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福建袜学院学 报 1 9 4 . 1 ( 3〕 : 7 1 2一 叮 6
Jo urna lofF uj i a nC o ll eg o efF o r estry
珍贵速生树种红椿与毛红椿引种栽培研究
邹 高 顺
( 福建省来舟林业试验场 , 南平 3 5 3 0 0 4)
摘要 红椿 、 毛红椿是珍贵速生的乡土用材树种 . 本 文对其形态特征 、 分布 、 生物学
特性 以及采种 、 育苗 、 造林的主要技术进行 了较深入 的研究 , 并调查分析 了其 人工林
早期的生长规律及乔木层生物量 , 为这两个树种的大 面积造林提供 了可靠的依据 .
关键词 红椿 ; 毛红椿 ;栽培技术 ; 生长规律 ; 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 5 7 2 2 . 7
自 8 0 年代以来 , 就对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迁地保存研究工作 ,先后在珍稀树种 园 、
树木标本园引种成功国家级保护植物 1 13 种 、 省级保护的 45 种 ,绝大部分生长良好 ,有较多树
种显示了早期速生的特点 .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物种资源 , 扩大它的栽培面积 , 我们对
一些速生性明显的树种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并进行了小面积的造林试验 . 本文仅以
红椿 ( T 佣 , a : i zi a t a ) 、 毛红椿 ( T . ` i zi a t a v a : p u占e s c en s )这两个珍贵濒危树种为对象 ,对其生物
学特性 , 育苗造林技术和人工林早期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 ,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1 分布与生物学特性
1
.
1 红椿
红椿为半常绿大乔木 , 大树的树高可达 30 米 以上 , 胸径也可达 5 c0 m 以上 ; 干形较好 , 自
然整枝迅速 , 树皮灰褐色 , 鳞片状纵裂 ;叶互生 , 偶数羽状复叶 , 小叶 7~ 14 对 ,长 8~ 1 c7 m ,全
缘式呈微浪状 ,下面仅脉腋有簇生毛 . 花两性 ,顶生圆维花序 ;子房被毛 . 茹果倒卵状椭圆形 ,
长 3 . 0一 3 . sc m 、 密被显著的皮孔 ;成熟时为棕红色 , 上有白色斑点 ; 种子亮褐 色 ,两端具膜质
翅 . 花期 3一 6 月 ,果熟期 1 0一 1 2 月 〔 ,一 2 , .
红椿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 ,主要产于云南 、 贵州 、 广东 、 广西 、 四 川 、 湖南 、 福建及安徽南部 ,
垂直分布在 30 0一 2 6 0 o m 之间 . 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在 15 一 2 2 C . 极端最低气温 一 3一 12 ℃ .
红椿为阳性喜光树种 , 不耐庇荫 . 喜暖热气候 , 但适应幅度 较大 , 既耐热又 能忍受短期的霜
冻 . 对土壤的要求较高 , 喜深厚 、 肥沃 、 湿润 、 排水 良好的土壤 . 在酸性土或钙质土中匀能正常
生长 . 萌芽更新能力较强 , 在疏林或旷地下萌芽更新 良好 ,天然下种更新效果亦佳 . 多生于低
山缓坡谷地阔叶林中 ,或在平坝“ 四旁 ” 散生 .
红椿生长速迅 ,在 良好的立地条件下 , 人工栽培的 n 年生的四旁树 ,最高可达 1 6 . 7m , 胸
收稿 日期 一9 94一 0 6一 1 7
DOI : 10. 13324 /j . cnki . jfcf . 1994. 03. 022
2 7 2 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41 卷
径 32 . cZ m . 在林分 中 , 本 场 10 年生人工林平均胸径 1 0 . c4 m , 平均树高 n . s m , 最大的胸径
2 0
.
Ze m
,树高 12 . s m ,林分蓄积达 1 4 8 . s m , / h m z . 早期速生明显 .
1
.
2 毛红椿
毛红椿为落叶大乔木 , 干形通直 , 自然整枝 明显 ;树皮浅灰褐色 , 鳞片状纵裂 . 叶 、 茹果和
种子的形态与红椿相似 . 但小枝 、 总叶轴 、 叶柄 、 叶背 、 花梗及尊均有密生灰色绢状短柔毛 , 这
是毛红椿与红椿最主要的区别 . 花期 5~ 6 月 ,果熟期 n 一 12 月 〔 ,一 2 , .
