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4 卷 第 1 期 江 西 大 学 学 报 ( 白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j t y ( N a t u r a l S e i e n e e )
V o l
.
1 4 N o
.
i
1 9 , 0年 3月 M a r 1 , 9 0
中国岗松的生态地理分布
户趁李 振 基
`
( 生物学 系 )
摘 要
岗松 ( B a。 。 ke a f r ut e s o e n s )是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 , 分布于东南亚和我国南部。 本文根
据广泛的野外调查 , 定出了 岗松在我国南部的分布范围 , 并根据生态地理条件将岗松的分布区
分为南部 、 中部和北部三个亚区 。 经分析得出其垂直分布高度与纬度的关系式为 :
H 汀 一 z 6 3 . 64 L n + 4 7 7 2 . 3 6
文章还探讨了岗松的分布同温度 、 光照 、 水分 、 土边 、 河谷地形与人为影响的关系 。
关健词 : 岗松 分布 生态因于
引 言 育
岗松 ( B ae ck ea 介 : t e : c o sn L . )又名 “ 扫把枝 ” ( 广西 ) 、 “ 铁扫把 ” ( 广东 ) 、 “香
柴 ” ( 江西永丰 ) , 是桃金娘科 ( M犷 t ac 。 。 。 ) 岗松属 ( B 。 。 。 k 。。 ) 植物 , 为澳洲植 物区系
成分。 据目前所知 , 全世界共有岗松属植物 71 种及一变种 , 主产大洋洲及新喀里多尼亚 , 其
中以岗松分布最广 , 自东南亚一直分布至我国亚热带地区 I ’ , ` “ , 。
岗松在我国南部分布较普遍 。 侯学馒 曾指出它对于热带与亚热带气候区酸性土的指示作
用 , 随后一些生态学家的调查也肯定了这一点 [ ’ , ` ] 。
岗松喜热 , 对温度反应较敏感 , 可 以作为被植区划或植物区系分区中的分界依据 , 对引
种栽培 、 开发利用有很大意义 。 徐祥浩 、 林英等都曾以此作为分界依据 “ . 1。
由于岗松属 ( B ae o k e a ) 是热带亚洲和大洋洲分布的代 表 汇” , ’ 。 。 J ( 图 1 ) , 对于研究
植物区系起源很有意义 。
1 岗松的分布区
岗松是大洋洲植物区系成分 , 喜热耐旱 , 分布于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 、 印度 、 越南 、
菲律宾等地 「川 , 向北分布达于我国海南 、 广东 、 广西 、 福建 、 浙江 、 江西等省区 r。 ’ ” I 。
林英认为其分布最北界在江西永丰潭城至浙江平阳一线 [? 1沿我国东部海岸线而稍向东 北 上
升 。 笔者根据岗松群落组成 、 生态环境因素将中国的岗松分布区分成三个亚区 。
1
.
1 南部分布亚区
岗松的南部分布亚区与我国东部的热带季雨林 、 雨林亚区域相似 , 包括惠来 、 陆丰 、 中
本文 1 9 8 5年 5 月 1 0日收至}l 。
。 现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
住
、 _ _ 第 l 期 李振基 : 中国岗松的生 毖旭理分 市 ` 4 1 ’
气尸- 一一 - 一一一一- 一一 - 一一 一— 一 ` - -一策 } 1 2移 主二O t日U 115幼 l二丫萝 `撰井 碑马 , 马式趁蕊 ) 副矛毛少~ 一一 ,汉簧 霸黔、 _ _ ,梦~ 〔乡 - - 一万 ` ~ 落该议 一勺’尹’ 一〔 一 `勺户一、 乡福一仁泛石一到 参! 一又乙飞唯多分夕象碑……比 . : :碧岁 )矛“ . 下 l _异魏 片刃之、 护 - …电气 ` _跨丫芯芯 义 协 . 从 〔又于孤 攀{更}{ -一 :〕互芍汀二 · 丫 瞥丫尸一以一 “ 洛- 一亨犷戈一又一 义丈选 / 少 {训日’
尹叨 /一2 、 - 勺 /了 飞一 份产~ 、 、 _- 一 尹~ \ ~ 、 \ ~ 、 堵户`
.
