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野生黎檬、宜昌橙病虫害种类调查



全 文 :贵州野生黎檬 、宜昌橙病虫害种类调查
任春光 ,姚松林 ,刘 曼
摘要:对贵州野生黎檬 、宜昌橙病虫害种类调查研究 , 初步鉴定出主要真菌病害有黎檬叶斑病
(Alternariasp.)、黎檬炭疽病(Colletotrichumsp.)、宜昌橙褐斑病(Pestalotioposissp.)、 宜昌橙煤污
病(Aureobasidiumsp.)、虫害有矢尖蚧(Unaspisyanonensis(Kuwan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 其中病害 4种 ,虫害 2种。
关键词:黎檬;宜昌橙;病虫害;调查
  宜昌橙 (Citrusichangensis), 别名宜昌柑 、
罗汉柑 ,土名叫野桔。属于芸香科 、柑桔属 。植
物形态:常绿多刺小乔木或灌术 ,树高 1.5 ~
4m;主杆皮色为灰绿色 ,在枝干上有坚锐长刺 ,
幼枝有棱角及短刺 ,刺长 1.5 ~ 3cm,结果枝常
无刺或少刺 。野生宜昌橙多分布在喀斯特森林
地貌的樟江流域 ,海拔 200 ~ 1000m均有分布 。
由于野生宜昌橙具有适应性广 、抗病性强等特
点 ,通常用做柑桔砧木和育种材料 。目前在宜
昌橙叶精油成分和柑橘嫁接材料方面有较多研
究 ,但对病虫害的调查未见相关报道 。
黎檬 (CitruslimoniaOsbeck), 在我国贵
州 、云南 、广东 、广西均有分布 ,在我国已有 800
年的历史 ,近来在贵州罗甸 , 广西河池一带发
现野生状态的黎檬。植物形态:叶呈椭圆形较
小 ,花小约 2.5 ~ 3.5cm,雄蕊少于 20枚 ,果皮
薄 ,油胞大 ,果面光滑 ,凹点少 ,种子胚淡绿色 。
目前对黎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油化学成分和
砧木方面 , 但对病虫害的调查未见相关报道 。
为了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为以后病虫害防治
提供前期资料 ,笔者于 2008年 3月至 2008年
12月 ,对野生黎檬和宜昌橙进行了系统调查 。
本研究根据病虫害危害特点和病原菌形态
特征 ,初步鉴定出贵州省野生黎檬和宜昌橙病
害共 4种 ,虫害有 2种 。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的采集
  采自罗甸 、赫章 、纳雍 、荔波 、望谟等地 ,采
集症状典型的野生黎檬 、宜昌橙新鲜病株供室
内鉴定 。
1.2 病原真菌分离及鉴定
  根据各种真菌病害发生的具体部位和不同
形式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对于症状明
显 ,病原菌用肉眼可见的病害 ,采用直接从病部
挑取病原菌在 PDA上分离培养。对于症状明
显但病原菌无法用肉眼看见的病害采取如下分
离方式:将新鲜的病组织用 70%的酒精消毒
30s左右 ,再在 0.1%升汞中消毒 10s左右 ,然
后用无菌水洗 3次 ,在无菌条件下将病组织接
在 PDA培养基的平板上。镜检病原菌形态特
征;对病征不明显的病组织 ,经保湿培养或在
PDA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分离培养 ,根据有关文
献资料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
1.3 致病性测定
  对疑难病害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
定 。配成孢子悬浮液 , 每视野 60 ~ 80个孢子
(10×16倍),以刺伤和无伤接种法 ,把孢子液
涂于新鲜健康的离体叶片上(用 75%酒精表面
消毒);以无菌水涂叶保湿对照(CK),然后将
接种的叶片放入具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 ,置
