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福建光泽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18)86
福建光泽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
官九红
(邵武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福建邵武354000)
摘 要: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 ∶ 1)。造林后8年,对混
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3/hm2,比杉
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
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 ~ 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
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关键词: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土壤性质
中图分类号 S758.5+2;S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2)18-086-004
Growth and Soil Properties of a Mixed Plantation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with 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
Guan Jiuhong
(Shaow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re, Shaowu354000, China)
Abstract: Pure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and mixed plantation of Chinese fir with 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cutover area of a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Guangze Coun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Eight years after planting, growth and soil properties of both two types of plantation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and volume of the mixed plantation was 15.06m3/hm2, 21.4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tree height and
single-tree volume of the T. ciliata var. pubescens and Chinese fir in the mixed plant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hinese fir in the pure planta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 hydrolyzable N and available P in 0 ~ 10cm soil
layers of the 8-year-old mixed plantation of Chinese for with T. ciliata var. pubescens were improved. T. ciliata var.
pubescens was a good tree species to mix with Chinese fir.
Key words: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Toona ciliata var . pubescens; mixed plantation; Growth; Soil
properties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
用材林造林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大。然而,
随着杉木人工纯林造林规模的日益扩大,杉木连栽引起的
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病虫害蔓延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
极大关注。研究表明,杉阔混交林是维持杉木人工林长期
生产力的较好途经之一 。选择适宜的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
形成杉阔混交林,能有效地保持人工林的稳定性,有效改
善土壤肥力,对保持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别名毛红楝子,国
家二级保护植物,系楝科香椿属落叶高大乔木,为楝科香
椿属红椿的变种,树干通直圆满,材色为红褐色,刨削切面
光滑,花纹美丽,香气浓郁,耐腐性好,木材不翘裂,可与桃
花心木相媲美,为良好的单板材、胶合板贴面板材和建筑、
装饰、家具的上等用材,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珍贵用材树种
和优良的四旁绿化树种。
毛红椿产于中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不广,主要分布
在福建、安徽、贵州、云南等地,在福建省的自然分布区狭
窄、稀少,仅在延平(茫荡山)、光泽、邵武、武夷山等发现零
星大树,垂直分布在海拔500 ~ 2 500m,多呈天然零星分
布。毛红椿为阳性喜光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
能耐-15℃的低温,对土壤要求也不严,在溪涧旁的水湿地
生长良好,在干旱贫瘠的山坡地上虽然生长缓慢,但能正
常生长。在疏林或旷地上的萌芽能力与天然下种更新能力
均较强[1]。目前,国内毛红椿人工造林的历史较短,研究报
道和积累的资料不多[1-7]。
为了改变当前生产上大面积营造杉木纯林带来的地力
基金项目:南平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乡土阔叶树种繁育与栽培技术研究”(N2004Z34)。
作者简介:官九红(1963-),男,福建邵武人,工程师,从事林业工程方面研究。 收稿日期:2012-05-01
第18卷18期 87
衰退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笔者设计并实施了不同杉木毛红
椿混交比例的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的试验,为探讨适宜的杉
木毛红椿混交类型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光泽县鸾凤乡上屯村,位于中亚热
带地区,E117°21、N27°35,海拔260 ~ 280m,坡度28°,
坡位为中坡,坡向东南。试验地土壤为山地红壤,母岩为花
岗片麻岩,立地条件为III类地。造林地前身为杉木林,于
2003年全面皆伐。2004年春营造了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与
杉木纯林(对照)。
光泽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兼有海洋性
气候和大陆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较