毛 红椿在 我国分 布不广 , 主 要产于四川 、 贵州 、 福建和 安徽 . 垂 直分布在海拔 5 0 一
2 5 0 0m
,多呈天然零星分布 .
毛红椿 为阳性喜光树种 .其生物学特性也与红椿相似 ,喜温暖湿润气候 . 但适应性更强 ,
耐寒性更好 ;能耐 一 15 ℃的低温 .对土壤要求也不严 ,在溪涧旁的水湿地生长良好 ,在干旱贫痔
的山坡地上也能正常生长 . 在疏林或旷地上萌芽能力与天然下种的能力均较强 .
毛红椿 的早期生长迅速 , 一年生苗的苗高可达 1 . s m , 地径 k m 以上 , 12 年生的四旁树高
达 14 m , 胸径 41 . c3 m . 本 场引种的人工 毛红椿 纯林 n 年生平均胸径达 巧 . c4 m , 平均树高
1 0
.
l m
,最大的胸径达 2 9 . 5。 m ,林分蓄积 12 0 . 3 m丫h m 2 .
2 栽培技术
2
.
1 采种
红椿与毛红椿一般十几年生开花结实 . 采种母树应选择 20 ~ 30 年生的生长健壮的母树 .
在茹果成熟 由绿色变为棕红色但又未开裂前及时摘采 . 采回后晾晒数 日 ,茹果开裂后脱出种
子 , 去杂后 干藏 . 种 子薄小 , 26 万粒 k/ g ,发 芽率一般可达 60 %一 80 % , 保管好的 甚至可达
9 0 %
.
2
.
2 育苗
圃地要选择土壤肥沃 , 排水 良好的地方 . 在春季播种 , 多采用条播 ,条距为 2 c5 m , 播种量
为 8~ 1 5 k g / h m Z , 播种前种子用温水浸种 24 小时 , 再催芽数 日 , 苗高 10 c m 时应间苗 ,保 留密
度 25 株 h/ m Z 左右 , 圃地出苗 15 万株 h/ m 名. 上 山造林的苗木要注意水肥的控制 , 尤其是毛红
椿 . 苗期生长迅速 . 苗高必须控制在 。 . s m 以下 . 绿化苗则应促进其高 、径生长 , 苗高要达 l m
以上 , 地径 cI m 以上 .
2
.
3 造林
造林地必须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的地方进行穴状整地 ,穴规格 6 c0 m x 6c0 m x 45 c m , 株行
距 .2 0一 2 · 6 m · 密度 1 50 。一 3。。 0 株 h/ m , ,造林技术同一般树种 .
2
.
4 抚育管理
造林后应及时进行锄草 . 除萌 , 每年锄 草 2 次 , 分别于 5 ~ 6 月 , 8一 9 月进行 ,直至郁闭 ,通
常需要抚育 3 年 .
3 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析
3门 试验地基本情况
红椿与毛红椿的引种试验地都在福建省莱舟林业试验场林坑工区 . 该地气候属 中亚热带
东南季风型 . 水热条件优越 . 年均气温 为 19 C . 年降水量 1 6 9 7 m m ,年蒸发量 1 4 8 3m m ,绝对低
3期 邹高顺 :珍贵速生树种红椿与毛红椿引种栽培研究 273
温 一 6 . 3℃ ,绝对高温 41 ℃ , 霜期 72 天 . 大地形属 中山山地 , 土壤 为山地红壤 , p H 值 4 . 5 左
右 .
红椿试验地位于山坡下部 , 海拔 1 20 m 左右 ,坡 向西南 ,坡度 35 。 , 土层深厚 , 地形较隐蔽 ,
立地评定为 I 类地 ,但试验地的前身为杉木采伐迹地 ,腐殖质层较薄 .
红椿 试验林造 林 密度为 3 6 0 0 株 h/ m Z , 现存 密 度 3 0 0 0 株 h/ m Z , 年龄 10 年 , 平均 胸径
1 0
.
4 e m
. 平均树高 1 1 . s m ,立木蓄积 1 4 8 . s m ’ / h m 2 .
毛红椿试验地的前身同样为杉木采伐迹地 ,位于山下坡 ,海拔约 1 30 m 左右 , 坡向东南 ,坡
度较缓 ,约 25 。 ,土层较薄 ,试验地 内有岩石裸露 ,立地评定为 l 类地 .
