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杠板归抗炎及抑菌活性部位研究
黄鹤飞 ,张长城 ,袁 丁 ,周志勇
(三峡大学医学院 ,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目的 研究杠板归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以确定其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炎症 、采用新鲜鸡蛋清致
小鼠足肿胀评价其抗炎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评价其抑菌作用。结果 杠板归总提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 正丁醇部
位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 , 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粪链球菌 、铜绿假单孢菌有明显
的抑菌作用 , 对白色念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 杠板归总提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 正丁醇部位有一定抗炎活性 , 杠
板归乙酸乙酯部位抑菌作用明显 ,证实了杠板归用于炎症治疗的科学性。
关键词:杠板归;抗炎;抑菌;活性部位
Anti-inflammatoryandantibacterialefectsof
PolygonumperfoliatumL.:anactivesiteresearch
HUANGHe-fei, ZHANGChang-cheng, YUANDing, ZHOUZhi-yong
(MedicalScienceColege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 Yichang443002, China)
Abstract:Aim Todeterminetheantibacterialandanti-inflammatoryefectsofactivesiteofPolygonumperfoliatumL.Method The
antibacterialtestsinvitro, andthetestsofitseffectsforauricularswelinginducedbyxyleneandhindpawedemainducedbyfresheggal-
bumeninmiceweredoneforobservingthepharmaceuticalefectsofPolygonumperfoliatumL.Result PolygonumperfoliatumL.could
suppresstheswellingofthemouse′searcausedbyxyleneandcouldsuppresstheswelingofthemouse′shindpawcausedbyfresheggal-
bumen.PolygonumperfoliatumL.couldinhibitorkil5kindsofpathogenicbacteria.Conclusion PolygonumperfoliatumL.hasbeter
antibacterialandanti-inflammatoryefects, whichcouldbeusedforthetreatmentandpreventionofinflammation.
Keywords:PolygonumperfoliatumL;anti-inflammatoryefects;antibacterialefects;activesite
通讯作者:张长城(1974-),男 ,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药药
理学 , E-mail:greatwal@ctgu.edu.cn
杠板归又名贯叶蓼 , 系蓼科植物杠板归 Polygonumperfo-
liatumL.的全草 ,始载于 《万病回春》谓 “四五月生至九月见
霜即无 , 叶尖青如犁头样 , 藤有小刺 ,子圆如珠 , 生青熟黑” 。
多生于阴湿草地 , 路边 , 河岸的草丛或灌丛中 , 在我国南北各
地均有分布。据本草文献记载 , 杠板归 “味酸 ”(《万病回
春》), “入肺 、小肠经”(南药《中草药学 》), 功能清热解毒 , 祛
痰止咳 , 利湿消肿 , 散瘀止血 , 主治痈肿疔疮 , 丹毒 , 喉痹 , 瘰
疬 , 肾炎水肿 ,黄疸 , 痢疾等 ,也治跌打损伤 , 毒蛇咬伤。 在民
间用药经验中 , 杠板归的单方验方则常用于痈肿 、缠腰火丹
(带状疱疹)、瘰疬 、湿疹 、天疱疮 、脓疱疮 、水肿胀等 , 疗效显
著。但是杠板归的药效学尚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 仅散见
于个别报道中 , 对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表明 , 全草含靛苷 、
黄酮苷 、蒽苷 、酚类 、氨基酸 、有机酸 , 水蓼素。根含少量大黄
素和大黄酚等 [ 1] 。本文旨在评价杠板归抗炎及体外抑菌作
用 , 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及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 并为其临
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
1.1 药材 杠板归地上部分采自三峡大学后山 ,其原植物标
本于 2007年 8月采自同一地区 , 经三峡大学医学院张长城副
教授鉴定为 PolygonumperfoliatumL.。
1.2 杠板归提取物的制备 杠板归地上部分室温下风干 , 药
物粉碎后过 60目筛 ,以乙醇为溶剂 , 采用常压加热回流提取 ,
