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珍稀观赏植物虎舌红的研究现状



全 文 :北方园艺 2008(5):65~ 69 ·专题综述 ·
第一作者简介:钟娟(1981-), 女, 硕士 ,主要从事种质资源研究。
E-mail:hzhcyp@163.com。
通讯作者:叶萌。
收稿日期:2008-01-14
珍稀观赏植物虎舌红的研究现状
钟  娟 , 叶  萌 , 庄  平 , 邵 慧敏 , 杜  鹃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 要:综述了珍稀观赏植物虎舌红的植物特性 ,地理分布、品种选育 、繁育方法 、栽培 、解剖
学、细胞学 、生理学 、化学成分以及园林价值和药用价值等;并提出了虎舌红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虎舌红;品种选育;细胞学;园林价值;药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S 6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8)05-0065-05
  虎舌红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开发的一种珍稀野生
观赏植物 ,因其叶面密布舌苔状红色腺点 ,并具紫红色
茸毛 ,状似虎舌 ,果实鲜红圆润 ,故有“虎舌红”之名。该
植物有记载为民间用药[ 1-2] 。因此 ,虎舌红既可观赏也
可药用。目前关于虎舌红的研究不多 ,主要集中在组织
培养[ 3-5] 、资源培育方面[ 6-11] ,其药用及园林价值[ 12] 方面
报道较少。对虎舌红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
进一步合理开发这一珍稀观赏植物资源提供借鉴。
1 虎舌红形态特征及分布
虎舌红(Ardisia mamil lata Hance)属紫金牛科
(Myrsinaceae)紫金牛属(Ardisia Swartz.)植物 ,俗称红
毛毡 、乳毛紫金牛 、红毛走马胎等。近几年随虎舌红的
开发 , 其商品名有 “佛光红” 、“满堂红”和 “宝鼎
红”[ 1, 6 , 13-15] 。
据观察并结合中国植物志[ 14] ,野生虎舌红为矮小灌
木 ,直立茎高 10 ~ 25 cm ,根茎木质化 ,当年幼枝有褐色
卷缩分节毛。叶互生或簇生于茎顶端 ,坚纸质 ,长椭圆
形或倒卵形 ,长6 ~ 13 cm ,宽 2~ 4.5 cm ,顶端尖或钝 ,基
部楔形或近圆形 ,边缘有不明显疏圆齿 ,叶正面具有出
自疣状突起处的卷曲分节毛 ,背面也具稀疏卷曲分节
毛 ,两面均具腺点 ,中脉两面隆起 ,具稀疏卷缩分节毛;
叶柄长4 ~ 10mm ,具卷缩分节毛。伞形花序顶生于侧生
花枝上 ,花枝长3 ~ 9 cm ,常具1 ~ 2小叶 ,有花7 ~ 15朵 ,
花梗长 4 ~ 8 mm ,均被卷缩分节毛 ,花长 4 ~ 6mm ,花瓣
粉红色 ,具黑腺点;果球形 ,直径 4 ~ 6 mm ,成熟后鲜红
色 ,具稀疏分节毛。花期 6 ~ 8月初 ,果期始于 8月底 ,
果期长至次年 2月 ,甚至 6月。
虎舌红在我国分布于东经 102°42′~ 119°39′,纬度
21°28′~ 30°36′。云 、贵 、川三省 、华东南部(福建 、江西)、
华中地区的南部(湖南)、两广、台湾等地均有分布(附
表),垂直分布为 300 ~ 1 600 m ,亦有报道分布在 0 ~
200m范围[ 16] 。多长于山谷 、岩缝中 、竹林下以及杂木
灌丛下荫湿处 ,呈散生零星分布[ 2 , 13-14 ,17] 。
虎舌红喜温暖湿润气候 ,生长温度为 15 ~ 30℃,不
耐高温和严寒 ,37℃以上和-4℃以下停止生长 ,年降水
量在 900 ~ 1 200(1 500)mm , 相对湿度 70% ~
80%[ 7 , 12 , 18] 。喜酸性至中性 、疏松的有机质含量高的
壤土。
2 研究现状
2.1 园艺学研究
2.1.1 品种选育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从 1999年起 ,经
历了引种收集※单株优选※隔离自交等过程 ,从四川西
南地区野生虎舌红种群中选育出 2个颜色(深紫红 、纯
绿)纯合的新品种———`红虎舌 和`绿虎舌 。新品种与
虎舌红原种相比 ,红者更红 ,绿者更绿 ,使其观赏价值比
原种有大幅度的提高。2005年这 2个新品种已获得国
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
所从野生的虎舌红播种苗中选育出另一新品种———白
毛毡 ,于2006年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这3
个品种形态特征见表 1。此外尚有关于黑虎舌 、白虎舌、
圆叶虎舌 、矮虎舌 、淡虎舌等品种的报道。