于 25℃左右的温箱内保湿培养 ,每处理 3个重
复 ,每隔 3d观察 1次 ,记录接种结果 ,并对接种
成功的病斑进行组织分离 ,确认致病菌株 。
2 结果与分析
2.1 黎檬叶斑病
  标本采集地点:罗甸县龙坪镇简平坳村。
131
症状:主要危害黎檬叶片 ,发病初期为黑褐
色斑点 ,边缘不清晰 ,病斑扩大后 ,呈淡黄褐色
近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中央颜色较浅 ,边
缘浅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点 。
发病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早落 ,严重影响黎檬
的产量和质量。
病原:链格孢属(Alternariasp.)。分生孢
子梗单生或簇生 ,直立或弯曲 ,具隔膜 ,呈深褐
色 , 25 ~ 55μm×2 ~ 5μm。分生孢子少数连生 ,
多数单生 ,倒棍棒形 ,倒梨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
滑 ,横隔 2 ~ 4个 ,纵隔 1 ~ 3个 ,分隔处略缢缩 ,
14 ~ 37μm×5 ~ 11μm。喙短柱状 ,无横隔 , 2 ~
6μm×2 ~ 3μm。
2.2 黎檬炭疽病
  标本采集地点:罗甸县云干乡中心村
里拉。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造成叶片脱落 ,
嫩梢枯死 ,发病初期褐色小点 ,后期变成深褐色
或黑色 、圆形或近圆形 、中央灰色 ,边缘深褐色 ,
病界交界处明显 ,病斑上生小黑点即为病原菌
分生孢子。
病原:刺盘孢属(Coletotrichumsp.)。分
生孢子盘上着生刚毛直立 ,针刺壮 ,暗褐色 , 1 ~
4个隔膜 , 45 ~ 185μm×2 ~ 5μm,分生孢子无
色 ,单胞 ,两端含 2个油球 ,大小为 4 ~ 9μm×2
~ 4μm。
2.3 宜昌橙褐斑病
  标本采集地点:赫章县阿维寨。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边缘或叶尖 ,边缘褐色
或浅灰褐色 ,与健部界限明显。如遇连续阴雨
天气 ,叶上出现初为淡黄色或暗褐色小斑 ,出现
褪绿色或褐色小点 ,逐渐扩大为圆形 、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病斑 ,多个病斑可互相连结成大斑块 ,
上生小黑点 ,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病原:拟盘孢属(Pestalotioposissp.)。分
生孢子纺锤形 , 3 ~ 4个隔膜 16 ~ 23μm×4 ~
6μm,中间 3个细胞色深 ,顶细胞圆锥形 ,无色 ,
顶生 2 ~ 3根附属丝 ,长 5 ~ 12μm,基细胞无色 ,
具长 2 ~ 6μm的短柄。
2.4 宜昌橙煤污病
  标本采集地点:纳雍县雍熙镇。
症状:煤污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 ,其中多
数种类是以蚜虫 、蚧类 、粉虱类等害虫的分泌物
为营养 ,营附着生存 ,叶片或枝梢上覆盖着黑色
和暗黑色的霉层 ,厚薄不均 ,削弱树势 ,影响光
合作用 ,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病原:短梗霉属 (Aureobasidiumsp.)。分
生孢子梗分化不明显 ,直或弯曲 , 23 ~ 47μm×3
~ 4μm,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形状各
异 ,多呈椭圆形 、长筒形 、两端钝圆 ,无色 ,单胞 ,
5 ~ 11μm×3 ~ 5μm。
2.5 矢尖蚧
  矢尖蚧 Unaspisyanonensis(Kuwana),隶
属同翅目 Homoptera,盾蚧科 Diaspididae,危害
黎檬情况如图 1、图 2、图 3所示 。
图 1 矢尖蚧危害黎檬叶片的症状图
