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1 9 9 3 , 8 ( 3 ) : 4 5~ 5 2
J
o u r n a l o f N o rt h w e st F oer
st 砂 oC ll e g e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鲁子瑜 关秀琦
( 中国针学惶西北水土保特研究所列阵 利 那
认 土 在户 . 动 J 、 边, .一
侠西杨陵 7 1 2 1 0 0 )
刘克俭 郭 鹏
(宁夏固原县科委 )
摘 要 在不 同类型区及不 同立地条件下 , 系统地研 究了提 高山 杏成活率和生长圣的杭
旱造林技术 。 结果表明 , 采用 集流整地 、吸水荆沽根 、 搜膜段草及幼林地少黄施肥技术 , 均
可 显著提高山 杏造林 成活率和 生长女 , 其幅度为 1 1 . 2写~ 32 . 2% 和 48 . 9% ~ 80 . 9% , 采
用灌木混文和混草技术可 明显提高山 杏生长黄与产果贡 。
关键词 山杏 ; 造林技术 ;杭早性 : 成活率 ; 生长贡
山杏 (尸、 n u : a
~
ua .r a sn u) 虽属抗旱性较强的树种 , 但在不同条件下尤其是在特殊
条件下 ,造林成活率与生长量会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 ,我们对不同类型区栽植的山杏进行了多
种抗早造林技术研究 ,效果显著 , 已在当地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
1 试验 自然条件
试验区设在陕西志丹县张 渠乡与宁夏固原 县河 川乡 。 张渠试区属梁 如丘陵 区 , 海拔
1 4 50 m
, 年均温 7 . 8℃ , 7 月最高气温 37 . 4℃ , 1 月最低气温一 25 . 4℃ , ) 10 ℃积温 2 9 71 . 1℃ ,
无霜期 1 5 d7 ,年降水量 49 4 . 3m m ,干燥度 1 . 46 , 土壤为黄绵土 , 植被区划为森林草原 区 。 河川
试区属 梁状 丘陵区 , 海拔 1 6 0 ~ 1 8 5 0 m , 年均温 7℃ , 7 月最高气温 3 7 . 4℃ , 1 月最 低气温
一 2 8 . 1℃ , ) 1 0℃积温 2 5 7 3℃ ,无霜期 1 4 d7 ,年降水量 47 Om m , 干燥度 1 . 5 3 ,土壤为湘黄土 ,植
被区划为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过渡区 .
2 研究方法
么 1 集流整地
1 9 7 7 年河川试 区采用反坡梯 田 整地方式造山杏林 , 株距 2 . o m , 行距 2 . 0 、 3 . 0 、 4 . 0 、 5 . 0 、
6
·
0

7
.
0

8
.
0 m 7 种处理 。
1 9 8 9 年张渠试区采用反坡梯 田整地方式造山杏林 ,株距 2 . o m ,行距 2 . 0 、 4 . 0 、 6 . Om 3 种处
收稿 日期 19 9 2一 0 8一 0 2
西北林学院学报 8卷
理 , 田面宽 1 . 。 、 1 . 2 、 1 . 4m 3 种处理 。 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造山杏林 , 行距 1 . 乐 2 . 0 、 2 . 5m 3 种处
理 , 坑 长 X 宽 为 0 . s m 又 0 . s m 、 1 . Zm 义 0 . 7m 、 1 . 6m 又 0 . 9m 3 种处理 , 穴 面积 0 . 3m X 0 . 3m 、
0
.
4m 义 0 . 4m 、 0 . sm 又 0 . 5m 3种处理 ,穴深 0 . 3 、 0 . 4 5 、 0 . 6m 3 种处理 。
另外 , 在此试验基础上 , 固定坑长 又宽 1 . Zm x o . 7 m 、 穴面积 。 . 4m x o . 4 m , 穴深 o . 45 m ,
进行行距 1 . 0 、 2 . 0 、 3 . 0 、 4 . 0 、 5 . 0m 5 种处理试验 。
.2 2 吸水剂沾根
选 用的吸水剂种类为中国科学 院广州化 学研究所 研制的 H 一 S 一 P A N 。 浓度 (% )分 别为
.0 1