  表 1 白毛毡 、红宝石和绿宝石的生物学特征
品种 白毛毡 红宝石 绿宝石
株高/cm 15 10~ 20 10~ 20
叶色 嫩绿色 紫红色 绿色
茎、叶密被柔毛颜色 白色 深紫红色 白色
花期 5、6月份 6、7月份, 8月初 6 、7月份 ,8月初
单花花期长/d 20 20 20
花色 白色 紫红花 白花
果实类型 核果圆形 核果圆形 核果圆形
果实颜色 幼果绿色 ,后转为鲜红色
幼果紫红色 ,
后转为鲜红色
幼果绿色 ,
后转为鲜红色
2.1.2 繁殖 有性繁殖:种子采收:虎舌红挂果时间长 ,
从秋季到次年均有果 ,采种时间主要集中在 10月中旬
和翌年 4月底两个时期。种子处理:种子可现采现播或
65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 2008(5):65~ 69
层积处理待次年播种。层积方法是按种子与沙(种子∶
沙=1∶3)混合在室内贮藏 ,一半种子长出胚根0.3 cm左
右时播种。有报道上年挂在树上的果实 ,其种子在 7月
底后有部分在果实上直接发芽 ,当芽长 0.3 cm时采摘 ,
直接播种成活率较高[ 9] 。播种方法:苗圃育苗按4 cm×
8 cm 株行距点播 ,覆盖腐熟木屑 0.2~ 0.4 cm厚。容器
育苗用8 cm×8 cm(直径×高)营养钵 ,将基质(腐殖土∶
腐熟无油脂锯末=4∶1)装至7成高度 ,播后盖腐熟木屑
或覆草 ,喷水保湿 ,一般 30 d左右长出叶片 ,在发芽和幼
苗阶段的 2个月内 ,保持温度 20 ~ 25℃[ 9, 19] 。无性繁殖:
枝插繁殖:于 4月 、8月底 ~ 9月中旬剪取长度为 4 ~
6 cm 的双芽或多芽枝条作插条 ,上下端均靠节部0.3 cm
处平剪 ,用30mg/ L ABT 6号生根粉浸泡插条基部1 h ,
扦插后遮荫保湿 ,20 d左右生根。插条长出不定根和萌
芽后 ,施 1 kg 水加 0.5 g 尿素加 0.3 g 磷酸二氢钾溶液 ,
促进生长[ 19-20] 。根或根茎繁殖:虎舌红地下部有根和根
茎 ,根茎横走 ,根和根茎均可插条繁殖。插条长度5 cm
(约 5 节),斜插 ,入土深度 2 cm ,露出 2个节 ,株行距
4 cm×5 cm ,用塑料薄膜拱棚进行保温 ,60 d左右即可生
根[ 7 , 21] 。组织培养:江香梅等[ 3] 、罗吉凤等[ 4] 用虎舌红成
年植株的茎段 ,杜敏华等[ 5]利用幼嫩茎尖均培养出完整
植株。用幼嫩茎尖为外植体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基为 MS +2 , 4-D 0.7 mg/ L +6-BA 0.2 mg/ L+蔗糖
28 g/L+琼脂6.0 g/ L;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 +
NAA 0.2 mg/ L+CPPU 0.4 mg/L+AgNO3 4.0 mg/ L+
蔗糖 30 g/ L+琼脂 6.0 g/ L ,最佳生根培养基1/2 MS+
NAA 0.4 mg/L +IBA 0.3 mg/L +蔗糖 26 g/ L+琼脂
5.0 g/ L ,生根率为93%。
2.1.3 栽培技术 关于虎舌红栽培报道较少。刘德
朝[ 22] 研究了栽培虎舌红的栽培基质和光照。采用 70%
的遮阳网 、50%的遮阳网和不用遮阳网3种处理结合 3
种基质①火烧土∶苔藓∶渔塘土∶发酵过的牛粪=3∶
3∶3∶1;②山地表土∶树皮渣=4∶1;③河滩土栽培虎
舌红。结果表明:遮光比不遮光对虎舌红冠幅 、高度、挂
果量易产生明显的正效应。以 70%的遮光结合混合基
质(火烧土∶苔藓∶渔塘土∶发酵过的牛粪)效果为佳。
2.2 解剖学与细胞学研究
2.2.1 解剖学 杨妙贤等[ 23] 采用石蜡切片对虎舌红的
茎 、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 ,结果表明:虎舌红的茎由周
皮 、皮层 、维管束 、髓4部分构成 ,属于木质茎;茎和叶柄
的皮层薄壁细胞内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淀粉和晶体。叶
为异面叶 ,海绵组织发达 ,气孔器仅分布在下表皮;虎舌
红具有发达的分泌系统和通气结构。
2.2.2 细胞学研究 张长芹等[ 24] 采用常规压片方法对
虎舌红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做了研究 ,研究结果:体细胞
染色体数目为2n=44 ,核型公式为 2n=2x=44=38m+
4sm+2T ,其中第 19、21对为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22
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其余 19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
