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豆树混交造林技术研究



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17期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全国珍稀树种基地建设”项目(200411)。
作者简介 吴智敏(1959-),男,浙江龙泉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森林
资源培育和林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09-07-14
红豆树(O.hosiei Hemsl.et Wils),别名鄂西红豆,地方名
花梨木,系豆科红豆树属 。常绿乔木,高可达 30m,胸径达
1m。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灰色,浅纵裂。嫩枝被毛,后脱
落。奇数羽状复叶,长 12~25cm,叶柄仅基部有微柔毛或近
无毛;小叶 5~9 个,近革质,卵形、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
形,全缘,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无
毛,下面灰白色,幼时微被柔毛,后脱落,仅中脉微被柔毛,
长 5~12cm,宽 3~6cm;小叶柄长约 3mm,近无毛。圆锥花序
顶生或腋生;花萼钟状,密生黄棕色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红
色,微有香气,旗瓣近圆形;子房无毛,胚珠 5~6 颗。荚果扁
平,木质,干后栗褐色,无毛,有光泽,卵形或阔卵形,长 3.5~
5.0cm,宽 2.5~3.0cm,先端有喙,具柄。种子 1~3 粒,鲜红色,
光亮,近圆形,长 1.5~2.0cm,种脐长 8mm。花期 4 月,果期
8~10月。木材坚硬具有斑纹,为优良雕刻材料,并可做家具、
仪器箱盒、装饰品、地板、秤杆、算盘、棋子、烟斗、楼梯扶手
等,我国著名的传统龙泉宝剑其剑鞘和剑柄就是用红豆树
的心材制成。种子鲜红色美观,可作装饰品;种皮民间用作
止吐血药。树形优美浓密,是庭院绿化和营造风景林的优良
树种之一。
2004年,龙泉市林业局承接了由国家林业局下达的“龙
泉市 200hm2红豆树基地建设项目”,于 2004年冬和 2005 年
春分 2 期组织实施,在小梅、兰巨、八都等 6 个乡镇营造红
豆树混交林 201.1hm2,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就红豆树混交
造林技术作初步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龙泉市西部的八都镇大坦村阴畈,小地名
为花园——青坑、塘弄,北纬 27°59′262″、东经 118°54′316″,
海拔 350m,坡度 20~30°,坡向北,成土母岩为变质岩,土壤
为红壤,质地疏松,土层厚度 80~150cm,呈微酸性到酸性,
pH 值 5.0~6.5。试验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
暖湿润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年均温 17.6℃ ,1 月均温
6.5℃,7 月均温 27.8℃,极端最高气温 40.7℃,极端最低气
温-8.5℃,年均无霜期 263d,日均温 10℃以上有利于作物生
长期为 257d,年均降雨量 1 700mm。该山片造林前茬为杉木
人工纯林采伐迹地,植被主要是芒萁骨、芒杆,试验地立地
综合条件优良。
1.2 造林单位
龙泉市森信林产有限责任公司,面积 19.87hm2,造林时
间为 2005年 3月。
1.3 红豆树造林技术
1.3.1 林地清理。全面清理林地,采用块状或带状整地,挖
大穴,穴直径 40cm,深 30cm,明穴回表土,每穴施美国产嘉
億牌复合肥 50g(总养分≥45%,其中 N∶P∶K=15%∶15%∶15%)
加江西产朝阳牌过磷酸钙 650g(P2O5≥12%),株行距 2m×
2m,造林密度 2 500株/hm2。
1.3.2 混交配置。采用红豆树×木荷×拟赤杨混交组合(A)、
红豆树×山杜英×山木兰混交组合(B)、红豆树×枫香×山杜
英混交组合(C)。采用株间混交,同树种呈斜线(或行)对齐
方式配置。
1.3.3 造林。在早春芽尚未萌动前选择阴天栽植,苗木先经
整枝修根(剪去主根),打好泥浆,磷肥蘸根,并且基肥打底。
栽植要求栽正、疏根、提苗、踩紧、盖松土。
1.3.4 幼林抚育。连续抚育 3 年,每年抚育 2 次,施肥 2 次,
分别在 6 月上旬和 9 月上旬进行。造林当年抚育采取扩穴、
根部培土、全面松土除草措施,以创造促使根系生长的土壤
环境条件;造林后 2 年抚育采用全面铲山松土除草措施。结
合抚育进行追肥,肥料种类为嘉億牌复合肥,采用穴施法,
施肥量为 25g/株。红豆树容易树干分叉,要及时修枝,以培
育良好的干型。
1.4 调查方法
1.4.1 调查工具。幼树测高采用一根 6m 长的木棍加 2m 长
带红黑颜色的罗盆仪,测量用视距尺 3 根,京制 0222003 太
平洋牌 2m 测树钢围尺 1 个,以及讲义夹 1 个和登记表格
若干。
1.4.2 调查方法。于造林后第 4 年对每一种树种配置的造
林山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立 20m×20m 的标准地 3
个,代表 3个重复,调查标准地内全部幼树,调查时间为2008
年 12 月。调查时分别记载标准地内每株幼树的高度、地径、
保存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表 1、表 2。从表 1 可知,全
林平均树高以组合 A(红豆树×木荷×拟赤杨)最高,红豆树
平均树高也以组合 A 为最高。从表 2 可知,全林平均地径以
组合 B(红豆树×山杜英×山木兰)最大,红豆树平均地径以
A 组合为最大。
红豆树混交造林技术研究
吴智敏 方陈富 雷小平 项林妹 王杰芬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浙江龙泉 323700)
