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83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 3月第 27卷第 2期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编号 96-048
综
述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IA
N
G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T
IO
N
A
L
C
H
IN
E
S
E
M
E
D
IC
IN
E
张光霁
浙江中医学院 杭州 310053
摘要 奇蒿 ,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 ,在浙江 、江西等地俗称六月霜 ,南方药用多称南刘寄奴 。为常用中药 。江苏、安徽 、
浙江 、江西 、福建等地为主要产地 。奇蒿具有解暑消食 、活血散瘀等功效 。基于浙江省广大农村暑天用六月霜干品代茶泡开水饮用
的事实 ,课题组有了开发六月霜(奇蒿)为解暑消食的茶用颗粒剂的思路 ,申报课题并被立项 。通过原植物的文献考证 ,形态描述 ,
生药性状与组织构造的分析 、化学成分的研究 ,确认浙江等地所谓的六月雪 ,即南寄奴 、也即奇蒿的带花全草;药理实验研究证明:
奇蒿水煎剂及不同提取物的具有保肝 、抗大鼠血小板聚集 、抗缺氧等作用;临床上被应用于治疗虫病橡皮肿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
炎 、痈疽疔毒 、中暑 、泌系感染 、前列腺毒等疾病的治疗;最后 , 根据课题组所进行的工作综述了奇蒿茶用颗粒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获取六月霜正品 、六月霜(奇蒿)中总黄酮和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六月霜(奇蒿)不同采收时期及各部位的总黄酮考察 、六月霜(奇
蒿)茶用颗粒剂的制备研究 。
关键词 六月霜 综述 茶用颗粒剂
奇蒿 , 别名:白花尾 ,炭包包 、千粒米 、斑枣子 、细
白花草 、九牛草(湖南)、苦连婆(福建)、六月雪(安徽 、
江西 、湖南)、野马兰头(浙江)、六月霜(浙江 、江西)、
大叶蒿 、铁杆茵陈(江苏)、山菊花 、艾丸药 、香蒿子 、化
食丹(安徽)、金寄奴 、乌藤菜 、消食草(浙江)、消饭花
(浙江),南方药用多称南刘寄奴 ,为常用中药 ,但刘寄
奴目前市售商品的植物来源较为混乱 , 据近代中药文
献记载 [ 1] ,全国现有 4科 11种植物作刘寄奴应用 。也
有文献 [ 2]记载 ,曾作刘寄奴药用的植物有 9科 32种之
多 。然正因为品种繁多 ,真伪相杂 ,故对刘寄奴药材来
源 、真伪鉴定 、成分分离研究较多 , 临床研究 、开发研
究较少 。
奇蒿 ,即南刘寄奴 ,目前这一认识已属共通 ,其原
植物为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Moore), 基原为菊科
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 。然正因为作刘寄奴药用的植物
达 9科 32种之多 , 目前商品用作药用的也有 7种植
物 , 而主流品种为菊科植物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Moore)和玄参科植物阴行草 (Siphonostegia chinen-
sisl)。药材分别称南刘寄奴和北刘寄奴 。为了保证药
效 ,确定刘寄奴正品 ,拓宽临床应用。众多科研工作者
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 而奇蒿被确定为南刘寄奴的正
品。南刘寄奴生于旷野 、山坡 、路旁杂草丛中。分布于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
四川 、贵州 、云南等省。本文试就六月霜(奇蒿)的研究
进展作一概述 。
1 原植物的文献考证与鉴定研究
1.1 原植物的文献考证 刘寄奴始载于唐代 《新修
本草》 [ 3]曰:“刘寄奴草 ,味苦温。主破血 ,下胀 ,多服令
人痢 。生江南。茎似艾蒿 ,长三 、四尺 ,叶似兰草 ,尖长 ,
子似稗而细 ,一茎上有数穗 ,叶互生。”此描述极似菊
科植物奇蒿。宋代《图经本草》 [ 4]谓:“刘寄奴生江南 ,