提取液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温度:55℃)至无醇
味 , 加适量水混悬。分别用石油醚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 各
部分萃取液干燥成浸膏 , 其中脱脂后总提部位得率为
12.67%,乙酸乙酯部位得率为 4.75%, 正丁醇部位得率为
5.09%。
1.3 药品 乙醇(AR), 武汉市江北化学试剂厂;石油醚
(AR)、乙酸乙酯(AR)、正丁醇(AR),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
所;二甲苯(AR), 河南焦作市化工三厂;阿司匹林泡腾片 , 阿
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0707047);营养琼脂 , 武汉市天
益生化有限公司;肉汤培养基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1.4 动物 昆明种小鼠 ,雄性 , 体重(22±2)g, 由华中科技
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5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 铜绿假单孢 , 由
三峡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提供;白念球菌 ,
由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
1.6 仪器 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RE52-05);
电子分析天平 , METTLERTOLEDO公司;高压灭菌锅(SS-
325),日本 TOMY公司;台式恒温回转振荡器(ZD-88-1), 中
国太仓市光明实验分析仪器厂。
2 方法
2.1 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 2 , 3] 取昆明种小鼠
40只 , 雄性 ,随机分为 5组 ,即模型对照组 、杠板归总提物组 、
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组 、杠板归正丁醇部位组 、阳性对照药物
(阿司匹林)组 ,每组 8只。各组小鼠按 78mg/20g(剂量选择
依据人常用生药剂量换算得到)体重灌胃给药 , 阿司匹林组
小鼠按 300mg· kg-1体重灌胃给药 , 每天 1次 , 连续 7 d。末
次给药后 1 h各组小鼠于右耳正反两面涂上二甲苯 20 μl致
炎 , 致炎 1 h后脱颈椎处死动物 , 用直径 8 mm打孔器冲下左
耳和右耳同一部位的圆片 , 于分析天平上称重 ,以两耳片重差
·595·安 徽 医 药 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 2008 Jul;12(7)
值为炎症肿胀度 , 并计算肿胀抑制率。
肿胀度 =右耳重 -左耳重
肿胀抑制率 =[ (空白组耳平均肿胀度 -给药组耳平均肿胀
度)/空白组耳平均肿胀度 ] ×%
2.2 鸡蛋清诱发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 2 , 3] 取昆明种小鼠 40
只 , 雄性 ,随机分为 5组 , 即模型对照组 、杠板归总提物组 、杠
板归乙酸乙酯部位组 、杠板归正丁醇部位组 、阳性对照药物
(阿司匹林)组 , 每组 8只。各试药组小鼠按 78 mg/20 g体重
灌胃给药 , 阿司匹林组小鼠按 300 g· kg-1体重灌胃给药 , 每
天 1次 , 连续 7 d。末次给药后 1h各组小鼠于右足跖皮下注
射新鲜蛋清 0.1 ml致炎 , 致炎 40 min后脱颈椎处死动物 , 沿
关节剪下左右足 , 于分析天平上分别称重 , 以两足重差值为炎
症肿胀度 , 并计算肿胀抑制率。
2.3 体外抑菌实验 [ 4, 5] 按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操作。取
杠板归原液(折合生药浓度 0.49 g· ml-1 ,浸膏最大溶解度),
10倍稀释后煮沸 5 min,用 M-H肉汤培养基作倍比稀释 ,每管
2 ml,并做阴性 、空白对照。用微量加样器每管加入稀释好的
104肉汤菌液 0.1 ml, 依次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加入各管中(空
白除外),菌液与含药肉汤混匀后于 37 ℃孵育箱中孵育 24h,
观察试管的混浊度 , 以试管澄明作为抑菌阳性管作为最低抑
菌浓度(MIC)。然后从每个抑菌阴性管和对照试管中分别取
一接种环接种在 M-H琼脂平皿上 , 放于 37 ℃孵育箱中孵育
24 h,以不显示细菌生长的那一管的药液稀释度作为最低杀
菌浓度(MBC)。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 , 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 ,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比较各给药组与空
白对照组之间耳肿胀度差异显著性 , 以 P<0.05视为具为统
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试验可知 ,小鼠耳廓
给予二甲苯后 , 可以造成耳廓肿胀炎症模型 ,给予实验药物及
阿司匹林后, 肿胀度降低 ,总提物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
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杠板归正丁醇部位及总提部位
能显著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程度 ,结果见表 1。
