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柏、凹叶厚朴及杜仲真菌病害的鉴定



全 文 :第 10 卷 第 l期
19 9 0年 5 月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E N T R A L一S O U T H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E G E
V o l
.
1 0 N o
.
1
M a y
.
19 9 0
黄柏 、 四叶厚朴及杜仲真菌病害的鉴定
曹福样
( 中南林学院 )
戚佩坤
( 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
【摘要】 在广东省北部山区进行广泛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 , 鉴定了在该 区栽培的黄柏等 3 种木本药 用 植 物
的真菌病害 12种 . 其中有国内外尚未正式报道的真菌新 种 5 个 , 新报道的病害 10 个 . 为该地 区开展病害防治土作
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真菌病害 ; 木本药用植物 : 病 原菌墓 宁
黄柏 ( P h e l l o d e o d r o n 。 h i n e n s e S e h n e id . ) 、 凹 叶厚 朴 〔M a g n o l i a o f f i 。 i n a l`s
( R
e h d
.
e t W i l
s
.
)
v a r
.
b i l o b a R
e h d e t W i l
s
. 〕 和杜仲 (E u e o m。 `a u lo o i d e s 0 11-
ve
r
)
, 是重要的木本药用植物 . 在广东省北部山区 , 通过引种保存的黄柏 和 凹 叶 厚 朴 ,
已达到 67 x 10 ` m ’ 以上 , 杜仲达 34 x l o ` m ’ 以上 . 这些木本药用植物的引 种成功 , 既绿化了
荒山荒地 , 又活跃了山区经济 , 还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了宝 贵 的药 物资源 , 深受当地
人民群众的欢迎 . 但由于某些病害的发生及蔓延 , 影响了这些木本药用植物的发展 . 为了弄
清粤北山区黄柏 、 凹叶厚朴和杜仲真菌病害的发生情况 , 1 9 8 6 ~ 19 8 9年 , 我们在上述地区进
行了详细的调查 , 确认了真菌病害 12 种 , 并对其病原菌进行 了鉴定 . 鉴定出国内外尚未正式
报道的真菌新种 5 个 , 新病害 10 个 .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调查及鉴定方法
林间调查
深 入到上述 3 种木本药用植物栽培区 , 向生产技术人员和林农详细了解药材生产情况 ,
询问病害的主要种类和为害程度 , 以及其他有关情况 . 随后进入林内进行实地调查考察 , 采
集病害标本 , 详细描述病害症状 , 调查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 . 对新发现的重要病害 , 每年定
时 定点进行野外观察 , 以掌握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 .
.
2 病原菌 形态观察
选取症状典型的标本 , 对病症子实体进行制片 . 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形态 , 测 定大
小 , 显微绘制病原菌形态 图 . 必要时 , 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 一般用 P D A 培 养基 ) . 病
菌的描述以其在寄主上的形态为主 , 室内培养只作为参考 .
本文于 生, 色9年 9 月飞7目收到 ,
DOI : 10. 14067 /j . cnki . 1673 -923x . 1990. 01. 006
1期 曹福祥等 : ` 黄柏 、 凹叶厚朴及杜仲真菌病害的鉴定
.
3致病性测定
.对专性寄生病原菌或寄生性强的病原菌所引起的病害 , 或叶片上病斑明显 、 症状典型的
病害 , 我们不再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而对其他病原菌或腐生性较强 的病 原 菌 , 则按
K o c h 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 .
2 观察鉴定结果
2
.
1 黄柏锈病
a
.症状 病叶正面出现黄色病斑 . 斑驳
状 , 圆形或不规则形 , 边缘不明显 . 叶背面
病斑上 , 散生许多圆形或长椭圆形橙黄色疤
状物 , 为病菌的夏抱子堆 . 冬季在夏抱子堆
上形成近圆形 、 呈暗橙黄色的疤状物 , 即为
冬抱子堆 .
.b 病原 冬抱子堆先埋生于寄主表皮之
下 , 后突破表皮 . 抱子堆的直径为 2 0 ~ 4 80
x 10
一 ` m
. 冬抱子无柄 , 单胞 , 在堆 中呈栅
栏状平行排列为 、 一层 . 幼时无色至淡黄色 ,
老熟时金黄色 , 圆柱形 . 未成熟 时先 端 钝
尖 , 成熟后先端钝圆或呈平截形 . 上有一较
厚无色胶质层 , 约 2 ~ 3 . 5 x l 。 一 ` m , 壁无色 ,
光 滑 . 抱 子 大小 为 3 6 . 3 ~ 4 3 . o X l o 一 ` m X
2 4
.
2 ~ 一6 . 7 x l o 一 ` m ; 夏抱子 无柄 ,单胞 . 淡
黄色 . 卵圆形至近圆形 . 表面生有均匀的圆
形突起 . 大小为 1 9 . 9 ~ Z s . o x l o 一 ` m (图 1 ) .
本病原菌为黄 粟鞘 锈 菌 ( C o l e o s g o r ` u m
夕 h e l l o d e o d r f K o m . )
.
本病曾有日本人三浦氏 ( 1 9 3 0) 在我国东
北地 区报道过 .
寄 主 : 黄柏 . 采集地 : 广东省连南县 _
图 l 黄柏锈病 ( C o le o s p o r i u m p h e l lo d e n d r i K o m
. 症状 , 2 . 冬抱子堆 ; 3 . 冬抱子 ; 4 .夏袍子
2
.
