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红椿造林技术



全 文 :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
14 
二〇〇八年第十一期 林业实用技术
毛 红 椿 造 林 技 术
周秀琴1  蒋为民2  吴道圣1
(1.仙居县林业局 浙江 台州 317300;2.仙居县埠头镇林业工作站)
作者简介:周秀琴(1980-), 女 ,浙江仙居
人,助理工程师 ,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 摘要]  毛红椿造林地应选择在阴坡 、半
阴坡 、溪沟两侧 、山谷 、坡麓 ,土壤深厚 、疏
松 、肥沃 、潮湿而又排水良好之处。 毛红
椿是速生树种 ,与它混交的树种需适应造
林地立地环境。由∑xiyi式计算多树种混
交造林初植密度 、配苗法混交栽植 、大块
状整地造林 、大块状松土除草抚育等营造
林技术。
[ 关键词]  红毛椿 造林技术
红毛椿(红毛楝)Toona sureni
pubescens为楝科香椿属红椿(Too-
na surem)的变种 , 分布于云南 、四
川 、贵州 、湖南 、广州 、江西 、浙江 、安
徽南部的低海拔林中[ 1] , 是我国第
一批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 2] 。毛红
椿树干通直圆满 , 尖削度小 , 纹理
直 ,结构细 ,加工易 ,刨面光滑 ,耐腐
性好 ,是建筑 、装饰 、家具的上等用
材 ,素有“桃花心木”之称[ 3] 。为扩
充森林资源总量 、调整树种结构 、缓
和阔叶树材种供需矛盾 , 我们于
2005年开始进行毛红椿育苗 , 2006
年开始试造林至 2007年造林达 111
hm
2 。2007 年 10 月对毛红椿造林
进行调查 , 分析总结毛红椿对造林
地立地环境的要求 。同时对毛红椿
的营造林技术进行探讨。
1 毛红椿造林调查
1.1 火烧迹地毛红椿造林调查
2007 年 3 月上 、中旬 , 在白塔
镇 、官路镇进行毛红椿与枫香 Liq-
uidambar f ormosana 、木荷 Schima
superba 、青 冈 栎 Cyclobalanopsis
g lauca 、山杜英 E laeocarpus sy lves-
tris 混交造林 100 hm2 。原迹地为
马尾松林 ,林下植被以芒萁为主 ,伴
以映山红 、檵木 、白栎等的火烧迹
地。造林地总体上处于南坡 、东南
坡 、西南坡 , 日照时间较长 ,气温较
高 ,相对湿度较低 ,土壤较干燥 ,水
肥条件较差。造林采用块状整地 ,
规格 60 cm ×60 cm×20 cm , 3月中
旬造林 , 7 —8 月带状刈草抚育。
2007年 10月验收 ,毛红椿造林成活
率只有 30%~ 35%,而其它树种造
林成活率达 90%以上 。虽成活的毛
红椿 、山杜英生长势较差 ,但其它树
种生长势较好 ,造林当年新梢生长
量达 20 cm 以上 ,最大竟达 30 cm 。
1.2 坡耕地毛红椿造林调查
2007年 3月上 、中旬 ,湫山乡小
叶山在坡耕地上营造毛红椿 、杨梅
(Myrica rubra)混交林 6 hm2 。地
处西北坡 ,土壤深厚 、疏松 、肥沃 、湿
润 、排水良好 。北面为水稻田 ,西面
为国家大型水库 ,气温较低 ,相对湿
度较大 。同年 10月调查:造林地套
种农作物的毛红椿成活率达 90%以
上 ,而未套种农作物的成活率只有
50%左右 ,前者地径 1.5 ~ 3.0 cm ,
后者地径只有 0.8 ~ 1.2 cm 。
1.3 采伐迹地 、新开公路下无林地
毛红椿造林调查
2007年 3月上 、中旬 ,朱溪镇砂
头 ,在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
ta 采伐迹地上营造毛红椿纯林 4
hm2 ,地处沿溪东北一侧 , 处于常绿
阔叶林 、常绿灌木林间 ,水肥条件较
好 ,同年 10 月调查:造林成活率达
90%以上 ,生长势较好 。上张乡奶
吾坑 ,在新开公路下边的废弃土石
上营造毛红椿纯林 1 hm2 ,地处北坡
的常绿阔叶林间 ,造林所用苗木为
等外苗 ,但造林成活率达 70%以上 ,
且生长势较好 。
2 毛红椿混交造林
