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广府素馨名实、栽培及贸易初探



全 文 :中国农史(AgriculturalHistoryofChina) 2012.2
广府素馨名实、栽培及贸易初探
赵艳萍
(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广州有花都之誉,花品繁盛,四季春色,花种不乏舶来品,素馨即是其中一种。 素馨移植广府后,因其馨香
清雅,深为当地人所爱,常用作日常生活的装饰品、女子的妆容品,也有制成香酒、香茶、心字香,又开发出药用之法,并
且作为广府民俗节日中的重要装扮。 在明清时期广府的素馨种植与贸易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产业,素馨交易市场的繁
荣带动了广府花市的兴盛。
【关键词】素馨;名实;广府;影响
【中图分类号】S-09;K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459(2012)02-0037-06
Research on Name and Reality , Cultivation and Trade
of Jasmine Flowers in Canton
ZHAO Yan-ping
(ChineseAgriculturalHeritageResearch,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
Abstract:Guangzhouisdubbedadmiringly“theCityofFlowers”,ashereflowersbloomluxuriantlyall
theyearround.Manyflowersspeciesareexotic,andJasminumgrandiflorumiisoneofthefamoustransplanting
flowers, which deeply loved by Cantonese because of its elegance and fragrance. In ancient times, Jasmine
flowerswasalwaysusedasdecorationsofdailylife,toglorifythefolkfestivalsofCantoneseaswellaswomen’s
cosmetic,someofthemweremixedwithwine,teaandincense,andthemedicinalvalueofJasminumwasalso
open up.TilltoMingandQingdynasty,theplantingandtradingofJasmineflowersbecametheimportantin-
dustryinCanton,andthetradingboomofJasminumledtotheriseofCantoneseflowerfairs.
Key words:Jasmineflowers;nameandreality;Canton;influence
花城广州,一年四季花卉常开,爱花赏花的习俗由来已久。从晚清至今,每年春节前夕举办的年宵
花市,繁花似锦,绵延数里,热闹非凡,为广州人特有的迎春方式。广府人种花为业的历史有1000多
年,不仅注重培植本土的花卉,也成功移植了多种舶来花品,其中素馨与茉莉的种植是代表,因素馨洁
白清香,香之清婉,不下兰芷,深为南人所重,曾一度成为广州花卉的代表花品。
一、素馨名实考及其传入
素馨花最早见载于西晋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中,“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於南海,
南人爱其芳香,竞植之。陆贾《南越行记》曰……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别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与夫
[收稿日期]2011-11-30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及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中华大典·农业典”(新出联[2006]2 号)
[作者简介] 赵艳萍(1979- ),女,博士,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农史研究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
37- -
橘北为枳异矣。”1书中定其名为耶悉茗,是阿拉伯语Jasmine的音译,这被认为是最早见到的西亚语
音译的植物名。在古籍中常将素馨与茉莉等同为一物,“则以西文与茉莉同一字,不分二种也。”2《本
草纲目》区分为:“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有黄白二色。”3清人徐珂所编
《清稗类钞》中更详细说明:“茉莉为常绿灌木,其种来自波斯,《南方草木状》谓之耶悉茗,则译音也。本
与素馨同类,其名亦同,后入我国,始专称尖瓣细瘦者为耶悉茗。南汉以后,又称素馨,而圆瓣者则谓之
茉莉。”4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和段公路的《北户录》称此花为野悉蜜、耶悉弭花,出拂林国,或出
波斯。唐代杜环的《经行记》曾记载大食,“香油贵者有二:一名耶塞漫,一名没师。”5美国学者谢弗