2 黄柏褐斑病
a
, 症状 叶面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长
条形 . 边缘明显 . 黄褐色至褐色 , 中央灰褐
色至暗褐色 . 直径 0 . 4 ~ 2 . 5 o m . 病斑上 生
灰黑色霉状物 , 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 图 2
b
.病原 子实体在叶的两面均生 , 但主
要在叶正面生 . 子座黄褐色至褐色 . 扁球形 .
黄柏褐斑病
C h a o F X
( C e r e o s P o r a P h e l l o d e n d r i i e o l a
e t C h i P K
s P
. 症状 ; 2 . 子座 、 分 生袍子梗 、
. 分生袍子
n o v
.
)
产抱细胞 ;
36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 0 1卷
较大 , 直径为 3 8 . 0 ~ 7 2 . 5 x 10 一 ` m . 分生抱子梗榄褐色 , 较短 , 由 5 “ 30 根簇生 , 隔膜 O ”
1 个 , 先端屈曲 , 色淡 , 具一个膝状节 , 合轴产 抱 , 大小 为 9 . 9 ~ 19 . 8 x 10 一 ` m x 4 . o ~ 6 . 0
x l 。一 ` m . 抱痕明显 , 圆锥截形 . 分生抱子近无色至淡橄榄色 , 近圆柱形 . 有隔膜 3 “ 6 个 ,
以具 3 个隔膜的占优势 . 抱子基部 呈 倒 截圆形 , 先端较钝 . 大小为 28 . 。~ 62 . 7 x l o 一 ` m x
2
.
5 ~ 2
.
64 x l o
一 `
m
. 本病原菌为一新种黄柏尾抱霉 ( 图 2 ) .
C e r c o s夕 o r a 夕 h e l l o d ` n d r ` f c o l a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n o v .
M a e u l i s a n g l u l o s i s v e l i r r e g u l a r o 一 e l o n g a t u s
,
0
.
4 ~ 2
.
5 e m i n d i a m
.
m a r -
9 i n a t o e o n s p i e u s i s f l a v o 一 b r u n n e i s v e l b r u n n e i s , e e n t r o g r i s e o 一b r u n n e i v e l
a t r o 一b r u n n e i s ; e a e s p i t u l i s a m p h i g e n i s
,
p l e r u m g n e e p i p h y l l i s
, s t r o m a t i s
f l a v o 一b r u n n e i s v e l b r u n n e i s , e o m p r e s s o 一 g l o b o s i s , m a g n u s , 3 5
.
0 ~ 7 2
.
5 x l 0 一
`
m
i n d i a m ; e o n id i o p h o r i s o l i v a e a e o 一 b r u n n e i s , b r e v i s , 5 ~ 3 0 f a s e i e u l a r t i s ,
0 ~ 1 s e p t u t i s
,
1 g e n i e u l a t i s
,
9
.
9 “ 19 . 8 X 1 0 一 ` m x 4 . 0 ~ 6 . o X 1 0 一 ` m . e e l l u l a e
e o n id i o g e n a e s y m p o d i a l i s
, e i e a t r i e ib u s d i s t i n e t i s
, a p i e ib u s s u b h y a l i n i s
,
e o n i e o 一 t r u n e a t i s
.
e o n id i s e l a v a t i s
, s u b h y a l i n i s v e l p a l l id o 一 o l i v a e e i s , r e e -
t 15 v e l e u r v u l i s
,
3 ~ 6 s e p t u t i s
,
p l e r u m g u e 3一 s e p t u t i s , a P i e i b u S o b t u s i s ,
b a s ib u s o b t r u n e a t i s
,
2 8
.
0 ~ 6 2
.
7 x l 0 一 ` m x 2
.
5 ~ 2
.
6 4 x 1 0 一 ` m
.
H a b
.
i n f o l l i s v i
v i s P h e l l o d
e n d r o n e h i n e , s e S e h
n e i d
. ,
Q u j i
a n g
,
G u a n g d o -
n g
,
1 9 8 8
,
C h a o F X e t P K C h i
,
8 6 0 0 8
.
( T v p
u s
)
寄主 : 黄柏 . 采集地 : 广东省曲江县 . 1 9 8 8年 10 月 , 曹福样 , 8 6 0 0 8 ( 模式 ) .
2
.
3 黄柏灰斑病
a
. 症状 叶面上的病斑有两类 : 一类灰白色 . 多角形 . 边缘黑色 . 大小为 0 . 4 ~ 0 . 8 o m x
0
.
2 、 0 . 6 o m ; 另一类灰白色 . 云纹 状 . 边缘黑色 . 直径大于 1 c m 以上 . 中央的灰 白色部 分
纸质状 、 容易破裂 . 病斑上散生黑色梭形小粒 ,并以近边缘处较多 , 为病原菌的分生抱子盘 .
b
.病原 分生抱子盘埋生 . 后突破表皮外露 . 黑色 . 直径为 80 . 4 、 14 2 . 6 x l0 ~ ` m . 底
部子实层由 3 层细胞组成 . 分生抱 子 梗 短 , 无 色 . 有
1 “ 3 个分隔 . 产抱细胞 环 痕 型 , 大 小为 4 . 3 ~ 9 . 6 x
1 0 一 ` m x Z
.
o ~ 3
.
o x 1 0一 ` m
. 分生抱 子 由 5 个 细 胞 组
成 . 纺锤形 , 细胞间稍隘缩 . 中间 3 个细胞有色 . 其中
上面 2 细胞呈深褐色 , 下一个细胞为黄 褐 色 . 对 比 强
烈 . 两深褐色细胞往往膨大而 不 透 明 . 基细胞为三角
形 , 淡榄褐色 . 基部附属物针形 , 直 , 长 3 . 96 ~ 5 . 61 X
10
一 `
m
. 顶细胞颜色比基细胞稍 淡 . 圆锥 形 . 大小 为
1 5
.
