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植物通
首页
最新论文
关键词
论文刊物
论文查询
全球变化
第1页
用于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国植物功能型划分
植物叶经济谱的研究进展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影响
兴安落叶松林碳平衡和全球变化影响研究
树木年轮 δ13C 值及其对我国北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
模拟增温与增雨对克氏针茅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研究进展
植物种分布的模拟研究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及其生态学功能研究进展
林木根呼吸及测定方法进展
4个常用的气候-植被分类模型对中国植被分布模拟的比较研究
当前国际上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初探
植物的臭氧污染胁迫效应研究进展
全球变化下植物的碳氮关系及其环境调节研究进展——从分子到生态系统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农林复合系统固碳潜力研究进展
竹子扩张生态学研究: 过程、后效与机制
CO
2
浓度倍增对红松幼苗根尖和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氮沉降对杉木和枫香土壤氮磷转化及碳矿化的影响
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农林复合系统植物竞争研究进展
全球变化野外控制试验及其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盐碱地生境中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功能变化特征
微生物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
温度和CO
2
浓度升高对荒漠藻结皮光合作用的影响
开放系统中农作物对空气CO
2
浓度增加的响应
苔藓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物指示意义
植物功能型及其生态学意义
大气增温对长白山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土壤生物及其对土壤生态学发展的影响
1982—2009年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的应用、完善与扩展
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对矿质元素输入的响应
温度和CO
2
浓度升高下转
Bt
水稻种植对土壤活性碳氮和线虫群落的短期影响
地上枯落物的累积、分解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城区森林与乡村森林近地层臭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对比
全球变化下菌根真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热点问题研究——第二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氮沉降响应研究展望
热带尖峰岭和亚热带千岛湖六种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水体细菌及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生态脆弱性及其研究进展
造礁石珊瑚与其共生藻(Symbiodinium)共生研究进展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氮沉降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鼎湖山苗圃和主要森林土壤CO
2
排放和CH
4
吸收对模拟N沉降的短期响应
气温上升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英文)
气候保护支出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模拟
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枯落物分解的影响(英文)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中国生态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地带
高CO
2
浓度对大型海藻光合作用及有关过程的影响
人工林经营与全球变化减缓
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态势分析
全球变化下的国际水文学研究进展:特点与启示——2011年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员大会述评
区域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研究进展
全球变化下植物物候研究的关键问题
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关键过程对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与机制
干旱胁迫下树木的碳水过程以及干旱死亡机理
全球变化中的中国干旱区—响应与趋势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丛-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及其应用
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森林土壤呼吸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新生代全球变化与中国古植物区系的演变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现代生态学——第六届现代生态学讲座纪要
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交错带及其研究进展
鼎湖山主要森林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林火在空间上的波动性及其区域化行为
高有效氮可降低泥炭藓泥炭中的多酚含量
大兴安岭泥炭地1300年来泥炭藓孢子和炭屑记录及其指示意义
协同应对全球变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未来地球2025愿景"
陆生植物气孔参数与大气CO2浓度变化
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共1页