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60020)。
**E_mail:zhyzhang@ynu.edu.cn
收稿日期:2005-03-21 ,修回日期:2005-07-12 ,2005-09-04再修回
不同诱饵对搬运舞草种子蚂蚁诱集
作用比较*
张智英1** 李玉辉2 张 亮1
(1.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昆明 650091;2.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昆明 650092)
Comparisons of attractive efficiency for different baits to ants removing seeds of Codariocalyx motorius.
ZHANG Zhi-Ying1 , LI Yu-Hui2 , ZHANG Liang1(1.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cy , Yunnan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91 , China;2.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 Yunnna Normal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92 , China)
Abstract There were 12 ant species be found to remove seed of Codariocalyx motorius in Xishuangbanna and Simao
districts of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onitoring to these ant population dynamics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analyses the mutuality between the ants and seed disperse of C.motorius.In the study ,
pitfall trapping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attractive efficiency of 4 baits(candy , fish , meat and seed of C.
motorius)and 2 no bait controls (water and 3% formaldehyde + water)to the a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 and reaction of the ants to different baits were significant.The species and number of ants
collected with candy , fish and meat are obviously more than seed of C.motoriu , water and water+3% formaldehyd.
Pheidologeton affinis did prefer candy and fish to the rest baits , and consequently the collection of other ants and their
numbers was impacted , and however it played little role in dispersing of the seed of C.motorius.A common bail of
3% formaldehyde water did not affect collecting other ants but P.affinis , and could prevent them from decay.
Pheidole yeensis , plays a major role in removing the seed , had the same preference to candy , fish and meat , and also
a little favorite to the seed.Ants were lazy in looking for food in rainy day , and left their nests to act only when foods
were given as an alluring.Our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baits of candy , fish and meat were not suitable method to
estimate real population and species number of ants , but 3% formaldehyde water was a exciting bait for collecting
ants , however , it should not be carried out in raining days.
Key words ant , Codariocalyx motorius , bait , attracting