(Schafer)在《撒马尔罕的金桃》中分析说,“耶塞漫”是素馨原名“yasaman”的音译名,其阿拉伯名的音译
“耶悉茗”是从唐代开始流行的。 6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到,耶悉茗花来自阿拉伯语
yāsmīn,茉莉来自梵语mallikā。 7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也提出“耶悉茗花是Jasminumofficinale,
末利即Jasminumsambao.”。 8
据现代植物学家鉴明,素馨学名为素方花(JasminumofficenaleL.),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
瓣花亚纲木犀科(Oleaceae),为缠绕藤本,高1-3米,花冠白色,也有外红内白,裂片卵形或矩圆形。 9
素馨喜高温、潮湿、强光照的环境,耐旱,生育适温为25-30℃,在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繁殖最
佳。种植范围大致分布在印度、伊朗至我国云南、西藏、福建及广东省。10川蜀之地也有种植,《陇蜀馀
闻》中记:“成都……亦有素馨。”11素馨花期很长,宋词有云“南国幽花比并香。直从初夏到秋凉。素馨
茉莉占时光。”12农历七八月间是广府的素馨花开得最为炽盛的季节,“初夏之夜,开小白花,秋尽乃
止,香味甚烈,闽、广种之最多。”13
素馨花种由西亚传入至华南,虽经千里移植,却不择地而生,习性未改,移植后与岭南凡卉相类,
花香清雅沁人,为广府人钟爱。宋徽宗时期,素馨被列入皇家园林的“艮岳八芳”之一,“移莳于开封宫
中,其名始著”。14素馨的种植由南及北扩展开来。从“耶悉茗”之称到“素馨”之名的改变有许多美丽的
传说,《龟山志》中记南汉刘王有侍女名素馨,喜戴此花,死后在其冢上生此花,因以得名。15宋代吴曾
称“因以白而香,故易其名。”16也许是因为“素馨”一名起自这令人怜爱的南汉美女,明人李渔有感此
花姿态,一枝一茎需扶植,为花之最娇弱者,赋名曰“可怜花”。17“素馨”之名的雅致与其沁香的花性尤
1[晋]嵇 含:《南方草木状》,商务印书馆,1955年,第1页。
2[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之《植物类·素馨》。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卷14《草之三》。
4[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之《植物类·素馨》。
5[唐]杜 佑:《通典》卷193《边防九·西戎五·大食》。
6[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83页。
7[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6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第1分册《植物学》,第379页。
8[美]劳费尔著,林筠因译:《中国伊朗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
9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科学出版社,1974年。
10参见侯宽昭主编《广州植物志》,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482页;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
图鉴》第3册,科学出版社,1974年。
11[清]王士禛:《陇蜀馀闻》,《中华历代笔记全集》本。
12[宋]杨泽民:《浣溪沙·素馨茉莉》,《全宋词》卷418。
13[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之《植物类·素馨》。
14陈祖椝编:《作物源流考》,南京农业大学遗产研究室抄本,1983年,第151页。
15[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4《土产·素馨》。
16[宋]吴 曾:《能改斋漫录》卷15《方物·素馨花》。
17[明]李 渔:《闲情偶寄》之《种植部·木本第一》。
2012.2
38- -
为贴合,广府人爱其名更爱其香。
素馨传播与移植的成功,不少学者认为是公元前三或前二世纪时华南与印度或西亚间繁荣海上
交通的例证,一直为后人称道。但是嵇含书中提到的陆贾《南越行记》一书,后人质疑陆贾之书乃宋人
假托杜撰之作,因而书中所记录的素馨传入时间不足信;且认为在西汉时期,亦不可能出现如此繁盛
的交通往来。又有国外学者根据“耶悉茗”的音译名提出证据,如伯希和(Pelliot)与劳弗(Laufer)坚持波
斯-阿拉伯术语不可能那么早出现。1虽然研究者对于素馨传入中国的时间众说纷纭,而对于素馨由
胡国传入是一致认同。素馨移植广府的时间悠长,素馨花在装饰美化广府人生活方面影响颇深,而素
馨的种植产业在广府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素馨的使用与加工
素馨最常被广府人用来美化生活、制成薰香。在汉代时广府人就喜以花为饰,用彩丝串起素馨与
茉莉,盘绕在发髻,称为“花梳”:“无分男女,有云髻之美者,必有素馨之围”,2被陆贾称为“采缕穿
花”。“上人头髻(素馨)乃开,见月而益光艳,得人气而益馥,竟夕氤氲,至晓萎,犹有余味”。3女子尤喜