2.1 造林地选择
根据仙居县俞坑自然保护区毛
红椿群落分布区立地因子调查 ,结
合 2007年毛红椿造林分析 ,较适造
林地应选择在海拔高 800 m 以下的
阴坡 、半阴坡 、溪沟两侧 、山谷 、坡
麓 ,日照时间较短 、气温较低 、相对
湿度较大 ,土壤深厚 、疏松 、肥沃 、湿
润 、排水良好的酸性 、微酸性土。
2.2 混交树种选择
模拟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保护较
完整的次生针阔混交林 、常绿落叶
阔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自然分
布 ,因次生林各树种经长期的共生
和自然选择 ,淘汰了不适物种 ,现存
的物种已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
系 ,种间矛盾较少[ 4] 。据俞坑自然
保护区毛红椿群落物种组成的调
查 ,从中选择符合经营目的 、对立地
条件适宜物种构建多树种混交林 ,
使所恢复的森林具有较好的稳定
性。
2.3 混交造林密度确定 、栽植方法
按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树种 、
数量 ,确定各树种造林比例 ,按各树
种国家或地方标准造林密度 ,经公
式∑xiyi(式中 xi表示第 i个树种的
造林比例 , yi表示第 i个树种国家或
地方标准造林密度)计算 ,可得到能
基本符合各树种生物学 、造林学特
性的多树种混交造林初植密度。配
苗法混交栽植 ,把每个树种的苗木
按造林比例分发给栽植人员进行随
机定植 ,同时又可作适当调整 ,使之
充分做到适树适地 ,同时又可避免
DOI :10.13456/j.cnki.lykt.2008.11.017
栽培技术 Cultivation Technique
15 
二〇〇八年第十一期 林业实用技术
机械混交的不足 ,每个树种在林地
上分布较均匀 ,在一定程度上可达
到天然林的树种分布 。[ 4-5]
2.4 整地 、造林
伐除原迹地上的杂草 、灌木。
保留阔叶乔木树种 , 对其萌蘖丛做
好选育 、定株 、间伐和修枝 。拟毛红
椿造林比例占 60%, 红豆树 Ormo-
sia hosiei(或花榈木 Ormosia henr-
yi)造林比例占 20%,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或马褂木 Lirio-
dendron chinensis)造林 比 例 占
20%。初植密度:毛红椿 1 200株×
60%+红豆树(花榈木)1 980株 ×
20%+深山含笑(马褂木)2 400 株
×20%=1 596株/hm2〔6〕 , 造林配
置:2.5 m ×2.5 m;块状整地规格:
150 cm ×150 cm×20 cm ,造林穴规
格:40 cm ×40 cm ×30 cm , 捡除穴
内石块 、草(柴)根 。该项工作在 12
月底前完成 。苗木规格:I 、II 级 ,无
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苗木要求地径
0.5 cm 以上 ,苗高 50 cm以上 ,二级
侧根长 10 cm 以上有 5 根 , 须根发
达 ,茎干较通直 ,顶芽饱满 ,无严重
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毛红椿栽植前
截去受冻害的梢段或木质化程度不
高的晚秋梢段 。常绿阔叶树苗木栽
植前摘除 80%以上的叶片 ,或每株
苗木留几片叶子即可 。采用配苗法
混交栽植 ,避免机械(行间 、株间 、块
状)混交不足 ,每个树种在林地分布
较均匀。睛天造林采用磷肥拌泥浆
藮根 。土壤分层回填 ,先回填表土 、
细土适当踏实 ,后回填心土呈“馒头
状”适当敲实 ,做到苗正 、根舒 。栽
植工作在 2月中下旬至 3月中旬完
成。
2.5 新造林抚育
毛红椿新造林抚育十分重要 ,
是发挥树种速生 、丰产的重要措施。
造林后 4 a 内 ,年块状松土除草 2
次 ,第 1次在 6 月 ,第 2次在 9月上
旬。块状松土除草抚育规格:150
cm×150 cm ×10 cm 。同时扶正幼
树 ,壅土至幼树根际部呈“馒头”状 ,