今河中府 、孟州 、汉中 、滁州亦有之 , 春生苗 , 茎似艾
六月霜(奇蒿)的研究进展 *
DOI :10.16466/j.issn1005-5509.2003.02.055
84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 3月第 27卷第 2期
蒿 ,上有四棱 ,高二 、三尺 ,叶似青柳 ,四月间开碎小黄
白花形如瓦松 ,七月结实似黍而细 ,一茎上有数穗 ,互
生 ,根淡紫色似莴苣 ,六月 、七月采苗及花子通用。”并
附滁州刘寄奴图 , 考证其文图可知 , 其实为菊科奇
蒿 。近代中药文献《中药辞海》 、《中药大辞典》 、《全国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志》 、 《中华药海》 、《临床中药辞
典》 、《浙江药用植物志》 、《简明中医辞典》 、《中药学》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等都称刘寄奴为菊科多
年生草本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 。
1.2 原植物的形态描述[ 2] 奇蒿多年生草本 。茎直
立 ,高 80 ~ 150cm ,中部以上常分枝 ,上部有花序枝 ,被
微柔毛 。叶近草质 ,下部叶在花期枯落 ,中部叶矩圆状
或卵状披针形 , 长 7~ 11cm , 宽 3 ~ 4cm , 先端渐尖 , 基
部渐狭成短柄 , 不分裂 , 边缘有密锯齿 , 上面被微糙
毛 ,下面被蜘蛛状微毛或近无毛 ,有 5~ 8对羽状脉 。
头状花序多数。无梗 ,密集于花枝上 ,在茎端及上部叶
腋组成长达 25cm的总状花序。总卷片近钟形 ,无毛 ,
长 3mm;总卷片 3~ 4层 , 矩圆形 , 边缘宽膜质 , 带白
色 。花筒状 ,外层雌性 ,内层两性。瘦果微小 ,矩圆形 ,
无毛。花期 7 ~ 9个月 ,果期 8~ 10个月 。生于林缘 、灌
丛及河岸。分布于我国中部及南部 。
1.3 生药性状与组织构造 [ 2] 奇蒿的带花全草 , 其
生药性状为:茎圆柱形 ,长短不等 ,直径 2 ~ 4mm ,表面
棕黄色或棕褐色 , 有纵条纹。质硬而脆 , 折断面黄白
色 ,边缘有纤维露面 ,中央有疏松的髓 。叶互生 ,多干
枯皱缩或脱落 , 展平后呈短圆状或卵状披针形 , 基部
渐狭成短柄 , 不分裂 , 顶端渐尖 , 边缘有密锯齿 ,叶表
面暗绿色 ,背面灰绿色 ,均密被白毛 ,质脆 ,易破碎。枝
梢生黄色小花 ,密集成穗状花序 。气微芳香 ,味淡。
其组织构造:茎 , 表皮为一列扁圆形或卵圆形细
胞 ,表面观呈长条状多角形 。其上有由 2 ~ 8个细胞组
成的非腺毛 。皮层由 5 ~ 7层卵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茎
的横切面环列大小不等的维管束 ,由木质部 、韧皮部 、
韧皮纤维组成。木质部多见螺纹导管 ,少见网纹 ,具缘
纹孔 ,直径 5~ 8μm ,木化 。纤维成束 ,淡黄色 ,两端较
尖 , 大小不等 , 长 15~ 498μm , 直径 9 ~ 16μm , 有的具
单斜纹孔 ,木化 。髓由类多角形细胞组成 ,木化。
叶 ,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 。气孔较
少 。类圆形或长圆形 ,长 11 ~ 13μm ,直径 7 ~ 9μm ,不
定式和不等式。非腺毛较少 ,由 2~ 6个细胞组成 ,长
17~ 97μm , 直径 4~ 11μm。栅栏细胞一列 , 海绵细胞
3~ 5层均含草酸钙簇晶 , 直径 4~ 15μm , 叶脉处上下
表皮下方有 3~ 4层厚角细胞 。维管束外韧型 ,由木质
部 、韧皮部及中柱鞘纤维组成 。下表皮形状与上表皮
相似 ,但气孔与非腺毛较多 。
花 , 花粉粒类球形 , 具三个萌发孔 , 表面具刺疣 ,
花瓣表面观表皮细胞为长条形或长条状多角形 , 边缘
具有非腺毛 ,由 2 ~ 5个细胞组成。卷片表皮细胞呈长
条形或长条状多角形 ,有气孔分布。
1.4 奇蒿的化学成分 奇蒿的化学研究报道较
多 , 肖永庆等从奇蒿中分离到了奇蒿内酯 、奇蒿黄
酮 、香豆素 、7-甲氧基香豆素 、异泽兰黄素等多种化
合物 [ 5] ~ [ 9] 。肖永庆等[ 8]对产自杭州郊区的南刘寄奴
(即奇蒿)进行乙醚提取 , 经硅胶柱层析分得七个单
体:两个香豆素(即香豆素 coumarin和 7-甲氧基香豆
素 herniarin), 两个黄酮 (即奇蒿黄酮 arteanoflarone和
异泽蓝黄素 eupatilin), 一个三萜醇 (即西米杜鹃醇
