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内蒙古干旱草原区紫花苜蓿引种评价



全 文 :内蒙古干旱草原区紫花苜蓿引种评价
王铁梅 ,卢欣石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对内蒙古干旱草原区引进的 2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态引种试验 ,并对生长及遗传性状进
行测试分析 ,越冬率测定表明 ,国内 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 80%以上 ,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
冬率在 80%以上只有 4个 ,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 4个品种均不能越冬。按越冬
率为标准将 21个品种聚类为 4组 ,分析组间形态特征差异 ,结果表明花色 、叶片长 、株丛高度 、生长习性
4个特征在组间差异显著。然后对产量和营养价值分析 ,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国内外紫花苜蓿品
种 ,以丰富该地区紫花苜蓿品种资源 ,同时为苜蓿抗寒及耐牧根蘖型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研究基础 。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态引种;干旱草原;
  中图分类号:S 541.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09)05-0046-04
  我国北方天然草原面积 3 亿 hm2 ,干旱 、半干旱草
原面积就有 1.7 亿 hm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是干旱草原调整种植业结构 ,退牧还林还草的优选草
种 ,引种栽培紫花苜蓿是解决干旱草原地带草食家畜
缺乏优良豆科牧草 、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的有效途
径[ 1] 。为此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地区进行了
4年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旨在为典型草原地区引进新
的苜蓿品种资源 ,加快产业调整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 ,镶黄旗位于
锡林郭勒盟西南部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地貌以丘陵为
主 ,北部有沙漠 ,气候干旱 、寒冷 ,年平均气温 3 ℃,年
降水量 260.8 mm ,集中在 6 、7 月。无霜期 128 d 。大
于 10 ℃有效积温 2 272.7 ℃[ 2] 。镶黄旗是纯牧区 ,草
原面积 4 400 km 2 ,为典型草原类型 ,试验地设于镶黄
旗新宝拉格镇苗圃内 ,土质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
  收稿日期:20078-09-04;修回日期:2009-08-3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质抗逆专用草新品种选
育”课题(2006BAD01A19)资助
  作者简介:王铁梅(1981-), 女 , 四川内江人 , 讲师 ,博士 , 主
要从事苜蓿遗传育种方面研究 。
卢欣石为通讯作者。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 21份 ,其中美国苜蓿品种 12份 ,澳大利
亚苜蓿品种 4份 、加拿大苜蓿品种 1 份和中国苜蓿地
方品种及材料 4份 。
2.2 试验设计
  2000年 6 月 15日播种 ,播前灌溉 1次 ,平整后以
小区的方式单播单种 ,株距 30 cm ,行距 70 cm ,每小区
27株 ,小区面积 2 m×3 m ,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2.3 测定项目
  越冬率=(越冬存活株数/总株数)×100%,于
2004年 5月 27日测;分别于 2002 ~ 2003年7月中旬 ,
50%植株开花时测定 。每个品种 3个重复 ,每次重复
逐株测定株丛高度;测定主茎长度从根颈到第一花序
的茎节处的距离;花色以 Barnes(1972)的分级标准为
基础 ,分为 9个标度:标度 1为白色 ,标度 2 、3 、4 分别
为浅黄 、中黄 、深黄 ,标度 5为兰绿 ,标度 6为绛红 ,标
度 7 、8 、9分别为浅紫 、中紫 、深紫;叶片长及叶片宽 
测定三小叶由叶梗到叶尖处的距离为叶片长 ,叶片最
宽处距离为叶片宽;生长习性的测定标度分为 5级 ,匍
匐生长为 1 ,半直立为标度 3 ,直立为 5 ,2和 4各处 1 ~
3和 3 ~ 5 。
46 Grassland and Turf  (Bimonthly)  2009  No.5  (Sum  No.136)
3 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材料形态性状及越冬率
  利用 Spss12.0软件对 21份苜蓿品种的越冬率进
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越冬率具
有显著差异 ,可以进行显著性测定 。对 21份材料越冬
率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和聚类分析 ,利用 Spss11.0将
21份材料聚为四类:第 Ⅰ类包括来自中国的 4个地方
品种 、加拿大的 Algonquin 、来自美国的 Travois 、
Ladak 、Ranger、Washoe ,该类型品种可在镶黄旗地区
完全可以安全越冬 ,越冬率均在 90%以上;A dvance 、
WL232HQ 、TeTon 、Baker 、Wang ler 、Able 和 Winter-
star等 7 份来自美国的品种聚为第 Ⅱ类 , 越冬率在
50%~ 80%;CW787 独聚第 Ⅲ类;Filkiner 、Hunter
River 、Sheffield 、Aurora 等 4份来自澳大利亚的苜蓿
聚为第Ⅳ类 ,越冬率均低于 10%,不能在此越冬 。
  应用方差分析 4个不同越冬率类型组群的 7个形