4 ~ 17
.
l x l o 一
`
m 又 6 . 3 ~ 7 . 2 x l o 一 ` m . 顶部 有纤 毛
2 ~ 4 根 , 以 3 根者占绝大多数 . 具 4 根纤毛者 , 有些
是 由 3 根纤毛中的一根从近基部或近顶部分枝而成 . 纤
毛长 20 . 8 ~ 30 . 4 X l o 一 ` m . 先端不成节状 . 分生抱子大
小为 1 9 . 8 “ 2 2 . I X 1 0 一 ` m X 6 . 6 ~ 9 . 2 4 火 1 0 一 ` m . 细 胞
之间具真隔膜 .
图 3 黄柏灰斑病 ( p e s t a l o t ia
g u e p i n i i D e s m
.
)
1
.症状 : 2 .分生袍子盘 . 产抱细
胞和分生抱子 : 3 . 分生袍子
1期 曹福祥等 :黄柏 、 凹叶厚朴及杜仲真菌病害的鉴定
在 PD A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 菌落呈 白色 . 气生 菌丝体平展 , 中等茂盛 . 分生抱子堆黑
色 , 很多 , 产生于菌落表面一
按照 G u b a ( 19 61 ) 的分类系统 , 将本病原菌鉴定为茶褐斑 盘 多 毛 抱 菌 (尸es t al ot `。
g u “ 夕` n i` D e 5 m . ) . 本病在国 内外属首次报道 ( 图 3 ) .
寄主 : 黄柏 . 采集地 : 广东省曲江县 .
2
.
4 黄柏黑斑病
a
. 症状 叶上病斑黑色 . 呈不规则形 , 边缘整齐 ,
明显 . 直径为 1 . 2 ~ 3 . 5 c m . 、 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
( 分生抱子器 ) , 两面生 , 但叶正面比叶背多 .
b
.病原 分生抱子器埋生 . 常多个群生 , 后顶端孔
口处突破外露 . 黑色 , 不整齐 , 不 透 明 . 分 生 抱子梗
缺 . 产抱细胞圆柱形 , 先端平截 . 大小 为 8 . 4 ~ 14 . 6 X
10 一 ` m x s
.
6 、 5 . 2 x l o 一 ` m . 无 分 隔 , 全 壁 芽 殖 , 无
色 . 分生抱子多数呈倒卵 圆 形 , 无 色 , 单 胞 . 基部较
窄 . 大 小 为 9 . 3一 r3 . 2 x l o 一 ` m x s . 3 ~ 6 . o x l o一 ` m
( 图 4 ) .
在黄孽 (尸人e zzo 己。 n己r o 。 a二 u r e n s e R u p r . ) 上 , 罗
马尼亚曾于 19 5 5年报道过 P h g l l o ; t `。 t a 夕 h e l l o d e n d r `
N e g r u
, 苏联于 1 9 6 3年报道过 P h y l l o s t i 。 t a p h e l l o -
d e o d r ` B u n k i n a e t K o v a l . 但作者未能找到上述
图 4 黄柏黑斑病 ( p h y l ls t i e t o a s p .
1
.症状 : 2 . 分生泡子器 .
3
. 产抱细胞和分生抱子
两菌的原文描述 . 故本病原菌暂不定种名 , 只作为叶点霉属一待定种 (尸 h训105 “ 。 at ” p .
寄主 : 黄柏 . 采集地 : 广东省曲江县 .
2
.
5 黄柏炭疽病
a
.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灰黑色 . 圆形或不规则圆形 . 较大 , 直径为 1 . 5一 2 . s c m . 病 斑
边缘健部呈黄色 . 病斑呈轮状陷缩 , 其内凹凸不平 . 叶缘病斑近半圆形 . 后期病斑上散生黑
色粒状物 , 即病原的分生抱子盘 . 在高温高湿下 , 病斑上产生布良多粉红色点状粘质物 , 即分
生抱子盘上大量聚生的分生抱子 .
b
. 病原 分生抱子盘先埋生于寄主表皮之下 , 后突破 . 宽为40 、 1 20 X l o 一 ` m . 内散生刚
毛 , 黑褐色 , 顶端尖锐 , 基部稍膨大 . 有隔膜 2 ~ 3 个 . 大小为 50 、 95 x l0 一 ` m x 6 . 5 ~ 8 . 9
x 10
一 `
m
. 分生抱子梗缺: 产抱细胞瓶梗型 , 平行排列 , 短而无色 , 内壁芽殖 . 分生抱子长
圆筒形 . 两端钝圆 . 单胞无色 . 大小为 8 . 0 ~ 1 . 5 x l o 一 ` m x 3 . o ~ 3 . 9 x l0 一 ` m .
在 P D A 培养基上培养 , 菌落呈灰色 , 絮状 , 茂盛 . 菌丝体中产生大量粉红色的粘质分
生抱子团 . 经大约 50 天培养后 , 产生黑色聚生的子囊 壳 ( ,有 性 阶级 ) , 直径为 1 30 ~ 1 6 5 x
1 0 “ ` m , 子囊壳黑褐色 , 表面不光滑 , 先端的壳颈稍长 , 但未见成熟的子囊和子囊抱子 .
人工接种试验证明 , 本病原菌能为害苹果 、 梨和柑桔 , 对香蕉亦稍有致病能力 .