体。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 1.50 ~ 2.97。染色体
长度比(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为2.8 ,不对称性属2B
型 ,T .C.值为 57.70%。
2.3 生理生化研究
2.3.1 光合生理 曾小平等[ 25] 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生
活型植物的耐荫性 ,选取老鸭嘴 、百两金 、野芋 、石柑子、
虎舌红等 25种南亚热带植物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
料 ,用 LI-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各种植物
叶片的形态特征 、光合特性 ,测定指标有叶片厚度(LT)、
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含水量(LWC)、叶绿素含
量(Chl)、叶绿素 a/b值(Chl a/b)、光合速率(Pn)、暗呼
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
子效率(Υ)等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和
聚类分析 ,比较分析植物的耐荫程度 ,结果表明 ,25种植
物的耐荫程度可分为 3类 ,第一类为耐荫性较强植物:
硬枝老鸭嘴 、百两金、野芋 、祯桐 、板蓝根 、狮子尾 、红背
桂 、虾脊兰 、宫粉郁金和黑骨蕨 ,第二类为耐荫性中等植
物:石柑子 、大花鸳鸯茉莉 、北江砂仁 、崖爬藤 、合果芋和
华南胡椒 ,第三类为耐荫性相对较弱植物:虎舌红 、可爱
花 、鸡爪兰 、咖啡 、扇蕨 、棕叶九尾草 、草果、千年健 、大叶
仙茅。据观察 ,虎舌红在过于荫蔽和直射光下均生长不
良。因此 ,虎舌红的光合生理需进一步研究。
  表 2 虎舌红根部成分化学结构
名  称    化 学 结 构
Ardisimamilloside A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 3β, 16α, 28α-trihydroxy-13β ,28-epoxy-oleanan-30-al
Ardisimamilloside B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3β-hydroxy-13β ,28-epoxy-oleanan-16-oxo-30-al
Ardisimamilloside C 3-O-[ alpha-L-rhamnopyranosyl-(1※2)-beta-D-glucopyranosyl-(1※4)-[ beta-D-glucopyranosyl-(1※2)]-alpha-L-arabinopyranosyl]-3beta ,16alpha ,28, 30-tetrahydroxy-olean-12-en
Ardisimamilloside D 3-O-alpha-L-rhamnopyranosyl-(1※2)-beta-D-glucopyranosyl-(1※4)-[ beta-D-glucopyranosyl-(1※2)]-alpha-L-arabinopyranosyl]-3beta , 15al pha , 28 ,30-tetrahydroxy-olean-12-en
Ardisimamilloside E 3-O-[ alpha-L-rhamnopyranosyl-(1※2)-beta-D-glucopyranosyl-(1※4)-[ beta-D-glucopyranosyl-(1※2)]-alpha-L-arabinopyranosl]-13beta ,28-epoxy-3beta , 16alpha , 29-oleananetriol
Ardisimamilloside F
3-O-[ alpha-L-rhamnopyranosyl-(1※2)-beta-D-glucopyranosyl-(1 ※4)-[ beta-D-glucopyranosyl-(1※2)]-alpha-L-arabinopyranosyl]-3beta , 16alpha-dihydroxy-13beta , 28-epoxy-oleanan-30-oic
acid
2.3.2 化学成分 Huang J等[ 26-27] 于 2000年从虎舌
红根部提取出 6种三萜皂苷 ,并对其成分做了化学结
构鉴定(表 2)。2007年凌育赵等[ 28-30] 采用水提醇沉法
提取虎舌红多糖 ,经 DEAE-C32柱层析分离 ,Sephadex
G-200进一步纯化 ,得到 A Ⅰ和 A Ⅱ2 种虎舌红多糖 ,
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法表明 , A Ⅰ组分为均一组
