1 ~
1. 5cm,粗糙,有毛(见图 1)。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顶,
图 1 锡叶藤形态图
长 6 ~ 25cm,被贴生柔
毛,花序轴常为“之”字
形屈曲;苞片 1 个,线
状披针形,长 4 ~ 6mm,
被柔毛;小苞片线形,
长 1 ~ 2mm;花多数,直
径 6 ~ 8mm;萼片 5 个,
离生,宿存,广卵形,大
小不相等,长 4 ~ 5mm,
先端钝,无毛或偶有疏
毛,边缘有睫毛;花瓣
通常 3 个,白色,卵圆
形,约与萼片等长;雄
蕊多数,比萼片稍短,
花丝线形,干后黑色,花药“八”字形排在膨大药隔上,干后灰
色;心皮 1 个,无毛,花柱突出雄蕊之外。果实长约 1cm,成熟
时黄红色,干后果皮薄革质,稍发亮,有残存花柱;种子 1 个,
·1·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5 No. 10 2013
黑色,基部有黄色流苏状的假种皮,花期 4 ~ 5 月〔4〕。
锡叶藤和和毛果锡叶藤 T. scandens (L. )Merr. 很接近,
但心皮无毛,萼片也近于秃净,老叶背面往往秃净无毛〔4〕。
1. 3 生药材鉴定〔5〕
1. 3. 1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直或略弯曲,直径 0. 5 ~ 1. 5cm。
表面灰棕色,具浅纵沟和横向裂纹,栓皮极易剥离;剥离栓皮
的表面呈淡棕红色,具浅纵沟和点状细根痕。质硬,断面木部
灰棕色,射线淡黄棕色,有众多小孔。气微,味微涩。叶卷曲
或皱摺,平展后呈长圆形,先端尖,基部近阔楔形,边缘中部以
上具锯齿,上面灰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下面突出,两面密布
小突起,粗糙似砂纸;叶柄长约 1. 5cm,腹面具沟。薄革质。
气微涩。
1. 3. 2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条宽窄相间排列的
木栓细胞带组成,宽带的细胞壁厚,纹孔明显。韧皮部有石细
胞与含晶细胞,石细胞类圆形,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含晶细
胞较大,含草酸钙针晶束。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
散在;木射线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
粒。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状弯曲。上表皮
非腺毛两种均为单细胞,一种单个散在,长 150 ~ 650μm,基部
直径 35 ~ 60μm,壁厚约 18μm,层纹明显,通常仅见断后残存
的基部;另一种为刺状毛,直径 18 ~ 30μm,极短,顶面观呈两
个同心环,常 2 ~ 6 个聚集。下表皮刺状毛常 3 ~ 8 个聚集;气
孔平轴式。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均为 1 列,类方形或长
方形,排列紧密,其间嵌生短刺状毛。毛呈圆锥状,先端突出
叶表面,壁厚,层纹明显,胞腔小。
2 化学成分的研究
在本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们对锡叶藤的地上部分的化学
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为:良姜素(Izalpinin 1)〔6〕,良姜
素-3-甲醚(Izalpinin-3-methylether 2)〔7〕,山奈素-4,7-二甲醚
(Kaempferol-4,7-dimethylether 3)〔6〕,汉黄芩素 (Wogonin
4)〔8〕,汉黄芩素 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Wogonin 7-O-β-
D-glucuronidemethylester 5)〔9〕,汉黄芩素 7-O-β-D-葡萄糖醛酸
甙(Wogonin 7-O-β-D-glucuronide6)〔9〕,双氢汉黄芩素(Dihyd-
rowogonin 7)〔10〕,桦木酸(Betulinicacid 8)〔11〕。纳智等〔3〕利用
MS测定,证实产自西双版纳的锡叶藤除含有上述成分外,还
含有 β-谷甾醇(β-stiosterol 9) ,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0) ,硬
脂酸(Stearicacid 11)等。其它文献资料显示锡叶藤含有异鼠
李素(Isorhamnetin)、鼠李素(Rhamnetin)、杜鹃黄素(Azaleat-
in)等〔1〕,而其近种毛果锡叶藤含羽扇豆醇(Lupeol) ,白桦脂
醇(Betulin) ,白桦脂醇(Betulinic acid)及 β-谷甾醇(β-sitoster-
ol)等三萜类化合物〔2〕。因此,在锡叶藤的化学成分研究方面
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3 药理研究
锡叶藤在药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仅在靳士英〔12〕报道中医
药在火器伤救治中的应用中有所研究。发现感染性上口中难
治性伤口用锡叶藤液冲洗,外敷换药,在伤口愈合阶段用积雪