simiarenol), 一个二肽类化合物 (即 aurantiamide ace-
sate)和一个倍半萜内脂 (即奇蒿内酯 arteanomalac-
tone), 其中奇蒿黄酮首次从天然物中分离 , 奇蒿内酯
则为一新倍半萜内酯 。肖永庆等[ 9]在乙醚提取研究的
基础上 , 对奇蒿重新进行醇取研究 , 发现奇蒿的醇溶
部分经溶剂分离及硅胶层析可分得 8个单体 , 分别为
香豆素(coumarin)、7-甲氧基香豆素(heriarin)、软脂酸
(palmitic acid)、莨菪葶(scopletin)、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trans-hydroxycinnamic acid),反式邻羟基对甲氨基桂皮
酸 (trans-O-hydroxy-P-methxoycinnamic acid), 苜蓿素
(tricin) 及 环 己 六 醇 单 甲 醚 (cyclohexauehexol
monomethylether)。林秀云等[ 6]对从奇蒿提取分离得到
的奇蒿内酯的结构采用 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进行了
测定 , 发现奇蒿内酯系脂环类化合物 , 十炭环上有两
个碳碳双键 ,C(4)和 C(10)上的甲基分别与 C(5)和 C
(1)上的氢位于双键的反侧。结构中的两个手征性碳
原子 C(3)和 C(6)分别为 S和 R型。许怀勇 [ 10]取浙江
产的奇蒿地上部分 , 将其全草粉碎 , 用自制的挥发油
提取器按常规性水蒸气蒸馏 ,石油醚(沸程 60 ~ 90℃)
萃取 , 回收石油醚后得棕黄色挥发油 , 然后用气相色
谱-质谱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分离出 60余
种化合物 , 经电脑自动检索 , 鉴定出 2 , 4-二甲基乙
烷 、2 , 2 , 3 , 3四甲基乙烷 、笨甲醛 、乙酮 、桉叶素 、樟脑 、
1 , 2-二硫戊环-3-戊酸等 32种化合物 。
2 奇蒿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围绕传统中医药关于奇蒿(南刘寄奴)功能作用
的记载 ,有人 [2]选用奇蒿 、阴行草 、华泽兰 、白苞蒿 、湖
南连翘 、牛尾草等六个品种水煎剂进行了体外血小板
聚集的比较研究 ,并对奇蒿和阴行草水煎剂及不同提
取部位做了体内给药的系列研究 , 本文仅论奇蒿实验
之药性 。
2.1 奇蒿水煎剂及不同提取物的保肝实验 选用
SD种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组 ,每组 6~ 7只 。实验的第
张光霁:
六月霜(奇蒿)的研究进展
85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 3月第 27卷第 2期
1天和第 5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皮下注射CCL45.0ml/
kg , 共两次 。实验的第 2天到第 7天给药组每天皮下
注射给药 1次 , 肝损伤对照组和正常组动物均给等容
量生理盐水 ,第 8天全部动物断头取血 ,分离血清 ,测
定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 。结果表明 ,奇蒿传统水煎
剂对 CC14引起的肝损伤大鼠都有一定的降酶作用 ,
奇蒿的不同提取物皮下给药对肝损伤大鼠均有降低
SGPT的趋势 。奇蒿乙酸乙脂部分 、奇蒿水提取物等提
取物都有明显的降酶作用 。
2.2 奇蒿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①对家兔血
小板聚集的影响:选用健康的杂种家兔 , 用 3%的戊
巴比妥钠 30mg/kg麻醉 。自颈总动脉取血 ,按 born比
浊法进行实验 , 观察不同浓度的奇蒿水煎剂对 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抑制由
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中低浓度的奇蒿随
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 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增强 , 呈明
显的量效关系。 ②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选取健
