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n plant production and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


植物释放的有机物(VOCs)对大气圈臭氧的动态、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甲烷的氧化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异戊二烯、单萜这两种重要的植物释放物,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它们的合成、释放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了其它几种植物释放的有机物,并就有机物的释放对大气化学、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也作了简要分析。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that are produced by and emitted from plants play key roles in several aspects of tropo-spheric chemistry, including ozone dynamics, carbon monoxide production, and methane oxidation. Isoprene and monoterpene, the two most abundant and best studied VOC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Isoprene emission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light and temperature and has large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species, while monoterpene emission is usually independent of light. Methanol and other compounds are also simply mentioned. We als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ission of VOCs and global change.


全 文 :生态科学2002年2月第21卷第l期 EComCIcscⅢNcEF曲.20Q2.2l(1):086—090
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
蔡志全。 秦秀英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
【摘要】植物释放的有机物(V0cs)对大气圈臭氧的动态、一氧化碳的产生和甲烷的氧化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
异戊二烯、单萜这两种重要的植物释放物,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它们的合成、释放以及环境园子的影响。同
时简要介绍了其它几种植物释放的有机物,并就有机物的释放对大气化学、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也作了简要
分析。
关键词植物有机物释放单萜异戊二烯全球变化
中围分类号:09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吣.8873(2002)01.∞宙05
^dwE·嘟缸tbe劬帕i母佃pIⅢ吐—q由lctI叩删锄ld衄0fⅧ妇恤e堪触伽巾瑚m-函/(Ⅻ珊qu舳,QillgⅪ“yiI,g(Ⅺshu8tlg·h岫聊calB0tanicalCnrd即,d世cldne眈Aca妇ny0fs ie ce.觚m出,Y咖666303)
Ah灯a吐V01缸le0rg岫kc0瑚p咖n出(V(K趸)thata陀p帕duoe【lby日I.d鲥吐edfmmdIanbplaykeyml∞iIl靶ver8l幽p∞bof”叩o-
sp}l耐cchem曲try,iIIdud.mgo∞m由naIni∞,carbonmⅢ戚deploduc岫.aI-dmetIla他0x;datbn.I蚰pr衄ear.dmoIlol盯p∞e,‰tWo
r∞虬址删rxbnIar.db凹ls咖edV0cs,a嘴in口odIlced蛔tIlisartide.1舯F_ef℃锄i鸫i衄蛔sⅡDr唧ydep即dem∞liglltandt锄pemhIre
印dh鹏largevari“o鹏in栅e陀nt8peci∞,wIl如l肿nDk7p邮e谢鹞j册isl娜aIIyjIld印即d叽t0flig}lt.MeIII卸ol跚doIl 盯c伽叩ou幽
areal舯sirr蝴ym咖6蚰ed.wem的amly蹄Ⅱ"d8ti锄shipbch砌山ealli鹅i∞0fVO[名舯dgbⅥdlao弹.
KeywordsH蚰t,VOcs曲“剜蚰,I帅prem,M锄Ixe邛。e∞,aob胡妇鲈
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第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
用利用光能进行有机物的生产,同时释放氧气,维持整
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植物在生理过程中向
大气释放出大量挥发性有机物(mile0r舯iccorll.
