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食草昆虫蓼蓝齿胫叶甲初步研究



全 文 :昆虫夭故 i。自 2 46( 2、 5 1、 55
Nat u a rl E nem i .` oI f ns e et s
食章昆虫鑫蓝齿腔叶甲初步研究 *
雷朝亮 郑五洲 宗良炳 钟 昌珍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 武汉 3 40 0 6。 )
倪 ,汉文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 武汉 4 3 。。6 0 )
摘 要
寥蓝齿胫叶甲在武汉一年发生一代 , 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 成虫 、 幼虫均以寥科杂草为
食 , 是麦田中篇蓄 , 水寥等有害杂草的重要天敌。 本文对莎蓝齿胫叶甲各虫态形态特征 , 年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 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 田间发生动态 ,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寄主范
围 、 成虫与幼虫食量及在田间对寥科杂草的控制作用等均作了报道 。
关键词 寥蓝齿胫叶甲 琴科杂草 食草昆虫
寥蓝齿胫叶甲G a s t r o P人, s a a t: o c万a n e a M o t s e h u l s k y 。 又名羊蹄齿胫叶甲 , 篇 蓄角
胫叶甲 , 属鞘翅目叶甲科 , 是寥科杂草的有效天敌 。 国内王兆唐等 定1 9 8 3 、 1 9 8 8 ) 和林
华峰 ( 1 9 9。 ) 曾对该虫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等作过报道 。 为更好地利用寥蓝齿胫叶甲控
制麦田寥科杂草 , 作者于 19 91 , 一 1 9 9 3年对其形态 , 生物学及控制寥科杂草的作用等进行
了研究 。
材 料 与 方 法
寄主植物 从麦田中采回羊蹄幼苗 , 栽在花钵中, , 置于室外培养 , 春季温 度较 低
时 , 将花钵搬到室内。
生物学特征观察 取叶甲初产卵 , 单粒置于培养皿中 , 在 15 ℃ 、 25 ℃ 、 30 ℃ 、 35 ℃
四种恒温 ( 温差士 1 ℃ ) 下培养 , 相对湿度为 70 ~ 95 % , 光照 14 小时 , 各温度 处 理 卵
30 粒 , 观察各虫态发育历期及成活率 。
成虫羽化后 , 取雌雄各25 头 , 接入栽有羊蹄的小型养虫笼中 , 在 25 ℃ 土 1 ℃ , 相对
湿度 75 %下观察其交配产卵及寿命等 。
寄主范围测定 在寥蓝齿胫叶甲发生期 , 选用武汉地区较常见植物 28 种供测定其取
食范围 。 测定方法为 : 将供测植物叶片放入直径为 15 厘米的玻璃培养皿中 , 每皿放入两
种叶片 , 接入 1一 3 龄幼虫 4 头 ( 1 龄 1 头 , 2和 3龄 3头 ) , 用纱罩盖好 。 另设两个
羊蹄作对照 。 重复四次 。 试验在恒温 25 ℃ 、 相对湿度为75 一肠%及光照 14 小时条件下进
· 学名承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王书永先生鉴定 。
5 1蕊
行 , 每日观察幼 虫取食与死亡等情况 , 供试叶片一般隔 日更换一次 。 直至幼虫全部死亡
为止 。 对初筛出被取食的植物 , 按上述方法再作复筛 。 成虫取食范围的测定方法和供试
植物与上述相同 , 每皿接成虫 5头 ( 雌 2 雄 3 ) , 重复 3 次 。
取食量测定 取新鲜羊蹄叶片 30 克放入直脚 5厘米的培养皿中 , 每 皿分别接同龄幼虫 5 头 、 10 头 、 15 头 、 20 头和 30 头 , 并设一不接虫对照处理 , 试验重复 3 次 。 每 日定时
称重各处理残留叶片 , 并及时更新叶片 。 依据公式 : 日取食量 ( 克 /头 ) = ( 对照组叶重
一 有虫组叶重 ) /有虫组幼虫数 。 计算出各幼虫日平均取食量 。 成虫 日取食量测 定方法
相同 , 但每皿接入成虫 8 头 , 连续观察 3 夭 , 一按上述方法求出 日平均取食量 。
同时还在麦田进行了小面积寥科杂草单株接虫 3 ~ 5头和 8 ~ 10 头的局部 控 制 试
验 。
研 究 结 果
一 、 形态特征 ( 图一 )
成虫 : 蓝黑色 , 有光泽 , 体长 4 . 8 ~ 6 . 5毫米 , 雌性明显大于雄性 。 触角 1 节 , 串珠
状 。 鞘翅肩角突出 , 头部缩入前胸前缘 。 胫节无距 , 基节窝不分割腹板 。 前 、 中 、 后胫
节末端呈齿状向外突出 , 故名齿胫叶甲 ( 或角径叶甲 ) 。 腹部末节腹板具淡黄色边 , 需
虫产卵期间腹部肥大 , 腹末裸露在鞘翅之外 。
资乍今 宙