依上述特征 , 按照 v 。 “ A r杯 19 5 7) 炭疽菌 分 类系 统 , 可确认本病菌是胶抱炭 疽菌
3 8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10卷
〔o Cl l et o t r`。 h u m g l o eo 即 o rs o i d : e( P en z . )S a e e. 〕 . 本病在国内外为首次报道 .
寄主 : 黄柏 . 采集地 : 广东省曲江县 、 连南县 .
2
.
6厚朴斑枯病
3谬朋侧角少a . 症状 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黄褐色圆
形病斑 , 后扩大成为大块 枯 斑 . 形状 不 规
则 . 有的为黄褐色 , 并带半透明状 ; 有的灰
白色 , ’不透明 . 病斑边缘具一褐色条纹 , 上
密生许多黑色点状物 , 即病原菌的假囊壳 .
b
. 病原 假囊壳初为埋生 , 后从孔 口突
露 . 单腔 . 大小为 15 0 ~ 2 0 X 10 一 ` m . 壳壁
黄褐色至黑褐色 ,厚 5 . 8 、 8 . 3 x l o 一 ` m . 子囊
从子囊腔的底部簇生 , 向子囊腔上部和两侧
生长 . 子囊之间无拟侧丝 . 子囊棍棒形 , 无
色 , 双层囊壁 . 大小为 18 . 5 ~ 2 5 . 9 X l o 一 ` m
x 2
.
4 ~ 3
.
4 x l o 一 ` m
. 内含子囊抱子 5 ~ 8
个 . 子囊抱子无色 , 双胞 , 纺锤形 . 大小为
5
.
6 ~ 7
.
6 x 10 一 ` m x 1
.
4 ~ 2
.
0 X l

0 一 ` m ( 图
5 )
. 本病原菌为寄生于木兰属 (M a g n o l`a )
2
图 5 厚朴斑枯病 ( M y e o s p h a e r e l la m a g n o l ta e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n o v
.
)
1
. 症状 ; 2 .假囊壳 : 3 . 子囊和子囊抱子
的球腔菌 . 尚未见过报道 . 本菌为一新种厚 朴球腔菌 .
M g e o s P h a e r e l l a 川 a g作 0 1公a e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n o v .
M a e u l i s i r r e g u l a r ib u s
,
m a g n u s
,
f l a v o 一b r u n n e i s v e l g r i s e i s , b r u n n e o 一 m a r -
9 i n a t i s
.
a s e o m a t a d e n s i s p r i m u m im m e r s i s d e i n o s t i o l a t o e r u m p e n t i b u s
,
1一 a s e o l o e u l a t a , 15 0 ~ Z o o x l o 一 ` m i n d i a m , f l a v o 一 r u n n e i s v e l n i g r o 一b r u n n e i s ,
e o n t e x t u
,
p s e u d o p a r a e h y m a t i s
,
5
.
5 ~ s
.
3 x l o 一 ` m e r a s s a t i s
.
a s e i f a s i e u l a t i s
,
p s e u d o p a r a p h y s i s n u l l i
, a s e i e l a v a t i s h y a l i n i s b i t u n i e a t i s
,
18
.
5 “ 2 5 . 9 X
10 一 ` m X 2
.
4 ~ 3
.
4 x l o 一 ` m
.
a s e o s p o r i s s ~ s
,
h y a l i n i s
, u n i s e p t a t u s
,
f u S 0 id e i s
,
5
.
6 ~ 7
.
6 X 1 0
一 `
m x 1
.
4 ~ 2
.
0 x 1 0 一 ` m
.
H a b
.
i n f o l i i s v i v i s M a g n o l`a o f f “ `n a l` 5 v a r . b i l o b a R e h d . e t W i l s . ,
L i a n n a n
,
G u a n g d o n g
,
19 5 7
,
C h a o F X
,
5 6 0 22
.
( T y p
u s )
寄主 : 凹叶厚朴 . 采集地 : 广东省连南县 . 19 8 7年 , 曹福祥 , 8 6 0 1 2 ( 模式 ) .
2
.
7 厚朴炭疽病
a
.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呈圆形或近 圆形 . 较大 , 直径 为2 . 5 ” 3 . s c m 一病 斑 中央 灰白
色 , 边缘暗褐色 , 具明显的同心轮纹 . 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粒状物 ( 分生抱子盘 ) . 天气潮
湿 、 温度高时 , 病斑上散生粉红色粘质小粒 ( 分生抱子堆 ) . 干燥后 , 凝集成淡黄色胶质状
物 , 附于分生抱子盘开 口处 .
b
, 病原 分生抱子盘起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 , 后突破外露 . 褐色至暗褐 色 . 直径 80 ~
1期 曹福祥等 : 黄柏 、 凹叶厚朴及杜仲真菌病害的鉴定 3 9
1 50 x 1 0
“ `
m
. 散生暗褐色刚毛 , 直立或微弯 , 有隔膜 1 ~ 2 个 . 大小为 39 . 0 ~ 32 . 5 X 1-0 ` m
x 2
.
3 ~ 2
.