polInd8,简称VOc8),如异戊二烯、单萜等。虽然这些化
合物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其高的化学活性影响低
层大气的化学组成。同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
也有潜在的影响。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了
vOC8的来源、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对人类和环境
影响的研究。尤其是自然资源(主要是森林植被)的释
放受到重视,植物vO&释放的作用及机理越来越被
人们所关注。这里主要对voc8的合成过程、影响其
释放的环境因子以及释放物对大气组分和全球变化的
影响等作一简单介绍。
1两种主要vo岱合成途径、释放影响因子及功能的
研究
植物类异戊二烯是以异戊二烯为单元构建的一类
化合物家族,其中异戊二烯(2.甲基一l,3一丁二烯)和单
萜是植物释放最多的两种vO&,目前研究也较多。自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植物叶子产生单
萜f⋯,而在研究植物防卫物质时也发现植物产生大量
异戊二烯,并认为这些物质对低层大气化学成分起重
要作用【3I]。到了八十年代,这些有机物合成释放机理
的研究越来越多,对大气化学和全球变化影响的研究
也正在进行中。
1.1异戊二烯
80年代初,有科学家提出了释放异戊二烯是植物
光呼吸副产品的假设,二十多年后这个假设才被证
实【l⋯。∞年代在美国东南部的野外研究中,用林冠塔
上微电子显微装置首次证实了vOcs是从林冠传输到
大气圈【笠j。最近几年,异戊二烯的产生和释放研究取
得了重大进展,它的基本生化途径也被证实,植物台成
过程最后一步所需的蛋白也被提纯ⅢJ。
长期以来,甲羟戊酸(MAv)被认为是植物异戊二
烯化合物的唯一生物合成前体。异戊二烯是在植物叶
绿体内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产生,由2分子乙酰辅酶A
合成1分子异戊烯焦磷酸(IPP)或它的异构体3,3-二
甲基丙烯基焦磷酸(DMAPP),异戊二烯由DM^PP脱焦
磷酸产生【9·巩圳。但近一两年来。代谢途径的研究取
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植物细胞质体中存在着第二
条代谢途径—丙酮酸/磷酸甘油醛代谢途径,在这个代
谢途径中,肼·的直接前体不是甲羟戊酸,而是在转酮
酶作用下。由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合成的5.磷酸木
·通讯联系人.男(1昕3一),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生理
生志的研究.发表论文6篇.Er词:。硐@吐bg.螂.aI
2∞1.儿—07收藕.砌埘
万方数据
1期 蔡志全等:担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9)的研究进展 87
酮糖,因而使人们对植物异戊二烯代谢有了更新的
认识。
异戊二烯在叶内没有贮存结构,因而叶内气压在
饱和点以下,它的释放率等于生物合成率,释放率主要
与光、温、植物种类和特性及资源有效性等有关。
1.1.1光有两个方面的研究证实了异戊二烯的生
物合成依赖于光。第一,虽然植物在光合作用水平很
低时能利用储存的碳库作为异戊二烯合成的资源,但
当植物从光照条件转向暗处时,异戊二烯的释放量明
显减少懈J,这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明显有利于
异戊二烯的合成。另外,Silver研究表明催化D咖
转化为异戊二烯的合成反应的酶需要光激活,这可能
是光激活基质中M矿+浓度和pH值的变化所致u2l。
在我国,张福珠等首次测定了华北落叶阔叶林的异戊
二烯的释放,得出光照是与释放率关系最为密切的环
境因子儿J。B划0cc}Ii等在温带植物异戊二烯的研究发
现,植物异戊二烯的释放有光饱和点L3J。而在热带,一
些植物异戊二烯的释放率与光强成线性相关【2“。
1.1.2温度虽然植物释放异戊二烯有一定程度的
种间差异。但由于异戊二烯合成受酶所调控,因而它的
释放表现出强烈的温度依赖性,大多数温带和热带植
物在40℃有最大的释放率,而在更高温度下的释放率
急剧下降【3,“j。
J.1‘3植物种异戊二烯的释放在植物属问有明显
的差异,如壳斗科(Fa靴”)的栎属(仇口∞)大多释放
异戊二烯,而青冈属(惭)和栲属(盘姗眦)似乎不
释放异戊二烯。同样,松科(Hnaeeae)的云杉属(既m)
大多释放异戊二烯,而其它属不释放异戊二烯。悬铃
木属(戌咖如nl坫)、鼠李属(鼢Ⅱm删$)、杨属(Pc怔妣)、
柳属(&如)和桉属(肋∞细觚)植物大多也是异戊二
烯的释放者【5-l3|。
1.1.4植物叶的年龄植物叶的年龄对异戊二烯的
释放也有较大影响。幼叶在发育过程中仍为碳的净固
定,一般释放少量的异戊二烯。当达到完全展叶并成
熟时,异戊二烯的释放率增加。叶的不同发育阶段似
乎能够反映植物异戊二烯合成活性的高低I驯。
1.1.5植物氮的含量在一定光强和温度下,氮有效
性与异戊二烯的合成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这可能与高
氮导致的高光合率和异戊二烯合成所须的碳固定量增
加有关。或与高光合率固定的碳有利于激活异戊二烯
合成所需酶的活性有关Il“。Mm也发现异戊二烯
释放与叶片碳的合成与淀粉含量有关。但高淀粉含量
是通过增加酶作用底物的有效性,还是通过增加酶的
活性而促进异戊二烯的合成仍不清楚mj。
1.1.6水分、盐胁迫植物异戊二烯的释放通常受环
境胁迫的影响很小,但短暂的胁迫能激活它的释放。
sh目key发现水分胁迫恢复后,植物异戊二烯的释放增
加大约5倍mJ。hmto等研究地中海小球桉(&m咖.