表 1 杠板归不同部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 /只 剂量 耳肿胀度 /mg 抑制率 /%
生理盐水 8 0.2ml/10g 3.93±1.24 -
总提部位 8 78mg/20g 0.72±0.29** 81.67
乙酸乙酯层 8 78mg/20g 3.05±0.74 22.39
正丁醇层 8 78mg/20g 2.30±0.60 41.47
阿司匹林 8 300mg/kg 1.50±0.20* 61.83
注:与 NS组相比*P<0.05;**P<0.01
3.2 鸡蛋清诱发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试验表明 ,总提物剂量
组和正丁醇剂量组均可明显抑制新鲜鸡蛋清所致小鼠足肿
胀 ,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杠
板归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结果见表 2。
3.3 体外抑菌实验 实验可得 ,杠板归不同部位对常见的 5
种菌(包括真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MIC值从 0.07 ~
0.25 g生药 /ml, 结果见表 3。
杠板归不同部位对 5 种致病菌最小杀菌浓度(MBC)见
表 4。由于溶解度原因 , 总提部位在现有浓度下没有显示对
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 。
表 2 杠板归不同部位对小鼠足肿胀度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 /只 剂量 耳肿胀度 /mg 抑制率 /%
生理盐水 8 0.2ml/10g71.40±10.23 -
总提部位 8 78mg/20g 54.90±12.85** 23.1
乙酸乙酯层 8 78mg/20g 67.20±7.27 5.88
正丁醇层 8 78mg/20g 47.10±15.72** 34.03
阿司匹林 8 300mg/kg 45.80±11.10** 35.85
注:与 NS组相比*P<0.05;**P<0.01
表 3 杠板归不同部位 MIC值的测定 /kg· L-1
菌种 总提液 乙酸乙酯层 正丁醇层
金葡菌 0.07 0.07 0.07
大肠杆菌 0.12 0.07 0.07
粪链球菌 0.07 0.07 0.12
绿脓杆菌 0.12 0.07 0.12
白色念珠菌 - 0.24 0.24
表 4 杠板归不同部位 MBC值的测定 /kg· L-1
菌种 总提液 乙酸乙酯层 正丁醇层
金葡菌 0.49 0.12 0.49
大肠杆菌 0.24 0.12 0.24
粪链球菌 0.24 0.24 0.24
绿脓杆菌 0.24 0.24 0.24
白色念珠菌 - 0.49 -
4 讨论
杠板归是民间常用清热解毒药 , 资源十分广泛 , 本文从
抗炎抗菌作用方面研究了其药理活性 , 并初步探明抗炎抗
菌作用的有效部位 ,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 ,杠板归确有明显的抗炎抗菌作用 , 比较不同部位的作
用可见杠板归总提物抗炎效果显著 , 正丁醇部位表现了一
定的抗炎作用 , 乙酸乙酯部位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目前常用
的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损
伤 , 最后可能导致胃溃疡 、肾损伤 , 而常用的抗生素也由于
大量的滥用导致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产生 , 为避免传统
NSAIDs的毒性作用和抗生素滥用 , 我们积极从中草药中寻
找开发既有镇痛抗炎作用又有抗菌活性新的药物。杠板归
正丁醇部位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 总提部位有显著的抗炎活
性及杠板归乙酸乙酯部位显著的抗菌活性表明中草药的药
效发挥是一个多成分多活性部位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中草药
的低毒 、高效的作用特点为抗炎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广
阔的发展空间 , 我们将对杠板归活性物质基础作进一步研
究 , 为杠板归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1] 王定勇 ,卢江红.扛板归根化学成分研究 [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04, 33(2):10-2.
[ 2] 徐叔云 ,卞如濂 ,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 [ M] .2版.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992:714-22.
[ 3] 陈 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 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262-74.
[ 4] 庞晓军 ,符春晖 ,阳 明 ,等.祛痰止咳合剂的抗炎与体外抗菌
实验 [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03, 19(5):599-600.
[ 5] 张红艳 ,董六一 ,江 勤 ,等.黄蜀葵花总黄酮抗感染性口腔粘
膜溃疡及体外抗菌作用 [ J] .安徽医药 , 2006, 10(11):810-1.
(收稿日期:2008-3-24)
·596· 安 徽 医 药 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 2008 Jul;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