分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2.74×104 ,借助气相色谱技术 ,
研究了粗多糖和 A Ⅰ组分的单糖组成;研究了虎舌红
66
北方园艺 2008(5):65~ 69 ·专题综述 ·
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虎舌红生物碱类成分的
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结果表明:酸性染料比色法简
便 、准确 、选择性强;采用生物碱系统提取 、硅胶柱层析
分离 ,V(苯)∶V(乙酸乙酯)∶V(二乙胺)=7∶2∶1
及V(氯仿)∶V(乙酸乙酯)∶V(二乙胺)=8∶1∶1溶
剂系统梯度洗脱 ,从虎舌红中分离出 2种淡黄色油状
生物碱 SW —Ⅰ及 SW — Ⅱ,前者经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IR)、紫外光谱(UV)及核磁共振氢谱( HNMR)鉴定 ,
其化学结构为去氢飞廉碱 。
3 开发利用价值
3.1 园林观赏价值
虎舌红株形矮小 ,枝叶紧凑 ,叶面密被紫红色厚长
茸毛 ,长达5 ~ 15 mm ,由于绒毛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随
视角不同颜色随之改变 ,侧面观有紫红色放射状光芒 ,
喷雾时无数小水珠聚集叶面 ,在阳光下似粒粒钻石 ,闪
闪发光;叶背面密布红褐色凸起 ,似老虎舌苔状斑点。
果实色泽艳红而富有光泽 ,似珍珠串簇生于枝头 ,甚为
美丽 ,且顶端长有 2 ~ 3 mm 的绿色芒状细毛 ,更增加了
观赏效果。果实成熟期长 ,全年轮番挂果 ,第 2年长出
新果 ,老果陆续掉落 ,叶 、果可全年观赏 ,四季常有叶果
相映 ,是案头小品的首选植物。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
览会”上 ,江西省庐山植物园送展的虎舌红获室内观叶
植物一等奖。虎舌红除供室内摆设外 ,还可片植 、丛植
于庭前 、角隅、假山旁 、草坪等处 ,亦可用作林下耐荫地
被植物[ 12 , 15] 。
虎舌红的应用可缓解园林景观营造种类单一 、景观
单调的现象。在园林植物配置时 ,高大乔木提供一个荫
凉的环境 ,调节着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耐荫植物虎舌红
配置在这些乔木林下 ,满足景观营造的空间垂直要求 ,
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感 ,创造优美的林缘线;虎舌红的
发芽 、展叶 、开花 、结果与周边自然物候息息相关 ,与假
山水景配置 ,活化山水 ,增加山林野趣。
  附表 虎舌红分布情况
省份 县市 经度 纬度 地界海拔范围/m 降雨量/ mm 气候类型  
四川 邻水 106°91′ 30°36′ 185~ 1 704 1 700 亚热带湿润气候
纳溪 105°38′ 28°77′ 230~ 963.2 1 094 亚热带湿润气候
叙永 105°44′ 28°19′ 247~ 1 902 1 700 亚热带湿润气候
兴文 105°06′ 28°3′ 730~ 1 795 1 070.4 亚热带湿润气候
江安 105°06′ 28°71′ 236~ 1 000 1 000 亚热带湿润气候
长宁 104°91′ 28°6′ 400~ 1 180 1 758.6 亚热带湿润气候
宜宾 104°56′ 29°77′ 500~ 2 000 1 100 亚热带湿润气候
筠连 104°53′ 28°16′ 400~ 1 777 2 000 亚热带湿润气候
高县 104°52′ 28°4′ 274~ 1 252 1 021 亚热带湿润气候
夹江 103°59′ 29°75′ 700~ 1 000 1 375 亚热带温润气候
峨眉 103°5′ 29°62′ 420~ 3 077 1 112 亚热带湿润气候
峨边 103°25′ 29°23′ 亚热带湿润气候
洪雅 103°38′ 29°9′ 500~ 3 522 1 493.8 亚热带湿润气候
云南 文山 102°42′ 23°35′ 107~ 2 991 1 500 亚热带气候
屏边 103°67′ 22°68′ 154~ 2 590 1 650 亚热带湿润气候
砚山 104°35′ 23°62′ 1 400~ 1 600 1 012.5 亚热带气候
西畴 104°68′ 23°42′ 1 000~ 2 000 1 294 亚热带气候
马关 104°4′ 23°01′ 900~ 2 000 1 600 亚热带湿润气候
富宁 105°6′ 23°62′ 140~ 1 851 1 200 亚热带气候
贵州 贵阳 106°7′ 26°6′ 1 100~ 2 250 1 120 亚热带温润气候
贞丰 105°63′ 25°39′ 324~ 1 966.8 1 300~ 1 500 亚热带温润气候