批g蛐幽镕)在盐胁迫下的异戊二烯释放时得出同样的
结论,同时盐胁迫还使异戊二烯达到最大释放量时的
温度上升。他推断由于盐胁迫影响植物的光合特性、
加速叶的老化等,因而影响异戊二烯的释放[“。
然而,异戊二烯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
异戊二烯的释放与植物叶子的耐高温有关,选用能释
放异戊二烯的植物叶片放入纯氮气中(阻止异戊二烯
的释放),并以从外界加人异戊二烯的组作为对照。同
时使二者温度升高到类囊体膜不可逆破坏水平,发现
后者类囊体膜不可逆破坏的高温阀值上升【%-33]。这
是植物释放异戊二烯作用的最初解释,为以后的研究
开展了新的领域。
1.2单萜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植物释放单萜。单萜是c。碳
氢化合物,与异戊二烯一样,由甲羟戊酸途径产生.包
括从乙酰辅酶A合成IPP和DMAPP的过程。脚或
DJmPP通过异戊烯转移酶形成焦磷酸惦牛儿脂
(GPP),再在单萜环化酶的作用下产生单萜。六、七十
年代的研究工作就证实了这个途径的有效性。现在分
子水平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薄荷(膨础k)里单萜
生物合成的几个基因已被确定。针叶树里也进行相似
的研究【l“。单萜在植物体有特别的贮存结构,这些结
构在植物闯有差异。典型的例子是在薄荷有腺体毛、
松树(脚∞)针叶里有树脂道,冷杉(A6坛)有树脂泡,
芸香科植物(RutⅫm)有腺体点,桉树(凸Ⅷ幻妞,)里
有贮存洞⋯。
与异戊二烯的光依赖性相反,单萜的释放通常不
需要光,而少数不释放异戊二烯的橡树表现出单萜释
放的光依赖性,针叶树幼叶释放单萜的过程同时有光
依赖性和非光依犊性的特点【⋯。单萜贮存结构和释
放的非光依赖性表明单萜的挥发来自贮藏库,并不依
赖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早期的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单萜释放的主要因
子,温度与单萜释放之间的关系与气压和温度之间的
关系一致,因为单萜在叶内的气压依赖于它的挥发性
和在叶的含量。最近的研究也表明植物组织里单萜的
含量影响它的释放率,单萜的释放率与它的含量呈线
性正相关[“。
虽然植物都含有甲羟戊酸途径和产生单萜的前体
GPP,单萜的绝对含量在植物之间仍有较大的变化。如
卜-
■i‰^Jr“,■--nL,●,-_■0
t■●●■r}t
,I-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
l
}
P
I


l
1期 蔡志垒等: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 89
是从植物还是从附生的细菌中释放的恤】。大多植物
释放硫化合物是异化消耗的副产物。Andre8e等通过
测量环境硫化合物的含量和土壤硫化合物的释放率估
计林冠硫化台物的释放状况,发现从土壤释放的硫化
合物仅占植被所释放硫化合物的很小一部分I”。而
Ke8∞lmir却证实水生系统硫化合物的释放量是陆地
生态系统的1到2倍¨“。
3 vob生态释放和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的三个方面影响生物vO凸的释放:大
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气体的增加,植被类型景
观的改变。在环境c02浓度增加时,G植物比Q植
物有更大的增加光合产量的潜力,因此大气二氧化碳
的增加有利于c3植物,从而改变一些cl植物占优势
的植物群落组成。温室气体的增加被认为导致低层大
气圈温度上升,中纬度地区干涸,这些人为的干扰和气
候的变化将改变全球的生物分布。尽管vOo的释放
量有植物种间的差异,但没有发现c4植物象c3植物
一样释放如此多的异戊二烯或单萜14J。在Q占优的
热带草原,G植物的入侵可能增加异戊二烯和单萜的
释放。单萜和异戊二烯有强的温度依赖性,它们表现
出对全球温度变化能作出迅速反应。由于温度对气压
的作用,释放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上升,所以全球变暖
的一般效应是异戊二烯和单萜含量的增加。中纬度地
区降雨减少对有机化合物释放有复杂的影响,bdo等
发现松树里的单萜含量随干旱而增加恤J,而干旱同时