态生理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见表 1。
表 1 不同越冬率苜蓿组间及组间形态特性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raits within 4 groups
性状 Ⅰ
Mean±SR C.V(%)

Mean±SR C.V(%)

Mean

Mean±S R C.V(%) SIG
株丛高度(cm) 60.20±4.13 6.85 56.53±1.65 2.91 60.63 61.59±2.64 4.29 0.076
主茎长度(cm) 24.98±3.64 14.56 21.81±3.67 15.92 19.81 25.98±5.72 22.01 0.241
叶片长(mm) 1.84±0.14 7.58 1.91±0.03 8.16 2.06 2.05±0.18 0.09 0.060
叶片宽(mm) 0.78±0.93 11.89 0.81±0.41 5.10 0.80 0.82±0.12 14.26 0.858
叶片长宽比 2.37±0.18 7.72 2.36±0.10 4.24 2.58 2.55±0.44 17.38 0.471
花色 7.54±0.80 10.61 6.81±0.68 9.93 6.60 7.93±0.15 1.89 0.059
生长习性 3.05±0.87 28.59 3.75±0.43 11.53 4.36 4.13±0.75 18.18 0.065
  从表 1可见 P 值取 0.1 时 ,花色 、叶片长 、株丛高
度 、生长习性 4个形态指标在 4个组群中有显著差异。
因第 3 个类型组只有一个品种 ,只对第 Ⅰ 、Ⅱ、Ⅳ类型
组分析 2个形态指标的组间显著性比较(表 2)。
表 2 3 个不同越冬率组群与 4 个形态生理性状指
标的组间显著性差异
Table 2 Difference of 4 morphological traits among 3 groups
性状 组间 均差
花色 I-II 0.7301*
I-IV -0.3805
II-IV -1.1107*
叶长 I-II -0.0711
I-IV -0.2086*
II-IV -0.1375
生长习性 I-II -0.7015
I-IV -1.0794*
II-IV -0.3778
株丛高度 I-II 3.6636*
I-IV -1.3902
II-IV -5.0539*
  注:*为 P<0.05
  结果表明 ,生长习性 、叶片长度在越冬率最高的第
I组与最低的第 IV 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而花色与株
丛高度在 I与 II组 、II 与 IV 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
明生长习性与叶片长度可能与苜蓿抗寒进化有关 。
3.2 产量性状
  2003年初花期测定了 17 个苜蓿品种的小区产量
及单株干 、鲜重。澳大利亚 4 个苜蓿品种在本地不能
安全越冬 ,未测定产量(表 3)。
表 3 17 个苜蓿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
Table 3 Forage yields of 17 cultivars g
品种名 鲜重 干重 单株鲜重 单株干重
T ravois 6.82 2.23 0.27 0.09
Baker 5.65 1.80 0.34 0.10
Ranger 6.30 1.73 0.29 0.08
Ladak 8.12 2.53 0.35 0.11
Wangler 5.21 1.70 0.23 0.07
Washoe 5.80 1.87 0.26 0.08
Able 3.56 1.10 0.20 0.06
Cw 787 2.74 0.83 0.16 0.05
Winter sta r 4.30 1.05 0.25 0.06
Advance 4.75 1.57 0.30 0.09
WL232H Q 3.52 0.97 0.25 0.06
TeTon 4.97 1.43 0.29 0.08
Algonquin 8.32 2.87 0.32 0.11
GSLongdong 8.25 2.87 0.33 0.11
Neimeng 8.75 2.60 0.34 0.10
XinJiang-daye 6.70 2.20 0.30 0.10
ChiFeng 8.44 2.53 0.36 0.11
47草原与草坪  2009年  第 5期  总第 136期
  越冬率第 I组群中的 9个品种均具有较高的单株
干重及鲜重 ,尤其是 4个地方品种 ,其中单株鲜重又以
当地主栽的 ChiFeng 和 Neimeng 为最高(表 3)。这是
当地品种对气候和土壤长期适应的结果 。
3.3 营养价值
  分别测定了头茬盛花期和 3茬营养期苜蓿品种的
粗蛋白含量和干鲜比 。头茬盛花期粗蛋白含量最高的
品种是 Teton ,其次为 Neimeng 、Travois;3茬营养期粗
蛋白含量最高的 3个品种依次为 WL232HQ 、A lgon-
quin 、Neigeng;茎叶比是衡量牧草经济性状的一个基
本指标 ,茎叶比最小的品种有 CW787 、A dvance 、Al-
gonquin 、Ranger 。干鲜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牧草水分
含量的多少 ,是晒制青干草或青贮饲草的依据之一 。
在两个时期干鲜比均高的品种为 Travios 、A dvance 、
GSLongdong 和 XinJiang-daye ,适宜于引种为青贮饲
草品种 。
表 4 16 个苜蓿品种营养价值及茎叶比
Table4 CP contents and ratio of stem to leaf of 16 cultivars
品种名称 CP 含量/ %头茬盛花期 3茬营养期
干鲜比
头茬盛花期 3 茬营养期 鲜样茎叶比 干样茎叶比
T ravois 15.97 16.86 0.33 0.22 0.86 1.00
Baker 15.04 16.51 0.32 0.19 0.81 1.00
Ranger 14.92 16.23 0.27 0.19 0.76 0.89
Ladak 14.51 16.27 0.31 0.19 0.90 1.03
Wang ler 13.99 17.10 0.33 0.19 0.92 0.97
Woshoe 14.64 16.28 0.32 0.21 0.81 0.95
Able 14.61 16.62 0.31 0.20 0.86 0.95
CW787 15.78 15.84 0.30 0.18 0.69 0.81
Winte rstar 15.52 16.88 0.24 0.19 0.88 1.02
Advance 15.10 16.90 0.33 0.20 0.71 0.79
