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要求是 : ( 1) 增加热 t 密度 . (幻 在满足热 t 盆要的条件下达到营养平衡 . (3 ) 提高 日粮消
化率 , 以减少食入 t . 这种日粮的含热 t 较高 , 能满足犬在工作状态下的需要 , 其中的脂肪
不仅能增强食物的适口性 , 而且能改善食物的口感或质地 。 这种脂肪含盘高的日粮还能减少
共便 t , 这时工作犬和挽用犬是很有益的 。
灌木柳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
张中 张健狄 陈绍东 李振洲 范中雨 李兰春
(白城市林料所 ) (镇奋劳改总防林场 )
一 、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我地区的乡土灌木柳普遍存在生长速度慢 、 材质差 、 效益低等缺点 , 严重影响柳树
在生产上的应用 。 开展灌木柳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 , 可尽快增加我市的灌木柳新品种 , 以良
种代替劣种 , 改变我省西部地区造林树种单一 , 扩大绿化面积 , 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对林产品的需求 . 我省西部有大盆低湿易涝 、 中轻度盐碱地 , 不适合农作物及杨榆松的生长 ,
据要有一个能在那里良好生长的树种 , 改善那里的生态环境产生效益 。
目前 ,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 柳编加工业 已经展现出增收创汇 、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好
势头 · 对高质里柳条的需求盘日益增加 . 而本地的柳树混杂生长量低 , 条材质里差 , 抑制到
柳编业的发展 . 通过该试验研究 , 引进适宜生长 、 产盘高 、 条材质盘好的编织柳灌木柳新品
种 , 采用丰产栽培技术 , 生产更多的优质柳条材 , 促进柳编业的迅速发展 , 振兴林业经济 。
二 、 试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 试验研究内容
滋木柳新品种引进栽培对比试验 , 分引种初期栽培试验和引进区域性栽培试验 。 灌木柳
新品种引进初期栽培试验具有很大的探索性 , 通过初期栽培试脸的管理 , 初步掌握引进品种
在新环境条件下的栽培方法 , 并对抗寒性 、 抗早性 、 抗病虫性和抗涝性 、 丰产性等多方面观
察研究 , 综合引进品种在这几方面的表现 , 作出适应性初步鉴定 . 根据初期试验结果 , 进行
灌木柳新品种引进区域性栽培试验研究 , 进一步研究和证明其适应性 、 丰产性 、 抗性 , 达到
以点代面的目的 , 把引种的经济性状及栽培范围确定下来 。 同时进行灌木柳新品种丰产栽培
技术研究和灌木柳新品种利用途径的调查研究 。
2
. 试验研究方法
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安排田间小区对比试验 . 在全区设三个区域性试验点 , 均采用随机
区组排列法 。
镇资劳改总队林场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栽培试验林 , 四次重复 , 六个处理 , 试验地面积
1
.
8 7 亩 . 每试验小区面积 46 . 8 平方米 , 内播条穗 1 0 5 0 株 , 每供试品种扦插 4 2 0。 个种穗 。 所
试验林场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栽培试验林面积 43 2 平方米 , 三次重复八个处理 。 每供试品种