毛红椿的造林密度较稀 ,约 1 5 0 株 h/ m Z ,现存密度 1 2 7 5 株 h/ m “ ,年龄为 n 年 , 平均胸径
1 5
.
4e m
,平均树高 10 . l m ,立木蓄积量 12 0 . 3m 3 / h m 2 .
3
.
2 直径生长
红椿试验林的平均直径前期生长迅速 , 根据平均木 的解析材料 , 其平均直径的速生期在 2
~ 5 年 , 去皮直径连年生 长量最大可达 2 . c3 m , 年平均 直径生长量在 5 年 时达 最高 , 年平均
1
.
c3 m
, 随后逐年下降 (表 1) . 直径生长的速 生期很短 . 分析 其原因是造林密度偏高 ,红 椿为
阳性喜光树种 , 需较
大的营养空间供其生 表 1 单 木 去 皮 ! 径 生 长 状 况
长 . 3 0 0 0 株 / h m Z 的 T A B L E 1 T h e g r o w , h o f D B H i” “ id e b a r k fo r a v e ar g e ’ r e
密度 , 4 年生林分郁 年 龄 ( a ) 2 3 4 5 6 7 8 9 10 1 1
闭便进入起测径阶 , 5 红椿 总 生 长 1 . 2 2 · 8 5 · 1 6 · 5 7 · 6 8· 7 9 · 3 9 · 8 10 · 1 · /
年以后林分单株林木 平均生长 0 . 6 0 . , 3 1· 2 8 1· 3 1· 2 7 1· 2 4 1· 1 8 1· “ 8 1· ” 6 /
竞争 剧烈 . 林分 中 连年生长 1 . 2 1 . 6 2 · “ l · 4 1· 1 1· ` o · 7 “ · 4 “ · 3 /
1 0 年生 最大的直径 毛红。 总 生 长 。 . 5 : . : 5 . 0 7 . 2 。 . 3 , 1 . 1 1 2 . : 1 3 . ; 1 4 . : 1 5 . 1 .
达 Zo e m , 小 的 仅 平均生长 。 . 4 。 . 7 7 1 . 4 1 . 4 4 1 . 5 5 1 . 5 0 1 . 5 3 1 . 4 , 1 . 4 2 ; . 3 7
6 e m
, 平 均 木处 于被 连年生长 0 . 5 1 . 5 5 . 5 1 . 6 2 . 1 1 . 5 1 . 1 一 2 。 . a 。 . 9
挤被压地位 ,直径生 . 0 . 实际年 . 为 , . 。 年 . 毛 tr . 为 : 。 . 。年 . 以下各 , 不再辞 .
长受到抑制 〔” .
毛红椿试验林的密度较稀 , 其林分前期的直径生长更为迅速 , 根据平均木的树干解析材
料 ,其平均直径生长的速生期为 3~ 7 年 ,在速生期内 ,去皮直径连年生长量最高达 3 . c3 m ,年
平均去皮直径生长量最高峰在 7 年 ,年平均生长量为 1 . 59 c m , 随后逐年下降 ,到 10 年生时 , 年
平均生长量仍达 1 . c4 m ,连年生长量保持在 1 . oc m 左右 , 直径生长的速生期较长 , 下降较缓
(详见表 1) .
3
.
3 树高生长
红椿试验林的树高速生期在 2一 5 年 , 与直径相似 , 最大树高生长量为 1 . s m ,速生期平均
连年 生长量为 1 . 67 m ,年平均生长高峰在第 5 年 , 平均树高生长量为 1 . s m , 随后高生长减至
1
.
Om 并保持长时间的稳定 (表 2) .
根据毛红椿试验地的解析木资料分析 . 其树高生长较为平稳 ,仅在第 6年出现一个突然性
的高峰 . 达 1 . g m . 其余各年都在 l m 左右 . 平均生长量多年稳定在 l m (表 2) .
3
.
4 材积生长分析
2 7 4 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41 卷
根据平均木的去皮材积生长过程分析 (见表 3) 红椿单株木材积生长的速生期在 5一 8 年 ,
材积连年生长量最高峰为 7 年 , 比直径连年生长量最高峰迟 3 年 , 比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峰迟
2 年 . 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最高峰在 8 年 ,单株材积生长已明显下降 (详见表 3 , 附图 1) .