摘要 红豆树混交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组合红豆树幼林的高、地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红豆树×木荷×拟赤杨组合表
现较好,全林生长量较高。
关键词 红豆树;混交造林;树高;地径
中图分类号 S7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7-0184-02
林业科学
184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17期
种植密度
1 245 株/hm2
(41.095 2)
1 140 株/hm2
(40.603 6)
1 000 株/hm2
(32.401 0)
1 000 株/hm2(32.401 0) 8.694 2* 8.202 6*
1 140 株/hm2(40.603 6) 0.491 6
1 245 株/hm2(41.095 2)
表 8 厚荚相思不同种植密度林分公顷蓄积量多重比较
(上接第 183页)
树种 1 树种 2 树种 3 全林平均 树种 1 树种 2 树种 3 全林平均 树种 1 树种 2 树种 3 全林平均
2.7 4.5 6.4 4.6 3.3 5.0 5.3 4.9 2.8 4.6 6.2 4.3
2.5 7.2 4.5 5.1 2.5 6.8 4.7 4.9 2.7 6.3 4.6 4.7
2.5 4.8 6.7 5.1 2.6 3.5 4.0 3.3 2.6 3.6 4.1 3.4
A
B
C
Ⅰ Ⅱ Ⅲ组合
地径∥cm
表 2 红豆树不同混交造林幼树地径对比
C 2.566 67 a A
A 2.933 33 a A
B 2.566 67 a A
处理 均值
显著性
5% 1%
表 6 红豆树不同混交造林幼树平均地径多重比较对表 1进行方差分析,得表 3。由表 3 可知,不同混交组
合造林红豆树幼树平均高差异极显著。经多重比较可知,
组合 A 与组合 B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4)。
对表 2 进行方差分析,得表 5。由表 5 可知,红豆树不同
混交造林幼树平均地径差异极显著。经多重比较可知,组合
A与组合 B、组合 C 间差异不显著(见表 6)。
因此,在此次红豆树不同混交造林试验中,不同的混交
组合对红豆树幼林的高、地径具有显著差异,初步确定以组
合 A(红豆树×木荷×拟赤杨)表现较好,全林生长量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形态美观,枝叶浓密,后期生长
迅速,主根深扎,根系发达,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与造林
更新的主要树种。红豆树幼年喜湿耐荫,中年以后喜光,采
用乡土树种多树种复合混交造林,充分发挥不同树种生长特
性的长处,能起到遮荫的作用,营造湿润的生长环境,能促进
红豆树幼树的生长,提高年生长量。不同的混交组合对红豆
树幼林的高 、地径具有显著差异 ,初步确定以红豆树×木
荷×拟赤杨组合表现较好,全林生长量较高。
4 参考文献
[1] 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2] 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培育技术标准汇编(种子苗木卷)[M].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2003.
[3] 冯建国,季新良,周志春,等.特种经济高档用材红豆树培育技术 [J].
林业科技开发,2007,21(5):93-95.
[4] 张小伟.红豆树混交林培育技术[J].丽水林业科技,2006(2):45-46.
[5] 浙江林业局.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翁金粦.红豆树、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方式的效果研究 [J].安徽农
学通报,2008(19):157-159.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显著水平
区组间 482 2 241.0 2.087 0.239 5
处理间 230 6 2 1 153.0 9.983 0.027 9
误差 462 4 115.5
总变异 325 0 8
表 3 红豆树不同混交造林幼树平均树高方差分析
C 147.666 7 ab A
A 170.666 7 a A
B 131.666 7 b A
处理 均值
显著性
5% 1%
表 4 红豆树不同混交造林幼树平均树高多重比较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显著水平
区组间 0.082 2 2 0.041 1 1.042 0.432 2
处理间 0.268 9 2 0.134 4 3.408 0.136 7
误差 0.157 8 4 0.039 4
总变异 0.508 9 8
表 5 红豆树不同混交造林幼树平均地径方差分析
∥∥∥∥∥∥∥∥∥∥∥∥∥∥∥∥∥∥∥∥∥∥∥∥∥∥∥∥∥∥∥∥∥∥∥∥∥∥∥∥∥∥∥∥∥∥∥
林业科学
树种 1 树种 2 树种 3 全林平均 树种 1 树种 2 树种 3 全林平均 树种 1 树种 2 树种 3 全林平均
169 264 372 272 184 277 314 259 159 258 365 267
125 329 248 249 131 293 238 234 139 314 223 254
142 249 247 226 166 220 273 217 135 258 251 209
A
B
C
Ⅰ Ⅱ Ⅲ组合
树高∥cm
表 1 红豆树不同混交造林幼树高对比
注:组合 A 的树种 1 为红豆树,树种 2 为木荷,树种 3 为拟赤杨;组合 B 的树种 1 为红豆树,树种 2 为山杜英,树种 3 为山木兰;组合 C 的树种 1
为红豆树,树种 2 为枫香,树种 3 为山杜英。下同。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