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根草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4):16-19.
[ 7] 李合生 .现代植物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 8] 旺姆 ,卓嘎 , 次卓嘎 .南美藜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
西藏科技 , 2006, (2):4-6.
[ 9] MedranoH, KeysAJ, LawlorDW, etal.Improvingplants
productionbyselectionforsurvivalatlowCO
2
concentra-
tions.JExpBot, 1995, 46:1389-1396.
[ 10] 许大全 .光合作用及有关过程对长期高 CO2浓度的
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4, 30(2):81-87.
[ 11] HicklentonPR, JollifPA.Alterationsinthephysiology
ofCO2 exchangeintomatoplantsgrowninCO2 enriched
atmospheres.CanJBot, 1980, 58:2181-2189.
[ 12] VanOostenJJ, AfifD, DizengeremelP.Long-term
effectsofaCO2 enrichedatrmosthereonenzymesofthe
primarycarbonmetabolismofsprucetrees.PlantPhysiol
Biochem, 1992, 30:541-547.
(2007-12-07收稿
2008-04-16修回)
红根草生物学特性研究
唐 辉 ,赵瑞峰 ,蒋水元 ,蒋运生 ,陈宗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桂林 541006)
  摘要 本文报道红根草在桂林的物候期 ,以及植株生长 、开花结果特性和适应性 , 以期为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根草;物候期;生长;开花;结实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8)10-1464-04
作者简介:唐辉(1972-),广西兴安人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果树及中草药引种和良种选育研究;E-mail:th@gxib.cn。
  唇形科红根草 SalviaprionitisHance为多年生
草本 ,我国民间广泛使用 ,收载于 1977年版中国药
典 〔1〕 ,为中成药 “复方红根草片 ”的主要原料 ,具有
良好抗菌解毒 、清热除湿作用 ,主治菌痢 、腹泻 、肠
炎 、肺炎 、急性咽喉炎 、扁桃体炎 、感冒等症〔2〕。有
关研究表明 ,红根草具有较好的抗菌〔3〕和抗结核作
用 〔4〕。近年来 ,对红根草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研究 ,
发现其含有二十多种有效成分〔5-8〕 ,极具开发潜力 。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 ,建设用地及大面积垦荒 ,造成红
根草栖息地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导致野生资源
处于枯竭状态。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一些医药生
产部门曾组织过试种 ,因缺乏生态 、生物学特性研究
和了解 ,屡遭失败。本研究在广西植物研究所中药
材试验地建立了红根草原始材料圃 ,系统观察生物
学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来源于桂林市雁山 、大埠及临桂县 。
观测不同立地条件下植株生长状况及 100株鲜重 ,
选定标准株编号 ,定期观察物候期 、植株生长与开花