康的Wistar种大鼠 ,禁食(不禁水)14~ 15小时。奇蒿
水煎剂按 14.4g(生药)/kg灌胃给药 , 二小时后再次
灌胃等量的水煎剂。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于末
次给药 1.5小时后在乙醚麻醉下的自腹主动脉取血 ,
测定方法同前。结果表明 ,奇蒿水煎剂在体内实验中
具有明显的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其抑制率为
42.9%。③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选取健康的 SD
种雄性大鼠 , 在乙醚麻醉下自腹主动脉取血 , 按比浊
法进行试验 。观察不同提取物对 ADP 诱导的大鼠血
小板聚集的影响 。结果发现 ,奇蒿的水提取物 、乙醇提
取物 、 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可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聚
集。另外 , 通过对奇蒿的主要成分之一 ———7-甲氧基
香豆素对不同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观察 , 发现
7-甲氧基香豆素在抑制由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
聚集和抑制 TXB2释放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2.3 奇蒿的抗缺氧作用 沈金荣 [ 11]用奇蒿的提取
液(全草经切碎按水煎酒沉法制备而成)经腹腔注射
和灌胃两途径给药 , 设立对照组 , 观察奇蒿对小鼠减
压缺氧生存率的影响 、对小鼠耗氧速度 、存活时间和
死亡时残氧量的影响 、对异丙基肾上腺素的作用 、对
小鼠两则颈总动脉结扎后生存时间的影响 、对小鼠氰
化物中毒的影响 、对小鼠亚硝酸钠中毒的影响 , 结果
发现 , 奇蒿溶液能增加离体豚鼠冠状动脉灌流量的作
用 , 对由氰化钾或亚硝酸钠所致小鼠组织性缺氧和结
扎颈总动脉所致的脑循环性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
用。对由密闭所致小鼠低氧性缺氧有降低氧耗速度 ,
保护其在低氧环境中的生存和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
显示奇蒿降低小白鼠全身氧耗量的作用是非常明显
的。
3 奇蒿的临床应用研究
修水县委除害灭病指挥部科研工作组 [ 12]采用新
鲜奇蒿 , 加水 3倍 , 用文武火煎熬 2~ 3小时 , 过滤取
汁 , 早晚饭后分服 , 治疗 15例丝虫病橡皮肿病人 , 结
果腿围缩小者 14例 ,占总病例数的 93.3%,患腿组织
软化 ,皮肤松弛者 11例 ,占总病例数的 73.4%。戴阜
昌等 [ 13]采用自制奇蒿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
肝炎 57例 ,获得满意效果。以 100%奇蒿注射液 50~
100ml加 10%葡萄糖 500ml静脉点滴 ,1日 1次。并设
立对照组 45例 , 药用口服维生素 B 1、维生素 C 、肝泰
乐 , 肌注维丙肝 , 静注 50%葡萄糖或 10%葡萄糖
500~ 1000ml加维生素 C1 ~ 2g静脉点滴。结果奇蒿注
射组治愈者 52例 (占 91.22%), 好转者 5例 (占
8.78%), 总有效率 100%;对照组治愈者 33例 (占
73.33%), 好转者 11例(占 24.44%), 无效 1例(占
2.23%), 总有效率 97.55%。临床治愈率奇蒿组高于
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意义 。李智[ 14]用奇
蒿治疗阳明腑实证和痈疽疔毒 、红肿热痛取得疗效。
沈丽君 [ 15]用奇蒿等为主治疗闭经 35例取得疗效 。李
华[ 16]用奇蒿治疗泌尿系感染 、前列腺炎 、结核性腹膜
炎 、慢性肠炎 、月经过多 、慢性盆腔炎取得疗效。也有
人用单味奇蒿治疗中暑。荣远明[ 17]使用奇蒿治疗急性
细菌性痢疾 34例 , 并对奇蒿作了抑菌试验 , 其结果满
意。用奇蒿治疗经粪检或大便培养诊断为急性细菌性
痢疾病人 34例 , 并设立 9例西药对照组 , 治疗结果 ,
奇蒿组 34例全部痊愈 、症状 、体征消失 ,粪检正常 ,疗