图一
1
。 成虫 2 。 卵
落蓝齿胚叶甲各虫态形态特征图
3
. 幼虫 4 . 蜻 6 . 羊蹄叶片被取食后的情况
卵 : 长椭圆形 , 乳黄色 , 卵壳有不规则刻线 , 长约 0 . 8~ 1 . 2毫米 。
幼虫 : 黑色 , 体长 5 ~ 8 毫米 , 腹背有 3 对毛瘤 , 背中线两侧毛瘤上各 有 刚 毛 2
根 , 亚背线上的毛瘤各有刚毛 1 根 , 气门线上的毛瘤各有刚毛 2 根。 下 口式 , 口 器咀嚼
` . 万2 .
式 , 单眼 3个 , 胸足 3 对 , 气门 9对 。
蛹 : 裸姊 , 桔黄色 , 长约 4 . 5 ~ 5 . 5毫米 ; 前胸背板前缘有刚毛 4 根 , 并刻成 `一 ”
字形 , 前胸背板后缘有刚毛 9 根分散排列 。
二 、 生物学特性
1
. 年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寥蓝齿胫叶甲在武汉地区一年发生一代 。 以成虫在土中 , 石缝处 , 枯枝落 叶 下 越
冬 , 翌年 3 月下旬成虫出蛰。 晴天中午 , 可见大量成虫在羊蹄等寥科杂草上活动 。 飞翔
力不强 , 只作短距离飞行 , 之后即行交尾 ; 交尾时间可持续 1 小时以 .上。 交尾后 5 一 7
天开始产卵 , 卵成块 , 卵粒排列不规则 , 每卵块有卵少则 5 ~ 6 粒 , 多则可达 80 余粒 ,
卵多产于寄主叶片背面 。 初孵幼虫具群聚性 , 二 龄开始分散活动 , 但常将一叶片吃光后
才转移至另一叶片 。 幼虫老熟后 , 爬至表土中化蛹 , 成 虫羽化后即入土越夏 、 越冬。
在自然条件下 , 卵期为10 ~ 14 天 , 幼虫期 20 、 25 夭 , 蛹期 6 ~ 7 夭 , 成虫 寿 命 极
长 , 可达 3 1 4~ 3 4 0天 。
2
. 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混
在恒温 1 5℃ 、 25 ℃ 、 30 ℃和 35 ℃下 , 饲养 。 一般随温度升高 , 发育历期缩短 , 但在
35 ℃ 以上 , 各虫态均不能成活 ( 见表 1 ) 。
表 1 不同温度下寥蓝齿胫叶甲发育历期 (夭 )
_三旦 _ _主_-i1 三_ _lse二三…」三 ’ 龄 } 四 竺 [壁1 一
1 5 8 8 7 4 12 18
2 5 3 3 3 2 5 6
30 2 2 2

3 1

6 3

9 4
3 5 死亡
气 , 圈 ` , . , 如匕 . . . J二1巴 , ` .名自.
口咬任 , 州 , . 气 . . . , 了” 里 .二 , 犷 _ J , 处 , . . . . n , .困 .示. ` 二, ~ 宜 2【 r . , , 汉 月 . 湘. , . . . .』. 暇口 `二 . . .目甸 石曰 : , ,叨 `自口汤 . . 口. . . . ` 侧甲田` 目. . . 叫 . 口 肖. r , . . . . . .
根据表 1 结果 , 应用最小二乘法推导全世代和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 表
2 )
表 2 寥蓝齿胫叶甲各虫态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
虫态 (℃ ) 发育起点 (℃ ) 有效积温 (日度 ) 温度 一 发育速率理论公式
一V1 0
.
4 5士 0 . 7 5 4 0 。 3 5 T 一 ( 2 0
. ` 6士 0 . 7 5、
4 0

3 5
1 0
.
45士0 . 7 8 4 0 。 3 5
二 龄 7 . 6 7士0 . 1 5 1 。 6 0
.T
一 ( 1 0
.
3 5士 0 . 7 8 )
4 0