结果特性及其环境条件 。
试验地及种质圃位于桂林市雁山广西植物研究
所 , 25°11′N, 110°12′E,为丘陵台地 ,海拔 150 ~ 160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均气温 19.2℃,最冷
月(1月)平均气温 8.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28.4℃;极端最高气温 40℃, 极端最低气温 -
4.2℃, ≥10℃年积温 5955.3℃,冬有霜冻 ,偶见雪。
年平均降雨量 1854.8 mm,多集中于春夏 ,占全年降
雨量的 71%以上;平均相对湿度 78%。土壤为砂页
岩风化发育而成的酸性红壤 , pH4.7 ~ 6.0,有机质
含量不高 ,质地较粘 。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桂林气候条件下 ,红根草在 2月开
始萌芽展叶 ,到 3月上旬达到盛期 ,进入 4月后开始
抽生花茎 ,并在 5月上旬出现花蕾 , 5月中旬至 6月
下旬结束开花 , 7月上旬果实成熟 ,详见表 1。
  表 1  红根草物候期
萌芽期
始期 盛期
展叶期
始期 盛期
抽茎期
始期 末期
现蕾期
始期 盛期
花芽膨大期
始期 末期
开花期
始期 盛期 末期
果熟期
始期 盛期
时间(月) 2月上旬 2月中旬 2月下旬 3月上旬 4月上旬 5月上旬 5月上旬 5月中旬 5月中旬 5月下旬 5月中旬 5月下旬 6月下旬 6月中旬 7月上旬
气温(℃) 9.2 10.2 8.6 10.5 16.7 21.4 21.4 24.2 24.2 26.1 24.2 26.1 28.3 26.9 29.1
·1464· 中药材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0期 2008年 10月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8.10.001
2.2  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 果实从 6月上旬
开始成熟 , 7月下旬为果熟盛期 。成熟后极易脱落 ,
应及时分期采收 。小坚果椭圆形 ,淡棕色 ,千粒重
0.2g,生活力极低 ,经 TTC法测定为 8% ~ 10%左
右 。种子含油脂 ,忌暴晒 ,否则易造成水分丧失和脂
肪氧化而降低发芽率 。红根草种子在 9.9℃以上即
可发芽 ,可即采即播或贮藏至翌年春播 ,发芽率低且
不整齐 。通常播种至发芽需 37 ~ 47 d,发芽持续时
间为 7 ~ 8个月;发芽率最高为 25.5%,一般在 10%
~ 15%之间 。从子叶出土至第 1对真叶为 7 ~ 11d,
由第 1对真叶至长出第 2对真叶需 18 ~ 35 d;由第
2对真叶至长出第 3对真叶历时 12 ~ 33 d;由第 3
对真叶至生长出第 4对真叶历时 13 ~ 28d。红根草
种子萌发后幼苗期根 、叶生长关系见表 2,从 1 ~ 4
对真叶 ,根系生长缓慢 ,根条数没有增多 ,长度增长
3.1 cm,于第 3对真叶期 ,根开始转为微淡红 。进入
第 5对真叶期后 ,根生长急剧加快 ,根平均增长 3
条 ,长度增长 17.8cm,颜色开始转浅红 。至第 8对
真叶时 ,平均有 6.4条根 ,总长度 54.4 cm,颜色全
部转为红色。
  表 2  红根草幼苗根及叶生长特性
根生长 叶生长
1对真叶 2对真叶 3对真叶 4对真叶 5对真叶 6对真叶 7对真叶 8对真叶
条数(条) 1 1 1 1 4 5 - 6.4
总长度(cm) 1.7 2.4 3.1 4.8 22.6 24.5 - 54.4
颜色 白色 白色 微淡红 微红 浅红 浅红 - 红色
2.3  植株生长
2.3.1 根系生长:红根草为须根系 ,野生植株有须
根 7 ~ 10条 ,最多 17条 ,平均总长 43.0 ~ 117.9cm。
栽培植株须根 13 ~ 27条 , 最多 35条 ,平均总长
117.4 ~ 275.6 cm。野生植株根系分布深度为 6 ~
11 cm,根幅直径 8 ~ 16 cm栽培植株根系分布最深
达 34cm。
红根草短茎基部红色条状须根上生出白色细小
营养根 。营养根的生长期与植株地上部分营养器官
的生长期基本一致 ,即从 2月上旬植株开始萌芽至
5月中旬开花前为营养生长期。此期如能提供充足