梵净山 500~ 2 572 1 300 亚热带温润气候
独山翁奇 107°54′ 25°84′ 500~ 1 465 1 346 亚热带温润气候
荔波茂兰 107°88′ 25°42′ 300~ 1 468 1 320 亚热带湿润气候
江西 大余 114°36′ 25°39′ 700[ 10] 1 563 亚热带气候
庐山 115°5′ 29°35′ 1 060 1 944 亚热带气候
广西 苍梧 110°5l′~ 111°40′ 22°58′12″~ 24°10′ 1 000 1 500 亚热带气候
广东 罗浮山 110°04′~ 116°38′ 20°54′~ 25°0′ 1 250(平均) 1 771 亚热带气候
福建 南靖县五板桥 117°18′~ 117°36′ 24°30′~ 5°00′ 900(平均) 1 600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永福 109°98′ 24°99′ 780(平均) 1 300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湖南 109°58′~ 113°37′ 25°46′~ 9°38′ 1 100~ 1 800 亚热带湿润气候
3.2 药用价值
在《中草药》中记载虎舌红的药性为苦 、辛 、凉;功效
为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31] ,对镇咳祛痰 、活血止血 、祛腐
生肌[ 32] 、祛风湿 、痢疾 、肝炎 、胆囊炎[ 33] 、肺结核咳血 、外
伤出血 、便血、吐血 、小儿疳积 、产后虚弱、月经不调 、痛经
等症均有疗效。叶外敷可拔刺拔针 、去疮毒。在《现代
本草纲目》(2000)、《新华本草纲目》(1988)、《中药大辞
典》(1977)都有虎舌红药用记载[ 1, 31, 34] 。
67
·专题综述· 北方园艺 2008(5):65~ 69
  凌育赵[ 35]从虎舌红挥发油中鉴定出 46个组分 ,其
中石竹烯类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没药醇可消炎 、灭菌 、
愈合溃疡 、溶解胆石 、护肤等 ,也可作空气清香剂 、定香
剂;倍半萜类法尼醇(金合欢醇)是一种天然保幼激素 ,
它是昆虫蜕皮激素的源类似物 ,对昆虫起着保幼作用及
成虫期的促腺作用。除此之外 ,虎舌红含豆甾醇和皂甙
类成分[ 31] ,豆甾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消炎作用而直接用
作为抗炎药物 ,少年红皂甙具有较好的平喘作用 ,对肥
大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经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 ,认为
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凌育赵[ 30]还鉴定虎
舌红生物碱 SW—Ⅰ为去氢飞廉碱 ,属于喹唑酮类生物
碱 ,具有祛风清热 ,凉血散淤 ,解毒消肿的功效 ,临床多
用于治风热感冒 ,头风眩晕 ,风热痹痛 ,皮肤刺痒 ,尿路
感染 ,乳糜尿 ,尿血 ,带下 ,跌打淤肿 ,疔疮肿毒 ,汤火伤。
由此可见 ,虎舌红的药用功效与其所含的去氢飞廉碱的
活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4 展望
虎舌红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开发研究已
取得显著的成绩 ,但总体看 ,研究还不平衡和不够深入 ,
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完善。
4.1 加强对新品种或品系的选育研究
虎舌红是我国珍稀观果观叶植物 ,为缓解园林观赏
植物种类稀少 、景观营造单调起到一定的作用。现有研
究表明 ,其野生种类颜色变异较大 ,因而加强育种研究 ,
可望培育出更多的色彩丰富的新品种。
4.2 加强对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
虎舌红的奇特在于:在光照下随视角的不同叶片呈
现多变的色彩 ,花朵淡雅而果实艳红。因此 ,应加强开花
结实生物学 、叶片呈色机理 ,光照、水分等因子对生长发育
影响的研究 ,为虎舌红的大规模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3 开展虎舌红有效成分及其开发的研究
紫金牛属是我国的药用大属 ,在我国已有900多年
的药用历史 ,然而其药理药效方面研究相对薄弱。随着
人们对虎舌红植物有效化学成分的不断深入研究 ,开发
虎舌红植物有效活性成分 ,并将其用于医疗和保健 ,是
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7:
1019.