图 2 矢尖蚧危害黎檬果实的症状
  标本采集地点:望谟县复关镇 6村郎料组 。
主要识别特点如下:1)蚧壳 雌蚧壳长
3.5 ~ 4㎜ ,棕褐色至黑褐色 。箭头形 ,前端尖
细 ,末端钝圆 ,状如矢尖。 1、2龄若虫蜕皮壳黄
褐色。介壳背面呈屋脊形 ,有明显的纵脊 。其
132
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 。雄蚧壳较细小 ,
长 1.2㎜ ,粉白色。壳背有 3条纵脊 。 1龄若
虫蜕皮壳黄褐色 ,贴附于蚧壳的前端 。
2)雌成虫 体长 2.5㎜ ,长形 ,橙黄色 。
前胸与中胸 、中胸与后胸间分界明显 。臀前各
节略向侧面突出 ,末后 2节明显呈瓣状 。臀叶
3对 ,中臀叶发达 ,位于臀板凹陷内 ,其内缘有
小齿刻 。第 2、3对臀叶均双分。背腺管较小而
多 ,杂乱分布 。无阴门周腺 。
3)危害状 该成虫和若虫在黎檬的叶片 、
果实 、嫩芽 、嫩枝或枝干上为害 ,常引起受害黎
檬叶片黄化 ,提早落叶 、落果 、抽梢量减少 ,枯枝
增多 ,致使树势衰弱 ,影响产量 ,严重的造成整
株枯死 。虫体排出的 “蜜露”常诱致煤污病的
发生 ,影响光合作用。
2.6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
tance隶属同翅目 Homoptera, 粉虱科 Aleyrodi-
dae。危害黎檬情况如图 4所示。
图 3 矢尖蚧危害黎檬枝干的症状(被病菌寄生)
图 4 黑刺粉虱危害黎檬叶片的症状
主要识别特点如下:
1)成虫  橙黄色至灰褐色 ,体长 0.96 ~
1.7㎜ ,被有薄的白色蜡粉。复眼红色。前翅
紫褐色 ,奖状。翅面上有 7个不规则的白斑 。
后翅小 ,淡紫褐色 ,翅缘有细小齿突 。腹部末端
背面有管状孔。
标本采集地点:册亨县冗度镇小学后山。
2)蛹 (壳) 卵圆形 ,漆黑色有光泽 。边
缘锯齿状。背面显著隆起 ,周围有一圈较宽的
白色蜡边。刺黑色 。胸部有 9对刺毛;腹部有
10对刺毛 。雌性体缘有刺毛 11对;雄性有刺
毛 10对 。
3)危害状 该虫以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
吸食汁液 ,严重时每叶有虫数百头 ,致被害处形
成黄斑 。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 ,导致植物枝
叶发黑 ,枯死脱落 ,树势衰弱。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野生黎檬 、宜昌橙长期处于自生 、自
长 、自灭的野生状态 ,受其生态环境影响 ,树势
生长较弱 , 但是病虫害都不严重 ,可见野生黎
檬 、宜昌橙的抗病虫能力是非常强的 ,今后将是
一种非常好的嫁接材料。在纳雍 、荔波 、罗甸 、
册亨 、赫章等地采集的病虫害标本 ,目前共发现
真菌病害 4种 ,虫害 2种 ,其中还有一种虫害尚
未鉴定 。由于调查的时间有限 ,本研究只能反
映近一年来野生黎檬 、宜昌橙病虫危害现状。
野生宜昌橙 、野生黎檬具有适应性广 、抗病
性强等特点 ,目前野生黎檬 、宜昌橙主要用作柑
桔上的砧木和育种的原始材料 ,随着对野生黎
檬 、宜昌橙的利用越来越广 ,今后会大面积栽培
黎檬 、宜昌橙 ,使原始的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特
别是连片单一种植可能会使一般病害上升到主
要病害 ,因此今后应对野生黎檬 、宜昌橙病虫害
种类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在摸清病虫害种类的
基础上 ,研究实用防治技术 ,对有效控制病虫害
的发生 ,使病虫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同时
对柑桔产业的发展 、柑桔种植资源的利用和保
护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550009)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