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第 14 卷 第 4 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 9 9 0 年 1 1 月 J U R ON A L F OJ I A N G X I N O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14
N o v
.
N o
.
!
1 9 9 (j
石香羔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孙凌峰
(化学系 )
摘 要
本文 用气相色谱 、 气相色谱一质谱一 计算机联用仪 、 红外光谱 、 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了石
香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在 已分析的 3 6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 31 个化合物 , 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
46 %
· 它们是 : 。 一旅烯 、 异戊酸异丁醋 , 。 一菲兰烯 ,对 一伞花烃 , , 一菇品烯 ,菇品
一 4一醇 , 百里香酚 , 香荆芥酚 , 甲基丁子香酚 , 甲基黑椒酚 , a 一反式一香柠檬烯 , 瑟
林烯 ,橙花叔醇 ,刀一红没药烯等 . 其中百里香酚含量为 24 . 56 % ,香荆芥酚的含量
达 4 3 . 2 2% .
关键词 : 石香蕾 ;挥发油 ;百里香酚 ;香荆芥酚 ;成分分析
香苇始载于 《名医别录 》 , 《图经本草 》 、 《本草纲目》 、 《植物名实图考 》等均有记载 仁`〕 . 综
合本草记载 . 应有香需和 石香需两种 . 经考查 ,江西分宜 、 宜春 、 新余等地所产药材 “ 江香蕾 ”其原植物均为石香需( 6r t h o d 。 。 C h ; n e n s ;、 ( M a x im . ) K u d 。 )在医药上 . 石香需作为中药 “ 香蕾 , ,
的主要来源用于治疗暑湿感 冒 ,发热无汗 ,头痛 ,腹痛吐泻和水肿等 . 用其芳香油加入适 最
淀粉压制的喉片 , 含服可预防感冒 . 但迄今未见石香蕾油用于香料工业调香的报导 ,亦未见
此芳香油化学成分的详细报导 ,故我们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
1 实验部分
1
.
1 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1 .1 1 实验材料
石香莆鲜草采 自江西分宜县昌田村和新余市郊 , 均为人工种植的 . 石香蕾干草由分宜
县医药公司提供 , 以上均为 19 8 8 年产 .
.1 L 2 测定方法
参照 1 9 7 7 年版 《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 》附录 59 规定的方法 , 用 2 0 0 0ml 精油测定器测
定 .
文稿收到 日期 1 9 0 一 0 5 一 0 9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9 9 0年
. 1 . 1 3 测定结果
由于所采样品的生长环境 、 采收季节 、 采收时的天气 、 温度不同 ,以及采收部位的老 、 嫩 ,
向阳或背阴 , 以及样品放置时间 、 干燥程度等的千差万别 , 同种植物在测定挥发油含量时不
同批号均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 因此 , 植物挥发油的含量一般是一个范围 ,而不是某个一定的
值 . 下面是石香蕾挥发油含量的测定结果 .
表 1 石香蒸挥发油含量的测定结果
批号 采集时间 干鲜程度 投料 (妇 得油 (妇 得油率 ( % )
0 6 2 5 0 1 8 8
.
6
.
2 4 1 l
7 3
0
.
2 6 1
31905朋7叨2招4月,5sq自q任n舀口守Qé孟印51ōhCJ八曰ùnUflónIJà
ǎ卜钊
2C
UO口négdL八月J2Osn一了Utnt9一nUOQUq乙1n工ō r曰亡八乃口dQ乙了n叹划443J才223
0 6 2 6 0 2 8 8
.
6
.
2 4
0 6 2 7 0 3 8 8
.
6 2 4
0 6 2 7 0 4 8 8
.
6
.
2 4
0 6 2 9 0 5 8 8
.
6
.
2 8
0 6 2 9 0 6 8 8
.
6
.
2 8
0 6 3 0 0 7 8 8
.
6
.
2 8
0 9 1 7 0 8 8 8
.
9
0 9工7 0 9 8 8 . 9
l 5
l 5
0 9 1 8 1 0 8 8
.
9
0 9 2 0 1 1 8 8
.
9
l 5
l 5
0 9 2 0 1 2 8 8
.
9
0 9 2 1 1 3 8 8
.
9
l 5
l 5
鲜草
鲜草
鲜草
鲜草
鲜草
鲜草
鲜草
干草
千草
干草
干草
干草
干草
干草
干草
2
.
3 0
2
.
2 2
1
.
6 1
1
.
2 0
1
.
9 8
3
.
6 5
3
.
5 1
2
.
0 4
3
.
6 0
3
.
6 0
4
.
1 7
0 9 2 2 1刁 8 8 . 9 . 1 5
0 9 2 3 1 5 8 8
.
9
.
1 5
J
.
9 3
2
.