戴素馨,“以日入稍阴乃开,夜合亦然。香皆旖旎近人,沾之者竟日芬腻”,4佩戴之处触处皆香,被誉为
粤中清丽物。女子用素馨等同胭脂香粉,“取干花浸水洗面,滋其香耳”。5将素馨简单加工后制成面脂
为女子喜爱,“以花蒸油取液,为面脂头泽,谓能长发润肌。”6作为净化环境之用,也有与其他香草一
起来祭祀供神,“以竹签子穿之,像生物,置佛前供养。”7
用素馨花来装点灯、游船也是广府的一大特色。在广府人的节庆之日,有放灯观灯习俗,柚灯、花
灯常见,“柚火者,以红柚皮雕镂人物花草,中置一琉璃盏,朱光四射,与素馨茉莉灯交映。”8素馨灯是
以素馨花穿织而成的花灯,“花又宜作灯,雕玉镂冰,玲珑四照,游冶者以导车马。”9杨云修称“粤中素
馨灯,天下之至艳者。”10秋冬作火清醮,千门万户挂素馨灯,“结为鸾龙诸形。或作流苏,宝带葳蕤,间
以朱槿以供神”。11广府的游船船身雕梁画栋,装饰华丽,“游船以广州为最华缛,杭、苏、江宁、无锡不
及也。”12船式不一,总名紫洞艇,常用作游河和联欢宴饮,是广东最富特色的游船,素馨是装扮游船重
要配饰。在七夕时节,以素馨茉莉结高尾艇,“广中七七之夕,多为素馨花艇,游泛海珠及西濠、香浦”。13
粤人喜爱素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怀之辟暑,吸之清肺”。“宴会酒酣耳热之际,侍人出素馨球以献
客。客闻寒香,而沉醉以醒,若冰雪之沃乎肝肠也。以挂复斗帐中,虽盛夏能除炎热,枕簟为之生凉。”14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6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第1分册《植物学》,第379页。
2[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3[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4[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5《木语》。
5[宋]吴 曾:《能改斋漫录》卷15《方物》。
6[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7[宋]吴 曾:《能改斋漫录》卷15《方物》。
8[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9《事语·拾灯》。
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10[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11[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12[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之《舟车类·紫洞艇》。
13[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14[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广府素馨名实、栽培及贸易初探
39- -
因此以素馨为贵,作为敬献客人的宝物,尤宜献于男子。据《乾淳岁时记》所称,宋代禁中纳凉,置茉莉、素
馨等八种南花数百盆于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1
对广府人来说素馨的另一重要功用是药用价值,认为可舒肝解郁,与其他植物性香料一样,也具
有驱除恶气、消除肿毒的功用,适合于瘴疠比较严重的岭南地区。在素馨花的原产地,如波斯等地,用
素馨花提制的花油是一大特产。《酉阳杂俎》记载:“西域人常采其花压以为油,甚香滑。”2《广州图经》
里提到:“舶上有耶悉茗油,盖胡人取花压油,偏宜麻风。膏摩于手心,香透于手背。”3大致可推断在唐
宋时候,这种花油传到了广府地区。阿拉伯人认为素馨花油对于防治麻风和癫痫有帮助,“海外耶悉茗
油,时于舶上得之。番酋多以涂身。今之龙涎香,悉以耶悉茗油为主也。”4劳费尔认为中国人栽种耶
悉茗花、末利的目的是爱其香气,而且产油。但是事实上广府人对素馨的加工方法,更常见的是将其与
香料一起制成合成香料。唐人喜以此和香,宋代时将花香引入香料制品中,成为一大特色。《陈氏香谱》
里记录了蒸香之法,将沉香等树脂香料与香花一起,密封在甑中,放入蒸锅。“凡是生香,蒸过为佳。
……他日爇之,则群花之香毕备。”5经过反复蒸过的香料,在点燃之后就能散出幽幽花香。以花熏香
的方法是“以净瓦缶一个,先铺花一层,铺香片一层,铺花一层及香片,如此重重铺盖了,以油纸封口,
饭甑上蒸,少时取起不得解,待过数日取烧则香气全矣。”6番禺心字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合成香,用
香末萦篆成心字,《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以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薄斯沉水香,层层相间
封之。日一易,不俟花蔫,花过香成。”7当时人称“香是番禺心字好,紫烟一缕结鸳鸯”,8销路很好。
另一种素馨加工的方法制成香酒、香茶,也极具特色。有将素馨的“花蕾”与“佳茗”混合贮存,也有
采花带露置于瓶中,一宿之后,以其水点茗,花茶香四溢。将素馨花“作格悬系瓮口,离酒一指许,以纸
封之。旬日而酒香彻,其为龙涎香饼香串者,治以素馨,则韵味愈远”,9数日之后就制成了香醇的佳