表 2 单 木 树 高 生 长 状 况
T A B L E 2 T h e g r o w t h o f h e ; g h t fo
r a v e r a g e t r e e
年 龄 ( a ) 1 2 3 4 5 6 7 8 9 1 0 11
红椿 总 生 长 0 . 8 2 . 6 4 . 0 5 . 7 7 . 5 8 . 5 9 . 5 1 0 . 5 1 1 . 5 一 9 /
平均生长 0 . 8 1 . 3 1 . 3 3 1 . 4 3 1 . 5 1 . 4 2 1 . 3 6 1 . 3 1 1 . 2 8 1 . 1 9 /
连年生长 0 . 8 1 . 凡 1 . 4 0 1 . 7 1 . 8 1 . 0 1 . 0 1 . 0 1 . 0 0 . 4 /
毛红椿 总 生 长 1 . 0 2 . 0 3 . 0 4 . 0 5 . 0 6 . 9 8 . 0 9 . 0 9 . 8 1 0 . 4 1 0 . 7
平均 生长 1 . 0 1 . 0 1 . 0 1 . 0 1 . 0 1 . 1 5 1 1 . 4 1 . 1 3 1 . 0 9 1 . 04 0 . 9 7
连年生长 1 . 0 1 . 0 1 . 0 1 . 0 1 . 0 1 . 9 1 . 1 1 . 0 0 . 8 0 . 6 0 . 3
表 3 单 木 材 积 生 长 状 况
T A B L E 3 T h e g r o 叭 h o f v o l u m f o r a v e r a g e t er e
年 龄 (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红椿 总 生 长 0 . 0 0 0 0 1 0 . 0 0 0 3 6 0 . 0 0 2 2 5 0 . 0 0 6 9 4 0 . 0 12 8 3 0 . 0 1 94 3 0 . 0 3 0 7 8 0 . 0 3 6 0 5 0 . 0 4 0 5 4 0 . 0 4 3 9 4 /
平均生长 0 . 0 0 0 0 1 0 . 0 0 0 1 8 0 . 0 0 0 7 5 0 . 0 0 1 7 4 0 . 00 2 5 7 0 . 0 0 32 4 0 . 0 0 4 4 0 0 . 0 4 5 1 0 0 . 0 0 4 5 0 0 . 0 0曦3 9 /
连年生长 0 . 0 00 0 1 0 . 0 0 0 3 5 0 . 0 0 1 9 0 0 . 00 46 9 0 . 00 5 88 0 . 0 0 6 6 0 0 . 0 11 3 5 0 . 0 0 5 2 7 0 . 0 0 4 4 9 0 . 0 0 5 4 0
生 长 率 2 00 1 8 9 1 4 5 10 2 6 0 4 1 4 5 1 6 1 2 8 /
毛红椿 总 生 长 0 . 0 0 0 0 2 0 . 0 0 0 13 0 . 0 0 1 3 3 0 . 00 5 1 5 0 . 0 14 09 0 . 0 2 36 1 0 . 0 3 8 3 9 0 . 0 5 0 1 5 0 . 0 6 3 2 2 0 . 0 7 7 4 5 0 . 0 8 4 9 7
平均生长 0 . 0 0 0 0 2 0 . 0 0 0 0 7 0 . 0 00 4 4 0 . 00 12 9 0 . 0 0 2 8 2 0 . 0 0 39 峨 0 . 0 0 5 4 8 0 . 0 0 6 2 7 0 . 0 0 7 0 4 0 . 0 0 7 7 5 0 . 0 0 7 7 2
连年生长 0 . 0 0 0 0 2 0 . 0 0 0 1 1 o . o o l 2o 0 . 0o 38 2 o . o o 8 93 o . o o 95 2 o . o 14 7 7 o . o 1 l 7 7 o . o 1 3 l 7 o . o l 4 i 3 o . o o 7 5 2
生 长 率 2 0 0 1 4 8 1 64 1 18 9 3 5 1 4 8 2 7 2 3 2 0 9
. E\谷
从林分材积的状况看 , 目前单位面积蓄积不低 , 10
年生 的林分蓄积达 1 48 . s m , h/ m “ , 平均年蓄积生长量
为 1 5 . 3m , / h( m 、 ) . 但从平均木的生长过程看 , 其林
分的生长势 已开始下降 ,且林木的胸径小 ,经济价值偏
低 . 因此 ,必须及时间伐以保证保留木获得足够的生
长空 间 , 促进直径的生长 ,提高林木的质量 .