5 1
为 .0
.1 2
从上述测定结果可以看出 , 石香需鲜草含芳香油率为 0 . 26 一 0 . 59 % , 干草含芳香油率
8一 1 . 7 % .
2
.
1
石香蒸挥发油组份的定量定性分析
实验材料
石香薰挥发油 由实验 1 . 1 提取 , 并经无水硫酸钠充分干燥 . 为橙红色有石香需特征香
气的油状澄明液体 . 其各项物理常数见后 (结果与讨论 ) .
·
.2 2 毛细管色谱分离分析条件
仪器采用川分 S C一 7 型毛细管气相色谱仪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 数据处理用 c D M c 一
1B 色谱数据处理机 .
色谱分离条件 : 色谱柱为 D ex isl 一 3 0 OG c 熔融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 4 0 m 火 0 . 2 4m m ) ,柱升
第 4 期 孙凌峰 石香蕾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温程序 10 0 0 C( 6 m i n ) ~ 6 o C/ m i n ~ 25 0 O C( 4 m i n ) ,载气 : 高纯氮 ,平均线速 1 8 . o e m / s ,分流 比 4 5
: 1
. 进样量 0 . 15以 . 汽化室温度 2 50 0C , 检测室温度 2 0 0C , 空气流量 1 75 m l/ m in ,氢气流量
Z l m l / m i
n , 尾吹气流量 1 5 m l / m in .
l
·
2
·
3 G C一 M S 一 D S 联用条件
仪器 : H P 一 5 7 9 0 A V G 7 0 7 0 E 一 H F G e 一 M s 一 os 联用仪 . 柱 o e x 组一 3 0 0 o e . 5 0 m 只
0
.
2 4 m m
, 电离方式 EI ,轰击电子能量 7 e0 v ,发射电流 0 . sm A , 电子倍增器电压 1 . kZ V , 离子
源温度 2 5 0 OC ,扫描范围 5 0一 3 5 0a m u ,扫描速度 0 . 5 5 / f u ll r a n g e .
L .2 4 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
根据 G c 一 M S一 D S 联用仪的分析结果 , 所得质谱图直接由该机所附的 V G n 一 25 0谱
库进行自动检索 , 并对检索结果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巨2 ’ 3〕进行人工核对和补充检索 · 由于色谱
分析和色谱一质谱联机分析都是采用 D ex isl 一 3 0 OG C 柱 , 所得的色谱图和质谱的总离子流
图中各化合物的出峰顺序是完全一致的 ,有完全相同的对应关系 . 根据各组份在色谱上的
程序升温保留指数 卜 P值和质谱鉴定结果 ,查找 场文献值川以进行辅助定性 . 对其中的部分
组份还在色谱上采用标样加入法进行印证 .
化合物的定量我们是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 由色谱数据处理机进行自动处理 . 经用 内标
法对几个主要组份进行对照检查 ,证 明上述定量方法误差较小 ,是可信的 .
1
.
3 石香蒸挥发油中酚类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1
·
.3 1 挥发油中酚类物质的分离川
取石香蕾挥发油 (由实验 1 . 1 提取 ) 6 . 7 2 49 , 溶于 10 ml 无水乙醚 中 , 用 4%氢氧化钾
( 5 0ml X 2) 萃取 ,将两次碱萃取液合并 ,再加入乙醚振摇 , 以除去碱萃取液 中的非酚性杂质 .
然后通入 C O : 气体 ,使其中的酚类物质全部析出 ,再用乙醚 ( 25 ml X 2) 反萃取 ,得乙醚萃取液
. 先常压后减压蒸去乙醚 ,得酚性油 4 . 30 9 ,得率为 63 . 95 % .
.1 .3 2 酚性油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取上述分离制备的酚性油 2 . 19 ,用 2 . sc m x sc m 硅胶柱层析 ,石油醚一氯丙烷 一 乙酸乙
醋梯度洗脱 ,一共得到三个组份 . 再将上述各组份分别用硅胶 G 薄层检查 ,用 l %铁氰化钾
水溶液和 2%三氯化铁水溶液的混合液喷洒 ,均可见蓝色斑点 . 上述洗脱液再经纯化 ,得到
三个物质 · 经用 M S 、 IR 、 U V 和 H ’ N M R 等鉴定 , 确证了其中的两个化合物分别为百里香酚
( t h y m o l ) ( 2 0 )
, 香荆芥酚 ( e a r v a e r o l ) ( 2 0 ) . 另一个化合物未能鉴定 .
2 结果与讨论
( l) 据测定 ,石香蕾鲜茎叶含芳香油 0 . 26 一 0 . 59 % ,干茎叶含 0 . 8一 1 . 7 % . 石香蕾挥发
油为橙红色液体 , 有特异香气 . 经测定 , 其 比重 ( 2 0 OC ) 为 0 . 9 4 4 1一 0 . 9 4 9 4 ; 折光率 ( 2 0 o C )
1
.