酿。素馨与寒具(一种糯米粉制成的食物)一起吃,气味芬芳,《素馨赋》云:“杂寒具而芬郁”。10
在广府人看来,素馨花同香料一样,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素馨花的多种用途,刺激了素馨的
需求量,种植由此扩展起来,成为广府的一大产业。素馨贸易的繁荣,带动了广府花市的兴起。
三、广府素馨的种植与贸易
(一)种植
宋代时,种花业逐渐成为独立的商业性新兴农业,出现了“花户”或“园户”的种花专业户。晚明至
清初时期素馨花在广州府的种植形成规模,成为独立的产业,也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素馨名产区。种植
地集中在广府附近,“素馨花,番禺甚多,广右绝少,土人尤贵重。”11在广州府西双女山脚下,有一处素
1[宋]周 密:《乾淳岁时记·禁中纳凉》。
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18《广动植之三·木篇》。
3[宋]高似孙:《纬略》卷9《耶悉茗油》,四库全书本,第844-256、257页。
4[宋]吴 曾:《能改斋漫录》卷15《方物》。
5[宋]陈 敬:《陈氏香谱·花薰香诀》,四库全书本。
6[宋]陈 敬:《陈氏香谱·花薰香诀》,四库全书本。
7[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8[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香语》。
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10[清]仇巨川撰,陈宪猷校注:《羊城古钞》卷7,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19页。
11[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8《花木门》。
2012.2
40- -
馨种植地,“(广州府)西十七里有花田,平畴弥望,皆种素馨”,1据传在此地三角市埋葬着南汉美人素
馨,称为素馨斜,所以当地所产的“素馨酷烈,胜于他处”。 2在清明日,广府妇女出郊踏青必至花田,
“闺阁怜香心更切,踏青先访素馨坟。”3“广州城西之花地,种此者最多。花有黄、白二色,白者香气尤
胜,黄者名黄馨,俗亦称金雀花。”4明清时素馨最有名的产地在珠江南岸,为广州城南边的大洲,名曰河
南。此地土沃人勤,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环,有三十二村,悉种素馨,花时弥望如雪,有“花田”之称。5东
莞称素馨为河南花,就是因其生在珠江南岸的河南村之故,“庄头人以种素馨为业,其神为南汉美人,
故采摘必以妇女。”6妇女于天将明未明之时采摘素馨的花苞,以湿布遮盖,毋使见日,以减少香气的
挥发。采摘后从广州五羊门南岸码头,上舟贩运至城,因此得名“花渡头”。 7每日销于城内不下数百
担,“开时,旋掇花头,装于他枝,或以竹丝贯之,卖于市,一枝二文,人竞买戴。”8“城内外买者万家,富
者以斗斛,贫者以升,其量花若量珠然。”9可以想见当时素馨买卖之盛,有诗咏曰“贫者穿花富者带,
明珠十斛似泥沙”、“珠娘绰约似吴娃,小艇浮来便是家。棹入花田才系缆,抛钱争买素馨花。”10
素馨花业的繁盛推动了广府种花业的兴旺,明清时专门以栽花为业的“花户”、“花农”,以卖花为生
的“花客”、“花贩”等日益增多,种花利益之高甚于种田,被认为是“稻田不及花田好,毕竟花农胜老农。”11
明代万历时,广州花地“有花园楼台数十,栽花木为业”。12清初花田已扩至双洲、弼教一带,清代后期开
始,花田里的花种日渐繁多,不再单一地种植素馨。河南的芳村种花为业,有“岭南第一花乡”的美称,赵
翼称“十里芳林傍水涯”。“庄头村人近益拓地,凡茉莉、含笑、夜合、鹰爪兰、珠兰、白兰、玫瑰、夜来香之
属,皆广为播植连畦盈陌,香气氤氲,每日凌晨花贩络绎于道,近年婚丧等事多用,生花业此者益众”。13
清中期顺德陈村的栽花业开始扩大,顺德县濒海,为岭南壮县,“田广地腴,鱼稻之饶,甲于他邑”。陈村是
顺德的水乡,周回四十余里,涌水通潮,纵横曲折,“尝担负种花木,分贩之近者数十里,远者二三百里。”
到了道光年间栽花中心由陈村转移到佛滘村,“佛滘去陈村数里,场圃殆遍,一村黎简所称百花村者是
已,移花接木之法讲求甚熟”。 14随着广府海外贸易的发展,近代时,原来的花田――河南,被陆续开发
成了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交易地,著名的十三行即沿珠江两岸排开,仓库码头林立。规模种花业主要集中
在顺德县陈村镇,成为闻名中外的花乡,目前陈村镇花卉种植面积占2万多亩,约占可耕地面积的三分
之二。现在,芳村花卉博览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是全国最知名的花卉市场。
(二)花市
清代,因素馨花种植规模的扩大,素馨贸易的发展,促使了广府花市的产生。《广东新语》称东粤有
四市:罗浮冲虚观的药市,东莞寥步的香市,廉州城西卖鱼桥畔的珠市,以及位于广州七个城门的花
1[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01《广东二》。
2[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9《坟语·素馨斜》。
3[清]陈 珅:《岭南杂事诗钞》,第2802页。
4[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之《植物类·素馨》。