.0 25

.0 5

L O

1
.
5
, 以沾清水作对照 , 每处理苗木数为 90 株 。
.2 3 林地覆盖
选用的覆盖物为普通农用塑料薄膜和作物秸秆与杂草 。
.2 4 功林地施肥
1 9 8 9 年在河川北山进行 1年生 山杏化肥施用量对比试验 ,化肥种类为尿素 、 普通过磷酸
钙 ,施用量分为每穴 1 5 、 2 . 5 、 30 、 4 5 9 及对照等 5个处理 。
.2 5 灌木混交林和混草林
1 9 5 8 年在张梁试区不同坡 向稀疏夭然沙棘林内栽植 山杏 , 密度 1 1 10 株 / hm Z 。 1 9 7 2 年在
张梁试区半阳坡营造山杏一沙棘混交林 , 山杏密度 94 5 株 h/ m , ,沙棘 2 5 05 株 h/ m , 。 1 9 7 8 年在
张梁试区半阴坡营造山杏一柠条林 , 山杏密度 1 1 10 株 h/ m , , 柠条 6 6 0 株 h/ m , 。 1 9 8 6年在河
川北 山山杏疏林 ( 15 年生 )空隙地 自由撒播沙打旺和穴播红豆草 。
以上各试验小区面积为 “ 7m 2 ,重复 3次 ,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
3 结果与分析
.3 1 集流整地
19 8 9 年张梁试区采用反坡梯 田整地方式造山杏林 , 株距 固定 , 行株决定了每株树所占有
的集流面积的大小 , 山杏树高及地径生长均受行距的间接制约 , 造林后两年内测定结果表 明
(表 1 ) , 田面宽相同 , 山杏当年生长量均与行距成正相关 。 比较山杏两年总生长量 , 6m 行距山
杏 树高较 Zm 、 4m 行 距分别 增加 5 9 . 7% 、 2 3 . 7% , 地 径 较 Zm 、 4m 行 距 分 别增 加 7 0 . 3% 、
3 1
·
3%

表 1 不同行距 、 田面宽反坡梯田中山杏树高 、地径比较 张梁试 区
行距 ( m )
田面宽 ( m )
2 4 6
1
.
4 1
.
2 1
.
0 1
.
4 1
.
2 1

0 1
.
4 1

2 1
.
0
树 高
地 径
1 9 8 9 年
1 9 9 0 年
合 计
1 9 8 9 年
19 9 0 年
合 计
3 期 鲁子瑜等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一般说来 , 田面愈宽 ,植树穴附近的熟层愈厚 , 愈有利于树木生长 ,新修反坡梯 田 , 由于其
坡度较大径流大都聚积于反坡下部 , 田面愈宽 , 植树穴附近土壤水分愈少 , 而幼树栽植当年根
系处于恢复和初生长阶段 。 测定结果表明 (表 1 ) , 田面宽 1 . Zm 的树高及 .地径最大 ,分别较田面
宽 1 . 4 m ,增加 13 . 8% 、 2 . 5% ,较田面宽 l m 增加 2 . 2% 、 10 . 8% 。 第二年树高 、 地径均与田面
宽成正相关 。 田面宽 1 . 4m 的树高与地径分别较 田面宽 l m 、 1 . Zm 的增加 76 . 4% 、 30 . .5%和
1 38
.
7%

48
.
2%
。 综合评价两年总生长量 , 亦为 田面愈宽生长量愈大 。 田面宽 1 . 4m 的树高与
地径分别较田面宽 l m , 1 . Zm 的增加 4 7 . 1% 、 5 8 . 2 %和 1 3 . 5% 、 2 . 1% 。
造林两年内 ,不同处理土壤水分测定结果见表 2 . 从表 2 可看出 , 随行距加大 , l m 土层含
水率均值递增 。 造林当年 n 月初 , 6m 行距土壤含水率为 10 . 08 % , 较 2 . 4m 行距分别增加
1
.
30 %

0
.
38 % (含水率的绝对增加值 , 以下同 ) 。 第二年同期 , 6m 行距土壤含水率为 1 1 . 45 % ,
较 Zm 、 4 m 行距分别增加 1 . 6 2% 、 0 . 9 0 % 。
表 2 不同行距 、 田面宽反坡梯田山杏林地土壤水分比较 单位 : 土峨含水蚤 ( % )
行距 ( m )
田面宽 ( m )
反坡上部
反坡中部
反坡下部
均 值
反坡上部
反坡中部
反坡下部
1
.
4 1

