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特征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6-07-12
*通讯作者:鲁仪增 Email:luyizeng@126.com。
文章编号:1002-2724(2016)05-0059-03
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特征研究
谭好国1,鲁仪增2*,刘立江2,付建坤2,袁洪振1,董 敏1
(1.山东鸿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101;2.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山东 济南250102;)
摘要: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面积和种子长宽比4个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
其中家系3变异最大(12.2%),家系1次之(9.69%),家系2最小(8.68%);性状间,以种子表面积变异最大(14.47%),宽度
变异次之(10.74%),种子长(6.97%)和种子长宽比(8.57%)变异相对较小。3个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两指标的
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家系2的种子表面积与家系1、家系3种子表面积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是4个种子表型性状
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种子表面积与种子长宽比之间的相关性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组
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2处可将其分为2组。其中第1组为家系
3;第2组为包括家系1和家系2,此两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具有较大相似性。
关键词: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S722.3+1      文献标识码:A
  林木种子表型变异具有较高稳定性,是林木长
期遗传和环境自然选择的综合体现[1-2],是遗传多
样性研究的先导和基础,其对于林木遗传育种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3]。孙荣喜等[4]、李伟等[5]、董雷鸣
等[6]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榧树(Torreyagrandis)等树种的种子表
型性状研究表明,不同种源家系的种子表型变异丰
富,对于其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开展种质资源的
收集保护、评价、品种选育利用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毒豆(Laburnum anagyroides Medic.),又称金
链花,为豆科 (Leguminosae)毒豆属 (Laburnum
Fabr.)中重要的观赏植物,原产欧洲南部,我国东
北、西北有栽培[7]。近年来,毒豆与其同属苏格兰金
链树(L.alpinum)在我国引种栽培范围逐步扩大,
部分已成为山东的良种[7-9]。但是,各文献资料对
它们种子表型性状的描述均甚少,其中《中国植物
志》及《青岛树木志》记载,毒豆的种子黑色,有
毒[7-8]。《山东林木良种》记载种子棕褐色,千粒重
29.4g[9]。
本文根据近年来引种的毒豆不同家系种子为
材料,开展其种子表型特征研究,以其为毒豆种质
资源引种收集、适应性评价、新品种选育等提供
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种地概况
试验引种地点设在山东林木种质资源枣园库,
地处章丘市枣园镇。土壤及环境因子条件见
文献[10]。
1.2 试验材料
2007年引种定植(2年生苗木),株距不小于
5m。自2012年开花结实逐渐稳定。2015年8月底
按家系采集种子,分别获得家系1、家系2和家系3
的种子。
1.3 试验方法
参照文献[4],利用加拿大Regent Instrument公
司 WinSeedle软件结合Epson4990型平面扫描仪,
获得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面积(按照椭圆形计
算)和种子长宽比等指标。每家系分析30粒种子。
利用Excel2010分析国槐家系种子性状间的平均
值,变异系数;利用SPSS19.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
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变异特征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
面积和种子长宽比4个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
·95·
山东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  总226期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No.5
均存在丰富的变异(表1),4个种子表型性状的平均
变异系数分别为6.97%、10.74%、14.47%、8.57%,
种子表面积变异最大,宽度变异次之,种子长和种子
长宽比变异相对较小;4个半同胞家系的各性状平均
变异系数为10.19%,其中家系3变异最大(12.2%),
家系1次之(9.69%),家系2最小(8.68%)。
表1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变异系数
家系 种子长 种子宽 表面积 种子长宽比
平均变
异系数
1  0.06  0.1046  0.13  0.093  0.0969
2  0.0656 0.0801  0.1242  0.0774  0.0868
3  0.0836 0.1376  0.18  0.0868  0.122
平均值 0.0697 0.1074  0.1447  0.0857  0.1019
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表2),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
种子的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差异,其中3个半
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两指标差异均达到
显著水平,家系2种子表面积与家系1、家系3种子
表面积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表2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
性状变异及多样性比较
家系 种子长 种子宽 表面积 种子长宽比

