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白痢,目
前在国内大多数养猪场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
因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临床上主要
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是传统的抗菌药物治疗
易产生耐药菌株,大大增加了临床选药的难度。还会
破坏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被
破坏,增加了机体对外源感染的敏感性。抗菌药的长
期使用,还会导致药物残留,严重威胁着动物源性食
品安全[1-2]。在我国用中草药治疗疾病具有悠久的历
史,本实验选取来源广泛的中草药根据中兽医理论,
以地锦草为主药组成 6种组方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供试中药
地锦草、黄连、黄芩、黄柏、黄精、甘草、金银花、
地锦草不同组方对大肠杆菌的
体外抑菌试验
严晗光,张超颖,王宏艳,吴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学术研究
摘 要:为研制以地锦草为主药,组方治疗临床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自拟中药处方 6个,经水煮
处理制成浓度为 1 g/mL的受试溶液,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对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O20、
O48和 O161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组方Ⅲ抑菌作用最强,对 O48和 O161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 62.5mg/mL,对 O2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62.5mg/mL,最小杀菌浓
度(MBC)为 125mg/mL。
关键词:地锦草;大肠杆菌;抑菌试验
External Bacteriostatic Test in the Inhibition of E.coli with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Different Components
Yan Hanguang,Zhang Chaoying, Wang Hongyan, Wu Yu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Bio-engineering,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
Jinhua Zhejiang, 321007)
Abstract: The test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eat ment of clinical Colibacillosis with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dominated drug. Self prescri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6, made from boiled subjects of concen-
tration of 1g/mL in aqueous solution, using test tube than the dilution method and flat punch method, O20, O48
and O161 of porcine Pathogenic E.coli in vitro bacteriostasis experiment.Test results: Group Ⅲ effect strongest
O48 and O161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are 62.5mg/mL, O20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to 62.5mg/mL, 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
tration (MBC) to 125mg/mL.
Key words: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Escherichia coli;Bacteriostasis tests
作者简介:严晗光(1973-),男,兽医师,兽医硕士,主要从事
临床兽医工作。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2.10.010
白头翁、马齿苋、秦皮、石榴皮、黄芪、葛根、金银花、
诃子等均购自金华市医药公司。
1.1.2培养基
普通营养肉汤、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营养琼脂
(由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生产)。
1.1.3受试菌株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O20、O48和 O161来自金
职院农学院动物微生物实验室,从临床患病仔猪尸
体中分离经中监所鉴定并保存的优势菌株各 1株。
1.1.4主要仪器设备
煎药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光学显微镜、超低
温冰箱、数显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等等。
1.2 方法
1.2.1中药组方
组方Ⅰ:地锦草 3份、白头翁 2份、黄柏 1.5份、
黄连2份、秦皮为 1.5份;
组方Ⅱ:地锦草 3.5份、黄连 1.5份、黄芩 1.5
份、黄柏 1.5份、马齿苋 2份;
组方Ⅲ:地锦草 2 份、黄精 1.5 份、马齿苋 1.5
份、粉葛 1份、黄芩 1份、白头翁 1份、甘草 0.5份、
诃子 1份、黄连 0.5份;
组方Ⅳ:地锦草 2.5份、黄精 1.4份、穿心莲 0.5
份、白头翁 0.7份、大青叶 0.5份、黄芩 0.5份、银花
0.5份、连翘 0.5份、甘草 0.5份、黄柏 1份、秦皮 0.7
份、黄连 0.7份;
组方Ⅴ:地锦草 3份、黄柏 1.5份、黄连 1.5份、
黄精2份、石榴皮 2份;
组方Ⅵ:地锦草 4份、黄柏 2份、黄连 2份、黄精
2份;
1.2.2中药水煎剂的制备
每种方剂均按水提法进行制备,以组方Ⅰ为例,
称取地锦草 30g、白头翁 20g、黄柏 15g、黄连 20g、秦
皮15g,装入煎药器中,加 1000 mL 蒸馏水浸泡
30min后,先用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煎煮 30min,用 4
层纱布过滤,滤出煎液,然后将药渣按上述方法再煎
煮一次,合并两次滤液,滤纸过滤,恒温水浴加热浓
缩至生药含量为 1 g/mL,高压灭菌后,置 4℃冰箱保
存待用。
1.2.3培养基制备
普通营养肉汤、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
脂培养基均按厂家说明书配制,4℃冰箱保存待用。
1.2.4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培养
将菌种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