毛红椿试验林的密度较小 , 从平均木的材积生长
看 , 其材积的速生期从 5 年开始到 10 年以后仍保持旺
盛的生长趋 势 . 其连年 ` ! : 长量的最 高点 出现在第 7
年 , 比胸径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最高点迟 了一年 . 在最
高点 出现后 , 生长量稍有下降 , 随后又继续增长 .
0
.
0 15
0
.
0 12
0
.
0 0 9
0
.
0 06
0
.
0 0 3
尸年/ 、 平均
, / 、沪沪 ` 刃二. 连年
平均
2 4 6 8 10
A /年
— 毛红椿 一 一 一一 红椿附图 平均木材积生长曲线
F I G U R E T l
l e g r o w r }
、 o f v o l u m f o r
a v e r a g e t r e e
从林分 蓄积看 ,按 每木检尺材料查二元材积表得 到的立木蓄积为 1 20 . 3 m ’ h/ m “ , 年龄为
n 年 , 年平均 蓄积生长量为 n . 4 m , h/ m “ , 但从平均木生长分析 ,其林分 的生长势旺盛 , 生长
3期 邹高顺 :珍贵速生树种红椿与毛红椿引种栽培研究
率高 ,林分的生长量仍持续上升 .
3
.
5 乔木层生物 t 及其分配
红椿人工林乔木层 (地上部分 ) 生物量为 53 . 7 t/ h m Z , 其中树干 、树枝及树叶生物量分别
为 46 . 78 、 3 . 76 、 3 . 23 t/ h m气分别 占乔 木 层 生物 量 的 87 % 、 7 % 、 6肠 ; 红椿平 均 单木 生物 量
17
.
5 9k g
,其中树干 、树枝及树叶的生物量分别为 15 . 3 5 、 1 . 12 、 1 . o Zk g ;树 干平均容积密度为
3 1 5 k g /m
,
·
毛红椿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 50 . 75 t/ h m Z , 其 中树干 、 树枝及树叶生物量分别为 37 . 05 、
9
.
14
、
4
.
56 t/ h m气分别占乔木层生物量的 73 % 、 18 % 、 9% ; 毛红椿平均单木生物量为 40 . 6 0 k g ,
其中树干 、 树枝及树叶的生物量分别为 29 . 6 1 、 7 . 3 9 、 3 . 6 k g ;树干平均容积密度为 3 0 8 k g /m , ·
红椿人工林乔木层年均净生产量为 5 . 6 6 t / h( m Z a ) , 其中树干 、树枝及树叶年均 净生产量
分别为 4 . 9 2 、 0 . 4 0 、 0 . 3 4 t / ( h m Za ) ; 毛红椿人工林乔木层年均净生产量为 4 . 8 3 t / ( h m Z a ) , 其中
树干 、 树枝及树叶年均净生产量分别为 3 . 5 3 、 .0 8 7 、 .0 43 t / h( m 、 .)
3
.
6 两树种生长比较
从以上各表和图可看出 , 造林后红椿单木直径生长在 4 年以前高于毛红椿 ,树高生长除个
别年份外均大于毛红椿 ,材积生长在 5 年前大于毛红椿 , 但在苗期 (一年生 ) ,毛红椿要比红椿
高而且地径粗 . 分析其原因 ,我们认为引起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立地质量与林分密度 . 红
椿试验林的立地质量高 , 林木生长快 , 在早期密度虽高 ,但林分未郁闭 , 个体间的竞争不激烈 ,
对胸径生长影响不大 , 4 年生以后随着郁闭度的增加 , 林木个体间的竞争加剧 , 抑制了林木的
直径生长 , 而对树高的生长则有所促进 . 由于直径生长受抑制 ,林木单木材积的生长也受到严
重的抑制 ,林分的材积生长率下降明显 , 但由于株数多 ,林分蓄积的连年生长量 8 年 生前高于
密度低的毛红椿林 . 而毛红椿人工林的平均单木材积连年生长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 8 年生
的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 已超过红椿林 , 9 年生毛红椿林的单木材积生长率要高于红椿近一倍 .
按这样的生长趋势过 3 ~ 5 年 ,立地条件较差而密度又较低的毛红椿试验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
有可能赶上立地条件好 ,密度大的红椿试验林 .