2 1
.
0 1
.
4 1

2 1
.
0 1
.
4 1

2 1

0
8
.
5 7 8

0 4 8

3 7 9

6 1 9

13 9

75 9
.
9 0 1 0

9 4 9

5 8
8
.
7 8
8
.
8 6
8

94
9

1 6
9

8 9
1 0

3 1
9
.
3 7 9
.
8 2 1 0
.
3 1 1 0
.
9 7 8
.
7 4
9
.
4 4 9
.
9 4 1 0

2 1
第一年
10

8 6 9

5 1
8

94
9

5 0 1 1

3 1 1 1

1 1
9
.
8 4
10
.
8 6
1 0

1 4
1 1

6 7
1 1
.
0 1
1 0

9 7
1 0

66
1 0

6 2
9
.
6 2 9
.
2 6 1 0
.
8 7 9
.
8 9 10

4 2
10

3 8
1 1

4 4
1 1
.
6 6
1 1

9 2
1 1
.
2 3
1 1

3 3
1 1

1 8
9
.
2 4 1 0

94 1 1

4 7 1 1

1 7
第二年
均 值 1 0 . 7 1 9 . 5 1 9 . 2 8 1 0 . 4 7 1 0 . 6 4 1 0 . 5 5 1 1 . 5 9 1 1 . 5 4 1 1 . 2 3
, 1【 42 . 4
采用反坡梯田整地 , 田面愈宽 ,拦截地表径流能
力愈强 ,但 田面的宽窄亦影响到集存径流在 田间的
再分配 ,测定结果表明 (表 2 ) ,当反坡角度为 20 。时 ,
造林第一年 , 田面水分分布规律大都为反坡下部含
水率大而上部小 , 其差异与 田面宽窄成正相关 ,而与
行距大小成负相关 。造林第二年 ,因反坡梯田下部泥
沙淤 集 ,反坡角度减小 , 田内拦蓄的径流在反坡上部
入渗量增加 , 田面水分分布规律为反坡上部土壤含
水率大而下部小 。 以上土壤水分测定结果表明了各
种不同处理的试验林生 长状况 , 与其土壤水分的变
化规律基本一致 。
, , - - -一 ’ 12 . :
1 12
.
0
(已)絮妮Où一匕
(
z已)理浪八已。à即裂
2
.
9
2
.
6
2
· ”份一亨侧一它一 r , 一尸 , · “行距 ( m )
图 1 不同行距山杏树高 、
地径 、 冠幅变化
I 一树高 , 一地径 卜冠幅
1 9 7 7 年河川试区阳坡山杏林 , 不同行距 山杏树高 、 地径 、冠幅变化如图 1所示 。 从图 1 可
看出 , 山杏树高 、 地径 、 冠幅均随行距的增加而增加 . 综合评价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看出 ,行
距 5 ~ 6m 区间为急骤增长向缓慢增长的过渡区 。 因此 ,干旱阳坡造山杏经济林 , 为保证既有效
西北林学院学报 8卷
地利用土地 ,又有较为充足的水分供给树木生长发育 ,成龄林株距 Zm 时 , 行距应在 5一 6m 间 .
19 8 9 年张梁试区阳坡采用鱼鳞坑整地 , 行距 、 坑大小 、 穴面积 、 穴深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
验结果表明 (表 3 ) ,栽植当年 ,土壤含水率随行距增加而增加 ,随坑面积 、 植树穴面积及植树穴
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经方差分析 (表 4 ) ,其均方比均小于 1 . 1 ,差异不显著 。 山杏株高生长方
差分析结果表明 ,鱼鳞坑大小均方 比为 8 . 37 ,接近于差异显著水平 d( ~ 0 . 10 水平 , 以下同 ) 。
其它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 ,均方比随植树穴面积 、植树穴 、行距依次降低 。 山杏地径生长方差分
析结果为 ,鱼鳞坑大小均方比为 1 4 . 46 , 植树穴面积大小均方比为 1 3 . 69 ,差异均显著 。 植树穴
深与行距大小差异不显著 ,均方比前者较后者大〔” 。
表 3 鱼鳞坑整地山杏林正交试验结果
行距 ( tn )
坑长宽 ( m )
穴面积 ( m Z )
穴 深 ( m )
树 高 ( m )
地 径 ( e m )
含水率 ( 写 )
1
.
6 X 0
.
9 1
.
2 X 0
.
7 0
.
8 X 0
.
5 1
.
6 X 0
.
9 1
.
2 X 0
.
7 0
.
8 X 0
.
5 1
.
6 X 0
.
5 1
.
2 X 0
.
7 0
.
8 X 0
.
5
0
.
3 X 0
.
3 0
.
4 X 0
.
4 0
.
5 X 0
.
5 0
.
4 X 0
.
4 0
,
5 X 0
.
5 0
.
3 X 0
.
3 0
.
5 X 0
.
5 0
.
3 X 0
.
3 0
.
X 0
.
4
0