6 6。 个种撼 , 每试验小区面积 10 . 8 平方米 , 内插 220 个种穗 。
扶余善友乡小河子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林面积 1 . 56 亩 , 四次重复五个处理 , 每小区
一 2 6 一
面积 52 平方米 , 内擂 10 5 0 个种称 , 每供试品种 4 2co 个种毯 。
均采 60 公分大垄双行扦擂 。 株距 15 公分 , 种稼长 12 公分 , 采取常规田间抚育方法 。 每
年秋对灌木柳新品种的生长 t 和条材产 t 进行侧定 , 冬季进行钊条 。
三 `、 试验结果及分析
1
. 试验场地概况
白城市林科所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林地 , 位于大泌塔拉草原西端 , 地势平坦 , 低洼
易涝 。
镇资劳改总队林场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试脸林地 , 位于嫩江西岸 , 地势平坦 , 易内汾 。
扶余善友乡小河子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林地 , 位于松花江东沿边的沙滩地 , 地势不
平坦 , 易涝也易早 。 见表 1。
表 i 滋木柳靳品种区城性试脸林的立地条件
飞味聋泛… 林科所林场 镇资佗子林场 抉余替友乡林场
年平均气通 (亡》 4。 4 - · - . } ;
·
s
绝对最低退 (℃ ) 一 36。 9 一 33 。 4 一 3 7。 8
年降水 t (m二 ) 4 30 4 73。 6 4 23。 1
年燕发 t (m m ) 1 84 6 14 94 1570
年日照 t ( t ) 29 1 5 1 1 51 2 7 9 7
年无箱期 (天 ) 133 133 。 7 13 5
地下水 ( m ) 0。 5~ 1 1。 5 1。 2
土坡 草甸土 黑钙土 黄沙土
含盐 t (0 ~ 3 c5 m ) 0 . 1 38 6% 0 · 14 3 1沁 .0 0朋 2%
有机质 (0 ~ 2c5 m ) 0 . 58 7 3% 2 . 7 34 4% 0 . 72 67%
速礴 (0 ~ 2c5 m 》 0 . 4 91 9% 0 . 0 84 9% 0 · 0 9 6 3%
速钾 (0 ~ 2c5 m ) 5 . 2 25 8%
水解氮 (0 ~ 2交m ) 5 . 27 6 6% 0 . 1 8 22% 0 · 0 4 2 5%
PH 值 8。 4 7 · , s …} 7 . 。
2
. 灌木柳新品种引种试验
我所从各地引进灌木柳 30 多不同种 、 类型及无性系 , 经育苗观察筛选出八个较好的班木
柳品种 , 作进一步试验 。 见表 .2
农 2 供试验品种与来滋
晶 种 来 派 数 t 学 名
祀 柳 河北省腐坊 40 0 0 0 株
挂 典 柳 !} 江苏林科所 7 0 0 种称
三 蕊 娜 辽宁鞍山市 7 00 0 种鹅
细 技 柳 江宁鞍山市 7 0 。 种秘
短序松江柳 黑龙江省 1 0 0 株
一 2 7 一
品 种 来 娜 数 t 攀 名
4一 5 号 扛苏林科所 . 00 0 种拍 }
沙 柳 吉林省大安市 右o 株
乌 柳 断班伊举 7 0 0 种称
(1 ) 谁木柳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a
. 抗寒性 : 耐寒性的强弱是我省树木引种成致的关健因萦 。 人个供试灌木柳品种表砚了
不同的耐寒性 。 见表 3 。
农 3 滋木柳各品种的物候期
品 种 贫动期 展叶期 封顶期 落叶期
祀 柳 通月 5 日 4 ’月 13 日 _ 9 月 14 日 11 月 15 日
乌 柳 4 月 8 日 4 月 1 5 日 「几 月 l ” 日 1 1 月 10 日策 典 柳 4 月 6 日 4 月 13 日 9 月 2 5 日 11 月 1 4 日
