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接骨与蒴(艹翟 )



全 文 :r“ “ “ “ “ “ ’ “ “ “ “ “ ’ “ “ ” “ ’ “ ’ “
白接骨与葫霍
洪 贯 之
四四 . .足 , 四 . 四酋四酉巴名` 舀巴酋茜四四四四目
偶读 《浙江中医药杂志 》 197 9年 4 月号刊林黎元
《 血见愁的名实考》一文 , 深感一物而多名 , 同名而异
物者在我国历代本草方书中屡见不鲜 , 往往使人们在
采用此药时颇费踌躇 , 难予验证 , 或致误用 , 例如 “ 南
天烛 ” 、 “威灵仙 ” 、 “草河车” 、 “常山” 、 “ 白头翁 ” 等等
目前市场供应均非正品 。 近年来幸有不少学者精心研
究和考证 , 指出了它们的异同处 , 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林黎元同样是做了这一有益的工作.
林文对 “ 血见愁 ” 的名实进行了考证 , 所列举的多
种药用植物均有 “ 血见愁 ” 之名 . 林文后曰: “ 《 本草纲
目拾遗 ,称无骨芋麻 ,即玉接骨 , 亦名血见愁 , 并引 《本
草纲目 , 茹霍条注释 : 即接骨草 。 ” 我由此忆及吴兴名医
凌晓五 ( 1邵 2、 1 893 )增订的《 良方集要》 . 书中另有止
血方 , 药用玉接骨 、 望江青 、 金顶龙三味 。 今考爵床
科植物白接骨 (sA y s t a s e l l a n e e s认 n a Cw a ll . 〕L i n d a u )
同样有玉接骨 、 血见愁 、 接骨草等异名 (《 浙江民间常
用草药 》第三集 , 第 3 46 页 , 1 972 年 6 月第 1版 ) 。 然林
氏文中却未将 “ 白接骨 ” 一药列入 .
林氏以为 , “ 无骨芋麻就是忍冬科植物陆英S a m bu
c
us c h i
n e n s i s L i n d l
” 。 经查核 , 陆英为忍冬科植物萌
霍的花名 , 学名应为 S a m b uc us jva an ia ( 《 中药大辞
典 , , 第 1 1 84 页 ) .
“ 白接骨 ” 与 “ 葫霍 ” , 两药虽然均有接骨草与血见
愁之名 , 但因功用不尽相同 , 不可混然不辨 。 兹将两
药不同处列表如后 , 谨供林君和医药工作者进一步研
究和考证 .
习.川翻泊.艳哥为题
区.场...仪议性
药名 白 接 骨 朔 毯
爵床科白接管属多年生草本 , 高 7寸~ 1 . 5尺 。 根茎倾斜或直立 .
节部膨大 , 表面白色 .富粘液
忍冬科接骨木属多年生灌木状 草 术 , 高 3、 8尺 。 根茎横走 , 圆柱形 ,黄白色 。
科形态属
性味 性凉 , 味淡
无叶阮
性温 , 味苦酸
茎直立 . 有纵校 .羽状复叶对生 , 小
5、 9片 , 边缘有锐锯
秋季开白色花 , 成顶生复伞房花序 。 浆果球形 ,红色或橙黄色 。
茎叶特征一花果与实
组心率增加不多 , 而气 (血 )虚组心率增快较明显 . 气
(耐虚组在运动后 2 分 、 16分钟血管容积波波幅增大 ,
到运动后30 分钟才低于运动前水平 : 而健康组在运动
后即逐渐减低 , 至运动后 30 分钟减低最为 明 显 , 两
组受检者运动后血管容积变化显然不同 。 这些差别提
示 , 气 (血 )虚组患者在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方面与健
康人不一样 , 似可说明气 (血 )虚患者的心储备功能较
差 , 血管紧张性低下 . 根据以 .上分析 ,气虚患者的 “ 动
则气短 ”及 “ 乏力”症状与患者心血管功能不全有关 .更
有人认为 , 气虚患者舌质淡红 , 脉濡细似与心搏出量
不足有关川 。 气虚患者的主要证候与心血管功能的关
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皮肤电位活动与交感神经活动密切相关 , 但受很
多因素影响 , 如环境温湿度和中枢神经活动状态 . 本
实验使受试者处在安静状态 , 并保持环境温湿度的相
对恒定 , 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皮电释放量的影响 . 结
果见静息时两组皮肤电位活动甚相接近 . 运动后 份分
钟 , 两组皮肤电位活动均增加 , 但健康组较气 (血 )虚
组增加更为明显 , 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 . 0哟。
运动后 1 5分钟和30 分钟时 , 两组平均值均下降 , 30 分
钟时气 (血 )虚组的平均值较健康组为低 . 有报导指出 ,
里虚寒证患者的皮肤电位活动明显抑制 , 反映患者的
皮层一皮层下中枢和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闭 . 与
本文运动后两组皮肤电位的变化相符合 。
本实验中 , 运动试验用心电图运动 i式验量的单次
量 , 负荷量较轻 , 健康人无甚反应 ,而患者已能被 “ 激
发” 而出现与健康人不同的反应 , 因而达到了实验设计
的要求 。 至于再加大运动量是否更有价值 , 尚待进一
步研究 . 本文结果表明 , 使机体增加一定负荷 , 更能
显示 “ 虚证 ” 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 。 这提示虚证患
者存在着潜在性功能低下 . 国内对 “脾虚 ” 本质的研究
中发现 , 脾虚患者在安静状态时 , 唾液淀粉酶活性高
于正常组 , 酸刺激后 , 活性明显下降 , 而正常组则有
升高趋势 , 反映脾虚患者对食物 (负荷 )的反应能力低
下 〔4 J .
参 考 资 料
【1 】上海中医学院 : 中医学基础 , 上海人民出版 社 . 1974
年 。〔2 】鲍延熙等 : 中医杂志 , 2 2〔4 ) :2 8 . 1 981 年 。
[ 3 ] P
a r m e l e y
,
w
.
w :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 1 ) : 8 4 ,
1 9 7 9
0
【4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组等 : 中华医学杂志 6 0 ( 5) :
2 9 0
,
1 9 8 0

[ 5 1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 新医药学杂志 ( 5 ) : 2 5 , 19 7 9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 83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