3 5
T 一 ( 7
.
6 7士0 . 1 )
5 1

6 0
三 龄 4 . 9 9士0 . 0 1 4 0 。 0 1
四 龄 7 . 6 5士0 . 0 5 8 7 。 0 1
v 二全业等豁些 -
v 二坦五黯扩业 -
11
.
10士0 . 6 7 7 7 。 7 0 T
一 ( 11
.
10士 0 。 6 7 )
7 7

7 0
, 阅阁灵. . `田p ” 尸一户 ,一 门一一一网 , - ~ . 以吕一. ~一一一一一- , ~ 脚. 5 3 .
从表 2可以看出 :寥蓝齿胫叶甲全世代有效积温为 330 .5 5 日 度 , 发育起点温度为
9

4 2℃ , 标准误为 0 . 3 9 。
3
. 田间发生动态
3月下旬日平均气唱 .达到 1。。 c 左右时 ,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 。 此时 , 麦田寥科杂草正
值出草期或幼苗期 , 成虫飞来产卵 , 4 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 , 4 月中下句为幼虫发生取
食盛期 , 幼 虫群聚叶背蚕食叶肉 , 数量多时可达每片叶 30 ~ 50 头 ; 5 月上中旬 , 幼虫陆
续化蛹 , 5 月下旬成虫出现 , 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高峰后即入土潜伏越夏 、 越冬。
成虫产卵期长 , 可持续即天以上 。 因此 , 各虫态重迭发生 , 有时可同时见 J到四个虫
态 。
4
. 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据室内测定 , 35 ℃ 以上的温度 , 该虫完全不能存活 , 30 ℃ 以上时高龄幼 虫死亡率达
2 3
.
5、 4 8 . 2% , 蛹死亡率达 6 4 . 3 % ; 发生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 ~ 25 ℃ 。
寥蓝齿胫叶甲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湿度为相对湿度 75 ~ 95 % , 长期降雨或 田间积水严
重对成虫产卵 、 各虫态发育及成活均有较大影响 。
此外 , 麦田中的一些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 如瓢虫 、 草岭、 蜘蛛 、 蚂蚁等 , 均可捕食
寥蓝齿胫叶甲的卵和初孵幼虫 , 对其田间发生量也有一定影响 。
三 、 食性及对杂草的控制
1
. 寄生范围
在实验室条件下 , 用 13 科共28 种植物叶片饲养寥蓝齿胫叶甲 , 以测定其寄主范围 。
结果表明 , 7 种寥科植物均被幼 虫和成虫取食 , 并能正常完成生长发 育。 这 7种 植 物
是 : 篇蓄 P o l夕9 0 : u m a v i c : l a , e 、 白花寥尸 . 0 厅己n r a l。 、 水寥 P . 乃y d: o p ip e r 、 杠板归 P .
乡e r f o l f a t u m 、 羊蹄 R。 , n e x j a乡o n i c u s 、 皱叶酸模 R . c , 15乡u s和齿果酸模尸 . J e : r a ,。 s , 其中,最
嗜食的为羊蹄 , 其次为篇蓄 、 皱叶酸模等 。 其它供试的 21 种植物皆不取食 。
2
。 食量测定
在恒温 25 ℃ , 相对湿度 70 ~ 95 %条件下 , 观察幼虫及成虫取食量 。 结果表明 , 成侧
日均取食量为 0 . 0 3 3 7克 , 二龄幼 虫为。。 1 2 1 5克 , 三龄幼虫为 0 . 3 2 1 8克 , 幼虫一至三龄随
龄期增长 , 进食量急剧增加 , 但进入四龄后 , 食量大减 。
据观察 , 幼 虫取食量与其密度有关 , 在相同的空间内 , 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 , 单头
叶甲日取食量也随之增加 , 三龄幼 虫在高密度下其取食量是低密度下的 7倍多 。
3
. 田间自然控制作用
在武汉麦田 , 从 2 月下旬至 4 月上句 , 为篇蓄或水寥出草至幼苗期 , 此时田间叶甲
数量较少 , 有虫株率为 15 ~ 20 % , 对草害的控制作用较小 。 4 月上 、 中旬为成虫产卵高
峰期 , 4 月中 、 下旬以后幼虫盛发 , 麦田 中寥科杂草有虫株率可达 56 % 以 上 , 单株虫量
达 5 . 5头左右 , 最多的株虫量可达 30 余头 , 较有效地控制 了田间寥科杂草的危害 。
麦田局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 篇蓄或水寥单株接虫 8 一 10 头 , 叶甲能将杂草叶片全
部吃光 , 其根 、 茎因失水而枯萎死亡 , 草害能完全得到有效的控制 。 单 株 接 虫 3 ~ 5
头 , 叶甲可将杂草叶片大部分吃掉 , 致使杂草生长受阻 , 草害明显减轻 。