的养料 、水分 ,便可促进红根草植株的生长发育 。
2.3.2 短茎生长:红根草基生叶在贴近地表处 ,有
成对交互的短茎 。短茎的高生长极不明显 ,仅横径
增粗 ,二年生短茎粗达 1.2 cm, 2年以后 ,短茎的生
活力急剧衰退 ,生根萌芽率降低 ,渐趋腐烂死亡 。
红根草短茎上具有潜伏芽 。植株开花结实后 ,
如土壤水湿条件良好 ,潜伏芽能萌芽生长 ,形成新的
短茎 ,再从短茎上长出条状须根 ,逐渐与母株分离 ,
形成新植株 。
2.3.3 叶生长:红根草叶依着生位置分为基生叶
与茎生叶两种。基生叶 ,抽花茎前贴地着生于根状
短茎上的叶片。茎生叶为着生于花枝节上的叶 ,远
比基生叶小 ,而且越往顶端越小。基生叶自 2月上
旬芽苞转黄白色开始萌动 , 2月下旬开始展叶 , 3月
上旬为展叶盛期 。叶片数的增长约在 3月上旬至 4
月上旬 ,历时 42天 。 3月 27日前叶片平均增长
10.4枚 ,最多 18枚;由 3月 27日 ~ 4月 9日叶片平
均增长递减 ,往后叶片数不再增加 ,只是叶增大增
厚。
红根草基生叶有明显换叶期 。 4月上旬 ,即新
叶长出约 1个月后 ,老叶全部枯萎 。新生叶有复叶 、
单叶 ,取代一年生植株上的单叶 。因此红根草的叶
型 ,并非红根草类型之分 ,而是植株形态随苗龄发生
的变化。至 5月中 、下旬进入开花结实阶段后 ,由于
花果期消耗养料水分过多 ,使一些植株的叶片部分
或全部出现生理枯萎死亡现象 ,所以红根草的采收
期以开花前最适宜 。
2.3.4  花茎生长与分枝:红根草植株在营养生长
期为贴地草本 ,进入生殖阶段后才抽生花茎。播种
苗在第 2年的春 、夏之交 ,即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抽
生花茎。花茎主枝由地表短茎上抽出后 , 15 ~ 24 d
生出交互对生的一级分枝 8 ~ 34条 ,平均 16条。一
级分枝形成 12 ~ 22 d后 ,生出二级分枝。多数植株
通常具二级分枝 ,仅少数植株可形成三级分枝。花
茎分枝的多寡与立地条件 、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
人工栽培通过控制适宜荫蔽度 、合理施肥与适当密
植等均可大幅度提高花茎分枝能力 ,从而提高单株
产量 。
2.3.5 植株寿命:红根草为多年生草本 ,但植株寿
命一般为 3 a左右。播种苗生长旺盛 ,但第二年夏
季开花结实后 ,生命力开始衰退 ,约有 20% ~ 30%
植株短茎老化 ,生根力降低并逐渐趋于死亡 。
2.4 开花结果特性
2.4.1  花的形态:红根草系两性花。野生植株由
轮伞花序组成总状或总圆锥花序 。花小 ,花萼钟状 ,
·1465·中药材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0期 2008年 10月
带紫色 ,长约 4mm;花冠青紫色 ,冠檐二唇形 ,直径
约 7 mm,上唇长圆形 ,下唇深裂为 2齿;能育雄蕊 2
枚 ,外伸 ,花丝长约 3mm,花药船形 ,沿脊线开裂 ,花
粉乳黄色 ,圆形扁平;花柱外伸 ,长约 13mm,位于雄
蕊之上 ,柱头 2裂 ,微小。
2.4.2 花蕾数与着生位置:红根草野生植株花枝
上轮伞花序有花 6 ~ 14朵 ,栽培植株每轮多为 3朵 。
总花序全长 25.8 ~ 59.1cm,最长达 91 cm,由 112 ~
930朵花组成 ,有的多达 1370朵 。
2.4.3 开花次序 、时间及花的寿命:红根草随着花
枝的抽生而逐渐现蕾 。从抽茎至现蕾需 5 ~ 25 d,平
均 12d,从现蕾至开花通常需 14 ~ 20d,从花落至种
子成熟通常为 22 ~ 25 d。总状花序上的花开放次
序:由主枝※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亦有个别植株开
花顺序是由一级分枝※主枝※二级分枝。 5月中旬
始花 , 5月下旬为开花盛期 , 6月上旬进入开花末期 ,
持续时间 11 ~ 17d。开花时间从上午 9时至下午 6
时日落前 ,以晴朗天气花最盛 ,遇雨停止开放 ,花开
放后 2 ~ 4d谢落。
2.4.4 花药开裂及授粉:红根草花药开裂时间多
在花开放后第二天 ,花药沿药隔开裂。花粉粒扁圆
形 ,似蚕虫蛋 ,乳黄色 ,借助于蝶类及小野蜂传粉。
2.4.5 结实年龄 、数量及座果率:红根草结实年龄
因繁殖方法不同而异 ,实生苗需第 2年才能抽茎开