5 0 7 2一 1 . 5 0 7 9 ; 比旋光一 0 . 7 00 ;酸值约 0 . 5 .
( 2) 石香莆挥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见附图 ;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及相对含量见表 2 .
上述结果表明 ,石香蕾挥发油约含有 36 种化学成分 , 已鉴定了其中的 31 种成分 , 已鉴定的
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 46 % . 其中包括单菇烯 7 种 ( 7 . 82 % , 以峰面积计 , 下同 ) , 倍半菇
烯 6 种 ( 3 . 9 3% ) , 芳烃 z 种 ( 5 . 8 2 % ) , 含氧化合物 17 种 ( 7 7 . 7 9% ) . 含氧化合物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1 9 9 0 年
醇类 7种 、3 . % 77, . 1喻类 2利i ( 6 7 . 7 9%) . 叱:粼利“ ( 3 . 86比) . 酉l司类2干, I` ( 0 . 3 7比, 一酉片类 2干,卜( 2 . 0 4考
}}

J匕以— 不犷-— 万了一一一一一花一 — 一 万获厂一一一一 乏首一一 一 -一一麦 -一111 I n附图 石香蒸挥发油的总离子流程图
( 3)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石香需挥发油组成的最大特点是其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特别
高 (占 67 . 79 % ) . 已鉴定出的有 2 种 : 香荆芥酚 ( 43 . 23 % ) , 百里香酚 ( 2 4 . 5 6% ) . 药理研究
已经证明石香需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和杀菌作 用 , 并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侧 . 而百
里香酚 、 香荆芥酚等酚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因此 , 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该油的药理
作用有关报导是一致的 .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 ,该油对金属器皿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这也可
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多量酚类物质所致 .
( 4) 据评香认为 , 石香蕾挥发油粉底香香气浓 , 尾香辛甜微辛 . 可用于化妆品加香 、 配
制皂用 、 洗涤剂用工业香精以及东方型和幻想型香精中 . 我们用石香需油试调爽身粉用素
馨兰香精和皂用檀香香精 ,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我们将其试用于烟草加香亦取得了令人
鼓舞的结果 . 因此 , 该挥发油在香料工业中尤其是配制疗效性化妆品方面将会有乐观的前
景 .
7 3第 4期 孙凌峰 石香蕾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表 2 石香蒸挥发油化学组成和含量
P e a k No
.
S C 日n M
.
F MW
.
T he n a n l e o f c 。 。I PO und s C on t
e n t(% )
1 9 3d 一 a 一 th uje n e
“ 一 P n i e n e
c o n , Ph e n e
0
.
5 6
1 9 9
2 1 0
0
.
7 0
0
.
1 7
2 32
2 6 3
2 8 5 P一 Cy m e n e
2 9 0
C l o H 一6 1 3 6
C 10 H 一` 1 3 6
C z o H 一6 1 3 6
C , H l a0 2 1 5 8
C ] o H i 6 1 3 6
C r o H z峭 1 3 4
C ] o H i 6 1 36
C J o H l s o 1 5 4
C l o H 1 6 1 3 6
C 一。 H 16 1 3 6
C 一o H一8 0 1 5 4
c 8 H日o , 1 2 0
C 一OH i 名0 1 5 4
C l oH 一80 1 5 4
C 12 H 2 o0 2 1 9 6
C l l H j ` 0 1 6 4
C 一o H 14 0 1 5 0
C l o H 1 4 0 1 50
C 一 I H I 刁0 1 7 8
C l o H 一2 0 1 4 8
C 一 H l 刁0 1 6 2
C l s H Z月 2 0月
C 1 5 H Z, 2 0 4
C 15 H Z一 2 04
C 」5 H 2弓 2 0 4
C 一s H Z遭 2 0 4
C 一s H 2 6 0 2 2 2
C 一s H Z弓 2 0 4
C 1 5 H 2 6 0

2 2 2
C 1 5 H 2 6 0 2 2 2
C z s H 2 6 0 2 2 2
iso b
u r y l iso
v a l e r a t e
a 一 P h e U an d r e n e
a 一 t e r P l n e n e
3 0 5 1
,
8一 e i n e o l e
3 1 3 Y一 t e r P l n e n e
5 82
0
.
7 6
0
.
3 5
4 5 9
3 2 6
3 3 4
a 一 t e r P in o l e n e
l i n al o o l
0
,
6 1
0
.
4 0
23准507981013
3 4 1 a ce t o曲 e n o n e
d 一 bo r n e 0 1
et r iP n
e o 一 4 一 0 1
0
.
2 8
0
.
1 8
1
.