刈除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 、灌木 ,适
时做好毛红椿的整形 、修枝 。经 3 ~
4 a 较精细的抚育管理幼林即可郁
闲成林。
2.6 抚育间伐
幼中林郁闲度达 0.85 时 ,应及
时调整林分密度 ,给保苗木提供较
适的生态位。采用林冠层分层抚育
法 ,伐除木不是林分的下层木 ,而是
各树种的细弱木 、劣等木 、病虫木 、
过密处部分中等木 ,保持或促成异
龄复层式林冠结构的形成 ,增强林
分抗灾能力。抚育间伐前做好林分
调查和作业设计 ,按作业设计实施。
伐除木必须做好标识 ,保留木和伐
除木的标识应有明显的区别。保留
优势木群落 ,在其外围适当多疏伐
一些中等木 ,给优势木群落创造较
好的生长条件 ,刈除影响保留木生
长的杂草 、灌木 。抚育间伐后林分
郁闭度控制在 0.65左右 ,对保留木
修技高度不超过占全树高的 1/2。
当林分再次出现自然稀疏时 ,按上
述方法进行抚育间伐。
2.7 择伐利用
当林分有 10%以上的林木个体
胸径达到 40 cm 以上时 , 择伐利用
胸径 40 cm 以上的林木 , 择伐后及
时清理采伐剩余物 ,避免林下幼树 、
幼苗受压 ,刈除影响幼树 、幼苗生长
的杂草 、灌木 ,无幼树 、幼苗处林下
补植常绿阔叶树。对保留木做好定
向培育(下一轮择伐目标树),伐除
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劣等木 、杂草和
有害灌木 ,同时做好修枝工作 ,使之
较快地成为下一轮的择伐利用对
象[ 7] 。充分利用林地原有的自然潜
力 ,可节约造林计划费用 30%以上 ,
提高林分生长量 25%以上 。在保持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基
础上 ,近自然森林经营方式具有投
入成本低 、抗灾能力强 、没有生态风
险和灾难后果 ,在同一空间森林同
时实现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等多
功能[ 8] 。
3 小结
(1)毛红椿造林地应选择在溪
沟两侧 、坡麓 、山谷 、阴坡 、半阴坡 ,
要求土壤深厚 、疏松 、肥沃 、潮湿而
又排水良好之处。毛红椿是速生树
种 ,宜大块状整地造林 ,地状整地规
格:150 cm ×150 cm ×20 cm 。栽植
时毛红椿应截去受冻害或木质化程
度不高的梢段 。造林后 4 a 内 ,年块
状松土除草抚育 2次 ,松土除草规
格:150 cm ×150 cm ×10 cm ,扶正
幼树 ,壅土至幼树根际部。
(2)采用 ∑xiyi 式计算多树种
混交造林密度 ,可基本满足各树种
生物学 、造林学特性 ,较大程度完善
了以往多树种混交造林密度计算上
的不足 ,且又具有较大的科学性 ,实
用性 。配苗法混交栽植 ,可避免机
械(株间 、行间 、块状)混交的不足 。
(3)模拟自然保护区毛红椿群
落物种组成 ,可解决混交造林树种
选择问题 ,造林后所形成的森林具
有较大的稳定性。特别是通过营造
常绿树种 、落叶阔叶树种的混交林 ,
可加快植被恢复演替进程 , 使林分
早日进入稳定状态[ 9] 。
参考文献:
1 郑万钧主编.中国树木志 · 第四卷
[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国 家 重 点 保 护 野 生 植 物 名 录
(第一批).植物杂志[ J].1999 , (5):4-
11.
3 中国树林志编委会 , 中国主要树种造
林技术[ M].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78.
4 吴道圣 , 张新民.多树种混交造林密
度确定及混交技术探讨[ J].林业科技
开发 , 2006 , 20(增刊):103-104.
5 吴道圣 ,张新民 , 周秀琴.水库消没区
造林绿化技术[ J] .林业科技开发.
2006 , 20(1):75-76.
6 周家骏 , 高 林.优良阔叶树种造林
技术[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5.
(7 ~ 9 本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