4 5 0
.
0

6 0

6
0
.
9 0 5 0
.
5 1 1 0

4 7 1
.
9 6 7 0
.
77 5 0
.
5 0 8 0

5 2 8 0

2 18
0

6 4 7 0

6 38 0
`
4 9 4 0
.
5 6 8 0
.
4 2 1 o
·
6护 o · 3 8 1
1 1
.
3 2 10
.
32 10
.
1 0 1 0
.
8 5 9
.
6 7 1 0

0 9 9 58 8
.
5 1
表 4 鱼鳞坑整地造山杏林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树 高 地 径 含水率项 目 均 方 均方比 均 方 均方比 均 方 均方比
0OJ0行 距
鱼鳞坑大小
植树穴面积
植树穴深
0

0 2 3 2 0 O Q1 3 4 3 1

5 2
0

19 5 0
0
.
1 1 8 0
0
.
0 18 5
0

1 78 0
14
.
0 6
13 6 9
4 7 2
.
5 2
F o
.
10 = 9
.
0
4 3 1
.
8 7
0

0 2 6 0 1 2 0
.
0 6 10 4
.
6 9 4 3 1
.
3 5
ǎ日à袒扭
月站ó,JQó110
(已。)哪裂
以上各项处理中 ,综合各项指标 ,影响最显著的是鱼
鳞坑大小 ,次为植树穴面积 ,再次为植树穴深 , 行距影 响
最小 。 行距影响最小的原因在于行距各水平间距较小 。
图 2 为不同行距 山杏树高 、地径变化曲线 。 从图 2 可
看出 ,随行距的增加 , 山杏树高 、 地径几乎成直线增长 ,至
行距 4m 处 , 曲线趋于平缓 。 因而 ,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
营造山杏林 , 为有利于幼树 生长 , 株距 Zm 时 ,行距应以
4 m 为宜 。
3
.
2 吸水剂沾根
1 9 8 7 年春在河川北 山采用吸水剂沾根造山杏林 , 试
行距 (m )
图 2 不同行距的山杏树高 、地径变化
I 一树高 , 一地径
验结果如表 5所示 。 从表 5 可看出 , 固原地区经 1 9 8 6一
1 9 8 7 年前半年的持续干旱影响 , 应用常规方法造山杏林 , 成活率仅为 70 . 0% , 采用吸水剂沾根
3期 鲁子瑜等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4 9
后 ,各浓度处理的山杏成活率均有明显提高 , 其中以浓度 1 . 。%为最高 , 比对照提高 1 8 . 6% 。 以
降水量较多的张梁试区与降水量较少的河川试区比较 ,可明显看 出 , 张梁试区各处理成活率较
对照为高 , 但其提高的幅度均低于河川试区 . 这说明 , 吸水剂对造林成 活率的影响 ,亦随地区气
候条件 , 主要是降水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生态环境越差 , 提高的幅度越大 ,从而充分显示了吸
水剂在干旱地区对山杏造林成活率的重要作用 。
表 5 吸水剂对山杏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单位 : %
浓 度 。 . 1 0 . 25 0 . 5 1 . 0 1 . 5 对照
固原试 区 一 7 2 . 9 78 . 6 8 8 . 6 8 6 . 7 7 0 . 0
志丹试 区 9 1 . 8 一 98 . 5 9 4 . 2 一 8 7 · 3
春季造林后 80d 左右 ,是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时刻 ,此时的土壤水分测定结果表明 , 用吸
水剂沾根的苗木根际处 , 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增加 1 . 76 %一 2 . 45 % ,这说 明用吸水剂处理苗木
根系后 ,能在根际处形成较对照为好的土壤水分小环境 , 当土壤表层的水分蒸发 , 根系的吸水
剂水凝胶也逐渐释放水分 ,而下层土壤的水分随之向上移动时 , 部分被吸水剂水凝胶所吸收截
获 ,这就保证了苗木根系在干旱时期能不断地得到较对照为好的水分供给 ,所以 , 吸水剂为造
林后苗木的成 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
.3 3 林地覆盖
1 9 8 9 年在河川北山营造山杏试验林中 ,采用覆膜覆草方法取得 了较好的结果 (见表 6 ) 。 由
表 6 可看出 ,覆膜效果最佳 , 可使山杏成活率和生长量分别提高了 32 % 、 80 . 9% ,覆草仅分别
提高了 1 8 . 0 % 、 5 . 3% 。 覆膜效果好的原因在于覆膜能最大限度地限制土壤水分的蒸发 ,使土