花 ,而分蔸繁殖苗当年即可开花 。开花结实量随立
地条件及栽培措施而异 。全荫棚栽培及与甜茶套种
的单株开花 112.8 ~ 136.2朵 ,林缘空旷地种植单株
有花 613.6朵;合理施放基肥可提高开花结实率 ,单
株平均达 930朵 ,而对照组仅 87朵。红根草座果率
较高 ,多在 95%以上 。开花后子房开始膨大 ,一周
后长 1.3mm,粗约 0.7mm时即停止生长 。从花落
至种子成熟通常需 18 ~ 25 d,小坚果由青色渐转淡
黄褐色时种子即成熟。
2.5 适应性
2.5.1  能适应较大的气温变幅 ,既耐严寒又耐酷
暑 ,在 40℃极端气温及 -16.1℃的极端低温情况下
无冻害发生。
2.5.2  对水湿条件要求较高 ,喜湿润 ,但怕淹渍。
在光照较强的干旱地植株长势较差 ,低矮 , 分枝率
低 ,开花结实亦少 。空旷地种植红根草天然更新能
力差 。
2.5.3  红根草对光照要求不强 ,需一定的遮阴。
在不同光照栽培的植株 ,长势差异较大(表 3)。
2.5.4  红根草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 ,在低洼草地
沙壤土 、低丘疏林草地红壤土 ,以及石灰岩漕谷山脚
坡积土均有分布 ,但以酸红壤或中壤土较适宜。
  表 3  不同光照的红根草生长状况
光照 单株枝均值条数(条) 总长(cm)
单株着花(朵) 10株鲜重(g) 长势
全荫棚下 4.4 31.5 112.8 52.2 瘦弱 , 叶柄细长 ,叶质薄;花枝细 , 节间长
荫蔽度 20% ~ 30% 19.6 ~ 30 391.1 ~ 630 785 ~ 930 225.4 ~ 268.2 旺盛 , 植株粗壮 ,叶柄粗 , 叶质厚;花枝粗 , 节间短
林缘空旷地 14.3 254.8 613.6 187.2 长势较好
2.5.5 危害红根草的病虫害种类很少 ,目前只发
现在花果期有褐蝽蟓 ,但危害不大。可以采取人工
捕杀或用灭扫利 3000倍或高效菊酯 1500倍液喷
雾 。
3  小结
3.1  红根草从萌芽至开花结实约 5个月左右 。植
株 2 ~ 3年后短茎的生活力急剧衰退 ,生根萌芽力降
低 ,并逐渐腐烂死亡。
3.2  红根草系浅根性草本 ,喜湿润怕干旱 ,宜种植
于土壤疏松肥沃之地 。
3.3  红根草基生叶片的增长期在 3月上旬至 4月
上旬 ,历时 40 d左右 , 5月中 、下旬进入开花结实阶
段后 ,由于消耗养分过多 ,叶片部分或全部枯萎 。因
此 ,红根草的采收期宜在开花前为宜 。
3.4 红根草人工栽培可采取调控阴蔽度 、合理施
肥等措施 ,提高开花结实率。
参 考 文 献
[ 1]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77年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8.
[ 2] 周嵩煜 , 莫泽乾 .复方红根草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
基层中药杂志 , 1999, 13(4):28-29.
[ 3] 毕超荣 , 蒋祥贵 .野生植物 1227种抗菌作用的筛选 .
中草药 , 1981, 12(12):222-223.
[ 4] 吕强 , 许国强.红根草抗结核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药
学通报 , 1980, 15:428.
[ 5] 张金生 , 黄勇 .红根草中的新二萜———红根草酮内酯
和新红根草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1995, 7(4):1-4.
[ 6] 杨保津 , 黄秀兰 ,黄勇 , 等.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植
·1466· 中药材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0期 2008年 10月
物学报 , 1988, 30(5):524-527.
[ 7] 林隆泽 ,王晓明 .新二萜醌———红根草对醌 .药学学
报 , 1990, 25(2):154-156.
[ 8] 黄秀兰 ,王晓明 , 黄勇 ,等 .红根草内酯的化学结构.植
物学报 , 1990, 32(6):490-491.