摘 要 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有 12 种蚂蚁帮助舞草(Codariocaly x motorius)种子扩散。科学有效
地监测蚂蚁种群的数量变化 ,对分析蚂蚁种群动态与舞草种群扩散的相互关系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采
用陷阱诱捕法 ,用糖 、鱼 、肉 、舞草种子做诱饵 ,并与不含诱饵的水(对照)及含 3%甲醛的水溶液进行诱集
蚂蚁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对不同诱饵的趋性及反应强度有明显差异。用糖 、
鱼 、肉做诱饵与其它 3 种诱集方法相比 ,所诱集到的样地搬运和不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种类和数量要
多。邻巨首蚁 Pheidologeton affinis Jerdon 对糖和鱼有极强趋性 , 并影响诱集其他搬运舞草种子的。除邻
巨首蚁外 ,通用的含 3%甲醛溶液的诱集方法不影响诱集其他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 , 同时还能防止蚂蚁
腐烂。搬运舞草种子的主要蚂蚁———伊大头蚁 Pheidole yeensis Forel对糖 、鱼和肉均有趋性 ,对舞草种子
也有一定的趋性。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在雨天的随机觅食活动很少 , 只有在食物的引诱下才出巢采食。
试验结果表明 ,选择糖 、鱼做诱饵不能完全反映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数量 , 而通用的含3%甲醛的水溶液
·196·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2006 43(2)
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方法 ,但诱集试验应避开雨天进行。
关键词 蚂蚁 , 舞草 , 诱饵 , 诱集
蚂蚁以其种类多 、数量大 ,在自然生态系统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蚂蚁对植被的形成与发展
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收获蚁属 Messor 蚂蚁对荒
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植被的形成有明显的破坏作
用[ 1 ~ 4] ,而另外一些蚂蚁则与植物形成了互惠
共生的关系 ,如蚂蚁为植物传粉 ,帮助种子扩
散 ,保护植物免遭其它生物的危害;相应地 ,植
物为蚂蚁提供营养 、能量和适宜的建巢生
境[ 5 ~ 8] 。蚂蚁与舞草(Codariocalyx motorius)具
有这种互惠共生关系 ,既舞草种子上附生有吸
引蚂蚁取食的油质体 ,蚂蚁在搬运种子中 ,使舞
草种群得以扩散[ 9] 。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思茅地
区调查结果表明 ,共有 2亚科 8个属的 12种蚂
蚁搬运舞草种子 ,其中西双版纳有 7 种 ,它们
是:伊大头蚁 Pheidole yeensis Forel 、菱结大头蚁
Pheidole rhombinoda Mayr 、 圆 叶 铺 道 蚁
Tetramorium cyclolobium Xu et Zheng、布立毛蚁
Paratrechina bourbonica (Forel)、长 足光结 蚁
Anoplolepis gracilipes Smith 、大头蚁 Pheidole sp.、
邻巨首蚁 Pheidologeton affinis Jerdon;思茅地区
也有 7 种 , 它们是:伊大头蚁 Pheidole yeensis
Forel、印度大头蚁 P .indica Mayr 、中华大头蚁
P .sinica Wu et Wang 、罗 氏 棒 切 叶 蚁
Rhoptromyrmex wroughtonii Forel 、 邻 巨 首 蚁
Pheidologeton affinis Jerdon 、 褐 色 脊 红 蚁
Myrmicaria brunnea Saunders 、舒尔氏 盘腹蚁
Aphaenoguster schurri Forel。伊大头蚁和邻巨首
蚁为 2个点的共有种 。尽管此类蚂蚁都是杂食
性种类 ,但对食物的喜好有所不同。在分析蚂
蚁搬运植物种子效率的季节性差异时 ,通常采
用监测搬运种子的蚂蚁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
来比较 。一般采用陷阱诱集法 ,即用直径为 7
cm 的塑料杯 ,杯里盛 1 3 含 3%甲醛的水溶液
进行 。Andersen等曾用此方法对澳大利亚石南
灌丛(Heath)和疏林(Woodland)的几种搬运种子
的蚂蚁 Casuarina pusilla 和Eucalyptus baxteri 进
行过全年诱集监测[ 10] 。该方法也在西双版纳
和思茅地区进行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周年种群
数量动态观察时使用。但它能否完全反映各种
搬运种子的蚂蚁种类及数量 ,以前未见报道 。
为此 ,作者于 2000年 10月采用陷阱诱捕法 ,就
不同诱饵对几种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诱集效果
进行比较 ,以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蚂蚁种群动态