壤 内的水分在薄膜下 “ 蒸上滴下 ” ,进行内循环 , 使苗木根际处土层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湿
度 。造林 3 个月后测定结果表 明 , 膜下 6 c0 m 土层平均含水率为 8 . 13 纬 , 草层下为 7 . 56 % ,分别
表 6 斑盖对山杏造林成活率及其年生长 t 的影响
处 理 覆 膜 授 草 对 照
成活率 ( % ) 9 2 7 8 6 0
生长 t ( g /株 ) 8 5 7 3 4 7
表 7 彼盖对造林地土壤水分影响 单位 : 土 峨含水丰 ( + 重 % )
处 理 顶 膜 覆 草 对 照 造林前
6 ~ 1 0
11 ~ 2 0
2 1 ~ 3 0
3 1 ~ 4 0
4 1~ 6 0
较对照 (6 . 87 % )高 1 . 26 % 、 0 . 69 % ; 较造林前 (3 月中旬 )土壤含水率 (8 . 42 % )分别低 0 . 29 % 、
0
.
8 6% (表 7 ) 。
西北林学院学报 8卷
. 4 3幼林地施肥
19 89 年在河川北山进行了 1 年生山杏化肥施用量对比试验 , 结果见表 8 。 从表 8 可看出 ,
.l 年生 山杏施用尿素 , 以每穴施 1 59 为宜 , 其生物量 比对照提高 53 . 2 % ; 随着施用量的增加 ,
生物量的增长越来越低 ,每穴施 4 5 9 时山杏生物量 比对照低 34 . 3% . 1年生 山杏施用过磷酸
钙 , 以每穴施 2 . 59 为宜 , 生物量比对照提高 48 . 9 % , 低于或高于此量 , 生物量 的增长均受影
响 ,为 4 . 3%一 6 . 4% 。
表 8 山杏施肥效果 单位 : 地上部生物蚤 (盯株 、 鲜空 )
化肥施用 t (创穴〕 尿素 普通过磷酸钙
1 5 72 4 9
2 2
.
3 0
5 4
5 2
7 0
5 0
O曰月f任`4巴口门矛34 45
对 照
生长期末测定根系集中分布区 21 ~ 4 0c m 土层水分 ,结果施用尿素 、 普通过磷酸钙的土壤
水分含量分别较对照低 1 . 16 写 、 。 . 65 % 。 这说明 , 少量施肥能增强幼树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利用 , 从而显著促进幼树的生长 。而 山杏幼树若能在早期通过旺盛生长 ,达到树体健壮 ,根系伸
展 ,可为今后的生长及抵抗灾害尤其是干早影响打下了物质基础 。 因此 ,在半千旱地区 ,给山杏
幼林地少量施肥 ,具有重要意义 。
3
.
5 灌木混交林和混草林
1 9 5 8 年营造的 山杏一沙棘林 , 32 年后沙棘的密度和树高均 以阴坡为好 , 半阴坡和半阳坡
次之 ,梁如顶再次 ,阳坡最差 ,且阳坡有 20 %左右树木已逐渐干枯死亡 。 山杏以阴坡 、 半阴坡生
长为好 ,其余坡向差异大 (表 9 ) 。 山杏结实量有大小年之分 , 19 8 9 年为小年 ,测定结果为半阳坡
最好 , 阳坡 、半阴坡稍次 , 阴坡和梁如顶较差 (表 9 ) 。
表 9 不同坡向沙棘林中山杏生长结实情况
山 杏 沙 棘坡 向—胸径 ( e m ) 树高 ( m ) 产果 t ( k g / h m Z ) 密度 (万株 / h rn 艺 ) 树高 ( m )阴 坡 8 . 7 5 4 . 2 7 4 0 2 1 . 4 4 . 67 1 . 4 2半阴坡 9 . 3 9 5 . 9 5 8 0 0 5 . 4 4 . 3 3 1 . 3 1阳 坡 8 . 3 5 3 . 7 5 9 0 5 1 . 2 1 . 6 7 0 . 5 1半阳坡 7 . 9 5 3 . 5 7 1 17 4 0 . 2 4 : 00 1 . 2 4_ 梁筛顶 9 . 1 6 3 . 6 8 4 3 5 7 . 5 1 . 8 9 1 . 2 01 9 7 2 年半阳坡营造的山杏一沙棘混交林 , 至 1 9 8 9 年 , 沙棘生长旺盛 , 达 3 . 3 万株 h/ m Z 左右 , 山杏生长和结 实俱佳 , 与相 同年 龄纯 山杏林 比较 , 地径增长 5 9 . 2% , 树高增长 5 7 . 8% 。19 8 9 、 1 9 9 0 年单株结实量 比纯林分别增长 5 . 4 %和 61 . 2% ,1 9 7 8 年在半 阴坡营造的山杏一柠条林 ,至 1 98 9 年 , 山杏 、柠条均生长旺盛 ,与相同年龄纯
3期 鲁子瑜等 山杏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山杏林相比 ,地径增长 41 . 4% ,树高增长 16 . 2% (表 1 0 ) 。 1 9 89 、 1 9 90 年结实量分别比纯林增长
6 6
.
5%和 5 7 . 3% 。
表 10 山杏一柠奈林与山杏纯林生长 t 比较
林种 胸径 ( e m ) 树高 ( m )
山杏一柠条林
山杏林
固原试区在山杏老龄疏林地 内混种牧草后 , 沙打旺 3 年内年平均产干草分别为 3 2 02 . 5 、 6
3 1 3
.
5