草软膏,对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产生疤痕疙瘩较好。实验证明
锡叶藤 50%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
有较强抑制作用。
4 不同产地的灰分研究
朱华等〔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广西不
同产地锡叶藤根的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为建立该药材标
准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拟定锡叶藤根药材
的水分含量不超过 12%,总灰分不超过 6%,酸不溶性灰分不
超过 3%,醇溶性浸出物的量应不低于 13%。
5 其他应用
锡叶藤在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性,如园林绿化,可用
于岩石边坡绿化。由于岩石或道路边坡土壤瘠薄或根本没有
土壤,夏季高温干旱,降雨对植被和坡面造成严重冲刷等恶劣
的生态环境,需要耐干旱、瘠薄,选择,覆盖及攀援能力强的种
类,可选用具卷须或缠绕攀援类〔14〕。
6 结语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锡叶藤的研究虽然在各方面有所
展现,但是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能进行展开及深入的研
究。在锡叶藤的相关研究中仍停留在植物形态研究的初步阶
段,虽在生药鉴别上有一定的报道,但是只局限在根和叶的鉴
别中,对于其花部等生殖器官的解剖及鉴别仍无相关的报道,
且锡叶藤的生长、发生发育及相关的生理研究也是一片空白,
组培等快繁技术也十分匮乏。
锡叶藤的相关研究如此之少,很有可能其未能与经济因
素相联系,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其药理学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
方面,才能进一步加大对锡叶藤的研究和利用。锡叶藤与大
部分藤类中药一样,具有明确的抗风湿和抗炎镇痛活性,此外
还具有有较强抗心血管疾病和抗病毒活性。因此显示,锡叶
藤适宜开发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
疾病的相关药物和开发一些对跌打伤痛、水肿、痢疾等防止性
药物,以及与抗病毒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展开锡叶藤相关的生物学研究和加
强深入其药理、药效、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对提高锡叶藤
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深入揭示锡叶藤及其复方有效成分的药
理学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锡叶藤药材的发展和
利用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玉生,蔡岳文 . 南方药用植物〔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1,171.
〔2〕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 . 新华本草纲要(第 2 册)〔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8.
〔3〕纳智,李朝明,郑惠兰,等 . 锡叶藤的化学成分〔J〕. 云南植物研
究,2001,23(1) :400-402.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
学出版社,1998,49(2) :191-19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M〕.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510.
〔6〕Agrawal P W,Rastogi R P. 13 C NMR spectroscopy of flavonoids〔J〕.
Heterocycles,1981,16(12) :2206-2207.
〔7〕Jaipetch T,Reutrakul V,Tuntiwachwuttikul P. Flavonoids in the black
rhizomes of Boesenbergia pandurata〔J〕. Phytochemistry,1983,102
(4) :386-391.
〔8〕Harrison L J,Sia G L,Sim K Y. 5,7-Dihydroxy-8-methoxyflavone from
·2·
海峡药学 2013 年 第 25 卷 第 10 期
Tetracera indica〔J〕. Planta Med,1994,60:493-494.
〔9〕Tomimori T,Miyaichi Y,Kizu H. On the flavonoid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I〔J〕. Yakugaku Zasshi,1982,102(4) :
386-391.