与舞草种群扩散的相互关系提供科学的监测方
法 ,从而更有效地分析蚂蚁种群与舞草的互惠
共生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
选择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苗圃地和景谷县
铁厂村一丢荒20多年的次生林地进行试验。
植物园苗圃地有几十种引种植物 ,其中有
1999年引进栽培的 10多株舞草 。景谷次生林
以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sis)为主 ,
除舞草外 ,另有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等植物 。
1.2 方法
在 2 个点各自采用 6 种诱饵进行诱集处
理:(1)肉做诱饵 、(2)糖做诱饵 、(3)鱼做诱饵 、
(4)舞草种子做诱饵 、(5)甲醛(福尔马林)、(6)
水作对照。具体方法:将口径为 7.5 cm 的一次
性塑料杯埋入地下 ,杯口与地面齐平 ,杯四周用
泥土填平 ,杯中盛 1 3的清水(防止蚂蚁逃跑)。
为了比较用作防腐剂的甲醛是否对诱集蚂蚁有
影响 ,在一组水杯中 ,另加入 3%的甲醛 。除对
照和甲醛组外 ,在其它各自处理的水杯中 ,放入
一个装满沙子的玻璃小瓶(装青霉素的小瓶用
后洗净),瓶盖高出水面 ,用牙签插入瓶盖中间 ,
牙签另一端分别插上猪肉 、金枪鱼 、沙琪玛 ,大
小约 2 cm×2 cm 。用舞草种子作诱饵的处理 ,
则将种子直接放在瓶盖上 ,每杯 10粒。各个诱
饵处理相距 2 m以上。每种处理设 10个重复 ,
并直线排列 ,间距为 2m 。放置 48 h后 ,将诱集
到的蚂蚁用盛有 75%乙醇的小瓶分别标记保
·197·2006 43(2)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存 ,带回室内进行蚂蚁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与
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方法诱集到的蚂蚁种类及数量
两样地 ,上述几种方法诱集到的所有蚂蚁
种类和数量见表 1。
表1 不同方法诱集到的蚂蚁种类及数量
诱集方法 勐仑点(晴天) 景谷点(雨天)物种数(种)个体数(头)物种数(种)个体数(头)
糖诱 15 3 638 10 517
鱼诱 15 2 505 11 589
肉诱 13 351 10 1 752
种子诱 13 139 5 31
甲醛 13 87 4 45
对照(水) 12 87 5 27
从表 1可以看出 ,在勐仑点 ,用糖作诱饵 ,
诱集到的蚂蚁种类和数量均最多 ,其次是鱼诱 。
不用诱饵的对照组所诱到的种类和数量均较
少。用甲醛作防腐剂所诱的种类和数量与对照
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甲醛对蚂蚁没有驱避
作用。与勐仑点相比 ,景谷点诱集到的蚂蚁种
类和数量较少。这是因为景谷点诱集期间下
雨 ,尽管杯里的水没有溢出杯外 ,不影响统计结
果 ,但下雨抑制了蚂蚁的采集活动 ,特别是没有
诱饵的陷阱 ,诱到的种类和数量更少 。景谷点
虽然诱集到的蚂蚁种类和数量较少 ,但各种诱
饵诱集的效果与勐仑点相似:糖 、鱼 、肉 3种诱
饵诱得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高于其它 3种。
2.2 不同方法诱集到的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
种类及数量
从勐仑点不同方法所诱搬运舞草种子的蚂
蚁种类和数量看(表 2),糖 、鱼 、肉都能诱到大
量的邻巨首蚁 ,占各自所诱蚂蚁总量的81.03 ,
67.58和 48.15%,而舞草种子 、水则只诱到少
量的邻巨首蚁 ,甲醛则没有诱到 。这表明邻巨
首蚁对糖 、鱼和肉有明显的趋性 ,喜好糖和鱼;
甲醛则对其有驱避作用 。伊大头蚁更趋于鱼
类 ,其次为糖和肉 。圆叶铺道蚁也趋向于取食
鱼类 ,其次为糖。由于样地的布立毛蚁 、大头蚁
sp.和长足光结蚁的数量较少 ,对各类诱饵的趋
性不明显 。菱结大头蚁只是在样地边缘上发
现 ,因此在整个诱集中没有诱到该虫 。
表 2 不同方法诱到的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种类及数量(头)
诱集方法 邻巨首蚁 伊大头蚁 圆叶铺道蚁 布立毛蚁 大头蚁 sp.长足光结蚁 搬运种子蚂蚁合计 所诱蚂蚁总量
糖诱 2 948 145 18 4 9 5 3 129 3 638
鱼诱 1 693 178 26 6 1 2 1 906 2 505
肉诱 169 132 9 13 1 2 326 351
种子诱 8 87 8 0 0 1 104 139
甲醛 0 53 3 1 2 1 60 87
对照(水) 10 22 10 2 0 0 44 87
从不同诱集方法所获的搬运舞草种子的蚂
蚁占各自所诱全部蚂蚁总量的比例看 ,肉诱最
高 ,占 92.88%,其次为糖诱 ,占 86.01%, 没有
诱饵的甲醛和水最少 , 分别为 68.92%和
50.57%。由于邻巨首蚁数量较大 ,时常充满诱
集杯的水面和杯壁 ,这可能会影响诱集搬运种
子的其它蚂蚁数量 。扣除邻巨首蚁进行统计
(表 3),结果表明:在搬运种子的其它蚂蚁中 ,
糖和鱼诱到的蚂蚁最少 , 分别占诱集总量的
26.23%。此结果说明 ,由于邻巨首蚁对糖和鱼
诱饵的极强趋性 ,使这 2种诱集不能很好反映
其它搬运种子的蚂蚁数量。
2.3 降雨对蚂蚁活动的影响
从景谷点不同方法所诱蚂蚁种类和数量(表