5.1878A
±0.3114
3.9217
±0.41
35.2557A
±4.5824
0.7563A
±0.0703

4.9158B
±0.3227
3.9331
±0.3152
31.7919B
±3.9477
0.8015B
±0.062

5.3986C
±0.4513
3.7872
±0.5213
35.2195A
±6.3381
0.7002C
±0.0607
注:不同字母代表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
相关分析表明,3个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
宽、种子表面积和种子长宽比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
关性,除种子表面积与种子长宽比之间的相关性水
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
明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稳
定性。
表3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相关性
种子长 种子宽 表面积 种子长宽比
种子长 1  0.477** 0.891** -0.276**
种子宽 1  0.721** 0.711**
表面积 1  0.079
种子长宽比 1
注:**显著水平0.01。
2.2 方差分析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数据满足方差齐
性(表4)。方差分析显示(表5),3个半同胞家系的
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面积和种子长宽比之间,在
家系内和家系间均具有差异,其中种子长、种子宽
和种子长宽比在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4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性状数据的方差齐性检验
Levene Statistic  df1 df2 Sig.
种子长 0.771  2  87  0.466
种子宽 2.675  2  87  0.075
表面积 1.966  2  87  0.146
种子长宽比 1.140  2  87  0.325
表5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性状的方差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种子长
Between Groups  3.514  2  1.757 13.024*
Within Groups  11.738  87  0.135
Total  15.252  89
种子宽
Between Groups  0.395  2  0.197 1.099*
Within Groups  15.636  87  0.180
Total  16.031  89
表面积
Between Groups  237.478  2  118.739 4.641
Within Groups  2225.883  87  25.585
Total  2463.361  89
种子长
宽比
Between Groups  0.155  2  0.077 18.596*
Within Groups  0.362  87  0.004
Total  0.517  89
注:*显著性水平0.05。
2.3 聚类分析
图1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聚类图
·06·
山东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
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3个毒豆半同胞
家系种子表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得到聚类图1。
由图1看出,依据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面积和种
子长宽比四个表型性状,在距离2处,可将其分为2
组。其中第1组为家系3;第2组为包括家系1和
家系2,此两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具有较大相
似性。
3 结论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
面积和种子长宽比4个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
均有丰富变异,其中家系3变异最大(12.2%),家系
1次之(9.69%),家系2最小(8.68%);性状间,以
种子表面积变异最大(14.47%),宽度变异次之
(10.74%),种子长 (6.97%)和种子长宽比 (8.
57%)变异相对较小。3个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
子长宽比两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家系2种
子表面积与家系1、家系3种子表面积之间的差异
均达到显著水平。但是4个种子表型性状之间均存
在一定的相关性,除种子表面积与种子长宽比之间
的相关性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均达到极显
著水平。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3个毒豆半
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2处,
可将其分为2组。其中第1组为家系3;第2组为
包括家系1和家系2,此两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
具有较大相似性。
参考文献:
[1]罗建勋,顾万春.云杉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
科学2005,2(41):66-73.
[2]曾杰,郑海水,甘四明,等.广西西南桦天然居群的表型变
异[J].林业科学,2005,2(41):59-65.
[3]赵曦阳,王军辉,张金凤,等.梓树属4个种种子表型性状
和发芽特性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8,12(36):149-154.
[4]孙荣喜,郑勇奇,张川红,等.不同群体国槐种子表型变异
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34(3):65-70.
[5]李伟,林富荣,郑勇奇,等.皂荚南方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
样性[J].植物生态学报,2013,37(1):61-69.
[6]董雷鸣,曾燕如,邬玉芬,等.榧树天然群体中种子表型特
征与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
31(2):224-230.
[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植物志
第42卷(2)[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17-419.
[8]徐金光,解荷锋.山东林木良种.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
版社,2015.
[9]曹友强.青岛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5:342.
[10]鲁仪增,赵立军,高广臣,等.槭属引进品种秋叶色表达
及其与温湿度之间的关系[J].山东林业科技,2014,44
(6):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46-48.
(接第96页)
异地搬迁,使居住区尽量远离保护区。一方面给亚
洲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使村民远
离亚洲象等危险的野生动物,尽可能避免人象冲突
的发生。
6 小结
缓解人象冲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在
不断的掌握了人象冲突发生的内在规律,对成功缓
解人象冲突的方法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价后,提出可
推广应用的人象冲突和发展理论与方法。多年来
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开展了大量缓解亚洲象与
当地居民发生冲突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亚洲象的生活生存环
境还在不断变化,亚洲象与人类在空间上的争夺战
还将持续,人象冲突现象还将继续存在,解决人象
冲突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张立,王宁,王宇宁,等.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
与利用[J].兽类学报,2003,23(3):185-192.
[2]陈明勇,吴兆录,董永华,等.中国亚洲象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28-81.
[3]张立.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
2006,41(11):1-4.
[4]宗建坤,郭贤明,王兰新.勐腊保护区亚洲象为害现状调
查分析与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6):1671
-3168.
[5]靳莉.中国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研究[J].野生动物杂
志2008,29(4)220-223.
[6]李中员.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对缓解人象冲突的作用
[J].林业调查规划,2012,20(5):81-84.
·16·
山东林业科技 谭好国等: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特征研究 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