, 只0 12。 · 1三仃 了洲盯刁 15 0 1二
户洲
曰牙
日 1 岗松械及 城伙 分 一布
彻卜
( 价
山 、 阳春 、 玉林 、 南宁 、 凭祥一线以 南地区 。 在这 一 分布亚区 , 岗松分布普遍 , 在破坏严重
的山坡土也随处可见 , 组成的群落类型多 , 如阳春县 河尾山 , 针叶林 、 灌丛 、 灌草丛和沼泽
中都有分布 ; 区系成分丰富 ; 对环境要求 也不严 , 山地 、 丘陵 、 台地 、 沙滩和沼泽地上都能
见到 , 或无论是在光照充足处还是较阴蔽处都价见 到岗松 。
1
.
2 中部分布亚区
岗松的中部分布亚区位于前一 亚 区 以北 , 广西百 色、 柳州 、 贺县南部 、 广东怀集 、 清
远 、 龙川 、 梅县至福建永定 、 莆田 、 福州 、 连江一线以南 。 在这一区域 , 广东境内分布较普
遍 , 广西钙质士乒也区未见有岗松 , 福建沿海因土壤不适 , 岗松 也较少分布 , 但其分布仍较普
遍 。 组成群落类型有马尾松一岗松一芒其 、 马尾松一岗松一鹤鸽草 、 岗松一芒 其 等 群落类
型 , 群落中以岗松 、 桃金娘 ( R h o d o 切刀: z 、 5 t o ,: ; e n l o s a ) 、 山芝麻 ( 万己 l i c t 。 ; 。 : a n g , : t -
i f o l i a )
、 鹅鸽草 ( E , i a e h n e p a l l o s c e n s ) 等植物为主 , 但是已有少量 谜木 ( L o , o p e t a l -
“ ” c h公n e ” s e ) 等亚热带成分出现 。
1
.
3 北部分布亚区
中部分布亚区以北 , 广西天峨 、罗城 、 桂林 、 广东乳源 、 韶关 , 江西龙南 、 永丰 、 福建长
汀 、 连城至浙江平阳 、 乐清一线 以南 , 局部地区仍有岗松分布。 在本亚区内 , 岗松多分布在
南向山坡和丘脊上 , 形成的群落一般仅见马尾松一岗松一芒其群落 , 群落中糙木较多 , 鹤鸽
草 、 桃金娘仅少量分布 , 有的岗松仅散生于其他群落内 。
岗松分布的东段北界 ( 赣江以东 ) 与中亚热带的南 、 北亚地带的分界基本吻合 , 广西境
内的西段北界则与南亚热带 、 中亚热带的分界线基本相似 〔’ } 。 而中段北 界 大致为 自两广交
界的贺县经乳源 、 乐 昌 、 扛西大余 沿 章 水 、 赣江而下到吉安附近 与中亚热带的南 、 北地带
分界线连接 。 此线以北 岗松仅见于广西荔浦和桂林 良丰气 以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我国岗松分布区的南界始自海南三亚 ; 东界始于东海之滨的浙江乐清 , 台湾未见有岗松
.4 2
·
月 t` 叫 .州 . ” . , ` , , . . . . ` 口一~ 传 . , . . 曰 .` 口 . . .门 州~ . . . . . . 口 . . ,` . . 川月 . . , . 甲 . . 口 . . . . . . . 曰 . . . . 肉尸“ . . ``
江 西 大 学 学 报 1 9 9 0年
之记载 , 西部未能进入云南 。 据此 , 我国岗松分布区应为北纬 1 8 “ 10 尹~ 28 0 10 尹 、东经 10 6 0 2萨
~ 12 1
。 , 并可绘出较为详细的地理分布区图 ( 图 2 ) 。
幕
别`
护 , 电 奋
图 2 岗松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工南部分布亚区 1 中部分布亚区 皿北部分布亚区
2 岗松的垂直分布
岗松的垂直分布受纬度基点影响大。 在南部分布区的台地 、 丘陇地上都有分布 , 在山地