7 x 10
一 `
m
. 先端钝尖 . 产抱细胞瓶梗型 , 无色 , 内壁芽殖 . 分 生 抱 子 直 , 椭圆
形 , 单胞无色 , 两端钝圆或一端较窄 . 大小为 6 . 。~ 9 . 4 x 10 二` m x 2 . 3 ~ 3 . l x l o 一 ` m . 内含
两油球 . 经鉴定 , 此病原菌为寄生于木兰属 (M ag no l沁 )植物上的 炭 疽 菌 . S a o c ar d 。 记载
T 3 个种 , 即 : G l o e o s 夕 o r 落u川 h a召。 a l d£a n u m S a e e . e t R o u m o , G l o e o s 夕 o r i u m m a g -
n o l f
a e P a s s e r 和 C o l l e t o t r f c h u m m a g n o l` a e E S a u s a d a C a m a r a .
两者作为 C . g l o e s夕 o r i o i d e s 的异名 . 我们认为本病原菌是 C . m a g
c a m a r a
. 并且认为 v o n A r x 的意见是可取的 . 即 C .
r a 是 C o l l e t o t r i 。 h u m g l o e o s p o r i o `d e s ( P e n z . ) S a e e
寄主 : 凹叶厚朴 . 采集地 : 广东省连南县 .
m a g n o l f a e
V o n A r x ( 1 9 5 7 )将后
n o l f a e S a u s a E d a
S a u s a E d a C a m a 一
. 的异名 .
2
.
8 杜仲灰回斑病
a
.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圆形 , 灰白色 , 边缘清楚 ,
病部明显隆起 . 直径为 0 . 8 ~ 1 . 匕 c m .病斑上散生黑 色粒
状物 , 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器 .
b
. 病原 分生抱子器两面生 , 以 叶正 面 较 多 . 黑
色 . 初埋生 后 突 破 外 露 . 球 形 . 直 径 64 . 8 ~ 90 . 7 x
10 厂` m . 2 ~ 5 个聚生 . 器壁光滑 , 由二层细胞构成 .
半透明状 , 暗褐 色 . 分生抱子梗缺 , 产抱细胞葫芦型或
安瓶型 . 分生抱子卵圆形 , 单胞无色 , 基 部 有 明显抱
痕 二 抱子大小为 6 . 6 ~ 1 0 . 2 ` x 1 0 一 ` m X S . o ~ 6 . 3 x l o 一 ` m
图 6 杜仲灰圆斑病 ( Ph y l l o s t l c t a
e u c o m 也 i a e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n o v )
1
. 症状 ; 2 . 分生抱子器 ; 3 . 分生袍子
( 图 6 ) . 本病原菌是叶点霉属 (尸h娜了os “ 。 t a) 的一个新种 , 为杜仲叶点霉 .
P h召l l o s t` e t a e u e o m nt 泣a e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n o v .
M a e u l i s r o t u n d a t i s
, e i n e r o i s
,
p r o m i n u l a e
,
m a r g i n a t o d i s t i n t i s
,
0
.
8 ~ 1
.
s e m
i n d i a m
.
p y e i n id i s
,
p l e r u m g u e e p ip h y l l i s
, n i g r i s
,
p r i m u m i m m e r s i s d e i n
e r u p e n t i b u s
,
g l o b u l o s i s
, o s t i o l a t i s
,
2 ~ 5 a g g r e g a r i s
,
6 4
.
8 “ 9 0 . 7 x 1 0 一 ` m i n
d i a m
.
e o n t e x t u s e m i一 h y a l i n i s , a t r o 一 b r u n n e i s
.
e o n i d i o p h o r i s n u l l i s
, e e l l u a e
e o n i d i o g e n a e l a g e n 全f o r m i s , a m P u l l i f o r m i s . e o n id i a o v o id e i s , e o n t i n u i s , h y a 一
1i n i s
,
H a b
1 9 8 8
,
e i e a t r ib u s d i s t i n e t i s
,
6
.
6 ~ 10
.
2 x 10 一 ` m x s
.
0 ~ 6
.
3 x 1 0 一 ` m
.
.
i n f o l i i s v i v i s E
u e o 仇优 f a 一 u l阴 o fd e s O l i v e r , N a n x i a n g , G u a n g d o n g
C h a o
寄主 : 杜仲 .
F X 8 6 0 1 6
.
( T y P
u s
)
采集地 : 广东省南雄县 . 1 9 8 7年 10 月 , 曹福祥 , 8 6 0 1 6 ( 模式 ) .
2
.
9 杜仲锈病
a
.症状 叶片正面出现黄色病斑 , 形状不规则 , 边缘不 明显 . 冬季在叶背病斑处形成橙
黄色疤状物 , 此为病原菌的冬抱子堆 . 疙状物圆形 , 隆起 , 蜡质 . 直径为 2 , 6 ~ 3 . 5 m m ( 图
7 )
,
40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 ’ 0 1卷
b
. 病原 冬抱子堆散 生 于 叶背 . 橙黄
色 , 垫状 , 蜡质 . 直径为3 2 0 ~ 4 2 0 X 10 一 ` m .
初为埋生 , 后突破表皮外露 . 冬抱子彼此 间
不易分离 , 无柄 . 圆筒形至倒棍棒形 , 成一
行栅栏状平行排列 . 单胞 . 未成熟时无色至
淡黄色 , 顶端钝尖或钝圆突状 ; ` 成熟时橙黄
色至金黄色 , 顶端钝圆或 平 截 状 . 基 部较
窄 . 壁无色 , 顶端具有一 3 ~ 5 火 10 一 ` m 的
胶质层 . 抱子大小为 3 3 . 3 、 5 3 . 3 X l o 一 6 m X
1 3
.
3 ~ 16
.
7 x 1 0 一 ` m
.
本病属首次发现 . 病原菌的其它儿个阶
段尚不清楚 . 依冬抱子形态 , 按照 L a u -
n d o n ( 19 7 3 )和 C u m m i s ( 10 8 3 )的锈 菌 分类
系统 , 鉴定为杜 仲鞘锈菌 . 为一新种 .