短序松江柳 4 月 10 日 4 月 17 日 8 月 3 0 日 10 月 3 0 日
细 杖 柳 4 月 9 日 4 月 1 8 日 8 月 1 0 日 10 月 3 0 日
三 蕊 柳 4 月 8 日 4 月 16 日 8 月 2 8 日 10 月 2 5 日
4一 5 号 4 月 7 日 4 月 1 2 日 8 月 2 6 日 1 1 月 1 6 日
抄 柳 4 月 1 0 日 4 月 16 日 8 月 2 3 日 10 月 3 0 日
从灌木柳物候期调查看 , 封顶期早晚与耐寒力密切相关 . 祀柳和对照沙柳在初霜来前封
顶 , 木质化程度好 , 表现抗寒力强 , 抗寒指数达到 I级 ; 乌柳 、 簸其柳 、 4一 5 号柳在初霜来
时还没有封顶 , 木质化程度较次 , 有较轻的冻害 . 祀柳从河北廊坊引进白城后经五年的多点
区域性栽培试验 , 表现耐寒力强 , 尤其 1 9 8 9 年冬是 40 年来最寒冷年份 , 也毫无冻害 , 安全
越冬 , 能正常生长发育 , 开花结果 。
b
. 抗盐碱能力: 引进灌木柳各品种在耐盐碱性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 。 1 9 8 5年在进行苗木
扩萦时对灌木柳进行耐盐碱观察 , 结果见表 4 。
农 4 滋木柳在土健 p H 值 9 . 8 条件下生长情况
、众、 抽条数 出苗数 成活率 高生长 农 现祀 柳 1o g 8 98% 1。 5 5m 生长旺盛
细枝柳 1o 4 5 45另 1 . 2 5m 生长弱
三蕊柳 i o 65 65% 1。 3 5m 生长弱
短序松江柳 10 0 5O 50 % 1。 3 3m 对盐孩灵敏 , 生长纤细
乌 柳 i o 65 6 5% 1。 4 2m 幼苗生长慢 , 后期生长旺
4一 5 号 1 00 0 O 幼苗紫色 , 逐渐死亡
笼典柳 1o O 0 幼苗黄白 , 逐渐死亡
对 皿 1o O 0 幼苗黄白 , 逐渐死亡
该年从早春至 7 月底没下雨 , 土壤极度干草 , 因空气干澡盐碱随地下水蒸发积聚于土壤
桥作层 , 当时土城班 值达 .8 9~ 终8 的情况下 , 同一块地的早柳幼苗死亡率 80 %以上 , 垂柳幼苗死亡率高达 60 %以上 , 乌柳 、 三蕊柳 、 细枝柳成活率 45 ~ “ % , 4一 5柳 、 簸箕柳、 对照
基本死亡 . 而祀柳成活率达 98 % , 生长很好 , 表现了较强的耐盐碱和对早性 。
` 抗水淹性 : 引进的灌木柳新品种经几年的试验观察 , 具有不同程度的耐水性 。 见表 5 。
农 5 滋木柳长期水淹后的成活 、 生长、 产 t 情况
`、嘿澳 祀娜 乌柳 细枝柳 旅典橄 翅序扮江柳 4一 5 三蕊柳 对照
成括率% 8 3。 6 63。 6 38 。 2 6 5。 6 , 2。 4 ; 乐 : } 5 .5 2 } s Z. a
生 H 《m ) 1一 2 1。 1 1 1。 0 5 0。 99 .0 9 4 O。 8S .0 9 2长
t D ( e m》 .0 6斗 .0 6 8 .0 55 .0 66 ` 氏 5 5 .0 ` i .0 55 .0 5 3
产条 t 任 g介 a ) 1 55 .0 2 5 , 0O 5 0 0。 25 84 7。 5 10 5 0 6o 6 0 0 3 0 0
198 6 年是特大水灾年份 , 从 6 月中旬至 8 月末被水淹时间长达三个多月 , 供试品种其成
活率 , 生长量 、 产条量差异很大 。 从表 5 可知引进的灌木柳品种多数水淹后生长状况好于对
照沙柳 。 其中祀柳的耐淹能力最强 , 其次是乌柳 、 簸箕柳 。
1 9 8 8 年在沼泽地营造祀柳基地 , 把几种供试灌木柳品种加进去试验 , 插条造林后 6~ 9 月
积水 80 多天 , 水深 20 ~ 4 0c m , 祀柳仍能正常生根成活 , 成苗保存率在 85 %以上 , 高生长 1 ~
1
.