南坡可达海拔 1 0 Om 。 往北分布高度降低 , 北纬 25 。一带 , 分布高度达 6 0 m , 在北纬 27 “ 3 0,
~ 28
。 , 岗松的分布明显局限于海拔 2 0 ~ 3 0 m 的南坡 , 根据H . W al t er 的理论 f ’ , J , 可以肯
定江西永丰一带是其分布最北界 。 笔者在十万大山 、 鼎湖山 、 武平山区和永丰山区等地作了
调查 , 现分别说明尚松在各纬度带的垂直分布 。
十万大山位于北纬 2 1 “ 50 产左右 , 主峰高 1 2 6 3 m , 山前丘陵有马尾松一岗松一芒箕群落和
马尾松一岗松一黑莎草群落分布 ; 山下有岗松散生于路边 , 林 中 未见 , 7 0 0 m以上 , 始见马
尾松一岗松 十桃金娘一芒其群落 , 80 0~ 9 0 m 高处有岗松一芒其群落 ( 矮林 ) , 较为郁闭 ,
种类较多 , 分层明显 , 岗松占优势 。 9 0 ~ 9 20 二处尚有岗松散生 , 以上未见有岗松分布 , 据
当地人反映 , 在南坡其分布高度可达 I 0 0 0m处 。
鼎湖山位于北纬 2 3 ’ 10 ` ; 主峰鸡笼山海拔高 10 。。。 . 3 nI , 山前丘陵和山下有马尾松 + 木
荷一岗松一芒其群落和马尾松一岗松一芒其群落 , 50 ~ 。0 m有岗松 + 桃金娘一芒箕群落 ,
90 0~ 9 50 m有岗松一金茅草群落 , 顶部仅有少量岗松散生 。
福建武平县城位于北纬25 “ 1 0, , 其后山海拔高 7 0 m , 6 0 m 以下南坡均 有马尾松一岗扮
。 限据广西农学院林分院标木室所藏。2 7 6 2号标本
第 1 期 李振茶 : 中国岗松的生态地理分 .节 · 4 3 .
` 月` J , . r 〕 七二 . . , , . .
~
. 州. 州 .侧 . . . . . . ~ ~ . 口 . . . . . 口 . ~
一刺芒野古草群落和马尾松一岗松一鹤鹤草群落。 群落中马尾松 、 岗松生长良好 , 常见植物
有桃金娘 、 市途木 、 杜鹃花 ( 无o d o d e , d , o n 5 1州 5 1` ) 、 瓜 子 柴 ( S ; r万g i u ,” g丁艺了: 1 1 ) 、 $IJ 芒
好古草 ( A r u : d i : e 二 1 1 : e t o s a ) 等 , 6 0 0~ 6理。m 偶见有岗松 , 6 4 o m 以上未见岗松分布。
江西水丰中部主要为丘陵地 , 在北纬 27 0 3。 ` 左右 , 海拔高30 。一 5 0 m , 岗 松 仅 分 布于
30 Om 以上的丘陵顶部或南向山坡 , 北坡和低山 、 中山均无岗松分布 。 群落类型为马尾松一岗
松一芒其群落为主 。
另据标本记录等 , 在广东柴金山区海拔肠 。m 处 、 广酉金秀罗香海拔 7 0 0二处 , 江 西瑞金
梅拔 z s o m处 汇7 ]均有岗松分布 。
综上所述 , 可绘出岗松 一庄我国的垂直分布图 ( 图 3 ) , 并算出岗松在各地的分布高度 。
H 侣 一 16 3 . 64 L 二 十 4 7 7 2 . 3 6 ( 式甲 H为海拔高度 〔m 〕 , L n为北纬度数 )
H 诲拨 (米 )广西十万大山
` 1言6 0米 )
南奄一 , - 知北 嘉 赢显
10 0肠
a0 .0
、 ` 、 、 、 _ 广东驹湖山
一一止夕罗。· “米 ,
麟娜翔岗松形成优势种
肖松实际分布高度
岗松可能分布高度
130姗.l
广东紫金 广西 ·
金秀罗香 武平后山
( 7 0 0多米 )
H书 ` z右3一 6礼 . + ` 1 72。翎
.江西瑞金
永丰山 区
8076Q、50
水丰古县
.`
11
``
,
{…冲瞥”
台 地
产·粼一介毛如 -
日 3
! 北言 .如 .` . ’
L .