[ 2]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 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
1989:221.
[ 3]  江香梅 ,邓小梅.虎舌红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J] .江西林业科技 ,
2001(6):3-11.
[ 4]  罗吉凤 ,程治英 ,龙春林,等.虎舌红的组织培养[ J] .植物生理学通
讯 , 2004 , 40(4):465.
[ 5]  杜敏华 ,张乃群 ,田龙 ,等.正交试验优化虎舌红茎尖离体培养条件
[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9):4865-4868.
[ 6]  吴克智.虎舌红栽培技术[ J] .中国花卉园艺 , 2006(16):17-19.
[ 7]  詹选怀,桂忠明 ,陈春泉 ,等.虎舌红迁地保护技术的研究[ J] .中国野
生植物资源, 2005 , 24(1):65-67.
[ 8]  熊志凡,李艳.虎舌红繁育技术[ J] .农村实用技术 ,2002(6):18.
[ 9]  陈际伸,袁贵明.虎舌红人工繁殖与造型栽培技术研究[ J] .宁波职业
技术学院 ,2004, 8(6):84-85.
[ 10] 曹人智.虎舌红实用繁殖技术[ J] .四川农业科技, 2003(12):22.
[ 11] 朱德林.虎舌红栽培技术[ J] .农业科技通讯 , 2002(5):18-19.
[ 12] 杨妙贤.虎舌红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
23(6):27-32.
[ 13] 陈介.中国植物志[ 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84-86.
[ 14] 《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四川植物志[M]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332-333.
[ 15] 江香梅,叶金山 ,幸伟荣.紫金牛属植物的药用 、观赏价值及其研究
进展[ J] .江西林业科技, 2003(5):30-33.
[ 16] 廖成章,王新功 ,洪伟 ,等.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的空
间分布[ 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5(3):352-356.
[ 1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352-354.
[ 18] 卢其能.虎舌红的生物学特性与组织培养研究[ J] .北京:江西林业科
技 ,2002(1):5-6.
[ 19] 吴克智.虎舌红栽培技术[ J] .中国花卉园艺 , 2006(16):16-19.
[ 20] 曹人智.虎舌红实用繁殖技术[ J] .四川农业科技 ,2003(12):22.
[ 21] 李燕.虎舌红的繁殖[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8):36.
[ 22] 刘德朝.虎舌红人工栽培试验研究[ J] .林业科技开发 ,2003(17):41-
42.
[ 23] 杨妙贤,张晚风 ,柳正葳 ,等.虎舌红茎、叶解剖学研究[ J] .林业科技
开发, 2006, 5(20):44-46.
[ 24] 张长芹,孙宝玲 ,黄媛,等.红毛毡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报道[ J] .云南
植物研究 ,2006, 28(1):41-42.
[ 25] 曾小平,赵平 ,蔡锡安.25种南亚热带植物耐荫性的初步研究[ J] .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4(28):88-95.
[ 26] Huang J, Ogihara Y , Zhang H , et al.Tri terpenoid saponins f rom Ard-
isia mamillata Phytochemist ry[ J] .2000, 8(54):817-822.