程平均 2天 , 经统计学处理 , 表明两组疗效有显著差
异 ,奇蒿组疗效好。刘运德[ 18]对奇蒿进行了系统分离
提取 , 以各部分提取物 (奇蒿粉末 1kg用石油醚浸泡
24小时过滤 , 滤液浓缩得石油醚提取物 Ⅰ;药渣碱化
凉干以氯仿浸泡 24小时过滤 , 滤液浓缩得氯仿提取
物Ⅱ;药渣以 50%乙醇浸泡 24小时过滤 ,滤液浓缩得
乙醇提取物 Ⅲ),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显
示出较好的抗菌作用 。修国珍 [ 19]采用民间发掘的单方
中草药奇蒿与乳兔煎汤治疗婴幼儿腹泻 86例 , 获得
满意疗效 , 与西药庆大霉素治疗 30例进行对照研究 ,
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
4 奇蒿茶用颗粒剂的开发研究
浙江中医学院张光霁等人向浙江省卫生厅(中医
管理局)申报了《六月霜(奇蒿)解暑消食的茶用(颗粒
剂)研究》课题 ,被立项。课题申请书认为国内外食品
饮料及保健饮料品种很多 , 但注重于口味(口感), 对
人体的保健作用重视不够 , 饮用日久 , 消费者会出现
“脾不健运”的消化系统的症状 。例如厌食 、腹胀 、乏力
张光霁:
六月霜(奇蒿)的研究进展
86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 3月第 27卷第 2期
张光霁:
六月霜(奇蒿)的研究进展
等等。具有解暑作用 ,可开发用于夏天防暑的饮料。通
过文献检索 , 国内外无六月霜 (奇蒿)的开发研究报
道 。为了开发六月霜(奇蒿)解暑消食的茶用颗粒剂 ,
课题组开展了以下工作。
4.1 获取六月霜正品 课题组通过民间访问 , 发现
六月霜干品代茶泡开水饮用 , 在浙江农村均为同一原
植物 ,并以农村收购获得这一原植物 ,经查古书唐《新
修本草》 、清《本草纲目拾遗》等等 , 今书《简明中医辞
典》 、《浙江药用植物志》 、《中药大辞典》、《中药辞海》 、
《中华药海》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志》等等文献 ,
并请浙江中医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熊耀康教授鉴定 ,
确认原植物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Moore)的全草 ,习称南刘寄奴。
4.2 六月霜(奇蒿)中总黄酮和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据报道 , 六月霜全草呈黄酮甙反应 [ 20] , 但六月霜中
总黄酮及元素的定量分析研究未见报道 , 为合理开
发 , 课题组对六月霜中的总黄酮和元素的含量进行了
分析[ 21]。结果发现 ,不同产地的六月霜所含的总黄酮
和元素具有一定的差异 , 这与产地的土质和气候等因
素有关;六月霜中总黄酮的含量在 6%左右 ,是六月霜
中一类含量很高的成分 , 锰 Mn的含量显著高于铁
Fe、锌 Zn、铜 Cu等几种微量元素 , 显示六月霜的清热
解暑作用与其中较高的总黄酮和锰 Mn含量有一定的
相关性 。锰 Mn可能是与清热作用关系密切的元素。
4.3 六月霜(奇蒿)不同采收时期及各部位的总黄酮
考察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 课题组对不
同采收期的六月霜全草及茎 、叶 、花各部位中的总黄
酮进行了提取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22]。结果发现六月
霜开花期总黄酮含量最高 , 花蕾期次之 , 幼苗期的含
量最少;各部位花的含量最高 , 叶次之 , 茎的含量最
低 。可能是花的药用价值最大 。
4.4 六大霜(奇蒿)茶用颗粒剂的制备研究 为了制
备六月霜的茶用颗粒剂 , 课题组开展了 “南刘寄奴中
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选” [ 23] , “六月霜茶用颗粒剂的制
备工艺研究”(采用正交设计 ,二项指标综合评价的方
法), “六月霜茶用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定性与定
量), 最终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六月霜(奇蒿)的茶用颗
粒剂。
5 小结
总之 , 对六月霜(奇蒿)的研究 , 从原植物的文献