半矽“ 几列 卜 一 ,岗松在我囚巫直分 ,沙}青况
3 岗松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S
。
1 温度
W ar m in g E
. 认为 , 热量条件决定了地球上植物种的分布界限 。 岗松的分布也 不 例
外 ,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温度。 岗松喜热 , 在热带平地 、 丘陵分布普遍 , 耐高温 , 可在
年均温 23 “ C ( 海南三亚 ) 、 最热月均温 2 9 . 7 C ( 江西于都 ) 、 极端最高温 ` 12 O C ( 广东韶关 )
年积温 ( ) 10 O C ) 9 0 0。 。 C以上 ( 三亚 ) 的条件下正常存活 。 从北部分布亚 区往南 , 随着各
项温度指标的增加 , 岗松的分布也更普遍 , 形成群落类型也更多 , 群落内的区系成分也趋于
丰富。 如在江西永丰 , 岗松仅生长在温暖的南坡 , 群落组成 .单调 , 而在阳春河尾山 , 岗松长
.4
· 江 西 大 学 学 报 1 9 9 0年
势良好 , 在针叶林 、 灌丛 、 灌草丛 、 沼泽中都能形成优势种 , 群落的区系组成也很复杂 。 透
说明丰富灼热量对岗松的生产发育有利 。 武平山区和十万大山顶部由于气温低而无岗松生长 。
岗讼各分布亚区温度比较如下 :
表 1 肖松各分布亚区温度比较表 ( ℃ )
分布区域 地名 年均温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极端最高温
6 2 7
极端最低温 ) 10 ℃年积温
一 9 。 4
一 5
一 9 。 4
一 1
一 1 _ 8
5 0 0 0
5 6 7 2
5 7 2 3
.
5
7 5 0 0
一一矛a51卜J
闷卫l
..…t了八曰Zaù丹匕O“nJ吐皿`J。J0On`。J怪g曰.…
1 7
1 7
。
9
1 8
7
。
5
5
。
8
1 2
.
1艺
2 8
2 9
2 8
2 9
O口ǎ吕9归,白
一匕
.
月住一了由.上`1
OJ:
1上J.l,曰八O,白n2`弓乙
限制溢 !变
北部
分布亚区
门l部
石于布亚区
南部
分布亚区
浙江平阳
江西永丰
)~ 东高要
广西平南
广东阳春
海南文昌
8
。
2 光照
岗松分布北界 ( 赣江以西部分 ) 与我国年太阳幅射量总 46 . 0 5) /。 “ 年等值线 , 我国年日
照时数 1 8 0 小时等值线基本吻合 。 此线以北尽管土壤或水分条件相似 , 但无岗松分布。 这说
明岗松对光照要求较严 。 在其分布区内的分布情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3
.
2
.
1) 在分布区北界永丰一带 , 岗松只能分布在光照充足的南坡或顶部。
3
.
2
。
2) 在海拔高度超过 1 O0 m 的十万大山 , 鼎湖山 , 山体下部由于 日照时间短 , 只能
偶尔见到岗松 。 山前丘陵和近部则分布较多 。
3
。
2
3
。
2
.
3) 在其他植物占优势的林卞或灌丛中 , 岗松没有分布或仅见于有阳光照射处 。
.
4) 在春季 刚被烧割过的地上 , 阳光充足 , 岗松则成片萌生 。
3
.