5参见[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地语o河南》。
6[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7[清]李调元、雨村辑“《粤东笔记》卷15《绵州·诸蘭》。
8[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8《花木门》。
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
10[清]陈 珅:《岭南杂事诗钞》、李佐贤《珠江竹枝词》,第2802、2894页。
11[清]谭石甫:《珠江竹枝词》,第2876页。
12[明]郭 裴:《岭海名胜记》,转引自《珠江三角洲农业志(五)》,第91页。
13[民国]《番禺县续志》卷12《实业志》,第180-181页。
14《广州府志》卷15《舆地略七》,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第280页。
广府素馨名实、栽培及贸易初探
41- -
市,最初的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雒阳但称牡丹曰花也。”1当时鲜花多在老城的七个城门下
出售,每个城门市场就约定俗成地称为“花市”,为“花市”的雏形。 2早期花市除在七门之外,在藩署前
(今北京路北)、西湖路、三角市也渐有,后来向城区西关扩展,再集中于桨栏路。3素馨花市逐步扩大,热
闹非凡,“素馨花市闹黄昏,抛掷金钱价莫论”,4花市从一开始的早市,演变成夜市。壬申《南海县志》:
“花市在藩署前(今省财政厅前),灯月交辉,花香袭人,炎酷夜尤称丽景。”5清中晚期,花市的发源地藩
署前扩展成大道,形成了大规模的迎春花市,兼卖其他花种,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开市至除夕深夜十
二时。据《佩书斋诗钞·花市歌小序》记载:“粤省藩署前,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6每年岁末除
夕特别热闹,最早见于《番禺县续志》记载:“花市在藩署前,岁除尤甚。”7现广州迎春花市在各区主要大
街都有设,如教育路、西湖路、多宝路、逢源路、滨江西路等。
素馨在广府的花卉史有着重要地位,从汉代引种到清中期,素馨一直作为广府花卉的“花王”,明
代后期形成正式素馨花卉市场,素馨的种植和贸易带动了明清以后广府种花业和花市的繁荣,但是素
馨的种植在进入晚清以后,受到打击,由于清人剃发的关系,“今也人尽髡耏,花无所著,亦渐以稀少
矣”,加之“盛平时,花多而价贱,十钱可得素馨升许,家有十余口簪戴皆足”。8另一重要的原因是茉莉
的经济价值被充分开发,从种植到产量、从制成香油到茶叶都远甚于素馨的利用,渐而取代素馨的加
工用途。供求关系的失衡,影响素馨花的买卖。鸦片战争以后,新式装饰品和合成香品的传入严重影响
到素馨花的需求量。大致到民国时,素馨“市花”地位不复存在。
近年来广州花卉种植鲜花、盆景业,向珍品栽培发展,引种国外名种,如郁金香、非洲菊、玫瑰、剑
兰等。目前广州已拥有花卉种植面积近10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国
的1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主产区,花卉贸易居全国第一。而如此繁盛的花卉产业最早就是从素
馨种植开始建立的,素馨曾在广府人的生活中占据过重要的地位,南宋洪适有词云:“南国英华赋众
芳,素馨声价独无双”,9素馨花是广府人最熟悉的“市花”。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新一代的广州人
大多不识素馨花,素馨成为羊城被遗忘的“市花”。
[ 参 考 文 献 ]
[1]侯宽昭.广州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2]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3][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M].林筠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M].吴玉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地语·四市》。
2刘志文主编:《广东民俗大观》下卷,第333页。
3黄启臣、庞新平:《明清广东商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14页。
4[清]陈 珅:《岭南杂事诗钞》,雷梦水、潘超、孙忠铨、钟山编《中华竹枝词(四)》,北京古籍出版社,第2770页。
5[清]黄佛颐编纂,仇江、郑力民、迟以武点注《广州城坊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1页。
6[清]黄佛颐编纂,仇江、郑力民、迟以武点注《广州城坊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0页。
7[宣统]梁鼎芬修《番禺县续志》。
8[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7《草语·素馨》,第696页。
9[宋]洪 适:《番禺调笑·素馨巷》,《全宋词》第197卷。
2012.2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