24h,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置
37℃培养 24h后,取各菌液 0.5 mL接种于普通营养
琼脂平板上培养 8~12h后,用 L棒刮取菌苔,用灭
菌生理盐水稀释至含菌量 5×104~5×105 CFU/mL
备用。
1.2.5抑菌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稍
做改进。以组方Ⅰ为例,取灭菌试管 10支,依次编
号,每管先加入灭菌肉汤培养基 1.0 mL,然后于第一
管中加入制备好的中药水提液 1.0 mL,混匀后取出
1.0 mL放入第二管,依此类推至第 9管,弃掉 1mL,
第10管不加药物,作为阳性对照,重复制备三套管,
取一套重复管不加细菌稀释液用于阴性对照管,另
二套重复管一套备用一套做重复实验用。取制备好
的细菌稀释液 0.1 mL分别加入上述 1至 10管中混
匀,使第 1管至第 9管药物浓度(mg/mL)分别为
500、250、125、62.50、31.25、15.60、7.80、3.90、1.95。置
各管于恒温培养箱中 37℃培养 24h,观察结果。阳性
对照细菌生长,呈均匀浑浊状,阴性对照管无细菌生
长呈澄清、透明状时,试验成立,观察其它各管情况。
1.2.6抑菌试验结果的判断
用重复对照管与试验管和重复实验管的相应各
管进行比较,如 2组试管内液体全部澄清、透明,则
判定无菌生长。如 1组澄清另 1组浑浊,则用浑浊管
中的液体移取 0.1 mL进行传代接种到相应管的重
复备用管中,如在第二代管内液体澄清、透明,则判
定无菌生长,如浑浊则判定有菌生长。以无菌生长的
最低稀释度即为最小抑菌浓度。敏感度判定参考有
关文献 [3],MIC<7.82 mg/mL,为高度敏感,介于 7.82
mg/mL~250 mg/mL,为中度敏感,>250 mg/mL,为不
敏感。
1.2.7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将上述 MIC测定中各管培养物分别画线接种
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恒温培养 24~48h观察
结果。菌落数少于 3个视为无菌生长,以无细菌生长
的药物最低浓度,作为该种药物对该菌的最小杀菌
浓度(MBC)。
学术研究
1.2.8抑菌圈直径测定(中药打孔法)
用灭菌棉签拭子蘸取菌液,在普通琼脂平板表
面均匀涂片接种。用孔径 6 mm灭菌金属打孔器打
孔,每孔加入药液 0.05 mL左右以加满而不溢出孔
外为宜。每种组方做 5个重复板,结果求平均值。置
于37℃培养 24h,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判断各种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
<8 mm,为不敏感,抑菌圈直径 8~13 mm之间,为低
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 13~19 mm之间,为中度敏
感,抑菌圈直径在 >19 mm,为高度敏感[4]。
2结果
地锦草不同组方对猪源大肠杆菌的 MIC 和
MBC(mg/mL)结果见表 1,抑菌圈平均直径(mm)见
表2。
由表 1可知,6种组方对 3株供试菌均为中度
敏感,说明 6种组方对三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有一
定的抑杀作用,但抑杀作用不强。同一组方对三种血
清型的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均相等,但不同中药组方的抗菌效果不同,其中抗菌
效果最好的是组方Ⅲ,抗菌效果最差的是组方Ⅰ。
由表 2可知,组方Ⅰ对三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
抑菌圈平均直径小于 8 mm为不敏感,组方Ⅲ的平
均抑菌圈直径大于 13 mm为中度敏感,其余组方的
平均抑菌圈直径在 8~13 mm之间,为低度敏感。
3讨论
3.1由表 1和表 2可以看出二种试验所得结果不一
致,这可能于采用的判定标准有关,因为目前缺少专
门针对中药抑菌效果判定的国际标准,现在所使用
的判定标准都是些经验标准。
3.2因中药颜色深、成分复杂,不同浓度的中药受试
液颜色不同,会影响对结果的判断,所以我用相应的
重复管进行对照,增加了比较的准确性。
3.3在进行 MIC测定时,遇见重复管和实验管结果
不相同(如组方Ⅲ对 O48二组管测定时,出现实验
管无细菌生长而重复管有细菌生长的现象),影响到
结果的判定。有专家建议求平均值,也有专家建议做
传代实验能排除偶然因素,哪种方法更科学一些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采用传一代实验来
做判定。
3.4中草药提取方法决定了药液提取的成分,水提法
以水作为溶剂,可能影响到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的
提取,另一方面,药物经加热煮沸,并进行高压灭菌,
高温高压可能会使某些中草药的药理活性降低,这
些都可能会导致药物的 MIC值偏高[5]和抑菌圈直径
变小。
3.5依据中兽医学理论可知,中药治病的机理是利用
中药的多重复杂成分共同调节机体平衡,提高机体
免疫力,而不是所有成分直接作用于病原菌达到治
愈疾病的目的。因此,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否达到有效
的抑菌效果和治愈疾病的目的,还有待于进行临床
试验。■DH
参考文献:
[1] 郎利敏,王克领,张立宪.10味中药对畜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
活性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 2011,3(160):6-8.
[2] 郭洋,何利昆,马晓威.五种中药对仔猪白痢大肠杆菌的体外抑
制试验[J].现代畜牧兽医,2009,4:54-55.
[3] 吴蕊,许礼发,叶松. 10种中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 O86: H2体外
抗菌活性的实验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8,8(15):1008-1010.
[4] 高光平,张艳英,高桂生,等 .自拟中药口服液对大肠杆菌 O78
的体外抑制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 2011,7 (47):39-40.
[5] 侯永清,张挺.不同提取工艺对中草药抑菌效果的影响[J].饮料工
业,2003,24(2):9-10.
学术研究
MIC MBC MIC MBC MIC MBC
组方Ⅰ 250 500 250 500 250 500
组方Ⅱ 125 250 125 250 125 125
组方Ⅲ 62.5 125 62.5 62.5 62.5 62.5
组方Ⅳ 125 250 125 250 125 250
组方Ⅴ 125 250 125 250 125 250
组方Ⅵ 125 250 125 250 125 250
表1 地锦草不同组方对猪源大肠杆菌的MIC和MBC(mg/mL)
O20 O161 O48
组方
组方 O20 O161 O48
组方Ⅰ 7.1±0.10 7.1±0.14 7.1±0.27
组方Ⅱ 12.8±0.22 12.7±0.28 12.8±0.25
组方Ⅲ 13.4±0.17 13.3±0.19 13.4±0.08
组方Ⅳ 9.2±0.11 9.1±0.10 9.2±0.17
组方Ⅴ 11.9±0.15 11.9±0.18 12.0±0.20
组方Ⅵ 10.6±0.19 10.5±0.32 10.5±0.15
表2 抑菌圈平均直径(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