3 水分
在岗松分布的大部分地区 , 降水量超过 1 4 0 m m , 沿海一带多超过 2 0 0 Om m 。 广东阳春
何尾山、 海半、 海南万宁 、 文昌西部等降雨量超过 2 ZOOm m 的地方 〔 ’ J , 还 发育 了季节性积
水的岗松沼泽群落。 它分布于我国南方红黄壤区的局部干燥区地段 ,但是生长于水分条件最好
的砂质类型的土壤上 〔` 3 J 。 在土壤板结或水分过多的情况下 , 生长不 良 , 温度一般低于 3 0监
公 . 4 土雄 ,
岗松分布地段上成土母质多种多样 , 以花岗岩为主 , 土壤 类 型 有红 壤 、 赤红壤 、 砖红
壤 、 山地红壤 、 山地黄壤 、 沼泽土等 [ ` 7 ] 。 在气候 条 件 相 同 的 紫色土 ( 江西寻乌 ) 及钙
质土 ( 广西 ) _七未发现岗松分布。 其立地环境的 p H值 在 中部分布亚区以南 偏于 强 酸 , 为
p H 4
·
2 0又5 · 2 9 ,
度也偏弱酸为主 。
总酸度也偏强 , 而在北部分布亚区 , p H偏 弱 酸 , 为 p H S . 3~ 6 . 6 , 其总酸
其它如有机质 、 有机碳 、 全氮 、 速效磷及钾 、 代换性氢等均无甚差异 〔 7 } 。
表 2 江西永丰马尾松一岗松一芒茸群落下土坡性质
地)质制壤苏土`深度 水份 p H 有机
( c m ) ( % ) 质
( % )
有机碳 全氮 C / N
( C )
( % )
( N ) 率
( % )
速效
性钾公斤 /
速效 总酸性磷
公斤
代换 活性性氰锣 ,吸艺U I 气刀1 4
奋 纬度
亩 ) /亩
度
( m l /
h g ) / h g ) / h g )
0一 5 3 。 10
5一 38 2 。 4 7
6
.
8
6
。
6
4
。
2 2 2
.
2 9 7 0
.
1
.
8 1 0
。
9 96 0
。
1 9 3
0 9 9
1 1
.
9 0
1 0
.
0 6
8
.
2 5 0
.
2 3 5
.
68 0
3
。
7 5 0
.
! 5 4
.
9 2 0
.
10 5
.
5 3 侧古壤土 花岗岩
.
1 理 . 81 重枯壤土 花岗岩
( N )
2 7
0
8
第 1期 李振基 : 中国岗松的生态地理分布
土壤中所含微生物数约为卜 10 百万个 /克干土 , 以细菌最多 , 真菌次之 。 沼 泽 土土层较
厚 , 有机质含量丰富 , 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 。
3
.
5 河谷地形
岗松在中 、 南部分布亚区普遍生长 , 而往往北西 , 由于气温降低 , 加之山地阻挡 , 如广
西西部沿桂黔边境开始隆起的云贵高原 、 广东北部的南岭山地 、 江西福建交界的武夷山及福
建省内的三大山脉 , 岗松只能沿着低海拔的隘谷或河流周围的丘陵向西 、 向北分布 、 在广西
白色一带沿右江谷地向西北分布 , 在福建随沿海丘陵台地向东北分布直至浙江乐清 , 在江西
南部可能经广东翁源和梅县进入江西金南和寻乌 , 然后随赣江附近的丘陵一直分布达永丰 、
乐安一带 , 这说明了河谷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
4 人为活动对岗松的影响
岗松的生长及分布受人为影响很大 , 一般认为岗松仅是矮小的灌木 。 其实岗松可以长成
小乔木 , 如笔者在十万大山 、 河尾山 、 广东连 山县所见 。 大部分丘陵地带人类活动频繁 , 岗
松常被砍作扫帚或薪柴 , 因此调查时 , 一般看到的都是当年萌生的灌木。 有些较为郁闭的群
落则由于人为择伐 , 致使岗松退出 。
5 结 语
岗松的分布同许多植物也有关系 , 这一点将另文详述 。 研究岗松的地理分布为我国南亚
热带和中亚热带植物区域的分界线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而通过研究其生长分布 , 对农 、 林
业生产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如根据岗松与温度 、 土壤的关系 , 不宜在其群落中栽植杉木 ,
但可栽植柠檬按 、 窿缘按 、 台湾相思 、 湿地松来改善环境 。
岗松在我国南部分布较广 , 说明我国南部植物被破坏严重 , 如果进一步破坏将导致环境
更加恶化 , 如造成 目前江西兴国 、 广东五华 、 福建长汀一带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后果 。 建议有
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引起重视 !