4 结语
红椿 、 毛红椿都属珍贵速生的用材树种 . 本研究 由少量引种于树木园 ,到有一定数量的中
间试验造林 , 已历时 14 年 . 红椿与毛红椿的人工纯林均已达 10 年以上 , 两个树种的优良速生
性状明显稳定 . 在研究中已成功地掌握了采种 、 育苗 、 造林及管理技术 , 同时 , 这两个树种都是
乡土树种 ,能适应福建的气候条件 , 因此 , 这两个树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
研究结果表明红椿 、毛红椿的早期速生性状明显 , 4 年生的胸径生长即可进入起测径阶 ,
1 0 年生的人工纯林蓄积量可达 12 0 一 1 5 o m ’ / h m z , 年平均 蓄积生长量 1 2一 1 5m ’ / (h m Z · a ) , 其
生长速度高于一般人工培育的乡土常绿阔叶树种 ,如樟 、 楠 、 米储 、 闽奥拷 、 青构拷等 ,而且其人
工纯林的长势 良好 .
研究结果表 明 , 红椿 、 毛红椿的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净生长量略低于米褚 , 闽奥拷 .
但从干材所占生物量的比例看要大大超过上述两个树种 , 而且木材的容重小 , 同一生物量的材
积产量大 , 经济效益高 .
研究结果表明红椿 、 毛红椿都是阳性类树种 ,其生长发育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 , 而且早期
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1 4卷
的速生性明显 , 为了培育优 良的大径材 ,造林应 以稀植为主 ,造林密度以 1 5。。 株 h/ m “ 为宜 .
本研究虽持续了十多年但仍属阶段性成果 ,其后期生长的规律 、 抚育间伐及主伐年龄等技
术经济指标的确定等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陈 嵘 · 中国树木分类学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37 . 5 57
树木志编委会 .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 上册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7 . 61 3~ 61 5
北京林业大学主编 . 侧树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 8 6 . 7 2 ~ 7
T h e S t u d y o f In t r o d u t io n a n d C u lt i v a t io n o n V a lu a b le
F a s t一 g r o w i n g S P e e ie s o f T o o n a c i l i a t a a n d T o o n a c i l i a t a v a r .
Z o u G a o s h u n
( aL
i功 u F o r e o t r y E x 阵 r e m e n t a l F a mr o f F u ji a n P r o v i n e e , N a m p i n g 3 5 s o o 4 )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p e r il l u s t r a t e s t h e d is t r i b u t io n
,
b i o l o g ie a l e h a r a e t e r s a n d t h e m a in t e e h n iq u e s fo
r g r o w i
n g
s e
ed li
n g s a n d e u lt i v a t io n o n v a lu a b le f a s t
一 r o w i n g s p e e ie s o f t r e e s … … T佣 n a c il ia z a a n d T佣 n a c il ia z a v a r . , a n d
a n a
l y
s e t h
e g r o w t h a n d b io m a s s o f t h e s t a n d s
.
K E Y WO O D S T~
a c il ia t a
,
T面 n a c il ia, a v a r . , t ec h n iq u e s o f e u l t iv a t i o n , l a w o f g r o w t h , b io m a s s
欢迎订阅
浙江省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
《浙江林学院学报 》是全 国林业类核心期刊之一 ,被评 为首属浙仁省优秀科技期刊 ,首居全
国优秀科技期刊 . 主要刊登林 学 、 经济林 、 园林 、 生态 、林 产加工 、 森林病虫防治 、林木遗传育种 、
林业经济 、 林业 机械 、 木材加工 、 水土保特子方面的学术论文 、 科研报告和研究简报等 , 供农林
科技工作者 、 园林绿化和规划设计人 员、 大专院校师生 、 基层干部 、 农林科技专业户及科技情报
人 员参阅 。 季刊 。 李末月中旬出版 . 公开发行 。 每期定价 2 . 4 0 元 , 全年 9 . 60 元 。 欢迎订阅 ,
欢迎投稿 。
国内订户请 向浙扛林 学院 学报编样部索取仃单 ,也 可直接汇款订纳 . 邮汇 : 浙江临安浙江
林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 邮 政 编 码 : 3 1 13 0 0 。 信 汇 : 浙 江 林 学 院 , 临 安 农 业 银 行 , 帐 号 :
8 6 1 8 1 2 1 0 0 0 4 8 0 0
。
国外读者请 向中国 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联 来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