明显,水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7.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27.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极端最高温度39.7℃,
极端最低温度-10.8℃,年均降水量1 850 ~ 2 200mm,年均
相对湿度79%,无霜期约271d。
1.2 试验设计
2003年冬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设置3个区组,每个区组2
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m×20m,分别安排2种处理,
包括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杉木:毛红椿混交比例为3:1,混
交方式为行带混交)和杉木纯林对照。采伐迹地经炼山、穴
状整地,造林密度均为2 500株/hm2,每株施用钙镁磷100g
作为基肥。培育毛红椿苗木的种子采集于武夷山自然保护
区核心区内。
1.3 林分生长量调查
造林当年底及每年年底调查每个区组、小区的每株树
的树种、成活情况、地径、胸径、树高等指标,统计造林成活
率、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等。杉木单株材积采用福
建省杉木二元材积表计算,毛红椿单株材积采用福建省阔
叶树二元材积表计算。本文采用2011年12月的生长量调查
数据进行分析。
1.4 土壤调查与分析
为了评价杉木毛红椿混交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对试
验林的土壤做了跟踪调查,调查日期分别为2004年6月和
2011年12月,土壤取样层次为0 ~ 10cm,每各试验小区土
壤样品取5点混合,带回实验室后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
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然后比较混交林
与纯林养分的差异。土壤化学分析采用常规法[8-9]。
2 结果与分析
2.1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量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造林后8年,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
官九红 福建光泽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18)88
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4.86cm、4.13m和0.00 549m3,
分别比纯林杉木增加3.63%、5.09%和11.62%(表1),但
T检验结果表明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2)。混交林
中毛红椿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
6.41cm、5.59m和0.00 990m3,分别比混交林中的杉木高出
32.05%、35.38%和80.25%(表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
平(P<0.01)(表2)。
由于试验地立地条件较差,杉木纯林造林后生长较慢,
林分郁闭较迟。为了增加杉木纯林的郁闭度,缩短抚育年
限,降低抚育成本,抚育时保留了一些生长健壮的萌芽杉
木,因此杉木纯林的密度较高,平均密度高于混交林(表
1),且差异显著(P<0.05)(表2)。
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杉木纯林的平均蓄积
量分别为15.06m3/hm2、12.41m3/hm2,杉木毛红椿混交林蓄
积量比杉木纯林大21.40%,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表2)。
杉木毛红椿混交对杉木的个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这是由于毛红椿为落叶树种,枯枝落叶归还量大,分解
较快,归还的营养元素数量较多,从而改善混交林土壤肥
力、促进杉木生长;同时由于杉木的侧方庇阴作用,毛红椿
的干形得到改善,提高了其观赏价值。
2.2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土壤肥力
从表3看,杉木毛红椿混交林表层土壤通过近8年的栽
培,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分别在原有的基础
上增长了9.56%、0.92%、10.76%和12.15%,这主要是由于
混交林中的毛红椿为落叶阔叶树,其每年大量的枯落物为
土壤增加了可观的有机物质,也为土壤地力的维护和改善
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混交林土壤全P、全K和速效K含量则
分别下降1.23%、1.55%和4.33%,这可能主要与造林前采用
炼山清理林地,幼林郁闭前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有关。
由表3可见,造林后近8年杉木纯林土壤有机质、全N、
全P、全K、水解性N、有效P和速效K均有所下降,分别比原
先 下 降 了5.23%、9.68%、3.53%、6.13%、6.45%、25.90%和
13.73%,这主要与杉木树种的生物学特点有关。杉木为针
叶树种,造林后前5年基本上无凋落物归还林地,幼林期凋
落物数量极少且分解慢,养分回归土壤数量少,再加上造
林前采用炼山清理林地,幼林郁闭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导致土壤肥力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
3 小结与讨论
光泽8年生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
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均大于纯林杉木;
杉木毛红椿混交林蓄积量为15.06m3/hm2,比杉木纯林大
21.40%,说明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营造杉木毛
红椿混交林可显著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是缓解杉木人工林
连栽生产力下降的有效措施之一。
杉木毛红椿混交对林木的个体的早期生长有一定的促
进作用,这是由于毛红椿为落叶树种,枯枝落叶归还量大,
归还的营养元素数量较多,从而改善混交林土壤肥力、促
进林木生长;同时由于杉木的侧方庇阴作用,毛红椿的干
形得到改善,提高了其观赏价值。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混
交效果将受到后期种间竞争的影响,造林后8年毛红椿的
生长量超过杉木,种间竞争趋向剧烈。由于毛红椿在混交
林中的树高和冠幅大于相邻的杉木,对相邻的杉木有一定
的挤压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对杉木的生长产生不利
的影响,建议造林时将杉木与毛红椿接触行的行距适当增
大,推迟种间竞争发生的时间,或者在种间竞争加剧时及
时采取间伐、修枝等措施加以调控。
参考文献
[1]邹高顺. 珍贵速生树种红椿与毛红椿引种栽培研究[J].福建林学
院学报,1994,14(3): 271-276.
[2]范建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J].防护林
科技,2007(3): 21-23.
[3]花焜福.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6,
(4): 75-77.
[4]戴慈荣,郑卫华,乔卫阳,等.毛红椿育苗和造林技术[J].华东森林
经理,2010,24(1): 25-27.