图 7 杜仲锈病 ( C o l e o s p o r i u m e u e o m m i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n o v
.
)
1
.症状 ; 2 .冬抱子堆和冬抱子 召 ’
C o l e o s夕 o r 泣“ 仇 e “ e o m m `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n o v .
M a e u l i s e p i p h y l l i s
,
i r r e g u l a r i s
,
f l a v u s
,
m a r g i n a t o i n d i s t i n t i s
.
t e l i s h y p o -
p h y l l i s
, s p a r s i s v e l g r e g a r i i s
,
p u l v i n a t i s
, e e r e u s , a u r a n t i a e u s
,
3 2 0 ~ 4 2 0
X 1 0 一 ` nI i n d i a m
.
t e l i o s p o r i s e y l i d r e e i s v e l o b e l a v a t i s
, s e s s i l i s
,
p a l i f o r m i -
b u s
,
d i s p o s i t i s
, s i m p l i e i b u s
, a u r a n t i a e u s
, a p i e b u s o b t u s i s v e l t r u n e a t i s
,
3 ~ S X l o
一 `
m g e l e a t a e
,
b a s i b u s l e v i t e r a t t e n u a t i s
, e p i s p o r i a t i s h y a l i n i s
,
3 3
.
3 ~ 5 3
.
3 x 1 0 一 ` m x 1 3
.
3 ~ 1 6
.
7 x 10 一 ` m
.
H a b
.
i n f o l i i s v i v i s E
u e o m m茗a “ l阴 o f d e s O l i v e r , L i a n n a n , G u a n g d o n g ,
19 8 8
,
C h a o
,
F X 8 6 0 2 7
.
( T y P
u s
)
寄主 : 杜仲 . 采集地 : 广东省连南县 . 19 8 7年 10 月 , 曹福祥 , 8 6 0 17 ( 模式 ) .
2
.
1 0 杜仲褐斑病
a
.症状 感病初期叶面上出现黄褐色斑点 , 后扩展成黄褐色不规 .则云纹状大斑 . 边缘明
显 , 上散生黑色小粒 , 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盘 .
b
.病原 吴光金等 ( 1 9 8 5 )曾记载过本病 . 将病原菌确定为盘多毛 抱 属 (尸es t al ot a) 的一
个待定种 . 我们鉴定此菌为茶褐斑盘多毛抱菌 (尸e : at lo t沁 g “ e抓川 ` D e s m . )
寄主 : 杜仲 . 采集地 : 广东省连南县 .
2
.
1 1 壮仲炭疽病
a
.症状 叶面病斑红褐色至暗褐色 , 圆形或不规则形 , 直径 0 . 6 “ 2 . o c m . 病斑边 缘红
褐色 , 中央呈轮状皱缩 , 暗褐色至灰白色 . 干燥时 , 病部枯焦 , 脆裂 . 散生或轮生黑色小点 ,
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盘 . 温湿度高时 , 病斑上形成粉红色分生抱子堆 . 可为害嫩梢 , 引起梢
枯 , 变黑坏死 .
b
. 病原 分生抱子盘先埋生于表皮下 , 后突破外露 . 直径 78 ~ 13 5 x 10 一 ` m . 盘 内散生
1期 曹福祥等 :黄柏 、 凹叶厚朴及杜仲真菌病害的鉴定
暗褐色刚毛 .刚毛稍弯曲 , 有隔膜 2 “ 3 个 , 先端钝尖 , 基部不膨大 , 但颜色较深 . 大小为
2 5
.
6~ 4 2
.
5 x 10
一 ` x 4
.
2 ~ 6
.
o x lo
一 `
m
. 分生抱子梗缺 . 产抱细胞 瓶 梗 型 , 无 色 , 内壁芽
殖 . 分生饱子直 , 筒形或鞋底形 , 两端钝圆 . 单胞无色 , 大小 为 1 0 . 4 ~ 18 . 3 x 10 “ ` m x 4 . 4
~ 6
.
o x l o 一 “ m
. 内含油球 1 、 2 个 .
本病原菌还能为害苹果和梨 , 致病力很强 . 在 P D A 培养基上经过近 50 天 培 养 , 产生
大量的子囊壳 ( 有性阶段 ) . 子囊壳圆球形 , 暗褐色 , 直径 12 0 ~ 18 0 x lo 一 ` m . 子 囊 棍 棒
形 , 无色 , 大小为 3 0 . 3 ~ 7 5 . 6 x 1 0 一 ` x 8 . 4 ~ 12 . 9 x l o 一 ` m . 子囊抱子圆 筒 形 , 稍弯 , 单胞
无色 , 8 个 , 大小为 9 . 6 ~ 12 : 4 x 10 一 ` m x 3 . 6 ~ 6 . 8 x l o 一 ` m . 按 V o n A r x ( 1 9 5 7 )炭 疽 菌
分类系统 , 本病原菌为胶抱炭疽菌 . 〔C o l l e t o t r i。 h u o g l o e o s 夕 o r i o i d e s ( p e n z . ) S a e e . 〕 其
有性阶段 即围小丛壳菌 〔G l o 。 。 r 。 l l a 。 i n g u l a t a ( S t o n e m . ) S p a u l d . e上 S e h r e n k . 1 .
寄主 : 杜仲 . 采集地 : 广东省曲江县 .
2
.