考证和鉴定研究到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 从临床的应
用研究到茶用颗粒剂的开发研究都已涉及 , 但与其作
为一味临床常用中药。近几年的研究显得比较缺乏 ,
特别是作为民间一直沿用暑月干品泡开水代茶的一
味有解暑消食作用的中药 , 对其进行开发研究几乎是
空白 , 浙江中医学院张光霁为首的课题组对其进行茶
用颗粒剂的研究 , 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 , 但离
开发目标及六月霜本身的开发价值 , 尚存在一定距
离。
参考文献
[ 1 ] 何铸 .中药刘寄奴的考证 .中药材科技 , 1981 ,16(4):42
[ 2 ] 楼之岑 , 秦波主编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995.760
[ 3 ] 苏敬 .唐 ·新修本草(辑复本).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81.286
[ 4 ] 唐慎微 .重修正文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北京 .人民
卫生出版社 , 1977.274
[ 5 ] 福建省中医研究所 .福建药物志(二).福州 .福建科技
出版社 , 1982.360 , 363 , 365 , 375
[ 6 ] 林秀云 .中药刘寄奴化学成分分析化学学报 .1985 , 43
(8):724
[ 7 ] 肖永庆 .中国药学会中药天然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文集
(一),广西南宁 ,1983.10.27
[ 8 ] 肖永庆 .蒿属中药南刘寄奴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
药学学报 , 1984 , 19(12):909~ 913
[ 9 ] 肖永庆 .中药南刘寄奴化学成分研究 .植物学报 ,1986 ,
28(3):307 ~ 310
[ 10] 许怀勇 .奇蒿中挥发油的分析 .中成药 , 1999 , 21(5):
252
[ 11] 沈金荣 .刘寄奴的抗缺氧作用 .中草药 , 1983 ,14(9):27
[ 12] 修水县委除害灭病指挥部科研工作组 .中药刘寄奴治
疗丝虫病橡皮肿 15例的初步观察 .江西中医药 , 1960 ,
(1):12~ 14
[ 13] 戴阜昌 .中药四季菜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
湖北中医杂志 , 1985 ,(2):13 ~ 14
[ 14] 李智 .刘寄奴临床新用 .中医杂志 ,1992 , 33(12):54
[ 15] 沈丽君 .生山楂 、鸡内金 、刘寄奴为主药治疗闭经 35例
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 1984 ,(1):40
[ 16] 李华 .刘寄奴应用心得 .浙江中医杂志 , 1989 , (6):
274 ~ 275
[ 17] 荣远明 .用中药刘寄奴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34例 .上
海中医药杂志 , 1983 ,(1):21
[ 18] 刘运德 .奇蒿抗真菌成分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
1995 ,(4):5 ~ 6
[ 19] 修国珍 .奇蒿乳兔汤治疗婴幼儿腹泻 86例 .福建中医
药 1997 , 28(2):7
[ 20] 冉先德 .中华药海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 1996.1184
[ 21] 吴巧凤 .六月霜中总黄酮和元素含量的分析 .广东微
量元素科学 , 2000 , 7(5):59 ~ 61
[ 22] 吴巧凤 .六月霜不同采收时期及各部位的总黄酮考察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 2001 , 18(2)100 ~ 101
[ 23] 吴巧凤 , 张光霁 .南刘寄奴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选 .
中国医药学报 , 2000 , 15(5):63 ~ 64
(收稿日期 200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