〔10〕Bilia A R,Catalano S,Pistelli L. Flavonoids from Pyracantha coccinea
roots〔J〕. Phytochemistry,1993,33(6) :1449-1452.
〔11〕Scholichin M,Yamasaki K,Kasai R,et al.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
nance of lupane-type triterpenes〔J〕. Chem Pharm Bull,1980,28
(3) :1006-1008.
〔12〕靳士英 . 中医药在火器伤救治中的应用〔J〕. 解放军广州医高专
学报,1995,18(l) :43-45.
〔13〕朱华,笪舫芳,滕建北,等 . 广西不同产地锡叶藤根的水分、灰分
及浸出物测定〔J〕. 广西中医学院学,2012,15(2) :45-47.
〔14〕王发国,陈红锋,刘东明,等 . 广东省野生藤本植物资源及其在
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 :
157-161.
火 炭 母 药 材 的 研 究 进 展
叶青美1,江仁望2* ,韩方璇1,陈 萍1,黄春新1(1. 海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海口 570311;2. 暨南大学药学院
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 广州 510632)
摘要:火炭母为蓼科( Polygonaceae) 蓼属( Polygonum) 植物火炭母( Polygonum chinense L. ) 的干燥全草,是岭南地区常用的一味中草药。临床上
用于治疗痢疾、咽喉肿痛、肝炎等。火炭母也是多种凉茶如“广东凉茶”、“王老吉”及“二十四味”等的主要组成药物之一。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
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火炭母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火炭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火炭母;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3)-10-0003-05
作者简介:叶青美,女(1985 -)。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岭南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研究及质量标准。联系电话:0898-68642535,
15298969839,E-mail:sea980@ 163. com
通讯作者:江仁望,男(1973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岭南中草药的研究。联系电话:020-85221016,13535434696,E-mail:
rwjiang2008@ yahoo. com. cn
Research general situation of Polygonum chinense L.
YE Qing-mei1,JIANG Ren-wang2* ,HAN Fang-xuan1,CHEN Ping1,HUANG Chun-xin1(1.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ainan Provincial,Haikou 570311,China;2.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
cine and natural medicine of Ji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armacy,Guangzhous 510632,china)
ABSTRACT:Polygonum chinense L. belongs to the genus Polygonum (Polygonaceae). The whole plant of
P. chinense is commonly used as a Lingnan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ysentery,sore throat and hepatitis. It
is one of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several cold herbal tea such as“Guangdong tea”,“Wang-Lao-Ji”,and“Twenty-four
herbs”. Since the nineties of last century,scientists worldwide had done a series of research work on P. chinens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 chinense.
KEY WORDS:Polygonum chinense L. ;Chemical compon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Research general situation
火炭母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植物火炭
母(Polygonum chinense L.)的干燥全草,是岭南地区常用的一
味中草药,同时也是多种广东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1,2〕。其
性凉,味酸、涩,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
目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痢疾,咽喉肿痛,肝炎等〔3〕。本
文通过搜索整理关于火炭母的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对其
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等综述,以便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
其药用价值。
1 火炭母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火炭母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按其化合物结构类型,主要
有黄酮、酚酸、甾体以及挥发油等。
1. 1 黄酮及黄酮苷类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是火炭母的主
要成分之一。从火炭母中分离得到了异鼠李素(isorhamnetin,
1)〔4〕,芹菜素(apigenin,2)〔4〕,山柰酚(kaempferol,3)〔4,8〕,槲
皮素(quercetin,4)〔4,8〕,木犀草素(luteolin,5)〔4〕,广寄生苷
(avicularin,6)〔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7)〔5〕,槲皮苷(quer-
citrin,8)〔5〕,柚皮素(naringenin,9)〔5〕,巴达薇甘菊素(batatifo-
lin,10)〔6〕,山柰酚-7-O-葡萄糖苷(kaempferol-7-O-glucoside,
·3·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5 No. 10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