5 米 , 乌柳和簸箕柳成苗保存率在 65 %左右 , 三蕊柳 、 细枝柳 、 短序松江柳 、 对照沙柳成
苗保存率 20 ~ 30 % 。 可知祀柳具有湿生植物的某些特点 , 耐水湿能力强 。
d
. 对病虫害的抗性 : 引进的灌木柳新品种几年来没有发生病害。 虫害时有发生 , 在试验
地每区调查害虫数时 , 祀柳区内虫数少 , 其次是乌柳和簸箕柳害虫较少 , 对照和其它灌木柳
品种区内害虫数较多 。 见表 6 。
表 6 1 98 年灌木柳试验林容虫调查表
看下牡 1 区虫数 2 区虫数 3 区虫效 总数 比率
祀 柳 11 15 2 5 45 3 9 . 8 %
细 枝 柳 28 4 0 4 5 11 3 10 沁
三 蕊 柳 3 5 4 1 3 9 11 5 1 0 1 · 8%
短序松江柳 18 38 4 6 9 2 吕1。 4 %
乌 柳 2 l 30 2 4 { 75 } “
,
4 %
簸 典 柳 17 1 , 34 70 62%
4~ 5 14 21 }{
3 5 7 O 62%
对 照 4 0 4 3 30 1 13 1 0 肠
(2 ) 灌木柳新品种生长里及条材质量对比
a . 生长量与产量 : 三个地点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试验林 , 尽管立地条件不同 , 几年来均
以祀柳的生长盈和产条盆为最高 , 经方差分析 , 祀柳的生长 t 和产条蚤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几
一 2 9 一
个供试品种及对照沙柳 . 旅箕柳和乌柳的生长 t 和产条 t 仅次于祀柳 , 显著高于对照沙柳 ,细
技橄和短序松江柳略高于对照沙柳 ; 4一 5柳和三蕊柳低子对照沙柳 . 短序松江柳不适宜在中
轻度盐孩地上生长 。 见表 7、 8 、 , 、 10 、 n 。
农 , 桩资劳改总队林场浪木柳区城试脸生长林生长且汇总表 单位 . cm
滋从是高 1 , 8 1年 1 , 8 8年 · ” ” 年 1口90年 四年平均生长 t砚 平均 - 卜对 , 州平均 卜对 ,州` .甲均 卜对 , 叫平均 卜对 , 比 . 平均 卜对 , 比犯铆 狂 1,乐幼 13 4% 幼 0。 6挂 1 3 0% 2 3.5 8 3 1 1 ,% 2 17。 忿 1 05 % 2 2.0 1 1 2 0%
D .0 . 口 1. 0% 1。 2 1 1 3 0% 1。 1 6 1 2 5% 1。 0 1 1 1 1% 1。 1 1 1 2 9%
泣蕊 . H 16 .8 拍 工1魂% 1 82 。 7 1 0 3% 1口忘 2 5 , , % 2 0 0 9 1% 1吕7。 砚弓 1 02%
’
D 吞 台, 14 4% 1。 0 8 1 1 6% 1。 i 1 1 8% 1 , 0 , 1价% 1。 0 3 1 1口%
乌- H 16 7。 肠 1 1 3托 18 7。 2 3 1 0 5另 1 9 9。 “ 1 0 % 1 8口。 8 公 2% 1 8 5。 , 8 1 0 2%
D .O .’ 15 2% 1。 0 8 1 1 6% 1。 1 7 1 2右% 1。 0 3 1 0 7% 1。 0 6 1 2 4%
笼序松江柳 H 1右.0 5 10 8% 1 76。 0 5 , 9% 2 0 3. 6 8 ,1 0 2% 2 1 2 1 0 3% 1 8 8。 0 7 1 0 3 %
D 0
。
6 6 1璐% 0 。 8 8 , 5沁 0 . 9 1 i , 8% .0 0 7 1 0 1% 0 。 8 6 1 0 %
细杖铆 H 1 5 7。 3 5 1 06 % 1 6 2。 5 8 , 2% 19 9。 33 p g% 1 8 3 吕7% 1 7 5。 5 7 9 6%
D O
。 “ 1 0 6% 0。 7 8 名4% 0 . 9 1 9 8% 0。 p g 1 0 3% 0 . 5 , 6 9%
沙柳对妞 H 1 4.B 璐 1 0 % 1 7 , 。 6 3 1 0 % 2 0 0。 5 1 0 0% 12 0` 5 1 0 1 8 3。 17 1 0 0%
D .0 ` 2 1 0 0% 0 . , 3 1 0 % .0 9 3 1 0 0肠 0。 , 6 1 0 % 0。 8 6 1 0 %
农 8 林科所林场滋木柳区域试验林杂生长 t 汇总表 单位 : cm
卜饭 高 1. 8 7 年 1 9 8 8年 1 9 8 9年 1 9 , 0年 四年平均生长盆径 平均 卜对 , 已 平均 卜对 , 叫平均 卜对 , 州平均 卜对 ” 叫平均 卜对” 比
纪柳 H 1 7 7。 7 1 15% 17 8 . 9 1 2 7坏 1 5 2。 7 3 1 2 5% 1 3 8 .吕 1 1 5% 1 6 2 . 0 4 1 2 0%
D .0 8 1 17% .0 76 1 1 2% .0 74 1 1 4% 0
。
6 5 1 1 4% 0
。
7 6 1 1 5%
挂滚柳 H 1鱿口` 盛生 1 0 3% 1 5 7。 3 1 1 2另 1 0 6。 47 侣7肠 1 28。 7 1 0 6% 1 3 7。 9 8 1 0 3%
.