WL232HQ 13.68 18.68 0.28 0.20 0.83 0.97
Teton 16.98 16.59 0.29 0.19 0.75 1.08
A lgonguin 15.19 18.52 0.34 0.17 0.71 0.90
GSLongdong 14.60 16.88 0.35 0.18 0.82 0.97
Neimeng 16.46 17.23 0.30 0.19 0.83 0.97
XinJiang-daye 14.30 16.35 0.33 0.20 0.81 0.94
  注:鲜(干)样茎叶比=鲜(干)样中叶的总量/鲜(干)样总量×100%;干鲜比=鲜样风干量/鲜样总量×100%
4 结论
4.1 越冬率的测定表明 ,国内 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
率均在 80%,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 80%以
上只有 4个 ,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 ,从澳大利亚引
进的 4 个品种均不能越冬。将 21 个品种按越冬率聚
类为 4个组群 ,对不同组群的 7个形态指标分析比较 ,
表明花色 、叶片长 、株丛高度 、生长习性 4个形态指标
在 4个组群中有显著差异 ,其中 ,生长习性与叶片长度
可能与苜蓿抗寒进化有关 。
4.2 Ranger 为秋眠等级其为 3 的标准对照品种 ,
Xing Jiang-daye 秋眠性等级在 4和 5之间[ 3] ,这两种苜
蓿在本地区可安全越冬 ,为培育适宜典型草原地区的
抗寒 、高产 、质优 、便于机械操作的刈割型牧草提供了
48 Grassland and Turf  (Bimonthly)  2009  No.5  (Sum  No.136)
原始材料 。同时也表明了向干旱 、寒冷地区引种半秋
眠型苜蓿的可能性。
4.3 在该地区引种的国内紫花苜蓿参试品种越冬率
均在 90%以上 ,在越冬率超过 90%的 5个国外引进品
种 ,除 Ladak和 Algonguin在我国普遍种植外 ,1973年
引进的 T ravois还未得到推广应用 , Travois 是 Rum-
baugh M D 等 1963年在南达科他州育成的一种草原
地区苜蓿 ,具有根蘖 、抗寒及耐牧性 ,是干旱草原地区
适宜种植的最好的苜蓿品种之一[ 4 , 5] 。试验表明 Trav-
io s为适宜镶黄旗地区种植推广 ,同时可进一步培育成
为该地区急需的生态耐牧型苜蓿。
4.4 通过 4年的引种试验观察 ,从参试紫花苜蓿品种
中筛选出适宜干旱草原地区种植推广的有 T ravois 、
Teton 、Neimeng 、XingJiang-daye 、Chifeng 、GSLong-
dong 、A lgonquin 、Ladak 等品种。其中 Travios 、Teton
适合做为该地区的生态放牧型苜蓿利用 , Algonquin 、
GSLongdong 、Xing Jiang-daye 适宜做刈割型饲草 ,解
决该地区优质蛋白饲料缺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于洪柱 , 王志锋 , 徐安凯 , 等.苜蓿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 J] .草原与草坪 , 2008(1):77-80.
[ 2]  镶黄旗志编纂委员会.镶黄旗县志[ M] .呼和浩特: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 , 1999.
[ 3]  卢欣石 ,何琪.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J] .中
国草地 , 1997(6):1-6.
[ 4]  Rumbaugh M D , Colburn J D Semeniuk G , Reg istr ation
of T ravois alfalfa.[ J] .Crop Sci , 1964(4):117.
[ 5]  Clarence H H.Alfalfa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M] .Amer-
ican socie ty of ag ronomy , 1972:653.
Evaluation on the introduced alfalfa cultivars for the
steppe area in Inner Mongolia
WANG Tie-mei , LU Xin-shi
(College of Forestry ,Bei j ing Forestry Universi ty ,Bei j 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adaptabi li ty of 21 int roduced alfalfa cultiv ars w as carried out in steppe area of
Huangqi County in Inne r M ongolia f rom 2000 to 2004.Field t rail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over-w inter rate of 4
domestic cultivar s w ere over 80 %, while 4 cultiv ars f rom Australia w ere unde r 10%.21 cul tivars we re clus-
tered into 4 groups based on ove r-winter rate.Morpholo gical trait s o f f low er color , canopy height , leaf leng th
and g row th show ed the signi ficant dif ferences among 4 g roups.Forage yield and nutritive value of 4 domestic
cultiv ars and 4 introduced cul tivars(T ravois , Teton ,A lgonquin and Ladak)we re higher and could be extended in
this area.
  Key words:alfalfa;int roduction;arid g rassland
49草原与草坪  2009年  第 5期  总第 1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