6 0 7 5
.
o k g / hm
, , 红豆草 3年内平均产干草分别为 1 7 4 0 . 0 、 1 9 2 1 . 5 、 2 0 9 5 . s k g /h m , 。 在
志丹张梁营造的山杏混草林 , 由于当地水热条件均较固原河川为好 , 获得的牧草生物量更高 ,
经济和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闭 。
4 结论
干早阳坡造山杏经济林 ,采用适宜的整地规格可改善植树穴内土壤水分状况 ,从而促进山
杏幼树生长 。 采用反坡梯 田整地 , 田面宽应以 1 . 4m 为宜 , 成龄林株距 2 . Om 时 , 行距应在 5一
6m 间 。 采用鱼鳞坑整地 ,坑 长宽以 1 . 6m x o . g m ,穴面积以 0 . sm 又 。 . s m 为宜 ,幼林株距 2 . o m
时 , 行距以 4 . o m 为宜 。
造山杏林时 ,沾根使用的吸水剂浓度以 0 . 5% ~ 1 . 0%为宜 ,成活率可较对照提高 1 1 . 2%
一 1 8 . 6写 。
造山杏林时 , 采取覆盖措施可明显提高苗木根际处土壤含水量 ,从而提高造林成 活率和苗
木生长量 , 其中覆膜效 果最佳 , 可较对照分别提高 32 . 0% 、 80 . 9% , 覆草分别提高 18 . 0写 、
5 5
.
3 %