1)及所诱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种类和数量 (表
4)看 ,降雨对蚂蚁采食活动有明显影响。糖 、鱼 、
肉3种诱饵诱到的搬运种子的蚂蚁均占各自诱
到的蚂蚁总量的 88%以上 ,而种子 、甲醛和水则
在10%以下 。由此说明 ,这几种蚂蚁在雨天的
随机觅食活动很少 ,只有在食物的诱引下才出巢
·198·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2006 43(2)
采食。糖 、鱼 、肉对邻巨首蚁引诱作用明显 ,甲醛
对其有驱避作用 ,这与勐仑点的实验结果相似。
伊大头蚁对糖 、鱼 、肉也表现出一定的趋性。在
所有诱集中 ,没有发现舒尔盘腹蚁。
表 3 邻巨首蚁对诱集结果的影响
处理方法 搬运种子的蚂蚁数量(头)
占各自蚂蚁
总量的%
扣除邻巨首蚁外搬运
种子的蚂蚁数量(头)
占扣除邻巨首蚁外
各自蚂蚁总量的(%)
糖诱 3 129 86.01 181 26.23
鱼诱 1 906 76.09 213 26.23
肉诱 326 92.88 157 86.26
种子诱 104 74.82 96 73.28
甲醛诱 60 68.97 60 68.97
对照(水) 44 50.57 34 44.16
表 4 不同方法诱到的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种类及数量(头)
诱集方法 邻巨首蚁 伊大头蚁 褐色脊背红蚁 中华大头蚁 印度大头蚁 罗氏棒切蚁 搬运种子蚂蚁合计 所诱蚂蚁总量
糖诱 402 56 3 - - - 461 517
鱼诱 504 17 1 - 1 - 523 589
肉诱 1 696 2 16 1 - 1 1 716 1 752
种子诱 1 2 - - - - 3 31
甲诱 - 4 - - - - 4 45
对照(水) - 2 - - - - 2 27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诱集方法所收集到的蚂蚁种类和数量
具有一定的差异 。2个试验点用糖 、鱼 、肉做诱
饵所诱的蚂蚁种类和数量均最多 ,表明蚂蚁对
诱饵有一定的选择性 ,特别趋于糖和鱼 。因此 ,
在对样地进行蚂蚁多样性调查时 ,用有诱铒的
陷阱进行诱集 ,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样地蚂蚁情
况。但用来监测搬运种子的蚂蚁周年数量动态
则采用没有诱饵的方法 ,以蚂蚁随机掉入陷阱
为好 ,这样可以排除由于某些种类的蚂蚁对食
物的极强趋性 ,而影响到对其它蚂蚁的监测。
甲醛仅对邻巨首蚁觅食有影响 ,但该蚁体
小 ,搬运舞草种子的速度较慢 ,且经常是多头蚂
蚁围住种子取食油质体 ,而不直接搬运 ,在帮助
舞草种子扩散方面 ,该蚁作用不大 。因此 ,通常
采用的含 3%甲醛溶液的诱集方法既能防腐 ,
同时也不影响诱集其它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 。
用舞草种子做诱饵均比用糖 、鱼 、肉做诱饵
所诱集到的蚂蚁种类与数量少 ,与对照和含有
3%甲醛的水溶液所诱集到的蚂蚁差异不明显 。
因此 ,蚂蚁进入用种子做诱饵的陷阱可能与对
照一样 ,是随机掉入的 。尽管种子上的油质体
是吸引蚂蚁并产生搬运行为的主要物质 ,但它
是一种挥发性不强的物质[ 11] ,蚂蚁在觅食过程
中 ,只有在离种子 2 ~ 3 cm时才能被其吸引 ,当
蚂蚁用触觉触及油质体后 ,才产生搬运行为。
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在雨天的随机觅食活
动很少 ,只有在食物的引诱下才前去采食。因
此 ,诱集试验应避开雨天进行。
致谢 西南林学院徐正会教授帮助鉴定蚂蚁种
类 ,特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1 希特沃, 张立运 , 邹韫 , 胡德夫 , 程红.干旱区研究 ,
1992 , 9(2):33~ 38.
2 长有德 , 贺达汉.昆虫知识 , 2002 , 39(1):23~ 27.
3 长有德 , 贺达汉.昆虫知识 , 2002 , 39(4):281~ 284.
4 长有德 , 贺达汉.昆虫知识 , 2002 , 39(6):445~ 450.
5 Beattie A.J.The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Ant_plant Mutualism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5.
6 Bronstein J.L.Biotropica , 1998 , 30(2):150~ 161.
7 Bucley R.C.Ant_Plant Interactions in Australia.Junk , The
Hugue , 1982.
8 Huxley C.R., Cutler D.F.Ant_plant Interac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1.
9 张智英 , 曹敏 , 杨效东 , 赵志模.生态学报 , 2001 , 21
(11):1 847~ 1 853.
10 Andersen A.N., Ashton D.H.Austral.J.Ecol., 1985 ,
10:381~ 390.
11 Marshal l D.L., Beattie A.J., Bollenbacher W.E.J .
Chem .Ecol., 1979 , 5(3):335~ 344.
·199·2006 43(2)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