也减少林分的叶面积,所以难以预测总的有机化合物
是否增加。植物受长期水分胁迫时,单位叶面积的异
戊二烯释放量减少㈨】,这种减少是水分胁迫的直接影
响或叶内氨古量减少的问接影响还不清楚,但单位生
物量释放量的减少和由水分有效性减少而预测的总生
物量减少意味着干旱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异戊二烯释放
的大量减少。
除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有机化台物释放的直接影
响,由于异戊二烯和单萜有高释放量的专有植物种,由
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生物类型的改变对释放也
有深远影响,但生物的变化很难预料,因此也很难精确
预料气候变化对vOC8释放的影响,但是可以比较一
定生物类型释放率的高低,对释放做一个粗略的估计
是可能的。目前,基于所调查的VOCs释放植物和释
放率,已经开始了预测全球vOCB释放通量的模型的
研究【1“。但由于全球广大热带地区的VOCs释放研究
较少。热带的资料相对缺乏,因而这些模型有很大的局
限性.预颡4全球v13Q的释放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科
研任务。
4今后的研究方向
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手段的渗入和生态学的结
合,植物、的Cs的研究成为植物次生代谢研究中的热
点之一,从宏观和微观上都有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4.1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
历史,但植物细胞里的类异戊二烯代谢物和其合成酶
的含量大多偏低,且积聚过程需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
间,其代谢过程的许多细节至今未能得到较好的阐明。
由于其作为植保素在抗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特异
性药物在人类抗肿瘤的临床运用上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此开展植物类异戊二烯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近
年研究较多的热点领域。
4.2热带植物占全球植物很大的比重,但热带植物种
类和结构的复杂性使热带植物vocs释放的研究困
难,但关于热带植物的结论是预测VO&对大气化学
和全球气候变化必需的资料。因此开展广大热带地区
植物vOcs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参考文献
1张福珠,茁鸿,鲁纯.1994.落叶阔叶林释放异戊二烯的研
究[j].环境科学,15:l一5
2 An她eM,蛐面H.Bl珥咖erHetd.1990.‰a嘶一
sp}“csldfhoydeovermeA,加嘲hIs.m2:wetse姗【J].JoI舯
ml0fGe0曲嘲cdR曲eaIc}l,95:16813—16825
3蹦扭ao出D,Ql衄岫A.Ha岫Pe1日1.1995.1-en嘲Ⅲld
akch即lisⅡyofi肿pteleabovea出,cidIIo岫h皿d’刊for鹤t[Jj.nl丑o∞删n帅雠60琏0ft.eRo脚Sodely0f10I岫AMa吐睁
m6calⅢldHm;cal‰n∞.350:279—296
4 B删zF.1990.‰Iesp衄se0fn删咖tot}le她dob日l
002如出[R].^J咖alR胛iew0fEcolo野andsysc咖tic.12l:
167—196
5 Bdi锄inM.1嘶.k衄jlti唱u由如抽坶:A嘶聊nic
T帖岫洲。盯h船辨面ngi搴0弦地and瑚mterpeneIIli筠i帅T岫
IJ],A劬。咖一cE玎viI伽m嘣.30:1437—1452
6陆A.1蚋.‰锄ry68吣.mpbI也[M].L。r·(h:Ac椭一ic№.25—73
7 hⅡnerE,R咖C.1990.IIltBI讪mtc饥n咖k鲥o_l:airbor∞
m嘶lj珊m呲;岫c髓8ymI诫s0f珥帅妇.mhib洳嚆hp
le吣[A].№ed吨s0f吐tN抽咂lAca妇nyofscie∽髑[c】.