1 2 杜仲黑斑病
a , 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初为黑色小点 , 后扩大成为多角形 . 暗褐色至 黑 色 . 边 缘 不明
显 , 较小 , 一般为 0 . 3 ~ o . 6 o m x .o 3 、 0 . s c m . 千燥时病斑中央呈土黄色 . 后期散 生 很小
的黑色小点 , 即病原菌的分生饱子器 .
b
. 病原 分生抱子器在叶的两 面生 , 单
个 . 初埋生 , 后仅孔口处外露 . 暗褐色 , 单
胞 , 三 角 形 至 扁 球 形 , 直 径 60 ~ 1 10 X
10
“ `
m 二 器 壁不光滑 , 较厚 , 为 8 . 2 ~ 1 1 . 6
X 10
一 `
m
. 分生抱子梗细长 且 具 分 枝 , .无
色 . 产抱细胞瓶梗型 . 无色 , 内壁芽殖 . 分
生抱子有两种类 型 : a 型 单 胞 , 无 色 , 梭
形至椭圆形 , 内含 1 ~ 2 个 油 球 . 大 小为
3
.
9 ~ 4
.
7 x 1 0 一 ` m x l
.
0 ~ l
.
7 x 1 0
1一 `
m ; p 型
单胞 , 无色 , 线形 . 有的伸直 , 有的一端呈
弯钩状 . 大小为6 . 6 ~ 1 4 . 9 X l o 一 ` m X 0 . 3 3
一 o . 6 6 x l o 一 ` m ( 图 8 ) . 依上述特 征 , 我 图 s
们认为 本病原菌是拟茎点霉属 (尸h o m o p “ : )
的一个新种杜仲拟茎点霉 .
P h o m o 夕 5 15 e u e o nt m i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杜仲黑斑病 ( p h o m o p s一5 e u e o m m s C h a o
F X e t C h i P K s P
.
n o v
.
)
1
.症状 ; 2 . 分生袍子器 ;
3
. 产抱细胞和 a , 日分生袍子
n O V
M
a e u l a e a n g l u l o s a e a t r o 一 b r u n n e a e v e l n i g r a , m a r g i n a t o i n e o s p i e 让 a e , p a r -
v a e
,
0
.
3 ~ o
.
6 e m i n d i a m
.
p y e n i d i a a m p h y g e n a e
, s p a r s a e
,
im m e r s a
, o s t i o -
a t a u n i l o e u l a r i a
,
t r i a n g u l a t a v e l e o m P r e s s o 一 g l o b o 一 s a , a t r o 一 b r u n n e a , 6 0 ~
1 2 0 x 2 0 一 ` m i n d i a m
, e o n t e x t u e r a s s a t a e o n i d i o p h o r i a r a m o s a
,
g r a e i a
,
h y a l -
I n a
.
e e l l u l a e e o n i d i o g e n a e p h i a l id i e a e
,
h y a l i n a
,
l 一 e e l l u a r i a , m i n u t a e ,
f u s i f o r m i a v e l e l l ip t i e a
,
b i一 g u t t u l a t a , 3
.
9 ~ 4
.
7 x 10 一 ’ m x l
.
o沁 1 . 7 x l o 一 ` m .
一 e o n id i a h y a l i n a f i l i f o r m i a , 1一 e e l l u l a r i a , r e e t a , v e l e u r v a t a , 6
.
6 ~ x 4
.
g x
4之 、 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 . ’ 功卷
0 1一 ` mx o`3 3 、 0 . 6 6 x 10 一 ` m.
H a b
.
i n f ol i i s v i v i s 万 u c o m阴 i a u l moi d es l oi v e r, N a n x i a n g , G u a n g d o n g ,
1 9 5 5
,
C h a 。 , F X 5 6 0 2 0 . ( T rJ p u s )
寄主 : 杜仲 . 采集地 ; 广东省南雄县 . 19 8 8年 9 月 , 曹福祥 , 8 6 0 2 。 ( 模式 ) .
3 结语与讨论
a
. 在真菌分类发展的近二三十年来 , 在分 属 问题上 , 既有越分越大的一面 . 如 S u t -
t o n ( 1 9 5 0 ) 将大茎点霉 属 (M a e r o夕 h o o a ) 归入球壳 抱属 ( S 夕 h a e r o 尹5 1: ) , 壳 蠕 抱 属
( H
。 ” d 。 r s o 。 `a )归入壳多抱属 ( S t a g o n o s夕 o r a )等 ; 也有越分越细的一面 . 如郑儒 永 等 ( 1 9 8 7 )
将中国白粉菌分为 2 3属 , D e i g h t o n ( 1 9 7 6 ~ 1 9 7 。 )把 C h u p p对 C 。 r 。 0 5夕 o r a 的概念又重 新分
为 10 多个属 . 但在种的建立上 , 却有大种化的趋向 . 许多学者都不主张分开过多的物种 . 如
半知菌方面的壳针抱属 ( S e 夕 t o r ` a ) , 拟茎点霉属 ( P h o m o p s `s ) 和叶点霉属 ( P h召l l o s t` 。 t a )等
等的分类 , 国内外均有许多学者在再研究中 . 不过 , 至今为止 , 尚未见到有关属 分类 的较
全面的专著 . 本文为调查鉴定报告 , 目的在于基本查清广东省北部黄柏 、 凹叶厚朴和杜仲的
真菌病害种类 、 分布及为害情况 , 为开展防治工作 , 发展生产提供参考 . 而不是对一些真菌
属分类的系统研究 . 因此 , 在鉴定真菌种类 , 特别是过去未报道过的病害种类时 , 对一些已
较普遍认可的真菌属 ( 例如刺盘抱属等 ) , 采用了 V o n A r x 对炭疽菌大种化的分类系统 ;
而对另一些当前尚未普遍认可的真菌属 (例如叶点霉属和大茎点霉属等 ) , 则暂时采用老的
命名原则 . 我们期待 日后经真菌分类学者充分研究后 , 将其重组或合并 .