- . 一
D 0
。
9 3 1 24% 0
。
85 1 2 5% 0
。
5 7 8 8% 0
. 名4 14 7% 0。 8 12 1另
乌柳 H 1 6 2。 1 3 10 5沁 1 5 1。 5 7 10 7% 1 2 4。 0 5 10 2% 1 2 0。 8 9 9% 13 9 . 6 4 10 4%
D 0
。
. 4 1 2 5% 0
.
6 6 12 6%
’
0
.
6 5 10 % 0
。
6 4 1 1 2% 0
。
7 7 1 1 7%
翻杖柳 H 1 5 2。 8 3 9 9沁 1 5 3 . 8 10 9沁 1 24 。 8 7 1 0 2% 1 1 7。 3 9 7纬 13 7 . 2 1 0 2%
D 0
。
7 5 1 0 0% 0
。
6 6 p 7% 0
.
6 2 9 5纬 .O 石5 9 7% 0。 6 5 9 8%
姐序松江 . H 1 50。 2 3 , 7% 1 4 9。 3 1 0 6% 10 9 . 6 9 0% 1 2 4 . 2 1 0 3纬 1 33 . 3 3 9 9%
D 瓜翻 , 2% 0 。 5 6 8 2% .0 4 8 7 4% 0 。 5 7 1 0 0% 0。 5 8 8 8%
三蕊柳 H 1 4 1。 3 3 . 1% 1 5 6。 0 7 , 7写 1 15。 5 1 口5% 1 0 9 , 0% 1 25。 4 9 公3%
D .0 6 2 10 9% 0
。
7 7 11 3沁 0 . 7 4 1 1 4% 0 。 6 3 1 1 1另 .0 7弓 1 1 2另
心一 5 . H 1 4 2 . 7 5 , 2% 1 2 8 . 6 3 9 1% 11 2 . 8 9 2% 1 1 9。 3 9 9% 1 2 5。 8 7 0 4%
D .0 8 2 l的% 0 。 7 2 1 06 % 0 . 5 8 8 9拓 0 . 6 2 10 9% 0。 6 9 1 0 5%
妙柳 《对皿 ) H 1 5 4。 4 7 10 % 1 4 1 1 0 0% 1 2 2。 0 8 1 0 0% 1 20 。 口 10 0% 1 3 4 . 6 1 1 0 %
D } .0 75 1 0 0% .0 右8 1 0 0沁 0
。
6 5 1 0 对 0 . 5 7 1 0 0% 0 . 石6 10 0%
我 9 林科所林场灌木柳区域试脸林条材产 t 汇总农 单位 : k g八。
飞火 1, 8 7年 1 , 8 8年 1 9 8 9年 1 9 , O年 四年平均恤 均产 勺对照比 址 均产 与对服比 h. 均产 与对皿比 址均产 与对班比 抽 均产 与对皿比纪 柳 2“ 0 2“ % 3 1 10 : , , % } 5 0 5 0 0 } 2 5 5% 1 2 0 8 3 3 1 7 9% 2 7 15 8 2 4 2%
策弃铆 1 6 7 0 0 1 5 5% 1 6 0 0 0 1` 4% 1 5 7 0 1 3 1另 } 15 16 7 1 3 0% 1 5 89 2 1心2%
一 3 0 一
、钱赴 1 , 8 7年 1 . 8 8年 1口8 9年 1 9 , O年 四年平均抽 均产 与对皿 比 抽 均产 与对班比 卜. 均产 与对皿 比 卜. 均产 与对照 比 址 均产 与对照比
乌 柳 1 2 8 0 0 1 1 9% 15 50 } i一,沁 1 6 5 0 0 1 3 8% 1 3 66 7 1 1 7% 1 4 6 1 7 1 3 0%
细枝柳 1 0 8 0 0 1 00% 1 10 0 } 1 0 6% 1 14 0 0 , 5% 1 0 1 6 7 8 7% 1 0 8 4 2 0 7%
姐序松江柳 公4 0 0 6 7% 1 2 3 0 0 1 1 8% 1 3 60 0 1 1 3鱿 1 0 8 3 3 9 3% 1 1 5 3 3 1 0 3%
三蕊柳 9 4 0 0 名7% 1 0 3 0 0 9 9% 10 80 9 0% 1 2 5 0 0 1 0 7% 1 0 7 5 0 , 6%