(2007-12-03收稿
2008-04-09修回)
滇重楼根茎腐烂与小杆线虫的关系研究
杨永红1, 2 ,刘君英 1 ,王明辉 2 ,杨昌红2 ,韦建荣 2 ,马 青 2 ,管开云3
(1.云南农业大学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118;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204)
  摘要 栽培滇重楼根茎腐烂严重 ,从中分离得到小杆线虫 Rhabditissp.及其它土壤昆虫幼虫。通过接种实验
证明滇重楼根茎腐烂严重程度与小杆线虫 Rhabditissp.原始密度密切相关。采用切块 、挖孔 、划伤和完整的接种方
法 , 均可引起发病 ,最高发病率高达 94.4%。
关键词 滇重楼;根茎腐烂;小杆线虫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08)10-1467-03
作者简介:杨永红(1965-),女,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药资源 、中药栽培及其病虫害防治研究;Tel:13700656671, E-mail:yyh831994@yahoo.com.cn。
  滇重楼 ParispolyphylaSmithvar.yunnansensis
(Franch.)Hand.-Mazz.分布于云南 、贵州和四川 ,
生长在海拔 1400 ~ 3100 m的常绿阔叶林 、云南松
林 、竹林 、灌丛或草坡 ,根茎入药 ,有清热解毒 、消肿
止痛 、凉肝定惊之功效 ,用于疔肿痈肿 、咽喉肿痛 、毒
蛇咬伤 、跌打伤痛 、惊风抽搐等症 〔1〕。滇重楼在我
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 ,为云南白药 、宫血宁 、夺命
丹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2〕。
滇重楼是云南省地道稀缺贵重药材 ,随着中医
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 10年来云南省重楼栽培面积
不断扩展。由于重楼种子有二次休眠的特性 ,用种
子繁殖 ,技术复杂 、生长周期长 。近年来切块繁殖取
得一定进展 〔3〕 ,但根腐病非常严重 , 成为栽培的关
键问题 。从田间调查发现 ,滇重楼的根腐病发病率
一般为 50%,严重可达到 87.7%,也影响原料的质
量 。本研究主要探明滇重楼根茎腐烂与小杆线虫的
关系 ,为防治提供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滇重楼 Parispolyphylavar.yunnansensis经云南农业
大学杨永红教授鉴定 。健康滇重楼植株于 2005年
10月引种自云南白药集团武定滇重楼种植基地 ,在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温室栽培 。腐烂滇重楼
根茎也采自该种植基地 。参照文献 〔4 -11〕方法分离 ,
鉴定得到小杆线虫 Rhabditissp.并按植病研究方法
设计实验步骤 〔12〕。
1.1 小杆线虫培养
1.1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胡萝卜马铃薯
培养基(PCA),重楼培养基(PDA培养基中马铃薯
换成重楼)。
1.1.2  培养物的准备:灰葡萄孢及从重楼根茎分
离到的真菌 G和真菌 D接种到 PDA或 PCA, 于
28℃倒置培养 ,培养基表面长满菌丝 ,以备培养线
虫。
1.1.3  线虫消毒:用改良贝曼漏斗分离到的线虫
收集在无菌的指形管中 , 3000 rpm离心 6 min后 ,加
入消毒液消毒 ,用无菌水冲洗 3遍 ,定容成一定线虫
浓度的悬浮液(可在 4℃保存)备用。
1.2 接种实验
1.2.1  土壤准备:重楼病害的土壤 , 121℃高压灭
菌 2 h。分离接种线虫时使用灭菌过的细河沙过滤
真菌孢子 。
1.2.2  根茎准备:提前两天细水冲洗干净滇重楼
根茎 ,用毛笔刷去表面泥沙 ,以防伤及表面 ,再用蒸
馏水浸泡 ,冲洗 。
1.2.3 接种条件:灭菌的土壤装入透明矿泉水瓶 ,
植入消毒过并表面划伤的根茎 ,用线虫悬浮液喷洒
·1467·中药材 Journal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 第 31卷第 10期 2008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