b
. 关于半知菌的分类系统 , 1 9 8 0 年 , S ut ot n 曾有一个新的以产抱细胞形态为依据 , 而
重新划分 目 、 科 、 属的系统 . 但这个系统至今没有普遍被接受 . S ut ot n 过 分强 调了 抱子
形成的方式 , 而现在 已陆续发现 , 在同属的真菌中 , 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产抱细胞 . 甚至某
些种本身就有 2 种类型的产抱方式 . 这说明产抱方式也不是完全稳定的性状 , 不能作为分类
的唯一依据 . S ut t o n 关于真菌分类的研究 , 有许多结论都很重要 , 值得我们注意 .但必竟 尚
未被真菌学界所普遍接受 , 因而还不能作为分类的依据 . 我们认为 , 对植物病原真菌来说 ,
致病性的不同 , 仍然是一个应重视的性状 . 将如此多的多毛盘抱和拟多毛盘抱真菌大种化成
一二个种 , 既不便于进行区别 , 也不一定妥当 .
c
. 在当前的真菌分类研究中 , 种的大种化趋向是正确的 . 但涉及的研究需要简化 . 分类
不仅仅是为了使其符合自然演变 , 也是为了便于应用 . 如果方法过于繁杂 、 费时 , 那就有可
能窒息在生产实际中对病害进行调查鉴定 . 如对尾抱菌 (C 。 : OC s p Qr a) 的分类 , `有许 多 学者
很早就推测有不少种是可 以合并的 . 但要最终取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 尚需许多时间 . 以至迄
今尚未见到此属的大种化分类系统 .
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庄剑云副研究员指导和帮助 , 华南农业大学李秉滔教授订正学名 , 谨此一并致谢 .
l 期 曹福祥等 : 黄柏 、 凹叶厚扑及杜仲真菌病害的鉴定 4 3
参 考 文 献
吴光金主编 . 经济林病理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 9 8 5 . 2 了~ 2 29
郑儒永等 . 白粉菌目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8 7 . 1 ~ 45
戴芳澜 , 相望年 , 郑儒永 . 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5 8 . , 3 2
D e i幼 t o n F C . S t u d i e s C e r e o s p o r a a n d A l l i e d G e n e r a , M y e o l . p a P e r , 一9 7 6~ 1 0 7 9 , l ~ g 卷
G u b a E F
.
M o n o g r a hP o f M
o n e h a e t i a a n d p e s t a l
o t i a
,
M a s s a e h u s e t t s
: 1 9 6一 x l 3~ 16 4
L a u n d o n G F
.
T e l i o m y e e t e s
,
U r e d i u a le s
.
i n T h e F u n g i
,
A n a d v a n e e d T r e a t至s e . E d i t e d b y
A i n s w o r t h G C
·
e t a l
, 19 7 3 ,
.
6 ( 2 )
: 2 4 7一 2 7 9
S a c c a r d
c p A
.
S v l l
.
F u n g
. , 18 8 4
.
3
0 7 0 0
S a e e a r d
o p A
.
S y l l
.
F u n g
. , 1 8 9 2
·
1 0 : 4 50
S a e e a r d
o P A
.
S y l l
.
uF
n g
. , x o 3 r
.
2 5 : 5了2
S u t t o n B C
.
T h e C o e l o m y e e t e s
,
C M I
, x 9 8 o
.
3 3 2~ 3 4 5
VO
n A r x
,
D i e a e t e n d e r G a t t u n g C o l le t o t r i e五u m C d a , P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 Z , x 9 5 7 , 2 9 : 4 一3~ 4 6 5
C u 二m in s G B . et al 著 ; 尚衍重泽 . 锈菌属图解 . 呼和浩特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 8 7 . 引 ~ 86
,且
32456
78910川2
ID E N T IF IC AT O N S 6 N F U N G A L D IS E A S E S O F P h
e l l o d e n d r o n e h f n e n s e
,
M a g n o l` a
o
f f f
e f o a l f s v a r
.
b i l o b a A N D E
u 。 o 。叻f s u lo o f d e s
C a o F u x i a n g C h i P e ik u n
( C e n t r a l一S o u t h F o r e s t r y C o l l e g e ) ( P l a n t P r o t e e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
,

S匕u t h
C h i n a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A B S T R A C T
2 2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s o f t h r e e 功 e d i e i n a l w o o d y p l a n t s ( P h e l l o d e n d r o n
c h玄。 e n s 。 , M a g o o l i a o f f ` e i o a l f s v a r . b公l o 6 a a n d E u e o m 二 f a o lm o 该d e s ) e u l t i v a t e d
i h S h a o g u a n P r e f e e t u r e o f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e e h a v e b e e n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 d i d e n t i f i e d
.
5 n e w s P e e i e s o f P a t h o g e n i e f u n g i w h i e h p a r a s i t e o n t h e
m e d i e i n a l w o o d y p l a n t s a n d 1 0 n e w d i s e a s e s a r e r e p o r t e d
.
K e y w o r d s :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
m e d i e i n a l w o o d y p l a n t
,
i d e n t i f i e a t i o o o f p a t h o
-
g e n i e f u n g u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