97:7713~7716
8 n拓er如ldF.J992.BIljs妇0fW1£【6km即面c伽mpourIds如m
veg咖1.蚰册d11】e面坤∞6叩3如曲∞哑山耐c曲即‘邮【AJ.
clob吐lBj0目蛳Ⅷdc州船[c].6:389—430
9 Q衄出哪donJ,C晰既uR.1993.Te‘pd柏idbio啪th髑趋:tIIeb}
sic础May刚{砷m妇dm蛳l口pen∞,Ⅻ忡∞and
d|Ie,pen皓[A3.h:M00陀Hed).Lipld1ndaboli辄.mpl锄协【C].
Bo阻R咖:CRClh鹄.333—388
lOC0】d姐P.Kus嘧W,№止en昧dF.1993.1lleob啦"l岫0fac5
al甜d衄l蜘五8舢Almri锄触[R].Geopf唰捌lb
————————,——_—-___。__-_--___·_-_—_h__——-_-——。——”—’———7———————————一一
IⅢ }。·,il。 ——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
作者: 蔡志全, 秦秀英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勐腊,666303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 SCIENCE
年,卷(期): 2002,21(1)
被引用次数: 10次

参考文献(35条)
1.Kesselmeir J Emission of sulfur compconds from vegetation and global-scale extrapolation 1991
2.Beijamin M Low-emitting urban forests: A taxonomic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isoprene and
monoterpene emission rates[外文期刊] 1996
3.Bazzz F The response of natural systems to the rising global CO2 levels[外文期刊] 1990
4.Talbot R;Adreas M;Berreshenm H Scurces and sinks of formic acetic, and pyruic acids over central
Amazonia 2: wet season[外文期刊] 1990
5.Silver G;Fall R Enzymatic synthesis of isoprene from 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 in aspen leaf
extracts[外文期刊] 1991
6.Sharkey T Emission of low molecular mass hydrocarbonsfrom plants 1996
7.Sharkey T;Singsaas E Why plants emit isoprene[外文期刊] 1995
8.Scufort G;Kotzias D;Sparta C Volatile organics in Mediterranean shrrubs and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Global change and Mediterranenn-type ecosystmas 1995
9.Loreto F;Delfine S Emission of isoprene forn salt-stressed Eucalyputus globulus leaves[外文期刊]
2000(4)
10.Logan J;Prather M;Wofsy S Tropospheric chemistry: a global perspective[外文期刊] 1981
11.Lerdau M;Gershenzon J Allocation theoryand the coat of defen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plants and
animals 1997
12.Lerdau M;Matson P;Fall R Ecological controls over monoterpene emission from Douglas fir[外文期刊]
1995
13.Andreae M;Berresheim H;Bingermer H The atmospheric sulfur cycle over the Amazon basin 2: wet
season[外文期刊] 1990
14.Kuzma J;Fall R Leaf isoprene emission rate is dependent on leaf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isoprene syntheses 1993
15.Gemshendon J;Croreau R Terpenoid biosynthesis: the ba sic pathway and formation of monoterpenes
sesquiterpenes and diterpenes 1993
16.Fehserffeld F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rm veget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tmosphefic chemistry 1992
17.Farmer E;Ryan C Interplant corrmmunication: airbornemethyl jasmonate induces synthesis of
proteins inhibitors in plant leaves[外文期刊] 1990
18.FAHN A Secretary tissues in plants 1979
19.Harley P;Litvak M;Sharkey T Isoprene emission from vel vet bean leaves: interactions between
niaogen availahility growth photon flux density and leaf development 1994
20.Haager-smit A;Darley E Investigation on injury from air pollution in the Los Angeles area[外文期
刊] 1952
21.Guenther A A global model of natural volatile organic com pound emissions[外文期刊] 1995(d5)
22.Sanadze G Isolaene effect: light-dependent emission of isorene by green parts of plants 1991
23.Baldlacchi D;Guenther A;Harley P The fluxes and air chemistry of isoprene above a deciduous
hardwood forest[外文期刊] 1995
24.Nemecek-marshall M;MacDonald R C;Franzen J J Methanol emission from plants[外文期刊] 1995
25.Momson R;Lerdau M;Sharkey T Biological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biological hydrocarbon emission
inventories[外文期刊] 1995
26.Mcgarvey D;Croreau R Terpenoid metabolism[外文期刊] 1995
27.MacDonald R C;Fall R Detection of subtantial emissionsof methanol from plants to the atmosphere
1993
28.Lorio P Enviromnental stress and whole-tree physiology 1993