( 本文承蒙导师林 英教授指导 , 程景福 、 叶居新等先生帮助 , 在此一并致谢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参 考 文 献
中国植被编委会 . 中国植被 .科学出版社 , 1 9 5 0 ; 6 7 3一 6 7 4 、 8 2 3一 8 7了
李治基等 . 从植彼地理分布的规律性略淡划分广西热带和亚热带的依据及其特征。 植物生态学丛
刊 , 1 9 6 4 。 2 ( 2 ) : 2 5 3一 2 5 6
吴征槛 。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 云南植物研究 , 1 9丁9 ; 1 ( 1 ) : 1~ 2
张宏达等 . 广东高要鼎湖山植物群落之研究 . , l lj 大学学报 , 1 9 5 5 ( 3 ) : 15 9一 2 5
林英 . 中国亚热带和热带划分的依据及其具体问题 . 植物生态与地植物学丛刊 , 1 9 6 4 , 2 〔 1〕
1 4 2 wt l理3
林 英 . 江西森林的地理分布 . 江西大学学报 , 1 9 8 3 ; 7 ( 4 ) , 1
林 英 . 南岭山地北部岗松 、 马尾松林的生态特性及植物区系起源 . 江西大学学报 , 1 9 8 8
1 2 ( 3 )
:
4 4一 5 6
徐祥浩 . 广东植物生态及地理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1 9 81 , 5 8一 1 19
。 健 6 ` 江 西 人 学 学 报 1 9 90 年
〔2 0〕 D u n n o t a l . T u t c五e r F l o r a o f K下 a n g t u 立 g a 几d H o n g k o n 琶 ( C h i n a ) . 1马1 2 , i 。令
〔 9 〕 G o o d R . T h o g e o g r a p h y o f t h e f l o w e r i n g p l a n t s . 4 t五e d . 2 9 7落
〔 1 2〕 H o o k e r J D . T h o F l o r a o f B r 至t i s h I n d i a ( 亚 ) , 1 0 7 5
〔 2 2〕 N o e l C W . B . e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o f A u s t r a l i a . i , a i
〔工3〕 H . 沃尔特 . 中国科七`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室译 . 世界植被 . 科学出版社 , 1 9 8 4
T HE E C O LO G IC AL A N D G E O G R A P H IC D I S T R龟仑U T毛O N O F
BA E C K E A F RU T E S C EN S IN SO U T H CH ! N A 、
L 1 Z h e n j i
( D e p a r t 切 e n t o f B i o l o g y )
Ab s t r a c t
刀a c ke a f : : ` t e s e e , 5 L . ( M夕 z t a c e a e ) 15 w i d e l了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h e s o it t h -
e a s t A s i a
.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B
.
f r u t e s c e n s i n
o u r e o u 刀 t r 了 s h o u l d b e d i v id e d i n t o t h r e e p a r t s : N o r t h , M i d d l o a n d s o u t h
s u b a r e a :
。
T h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o h e i g h t o f i t s v e r t i e a l d r s t r i b u t iQ n a n d
l a t i t u d e ( n o r t h )
c a n b e g i v e n a s
:
H二 一 1 6 3 . 6 4 L n + 4 . 7 7 2 . 3 6 .
T he
e e o l o g i e a l f a e t o r s 15 t h e l i m i t a r y f a e t o r s o f i t s d i e t r i b u t i o n
, 5 0
h a v e a l s o s t u d i e d h o w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 5 0 11
,
l i g h t
, w a t e r a n d t o p o g r a
-
i n f l u e n e e u p o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王o n o f B . f : : ` t e s c e , s 。
w o r d s 乙a e e k e a f , u t e s c e刀 s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e e o l o g i e a l f a e t o r s
yV
J
le毛h
.
e山珊司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