[5]刘 军,张海燕,姜景民,等.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
源变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3): 55-
59.
[6]柴 雄,毛玉明. 造林密度对毛红椿等阔叶用材树种早期生长的
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09,29(6):17-21.
[7]林秀明,郭秀丽,叶振英,等. 6种珍贵阔叶树种在松阳的早期生
第18卷18期 89
长评价[J].浙江林业科技,2011,31(4):57-60.
[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1978: 62-157.
[9]张万儒,杨光滢,张 萍.森林土壤分析方法[M].北京: 中国标准出
版社,2000:105-109.
(徐世红编、校)
(上接11页)本地生猪和禽类短时间内仍满足不了生产需
要,需不断从远距离调运活畜禽,增加了动物疫病发生的
风险。二是养殖技术相对滞后。第一是饲养方式相对滞后,
主要是农村散养户仍采用粗放养殖方式,同时对防疫有抵
触情绪。第二是生产模式尚处于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标
准化生产企业水平低、数量少,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简陋。第
三是种畜禽场数量较少、档次不高,需要从外地大量外入
种苗,很容易引发疫情,输入性疫情潜在风险大。
3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要措施
3.1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
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化自行免疫,农村分散
饲养由村级防疫员分组分片包干,整村逐户推进。同时建
立集中免疫与补栏补免和适时强化免疫相结合制度,确保
应免尽免。
3.2 建立规模养殖场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实行领导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加强法规政
策宣传,强化养殖主体依法自觉防疫意识。
3.3 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建设,严格动物
防疫条件审核监督检查,落实检疫申报、动物隔离、无害化
处理等措施。强化检疫手段,实施全程动态监管,提高检疫
监管水平。
3.4 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检查
各地加强疫苗领购、供应和使用管理,确定专人负责,
完善档案资料,定期检查核对,确保安全有效,严防浪费,
不准进入市场销售。加强对养殖场户的防疫管理,落实防
疫措施,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建立
定期督查通报制度。
4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认识
一要从淮北市城市转型、发展食品工业战略大局来认
识,发展食品工业,养殖业是基础;二要从国家食品安全
和公共卫生安全大局来认识,动物疫病防控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畜共患病的发
生。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三要从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的大局来认识,动物疫病防控做得好,可减少动物疫病发
病率,减少动物死亡,从而增加养殖间接效益,增加农民
养殖收入。
4.2 强化基础建设,提高防疫效果和质量
一是各级业务部门要认真履职,认真开展重大动物疫
病强制免疫、动物疫情监测、动物疫病诊断等基础工作;二
是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不断提升动
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三是加强对人畜共患病防控,充分
利用现有市县二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开
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防患于未然;四是加强疫病检测诊
断能力建设,落实编制、经费,充实各级兽医实验室专业技
术力量;五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动物卫
生监督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实施进度,落实
编制经费。
4.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一是将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监测工
作等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动物防疫提供经费保
障;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
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动物防疫条件,提高动物防疫能力;三
是不断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调动和发挥防疫员工作
积极性,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
4.4 高度重视对防疫员队伍的培养
一是严把选人管,通过公开招考等多种渠道选择有
一定业务基础,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的专业人员进入防
疫员队伍;二是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三是
完善防疫员考核办法,形成能进能出,赏罚分明的用人机
制。
4.5 推动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一是开展适用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要加大
对养殖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对畜牧技术人员进行业务
技能培训,重点做好对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养
殖整体技术水平;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加快现代
养殖业的要求,将养殖小区(场)建设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
算。市、县财政要参照市级补贴办法,安排专项扶持资金,
对改扩新建达到验收标准的给予财政补贴。研究和制定新
政策,如新技术、新材料引进推广等;三是大力发展产业化
经营,积极引导畜牧加工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建立企业服
务于养殖户的服务体系,形成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养
户和企业共赢,实现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大春.对新时期动物疫病科学防控的再思考,中国猪业[J],2011,
09.
[2]倪泽成.动物疫病频发的原因及防控对策,中国动物检疫[J],2006,
10.
[3]黄宝金,王孟华.南平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
和建议福建畜牧兽医[J],2009,06.
[4]王旭先.现阶段农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践经验探索,农业科技
与信息[J],2011,07.
[5]闫若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南[J].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9.
02.
[6]黄 勇.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再思考,中国畜禽种业[J],2010年,
09.
(徐焕斗编,张桂林校)
官九红 福建光泽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