四 、 讨论
篇蓄 , 寥草等是我国麦田和旱地巾的常见的有害杂草 , 其分布广 , 危害大 。 利用寥
蓝齿胫叶甲控制寥科杂草 , 具有重要的利用前景 。
国内王兆唐等曾提出寥蓝齿怪叶甲为迁飞性昆虫 , 即早春虫源由外地迁飞而至 。 作
为迁飞性害虫应具有种群的季节性突增突减 , 大区域内的同期突发 , 海面及高空捕捉及
卵巢解剖特征等特点 。 寥蓝齿胫叶甲越冬虫口密度与早春虫口密度没有突增现象 , 早春
虫口密度一般很低 , 且安徽 、 江苏 、 湖北 、 福建等地均为一年一代 , 其发生期相差不大 ,
没有迁飞的迹象 ; 加之该成虫飞翔能力极弱 , 也不善飞行 , 高空捕捉也没有该 虫 的 记
录 。 因此 , 作者认为萝蓝齿胫叶甲在本地越冬 。 作者在自然条件下未能发现越冬成虫 ,
但在室内人工饲养条件下叶甲成虫能在土壤中成功越冬, 是否由于虫口密度太小而无法
找到 , ` 尚有待更深入细致的调 查 。
参 考 文 献
( i 〕 王兆唐 1 98 3 食草昆虫篇蓄角胫叶甲 江苏农业科学 ( 2 ) : 4 7一 480
〔 2 〕 王兆唐 陈俊 19 8 8 篇蓄角胫叶甲的生活史与寄主物候期的关系 生物防治通报
4 ( 4 )
:
25 4一 1 8 5。
〔 3 〕 林华峰 1 9的 酸模草天敌羊蹄齿胫叶甲和凹胸萤叶甲 生物防治通报 6 ( 2 ) : 950
〔 4 〕 全国农田杂草考察组 1 98 8 中国麦田主要杂草的分布和危害 杂草学报 2 ( 1 ) : 14
一 17 。
P R E L IM IN A RY
r
S T U D IE S O N T H E H E R B协VO RO U S
! N S E C T G且习T RO P H Y SA 月T RO CY月N E A
L亡矛 Z无a o l f a n夕 Z无己n 切 u e入o u Z o n夕 L f a : g乙i n夕 Z丙o n夕 C ha n夕之无e n
( H u a z h o n g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W u h a n 峨3 0 0了。 )
N f H a 刀切 e n
( P l a n t P r o t e e t i o n I n , t i t u t e
,
H u b e i A 。 a d e m y o f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S e i e n e e s
,
W u h a n 43 00 6 0 )
A七, t r a e t
口 a s t r o P人夕 s a a t o o e夕 a n e a h a s o n l y o n o g e n e r a t i o n i n a y e a r i n t五e P r o v i n e e o f
Hu b e i
.
T h e 。 d。 l t s 。 v e r w i o t e r i n t h e : 0 11
.
T h e a d u l t s a n d l a r , a e a l l f e d o n P o l y g
-
o o a e e a e 二 e e d : . I t万w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n 压 t u r a l e n e 二 y o f t il e w e e d s i n t五e f i e l d s o f
w h e a t
.
T五i , p a p e r r e p o r t e d t h e m o r p五o l o g i e a l a n d b i o l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s o f e a e 五
s t a g e o f G a 。才, o P h夕 s a a亡, o e 夕 a ” e a ,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d了 n a m i e s , t h` s p e e i a l 五o s t s a 立 d
t h e e a p a e i t y f o r e a t i n g
.
U n d e r n a t u r a l e o n d i t i o n
,
G a 对 r o P h夕 s a 。 * r o 。夕 a ” e a m a y
e f f e : t i v e l y e o n t r o l

t h e w e e d s i n t h e f i e l d s
.
K o y w o r d s
: 口a s资r o Ph夕 s a a 才r o e 夕a o e a p o l了凡。 n a e e a e 甲 e e d o h e r b云v o r o 林 5 1。 ,。 e七
.
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