` 一 5柳 1 0 6 0 0 份8% 1 0 90 1 0 5% 1 06 0 0 8吕% 1 3 8 3 3 1 1 9% 1 1咤8 3 1 0 2%
抄 柳 1 0 8 0 0 1 0 0% 1 0 4 0 } 1 0 0% 1 20 0 0 1 0 对 1 16 6 7 1 0 0% 1 1 2 1 7 1 0 %
表 1 0 镇资劳改总队林场灌木柳区域试验林产东皿汇总表 单位 . k g压 a
卜之 1 9 8 7年 1 9 88年 1 9 8 9年 1 9 9 0 年 四年公顷平均产 t平均 与对皿 比 平均 与对照 比 平均 与对照比 平均 与对 照比 平均 i与对滋
祀 柳 2 3 2 0 0 2 30 % 2 5 1 0 0 2 3 0% 3 1 1 6 7 2 1 2% 2 0 0 6 7 1 6 0% 别 88 4 2 0 6%
龙 箕 柳 1 3 7 0 0 1 3 6% 1 7 2 0 0 1 5 8% 2 2 0 0 0 1 5 0纬 1 8 4 3 5 1 4? % 1 7 83 4 1 48%
乌 柳 1 3 3 0 0 1 3 2% 1 8 8 0 0 1 7 2写 2 2 1 6 7 1 5 1% 1 7 5 5 6 1 4 0写 1 7牙5右 1 4 9纬
短序松江柳 1 0 6 0 0 10 5% 1 3 4 0 0 1 2 3% 13 0 0 0 8 9% 1 2 0 9 8 9 6% 1 2 2 75 10 2%
细 枝 柳 9 7 0 0 9 6 % 1 0 6 0 0 9 7% 1 5 0 0 0 10 2写 1 0 4 2 0 8 3% 1 14 3 0 9 5 %
沙柳 (对照 ) 1 0 1 0 0 10 0 % 1 0 9 0 0 1 0 0% 1 4 6 6 7 10 0写 1 2 5 4 0 1 0 0% 1 20 5 2 全(洲)%
表 1 1 1 9 88年扶余善友乡小河子灌木柳试验林亲材产且 单位 : 千克 /h。
气哭、 1 区 2 区 3 区 4 区 总和 平均 平方米 h a 与对照 比条产量 条产童 %
祀 柳 7 5 8 1 7 3 . 5 8 2 . 5 3 1 2 7 8 1 . 4 3 1 4 3 0 0 24 7
短序松江柳 3O 2 5 3 5 2 9。 5 11 9 . 5 29。 8 8 0 . 5 5 55 0 0 9 5
簸 其 柳 6 0 5 2, 5 5 7 。 5 6 7 . 5 23 7 . 5 59 。 3 8 1 。 0 9 10 9 0 0 1 88
细 枝 柳 2 5 26 2 4 。 5 2 4 . 7 5 10 0 . 2 5 25 。 0 6 0 . 4 6 4 6 0 0 7 9
抄柳 (对照 ) 30 . 0 2 32 。 3 5 2 8 。 5 36 . 2 5 127 。 12 31 . 78 0 . 5 8 580 0 10 0
, 小区面积 s 4 5m ,
从表 7 、 8 、 9 、 10 、 n 可知林科所林场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栽培试验的生长量和产条量 :
祀柳四年平均高生长 162 . O4c m , 地径生长 。 . 7 c6 m , 为对照沙柳的 12 0%和 l 巧% ; 四年平均
产条量 2 7 1 5 8 千克 / ha , 为对照沙柳的 2 42 % 。
镇资劳改总队林场灌木柳新品种区域性栽培试验林中 , 祀柳四年平均高生长盘 220 . cI m ,
地径生长 1 . I k m , 为对照沙柳的 120 %和 1 29 % ; 四年平均产条量 2 4 8 8 4 千克 / ha , 为对照沙
柳的 206 % 。
扶余善友乡小河子灌木柳区域性引种栽培试验林 , 只有 198 8年的数据 , 尽管如此也充分
证实祀柳的优良性状 , 在引种栽培试验的品种中也是最突出的 .