造林 1年生山杏施用尿素 , 以每穴施 15 9 为宜 , 其生物量 比对照提高 53 . 2% ;施用过磷酸
钙 , 以每穴 2 . 5 9 为宜 , 生物量较对照提高 48 , 9% , 低于或高于此量 ,生物量的增长均受影响 .
天然沙棘林内混交山杏 ,沙棘的生长以阴坡为好 ,半阴坡 、半阳坡次之 ,梁命顶 、 阳坡较差 ;
山杏生长以阴坡 、半阴坡略好 ,而结实量以半阳坡 、 阳坡为好 。 山杏一沙棘 、 山杏一柠条混交林
与山杏纯林比较 ,其地上部分生长量及结实量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
山杏老龄疏林地 内混种牧草 , 在不影响山杏结实量的情况下 ,可获得 1 7 4 0 ~ 69 7 5k g / hm ,
的优质牧草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
参 考 文 献
符伍儒 . 数理统计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0 , 2 96 ~ 3 0
彭永山 ,李听 . 授盖地膜提高干早地区造林成活率初报 ,林业科技通讯 , 1 9 84 , (7 ) : 15 ~ 17
王九龄 . 我国混交林营造的研究现状 ,林业科技通讯 , 1 9 86 , ( 1 1) : 1~ 5
西北林学院学报 8卷
Dr o u gh t

R e s is tan e eF or e s ta tion Te ehn iq u
e of
尸邝n u s ar 肖陀 en 故 caV r a. An s u
L uZ iy u G un aX iu q i M aZ h irn e
( N
or th u招 3 tr e, nI st 众以 e of 5 0以 a dn Wat er C . 之` 君 r ” `以加 , hC ~ 月比
。 己翻 y 口 f
S d 云叮己 创 d hT 心 M i, 砚舀 tyr of w 以叮 Cb月 3~ a n c y , aY n砂认 9 5爪犯护Iix 71 21 0 )
L i u K e j i a n G u o P e n g
( S `如ce an d 7 ’e c h 月司 0 9 夕 (万从m故 , of G以洲 a n co o nt y , N 加gx 必 月扮二 A以
~
R e g伯” , )
A h s t r a e t eD
s e r ibe s t e e h n i q u e s u s e d i n d r o u g h t
一 r e s is t a n e e fo r e s t a t io n t o i毋 r e a s e s u r v iv a l r a t e
a n d y i e ld o f P ur n u s a朋em ~ v a r
.
a n s u i n d i f fe r e n t t y p e a r e a s a n d s i t e e o n d i t io n s
.
T h e t e e h
-
n i q u e s u s e d s u e h a s t e r r a e i n g fo r w a t e r e o n s e r v a t i o n
,
Pa i n t in g t h e r o t w i t h w
a t e r
一 a b s o r b i n g a
-
g e n t
, e o v e r i n g t h e l a n d w it h p l a s t ie f i lm s a n d g r a s s e s a n d f e r t i liz in g t h e y o u n g s t a n d e a n u n
-
d o u b t ly i n e r e a s e 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a n d b i o lo g i e a l v ie ld s o f P r u n u s a
~ act
v a r
.
a n s u
.
M i x e d f o r
-
e s t w i t h s h r u b s o r g r a s e s e a n a ls o in e r e a s e t h e sa p li n g g r o w t h a n d f r u i t y ie ld
.
K e y w o r d s P r u n u s a
~ act
v a r
.
a n s u ; d r o u g h t
一 r e s is t a n e e ; f o r e s t a t i o n t e e h n i q u e ;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 g r o w t h
欢迎订阅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创刊于 1 9 5 8 年 ,是以林学 、森林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 季刊 、
季末月出版 。
主要刊登林学 、 森保 、 园林 、林业经济 、 人造板 、木材加工 、林产化工 、 制浆造纸 、 林业机械 、
森林采运等专业学术论文 、 科研报告 , 以及有关林学 、森工各主要学科研究进展的综合述评和
专题讨论文章 。 ·附有英文 目录和英文摘要 ,重要文章收录于国内外林业 、森工等文摘刊物 。
主要阅读对象 :林业高等院校师生 、 研究所以及与林业有关的科技人员 。
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 国内总发行 : 南京邮局 , 全国各地邮局 (所 )均可订阅 : 国外总发
行 :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 公司 , 北京市学院路 巧 号 。 欢迎 国内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 , 也可向本
刊编辑部订阅 。
干11号 ; C N 3 2一 1 1 6 · / S
定价 : 每期 3 . 50 元
代号 : 2 8一 1 6
邮政编码 : 2 1 0 0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