6 3
Ii n al y l a c e at r e
t h y m o l m e t h y l e t he
r
rh y m o l
C习r v a C r o l
m e t h y l e u罗 n o l
m e t h y l e h a v le o l
P一 is o P r o yP l ace t o hP e n o n e
日一 Ca r y o p h y le n e
a 一 t r an s 一 be r g a n l o t e n e
h u m u le n e
se l i n e n e
IQó2Uq几b八乙O“匕Qù,11一了353589创086咒洲9
9 9 7 ca d in
e n e
1 0 3 3 n e r o il d o ]
1 0 6 9 日一 ib sa bo le n e
1 1 5 8 f盯 n e s o l
1 2 0 2
1 2 5 4
e U d韶 m o l
日一 C习 r y o P h y l l e n e a l叻 h o l
t o at 】
0
.
1 1
0
.
2 1
2 4
,
56
4 3
.
2 2
1 1 7
2
,
1 3
0 0 9
0

3 9
0
.
5 9
0
.
3 8
1
.
5 7
0
.
3 2
0
.
8 5
0 6 8
0

2 7
0
.
2 9
0
.
1 5
9 5

4 6
146789加21况35679洲
分宜县医药公司李新平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闻根芳 、 张银华大力协助 ; 石香需由江西大学生物系万文豪副
教授鉴定 ,一并致谢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9 9 0 年38
参 考 文 献
〔1〕 (明 )李时珍著 , 本草纲 目 (上册 ) ,草部第十四卷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8 2
〔2〕 日本香料协会 , 于沙了 少 又叹 夕 卜斗集成 . 东京 :广川书店 , 1 9 7 3
〔3〕 H e l l ` 5 R a n d M i l n e G W A . E P A /N IH M a s s S P e e t r a l D a r a B a s e , 1 9 7 8 ; l 一 2
〔4〕 J e n n i n g s W , S h i b a m o t o T . Q u a l i t a t i v e A n a ly s i s o f F l a v o r a n d F r a g r a n e e V o l a t i l e b y C l a s C a P i l l a r y G a s
C h r o m a t o g r a Ph y A e a d e m i e P r e s s
,
N e w Y o r k
,
1 9 8 0
临〕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群鉴二版 ) . 上海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 9 8 3
〔6〕 衡阳市卫生防疫站 . 中草药通 讯 , 1 97 3 ; ( 1) . 4
S t u d i e s o n t h e

C h e m i e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0 11 o f O r t h o d o n C h i n e n s i s (M a x im
.
) K u d o
枷 ,` L况娇暇 g
( D e P t
.
o f C h e m
.
A b s t r a C t
I n th is P a P
e r , e h e m ie a l e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t h e e s s e n t ia l 0 11 f r o m t it e o r t h团 o n C h in e n s i s ( M a x im . )
K u d o a n a ly z
e d b y t h
e a i d o f P G C
,
G e /M s / D S
,
IR
,
N M R a n d o t h e r m
e t h od s ar e r
e
p o r t e d
.
3 1 e o m
-
Po n e n t s h a v e b e
e n id e n t i f ie d
.
T h
e y a r e a 一 P in e n e , e a m P h e n e . i s o b立ty l is o v a l e r a t e , a 一 p h e ll a n d r e n e ,
p一 e y m e n e , a 一 t e r p in e n e , 1 , 8一 e i五℃o le , 丫一 t e r p in e n e , a 一 t e r p i n o 一e n e , l zn a l o o l , 即 e t o p h e n o n e , d 一
b o r n e o l
,
t e r P in e o 一 4 一 0 1 , li n a ly l a e e t a te , th y m o l m e th y l e t h e r , t h y m o l , e a r v a e r o l 、 m e r h y l e u g e n o l .
m e t h y l e h a v i e o l
,
P 一 is o P r o Py l a e e to P h e n o n e , 日一 e a r y o Ph y ll e n e , a 一 t r a n s 一 b e r多m o t e n e , h u m u l e n e .
s e li e n e
, e a d i n
e n e , n e r o li d o l
, 日一 b is a b o le n e , f a r n e s o l , e u d e s m o l , 日一 e a r y o P h y l le n e a le o h o l e t e . , T h e
t o t a l e o n t e n t o f th e a b o v
e 3 1 e o m p o u n d s 15 9 5
.
4 6% o f t h e
e s e n t ia l 0 11
,
i n w h ie h t h y m o l a m o u n t s t o
2 4
.
5 6% a n d e a r v a e r o l a m o u n t s t o 4 3
.
2 2%
.
K e y w o r d s : o r t h o d o n C h i n e n s i s ( M a x im
.
) K u d o ; e s s e n t i a l 0 11 ; t h y m o l ; e a r v a e r o l ; e o m Po n e n t
a n a l y s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