b
. 条材质量 : 对灌木柳新品种条材测试结果表明 , 祀柳条材红褐色 , 细长而柔韧 , 无疤
痕 , 表面光滑 , 粗细匀称 , 通直分叉少 , 去皮后洁白光亮 , 耐编织 , 是柳编业的上等材料 。
四 、 引种栽培试验的结论
经多年多点引种栽培试验 , 祀柳在各试验点均表现出优良的性状 , 不但生长快 , 产条盘
一 3 1 一
高 , 条材质地优良 , 适宜编织用 。 同时也表现出耐水淹 、 耐盐碱 、 抗病虫害 、 耐寒 、 适应性
强 、 易繁殖 、 成活率高 。 根据试脸中抗性 、 生长盆及产盆 、 条质三项指标 , 祀柳是一个适合
在白城发展的优良灌木柳新品种 , 可在低湿地 、 中轻度盐碱地上造林 。
白城市林业生态经济类型区及
林业发展的战略问题
叶非玲 肖风祥
( 白城市林业科学研 究所 ) (白城市林业局 )
摘要 本文根据白城市林木分布特点 、 森林资源现状 、 自然环境差异及林业生态经济发
展方向的一致性 , 在充分肯定建国 45 年来林业建设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 用生态经济学观点
系统地分析了全市林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 明确划分了四个林业生态经济类型区 , 研究探 讨
了全市林业发展的几个战略问题 。
林业建设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 , 即受自然规律制约 , 又受经济规律
制约 . 从白城市林木分布特点 、 .森林资源现状 、 自然环境差异和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 用
生态经济学观点研究林业生态经济类型区的划分和林业发展的战略问题 , 深化林业内部的改
革 ,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 大力建设生态经济型林业 , 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 、 经济和社会效
益 , 本文仅是初步探讨 , 以供决策参考 。
一 、 全市林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白城市林业基础极为薄弱 , 建国初期森林砚被率只有 2 . 4 % , 自然灾害频繁 , 风沙 、 干早
严重 。 为了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 促进全市社会 、 经济的全面发展 , 建国 45 年来 , 特别是 1 9 7 8
年全市现有的 5 个县 (市 、 区 ) 均被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 (市 、 区 ) 以来 , 林业
建设在党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的指导下 , 通过采取一系列鼓励发展林业的有效措施 , 极大地
调动了全社会的造林积极性 , 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 全市现有林地面积 71 。万亩 , 占全
市总土地面积的 1 8 . 4 % , 森林扭被率提高到 9 . 68 % , 林木总蓄积达 838 万立方米 , 基本形成
了带 、 片 、 网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 在防风固沙 , 庇护农田 、 保持水土 、 涵养水源 、 调
节气候 、 提供木材 , 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在多年的林业建设中 , 由于受林业发展的阶段性束缚 , 加之人们对林业建设的实质认
识不足 ,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 作为生产周期长 , 生态 、 社会
效益显著的特殊产业 , 有许多方面还不相适应 。 主要是 : 过去 40 多年来 , 全市林业建设在总
的指导思想上 , 一直偏重生态 、 社会效益 , 忽视经济效益 ; 在建设布局上 , 一直片面强调统一
棋式 , 设有突出各地的不同特点 ; 在发展 目标上 , 一直过分强调造林绿化数量 , 没有突出抓
好质 t 和效益 ; 在建设重点上 , 一直偏重了造林绿化 , 没有很好地抓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 。 使
全市林业建设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 。 其主要问题是 :
一是树种 、 林种单一 , 布局不合理 。 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 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同和区域林
业经济发展的猫要 , 全市现有林地面积中 , 有 90 %的树种是杨树 , 有 95 %的林种是防护林和
一 3 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