29.Loreto F;Sharkey 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oprene emission and photosynthetic metabolites
under different en1vironmental conditions[外文期刊] 1993
30.Guentber A;Zimmennan;Wildemmth M Natur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emission rate estimates for US
woodland landscapes[外文期刊] 1994
31.Guenther A;Zimmerman P;Klinger L Estimates of regional natur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fluxes
from enclosure and ambient measurements[外文期刊] 1996(d1)
32.Guenther A;Momon R;Fall R Isoprene and monterpene emission rate variability: observvations with
Eucalyptus and emission rate algorithm development[外文期刊] 1991
33.G oldan P;Kuster W;Feshenfekd F The observation of a C5 alcohol emnission in a North American
forest[外文期刊] 1993
34.张福珠;苗鸿;鲁纯 落叶阔叶林释放异戊二烯的研究 1994
35.Jones C Rasmussen Production of isoprene by leaf tissue[外文期刊] 197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白建辉.王明星.胡非.James P.Greenberg.Alex B.Guenther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气候与
环境研究2003,8(2)
2. 杨小琴.YANG Xiao-qin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及其环境净化效应概述[期刊论文]-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15(4)
3. 郄光发.王成.彭镇华.QIE Guangfa.WANG Cheng.PENG Zhenhua 森林生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速率研究进展[期刊
论文]-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
4. 石明洁.延晓冬.贾根锁.SHI Mingjie.YAN Xiaodong.JIA Gensuo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球
科学进展2008,23(8)
5. 白建辉.王明星.胡非.James P.Greenberg.Alex B.Guenther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期刊论文]-大气科
学进展(英文版)2002,19(1)
6. 王永峰.李庆军.WANG Yong-feng.LI Qing-Jun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及其生态学功能研究
进展[期刊论文]-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
7. 陈颖.李德文.史奕.何兴元.Chen Ying.Li Dewen.Shi Yi.He Xingyuan 沈阳地区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
机物的排放速率[期刊论文]-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3)
8. Jeong-Eun Song.Yong-Shik Kim.Jang-Yeul Sohn 利用不同植物降低夏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期刊论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z1)
9. 刘云国.马涛.张薇.吴际友.程政红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期刊论文]-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5(2)
10. 刘艳.任宏江.LIU Yan.REN Hong-jiang CH3S与简单自由基反应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23(5)

引证文献(14条)
1.卢起.黄新红.涂文坚.胡奎娟 中国水仙花香气对人体红细胞和血压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
2.宋祥甫.周昌艳.章秀福.杨林章.邹国燕.潘琦.王金庆.王丹英 大宗农作物室内栽培及展示的现状与前景[期刊论
文]-上海农业学报 2011(4)
3.李莹莹.李想.陈建民 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BVOC)向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转化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环境
科学 2011(12)
4.马昆伦.田媛.王琦.刘效兰.孙明珠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草坪VOCs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2010(2)
5.臧彦卿.张东方 浅谈室内空气污染与观赏植物的应用[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0(3)
6.卢起.彭爱铭.刘双信.涂文坚.胡奎娟.高健 中国水仙花香对人体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
业科学 2010(26)
7.李德文.迟光宇.张兆伟.史奕.何兴元 沈阳市城区幼树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排放速率[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8.金荷仙.史琰.王雁 室内植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林业科技开发 2008(5)
9.李德文.史奕.何兴元 O3浓度升高对银杏及油松BVOCs排放的影响[期刊论文]-环境科学 2008(2)
10.李德文.何兴元.史奕 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期刊论文]-分析化学 2008(12)
11.汪午.王省良.李黎.张东平.王扬君.盛国英.傅家谟 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球化学
2008(1)
12.谢旻.王体健.江飞.杨修群 NOx和VOC自然源排放及其对中国地区对流层光化学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期刊论
文]-环境科学 2007(1)
13.任俐.岳桦 室内植物应用研究发展动态[期刊论文]-森林工程 2006(2)
14.李德文.史奕.何兴元 大气二氧化碳和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020102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