[ 27] Huang Jing.Ardisimamillosides C-F , Four New Tri terpenoid Saponins
f rom Ardisia mamillata[ J] .Chem Pharm Bull ,2000 ,48(10):1413.
[ 28] 凌育赵,曾满枝.虎舌红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J] .分析试验
室 ,2007 ,4(26):93-96.
[ 29] 凌育赵,杨妙贤.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虎舌红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J] .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7(18):1597-1598.
[ 30] 凌育赵,曾满枝.虎舌红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J] .精
细化工 , 2007(7):667-670.
[ 31] 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 ,等.现代本草纲目[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 2000:1165.
[ 3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219.
[ 33] 田振华,骆红梅,何燕.贵州紫金牛属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J] .中药
材 ,1996 ,19(3):116-118.
[ 34] 吴征镒.新华本草纲目[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87.
[ 35] 凌育赵,曾满枝 ,严志云.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虎舌红挥发油
化学成分[ J] .精细化工, 2005, 22(10):766-769.
68
北方园艺 2008(5):69~ 71 ·专题综述 ·
水杨酸的生理效应及在果实保鲜方面的应用
常燕 平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
  摘 要:综述了水杨酸的生理效应及在果实保鲜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
分析。
关键词:水杨酸;生理效应;果实保鲜
中图分类号:Q 946.885;S 6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8)05-0069-03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简称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
高等植物中的简单酚类化合物 , 1828年德国的 John
Buchner最早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醇糖苷 , 1838年
Piria将柳树皮中这种活跃的有效成分命名为水杨酸 ,其
作用首先是在医疗效果的观察中发现的。20世纪60年
代后期 ,人们才逐渐发现外源施用 SA 可诱导某些植物
开花和产热 ,诱导烟草和黄瓜等植物对病毒 、真菌及细
菌等病害的抗性。人们对 SA在植物中的分布 、合成 、代
谢及其作用机理也都进行了一些研究 , 1992 年 Raskin
提出 SA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植物内源激素[ 1] ,其作
用和机制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现就水杨酸的生理
效应及在果实保鲜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分析了这些
结果。
作者简介:常燕平(1972-),女 ,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经济林产品采
后生理及贮藏技术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 E-mail:hzhcyp@163.
com。
基金项目: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4037);山西
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1085)。
收稿日期:2007-12-26
1 水杨酸的生理效应
1.1 抗病作用
SA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 ,
SA在植物的抗病反应中主要起信号分子的作用 ,是植
物产生 HR(过敏反应)和 SAR(系统获得性抗性)所必需
的物质。1979年White首先发现外源SA及其衍生物乙
酰水杨酸处理烟草可诱导病程相关蛋白的合成和对烟
草花叶病毒的抗性[ 2] 。以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 ,外源
SA可诱导番茄 、黄瓜 、水稻 、大蒜 、大豆 、甜菜 、拟南芥等
植物对真菌 、细菌 、病毒等病原菌的抗性[ 1] 。SA 诱抗作
用的发现为今后研制新型诱抗剂 ,减少有害农药的使用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1.2 生热效应
天南星科植物佛焰花序的生热现象很早就被认识
到了 ,直到1987年 Raskin等试验证明 ,引起生热的物质
就是 SA。正如 Voodoo百合雄花的提取液一样 ,外源施
用 SA 也可以使成熟花上部佛焰花序的温度提高
12℃[ 4] 。在所试验的 33种 SA类似物中 ,只有 Aspirin
(阿斯匹林)和 2 ,6-二羟苯甲酸具有与 SA类似的作用。
但也并非所有产热植物在开花过程中都有SA的增加。
AReview of Ardisia mamillata Hance
ZHONG Juan , YE Meng , ZHUANG Ping , SHAO Hui-min , DU Juan
(Fo restry and Ho rticultural Co llege of Sichuan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 Ya an , Sichuan 625014 , China)
Abstract:Ardisia mamillata Hance is a kind of rare ornamental with high landscape and medicinal value.The geograph-
ical dist ribution , horticulture , anatomy , cy tology , physiology , chemical composition , garden value andmedicinal value of
Ardisiamamillata Hance were review ed in this paper.Moreover , work of this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
Keywords:Ardisiamamillata Hance;Variety;Cy tology;Garden value;Medicinal value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